散文教学方法与技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抒情性散文:它主要是借助景物、事物抒发作 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 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也就 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 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这类散文较多含蓄和象征的 成分。此类散文需要把握景物的特点和色调,注意 写作的顺序,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这样才能准 确把握作品的意蕴。如《荷塘月色》、 《囚绿 记》、《紫藤萝瀑布》、《牡丹的拒绝》等。
★ 剧本是代言体,是对他人说的话 的记录。
(四)散文“形散神不散”?
• “形”:外在形式 – 材料及其组织 – 表达方式 – 语言
• “形散“: – 题材广泛,不受时空的限制。 – 笔法自由。或记叙,或描写,或议论,或 抒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神”:思想感情 • “神不散”: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安塞腰鼓》教学流程:
(一)师播放《出西口》歌曲,出示“安塞之旅”课
件,抒情导入语,展示安1 塞风光图片。要学生谈论“你 看到了什么”。(2分钟)
(二)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师出示课件“腰鼓风情” (6分钟)
(三)指示学生按“好一个
安塞腰鼓!”谈
论阅读的理解和感受。多名学生谈论,并朗读相应的
语句。如“好一个狂野的安塞腰鼓!”指读14段、
——《故都的秋》教学心得 张广录
《故都的秋》是经典的老课文,已经教过好多遍了。再教一遍.驾轻就熟。
课文上完了。几个学生笑笑地来找我:“老师,朱自清和郁达夫是不是孪生兄弟?
我讶然:“何出此言?” 学生笑嘻嘻地:“听您讲《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觉得是孪生篇章,
一模一样。”
“真的吗?说说看怎么一模一样?” “《荷塘月色》有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照应全篇,《故都的秋》也有 文眼‘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统帅全文;两篇文章在结构上都是首尾照应;
年代)的烙印,是对杨朔散文为代表的一批散文特点的概括。
比如《荔枝蜜》 ,无论怎样迂回铺垫、欲扬先抑( “形散”)
最后都归结到“歌颂劳动人民”的中心上 ( “神不散”)。
ຫໍສະໝຸດ Baidu
显然, “形散神不散” 适用于那些千回百转而“卒章显志”
的散文。
•
从古今中外大量的作品实际看, “形散”者,未必散,
• 《背影》 ,集中回忆一件往事,并不散。
一、 散文是什么?
1.引子:你心目中的散文是什么?
• 一个初中生:形散神不散、借景抒情的文章 • 一个高中生:朱自清、史铁生等作家的文章 • 一个大学生:一种抒发自己感情、写法自由的文体 • 一个初中教师:形散神不散的文章,与小说、诗 • 歌、戏剧并列 • 一个高中教师:看似短小散漫却含义隽永的文章 • 一个大学教师:散文太复杂,难讲,非韵文作品吧
散 文阅读 教 学
台湾著名的散文家张晓风认为,读 者在阅读散文时,希望读到如下东西:
• 1.希望读到好的文笔,好的修辞。 • 2.希望读到对人生的观察和体悟。 • 3.希望隐隐如对作者,想知道作者的
生活、见识和心境。 • 4.希望收获到“感性的感动” ,也希
望读到“知性的深度” 。
一、散文是什么 二、散文的特征 三、散文的分类 四、散文教学的困境 五、散文教学示例
四、散文教学的困境
1.理论的缺失 • 内容选择缺乏理据:内容选择——合理的文本解读—
—文学理论和文章学研究; • 理论研究滞后:与小说、诗歌、戏剧相比,散文文本
解读理论研究大大落后;
• 可资参考的资料贫乏:林非《中国现代散文史稿》、 范培松《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理论批评史》、余光
• 中、孙绍振、钱理群、王富仁等解读文本时呈现的解 释方式;李晓虹的《中国当代散文审美建构》、王兆 胜的《真诚与自由——20世纪中国散文精神》等。
21段、8-10段的相关语句。最后归结为安塞人的
“精神”,4位学生依序分别说:“对生命的渴望”
“把贫穷化为动力”,“对家乡的热爱”,“中华民 族的精神”。(20分钟)
• (四) 师播放打腰鼓场面的录像片段,要学生用“比喻句” 记录“新的感受”。7名学生发言,朗读各自的抒情作文片 段,似乎师生都不在乎“比喻句”否,新感受还是原有感受 也无从辨析。(9分钟) 1
• (五)出示作者照片,学生分角色表演采访。一生扮刘成
• 章,两生扮打腰鼓的后生,几生扮采访记者。问:“你有 没有亲自打腰鼓?”答:“亲自打,还是腰鼓队队长。”
• 鉴赏语言的模式化:谈结构:看门见山、开宗 明义、照应开头、卒章显志 、余味深长 ;伏 笔、铺垫、线索。谈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寓 情于景、托物言志;烘托、陪衬、对比。
• 模式化倾向:散文鉴赏就是带帽穿靴贴标签, 教学过程就是贴标签的过程,散文测试就是背 诵各种标签,而阅读过程的感觉、感动和感悟 被放逐。
文章化倾向:一是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充 斥整个课堂的是字、词、句的肢解分析,散文 理论知识、语文基础知识的过多讲授;二是把 学术性的散文或者文艺随笔当成讲究客观性、 准确性的文章(议论文)来教。
2.3 散文教学的模式化倾向
• 鉴赏内容的模式化:“形散神不散”“借景抒 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三)散文贵在有“我”
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 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 散文都来得强。……现代的散文,更带有自 传的色彩。
——郁达夫 散文姓“散”(散行成体)名“文”(文学) 字“自我” 。
——刘锡庆
★ 散文是一种自述体,是自我的内 心独白。 ★ 诗歌是韵体,一种韵律与意象的 营构行为。 ★ 小说是他述体,是对他人讲故事。
• 已有无数论者撰文指出,“形散神不散”
充其量只能概括部分散文的特点,如果要
套用这个说法,还有很多散文“形不散神 散” “形神都不散” “形神俱散” 。看
来,如果“形散神不散”的说法有一定的 合理性,对部分散文具有解释力,它也只 是从选材、布局、结构的角度揭示了部分 散文的形式特征。但形式特征本身就不足 以代表一种文体的本质, 正如我们不能用
• “神不散” ,又作何解释?许多优秀的散文信笔 抒写, 未必有统一的中心。如《藤野先生》 , 并不是所有文字都为表现藤野先生服务, 放在
《朝花夕拾》的文集里来看,《藤野先生》集中 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生活,而这段生活及 其回忆里,并不是只有藤野先生,还有留日时期 的各种经历、见闻和感受。文中既表达了对藤野 先生的感激、怀念,也充溢着一个弱国子民的耻 感,而这正是促使鲁迅弃医从文之人生转折的关 键。文章劈头一句“东京也 无非这样”的“也”
• 孙绍振:散文是一种审美、审智、幽默结合的 作品。可分三类:审美---抒情散文;审智--学者散文;审丑---幽默散文。光有抒情,往 往单调,故抒情与幽默结合,光有幽默,难免 流于肤浅,故要智性弥补,离开抒情和幽默, 智性也没有艺术感染力。(文学创作论)
• 钱理群:说理的散文、描写的散文、纪实的散 文、抒情的散文。(解读语文)
2.教学内容选择的偏向
• 散文教学的概念化倾向 • 散文教学的文章化倾向 • 散文教学的模式化倾向 • 散文教学的非语文化倾向
2.1 散文教学的概念化倾向
• 概念化倾向:作者描述的文字———概 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
2.2 散文教学的文章化倾向
(1)为什么叫紫藤萝瀑布?紫藤萝再怎 么多,也应该不会到瀑布那种程度吧? (2)文中的紫藤萝为什么会笑呢?船会 有笑容吗? (3)紫藤萝瀑布怎么会“在我心上缓缓 流过”? (4)面对如此美丽的紫藤萝瀑布,作者 怎么不是依依不舍地离开,却是“不觉加 快了脚步”呢?
而写景都是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来表达;两篇文章
都有精彩的比喻值得欣赏;最大的欣赏点都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还有许多一 样的地方呢……这难道不是孪生兄弟吗?照此标准,来套我的那篇《秋天的校园》 也不为过呢,好像天下写景的文章都是这个样子的。”
我头上有些冒汗.尽管天气并不热。
学生的这种质疑,暴露了长久以来被掩盖着的一个事实:我们的许多习惯性
2、文艺评论专家(散文家)的观点
• 林非:“我自己的散文观,概括地说来就是它应该洋 溢出主观和个性的色彩 ,以诚挚的感情去直面人
生,无拘无束地自由挥洒,兴之所至地抒发与叙
述,从流畅、明朗和洁净的美文当中,冲泻出内心
深处感情和思想的旋涡,并且显示出对于人生的
见解。”
• 刘锡庆:“当然,结合当代散文发展的实际情况,我 对它(郁达夫的四点)也做了一些调整或补充,变成 了下面这样四点: 1、篇篇有我,尽显个性。2、情理 兼备,虚实相济。3、取材琐细,以小见大。4、真 实自然,饶有情致。”
的教学内容,只教了散文的一般性特征。与当下所阅读的具体篇目的特有的个性 特征并不吻合!《故都的秋》应该还有更“核心”的价值隐藏着,被忽略了。没有 挖掘出来。而我们讲了若干遍的那一套说辞。尽管自成一套体系,但实际上并没 什么意义,不过老生常谈而已,对学生也没什么真正用处。
2.4 散文教学的非语文化倾向
3.议论性散文:也称说理散文。它通常抓住 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人事、现象,深入剖析,引经 据典,阐发道理,或直接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 抒情和描写相结合。阅读说理散文,首先要透过现 象,开掘文章深处的意义。以小见大是说理散文常 用的表达方式,因而,我们阅读时,不应只停留在 表面,要向人的内心深处、社会的一般规律以及自 然的必然法则等方向探究。例如:《拿来主义》、 《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 的高贵在于灵魂》、《可以预约的雪》等。
“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概括诗歌的本质一 样。
三、散文的分类
叙述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1、以记叙人物、事件为主的散文属叙述性散文。 这类散文常常通过某些生活片段、生活场景和细节 的艺术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形神风貌或揭示事件的 审美意义。所叙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 折变化;但写人叙事时需要饱蘸感情,以表现自己 的思想情感。 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散步》、《背影》、《小狗包弟》等。
• 中国当代,散文包含的面很广,通讯、 特写、报告文学、传记、演讲辞、学术 札记、短评、随笔、回忆录、序言、杂 文等,都被列入散文的范畴,不过,它 们的文类规范和特征逐渐明朗,往往被 当作散文中的另类看待。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散文”所指
• 特指“现代散文”: • 主要指“文学性的散文”。
(二)散文“无规范”
• 1.不拘一格 题材广泛;写法自由、体式不拘(没有一定格 式、是最自由的);无边界,可兼采诗歌、小 说、剧本和实用文章的要素;可混合多种表达 方式;结构开放而无定态,无需遵循特别的章 法和结构模式。对写法作任何规定,会危害散 文的生命。
• 2.张扬个性
散文的第一要素是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 不同时期、不同作者,是不同样式;同 一作者的不同散文,尤其是不同阶段的 散文,往往也是不同的样式。
字,已然流露了深深的失望情绪。所以,教读 《藤野先生》,如果按照“形散神不散”的路数 来分析,一切材料( “形” )都聚焦到“怀念 藤野先生”的中心( “神”),不仅牵强,而且 容易忽略作者更为复杂深刻的内心感受。
• 众所周知,越是优秀的作品,越有咀嚼 不尽的内涵与细腻驳杂的感受。比如 《散步》,把“中心”归纳为“亲情”“和 谐”“孝道”“责任”“生命” 都有一定道 理。这哪是一个“神”字聚得?现代阅读观强 调:积极的阅读, 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应 有更多的开放性与个人体验。 “形散神不散” 的分析框架却往往既简化了作者也愚化了学生, 把作品丰富的意蕴简化、窄化、抽 象化、概念 化为“一言以蔽之”的“中心思想” ,实属可 悲!
– 必须按照中心的需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地去表达。
调查显示,在当代中国几乎所有受过中等
教育的人(无论是不是语文教师),若问散文的
特征是什么,张口即答“形散神不散” ,可见这句
话影响之深。实际上,这句话有很大的局限性,我
们不能再用它来概括散文的本质特征。为什么“形散神不散”
不能视为散文的本质特征? 不可否认,这个观念有时代(60
二、散文的特征
(一)散文“被剩余”
•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体概念,只是约定俗成的 文类概念。
• 凡是在文体上说不清道不明的,就会被放进散 文这个筐里。
• 中国古代,骈文之外,便是散文;韵文之外, 都是散文。
• 中国现代,小说、诗歌、戏剧等被称为纯 文学,散文则被称为杂文学。文学作品中, 除去小说、诗歌、戏剧外,都是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