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鉴赏论文
(参考)红楼梦鉴赏论文
姓名:张莘学号:20124893《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的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贾宝玉是那一代面目全新的文学形象,也是曹雪芹着力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
唐代小说鉴赏论文
小说题目:《柳毅传》作者:李朝威相关信息:《柳毅传》唐代传奇小说,李朝威(约中唐时人)著。
主要写凡人书生柳毅与小龙女、洞庭君、钱塘君龙族的故事。
书中生动的描写了人神之恋的故事。
也涉及到对古代父母包办婚姻的讽刺,以及自由婚姻的美好。
故事概要:柳毅是仪凤年间的一名书生,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打算回家,回家时又想起有一个客居在泾阳的同乡,于是决定去拜访一下老乡在回家。
在去拜访的途中,见到一个正在牧羊的妇女,长得很好看却见她闷闷不乐的,善良的书生就上前去问她有什么委屈。
于是这个妇女告诉她,自己是洞庭君的女儿,嫁给泾河小龙。
他们一起生活了不久她的夫君就虐待她,对他十分不好,她向公公诉苦,可公公爱惜自己的儿子对他的倾诉不加理会。
说完便问柳毅是否愿意帮自己,希望柳毅能想自己的亲人洞庭君告密。
柳毅十分同情龙女的遭遇,就说了一句“吾,义夫也。
”然而,柳毅终究是凡人,要见到洞庭君谈何容易。
因此龙女告诉了他进入龙宫的办法,之后拿着龙女的信就离开了。
柳毅迅速向老乡告了别便。
回家后他便去拜访洞庭君,他按照龙女给他的办法果然来到了龙宫,见到了洞庭君。
相互行完礼后,洞庭君便问其来意。
柳毅便将自己在回家路上所见到的小龙女的悲惨状况一一告诉了洞庭君,然后拿出龙女的书信。
洞庭君把信看完,伤心至极,哭着怪罪自己当初看不清听不到犹如瞎子一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泾河小龙,使得龙女吃尽了苦头。
洞庭君向柳毅表明谢意,然后又大哭起来,旁边的人都被感动的热泪盈眶。
洞庭君吩咐侍从把消息传到宫中,不一会儿便听到哭声震天,洞庭君一听哭声便急了,叫侍从赶快叫大家别哭出声来,害怕被钱塘君听见了。
原来钱塘君是洞庭君的亲弟弟,以前是钱塘长,如今已被罢职,钱塘君勇猛过人,脾气暴躁,唐尧时发生的九年洪水就是他的一怒,上天因为我的功德才宽恕了他但还是把他拘禁在这里。
话未说完,只听一声巨响,震耳欲聋,一片云烟雾气,顷刻间一条巨龙直飞出去,脖子间还带着金锁链。
洞庭君扶着柳毅好一会儿才镇定下来。
小说创作范文欣赏与评析
小说创作范文欣赏与评析近年来,小说创作在文学界备受瞩目。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艺术表达,向读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故事和人物形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欣赏并评析一篇优秀的小说创作范文,探索其中的独特之处及其艺术价值。
这篇小说创作范文名为《追寻》,作者为张心。
它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一个中年男子的经历展示了探寻内心追求的主题。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并评析这篇小说。
开始部分,小说以一个酬劳不菲的工程师为主人公,他对工作和生活的困惑感到沮丧。
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心理的矛盾和挣扎,表达了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焦虑和迷茫。
这部分以悲观的氛围拉近了读者与主人公的距离,引发了读者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
接下来,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在一次意外事故后失去了工作,进而陷入经济困境。
这部分以缜密的情节和紧张的氛围,展示了主人公生活逐渐堕落的过程。
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内心痛苦和极端行为,深刻地刻画了现实社会中人性的脆弱和扭曲。
这种冲突使得读者在对主人公的同情之外,对社会现象产生了反思。
故事的高潮部分出现在主人公陷入绝望之时,他遇到了一位神秘的老人。
老人深谙生活的奥秘,温暖地帮助主人公走出困境。
这部分以希望和奇迹的描写,为整个故事注入了一缕阳光,使得读者对主人公的前景充满期待。
在结尾部分,主人公通过追寻内心的声音,走上了艺术创作的道路。
作者通过描述主人公在写作中的成长和触动,呈现了他逐渐找回自我的过程。
这部分以乐观和奋斗的氛围,传达了希望和人性的力量。
同时,它也给予了读者一种鼓舞和启示,引导着读者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反思。
整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精彩的情节设计,展示了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独到见解。
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和探寻,它向我们传递了追求内心真实、不断奋斗的正能量。
同时,文章的语言流畅,条理清晰,给读者带来了良好的阅读体验。
总之,这篇小说创作范文《追寻》以其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深入人心的主题,展现了小说创作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小说鉴赏期末论文
祥子被注定的悲惨命运——浅析社会正确信仰的缺失摘要:《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的命运从他踏进北平城的那天起就已经注定了,在一个充满着私欲、没有正确的信仰的社会里,任何的正常、上进的理想在这样的环境里都是找不到生长的土壤的,最终都会化为泡影,灵魂也只能在其中慢慢堕落和腐朽。
关键词:祥子;信仰;理想;堕落所谓信仰,即相信和仰望,相信所信之物的真实性,对其有所求,有所盼望,并相信它能给予自己所渴望的东西。
自小在乡间长大,不谙世事的祥子,在失去父母和几亩薄田之后便来到了北平城讨生活。
初出茅庐的祥子是“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一如初生的牛犊,不畏艰险,干劲满满的祥子认为城里跟乡间也一样,只要足够努力,就必然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创造和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这就是他的信仰。
年轻健壮的祥子很快就决定了拉车这么个行业,以“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作为目标,坚信着凭借自己的努力必然很快就能做大做强,最终拥有自己的车厂。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祥子真的拥有了一辆自己的车。
一切都那么的一帆风顺,幸运之神似乎就陪伴在祥子左右,为他开路,所有的事似乎都在印证着祥子的想法,“人只要足够努力,就能闯出一番事业”。
然而这样的好日子仅仅持续了半年,北平城的安宁便被战争的硝烟打破。
因着想要赚取高车费而怀着侥幸心理的祥子冒险跑到清华拉客,突然出现在祥子面前的军阀让祥子措手不及。
祥子被抓去当壮丁,车子也被抢去了。
祥子这些年的努力成果,此刻就如烟花一般,短暂就绚烂过后,便又归回了死寂的黑暗,放佛从来不曾存在过。
不久前还是“触手可及”的理想就这样湮灭了。
祥子的心也有很大一块随着梦想破碎了。
祥子原本坚定的信仰被摇撼了。
努力了真的有用吗?侥幸逃脱军阀之手后祥子整顿了一下自己身心后,便强打精神回到了事业的起点——人和车厂。
祥子把身上剩余的三十块寄存在刘四爷那里,期待着积攒足够的钱,再一次拥有一辆仅属于自己的车。
唐代小说鉴赏论文-枕中记
3.1.
小说的故事所发生的时间设定在盛唐时期,主人公在幻想的世界中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就是当欲望被压抑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得到满足时,便会寻找一种“替代的满足”,正如沈既济,正是因为作者自己在现实中受挫碰壁,政治道路的坎坷不平,造成其内心政治愿望的压抑,从而在作品创造的幻想世界中得到了实现和满足,可以说这是一种变相的发泄。
2
唐朝的建立结束了南北朝长期的动荡局面,而强盛的唐朝及其科举制度的确立,使知识分子有机会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故而在盛唐时期文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多是一种奋发向上的气势,乐观自信的态度。“安史之乱”后,这种政治热情及理想又重新破灭。特别是到了中唐时期,各种社会弊端纷纷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政、党争不断,这个曾经强大的帝国已然危机四伏了,士子们的政治热情也逐渐退去。中唐时期社会环境和士人心态的转变,也影响到他们所创作的作品中,此时文人所面对的是一种沉重的失落感,他们已经失去了在现实中建功立业的社会环境,这促使他们只能将自己的政治热情与抱负都寄托笔端,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XXXXXXXXXX》
课程作业
姓名:
学号:班级:指导教师:
重庆大学xxxxxxx学院
评分
教
师
评
语
年
月
日
《枕中记》赏析
1.
《枕中记》沈既济作,故事的大意是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卢生郁郁不得志,骑着青驹穿着短衣进京赶考,结果功名不就,垂头丧气。一天,旅途中经过邯郸,在客店里遇见了得神仙术的道士吕翁(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邯郸记》,将吕翁改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卢生自叹贫困,道士吕翁便拿出一个瓷枕头让他枕上。卢生倚枕而卧,一入梦乡便娶了美丽温柔出身清河崔氏的妻子,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他的5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பைடு நூலகம்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终于死亡。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粱饭(小米饭)还没熟哩!
最新论文《浅谈汉语言文学中的小说鉴赏研究》
摘要:如今出现了许多汉语言小说,然而只会阅读而没有真正弄懂汉语言小说的现象普遍存在着。
学会鉴赏小说,第一步应当领悟出其中的道理,再来丰富自身的语言知识,从而了解我国汉语文化的历史悠久。
本文简单分析了汉语言文学中的小说鉴赏。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小说鉴赏;研究对于小说鉴赏,存在着许多有关的专业人士。
汉语言文学是以研究我国语言的词语、语法,赏析古今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作为主要内容。
通过对汉语言的学习,从而更好的鉴赏小说。
明清两代是我国古典小说特别是长篇章回小说的繁荣时期。
一、明清小说的概述明清是我国小说史上的兴盛时期,从明代开始,小说充分体现出了其社会意义与文学价值,打破了传统诗文的垄断现象,在文学史上,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并列的地位。
清代则是我国古典小说盛级而衰并想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这个时代的小说从思想内涵与题材方面来说,最大程度的融入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以形象、动人的故事而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知晓。
这个时期的《风风火火闯九州》、《三国演义》等作品合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金瓶海》、《儒林外史》等也是非常著名的长篇小说。
在短篇小说方面,《三言二拍》、《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的杰出代表。
这些作品体现了社会斗争与阶级矛盾,塑造了封建社会的生活画面,反对封建礼教,歌颂美好的爱情,在思想性与艺术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二、明清小说的特点1. 小说内容丰富清明小说内容丰富多样,除了在民间流传多年并且经过文人加工的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以及用魔幻的方法反应生活的神魔小说之外,小说作者的写作笔法更加贴近了人们的实际生活。
世情小说直接描写了社会世态人情,是小说题材开拓上的重大突破,意味着小说创作迎来了成熟发展的新局面。
2. 贴近实际生活相关文学理念的不断推广,使得人们的实际生活逐渐成为了小说关注的重点,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并对其展开描写。
通过家庭、爱情、婚姻、友情等方面的变化来展现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体现时代的面貌,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画卷,这是清明小说的特点与长处。
经典小说鉴赏范文
经典小说鉴赏范文(一)具有奇妙生动的比喻。
在《围城》这一作品中,明喻和暗喻精妙的结合应用,用细腻而且生动形象的笔法勾画出了不同风格的众生相。
钱钟书不仅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而且是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家。
在《围城》这一部小说中,语言的比喻喻体融入了宗教、历史、文学、哲学、科学、民俗、艺术等各个不同方面的知识。
作者钱钟书用不同凡响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将这部小说的本体和喻体巧妙的结合起来,使智慧火花在《围城》的每一个角落闪烁着。
在《围城》中,作者运用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写作手法,在不同的情景之中展现出了人物的特定微妙心态。
在小说中还应用了大量的典故,每个典故都有其特殊的含义,不同的中外典故,作者使用的信手拈来,使得文章更加独具特色。
《围城》中典喻的使用使得语言活泼而且典雅,并且具有意味深长的独特意义。
(二)形象幽默的讽刺之语。
在《围城》这一作品中,每一个人物都被赋予了形象的特性,不仅富有鲜明的特色,而且有惟妙惟肖的个性,虽然文章中的人物众多,但是都被赋予了一定的特性,被刻画的生动形象,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构成了一幅幅活灵活现的画面,在不同的感官形象的感染着读者。
在《围城》这一文学作品中,每个人物的出场都有形象生动的描写,对小说中的不同的人物都应用了几个比喻进行了讽刺,将故事中的人物的形象活灵活现的在读者面前展现,小说中对人物的描法不仅含蓄,而且令每个人物都星神具备。
(三)心理讽刺描写微妙而细腻。
《围城》这一小说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具有细腻的文笔,运用了观察和分析,将每个人物的心里进行了深层次地艺术挖掘,在《围城》中,大胆的借鉴了西方心理描写的幽默讽刺技巧,作者不断运用敏锐的眼光和尖锐的笔法刻画了不同人物所特有的心理特征。
小说中犀利的别致的心理讽刺描写,使得人物形象不仅具有立体感而且更加具有特色。
而且,作者钱钟书善于将人物的复杂心理抓住,就很多复杂的人物的感情夹杂在一起,不仅能够形成微妙激烈的心理冲突,而且能够使人物的性格更加具有形象。
中国当代小说鉴赏论文(5篇)
中国当代小说鉴赏论文(5篇)第一篇:中国当代小说鉴赏论文引导语:论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相信很多人亦都撰写过论文,那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中国当代小说鉴赏论文,欢迎阅读!中国当代小说的审美形态是怎样的呢?从老师布置了这篇作业起,我就努力地在想着这个问题。
可怜我文学功底实在是不堪一击,于是只好上网查了。
我一边小声地埋怨着这让我无从下手的作业,一边快速地浏览百度、新浪、网易等各大网站,结果还是一头雾水。
百般无奈下,我决定还是先看看中国当代小说都有些什么作品好了。
于是我随意搜索了一下中国当代最好的小说,结果就发现了铁凝写的小说真的很不错。
我迫不及待地一口气看铁凝写的一系列小说,然后,我慢慢找到了我想要知道的答案。
一、人物形象的典型美铁凝的小说常以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为表现对象,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事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借助人物的心灵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
名家张克勇说:“铁凝各个时期的作品都始终贯彻着一种主体精神,即对女性的生命关爱和深刻的女性忧患意识。
”1、仁义善良的白大省白大省是小说《永远有多远》里的主人公。
她善良、仁义、宽厚。
在她的成长经历和爱情道路上,连她最亲近、最依赖的人郭宏、关明羽、小玢、夏欣、白大鸣都时时利用着她的“仁义”,达到各自的目的。
白大省一次次不断付出之后又在一次次不断的失去。
在通篇的文字中,铁凝紧扣白大省这种不合时宜的“善良”,并不时地用它来点缀距离时尚的遥远,从容的叙事中蕴涵灵动和大气。
我觉得白大省最大的优点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选择坦然地接受一切。
白大省对郭宏、关明羽、小玢、夏欣、白大鸣他们都是忍让宽厚的,她似乎永远也做不到不仁义,即便她也很想改变自己老好人的形象。
是的,白大省是无可救药的,是宽厚善良的,是纯好的。
我喜欢白大省身上的那种大气,那种仁义,那种善良,所以,最后会看得愤愤不平。
在最后,白大省说:“我现在成为的这种好人根本就不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郭宏说:“你永远也不可能。
鉴赏小说范文
鉴赏小说范文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它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阅读小说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娱乐方式,也是一种提高自己文学素养的好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篇优秀的小说范文,并对其进行鉴赏。
作品介绍这篇小说的名字叫做《草房子》,作者是鲁迅。
这是一篇以农村为背景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叫做六妹的女孩子的故事。
六妹是一个非常聪明、勤劳的女孩子,但是她的家庭非常贫困,生活十分艰苦。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六妹为了生计,不断地努力工作,但是她的命运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最后,她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生命。
故事情节整个小说的情节非常简单,但是却非常感人。
故事的开头,我们看到了六妹的家庭非常贫困,她的父亲是一个酒鬼,经常打骂她和她的母亲。
为了生计,六妹不得不去做各种各样的工作,比如去卖柴火、去捉鱼等等。
虽然她的生活非常艰苦,但是她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不断地努力工作。
在小说的中间部分,我们看到了六妹的命运开始逐渐改变。
她遇到了一个叫做阿生的男孩子,两人相爱并且结婚了。
在阿生的帮助下,六妹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她开始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但是,这种幸福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
在一次意外中,六妹失去了生命,留下了年幼的孩子和悲痛的家人。
整个小说的情节非常简单,但是却非常感人。
通过六妹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农村女孩子的艰苦生活,以及她为了生计不断努力的精神。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生活的残酷和不可预测性,以及人类的脆弱和无助。
人物形象在这篇小说中,六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
她是一个非常聪明、勤劳的女孩子,但是她的家庭非常贫困,生活十分艰苦。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为了生计,不断地努力工作,但是她的命运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最后,她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生命。
除了六妹之外,小说中还有一些其他的人物形象。
比如六妹的父亲,他是一个酒鬼,经常打骂她和她的母亲。
还有阿生,他是一个勤劳、善良的男孩子,和六妹相爱并且结婚了。
小说阅读与鉴赏[论文]
小说的阅读与鉴赏摘要:文学体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
鉴赏小说有要点,文章作用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说阅读鉴赏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其自身的特点: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
那么,如何鉴赏一篇小说呢?1.以人物为核心小说是写人的,必然展示鲜明的性格,而人物的性格命运无不反映社会面貌。
因此,读小说不仅要准确掌握人物的个性特征,还要透过这些特征了解社会。
分析人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注意人物外貌特征的描写。
如在《宝黛初会》中对王熙凤的描写。
写服饰,先概括了通体形象: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再作铺张的描写,从头饰、颈饰、裙饰、服饰四个方面极力铺陈。
这种浓墨重彩的描写,既显示出了她的华贵、得势,又暗示了她的贪婪与俗气。
这样人物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2)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如《孔乙己》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表现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3)注意人物行动的描写。
人物性格和人物行动是统一的,行动细节的分析常是把握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药》写刽子手康大叔卖人血馒头的一系列动作:“嚷”,“抢”,“扯”,“裹”,“塞”,表现出康大叔不耐烦的心情;“抓过”,“捏一捏”则写出他抓钱数钱的熟练动作和贪婪,凶恶的灵魂。
(4)注意人物心理的描写。
心理描写直接提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如《项链》中对玛蒂尔德大量的心理描写,就揭示了她的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通过心理描写的分析,能准确把握人物性格,进而了解小说的主题。
2.抓住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论文
英雄何路慰平生---从《虬髯客传》中人物品侠义英雄何路慰平生---从《虬髯客传》中人物品侠义摘要金庸认为《虬髯客传》是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
《虬髯客传》中所体现的侠义精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通俗武侠小说,直至今日新派武侠小说都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本文通过对《虬髯客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论述侠义精神的表现形式,并进一步分析侠义精神的实质和特点。
关键词:唐传奇武侠小说侠文化侠义精神儒侠正文1、前言:豪侠小说是晚唐传奇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类,《虬髯客传》就是其中的名篇。
《虬髯客传》应成文于唐末,主要讲述了隋朝末年虬髯客、李靖和红拂女三人的故事。
李靖于隋末在长安谒见司空杨素,为杨素家妓红拂所倾慕,红拂慧眼识英雄,与李靖私奔,途中结识豪侠虬髯客,结伴同行至太原见到了李世民。
虬髯客本有争夺天下之志,但见李世民神气不凡,是未来天下贤主,于是把财资、兵法传给李靖,让他辅佐李世民成就功业,而自己远赴海外,另辟天地。
小说借虬髯客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圣贤起陆之渐,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腾云萃,固当然也。
将余之赠,以奉真主,赞功业。
”作品的动人之处不是作为盛世挽歌的主旨,吸引人的是它所展现的豪侠之风。
作品中将李靖、红拂女和虬髯客描写的栩栩如生,这三位也被后世誉为“风尘三侠”。
三位主人公都是快意恩仇、豪迈绝伦的任侠形象,但真正能体现侠义精神高层境界的应是虬髯客这一豪侠形象。
2、人物形象分析:2.1对国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虬髯客传》的故事以隋末乱世为背景,其中即涉及到真实历史中的帝王将相又有纯属虚构的人物,虚实相生,被认为是“子、史附庸而承认有一定的虚构”的代表。
以乱世末世演绎侠客传奇,能形成一种广阔的历史视野,侠客们可达庙堂又能至武林,纵马江湖,出入江山,显得大气磅礴。
金庸的十五部小说中只有四部没有明确的历史背景,其他多以社会动荡、朝代更迭的时期作为背景。
这样的设置给了侠客们展现忧国忧民的儒侠风范的机会。
从政治关系上来说,虬髯客与李世民是争天下的对手,但虬髯客却能舍弃匡扶天下的个人理想,将为起事准备的巨额财富转赠,并退出逐鹿中原的舞台,换来一个清平的世界,这种“能舍”的“大仁”“大义”使他的形象迥别于同时代的其它豪侠。
中国当代小说鉴赏论文
中国当代小说鉴赏论文引言中国当代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时代的思想和精神。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当代小说的鉴赏,分析其特点和意义,并展示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1. 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与特点自20世纪以来,中国当代小说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巨大转变。
传统的言情、武侠、历史小说逐渐演变为更加现实主义、自我觉醒和社会关怀的题材和风格。
这一变化反映了社会的转型和文化的变迁。
1.1 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中国当代小说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和反思。
小说家通过对细微的人物与事件的刻画,揭示社会的弊端、人性的复杂以及人类的尊严。
这种风格的小说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社会。
1.2 自我觉醒与成长中国当代小说中常常描述人物的自我觉醒和成长历程。
这些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的生活故事,探索个人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的自我认知和成长。
这种描写引导读者思考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1.3 社会关怀与文化批判中国当代小说还经常关注社会问题,批判社会现象。
这些小说通过对社会不公、道德伦理冲突等问题的揭示,引发读者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并促使社会变革的探讨。
2. 中国当代小说的意义与影响中国当代小说不仅在文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 文学继承与创新中国当代小说在继承传统文学的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小说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突破传统的桎梏,使得文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和精彩。
这种文学的创新潜力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2.2 文化认同与价值观引导中国当代小说通过描绘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现了独特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
这些作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增强了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2.3 文学的社会功能中国当代小说作为文艺的一种表达形式,具有社会功能和使命。
它既可以批判社会弊端,引发社会变革的讨论,也可以鼓舞人们的情感,激发人们的内心力量。
3. 中国当代小说的未来发展中国当代小说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英国小说鉴赏_傲慢与偏见鉴赏论文[1]
傲慢与偏见鉴赏论文摘要:《傲慢与偏见是》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也是奥斯汀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不小说中有许多亮点:其一,里面有四段婚姻,这四段婚姻基本概括了当时社会中爱情和婚姻的状况,通过对四种不同婚姻和爱情的描写,解析和探讨,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爱情和婚姻观。
其二:采取了讽刺的手法描写了里面的人物,贯穿于整个故事的结构之中。
关键词:不动声色的讽刺,傲慢,偏见,个性,结构,英国乡镇生活。
这部小说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保守和闭塞事情的英国乡镇生活。
小说发生在英国乡村,贝纳特家的五个女儿待嫁闺中,两位贵族先生的出现,民兵团的到来,给他们原本平静的田园生活带来了一些不平凡的意义。
小说开头那句“每一个有钱的单身汉,都得娶一位太太,这就像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已经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了。
小说中“母亲”形象的班纳特太太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将她描述为:“一个智力贫乏,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女人。
她生平最大的事就是把女儿们嫁出去。
”的确,在一个男尊女卑的现象十分严重的社会中,班纳特家中只有女儿,没有男嗣,因而,班纳特家的财产不得不由班纳特先生的侄子继承。
这样致使班家小姐的嫁妆只有从其母亲当年的嫁妆中分得,嫁妆的卑微常常使的年轻的小姐们不得不选择通过婚姻来为自己将来的温饱作打算,自然会将婚姻视为金钱至上的买卖。
难怪郡里一旦来了一位有钱的绅士,班纳特太太便认定他为自己的准女婿。
贯穿整部小说的几个婚姻故事,既有关于伊丽莎白好友夏洛特的,又有关于她自己姐妹的婚姻,但仔细思考看来,这几个婚姻故事其实是为了衬托出伊丽莎白的爱情。
如夏洛特和柯林斯尽管婚后过着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们之间没有爱情。
柯林斯不仅为人做作、举止粗俗,唯一可取的便是溜须拍马之功。
但他可以继承班纳特家的财产,且自己有一份田地和一份牧师的俸禄。
在文中柯林斯曾很明确地说过自己结婚的三个理由。
小说鉴赏论文
摘要:金庸小说是当代最为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
其作品均借助古代社会作为背景展开,所以充满了历史意识。
本文对金庸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演进观念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从“讲史演义”开始,将金庸小说分为三类,继而渐次论及其历史演进观念中的革除暴政、反侵略思想和宗教、民族融合思想。
关键词:金庸小说历史意识现代意识前言读金庸的许多作品,我们都有一种相同的经验:拿起来就放不下,总想一口气看完,有时简直到了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欲罢不能的地步。
他的小说没有看了头就知道尾的毛病。
情节曲折,波澜迭起,层层递进,变幻莫测,犹如精神的磁石,艺术的迷宫,具有吸引读者的强大魅力。
金庸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他创作的15部小说,就情节设计而言,没有多少雷同的地方。
这同样非常难能可贵。
一、武侠演史今之论说金庸者,多谈其继承侠义小说传统的一面,而很少有人谈到他同时也继承了中国讲史演义的深厚传统。
这是一个研究视野上的阙失。
作为民间话语的侠义小说,一向重视演“义”,即使以包公案为核心的《三侠五义》也如是。
但因武侠“快意恩仇”的思维方式和“自我了断”的社会行为,已与现代社会的法治观念格格不入,难以表现现实社会的种种恩怨是非,必然会借助古代社会作为背景展开,这也决定了金庸小说里充满了历史意识。
曾有好事者罗列过金庸长篇小说题材的历史年代,其中最早的是《天龙八部》,取材于北宋,“射雕三部曲”为南宋,《倚天屠龙记》为元末,《碧血剑》为明末清初,《鹿鼎记》为康熙朝,《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飞狐外传》为乾隆朝,《连城诀》为清末。
所述虽多“查无实据”,但毕竟“事出有因”。
亦可见他确有表现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的意图。
从讲史演义的角度大体而言,金庸的小说作品可以分为这样三类:第一类是依史敷衍,即按照历史走向和人物关系作为大框架,虚构主要人物故事穿插其间,如早期《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和晚期《鹿鼎记》描述明清时代的作品。
第二类是以史点染,即以虚构人物故事为主,而以历史的大框架作为背景,如中期《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这一类描述宋辽金元时代的作品,其中郭靖等人守襄阳,是贯穿于《神雕侠侣》和《射雕英雄传》的重大事件。
文学鉴赏论文--对《沉沦》的赏析
对《沉沦》的赏析在文学作品鉴赏的选修课上,老师跟我们讲了很多关于文学作品方面的知识。
从神话到古典名著小说,再到中国现代小说,老师将一系列的一些作品对我们讲述了相关内容。
其中有《神话》、鲁迅的《阿Q正传》、郁达夫的《沉沦》,还有老舍的《骆驼祥子》等等。
其中我对郁达夫的《沉沦》印象很深刻,为此也特地到图书馆借了他的小说看了,感触很深。
在看完一遍《沉沦》这部作品时,基本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
《沉沦》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留学日本的中国青年在异国他乡感到的精神和性的双重苦闷,以至于最后走向大海的沉沦经过。
主人公“他”是一个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也是正值青春年少时期,“他”为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反抗封建专制,最后被学校开除。
“他”是以广大青年人所特有的热情渴望和追求真挚的友谊与纯洁爱情,却受到“弱国子民”身份的拖累,这种热情受到侮辱和嘲弄,在异国他乡倍感孤独和空虚,成为了“忧郁症”的患者。
可是“他”不甘沉沦,但又不可自拔地沉沦下去,在彷徨失措中,来到酒馆妓院,毁掉了自己纯洁的情操。
事情过后又自悔自伤,感到前途迷惘,绝望中投海自杀。
“他”在异国的遭遇,与祖国民族的命运密切相连,在自杀前,对着海面呼叫着:“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作品在最后结尾处的呼吁声给了我很大的感触,那是对祖国的呼吁,快快强大起来吧。
在对这篇作品鉴赏之前,对于郁达夫生前的背景我也做了一点了解。
在课堂上老师也讲述了相关的背景知识,课后我也查阅了一些材料作为补充。
郁达夫三岁时父亲去世,这对于已处于困苦境地的家庭产生了巨大打击与灾难性后果,深深影响着郁达夫的成长历程和他的个性心理的生成与塑造。
在他17岁时,郁达夫随长兄去日本求学,开始了他长达10年之久的日本生活。
在日本生活的日子里,郁达夫和当时的许多中国留学生一样,作为弱国的国民,饱受蔑视与欺凌,其辛酸与悲愤都是可想而知的。
再加上当时的中国社会的落后,被他国欺辱,没有身份地位。
小说鉴赏论文
明朝那些事西门庆所处的明朝,本来也是抑商的时代。
朱元璋为了压制商人,贬低商人,侮辱商人,不许商人穿绸缎,农家如果有人经商,整个家庭也就失去穿丝绸衣服的资格。
当然,到了西门庆的晚明时期,这些制度已经基本失效。
商人的钱到底是政治的权的最强烈腐蚀剂,到了晚明,商人地位大大提高,金钱主宰的局面已经形成,社会的拜物教非常流行,思想家也从以前的“农本商末”转变为“农商皆本”,不少知识分子本身就投身商海。
有钱能使鬼推磨,西门庆作为有钱的商人,在当地无限风光,不但是妓女追逐的对象,也是女人思嫁的有情郎,甚至一些官员也如蝇逐臭如蚁附骨一样围绕在西门庆周围。
后来更是还走上仕途,成为人五人六的国家中高级干部。
西门庆在当官之前,就是一个与政治权力走得非常近的商人,他把持官府,交通贪官恶吏,在官场编织了密集的关系网络。
靠与官场的人脉,他赚取了商场上不易赚到的钱。
一,西门庆的生意在走上官场之前,西门庆主要经营一家生药铺子,并且放官吏债,看来生意规模并不很大。
小说开场的时候,西门庆就拥有一妻两妾,外面还包着婊子;家里又有数十人的奴婢队伍。
以生药铺子和官吏债的收入,似乎无法维持这样一个三四十人口家庭的体面生活。
所以,生药铺子和官吏债不过是他收入的一部分,而另外的收入,多是勾结官府得来的不易之财。
西门庆的生药铺经营的是未经加工的中草药和香料之类。
在《金瓶梅》中的清河县,只有西门庆开着生药铺,属于独家经营。
与西门庆通奸的李瓶儿,在丈夫花子虚死后,巴巴要嫁给西门庆,但因为西门庆的后台被倒台,西门庆自身难保,用情不专的李瓶儿就招赘蒋竹山做了接脚夫。
蒋竹山是医生,李瓶儿就拿出数百两银子让他也开了一个生药铺。
这样,清河县就有了两家生药铺,蒋竹山不但成为西门庆的情敌,而且也成为西门庆生意上的竞争对手。
西门庆听说后大怒,叫了两个地痞流氓,前去讹诈。
两个流氓捏造了蒋竹山借他们三十两银子的借条,毒打蒋竹山一顿之后,又告到提刑所夏提刑那儿。
夏提刑拿了西门庆的好处,一顿板子将蒋竹山几乎打死,并且判令蒋竹山偿还两个流氓的本息,并威胁说如不服判就要收监坐牢。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论文
古代小说人物形象对比学号:1150810016 姓名:谢新琪班级:11化学教育班曹雪芹《红楼梦》里众多的出色女子让世人不禁惊叹造物主的神奇,而黛玉和宝钗更是其中的翘楚。
林黛玉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
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
红楼梦里各个女儿都精华灵秀独具其魅,却只有黛玉美的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
宝钗的长像在读者的心中应该说是有具体形象的:脸形、眼形、眉形都是具体可想的。
宝钗生得肌肤丰泽,大观园中人多用杨妃比宝钗。
钗黛同为大观园中数一数二的绝色女子,风华绝代,俊美希世,但是在曹雪芹笔下,宝姐姐形容具体一些,林妹妹形容朦胧一些,也许曹老先生认为宝钗还是俗世的美女,而黛玉是灵河岸边的仙草,绛珠仙子的容貌不是人世间的语言可以形容的,只能缥缥渺渺,朦朦胧胧的让人去想象。
林黛玉出身于“钟鼎之家”“书香之族”,是知识分子的中等人家亦为侯门后裔,但到父亲林如海时已降落到只是做一个扬州的盐政官。
薛宝钗则是出身于金陵四大家族之一。
林黛玉和薛宝钗虽都同住于荣府中,但林黛玉并不像薛宝钗在贾府有着「外戚」的优势,且薛宝钗在经济上并非依赖着別人,进退分合中,是留有余地的。
因此薛宝钗在賈府占有的优势之地位,与林黛玉孤女无依寄人篱下的情形是完全不同的。
林如海膝下无儿,对聪明绝顶的黛玉特别钟爱,请了老师把林黛玉当儿子一样的教书,使她具有高人一等的才华,这在当时封建的社会和重男轻女的观念下是很少见的;却又因她体弱,不能严格课读,从这地方就可以说明了黛玉自幼就孤独、任性,而沒有接受一般标准的封建教育。
黛玉的博览群书,只为了满足文艺兴趣,发展性灵;于是心醉于《西厢记》、《牡丹亭》这种浪漫传奇;但宝钗对于求知就有一定的规范,她对于求知上给人的感觉是较偏重于“学以致用”的。
名著《水浒传》中却有着两位英雄好汉林冲和武松,他们有着同样高强的武艺,同样有勇有谋。
20世纪中国经典小说鉴赏论文
《20世纪中国经典小说鉴赏》课程论文患病者——读鲁迅《阿Q正传》姓名:郑旭良学号:20111646班级:11级汉1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二零一三年十二月患病者——读鲁迅《阿Q正传》摘要: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不同的人看鲁迅所写的《阿Q正传》也会有各自不同的感悟。
或是觉着此人粗鄙不堪,或是觉着此人罪有应得,或是同情此人,从上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更有甚者,觉着阿Q是上世纪初中国社会平民群体的缩影,是“最为卑劣的中国人”。
但是在本文里,阿Q仅仅是一个患病者,一个普普通通的病人,而《阿Q正传》则自然而然的成了阿Q这位病患的病历本。
关键词:《阿Q正传》鲁迅患病者病历本阿Q上世纪初在古老的东方大陆上中国,蔓延着一种可怕的疾病,这种疾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再加上长时间的积累,这个古老东方大陆上的老大帝国的国民们大多都染上了这种疾病,这种疾病的危害性很强很强,它或会让人死亡,或会让人贫穷,最严重的或许会让这个老迈的帝国连同他的人民一如庞贝古城一般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消亡。
于是乎,一群染病较轻的国民开始各自给这个国家,给这个国家的人民,找寻治病的良方。
或是于炮火中寻找出路,或是于纸笔间进行尝试,不同的医生,都正朝着同一个方向,进行着各自的医治。
而《阿Q正传》则正是诞生于这群医生们各自医治这个国家和他的人民的过程中。
不能说《阿Q 正传》是一剂治病良方,因为在我看来,它或许更像是一本病历,或者说是一本医疗记录,一个名为阿Q的患病者的病历。
阿Q,具体叫什么无从考证,只能从他的记录上知道他被别人称作阿Quei,按照浙江一带的方言来看,或叫阿贵,亦或者他有可能叫阿桂。
但是在这里,暂且不去深究他到底叫什么,权且照着病历上的阿Q叫着吧。
至于这个阿Q是哪里人,更是无从考究,只是从薄薄的病历间能知道他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是在未庄和附近的城镇度过的。
当然,这些也不算重要的东西,变暂且抛到一边,来谈一谈正题——阿Q到底有什么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金庸小说是当代最为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
其作品均借助古代社会作为背景展开,所以充满了历史意识。
本文对金庸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演进观念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从“讲史演义”开始,将金庸小说分为三类,继而渐次论及其历史演进观念中的革除暴政、反侵略思想和宗教、民族融合思想。
关键词:金庸小说历史意识现代意识前言读金庸的许多作品,我们都有一种相同的经验:拿起来就放不下,总想一口气看完,有时简直到了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欲罢不能的地步。
他的小说没有看了头就知道尾的毛病。
情节曲折,波澜迭起,层层递进,变幻莫测,犹如精神的磁石,艺术的迷宫,具有吸引读者的强大魅力。
金庸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他创作的15部小说,就情节设计而言,没有多少雷同的地方。
这同样非常难能可贵。
一、武侠演史今之论说金庸者,多谈其继承侠义小说传统的一面,而很少有人谈到他同时也继承了中国讲史演义的深厚传统。
这是一个研究视野上的阙失。
作为民间话语的侠义小说,一向重视演“义”,即使以包公案为核心的《三侠五义》也如是。
但因武侠“快意恩仇”的思维方式和“自我了断”的社会行为,已与现代社会的法治观念格格不入,难以表现现实社会的种种恩怨是非,必然会借助古代社会作为背景展开,这也决定了金庸小说里充满了历史意识。
曾有好事者罗列过金庸长篇小说题材的历史年代,其中最早的是《天龙八部》,取材于北宋,“射雕三部曲”为南宋,《倚天屠龙记》为元末,《碧血剑》为明末清初,《鹿鼎记》为康熙朝,《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飞狐外传》为乾隆朝,《连城诀》为清末。
所述虽多“查无实据”,但毕竟“事出有因”。
亦可见他确有表现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的意图。
从讲史演义的角度大体而言,金庸的小说作品可以分为这样三类:第一类是依史敷衍,即按照历史走向和人物关系作为大框架,虚构主要人物故事穿插其间,如早期《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和晚期《鹿鼎记》描述明清时代的作品。
第二类是以史点染,即以虚构人物故事为主,而以历史的大框架作为背景,如中期《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这一类描述宋辽金元时代的作品,其中郭靖等人守襄阳,是贯穿于《神雕侠侣》和《射雕英雄传》的重大事件。
第三类则是着意虚化历史背景的,如我个人喜欢的《笑傲江湖》,以及《侠客行》等作品。
即使这类作品,一样有作家的强烈的历史关怀在焉。
作为当代最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金庸小说虽然不以“历史小说”的面目出现,但是它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演进观念,仍然会对读者或大或小地产生影响。
因此金庸封笔以来专注于修订当初连载发表的作品,已经补苴罅漏,作了大量更改,尤其着重对史实和史观采取了更为慎重而非放纵的方式。
二、革除暴政与反抗侵略“侠义小说”源于反抗暴政。
这是金庸小说第一期创作的基本色调。
将明清易代的历史演为传奇,本是清末民初武侠小说取材的一大特色,也是金庸小说历史叙事的逻辑开始。
明清易代的外侮内乱,曾是横亘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挥斥不去的历史情结。
海宁查家更是身历国难,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载记和口头传说,特别在经历过抗日战争,民族危亡感最为强烈的一代人中,故金庸更容易切入这个主题。
《书剑恩仇录》(1955)、《碧血剑》(1956)、《雪山飞狐》(1959)和《飞狐外传》(1960)成为金庸最早着手的篇目亦非偶然。
这一时期展现在金庸笔下的主要秘密会社,是天地会传说中的“红花会”(红花亭)及“山宗”、“华山派”,亦欲借助传统的标识,显示出反抗暴政、抵御外侮、兴复故国、振兴民族的主题。
三、宗教圆融与民族融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性的“冷战”僵持,是中世纪以来意识形态对立最为严重的时代,也是造成了东亚“儒家文化圈”内三个民族国家的长期分裂和对立的重要原因。
这对本述“华夷之辨”的传统理学史观,无疑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从历史思维来看,如何破解这种对立僵持,更需要借鉴历史经验,借助历史智慧。
这本是历史学家份内的工作,如果他们本人没有被二元对立的“冷战思维”控制的话。
可惜那时中国的史学研究中,急剧膨胀的恰恰是崇尚对立,反对融合的史学观念。
以今日之视野观之,多数著作困于这种思维定式而乏善可陈。
第二时期金庸小说题材开始前溯宋辽金元,由《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神雕侠侣》(1959~1962年)、《倚天屠龙记》(1963)组成南宋、金、元系列小说,复以《天龙八部》(1963~1967年)前探北宋末年宋、辽、金、西夏、大理纠葛正炽的时代。
虽然沿袭了“朝代更易”作为小说大关目的特色,但已在武力争逐中突出了“文化竞争”,写作也开始走了“偏锋”。
他以杜撰的主角郭靖、张无忌和萧峰的复杂经历或身世之谜作为关目或者叙述线索,展开民族间纠葛恩怨,最后发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性纽结故事,而置《宋史》、《明史》或演义小说《大明英烈传》中角逐大下、影响全局的历史事件于不顾,亦不正面描写重要人物及事件连涉及明朝的开国雄主朱元璋的描写,也故意做了低调处理,对传奇人物的刘伯温、徐达等元勋更是置若罔闻,却以佛、道教和后世不大为人熟知的明教为主,别开生面,重新建构解释王朝易手的因果关系,甚至带出一股“反讲史演义”的味道。
金庸在第三时期创作的《笑傲江湖》(1966~1969年)和《鹿鼎记》(1969~1972年)中还杜撰了一些教派,如“日月神教”、“神龙教”等,就其“一元化”教旨、组织结构、崇拜仪轨而言,这些“教派”无疑具备着某些近世新兴狂热宗教的特征。
但是金庸描述的重点却在“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从叱吒风云到内斗阴谋,最终戛然解体的过程。
《侠客行》(1965年)和《笑傲江湖》都没有具体的时代背景,但现实观照非常明显。
无意索隐,不必深究。
四、人物塑造同时,金庸也创造了很多历史传奇人物,成为人们争相模仿的英雄,比如郭靖,杨过,张无忌,韦小宝,也创造了很多爱情故事比如郭靖与黄蓉,杨过与小龙女,同时金庸小说里还蕴藏了更为深刻的哲学思想,而这些哲学思想正好体现了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与国民习性。
我最喜欢的一部就是《射雕英雄传》,最为人所知的当然就是郭靖了。
从《射雕英雄传》开始,一个尚未出生起名字里就铭刻着国耻,整个家庭又经历了灭顶之灾的孩子。
背负着国仇家恨,生长在异国他乡。
开始的郭靖几乎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忠厚老实的傻小子。
无论从天资,相貌,还是做事风度,他都远远不及他的义弟杨康。
在《射雕》里对杨康的变化还是花了很多笔墨,从养尊处优的金国小王爷到一贫如洗的汉族百姓,再遭受挫折与凌辱后,他放弃了自己本身的汉族身份,再次做回了金国小王爷,最后又因自己的不择手段而使得自己年轻的生命走向毁灭之路。
确实,他比郭靖更多了一份矛盾与悲情,确实惹人同情令人惋惜。
如果真的站在杨康的角度上去想,面对那样的痛苦抉择,面对那样的经历,他做的很多事无非也是人之本能,是命运与性格将他带上了一条不归之路,看到这我们实在很难再去责怪他什么。
但也正因如此,才显出了郭靖的令人敬佩之处。
相比之下,同样是身世悲惨,同样是生在异土的郭靖却从头到尾都保留着一份单纯,保留着最初的那颗赤子之心。
这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巨作,里面的武有武的精彩,侠有侠的感人,情有情的魅力。
金庸的武侠思想在这部著作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那就是宣扬一种反侵略,反投降的基本立场,宣扬一种朴素的爱国主义,深沉的人道主义。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正确与否是以是否造福于民为标准的。
英雄的出现就是为了救民于水火中,这就是一种侠义的精神。
还有一些家喻户晓的典型的小说,以下例举几部吧。
《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其实算不上一个合格的英雄。
他既没有英雄气概,又没有政治才能,在爱情上又是拖泥带水,唯一的强处就是武功高强,可以说张无忌是政治与爱情上是无能的。
这部小说最感人的不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更多的是在于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张三丰对张翠山,谢逊对张翠山父子,武当七侠间的兄弟情谊都在这部小说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张无忌虽不是英雄,但我们反而觉得他更为亲近,更为可爱,因为他跟我们普通人一样,有一样的缺点,有一样的无奈,他可以做我们的朋友,而且是那种善良的,又可以帮助我们的朋友。
《天龙八部》是金庸小说里篇幅最长的两部小说之一,这部小说结构宏伟,人物众多。
刻画最为显著的还是里面的三位主人公——顶天立地的萧峰,痴情善良的段誉,浑金璞玉的虚竹。
“天龙八部”在佛学上指的是世界上的芸芸众生,而整部小说里透露出一种“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思想,笼罩着佛法的无边大超脱,而在每逢动人处,我们会感到希腊悲剧理论中的所谓的恐怖与怜悯。
正好验证了西方哲学中关于人类生存的荒诞性的理论。
《笑傲江湖》中的“笑傲”指的是一种乐观超越的态度,用这样的态度来笑眼看人生,笑眼看江湖。
小说里面的主人公令狐冲是一个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隐士。
他虽然从小接受规规矩矩的教育,但不符合他的个性,所以他不自觉的喜欢结交朋友,喝酒,说话也很随意,这才是他的本性。
这部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反面人物的刻画,通过反面人物的塑造来揭示人性恶的一面。
岳不群是一个伪君子,左冷禅是一个恶人,而东方不败是一个病态的人,被政治虐杀了人性。
反面人物的刻画中还体现了金庸的人性观:正中有邪,邪中有正,正邪相克相生,又相互转化的的人性辩证法。
金庸小说蕴含着深刻的批判思想,既包括政治批判,也有民族批判与国民性批判,还有对知识分子的一种批判,这种批判思想在金庸后期的小说如《笑傲江湖》、《鹿鼎记》里表现的尤为明显。
金庸武侠小说在中国文学的天空中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相信,他的作品不会是转瞬即逝的流星,而是一颗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