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答案)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语文:1.1《沁园春 长沙》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语文:1.1《沁园春 长沙》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朗读,鉴赏课文。

3、积累掌握文中字词。

【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中的1、2【学习方法】诵读、研读、讲解相结合。

【导语】【知识链接】(一)走近作者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志士胸怀报国之志,渴望建立一番丰功伟业。

可是,当理想破灭时,他们大多会心灰意冷,意志消沉,就连“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在仕途失意后也无奈地发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慨叹。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词的作者,他经历了人生的大苦难,但苦难并没有压垮他,更没有磨灭他的斗志,相反,苦难使他更加坚强,更加自信。

他,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不屑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人政治家,革命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哲人,诗人,他在生活的各个时期都有诗作,或抒情或怀古或咏物,展现那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世界。

著名诗人克家曾说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今天,就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伟人的宽阔胸怀,走进词人的崇高心灵。

(二)背景资料片段一:毛泽东(1893-1976)政治家,革命家,诗人。

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

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充分表达了17岁的少年的宏大抱负。

材料二: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与蔡和森、何叔衡等人常常在一路纵论世界大事、社会和人生题目,常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来激励本人,立志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与同窗约定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否则不能做挚友。

材料三:在长沙读书时,毛泽东常常与同伴去湘江游泳,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诗句。

“五四时期”毛泽东组织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活动,主编《湘江评论》,在全国反响极大。

材料四:这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沁园春·长沙》精编导学案(附答案)

《沁园春·长沙》精编导学案(附答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编写者:王珏校对者:王珏审核人:王珏编号:11001学习目标:在反复朗读基础上背诵全诗,朗读时注意情感和节奏。

掌握生字词,借助联想和想象理解诗中景色(意境),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并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其抒发的情感,深入理解借景抒情写法。

一课前学案1.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句式长短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是配音乐的,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词按字数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如《如梦令》、中调(59至90字),如《》、长调(91字以上),《沁园春·长沙》按字数属于。

词的每一段落又叫或,词按段多少划分单调(共一段)、双调(共两段)、三调(共三段)、四调等,《沁园春·长沙》按段数属于。

2.给下列字注音并释义。

沁()舸()怅()遒()遏()3.解释词语:峥嵘:寥廓:风华正茂: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切分有错误的一项是()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5.有感情朗读这首词,边读边想一想毛泽东的诗词整体上具有怎样的风格?每一句应该用怎样情感基调。

并试读几篇寻找一下感觉。

《沁园春·长沙》整首词景物形象生动,情感热烈奔放,词风遒劲有力充满豪气。

朗诵中要自始至终把握住刚劲豪放这个总的基调,“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朗诵时语调应庄重平稳,树立起诗人毛主席卓然而立的高大形象。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朗诵时“看”字后面要有一个较长的停顿,以显示其总领关系。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语速稍慢,语调舒缓,“遍”字要上扬、拖长,“染”字也要拉长。

“漫江碧透”以下逐渐加快加强,语势上扬,以增强动感,显示活力。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沁园春 长沙》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沁园春 长沙》 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预习案【知识链接】(一)关于词的常识1、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长短句”、“诗余”等。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

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长沙,作为这首词的标题,揭示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均与诗人当年在长沙求学时有关。

2、词的分类:①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

一首词有的分段,词中称为片、阕、叠。

单调词不分段;双调词分两段,上片下片;此外有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

②按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二)背景介绍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题目简介】“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叫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为沁园。

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自主预习】①沁园春(qìn)②峥嵘岁月(zhēngróng )③百舸争流(gě )④怅寥廓(liáo )(kuò)⑤挥斥方遒(qiú )⑥浪遏飞舟(è )课堂案【整体感知】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分别找到统领上下片的关键字词。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附参考答案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附参考答案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附参考答案版)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和毛泽东同志的相关经历。

2.领悟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体会字里行间的豪情壮志。

3.理解作品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感受凝练、豪放的语言风格。

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词句品读,感受本词阔大的意境。

2.通过分析上下阕巧妙回答,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知识梳理1、资料补充《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

军阀赵恒锡要逮捕毛泽东同志。

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

事后作了此词。

2、课前预习1.请默写一首我们初中时所学的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熟读课文和注释,并在课本上为字词注音并圈划解释。

3.词相关知识。

(1)词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句式长短不一。

作为诗歌的一种,词兴起于唐代,盛行于宋。

(2)词根据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它决定词的句数、字数和平仄。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词牌,长沙是词的题目。

(4)词按照创作风格又可分为:豪放词、婉约词两大类。

合作探究1.朗读全诗并思考:词的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上阙:诗人独立橘子洲,目睹湘江美景,发出“谁主沉浮”的感慨。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答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答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答案(A)层
二、(2)上阕:描绘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

(看)
(3)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

(忆)
(4)主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承上启下)三、(1)上片通过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飞鹰、游鱼等意象,烘托出一幅
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形象的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乐观态度和壮志豪情。

(2)遍字写出了红之广
染化静为动,写出秋色之深浓
透突出江水清澈见底
争写出群舟争相行驶,盎然奋进之动态,充满活力,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击有搏击之意,显示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雄姿。

翔本是写鸟的动词,用在此,写尽了鱼在水中自由、轻快地状态,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

四、同学少年是个怎样的意象?
他们是一群青春年少、才华横溢、意气奔放、关心国家命运、以天下为己任、敢想敢做、蔑视反动统治的革命青年。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情感。

2、朗读、鉴赏课文。

3、积累掌握文中字词。

【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中的1、2【知识链接】(一)走近作者: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哲人、诗人,他在生活的各个时期都有诗作,或怀古或咏物,展现那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世界。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说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二)了解背景片段一:毛泽东(1893-1976)政治家、革命家、诗人。

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

在写《言志》作文时,他写下了《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充分表达了少年毛泽东的宏大抱负。

片段二:这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当年10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

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三)词的有关知识1、“词”这种文学式样兴起于五代,这种格式成形于唐,盛行于宋;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每首词遵循一种格式,叫词牌,这首词的“沁园春”就是词牌名;因为句子长短不齐,又称长短句;按照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按其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

2、词,又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标题。

【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标注读音,写出括号内相应汉字。

橘()子zhōu()头层林尽rǎn()百舸()争流鱼xiáng()浅底万类霜天jìng()自由怅()liáo kuò()问cāngmáng()大地Zhēngróng()挥斥方qiú()万户hóu()màn()江碧透浪è()飞舟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答案)[样例5]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答案)[样例5]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答案)[样例5]第一篇:《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答案)厦门市大同中学师生共用导学案(高中语文)课题:《沁园春·长沙》课型:新授课时:共1课时执笔:游军培时间:2011年9月备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能力目标: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3.情感目标: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重点难点:1.作者对湘江秋景的描写、融情于景的抒发。

2.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诗句的表现力。

导学案使用人:使用具体日期:学习过程:一、了解知识(一)词的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所谓“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是指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以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以片数多少可以分为单调词、双调词以及三叠词、四叠词等。

词的流派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沁园: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

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二)背景知识这首词作于1925年。

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二、预习导学1.熟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沁园春()百舸()怅寥廓()峥嵘()方遒()浪遏()飞舟 2.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寥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苍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峥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挥斥方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着背诵全词。

《沁园春》导学案及答案解析

《沁园春》导学案及答案解析

1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掌握《沁园春·长沙》中有关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培养诗词阅读能力: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抓“意象”,把握内容大意。

3、培养诗词鉴赏能力:理解诗词“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

4、能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领略伟人的雄才大略和革命豪情,并背诵全词。

【学习重点】1、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2、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学法指导】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一、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这时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这首词大概是毛泽东离开长沙时所作。

二、朗读本词,完成题目。

1.字音辨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橘.子洲()百舸.()怅.()寥廓..()携.来()峥嵘..岁月()挥斥.()方遒.()遒劲.()万户侯.()浪遏.飞舟()2.字形辨认侯()橘()竞()怅()伥()候()谲()竟()苌()账()稠()沁()雕()秘()绸()泌()凋()谧()3.识记文学常识①词兴于隋唐,盛于,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又叫“”“”“”。

②“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

可以分上下两段,叫“”或“”;按段的多少又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③词按字数分为、、。

字数在58字以内,在59至90字,在91字以上。

④宋词有和。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和。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

【合作探究】1、上阕“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整句的作用有哪些?2、.词中“看”字统领了下面的几句?请找出这几句中最有张力的字或词,并作解释。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课前预习案】预习内容:1、了解毛泽东,熟读毛泽东的诗词名篇。

2、熟读《沁园春长沙》,掌握基础字词.一、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 ~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 ~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 ~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 ~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 ~1959)。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文学诗词创作的杰出代表,他的诗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题材开拓方面,他打破了历代诗词创作多以反映个人生活和思想情绪为主的艺术倾向,第一次以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和社会斗争场面为创作题材,以革命家和艺术家的独特感受,史诗般地再现了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使诗词创作进入了一个前人没有触及的新领域。

他生前曾批注过的诗词有1590多首,凭记忆手书117首,多为长篇叙事诗。

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有《毛泽东书信选》《毛泽东诗词选》《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选》等。

二、写作背景——毛泽东在长沙的活动1、1911年,十八岁的毛泽东同志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2、自1913年至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3、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4、“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

5、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含答案)1.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后附习题答案解析)一、记——文学常识要点填空1.毛泽东,字________,中国无产阶级________家、__________家、________家。

2.毛泽东的诗词很多,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3.词,形成于________代而极盛于________代。

从篇幅长短角度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沁园春是________名。

相关拓展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毛泽东的诗词很多,其中《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念奴娇·昆仑》《采桑子·重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文学常识1.词: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从篇幅长短角度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58字及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又叫“慢词”。

2.沁园春:词牌名。

相传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有一座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得名。

该词属长调,上下两阕,114字。

二、明——写作背景1925年,中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破竹,迅猛异常,在全国十几个省蔓延开来。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在韶山等地成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并创立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韶山支部。

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党派对革命领导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国民党右派势力想篡夺革命领导权,而在共产党党内,陈独秀又提出了“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错误主张。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含答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青春激扬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意象的概念,能结合具体的诗歌分析其意象,品味意境。

2.体会小说在情节展开中塑造人物的特点,学习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于表达效果的作用,品味小说语言。

3.学习伟人先辈们爱国为民的精神,思考青春的价值,体会青春之美。

1 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能正确背诵默写全词,关注诗歌的节奏、韵律、语言和体会蕴含的情感。

2.掌握借景抒情的方法,品味关键字词、意象的妙处。

3.了解毛泽东词的特点,领略诗词的艺术美,积累名句,感受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掌握借景抒情的方法,品味关键字词、意象的妙处。

课前预习案一、预习指导诗词文体知识:1.形式特点(句式整齐,讲求韵律,反复等)2.表现手法(起兴、比喻、通感、拟人、用典、借代,象征、想象、联想、虚实结合等)3.意象特点:意象选取(核心意象、意象组合方式、中心意象+密集的意象群),意象赏析的方法(修饰语、动态美、象征意义)4.语言特点:语序倒置、虚词成分省略、词性转变、语句凝缩、反常搭配(以不同于日常的逻辑思维进行“陌生化”处理,使语言具有新意)。

二、文化常识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词的基本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的组成:1.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2.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词以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沁园春:词牌名长沙: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三、知人论世写作背景:本词创作于1925年12月。

1925年2月,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

军阀要逮捕毛泽东同志。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答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答案

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参考答案三、(一)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二)作者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写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观江中,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飞;俯察水底,鱼儿轻快地畅游。

这几组景物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三)生机勃勃、色彩绚丽(四)“自古逢秋悲寂寞”、“风急天高猿啸衰”、“草本摇落而变衰”、“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

我们初中学过的马致远的《秋思》。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

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五)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六)“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诗人“独立寒秋”,他不是想着自己被军阀追捕的处境,而是放眼宇宙,胸怀祖国,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忧思着民族的命运,这是一种忧国忧民的心境,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心境,是一个革命伟人广阔崇高的心境。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诗的“诗眼”。

上阕就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

四、(一)1、承上启下2、“忆”的是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才华旺盛勃发,革命青年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写出激励昂扬的文章,宣传真理,蔑视权贵,把大军阀大官僚视为粪土。

由哪个字统领恰,表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二)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市大同中学师生共用导学案(高中语文)课题:《沁园春·长沙》课型:新授课时:共1课时执笔:游军培时间:2011年9月备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能力目标: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3.情感目标: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重点难点:1. 作者对湘江秋景的描写、融情于景的抒发。

2. 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诗句的表现力。

导学案使用人:使用具体日期:学习过程:一、了解知识(一)词的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所谓“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是指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以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以片数多少可以分为单调词、双调词以及三叠词、四叠词等。

词的流派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沁园: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

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二)背景知识这首词作于1925年。

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二、预习导学1.熟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沁园春()百舸()怅寥廓()峥嵘()方遒()浪遏()飞舟2.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寥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苍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峥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义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挥斥方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着背诵全词。

三、课堂学习(一)课文导入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

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

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二)交流预习导学1、2题(三)初步感知课文1.教师朗诵。

2.全体同学朗读。

3.本词可以用四个字来理清思路,你认为是哪四个字(从词中找出):立、看、问、忆。

(四)鉴赏品味课文1.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为了表达的需要,语序往往倒装,而且常省略一些成分,就需要我们借助想象把诗意组合起来。

看看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怎样调整会更顺畅一些,请具体表述出来。

(深秋时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滚滚流去。

)这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

2.想一想:“看万山红遍”的“看”字,总领几句?答:总领七句,到“万类霜天竟自由”。

这在诗词中叫“一逗领起”,俗称“领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称,一般上下阙都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3.诗歌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

意象就是蕴涵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

思考:(1)这几句的主要意象是什么?作者笔下的秋景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什么?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这几句的主要意象是:山、林、江、舸、鹰、鱼。

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秋景图。

诗人借此暗喻与赞美了工农运动将蓬勃兴起的形势,寄寓了自己热烈、乐观、昂扬向上的情怀。

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4.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和生机勃勃、奋发自强的大自然,作者情不自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个“怅”字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课本注释说,它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通过询问大自然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自然联想到人类社会,表现出诗人关注国家命运的博大胸怀和革命者的凌云壮志。

从而实现了由“景”到“情”的飞跃,情景交融。

请朗读上阕。

5.“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词中起到了承接过渡作用。

“峥嵘岁月”意思是不寻常的岁月。

“曾”“忆”说明以下内容是作者面对壮丽的湘江秋色浮想联翩的结果,是回忆。

“忆”字领起的句子包括“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鉴赏“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意思是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粪土”,作动词用,意思是“视……如粪土”。

这几句写出了“同学少年”的风采才华以及意气奔放、奋发有为的战斗生活,表现了“同学少年”以天下为已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

7.“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三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

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

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请朗读下片词。

8.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总之,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下阕由“忆”到“记”,思路清晰,情贯全词。

通过学习,毛主席诗词那精练形象的语言,深远而优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请朗读全词。

四、布置作业1.反复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完成《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另附)五、素材积累毛泽东经典语句1、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2、不打无准备之战。

3、不到长城非好汉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5、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

6、彻底的唯物主义是无所畏惧的7、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8、帝国主义是纸老虎9、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0、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1、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12、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1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14、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15、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16、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17、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18、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19、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课后反思】《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一)阅读《沁园春·长沙》上片,回答后面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从这片词中选出四个动词,标出这片词写景抒情的思路走向:立、看、怅、问。

(2)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

(3)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4)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

请用“∣”画出下面几个诗句的朗读停顿。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C、万类霜天竞自由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5)摘出这片词中的对偶句。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6)词比诗更讲求押韵,试摘出本片词中押韵的字,并指出押的什么韵。

头、流、由、浮押ou韵(二)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

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三)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B.(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