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800字_800字读后感
差不多先生传的读后感(精选7篇)
![差不多先生传的读后感(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866e25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6.png)
差不多先生传的读后感(精选7篇)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篇一这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是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与山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好太精确。
”“哪有这么傻的人呢?”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上可差太多了!”但我冷静下来又一想,还笑别人呢,我自己还不是这样吗?考试时把“休息”写成了体息,白白丢了一分,卷子发下来了,我还认为差不多,不就应减分;还有一次,我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当时以为差不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此刻想一想,如果是医生在开处方把“切除食指”写成“切除十指”病人得受多大的痛苦啊!文章最后写“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习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
“天哪!”我忍不住要惊呼,这怎样成?打仗时部队潜伏在敌人后方,准备发动袭击,如果有一个人动一下,如咳嗽一声或卷曲一下腿,就可能会造成全军覆没;发射卫星,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错一位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了下来,那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看来,我们做事情是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象差不多先生那样,事情才能成功。
到达国家,小到个人都是如此。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篇二前不久,我从三联出版社订购了一本《国文百八课》,并从中拜读了近代大文学家胡适先生的小品文《差不多先生传》,感慨万分。
这篇文章描述了中国人民的代表和榜样差不多先生的一生。
差不多先生的样子和你、我都差不多,但凡事不很精明,思想不很细密。
他常把山西说成陕西,把红糖买成白糖,把十字写成千字,更有甚者,把今天以为成明天,把9:30看成9:32,结果误了要事。
有一次,他忽得重病,叫家人去喊王医生来给他治疗,可一不小心说成了兽医汪大夫。
差不多先生知道叫错了人,但他觉得汪字和王字也差不多,就叫汪大夫给他治病。
汪大夫用治牛的方法医治差不多先生,结果不过一小时,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精选10篇)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44363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2.png)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精选10篇)《差不多先生》读后感(精选篇1)近代的很多*都揭示过国人的劣根性,胡适的这篇《差不多先生传》另辟蹊径地采用了独特的写法,即用朴素简练的白描,兼用嘲讽和夸张的手法,描写出了国人此时的这种“病”。
这篇*是差不多先生的画像和生平传记。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描述这种毛病,他将这个人叫“差不多先生”,这位先生的口头禅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对他来说,红糖与白糖差不多,山西和陕西是差不多,火车发车迟与晚差不多,看病找兽医也差不多,最后白白搭上了性命,讽刺意味十足。
整篇*写作手法轻松活泼,这种手法秉承了胡适先生一贯的温和作风,但是其谈论的问题却是非常不轻松的。
差不多先生虽然死了,却为很多人崇拜,认为其不计较,看得破,想得通,是有德行的人。
对于这种偷换概念的误读对于社会的影响,作者表示了深深的担忧,想用*来警醒国人——这是一种病。
文中的幽默讽刺手法让这篇*成为了善意的规劝,而不是激烈的口诛笔伐和抨击攻讧,这也是*的很大的特点。
这种差不多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一种陋习,想要根除实在相当不易。
现代社会这样的人还有大把的存在,他们感觉一切都是无所谓的存在,这是一种无追求的,无追求的,不求上进的坏风气,我们应该时刻警惕,摒弃坏习惯。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精选篇2)今天,我看了课本《差不多先生传》,这篇*后感触颇深。
文中的“差不多先生”是个做事随便,不讲细节的人。
“差不多先生”经常会把“十”写成“千”,把“陕西”说成“山西”,他长说的一句话就是“凡是差不多就好,何必太精明呢?”看到这里,使我不由得想起这样一件事。
这是一个周末,妈妈带我去超市买电饭锅。
不一会儿,我们挑好了电饭锅。
售货员阿姨拿一个没有开封的电饭锅放到我跟前,对我说,“你看看吧。
”妈妈说“你看吧!我去付钱”售货员阿姨帮我把包装打开,提出了电饭锅,我只是你简单的看一眼,心里说:没错,是我们挑好的那一种,新的不会有什么问题,差不多就行了。
差不多先生传的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差不多先生传的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0fcaa78bd63186bdebbc28.png)
差不多先生传的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差不多先生传的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WTT精心整理的差不多先生传的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差不多先生传的读后感1今天,我看了课本《差不多先生传》,这篇文章后感触颇深。
文中的“差不多先生”是个做事随便,不讲细节的人。
“差不多先生”经常会把“十”写成“千”,把“陕西”说成“山西”,他长说的一句话就是“凡是差不多就好,何必太精明呢?”看到这里,使我不由得想起这样一件事。
这是一个周末,妈妈带我去超市买电饭锅。
不一会儿,我们挑好了电饭锅。
售货员阿姨拿一个没有开封的电饭锅放到我跟前,对我说,“你看看吧。
”妈妈说“你看吧!我去付钱”售货员阿姨帮我把包装打开,提出了电饭锅,我只是你简单的看一眼,心里说:没错,是我们挑好的那一种,新的不会有什么问题,差不多就行了。
阿姨就把电饭锅放回包装箱内。
我们拿着它,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晚上,妈妈拿出电饭锅,把米淘好,放进了电饭锅中。
忽然,妈妈的目光定在了一点,“咦,怎么了”我奇怪的问,“你来瞧瞧,这是什么?”我过去一看,原来,电饭锅的外壳上,有一道明显的撞击的痕迹,足有碗口般大小。
我太粗心了,这么大的痕迹居然没有看到!正是这“差不多”的念头,使我吃了一次亏。
人都说吃一堑长一智,我怎么也应该改改这马马虎虎的`毛病了吧?可是,我怎么还是改不掉这毛病呢?差不多先生传的读后感2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群人,总是把“差不多”奉为自己的行事法则,认为这是豁达、随和,随遇而安,这种人生态度值得赞赏?胡适先生笔下的差不多先生因为差不多最终一命呜呼。
“作为一名特钢人,我们赞赏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但这绝对不是以“差不多”作为行事法则所能达到的。
试想一下:在产品管控参数中我们一句“差不多”,结果出现废品无数,这时谁能做到随此遇而安?在设备隐患的排查中我们一句“差不多”,小隐患酿成了大事故,这时又有谁能随此遇而安?更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一句“差不多”,引发多米诺效应,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这时还怎么能够随此遇而安?以“差不多”做为行事准则,不管是在工作中还在生活中,都会为我们埋下可怕的不定时炸弹,使我们粉身碎骨,怎么还能够随遇而安?我们盼望能随遇而安,这“遇”就一定不能是由“差不多”行为而带来的境遇。
2024最新-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最新6篇)
![2024最新-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最新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fabe7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10.png)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最新6篇)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以下是小编给大伙儿找到的6篇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
差不多先生传篇一差不多先生传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
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
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
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
何必太精明呢?”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
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河北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
先生说,“错了。
是山西,不是陕西。
”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
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
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
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
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
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
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
“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
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
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
差不多先生传名著读后感三篇
![差不多先生传名著读后感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b198d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9.png)
差不多先生传名著读后感三篇差不多先生传名著读后感三篇差不多先生传名著读后感1今日,我读了作家胡适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差不多先生传》。
这个题目十分趣味,我带着一丝好奇读完了全文。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叫“差不多”的人,他看不清,听不明,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他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
何必太精明呢?”他小的时候,去帮妈妈买红糖,结果却买成了白糖,他妈骂他,他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他上学时,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
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
”他说:“山西同陕西,不是差不多吗?”他长大后在店铺做伙计,做事总是不精细,“十”跟“千”常常写错。
掌柜的生气了,骂他不仔细。
他只是笑嘻嘻的赔细心道:“千与十只差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嘛!”有一次,他有事要外出,慢悠悠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开走了,他不满地说:”八点三十分开,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
谁知家人弄错了,喊来了西街的牛医王大夫。
他说:”汪大夫跟王大夫不是差不多吗?就让他试试吧!“王大夫走上前,用医牛的方法替他治病,不一会儿,他便一命呜呼了。
他临死前,说:”活人同死人也差......差不多,......凡事只要。
差。
差不多就。
就好,。
何。
何必太。
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说他看得破,想得开,于是,人人都象他学习,中国很快变成了一个”懒人国“。
读了这篇文章,我认识到了懒惰和做事马虎的危害。
我们绝不能像文中的差不多先生一样,不求上进,马虎行事,这样只会让我们一事无成。
差不多先生传名著读后感2《差不多先生传》是我国著名学者胡适先生的一篇传记题材寓言,文章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事、处世不认真的人。
《差不多先生传》中说道: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很不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范文5篇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0f7e5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2.png)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范文5篇读完差不多先生传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说:人们千万不好追求差不多,正因往往是差不多,就毁了一件大事。
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这天,我读了作家胡适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差不多先生传>。
这个题目十分搞笑,我带着一丝好奇读完了全文。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叫“差不多”的人,他看不清,听不明,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他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
何必太精明呢?”他小的时候,去帮妈妈买红糖,结果却买成了白糖,他妈骂他,他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他上学时,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
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
”他说:“山西同陕西,不是差不多吗?”他长大后在店铺做伙计,做事总是不精细,“十”跟“千”常常写错。
掌柜的生气了,骂他不仔细。
他只是笑嘻嘻的赔留意道:“千与十只差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嘛!”有一次,他有事要外出,慢悠悠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开走了,他不满地说:”八点三十分开,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
谁知家人弄错了,喊来了西街的牛医王大夫。
他说:”汪大夫跟王大夫不是差不多吗?就让他试试吧!“王大夫走上前,用医牛的方法替他治病,不一会儿,他便一命呜呼了。
他临死前,说:”活人同死人也差……差不多,……凡事只要。
差。
差不多就。
就好,。
何。
何必太。
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说他看得破,想得开,于是,人人都象他学习,中国很快变成了一个”懒人国“。
读了这篇文章,我认识到了懒惰和做事马虎的危害。
我们绝不能像文中的差不多先生一样,不求上进,马虎行事,这样只会让我们一事无成。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中国有名的人是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差不多先生了,他是全中国人的代表。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有精明呢?”这是他做事,做人的宗旨。
差不多先生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
![差不多先生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e184f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8.png)
差不多先生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差不多先生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差不多先生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差不多先生传读书心得体会篇1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严谨,不能求差不多,否则会有不好的后果。
这是我读《差不多先生传》的感悟。
这个故事讲的是差不多先生做什么事都不认真,小时候妈妈叫他去买红糖,他却买来白糖,相差太大,他却说差不多;在学校先生问他题,他把山西说成陕西,相差甚远,他也说差不多;在钱铺做伙计,把是写成千,千写成十,本差太多,他也说差不多;赶火车八点三十分开,他八点三十二到未赶上火车,还说差不多;最后得了急病把汪大夫请成王大夫(牛大夫)还说差不多,结果延误的病情,而他要死时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
最令我气氛的是,差不多先生在临死还在说“死人和活人差不多”,就因为“差不多”丢掉了自己一条宝贵的生命,他到死也不知悔悟,真令人悲哀,社会上也有许多人做什么事都不计较,不认真,求差不多,也酿成了大祸。
在前几个月,发生了一起电梯事故,让一位刚拥有孩子不久,还来不及更加疼爱、关心孩子的母亲,永远见不到孩子,沉埋于电梯之下了。
原因就是因为电梯公司为了省几十元的钢板做踏板,差不多就行了。
让踏板没有足够的长度,使这位母亲正要跨出电梯时,踏板松动,露出缝隙,掉了进去,冷冰冰的电梯齿轮来不及关闭,残忍地挤压着这位母亲的身体,我看到这条新闻时不禁一寒,多么可怜的母亲,多么可怜的孩子,再也见不到妈妈了,就因为几十元的钢板,这就是这个“差不多”导致的后果,这就是“差不多”带来的残忍,这就是“差不多”带来的伤害。
后头再来想想我,也是一个差不多小孩,在数学考差时发现因数字写错几个,回家狡辩说差不多没认真,在复习上,说差不多就行……因为太多的差不多,所以成绩一直上不去,我现在多么后悔说出那么多“差不多”。
关于差不多先生传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关于差不多先生传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5b9f2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7a.png)
关于差不多先生传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关于差不多先生传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差不多先生传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差不多先生传优秀读后感1看过胡适《差不多先生传》的朋友都知道,“差不多先生”奉行的是“凡事差不多、不必太计较”的工作原则。
然而正是这个工作原则使这位“差不多先生”的性命断送在一个兽医之手!结局很悲催。
其实现实中的“差不多先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考核不认真,差不多就行;工作不求过硬只求过得去,对人对己差不多就行了。
结果工作没有成效,原地踏步,殊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细节即能成事也能毁事!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1986年1月28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船刚升空就发生了爆炸,包括两名女宇航员在内的七名宇航员在这次事故中罹难。
调查的结果是因一个O型密封圈在低温下失效所致。
失效的密封圈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
尽管在发射前夕有些工程师警告不要在冷天发射,但是由于发射已被推迟了五次,所以警告未能引起重视。
这次事件是人类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载人航天事故,一些人员对于技术人员的建议敷衍了事,结果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亿美元,并使航天飞机停飞近三年。
正是这种“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差不多心态”酿成了这场悲剧。
反观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存在这种“差不多态度”。
比如:学习态度差不多,仅仅了解本职工作范围内的一些制度、办法,对于其它方面主动了解的较少。
而“差不多”态度导致“差不多”问题出现后,往往我们首先会抱怨为什么同事总是这么“较真”,为什么领导总是在挑毛病刁难自己。
细节决定成败,责任重于一切。
我们的古人提倡: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事实上,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只是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必不可少的基础。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优秀7篇】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ae1ce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6.png)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优秀《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优秀7篇】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优秀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优秀7篇】1放暑假的时候,我在语文暑假作业里读了胡适先生的一篇文章——《差不我先生传》。
读完文章后,我觉得这位“差不多先生”真是又可气又可笑,胡适先生选取的事例是那么生动有趣,是那么贴切呀!《差不多先生传》的主要内容是说:有个叫差不多的先生,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
何必太精明呢?”因此,他做什么事只要求差不多。
他妈叫他买红糖,他买了白糖。
他妈骂他,他说红糖和白糖差不多。
在学堂里,先生教他读山西,他偏读陕西,先生骂他,他说山西同陕西差不多。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做伙计,常把“十”和“千”写倒,掌柜骂他,他赔小心说,“十”和“千”差不多,不就多一撇吗。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叫人去请医生,家人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医生,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医生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知道寻错了人,身上痛苦,心里焦急,便想“王医生同汪医生差不多,让他试试吧”。
于是王医生用医牛的法子给他看病,不到一刻钟,就一命呜呼了,临死前他还说“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凡理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格言,方才断气。
读了这篇文章,我很受启发。
文章中的差不多先生做什么事都只求差不多就行了,结果害了自己的性命。
差不多先生的故事告诫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做,不能差不多就行了。
如果医生给病人看病只要求差不多,那病人肯定要死很多;如果科学家也要求差不多,飞机肯定飞不上天。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决心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决不当“差不多”学生。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优秀7篇】2今天,我读了《差不多先生传》这本书,这本书写了“差不多”先生做任何事都只做到了差不多,没有做到非常完整。
《差不多先生传》优秀读后感(精选11篇)
![《差不多先生传》优秀读后感(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46674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c.png)
《差不多先生传》优秀读后感《差不多先生传》优秀读后感(精选11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差不多先生传》优秀读后感(精选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差不多先生传》优秀读后感1看过胡适《差不多先生传》的朋友都知道,“差不多先生”奉行的是“凡事差不多、不必太计较”的工作原则。
然而正是这个工作原则使这位“差不多先生”的性命断送在一个兽医之手!结局很悲催。
其实现实中的“差不多先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考核不认真,差不多就行;工作不求过硬只求过得去,对人对己差不多就行了。
结果工作没有成效,原地踏步,殊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细节即能成事也能毁事!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1986年1月28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船刚升空就发生了爆炸,包括两名女宇航员在内的七名宇航员在这次事故中罹难。
调查的结果是因一个O型密封圈在低温下失效所致。
失效的密封圈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
尽管在发射前夕有些工程师警告不要在冷天发射,但是由于发射已被推迟了五次,所以警告未能引起重视。
这次事件是人类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载人航天事故,一些人员对于技术人员的建议敷衍了事,结果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亿美元,并使航天飞机停飞近三年。
正是这种“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差不多心态”酿成了这场悲剧。
反观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存在这种“差不多态度”。
比如:学习态度差不多,仅仅了解本职工作范围内的一些制度、办法,对于其它方面主动了解的较少。
而“差不多”态度导致“差不多”问题出现后,往往我们首先会抱怨为什么同事总是这么“较真”,为什么领导总是在挑毛病刁难自己。
细节决定成败,责任重于一切。
我们的古人提倡: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事实上,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只是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必不可少的基础。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范文6篇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范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ff7ed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5e.png)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范文6篇《差不多先生传》是胡适先生创作的一篇传记题材寓言,挖苦了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事不认真的人。
从处事不认真到处世不认真,许许多多的人就在“差不多”的圈套里度过一生。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今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是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与山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准确。
”“哪有这么傻的人呢?”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吗?外表上差不多,实际上可差太多了!”但我冷静下来又一想,还笑别人呢,我自己还不是这样吗?考试时把“休息”写成了体息,白白丢了一分,卷子发下来了,我还认为差不多,不应该减分;还有一次,我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当时以为差不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现在想一想,如果是医生在开处方把“切除食指”写成“切除十指”病人得受多大的痛苦啊!文章最后写“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习他的典范,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
“天哪!”我忍不住要惊呼,这怎么成?打仗时部队潜伏在敌人前方,准备发动袭击,如果有一个人动一下,如咳嗽一声或卷曲一下腿,就可能会造成全军覆没;发射卫星,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错一位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了下来,那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看来,我们做事情是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象差不多先生那样,事情才能成功。
到达国家,小到个人都是如此。
前不久,我从三联出版社订购了一本《国文百八课》,并从中拜读了近代大文学家胡适先生的小品文《差不多先生传》,感慨万分。
这篇文章描述了民的代表和“典范”差不多先生的一生。
差不多先生的样子和你、我都差不多,但凡事不很精明,思想不很细密。
他常把山西说成陕西,把红糖买成白糖,把十字写成千字,更有甚者,把今天以为成明天,把9:30看成9:32,结果误了要事。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94e527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9.png)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精选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是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与江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确。
”“哪有这么傻的人呢?”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差得太多了!”但我冷静下来想了一想,还笑别人呢?自己还不是也一样吗?在上次的考试把“休息”写成“体息”,白白丢了一分,卷子发下来,我认为差不多,不应该减分;还有一次,在做妈妈给我买的练习卷中我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当时认为差不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现在一想,如果是医生做手术把“切除食指”当成“切除十指”那病人受多大的痛苦啊!文章最后写“无数的人都以他为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
”“天哪!”我忍不住要叫道“我的上帝啊!”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错一位却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了下来,那么造成多大的损失啊……看来,我们做事情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像差不多先生那样,事情才能成功。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如此。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可笑:白糖和红糖差不多,山西和江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自己找错了医生,请来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明。
”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上可差的太多了。
”但我冷静下来又一想,还笑别人呢,我自己还不是这样吗?课外语文考试时把“休息”写成了“体息”,白白丢了一分,卷子发下来了,我还不是认为差不多,不应该减分,还有一次,我把“切除食指”写成“切除十指”,病人得受多大的痛苦啊!文章最后写道:“无数的人都以他为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为了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a24388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6a.png)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差不多先生》读后感10篇《差不多先生》读后感1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严谨,不能求差不多,否则会有不好的后果。
这是我读《差不多先生传》的感悟。
这个故事讲的是差不多先生做什么事都不认真,小时候妈妈叫他去买红糖,他却买来白糖,相差太大,他却说差不多;在学校先生问他题,他把山西说成陕西,相差甚远,他也说差不多;在钱铺做伙计,把是写成千,千写成十,本差太多,他也说差不多;赶火车八点三十分开,他八点三十二到未赶上火车,还说差不多;最后得了急病把汪大夫请成王大夫(牛大夫)还说差不多,结果延误的病情,而他要死时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
最令我气氛的是,差不多先生在临死还在说“死人和活人差不多”,就因为“差不多”丢掉了自己一条宝贵的生命,他到死也不知悔悟,真令人悲哀,社会上也有许多人做什么事都不计较,不认真,求差不多,也酿成了大祸。
在前几个月,发生了一起电梯事故,让一位刚拥有孩子不久,还来不及更加疼爱、关心孩子的母亲,永远见不到孩子,沉埋于电梯之下了。
原因就是因为电梯公司为了省几十元的钢板做踏板,差不多就行了。
让踏板没有足够的长度,使这位母亲正要跨出电梯时,踏板松动,露出缝隙,掉了进去,冷冰冰的电梯齿轮来不及关闭,残忍地挤压着这位母亲的身体,我看到这条新闻时不禁一寒,多么可怜的母亲,多么可怜的孩子,再也见不到妈妈了,就因为几十元的钢板,这就是这个“差不多”导致的后果,这就是“差不多”带来的残忍,这就是“差不多”带来的伤害。
后头再来想想我,也是一个差不多小孩,在数学考差时发现因数字写错几个,回家狡辩说差不多没认真,在复习上,说差不多就行因为太多的差不多,所以成绩一直上不去,我现在多么后悔说出那么多“差不多”。
《差不多先生传》给了我极好的教育,让我做事更严谨认真,不再马虎,使我终身受益。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一篇胡适写的有趣而又令人深思的文章《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觉得什么都差不多,他总是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2篇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3a452a360cba1aa911da4e.png)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2篇《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2篇【篇一:《差不多先生》读有感】中国有名的人是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差不多先生了,他是全中国人的代表。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有精明呢?”这是他做事,做人的宗旨。
小时候,他妈叫他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在学校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是山西答了陕西;他在钱铺做伙计时,“十”字写成“千”字,“千”字写成“十”字;有一天,他赶火车迟了两分钟,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得了急病,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王大夫请来了,而牛医错把人当成牛来医,结果差不多先生死了。
他死后,大家都称赞他样样事情看得破,又把他叫作“圆通大师”,他的名声越传越远,无数人都以他为榜样,于是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这篇文章通过刻画差不多先生的形象,批评民族性格中做事不够认真的缺点,唤起国人的注意,人人都有这种不良习惯,中国就再也没有成功,亮丽、辉煌的时刻了,而懒惰使中国的路黯然失色。
劳动,是人类的美德,有人鄙视农业劳动,觉得那是下等人干的,这种观念是不可取的,它助长了人的懒惰思想。
的确,劳动过后,迎接你的是奇迹,让我们热爱劳动吧!摒弃一切懒惰思想,行为,劳动会使你的未来充满骄傲!五千年来,勤劳的中国人民靠不懈的劳动创造了许多奇迹,而到了现在,中国已变成了懒人国了,不再出现什么奇迹了,这样,中国会成为世界的强者吗?醒醒吧……中国人,我们要让懒人国变成勤劳国,我们要在以后的日子里再创奇迹和光辉!【篇二:《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今天,我读了胡适先生的一篇文章《差不多先生传》。
有一位先生姓差名不多,叫差不多,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是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他的口头禅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了,何必太完美呢?”差不多先生,因为凡事只要求差不多,把自己的命都送了。
可最让我心寒的是,他死后,大家居然都称他为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还送他一个法号“圆通大师”。
2022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800字5篇
![2022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800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879c3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6.png)
2022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800字5篇2022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800字1今日上完课,我走进书房随手抽出一本书阅读起来。
正巧翻到了《差不多先生传》这篇*,我看了便啼笑皆非,无言以对。
*开头是这么写的: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
我心中暗想:这作者是不是再开玩笑了,一个人怎样可能会叫“差不多”呢?于是我带着问题读了下去,越读越觉得好笑。
原先他做事从来不要求准确,精确。
比如说,他小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白糖,他却买红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再比如在他临死时,还有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何必太……认真呢!说完他才断气。
在他死后人们觉得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是一位有德行的人,给他取了个法号叫“圆通大师”。
作者说从此中国成了个懒人国。
读完这篇*,我心境很复杂,仿佛我就是“差不多先生”。
所以从那以后我每一天都认真做好每件事,从不想差不多就行了。
在此我也对同学们呼吁,做事必须要认真,不能以差不多为借口,不认做事,要严格要求自我。
2022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800字2寒假,我看了一本十分有意思的书叫做《差不多先生传》。
这本书就我个人而言。
这是一则笑话。
可是,我有时候也是这样的人。
没有人是完美的,但。
做到差不多先生这样的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差不多的先生的可笑之处正在于他的不细心与不仔细,可最重要的就是确实不在意。
白糖与红糖差不多,陕西与山西差不多,就连自我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确。
”如果说当时的中国人各个都抱着这个心态,连生死都差不多,还有是什么好在乎的呢?如果以国家侵略与被侵略都差不多这种心态,无可质疑这个国家没有自尊,没有了自尊,这个人还会有自尊吗?《差不多先生传》不是一篇真正的人物传记,因为世上没有这个人。
[读后感]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7篇
![[读后感]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7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787ef608a1284ac85043e4.png)
[读后感]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7篇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这天,我读了胡适写的,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与陕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里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好太精确。
”哪有这么傻的人呢?我忍不住笑了。
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上可差太多了!但我冷静下来又一想,还笑别人呢,我自己还不是这样吗?考试时把休息写成了“体息”,白白丢了一分。
卷子发下来了,我还认为差不多,不就应减分。
最后写:“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习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
”“天哪!”我忍不住要惊呼,这怎样成?打仗时部队潜伏在敌人后方,准备发动袭击,如果有一个人动一下,如咳嗽一声或绻曲一下腿,就可能会造成全军覆没;发射卫星,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点错一位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下来,那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看来,我们做事情就是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象差不多先生那样。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是这样。
双休日,在书店寻找辩论赛书籍时,无意中翻看到胡适文集中的一篇,好奇心驱使我看完了整篇。
差不多先生是谁?他是著名文学家胡适在中虚构的一个人物。
文中写道“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可谓无人不知。
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
你必须见过他,也必须听别人说起过他。
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忆却不很精明,思想也不很缜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文中的差不多先生直到死,都还是会自圆其说:“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
他就是这样一个对样样事情都看得破,想得开,不计较的“老好人”。
但这种“老好人”,我们真的需要吗?凡事差不多就好,后果将不堪设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800字_800字读后感
全世界都知道国人做人做事都不够严谨,感觉中国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做出的产品个个都是艺术品,同一个人做产出的产品都是一个不同一个的,说明我们的规范性不够,不遵守规章和法律。
直接的原因在于这几方面:家庭、学校、企业、社会。
很多人从小到大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良好教育,骨子里全是父辈或自己淘到的,缺少应有的自律。
从我国提倡的“中庸之道”可以看出差不是很严重的现象。
记得北京大学前
一种冷漠、封闭的个性,受不了别人的指责,也不主动去尊重长辈。
中国的大人也从不帮忙教育别人的小孩子,其实教育小孩子是全社会的事。
学校,中国的学校很粗放,教育不出高素质的人才来,老师都是差不多先生,所以学生也就是差不多了,学校要求的是一种纪律,我们的老师的纪律性是不够的,可能同现在的义务教育有关,反正大家都是尽义务嘛,差不多算了;有时间可以到我们的初中以上的学校走
走看看,你会发现很多问题。
企业,企业是一种规章,如果我们的企业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执行力,那按国人的逻辑很快一个正规化、标准化、程序化的企业也要不了多久成了差不多形企业,无法与同行进行竞争。
社会,社会要求的是一种秩序,在大陆压根就是没有秩序可言,你看看过马路的人们、开车的部分司机就知道了。
一个“乱”字了得。
候,这种心理会害人害已。
虽然它表达的是一种乐观的心理,但是过度的使用他不可取,对于我来说做出得要的数据时差不多会让公司或个人损失巨大,因为公司的产品和账务数据要求是严谨认真的。
事事差不多是惰性使然,如果有的细节或标准很容易做到却没有做到就不应该了,差不多其实也是相对而言的,因为有时付出的努力不同。
差不多并不适用于一切事物,因事物不同,相对方面就不同,差不多有时因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成了悲剧。
如果经常使用它是不可取的,我们要注意使用的时间和场合才行,要想做得好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
差不多的想法并不能让我们成功,还是严谨的态度比较重要,无论我们成功与否,改掉差不多的惰性也是一种成功,要严于律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