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一、《观沧海》曹操的《观沧海》是一首描绘大海及周边景色的诗歌。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卓越的文笔,将大海的浩渺和周边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诗中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碣石"与"沧海"相对,突显了大海的辽阔无垠。
而"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则通过具体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大海的壮丽景象。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描绘长江两岸风景的诗歌。
诗中,"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将青山与绿水相对,生动地描绘了长江两岸的美丽风景。
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则通过具体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长江的雄伟壮观。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绘西湖春景的诗歌。
诗中,"水面初平云脚低"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春水初生,云脚低垂的西湖春景。
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则通过具体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歌。
诗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通过具体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萧瑟与寂静。
而"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几句,则通过深情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总结:以上四首诗歌,分别描绘了大海、长江、西湖和秋天的景色,每一首都具有深刻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深入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古代诗歌的魅力所在。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古诗四首》赏析与解析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名句填空《观沧海》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
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
这为千古名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作者李白(701年-762年11月30日),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李白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古代诗歌四首讲解
古代诗歌四首讲解一、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解析。
1. 整体感知。
- 曹操这老哥啊,跑到碣石山这个地方,面朝大海,就开始写他看到的东西了。
他站在那儿,就像咱们现在去海边旅游,站在礁石上看大海一样。
2. 诗句分析。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这就是说他到东边的碣石山看海去了。
简单直白,就像咱们说“我去公园看湖”一样。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这海啊,水波荡漾的,那海上的山岛高高地挺立着。
你可以想象一下,大海波光粼粼,远处的小岛就像一个个卫士站在那儿。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岛上的树木密密麻麻地长着,各种各样的草也长得很茂盛。
就好像这个小岛是个绿色的小世界,充满了生机。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天的风呼呼地吹着,大海里巨大的波浪就起来了。
这就有点像秋天的时候,大海发脾气了,一个浪头接一个浪头地涌过来。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可就厉害了。
他说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就好像是从大海里出来的;银河里星星闪烁,也像是从大海里冒出来的。
曹操这想象力,简直就像开了挂一样,把大海写得超级宏大,好像整个宇宙都在大海里装着呢。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最后两句呢,就像是他看完大海之后,特别兴奋,说“我太幸运了,我要唱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不过这两句更像是一种套话,就像我们现在写作文结尾来个感叹句一样。
3. 主题和情感。
- 曹操通过写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出自己那种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抱负。
他就像这大海一样,有包容天地的气势,想要干一番大事业呢。
一、原文。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解析。
1. 整体感知。
- 诗人在旅途当中,坐着船,沿着青山之外的路前行,在绿水之上行舟。
他看到了很多沿途的景色,也有自己的思乡之情。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闻王昌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自由朗读,想一想: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2、这首诗可以分几层?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
些是想像的?诗人又是怎样来描写的呢?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 字展开,描写诗人所见所闻。
这首诗分几层?哪些诗句是写现实 的,哪些是想像的?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 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 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 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 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 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 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 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马致远
写景
游子 思乡
烘 托
图
抒情
枯藤老树昏鸦, 苍凉
小桥流水人家, 恬静
古道西风瘦马。 荒凉
夕阳西下,
思
断肠人在天涯。 乡
对 比 反 衬 断肠
小结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了游子的客愁和乡思。 “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 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环境,含蓄地表示出了游子无 家可归之意。“小桥”一句推出一幅恬静温馨的画面,与前 两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古道”一句 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 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 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文学常识
者以中国这用人赏两拟 的析句人意“诗的志海表写和日明近法情生时赋思体残序予。夜的诗“作,交海者替江日无绝律急春”意不入句和说诗可旧“理(待年江,,”唐春却作”在) 描古写景物节令词之中(蕴宋含着)自然的理趣。两 句典诗歌然不代仅替写旧景事积逼物极曲真的、,哲向而理上散戏且意的表曲剧义力现,量给出。人套新小以生数令乐事(观物、元必 )
初一上册第四课古诗词四首
初一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作者曹操。
1.重点字词:-临:到达,登上。
-碣石:山名。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内容理解:-这首诗通过描写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先写实景,再写虚景,虚实结合,表现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和诗人的壮志豪情。
3.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
1.重点字词:-左迁:降职。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龙标:地名,在今湖南黔阳。
2.内容理解:-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被贬官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牵挂。
-诗的首句以杨花、子规起兴,既点明了时令,又渲染了凄凉的氛围。
-后两句以奇特的想象,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名句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将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让明月陪伴友人直到夜郎西,想象奇特,情感真挚。
三、《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
1.重点字词:-次:停留。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
-客路:行客前进的路。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风正一帆悬:顺风行船,船帆高悬。
-海日生残夜: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江春入旧年:江南的春天已到,旧年未过。
2.内容理解:-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3.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诗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四、《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四首一、第一首《秋词》秋词刘禹锡〔唐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这首诗开篇就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直截了当地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说出了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
“秋日胜春朝”,使用对比的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充满生机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的方式抛出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秋胜过春呢?先说了自己的看法,再作解释。
第三句体现了五言绝句中的第三句破局转折的结构性特点。
用一个场景感很强的画面来把诗歌的情感丰富度拉开。
诗人用特别典型有动感的具体事物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蓝天白云秋高气爽一只飞速上升的白鹤冲破云霄,这句就一个感觉,动感十足。
这幅画面可以是看做对“秋日胜春朝”的解释。
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里的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
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这样的描写里面根本找不到什么悲凉的气息。
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
于是,白鹤一飞冲霄是“实”,自己的诗情得旷远是“虚”。
这样的两句把“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自然而然就得出一种充满激情的感受。
这首诗,读起来根本读不到悲凉的感受,体会到的是博大的胸怀和高昂激越的气概。
二、第二首《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初中语文文言文《古代诗歌四首》原文、译文及赏析(最新整理)
《古代诗歌四首》原文、译文及赏析一、曹操《观沧海》曹操【整体感知】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名句含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诗歌主旨】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整体感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古代诗歌四首 注音
观沧海曹操dōng lín jié shí,yǐguān cāng hǎi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shuǐhé dàn dàn ,shān dǎo sǒng zhì。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shùmù cóng shēng ,jìn cǎo fēng mào 。
树木丛生,进草丰茂。
qiū fēng xiāo sè,hóng bōyǒng qǐ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rìyuèzhī xíng ,ruòchūqízhōng;日月之行,若出其中;xīng hàn càn làn ,ruòchūqílǐ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xìng shèn zhì zāi ,gē yǐ yǒng zhì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kèlù/qīng shān wài ,xíng zhōu /lǜshuǐ qián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háo píng /liǎngàn kuò,fēng zhèng /yīfān xuán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hǎi rì/shēng cán yè,jiāng chūn /rùjiù nián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xiāng shū /héchǔ dá?guīyàn /luòyáng biān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江春行白居易【唐】gū shān sìběi jiǎtíng xī ,孤山寺北贾亭西,S huǐmiàn chūpíng yún jiǎo dī 。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包括四首古诗,分别是《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
这首诗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停留在北固山下看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游记诗。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美丽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诗人马致远的一首著名的散曲,被誉为“秋思之祖”。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
这四首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心情的描绘,展示了中国古诗的韵味和艺术魅力。
初一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初一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古代诗歌,可真是咱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啊!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初一语文课本里那四首古代诗歌,看看古人是怎么用诗词表达情感、描绘自然风光的。
那些诗歌,虽然写的都是几百上千年前的事儿,但读起来,还是特别有味道的。
好了,接下来咱们就来一一品读吧!1. 《静夜思》1.1 诗歌背景这首《静夜思》可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大家对李白一定不陌生,他是个“将进酒,杯莫停”的豪放诗人。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躺在床上,看着明亮的月光,心里自然涌起了对故乡的思念。
1.2 诗歌赏析你看这首诗,开头就写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月光亮得像霜一样,真是形象极了。
接着,李白在思念故乡的情感中,写出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两句简单的文字,却把他那种孤独和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咱们现在虽然有各种科技,但那种对故乡的怀念,真是任何时代的人都会有的情感。
2. 《赋得古原草送别》2.1 诗歌背景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
白居易不仅擅长写诗,还写过不少好听的歌曲。
他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主要写了草地的生长与枯萎,用草的变化来象征人生的离别和无常。
2.2 诗歌赏析诗里有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写得特别好,草地年年都在生长,也年年都要枯萎,这就是自然规律。
接下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里的“王孙”就是朋友的意思。
诗人用草地的变化来送别朋友,既有自然的气息,又充满了人情味。
读这首诗,就像在看草地的变化一样,感受到人生的起伏和离别的无奈。
3. 《登鹳雀楼》3.1 诗歌背景《登鹳雀楼》这首诗是王之涣写的,王之涣可是个了不起的诗人,他的诗大多写风景、写山水。
这首诗写的是在鹳雀楼上看到的景象,极具画面感。
3.2 诗歌赏析诗中有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一个宏伟的景象,太阳渐渐落山,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真的是一幅壮丽的画面啊!接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诗人的名句,意思是要想看得更远,就得再往高处走。
古诗诗歌四首
古诗诗歌四首
一、静夜思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经典之作,诗歌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静谧的夜景。
诗人以月光为引子,抒发出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读起来十分感人。
二、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代表作,诗歌以壮丽的画面和深沉的哲理相结合,表达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整首诗歌气势磅礴,语言华丽,读起来令人震撼。
三、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代表作,诗歌以古原草为引子,抒发出自己对生命和时间的感悟。
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读起来十分感人。
四、春晓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代表作,诗歌以春天的早晨为引子,描绘出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短暂。
整首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读起来十分感人。
以上四首古诗诗歌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通过对其的阅读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历史背景。
古代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它们都表达了当代诗人的思想感情,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古诗四首及思想感情,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古诗四首及思想感情(一)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两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思想:内容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古诗四首及思想感情(二)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青山外一作:青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想内容: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 秋思
2024/11/8
四言体乐府诗
2024/11/8
作者简介
曹操,即魏武帝。三国时政 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市)人。善 诗歌,其诗大都抒发自己的政治 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 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 散文亦清峻整洁。与其子曹丕、 曹植合称“三曹”。
意 叙事
境
开
诗 如 其 人
阔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静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动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博大胸怀
建博 功大 立胸 业怀
浑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表现手法
主旨这:首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
李白
2024/11/8
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 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 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还有“诗仙”之称,著有 《李太白全集》。
文体知识
古诗
古体诗 近体诗
绝句(四句)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律诗(八句)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写作背景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 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被后人誉 为“七绝圣手”。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 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 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 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 ,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 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七年级上册重点必背古代诗歌四首原文
七年级上册重点必背古代诗歌四首原文所谓古诗,指的是唐代以前形成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歌形式,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重点必背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七年级上册重点必背古代诗歌四首原文(一)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译文二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译文三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七年级上册重点必背古代诗歌四首原文(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代: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错喜欢一作: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放过一作:放出)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注释①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莫言:不要说。
③赚得:骗得。
④空喜欢:白白的喜欢。
⑤拦:阻拦,阻挡。
七年级上册重点必背古代诗歌四首原文(三)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范曾古代诗歌四首
范曾古代诗歌四首1、满江红·看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一九八二年八月)。
枰上春秋,演多少,聚欢离别。
弈声里,情传异域,心怀节烈。
故国飘摇游子恨,江南破碎双亲诀。
看奋飞一扇透殷红,斑斑血。
思往事,中肠热。
仰苍昊,同风月。
忆山河百战,忍蹈故輙。
神社今萦鼙鼓梦,寰球共讨痴人说。
莽乾坤,真似一盘棋,何时结。
2、水龙吟·赠陈超。
夜阑看了吴钩,几番惊断游子梦。
奇才剑客,揽怀浩叹,星河耿耿。
不尽关山,郁孤江水,衡阳鸿影。
有平戎千字,万夫肝胆,请缨意,何人省。
我亦江东豪士,酒微酣,气干云岭。
兴来泼墨,敢趋梁楷,别有清劲。
天半朱霞,山间明月,逸骑腾骋。
已扶桑三度,超公隆遇,共期酩酊(一九八二年自日本归,与陈超同志晤于金陵,陈公有《水龙吟》一首相赠,依原韵奉和。
)。
3、浣溪沙·看电影人到中年(一九八二年十二月)。
岁月堪惊夏复秋。
寒霜暗染少年头。
韶光忍使付东流。
万里征程催战鼓,丹心报国志无休。
和风化雨洗余愁。
4、八声甘州·题画竹(一九八三年二月)。
问夜风裂石竟缘何,嫩筍欲凌云。
正雨来天外,雷破旧梦,万象更新。
袅袅新篁辞箨,千尺秀长林。
记得少陵叟(杜甫有“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句。
),俯仰行吟。
自有虚心劲节,历霜欺雪洗,青翠永存。
看渭川雁荡,崆峒发清音。
似才人共抒抱负,展雄图青冥叩天门。
愿八方蛰龙幽凤(古诗常以“龙孔”、“凤尾”喻竹。
),共竞芳春。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诗歌篇章,包括了四首古代诗歌作品。
以下是《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四首诗歌和简要介绍: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这首诗描写了登上鹳雀楼之后,眺望远方的美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传统文化来表达对国家的美好祝愿。
2. 《静夜思》 - 李白
这是李白最为著名的一首诗,表现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以简短神秘的表达方式,寄托了作者异乡漂泊的思念之情。
3. 《望岳》 - 杜甫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岳阳楼的景色和历史背景的思考和留恋之情。
4. 《静夜思》 - 唐代诗人白居易
与李白的《静夜思》同名,但内容不同。
这首诗以别具一格的节奏和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深夜思念亲人的情感。
这些古代诗歌作品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和思念,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美和独特之处。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诗歌,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寄托吉祥美好的文化传统。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
古代诗歌经典《观沧海》共有四首,分别是《观沧海》、《次山阴老人宅后》、《青玄池》、《东海有泪》。
这些诗歌表达了人对大自然的景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观沧海》是北宋朱熹的作品,通过观察沧海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万物变化的看法。
《次山阴老人宅后》是唐代刘禹锡的作品,描写了山阴一带的自然风光和人们守望岁月的情感。
《青玄池》是唐代张九龄的作品,以写景的方式描绘了池水的清澈和静谧,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虚幻的思考。
《东海有泪》是唐代杜牧的作品,通过描写东海波涛的汹涌和欢笑,寄托了对人生矛盾和短暂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痛苦和无奈的领悟。
这些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对人生的思考与疑问,具有深远的哲理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 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2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 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 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1.诗人行舟江上看到了哪些景象?
青山绿水、潮平岸阔、风正帆悬、日出春至、南雁北飞
2.颔联写景有什么特色?
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 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出来了。以小大雁捎寄一封家书呢?
因为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却羁旅 他乡,久不得归,想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慰藉 家人和自己的思乡之情。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 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 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摇动,海上掀起巨浪,在翻 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 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 抱中涌现出来的。
若出其里”的情景。
10
11
王湾,字为德,洛阳(今属河南
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史学家。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考中 进士,授荥阳县主簿、转洛阳。
(五言律诗) 次:停留。 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北面。三面临江,与 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
•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 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当时正值 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 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头顶南雁北 飞,油然而生乡思之愁。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 畅抒心中的情怀。
1.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什么?诗眼是哪个字? 目的:观沧海 诗眼:观
2.这首诗哪些诗句写诗人所见之景?哪些是想像
之景?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静景 实写: 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动景
虚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夸张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
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统一 了北方。归途中诗人登上了秦皇汉武登临过的 碣石山,心情如沧海般汹涌澎湃。
此时的诗人正处在自己事业的顶峰,北方 已定,只余挥师南下,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一 统天下指日可待。
登高望海,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 还在旧年时分,江上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到达了哪里,希望北归的 大雁捎到洛阳去。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 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 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 为“江春”作铺垫。
整体感知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 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 描写海水和山岛。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 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 容无关。
其里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本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罗万象的壮 丽景观,表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博大的胸襟, 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9
4.诗中两个“若”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 之景,体现诗人的豪迈气概和博大胸怀,抒发 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5.发挥想象,描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
读准字音
谯郡( qiáo ) 澹澹( dàn dàn) 竦峙( sǒng zhì)
碣石( jié ) 萧瑟( sè )
词语解释
临: 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沧: 通“苍”,青绿色。 海: 渤海。 观: 看,统领全篇。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行: 运行。 若: 如同。 汉: 银河。 志: 理想。
17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 的好评,请自选角度作简要赏析。
⑴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夜退日出, 冬去春来的变化。
⑵含蓄表达出新事物必定取代旧事物的道理, 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感受。
⑶“生”“入”运用了拟人修辞,更有情趣。
18
19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
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 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 “诗王”之称。
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 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 《琵琶行》等。
即杭州西湖
即春天绕西湖而行,观赏风景
822年(长庆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 为杭州的刺史。此诗是诗人于早春骑马春 游西湖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钱塘湖春行
•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之句,当时 称最。文学史家称其“气象高远,情景交融”, 传为佳作。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4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船行在碧绿的江水中。
潮水涨满,与岸齐平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 好把帆儿高悬。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 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 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 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 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 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