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比较文学 第一讲 导论 -
《比较文学》 第一章 学科产生的历史土壤ppt课件
昭示的学科眼光是明白无误的。从学科思维特性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一分。
第一章 学科产生的历史土壤
的角度看,世界主义意识是学科产生的必然前提。 孔德的实证哲学本质上就是科学主义。
了民族界限:1、文学既是民族的,也是整体人 第一章 学科产生的历史土壤
在学科兴起之前,人类有过很长时间的比较文学性质的研究实践,这可称为前比较文学阶段。
类的;2、各民族文学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3、 第一章 学科产生的历史土壤
(一)社会经济对学科兴起的决定作用
各民族文学是在相互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一分。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一分。
第一章 学科产生的历史土壤
3、各民族文学是在相互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3、各民族文学是在相互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二)世界主义意识对学科的催生 19世纪的欧洲,总的社会氛围是科学主义。
❖ 二、学科产生的历史土壤
(一)社会经济对学科兴起的决定作用
❖ 尽管“世界文学”的概念内涵仍众说纷纭,但它 这种交流和影响只有在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而文学的这种现实,必然促使文学研究去关注它,从而整合和建构出一套既能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一分。
第一章 学科产生的历史土壤
❖ 二、学科产生的历史土壤 ❖ (一)社会经济对学科兴起的决定作用 ❖ 比较文学产生的首要前提是各民族文学间存在着
的交流和融合、影响和接受的历史需要。这种交 流和影响只有在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条件下才 能实现,而文学的这种现实,必然促使文学研究 去关注它,从而整合和建构出一套既能阐释民族 文学现象,又能超越民族而适用于整体文学规律 的理论。
比较文学---概论
Charles Bernheimer 主编的: 《多元时代的比较文学》
写马均卿有妻胡氏、妾海棠,胡
氏与郑州府令史赵某通奸,将马 元代作家李 毒死,反诬海棠,并谋夺其亲子
行道的杂剧 寿郎。郑州府府尹苏顺受赵令史
《灰阑记》 蒙蔽而错断,移开封府尹包拯复
(《包待制智 审。包拯以石灰撒一圆圈,置寿
勘灰阑记》)
郎于圈中,令胡氏和海棠尽力拉 拽,谓将寿郎拉出圈外者为亲母。
海棠因痛惜亲子,不忍重拉,而
译文一:他要借着你做牵引相思的桥梁,可 是我却要做一个独守空阁的怨女而死去。 (朱生豪)
译文二:他本想借你做捷径,登上我的床。 可怜我这个处女,活守寡,到死是处女。 (方平)
因此,文学比较无所不在
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文学研究都是比较 文学
比较的现象与比较文学研究并不完全是 一回事
(4)历时性的板块模式也有理论范畴前后不 统一的问题
二、 比较文学的定义
“跨文化”这一提法有一定歧义。
其一是文化的概念在当今已被滥用。
其二是“跨文化”往往会产生许多误会, 因为在同一个国家之内,可能会有若干 个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不同的地域文化, 这样势必会导致混淆国别文学研究与比 较文学研究;
再者,同一文明圈内也有不同的文化, 这样也就会造成与跨国这一条比较文学 定义的混淆。
戏剧《图兰朵》Turandot的演变
一个中国元朝时的公主图兰朵为了报祖先暗夜被掳走之仇,下令如 果有个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个谜语,她会嫁给他;如猜错,便处死。 三年下来,已经有多个没运气的人丧生。流亡中国的鞑靼王子卡拉 富(Calaf)与父亲帖木儿和侍女柳儿在北京城重逢后,即看到猜 谜失败遭处决的波斯王子和亲自监斩的图兰朵。卡拉富王子被图兰 多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顾父亲、柳儿和三位大臣的反对来应婚,答 对了所有问题,原来这三道谜题的答案分别是“希望”、“鲜血” 和“图兰多”。但图兰多拒绝认输,向父皇撒赖,不愿嫁给卡拉富 王子,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谜题,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 名字,卡拉富不但不娶公主,还愿意被处死,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 亲帖木儿和丫鬟柳儿,并且严刑逼供。柳儿自尽以示保守秘密。卡 拉富借此指责图兰多十分无情。天亮时,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 但王子的强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诉了公主。 公主也没公布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王子的名字叫 “爱(Amora)”。
01比较文学导论精品PPT课件
乐黛云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
比较文学是一门不受语言、民族、国家、 学科限制的开放性的文学研究学科,它从 国际主义的角度,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 上不同文学之间的关系,文学与其他学科 之间的关系。在世界文学的背景上,通过 比较寻求各民族文学的特点和文学发展的 共同规律。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的《比较文学 》:
比较文学:第一讲
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1、因为有这个学科,所以要学 2、整合中外文学史
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有一些学术领域是单纯的中国文学研究和 外国文学研究无法涉足的,所以才有了比 较文学;
有一些学术问题是单纯的中国文学研究和 外国文学研究无法解决的,所以才需要运 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去解决。
比较文学主要关注什么问题
中国 《西游记》在国外
2、作家之间的影响关系 巴金、屠格涅夫 老舍、狄更斯
3、相同或相似的文学现象
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 东南飞、蕾莉与马杰农(内扎米·波斯)、 曾根崎情死(近松门左卫门·日本)
比较文学的定义
方汉文指出:“如何给‘比较文学’一个恰切的定义 ,已经被研究者视为畏途,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比较文学研究组编. 比 较文学研究资料. 北京 市: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1986.
导论
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内部体系和研究方
法
比较文学的定义
法国学者梵·第根对比较文学的界定: 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正如一切历史科
学的特性一样,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 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 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 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总之,“ 比较”这两个字应该摆脱全部美学的含义, 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
比较文学概论课件
二互识、互证、互补
“互识”是对不同文化间文学的认识、理解和欣赏。 “互识”是对不同文化间文学的认识、理解和欣赏。 “互补”包括几个方面, 其一是在与“他者”的对比中更清楚一了解并突出自身的特点。 其二是指相互吸收,取长补短,但决不是把对方变成和自己一样 其三是以原来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或误读)另一种文化的文本,因而获得对该文本的全新的阐释和理解。 其四“互补”还包括一种文化的文本在进入另一种文化之后得到新的生长和发展。
“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主题学与“流变”
题材、题旨与主题 题材研究的特点:题材研究主要考察一种题材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流传演变或者某种类似的题材在不同文化语境中表现形态的异同。题材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神话题材的研究;例如:大禹治水的故事,挪亚方舟的故事都是神话体系中有关大洪水的描述。民间故事也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如季羡林对柳宗元《黔之驴》的研究。 主题学:主题学是比较文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着重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母题、人物典型等跨国跨民族的流传和演变,研究不同的作家对它的不同处理,并探讨这种流变的文学、文化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研究
#2022
三、 接受理论与影响研究 1、接受和影响是同一过程的两面。 首先,由于“接受屏幕”和“期待视野”不同,来自影响者的文学作品或现象在接受者的文化环境中会被选择、改造和重新定位,使其发生超越原先的文化境遇的畸变和新的生长。 其次,对外国作品的接受往往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反映出接受者的不同个性。 2、接受和影响的模式: 目前我国比较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接受和影响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X作家和Y作家 ,或X作家在Y国。
比较文学概述
3 中国学派对于比较文学的定义
2002年,曹顺庆《比较文学论》“比较文学 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 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 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 源性(影响研究)、类同性(平行研究和跨学 科研究)、异质性和互补性(跨文明研究)。 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 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 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3 中国学派对于比较文学的定义
1997年,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的 《比较文学“我们认为,把比较文学看作 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 研究,更符合比较文学的实质,更能反映 现阶段人们对于比较文学的认识。” 同年,张铁夫主编了《新编比较文学教程》 比较文学具有五大特点:“即:开放性、 综合性、族际性和科际性。”
3 中国学派对于比较文学的定义 80年代
季羡林;卢康华、孙景尧;陈挺;乐黛云
90年代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张铁夫
21世纪
陈惇、刘象愚;曹顺庆
3 中国学派对于比较文学的定义
1981年,季羡林教授在《人民日报》上 著文,对什么是比较文学作过准确而又精 当的回答: “比较文学就是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来 加以比较。这可以说是狭义的比较文学。 广义的比较文学是把文学同其他学科来比 较,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甚至自然 科学在内。”
可比性的组成条件
文学性 跨越性 相容性
可比性的内容
同源性 类同性 异质性与互补性
三 比较文学的目的,功能
1.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文学的本质和文 学发展的动因。 2.帮助我们更好地探讨文学规律,帮助我们 认识总体文学乃至人类文化的基本规律。 3.比较文学是从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通 途和桥梁,是一种立足当代,面向未来, 立足民族,面向世界的新型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课程笔记
《比较文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内涵1. 定义比较文学是一门国际性的学科,它涉及至少两种文学传统的研究,通过对这些文学传统的比较,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文学与其他领域之间的交叉关系。
2. 内涵- 跨文化性:比较文学研究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 交叉性:比较文学不仅限于文学内部的研究,还涉及文学与历史、哲学、艺术、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交叉。
- 开放性: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多样性,使其成为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二、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1. 跨国家文学关系- 翻译研究:探讨文学作品如何通过翻译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传播和接受。
- 文学接受与影响: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在另一个国家的接受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
2. 跨民族文学关系-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的特点及其与主流文学的关系。
- 跨境民族文学:探讨跨境民族文学的传统、风格及其在不同国家的发展。
3. 跨文化文学关系- 东方与西方:比较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传统、主题和表现手法。
- 古代与现代:分析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以及现代文学对古代文学的重新诠释。
4. 跨学科文学关系- 文学与哲学: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思想,以及哲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 文学与艺术:探讨文学与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的相互影响。
三、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1. 影响研究- 直接影响:研究一部作品或文学思潮对另一作品的直接影响。
- 间接影响:探讨文学作品通过中介(如翻译、评论)产生的间接影响。
2. 平行研究- 类似性比较: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性。
- 对比性研究:对比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3. 媒介研究- 翻译媒介:研究翻译在文学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 电子媒介:探讨网络、电影等电子媒介对文学形式和内容的影响。
4. 跨文化研究- 文化过滤:分析文学作品在跨文化传播中被如何重新解读和接受。
比较文学课件整理笔记
第一讲《比较文学》导论一、“比较文学”词源考法国是比较文学的发源地,“比较文学”一词也最早从法国产生。
1816年,两位法国教师,编辑家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出版了一系列多国文学作品选集,取名Cours de Littérature Comparée,意即“比较文学教程”。
1848年,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从法语引进这个术语,并造出英语比较文学一词,即Comparative Literature. 其中“比较”一词可以说共同来源于拉丁文Comparãtivus一词,意为为“比较的”、“相互对照”、“相互关照”等义。
法英德三种语言“比较文学”一词比较如下:<法> Littérature Comparée <英> Comparative Literature<德> Vergleichende Literaturwissenschaft二、什么是比较文学你怎么理解比较文学?1、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侧重于文学史)2、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即具有国际视野、跨学科视野的文学研究)。
3、文学比较与比较文学文学比较自古有之,不是比较文学(巴柔:我们什么也不比较)比较文学发源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诺埃尔和拉普拉斯所编《比较文学教程》,确立名称。
独立学科的创立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
4、比较文学发展“四类型说”1)、影响研究2)、平行研究3)、历史类型学研究4)、阐发研究5、比较文学“三阶段说”法国影响研究(突破传统在于“跨国”,打破第一堵墙,称比较文学第一阶段)美国平行研究(突破传统在于“平行比较”和“跨学科”,打破第二堵墙,称比较文学第二阶段)中国跨文明研究(突破传统在于“跨文明”,打破第三堵墙,称比较文学第三阶段)6、比较文学的发展地域路向:走出欧洲→走向美洲→来到亚洲→面向世界三、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1、比较文学是一门显学从学科内部看: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学术上卓有建树,产生大批学术权威。
第1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历史和方法 (《比较文学概论》PPT课件)
(一)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欧洲阶段
阶段一 比较文学的欧洲阶段
在法国学者的努力下,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得 到学界的广泛认同,学科体制化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
比较文学产生于法国? 比较文学产生于欧洲!
(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美洲阶段
阶段二 比较文学的美洲阶段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第二阶段在美洲。 第二阶段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转型期。从20世纪60年 代以来,比较文学研究的主要阵地逐渐从法国转向美国,形 成了以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
比
较
Chapter
历文 史学
和的
方定
法义
、
One
本讲纲要
一、比较文学的定义
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 的历史
三、比较文学的可比性与研 究方法
一、比较文学的定义
导言
何谓比较文学?
何谓比较文学?或者说,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这 是本学科自诞生以来几乎从未中断过讨论、从未停止争鸣 的持久话题。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 同的内涵。
(三)中国学派的定义
本课程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 越性文学比较研究。
该定义既继承了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定义,继承了 传统的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又补充了跨文 明研究,并以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基础 ,既认同“求同”也强调“求异”,强调文学变异研究,
(三)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亚洲阶段
阶段三
比较文学的亚洲阶段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第三阶段的发展重心在亚洲,是比较 文学学科理论的拓展期。
“最后——这不是期望而是一种证实,比较文学反映了 文学本身在观念方向的演变。过去的文学,曾长期地囿于雅典、 罗马和耶路撒冷的世界里,现在它已面向亚洲和非洲的文化 了。”——基亚
比较文学讲义
比较文学讲义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实质与学派第1课时: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任务、目标和内容:首先,以具体的文学实例表明该课程的学习目的和必要性已学习了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课程,怎样进行文学阐释呢?文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讲出一部文学作品、一个文学流派、一种文学现象好在哪里、奇妙在哪里、对你感动在哪里。
比较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视野和方法。
举例:大家熟知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之盛、之细,传统的历史考据法,社会分析法之外,比较文学视野和方法能为之注入新的活力。
1、通过举各种研究实例表明,比较文学可以为原有停滞的研究注入新活力、打开视野:古代、外国文学研究。
/例如:用西方文学理论阐释中国文学作品:新批评方法阐释杜甫《春望》文本细读、张力理论,来阐释已经有很多人解读过的经典作品,富有新意。
中国古诗对美国现代诗的影响,举例欧洲中世纪传奇文学中的“典雅爱情”(coutesy love)模式,追根溯源,是阿拉伯中古时期传奇的爱情模式经由阿拉伯征服的安达卢西亚岛传入欧洲。
普列姆昌德和鲁迅都创作了一系列农村题材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印20世纪初期的现代乡土文学,那么,研究这两部作品对我们深入探讨中印乡土文学的差异性和相同之处,提供了可能性。
跨学科研究:《圣经》文学研究、绘画与文学,打通人为的学科限制2、通过具体事例表明,比较文学是文化交流时代的文学研究的必然趋势。
现当代中国和其它东方国家的思想和文化,都受西方影响很大。
例如,梁启超、鲁迅、梁实秋、余华、贾平凹等作家的创作,不可回避他们所受的西方影响。
美国黑人文学、阿拉伯裔美国文学、移民文学,必须要在跨文化、跨语言的视野中研究这些文学。
例如,以创作了《先知》的纪伯伦为例,传统文学研究将之定位于“东方文学”的弊端,必须要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互动与共通”的视野,才能更好地进行研究。
第二,如何学会比较文学的视野和方法。
首先要掌握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了解前人是怎样进行比较文学研究的,才能活学活用---这也是本课程的另一个学习目标。
《比较文学导论》书本内容整理【知识点全】
1民族文学与国别文学的界分
国别文学是以一个国家共同的政治区域观念所定义的文学现象。民族文学是从一个民族共同血缘观念来成立起学科身份的。
在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体系中,国别文学就是民族文学,民族文学也就是国别文学,可以互相指称。在研究一个国家的多民族文学时,或研究一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国家之文学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时,应该使用民族文学。
2比较文学的诞生
3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历程
一、比较文学发展的早期历史;
二、比较文学的危机及其转向
三、跨世界的比较文学及其走向
第三节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渊源
1中国古代的比较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的出现有赖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必须与外来文化相接触,二是必须具备通识眼光,即能具有一种从国际角度来从事文学研究的立场。
2)比较文学研究是跨越两种国家文学以上而完成的。因为国家是一个政治地域观念,跨国家并不等于跨民族、跨语言与跨文化,这个定义在学理上是不准确的。
3)与法国学派最大的差异在于明确地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扩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中区,认为比较文学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与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这样大大地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视域。
伽列
明确指出比较文学隶属于文学史,把比较文学从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中界分出来,以说明比较文学在学科意识及学科界限上归属文学研究。并且,主张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国际间的精神关系,这种国际间的精神关系必须是能够被文献与考据所证明了的材料事实联系。(国际精神关系特指不同语境下作家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与跨国界的文学交流关系)
当代的比较文学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它利用跨学科、跨文化的特点积极地参与多变得文化交流和对话,加强了世界各地的思想互动。
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渊源
比较文学第一章
第一章实证性影响研究第一节流传学一、流传学的定义、渊源和发展1、流传学定义:流传学(Doxologie)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也是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
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这里的“Doxologie”源于希腊语中的“doxo”, 意为光荣、荣誉、赞美;而“logie”的词根为“logos”常指“……学”,“……论”或话语。
这个词原为宗教术语,指礼拜仪式上赞美上帝荣耀的颂歌。
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首先将它引入了比较文学,并对它进行学科理论的阐释,认为流传学“是一位作家在外国的影响之研究,是和他的评价或他的‘际遇’之研究,有着那么密切的关系,竟至这两者往往是不可能分开的。
我们可以把这一类的研究称为‘誉舆学’( Doxologie)。
”“誉舆学”(流传学)因此而得名。
2、流传学的渊源:流传学的产生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它秉承了歌德提出的“世界文学”理念,同时又接受了法国浪漫主义先驱斯塔尔夫人的某些观点,并受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的文学批评新风气和实证主哲学的影响而兴起。
3、流传学的发展:在许多学者眼中,影响的流传从起点到终点是一个从高处到低处的过程,对影响的研究也正是为了证明欧洲文学的优越性,因此流传学研究多限于欧洲作家或作品、文学思潮等在其他国家地区的接受和影响。
这就造成了流传学研究的局限:单向的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证主义的目的论、决定论及欧洲文学一元论融合为一体,形成了浓郁的欧洲中心意识和民族沙文主义的色彩。
于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际比较文学界产生了激烈的论争,开始突破“欧洲中心论”,转而重视欧洲以外其他文化传统的文学。
尤其是在20世纪下半叶,影响研究不断用新理论更新传统方法,流传学也从传统的逻辑实证的考据学逐渐过渡到吸纳现代的接受理论、交往理论、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成果,注意把“外在事实”与“内在品质”联系起来,即不仅考察影响与接受间的“事实联系”与“因果关系”,还要探寻作为关系本质的文学的内在的美学品质,从而把历史性与审美性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比较文学课件:第一编绪论
附:“雷电颂”(《屈原》)
•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 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 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 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 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 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飘流到那没有 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 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 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山海经》
•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 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
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 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 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 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
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是否可信?)
夸父逐日
•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 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 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桃)林。”
•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 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 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 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 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 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
• 夸父为何要去追赶太阳?
精卫填海
•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 以堙于东海。”
比较文学概论第一章讲稿
比较文学概论第一章讲稿第一章发展论一、全球化与比较文学的多元化语境1、全球化的界定;2、接受与抵制:对待全球化的两种态度;1、全球化的另一个方面也带来了文化上的多元性,使得原先被压抑在边缘地带的殖民地文化的身份变得日益模糊,那里的知识分子迫切要寻找自己的价值和文化认同;2、:全球化若作为一种旅行的过程,它的路线是双向的,既有从中心到边缘的流动,又有边缘向中心的渗透。
这样,我们就应当与国际社会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对话,而不应当对西方持一种对立的姿态。
从事比较文学研究,我们既应当避免一种带有帝国主义霸气的全球主义策略,同时也要克服带有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本土主义态度。
(《全球语境中的比较文学:中国的视角》王宁)3、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
1、文化自信问题;2、文化自身的再生性。
二、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渊源【萌芽】——非自觉的零散的比较(原因:1、文化、文学活动中一直存在着“四跨”现象;2、“比较”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古罗马文学对古希腊文学的借鉴模仿,如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对荷马史诗的模仿;◆评论家迪翁《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一文中,比较分析了三位悲剧作家所写的三部同名悲剧《菲罗克忒忒斯》在剧中人物、戏剧情节、艺术美等诸方面的异同;(平行)◆英国剧作家马洛笔下的浮士德形象;◆莎士比亚的戏剧被译成各国文字,而且占领了各国舞台;(译介)◆[英]查里逊的书信体小说《克莱丽莎》直接影响了法国卢梭的《新爱洛伊丝》和德国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影响)◆17世纪“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伏尔泰改编创作的《中国孤儿》;◆莱辛《汉堡剧评》平行比较了鬼魂在《哈姆莱特》和伏尔泰《塞密拉密斯》中的不同效果;《拉奥孔:论诗语画的界限》;(跨学科)◆赫尔德《民歌集》收集汇编了欧洲各民族的民歌。
【诞生】——梵·第根《比较文学论》“超国界说”◆斯达尔夫人——《论文学》把欧洲文学分为南北、文学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论德国》“帮法国、英国和德国人民以比较的观点来看待自己的社会及文艺思想和理论。
比较文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篇绪论第一节“比较”的真谛——跨越与沟通1、文学研究的三种途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本性,文学的内在,文学作品的构成及特征等,基本上是将文学现象作为同一时代的一种思想体系来进行研究的。
文学批评(微观):是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做出分析评价。
文学史(宏观):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它不仅由对各个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积累而成,同时受到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风习、心态的制约。
2、比较文学中的“比较”雷马克的定义:是超出已过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地域),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回话、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政治、经济、社会学等)、自然科学、宗教等(学科领域)。
“比较”的真谛:跨越和打通既定的界限。
比较文学的本质:它是一种跨界限(民族、国家的界限和学科的界限)的文学研究。
3、比较文学的特点:1、开放性,2、比较性,3、汇通性。
第二节比较文学的定义1、季羡林的定义: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来比较(狭义)。
把文学痛其他学科拿来比较(广义),包括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钱钟书:作为一门学科,则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
乐黛云: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曹顺庆: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雷同性、异质性和互利性,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础方法。
教材定义:比较文学史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2、基本要素:(四跨)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
第三节走向世界文学1、(1)民族文学:指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2)国家文学:是按照国家这个政治概念认为划分的文学单位,它可由多个民族文学构成,也可是单一民族文学。
第一讲比较文学价值论、本体论PPT课件
.
16
比较文学本体论
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学研究,它从 比较的立场和国际视野,对跨文化、跨语 言、跨民族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 的整合性研究。既考证不同民族文学之间 的事实联系,也比较它们之间的审美关系, 不仅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也带有研究的 跨越性、宏观性和文学性等特点。
.
18
比较文学本体论
三个属性: 1、跨越性: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跨民族:李白与苏东坡之间,不存在比较文学关系。 跨语言:美国文学和澳大利亚文学比较,则属比较
文学。 跨文化:东西方文学之间比较,是比较文学。西方
文学内部比较,也是比较文学。 2、文学性。 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当前的文化热现象。
a阿Q意识。 b 萨特:他人就是地狱。 C仁与恕。
.
12
比较文学研究的几个层面
价值论:学习比较文学有何意义。 本体论:比较文学是什么。 发展论:比较文学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方法论:比较文学有哪些方法。
(实践论,范畴论,范例论,学派论)
.
13
比较文学本体论
一个定义 两个目标 三个特性与三个客体 四个学派 五种方法 六种类型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
——张.若虚
9
比较文学价值论
日本人爱把自己与月亮本身结合起来: 山头月落我随前,夜夜愿陪尔共眠 。 心境无翳光灿灿,明月疑我是蟾光。
——明惠上人
.
10
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阿尔特弥斯
.
11
比较文学价值论
3、培养学习者的包容心态。 现代教育出了问题, 忽视人文教育。
D美国支持以色列,而不支持阿拉伯世界, 其中也有一定的文化因素。
.
第一章曹顺庆什么是比较文学
小结: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示意图
比较文学
法国学派: 影响研究
美国学派: 平行研究
比较诗学、主题学 文类学 、类型学 文学与艺术 文学与宗教、历史 文学与社会科学
中国学派: 跨文明研究
异质比较研究 文化探源研究 异质话语对话理论 异质文化融会研究 总体文学研究
流传学 媒介学 渊源学 形象学
二、 比较文学的定义
日本 : 原则上说,比较文学的目的是研究各 国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的学科。不待言, 这包括西方与东方,古代与中世纪的、与 现代的有价值的作品。比较文学如前面所 说,是—种过际文学的研究方法。它探究A 国文学与B国文学的关系。假如研究者是A 国人,当然他的论及的是本国文学与外国 文学的关系。多数情况下,即存在政治的 国界也存在语言的国界。(野上丰一郎 )
• 英语名称:Comparative Literature 1848年,英国批评家是马修· 阿诺德在一封私 人信件中从法语引进该术语,造出Comparative Literature一词。
1886年,波斯奈特以此Comparative Literature为书名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 专著。
现在,这一名称已在国际比较文学界成为通 用术语,不过,正如韦勒克所说:“这个词的英 语名称,不可能离开法语和德语中的类似名称而 孤立地进行讨论。”
曹顺庆教授提出比较文学的“跨文明研究”
“文明”则是指具有相同文化传承(包括信仰 体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的共同体。 美国学者塞缪尔· 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一 书中认为,世界上有8大互动冲突的文明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 中分析了曾在人类历史上曾经产生过较大影响的 21种文明
“文明”概念的涵义是明确的。用“跨文 明”替代“跨文化”更能彰显比较文学研究实践 以及学科理论建构此次重大转折的基本特征。
比较文学导论讲义总结
比较文学导论讲义总结(一)绪论什么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研究,在学科的成立上以研究主体的比较视域为安身立命的本体,因此强调研究主体的定位,同时比较文学把学科的研究客体定位于民族文学之间与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与学科交叉关系,并在开发与多元的文学研究中追寻体系化的汇通。
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跨越性(跨语言、跨国家、跨文化、跨学科)(文学内部、外部)比较文学的学科构成:文化研究、跨学科研究、平行研究、影响研究文学内部的比较研究:影响研究(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平行研究(主题学、文类学、类型学、形象学)跨学科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研究(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文化人类学与比较文学、符号学与比较文学、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比较文学)(二)影响与接受——实证性研究法国学派的观点:比较文学性质:国际文学关系对象与范围:不同民族文学和各国作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影响研究的内容:放送者(流传学)——传递者(媒介学)——接受者(渊源学)一、流传学定义:以给予影响的放送者为起点,来探究作为终点的接受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文学潮流、作家和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以及被接受的情况。
特征:1文学关系2实证性3历史性流传学研究的影响类型:理论思潮的影响框范的影响主题或题材的影响艺术形象的影响技巧的影响放送者的精神、人格、气质的影响。
流传学的研究模式:1直线式辐射式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或一个国家总体对一国或多国文学产生影响例如:歌德(英、法、西、中)《少年维特的烦恼》(伦理学、艺术与美)多个作家或多部作品或多个国家对一种或多种文学产生影响例如:俄、法、英、美、德文学影响了中国五四新文学辐射当中又有交叉的影响研究例如:泰戈尔受西方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歌德、日本俳句以及中国古典诗歌的多元影响中国新诗(冰心徐志摩郭沫若)又受西方唯美主义、泰戈尔、歌德以及日本俳句的多元影响2交叉式拜伦影响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同时普希金也影响莱蒙托夫3循环式《赵氏孤儿》》(根据《史记·赵世家》)晋国上卿赵盾、大将军屠岸贾两个家族的矛盾斗争强调了“权奸”和“忠良”之间的道德对立纪君祥《赵氏孤儿》——马若瑟《赵氏孤儿》——伏尔泰《中国孤儿》——张若谷《中国孤儿》——天津人艺《中国孤儿》——纪君祥《赵氏孤儿》伏尔泰的接受与创新1排除原作中不符合法国古典主义“三一律”的一面,看重伦理价值和道德价值之美;2采用原剧“搜孤”、“救孤”的两个情节;“文武不和”故事鞑靼人与汉人“文野”之争;3增加藏惕之妻伊达梅(文明与道德的象征)与成吉思汗(中国精神)的爱情纠葛。
比较文学讲义
第一章何谓比较文学?第一节中外学者的论述比较文学不是文学实体。
实际上就是一门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文学研究学科。
先看“比较”——杨周翰:“比较是表达文学发展、评论作家作品不可避免的方法,我们在评论作家、叙述历史时,总是有意无意进行比较,我们应当提倡有意识的、系统的、科学的比较。
”季羡林:“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我们只了解观察一种事物,我们的视野就受到限制,思路就容易僵化。
只有把或多或少有某些类似之处或某些联系的事物摆在一起,加以观察,加以对比,我们才能发现各个事物的优缺点,对我们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才能作出正确评价。
”钱钟书:“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我们必须把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比较文学与纯属臆断、东拉西扯的牵强比附区别开来。
由于没有明确比较文学的概念,有人抽取一些表面上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中外文学作品加以比较,既无理论的阐发,又没有什么深入的结论,为比较而比较,这种…文学比较‟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钱钟书:“事实上,比较不仅在求其同,也在存其异,即所谓…对比文学‟ 。
正是在明辨异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认识中西文学传统各自的特点。
不仅如此,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应能加深对作家和作品的认识,对某一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这就要求作品的比较与产生作品的文化传统、社会背景、时代心理和作者个人心理等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
”乐黛云(1931—)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学科。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第1卷P135)曹顺庆“比较文字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法国学者的——强调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法·基亚(1921~) “比较文学并非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尔登斯贝格和梵第根之后,为法国比较 文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是卡雷和基亚。 卡雷(Jean—MarieCarre,1887—1985)是巴尔登斯贝格 的学生。他在理论上继承了前辈的观点, 把研究国际间文学上的事实联系作为比较 文学研究的目标,但是他更重视不同民族 作家之间的精神联系。
概念史的思路
桑兵:历史上的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演 化的过程,把握历史,从定义出发,往往 苍白无力。因为历史并不因为定义而改变, 而历史的生动复杂,也绝非定义所能概括 反映。虽然概念往往后出,用后出的概念 理解先前的事物,不过方便而已,既不能 准确,更不一定有效,而且极易误读错解 前人前事。
梵第根第一次把文学研究分为国别文学、 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三个范畴,并在这个 意义上规定:‚国别文学‛研究一国之内 的文学问题,是一切文学研究的基础和出 发点;‚比较文学‛研究两国之间的文学 关系;‚总体文学‛探讨多国文学共有的 事实,凡是超出两国之间的二元关系的问 题,即属于总体文学。
梵第根明确地把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划定 为两国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把研究的目 的规定为发现作品之间的影响和假借及其 ‚经过路线‛,这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 ‚影响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他强调 ‚精细和准确的考据‛而忽视审美批评和 鉴赏在比较文学中的作用。 文学史:史学+诗学
比较文学兴起的背景
比较文学的兴起与国际文化的交流密切相 关 因为在古代相对闭塞的环境中无法产生: 缺少交流影响的史实,缺乏相似比较的基 础。
比较文学最先在19世纪欧洲兴起,与欧洲 各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有直接关系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学交流为比较 文学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是比较文 学的研究对象。
比较文学的定义
方汉文指出:‚如何给‘比较文学’一个恰切的 定义,已经被研究者视为畏途,这是众所周知的 事实。‛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的《比较文学》 对于一门学科的定义,我们主要是从它的主体上, 从它的基本精神上加以把握。另外,‚比较文学‛ 这一名称实在是名不副实,并未体现出这一学科 的真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人们曾经为它设计 过各种新的名称,然而都不成功,结果,人们至 今还是只能沿用这个传统的术语。看来,约定俗 成,这个术语已经为大家接受,我们没有必要再 去为它寻找什么新名称了。
法国学派定义
法国比较 文学学者马利· 伽列(一译卡雷)在1951 年提出的定义。他在为他的学生基亚的 《比较文 学》一书写的序言中写道:
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在 拜伦与普希金,歌德与卡莱尔、瓦尔特, 司各特与维尼之间,在属于一种以上不同 背景的不同作品、不同构思以至不同作家 的生平创作之间所曾存在的跨国度的精神 交往与实际联系。
陈悖、刘象愚在《比较文学概论》中所下 的定义是: 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学研究,它具 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 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 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 比较的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定义
王向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
比较文学是一种以寻求人类文学共通规律 和民族特色为宗旨的文学研究。它是以世 界文学的眼光,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各种 文学关系进行的跨文化的研究。
中国学者的定义
卢康华、孙景尧合作撰写的我国第一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 著作《比较文学导论》,这样来定义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研 究,是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彼此 影响和相互关系的一门文艺学学科。它主 要通过对文学现象相同与殊异的比较分析 来探讨其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 艺术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寻求并 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目的在于认识民族 文学自己的独创特点(特殊规律),更好地发 展本民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它是一门有
基亚《比较文学》: 我们曾说过,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的关 系史。比较文学了作者站在语言的或民族 的边缘,注视着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在题 材、思想、书籍或感情方面的彼此渗透。
首先,应该是或应该成为一位历史学家 其次,比较文学工作者又是各国间文学关 系的历史学家。
比较文学定义
美国的亨利· 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和 功用》一文中对比较文学的界定: 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 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 ——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 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 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之间的关系。 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 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它 表现领域的比较。
美国的韦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在尝试下定义的时候,我们愿意在自己限 定的研究范围内取一条中间道路,即在法 国学派的正统代表们(以梵•第根、卡雷和 基亚为主)所持的相当狭隘的概念和所谓 的美国学派的阐释者们所持的较为宽泛的 观点之间取中。我之所以作这样的选择, 并非因为我希望禁锢我们这一学科——它 还远未达到成熟阶段——而是因为要对极 为丰富的材料作系统的研究,过犹不及。
比较文学的第一阶段
最早使用‚比较文学‛一语的是两个不出 名的法国教师:诺埃尔(Francois Noel)和拉 普拉斯(Ernest Laplace),他们编了一部各 国文学的选集,取名《比较文学教程》, 于1818年出版。 后来,法国学者维尔曼(Francois Villemain。 1790—1870)于1827--1830年间在巴黎大学 开设比较文学性质的讲座(《18世纪法国作 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并把 自己在1829年出版的一部著作称为《比较
法国学派
法国比较文学是在实证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 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的。 意大利学者克罗齐对比较文学指责 巴登斯贝格,研究法国文学中的外国影响。主要 著作《歌德在法国》、《巴尔扎克所受的外来影 响》。采用严格的实证方法,主张言必有据,反 对牵强附会。 巴尔登斯贝格的学术观点与研究方法深深地影响 了当时法国学术界。法国比较文学也逐渐形成自 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特色,并取得了国际学术界 的承认,后来有所谓‚法国学派‛之称。
平行研究与东方文学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 有关
授课提纲
导论(定义、历史和现状、对象和方法) 实证性的影响研究: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
影响研究 平行研究
翻译文学 形象学 变异学 主题学、文类学、类型学 跨学科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与哲学、
教材
陈惇,孙景尧,谢天 振主编. 比较文学. 北京 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2.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 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H.M.Posnett, 1855--1927)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 专著《比较文学》,‚标志了比较文学的 时代已经正式开始‛。
3.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 的课堂 1870年,俄国学者维谢洛夫斯基在彼得堡大学 举办了‚总体文学‛讲座, 1871年意大利学者桑克蒂斯(Franeeseo Sanctis, 1817—1883)在那不勒斯主持‚比较文学‛讲座, 同年,查理· 谢克福德(Chades Shaekford,1815-1895)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举办了‚总体文学与比较 文学‛讲座, 1892年,法国学者戴克斯特(Joseph Texte,1865-1900)在里昂大学举办了比较文学讲座‚文艺复 兴以来日耳曼文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
比较文学:第一讲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范利伟
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1、因为有这个学科,所以要学 2、整合中外文学史学术领域是单纯的中国文学研究和 外国文学研究无法涉足的,所以才有了比 较文学; 有一些学术问题是单纯的中国文学研究和 外国文学研究无法解决的,所以才需要运 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去解决。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比较文学研究组编. 比 较文学研究资料. 北京 市: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1986.
导论
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内部体系和研究方 法
比较文学的定义
法国学者梵· 第根对比较文学的界定: 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正如一切历 史科学的特性一样,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 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 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 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总 之,‚比较‛这两个字应该摆脱全部美学 的含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
《比较文学论》戴望舒翻译
梵第根
‚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正如一切 历史科学的特质一样,是把尽可能多的来 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 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 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总 之,‘比较’这两个字应该摆脱了全部美 学的涵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涵义的。‛
到了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比较文学 才正式诞生,其标志是: 1.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 1877年匈牙利的梅茨尔(Hugo Von Meltzl, 1846--1908)创办《总体比较文学报》,由 多种语言写成,介绍或提及欧洲主要国家 及欧洲以外的许多文学。 1887年,德国学者马克斯· 科赫(Marx Koch, 1855一1931)创办了《比较文学杂志》, 1901年又创办了《比较文学史研究》。
比较文学主要关注什么问题
1、作家在他国的译介(翻译、介绍、传播) 巴尔扎克在中国 《西游记》在国外
2、作家之间的影响关系 巴金、屠格涅夫 老舍、狄更斯
3、相同或相似的文学现象 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 东南飞、蕾莉与马杰农(内扎米· 波斯)、 曾根崎情死(近松门左卫门· 日本) 《谈艺录》、《管锥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