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的涵义与培养的基本方法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含义以及培养的基本方法,目的在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作详细的研究和剖析,使我们更全面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在对其培养的基本方法的研究的基础上,更好地指导我们培养自身职业道德的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位职业服务,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方法
【正文】教师职业道德是作为教师职业的一项最基本的素质,它不仅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必须,由于教师行业传道授业的特点,它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准教师的我们,也要立足于自身发展和为社会服务的角度,寻求培养自身职业道德的方法,更好地自我发展和全面发展。下面,我将从教师职业道德的涵义和培养的基本方法两个角度浅析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些观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涵义
(一).基本内容
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除具备一般职业应该具备的道德外,还应有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具备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爱党爱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必须高举爱国主义大旗,站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前沿。爱国爱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精神的核心,是师德之魂。
(二).无私奉献
我国杰出教育家扬昌济先生说:“教育者,寂寞之事业者,而实为神圣之天职,扶危定倾,端赖与此。”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需要有高尚的灵魂,卓越优
异的道德风范,需要象太阳那样无私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目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面对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较为盛行的现象,一些教师放弃了原有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工作中奉献讲的少,利益讲的多,甚至唯利是图,唯钱是举。例如现在很多学校出现的“红包热”便是这种现象盛行的生动写照。在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中,很多教师失去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是在我国的教育事业正需要教师们的无私奉献,因此,人民教师决不能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陷死在物质享受,“金钱至上”的泥潭里。
(三).勇于进取
所谓进取精神,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在事业和人生追求上奋发向上的意识和心态。教师劳动是一种具有特殊职能的精神生产。教师劳动的这种特点,要求教师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倘若教师“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事实上,千百年来,人们总是把勤奋好学作为对教师的道德评价的一条重要标准。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全新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先进技术进入教育领域的周期缩短。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我们如果用昨天的知识来教现代的学生去做明天的事,那就太可悲了,我们必须让知识永放光明,因此,教师要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寻求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拓展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以便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四).博爱宽厚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富有感情、充满活力的青少年,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宽厚仁慈的胸怀去辅导培养学生,应当是一名人民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感情。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个性的发展。当然,教师以宽厚仁爱之心教育学生,并不意味着不严格要求学生。因为教师对学生之爱,是一种充满责任感
和理智感的深沉的爱,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在这种爱之中,必须包含着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严格要求。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这样说过:“不能把教师对学生的爱,仅仅设想为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该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的学生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与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
(五).团结合作
教育事业是教师的集体事业,学校教育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集体的工作,只有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才能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并以其团结一致、相互尊重的模范行为和良好的风范对学生施以影响,使学生在无声的教育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提供榜样。教师协作精神的具体要求是多方面的,在教师与集体的关系中表现为关心集体;在教师与同事的关系中表现为勇于竞争、团结互助;在教师与领导的关系中表现为服从领导;在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中表现为尊重家长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事实证明,协作精神能使教育主体在目标上保持一致,同时不断增强教育主体的内聚力,激发教育主体的创造性,以便在“教育合力”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自由。”
(六).严于自律
教师的自律精神,指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以及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为人师表的意识、心态。追溯中外教育史,教师的自律精神历来被放在教育成败的首要、关键地位。大教育家孔子把教师率先垂范,言行一致,作为教师伦理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他曾提出了“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等等这样一些自律原则。继他之后,孟子提出了“教育必以正”,自己“身不行道”,就不能教育别人。唐代教育家韩愈明确提出为师者应“以身立教”,认为这样教师才会“其身正而其教存”。国外教育家也十分重视教师本人的自律精神的重要性。车尔尼夫斯基曾说:“教师要把学生造成
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夸美纽斯也曾说过:“教师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纵观中外教育史,成功的教育家元不强调教育主体的自律精神,成功的教育实践元不源自教育主体的自律精神。
二.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基本方法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建立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磨炼形成的。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情况,借鉴其他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经验,以及古今中外人们进行师德教育的基本理论。我认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应概括为理论学习与促进实践相结合;“他律”与“自律”相结合;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相结合;学社会榜样与树身边典型相结合等方面。
理论学习与促进实践相结合要使广大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习惯,第一要旨就是学。文明、理智、高尚总是同科学、知识、文化相联系的,认真学习,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从而实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教师头脑,这是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首要条件。学习的形式很多,如教师可以自己阅读大量科学理论书籍;学校可以专门开设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或经常请专家名人搞讲座,传授职业道德知识,有条件学校可以经常组织教师去参观访问调查,等等。理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远远不够,理论必须要与实践相统一。一个人只有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也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我们由于从事建筑而变成建筑师,由于奏竖琴而变成为竖琴演奏者。同样,由于实行公正,而变成公正的人,由于实现节制和勇敢而变为节制的、勇敢的人。”一个人若有了要做品德高尚的人的认识,他只有通过躬行实践、只有持续地去做,去行动,才可能形成高尚品德。事实证明,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是不能仅仅“坐而论道”的,一定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培养教师不断臻于完善的高尚的思想、品质和情操。
他律与自律相结合。“他律”是靠规范约束。比如,各个学校要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向每个教师提出严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