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运动物体的位置和快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2.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科学探究目标:1.能提出探索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2.在教师引导下,能从运动会上同学们赛跑场景的观察中,提出怎样比较运动快慢的问题。
3.能依据各种交通工具速度的比较中,选择正确的外出旅游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1.喜欢大胆想象,乐于探求未知,对未知的事物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2.尊重证据,注重运用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
3.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多样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通过了解运动物体的位置,了解科学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2.结合高速列车的速度提升,意识到人类的需求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
【重难点】判断运动物体位置的方法,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卷尺等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电子停表等【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1.活动准备的图片。
2.提出问题:外出途中,你是怎样向他人描述你所处的位置的?3.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交流如何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的。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时用到的材料。
二、导入新课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正驾驶飞机在2000米高空飞行,突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玩意儿在游动,他认为这是一只小昆虫,就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
令这位飞行员惊诧的是,他抓到的竟然是一颗德国子弹。
同学们,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可能发生吗?本节课我们来揭秘。
三、探究过程(一)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1.教师故意走动,问:老师现在在干什么?(走动)为什么说老师动了?(位置发生了变化)那么同学们呢?(没动)同学们的位置没有变化,这就是静止。
同学们是怎样判断我是动了,而又怎样判断你们没有动呢?(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2.汽车行驶在公路上。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为什么这样说?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判断,并说明自己是如何判断的。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0车来了青岛版五四制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0车来了青岛版五四制科学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0课题:车来了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知道机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2. 了解交通信号灯的作用和颜色的含义。
3. 掌握用手势向车辆示意和交通规则。
教学重点:1. 认识交通信号灯的作用和颜色的含义。
2. 学习用手势进行交通指挥。
教学难点:1. 学习交通手势指挥的方式和规则。
教具和材料:1. 图片或PPT展示交通信号灯的不同颜色和作用。
2. 卡片或图片展示不同交通手势。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交通信号灯的图片或PPT,向学生展示不同颜色的交通信号灯。
2. 老师提问:“你们见过这个东西吗?它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二、讲授(10分钟)1. 老师解释交通信号灯的作用:红灯停、绿灯行、黄灯慢行。
2. 老师展示红灯、绿灯、黄灯的图片,并解释每个颜色的意义和作用。
三、示范和实践(15分钟)1. 老师请两名学生站在教室前,一个扮演司机,一个扮演行人。
2. 老师指挥司机站住或前进,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示进行相应的动作。
3. 老师解释每个手势的含义,例如:“手伸直向下表示停,手朝前挥动表示前进”。
四、活动和讨论(20分钟)1. 将班级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交通场景,包括交通信号灯和行人。
2. 学生分角色扮演行人和交警,根据交通信号灯的颜色和交警的手势进行行动。
3. 每个小组演示完毕后,全班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询问学生对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手势的理解。
2. 学生参与讨论,总结交通信号灯的颜色和作用,以及交通手势的使用规则。
六、拓展延伸(5分钟)1. 学生可以在家庭和社区的道路上观察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手势的使用情况。
2. 学生写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下节课展示给同学们。
注意事项:1. 教师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图片、PPT和卡片。
年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7篇

年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7篇年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一、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
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
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
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
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
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
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植物的身体【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植物体(限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交流活动,让学生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教学难点】学生正确地分析、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
【教学准备】凤仙花的挂图、凤仙花的分解图片(自制)、可供学生阅读有关植物的图书。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
(一)谈话:今天我想请各位同学当个画家,请给你在课前观察的植物画个像。
(学生画画)(二)展示学生作品:问:你画的是什么植物?你都画出了这棵植物的哪些部分?你认为一棵完整的植物要由几部分组成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下面的研究活动。
师板书:植物的身体。
二、学习新课。
(一)研究植物的组成。
1.讲述: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棵植物。
这是一棵完整的植物,它由几部分组成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学生讨论研究的方法:查阅资料、上网、问别人等等)指出:你们可以自由组成研究小组,在讲台上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植物的书籍,你们可以查看,找出答案。
2.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寻找答案。
(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找到答案。
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讨论、观察、交流、思考的时间,让同组的每一个学生达到共识。
同时让各组同学思考:用什么方式向其他同学介绍植物的组成部分。
比如用表演的形式、用画画的形式等等。
)3.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在汇报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如果有什么不懂的或没有听明白的问题,可以向发言同学进行提问,让他帮你解答。
)问:我这有一些凤仙花各部分的图片,你能拼成完整的植物吗?(学生拼图,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组成。
)4.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了凤仙花,现在我请大家再来观察其他花。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请你们小组继续研究这些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老师引导学生继续研究,通过分析其他植物的组成,进而得出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吃什么本单元包括《我们的食物》、《我们的营养》、《饮食与健康》3课内容。
本单元从学生的饮食这一最基本的生活经验切入,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
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设计食谱;养成科学饮食的好惯。
逐步从探究科学饮食的多种活动中意识到要珍爱生命;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课时安排:3课时1、我们的食物教学目标:2、研究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3、研究用简朴的图表进行统计,造就学生收拾整顿资料和评判统计结果的开端能力。
4、激起学生关心食物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认识。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筹办:1.学生筹办:(1)将上课前一天本人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
(教师课前恰当指导记录和制作卡片的办法)(2)根据问题搜集资料(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是什么?、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哪些?)2.教师筹办:实物投影仪、全班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教学过程:一.认识食物、了解食物(1)拿出你制作的食物卡片,在小组内交流你昨天吃的食物情况,然后老师找几个同学向全班汇报昨天所吃的食物情况,并说说你对食物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并随机板书课题。
(2)给你所吃的食物进行分类,看谁分的办法多?(用学生自制的卡片分类、摆在桌子上)(3)报告你的分类情况,并说说你的根据是什么?(对学生的分类结果,只要合理应给与肯定)(4)师:大家一天中吃了这么多种食物,吸收了很多人体所需的营养,你知道人体主要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吗?这些营养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你能说出几种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的食物吗?小组讨论,将本人搜集来的资料彼此交流。
(5)汇报讨论的结果,并简要板书。
(6)请你按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为标准给你吃的食物重新分类,并想一想哪些食物支持我们生长发育?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又不能吃得太多?哪些食物让我们保持健康?(7)汇报你分类的结果,并说说这些食物对我们人体的作用。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6课)(2020新版)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动物王国1.蚂蚁【教材分析】《蚂蚁》是青岛版(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动物王国》单元的第一课时。
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数量最多的昆虫之一,也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因此教科书选择蚂蚁作为探究对象,建构学生对昆虫类动物的认识。
通过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感受蚂蚁种类的多样性,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明确学生思考的方向并提前准备研究材料,便于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寻找蚂蚁,观察不同种类的蚂蚁,让学生发现蚂蚁的身体分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引发学生对蚂蚁身体结构的思考;通过观察更多动物,寻找能与蚂蚁归为一类的,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通过制作昆虫模型,加深学生对昆虫特征的认识。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利用昆虫的特征,到校园中识别昆虫。
本课通过活动层层推进,先是观察一只蚂蚁的特征,再观察不同种类蚂蚁的特征,最后寻找与蚂蚁归为一类的动物的特征,由少到多,由点到面,让学生知道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昆虫有一定了解,但局限于见过,不知道到底哪些动物属于昆虫。
很多学生也没有认真观察过蚂蚁或其他昆虫,对昆虫的认识还处于拟人化阶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2.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蚂蚁的外表特征;能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
2.借助放大镜对蚂蚁进行有序、细致的观察;能根据昆虫的特征制作昆虫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昆虫的共同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珍爱生命。
小学科学624面团长大了(教案)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624面团长大了(教案)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面团长大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了解小麦是面粉的原材料,加工过程中淘米就是去皮的过程。
2.了解面粉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明白面团长大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面团长大的过程。
4.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培养学生爱护食品、珍惜粮食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小麦是制作面粉的原材料,面粉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面团长大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具:小麦、谷壳、小米、面粉、盆、水杯、刀、涂改笔、纸巾。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小袋小麦,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从哪里来的?我们经常吃的面食是由什么做成的?2.呈现(15分钟)教师将小麦倒在桌子上,用手拍打小麦,让学生观察小麦的外部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触摸感受小麦的质地。
教师向学生解释小麦是制作面粉的原材料,并简要介绍了小麦的生长过程。
3.探究(20分钟)教师将小麦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小麦籽和谷壳,另一部分是小麦粉。
先将小麦籽和谷壳倒在盆中,让学生观察并用涂改笔标记。
然后用刀慢慢去除谷壳,让学生观察小麦籽的变化。
最后将小麦籽用水浸泡片刻,然后将水倒出,让学生观察小麦的变化,并解释水起到清洗作用。
4.展示(10分钟)教师将小麦放入一个小石磨,让学生观察小麦被磨成面粉的过程,并解释面粉是由小麦经过磨碎而成的。
5.实践(30分钟)教师将小麦放入细锅中,让学生用手摸面粉的质地,并引导学生自己操作,将面粉加水搅拌,制作出一个面团。
然后教师将面团分成几份,让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做出各种形状的面团。
6.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实践过程,总结小麦经过加工变成面团的过程。
并对学生进行夸奖,表扬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观察能力。
7.拓展(5分钟)教师提问:现在面团变大了,为什么呢?让学生思考,最后引导学生理解加入水和搅拌的作用,使面粉中的淀粉在水的作用下发生变化,造成面团长大。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XXX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动物王国备课人课题1.蚂蚁授课时间课型年月日新授教材分析蚂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因此,教材选择蚂蚁作为探究对象,建构学生对昆虫类动物的认识。
通过探究进一不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感受蚂蚁种类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2、通过学生对蚂蚁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中碰到的问题,培养探究能力。
3、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基本了解了科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及研究方法:玩中学、想中学、做中学、用中学。
了解了实验课中应具有的团结团结协作肉体,并能努力去做,需求逐步造就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研究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协作研究,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进步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蚂蚁,解决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比较蚂蚁,蜘蛛,蝎子的身体结构,初步建立昆虫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放大镜、昆虫盒、橡皮泥,牙签、毛笔。
教学过程弥补修改一、猜谜语,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生:蚂蚁师: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
这个谜语主要说了蚂蚁的生活性,我们今天就来学第1课《蚂蚁》。
(板书课题:1蚂蚁。
)二、探究新知师:教师给同学们安置的研究任务—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谁来向人人汇报?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
教师适时评价。
师:老师还让大家捉蚂蚁进行观察,完成任务了吗?你们在观察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哪位同学来讲一下?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师:你们知道观察蚂蚁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吗?怎样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学生交流。
教师提供观察工具:培养皿和放大镜。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共24课)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青岛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共24课)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青岛版教案第一课:人与动物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和动物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
2. 理解人类对动物的依赖关系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课本、图片、动物标本、PPT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几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动物,引起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并引出人与动物的关系。
2. 学习与概念解释(15分钟)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和动物的身体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理解人与动物具有共同的呼吸、进食和移动等特征,但也有不同之处。
3. 组织讨论(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思考人类对动物的依赖关系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并组织讨论,并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4. 观察动物标本(10分钟)学生观察动物标本,了解不同的动物种类和特征,加深对人与动物的认识。
5. 知识巩固(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些常见的动物,提问学生关于动物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6. 总结课堂内容(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人类对动物的依赖关系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并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自然界中最小的单位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构成和性质。
2. 理解物质的变与不变。
3. 掌握水和空气的性质及相关实验。
教学准备:课本、实验器材、PPT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物质,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物质的性质,引起学生对物质的兴趣。
2. 学习与概念解释(15分钟)通过PPT介绍物质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由原子和分子构成,以及物质的性质和变与不变的概念。
3. 实验展示(15分钟)教师进行一些实验示范,比如通过烧纸、燃烧烧杯中的酒精等,引导学生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理解燃烧和蒸发等现象。
4. 探究性实验(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和空气的性质及相关现象,加深对物质的理解。
5. 知识巩固(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些与物质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
9、运动的形式(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4.信息化资源:科学教学视频、科学实验演示视频、科学文章等。
5.教学手段:讲解、演示、实验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运动的形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观察过物体的运动?”(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物体运动的奥秘。
板书设计
1.教学内容概括:运动的形式
2.重点概念: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周期运动
3.运动特点及规律: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曲线运动的轨迹、速度;周期运动的周期、频率
4.实际应用:生活中的运动现象、运动规律的应用
5.学生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实验操作、成果展示
6.课后拓展:运动的形式、特点、规律及应用
7.趣味性与艺术性:以简化的图形、符号表示运动形式,增加视觉吸引力
5.艺术素养:通过欣赏运动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6.人文素养:了解运动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7.社会素养:让学生认识到运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科学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来学习运动的形式。他们可能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如简单的物理现象、生物特征等,但在深入理解运动规律和原理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行为习惯方面,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性还有待提高。在科学课程中,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和科学探究习惯,这对于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的培养都至关重要。
六三制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水的三种状态》教案

六三制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水的三种状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掌握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
3.引导学生发现水的三种状态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掌握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
2.学生理解水的三种状态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察一个由冰块、水和蒸汽组成的杯子。
问学生这三种物质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相同的物质却可以有不同的状态?”3.2 讲授(20分钟)1.让学生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通过PPT或黑板画三个图形,依次标出水的三种状态的特征和相应的物理状态图。
•固态:形状固定,体积不变,分子静止。
•液态:形状未定,体积不变,分子有规律的振动运动。
•气态:形状未定,体积可变,分子零散且快速自由运动。
3.介绍不同状态的应用和意义,例如:水的冰块可以用于减少发烧或保鲜;水蒸气可以用于蒸发、加热和烘干等等。
3.3 实验演示(30分钟)1.实验一: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布置三个饱满的水杯,其中一个放在冰箱里,另一个放在常温下,最后一个加热到100℃左右不要沸腾。
•假设三个杯子里面的水是一样的,画出几何模型或是步骤板块指导学生观察三个杯子里的水有什么不同。
•因为冰箱里的水在低温下,水分子因运动速度较慢而凝固成冰,于是杯子里装上了冰块。
常温状态和加热状态的水则分别以液态和气态存在,只是加热状态的水比一般温度下的水蒸气更加纯净和明显。
2.实验二:水的三种状态的相互转换。
•拿着气球和火柴进行演示:将气球充满水后塞住气球口,用火柴将气球底部加热。
•在火柴的火苗作用下,水温升高,水分子便变得活跃,通过破坏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使得水分子加速运动,于是水从固态转化为液态,水从气球口处进入了气球。
•主持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概括出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规律:“固态-液态-气态是加热-溶解-汽化”。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标题:观察并记录天气变化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2. 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学会使用简单的天气记录表格,培养学生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观察并记录天气变化。
2. 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使用天气记录表格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2. 天气记录表格。
3. 天气相关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天气相关知识,例如不同的天气现象有哪些,它们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二、呈现(10分钟)1. 准备一些天气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的特征,例如云朵的形状、颜色,阳光的明亮程度等。
三、讲解(15分钟)1. 使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向学生讲解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晴天对人们的活动有什么影响,雨天对人们的活动有什么影响等。
四、实践(15分钟)1. 分发天气记录表格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并记录到表格中。
2. 学生可以观察窗外的天气、查看天气预报或询问家长等方式获取天气信息。
3. 学生完成记录后,可以互相交流和比较自己的观察结果。
五、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天气记录表格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六、拓展(10分钟)1. 鼓励学生在家继续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并将观察结果带到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方式记录天气变化,例如绘制天气图表或制作天气日记等。
2.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和科学背后的原理。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和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020年秋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青岛版(六三制)四年极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目录1 蚂蚁 (2)2 鱼 (7)3 鸟 (13)4 哺乳动物 (17)5 我国的珍稀动物 (22)6 哪杯水热 (26)9 温度计的秘密 (29)10 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33)9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35)10 风的形成 (38)11 一天的气温 (41)13 降水量 (48)14 天气和气候 (50)15 水蒸发 (55)17 水蒸气的凝结 (61)20 运动物体的位置 (71)21 运动物体的快慢 (74)22 刹车的学问 (79)23 面团长大了 (81)24 技术产品与生活 (85)1 蚂蚁【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2.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蚂蚁的外表特征;能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
2.借助放大镜对蚂蚁进行有序、细致的观察;能根据昆虫的特征制作昆虫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昆虫的共同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珍爱生命。
【重难点】通过观察,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橡皮泥、牙签、蚂蚁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在蚂蚁搬家》的音乐中学生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1.[PPT 1 出示]课题:蚂蚁》2.[PPT 2 出示]关于蚂蚁的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教师引出课题: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个谜语主要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课蚂蚁》。
(板书课题:1.蚂蚁)二、活动过程活动一:学生汇报搜集的有关蚂蚁的资料。
1.[PPT 3 出示]我搜集的资料教师提出问题:谁来向大家汇报搜集的有关蚂蚁的资料?2.[PPT 4 出示]蚂蚁科普知识。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动物王国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四年级上册学生认识了身边常见动物,给动物简单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动物,并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对动物进行科学分类,了解常见不同类型动物的特征,扩大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范围。
本单元包括五课,依次是《蚂蚁》、《鱼》、《鸟》、《哺乳动物》、《我国的珍稀动物》。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身边常见动物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动物,并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对动物进行分类。
让学生了解常见不同类型动物的特征,扩大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范围,是学生练习后边的教科书,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复杂关系,拓展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对生物进化的理解,以及对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等问题的探究。
二、单元教学目标:整体上看,该单元是由对昆虫纲、鱼纲、鸟纲、哺乳纲及其他纲的动物的探究连接而成的,动物知识的整体性强。
《蚂蚁》一课,借助对蚂蚁特征的探究归纳昆虫类动物的共同特征;《鱼》一课,借助对鲫鱼、草鱼特征的探究归纳鱼类动物的共同特征;《鸟》一课,借助对常见鸟的观察,归纳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哺乳动物》一课,借助对猫的观察,归纳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我国的珍稀动物》一课,借助大熊猫、朱鹮、华南虎、白头叶猴等珍稀濒危动物的现状,培养孩子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各课均是由同纲动物中的不同动物个体开始,由个别特征到一般特征构建的,结构清晰。
每课用情境、问题、观察研究等环节连接在一起,内含了探究目标了事的基本要素。
除此以外,教科书采用了前易后难、前放后约的呈现方式,内含了启发学生运用前一的理念进行迁移学习的提示。
三、单元重点难点:归纳昆虫、鱼、鸟、哺乳动物类的共同特征。
观察与操作·课后观察和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在观察的过程中不要去伤害动物。
四、课时计划:本单元每课用一个课时完成,整个单元用5课时完成。
活动与实践·让学生回家观察蚂蚁、鱼、鸡、猫、等常见动物·回家查阅动物的资料科学知识·了解蚂蚁的共同特征 ·了解蚂蚁的共同特征 ·了解鸟类的共同特征 ·了解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了解动物保护啊和环保意识人文与情感·培养学生的认真倾听的习惯 ·培养学生能够说完整的话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分工协作的能力单元思维导图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要从提出问题开始,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进行比较;能提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做记录。
2、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等问题的重大影响;意识到要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科学。
3、学生能感知热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
教学重点:1、热气球上升的原理。
2、热空气的应用。
教学难点: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活动准备:大塑料袋、纸蛇、风车、酒精棉、火柴、蒸发皿、实验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出示录像,提出问题1、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段录像,想不想看?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播放热气球录像。
)2、教师讲述并提出问题:这些年来热气球在航空、体育和娱乐活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国际航空联合会还组织热气球的有关比赛呢!看到这些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的热气球,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3、学生畅所欲言:生1:“气球里装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在空中飞来飞去?”生2:“我能不能让气球也升上天呢?”生3:为什么叫热气球?生4:热气球出示课件:热气球的构成。
2、热气球由气囊、喷火装置、吊篮这么多部分组成,吊篮里还有人,它的重量会怎样?(重)那它为什么还能上升呢?让我们再来看看热气球上升的过程看看能不能发现热气球上升的原因呢?播放热气球上升的过程视频。
3、现在请你们来讨论一下热气球上升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4、分组讨论。
5、汇报讨论结果。
相机引导:你认为是热空气使热气球上升的,依据是什么?热气球上面的大气囊里面有什么?(生:空气)它的下方为什么要留个大圆口?(生:往里喷火)为什么在气球下方悬挂喷火装置?它的作用又是什么?(生:往里喷火,加热里面的空气)点火之后,气囊里面空气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呢?板书:热空气师:空气受热之后,它会有什么变化吗?请大家回想一下热气球放飞前后气囊是怎样变化的?生:慢慢变大(膨胀)师:气囊变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板书:体积膨胀)师: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我们看到热气球就升起来了,请你们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板书:轻6、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大家认为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重量变轻,就会上升。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科学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四季的变化和与之相关的气候现象、衣食住行的改变。
2. 技能目标:学会观察记录天气情况,了解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天气的习惯,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和气候特点,通过天气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习惯。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季节和气候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录音、气象图表、季节变化图片。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具,记录表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录音或展示季节变化图片,引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回忆起自己平时在不同季节会有哪些经历和感受。
2. 学习活动(30分钟)(1)四季的变化教师通过展示季节变化的图片和季节特点的描述,让学生了解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
(2)气候的变化教师通过展示气象图表和相关的气候现象图片,帮助学生了解每个季节的气候特点,如春天温暖多雨,夏天炎热多雨,秋天凉爽多风,冬天寒冷多雪。
(3)衣食住行的改变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随着季节的变化,人们的穿戴、饮食和交通方式等也会有相应的改变。
3. 拓展活动(20分钟)(1)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分组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并用记录表格记录下来。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季节进行观察和记录,然后与全班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2)小调查:我最喜欢的季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调查,了解每个人最喜欢的季节,并找出原因。
然后,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调查结果。
4.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四季和气候的关系,并对衣食住行的改变进行归纳。
五、课堂作业:1. 完成天气观察和记录表格,要求包括日期、天气状况和气温等信息。
2. 思考:你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为什么?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图片展示和实物观察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和与之相关的气候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记录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材简要分析: 本册教科书主要以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为依据,遵循“问题引领下的
科学探究”及“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理念,围绕让学生进一步“掌 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的目标,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 的融合,以学生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建构了《我们吃什 么》、《水里有什么》、《植物的生活》、《空气和水的力》、《热的 传递》、《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32课时。
流传递热,了解热对流的应用;了解保暖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认 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知道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利用 太阳能的特点;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 设想,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6.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科学知识,通过调 查研究,揭示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与 人合作、交往的胆量与能力;增强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根据日常积累的知识说一说: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我们人体 所需的营养素?(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如果学生说的不全或不对,教 师要及时补充和纠正) 4、师问:食物中真的有这些营养素吗?(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验 证一下) 二、计划与组织 1、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食物:各种蔬菜和水果、馒头、饼干、花 生、鸡蛋、肉等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准备研究教师展示的哪些食物?打算怎样 研究?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教师参与到每个小组交流) 3、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 一定要及时的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卡”上,看看在最短的 时间内,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三、事实与证据 1、教师让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到“食物超市”(材料区)选择想要研究的 食物。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边巡视边发放“小科学家记录卡”,并做实验提 示打在大屏幕上,供学生参考。 实验小提示 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 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 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烧焦头发的气味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比如:酒精灯的使 用不正确等) 四、表达与交流 1、教师示意实验的时间到,学生们把实验物品摆放整齐。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及时纠正或 补充实验结论) 3、各小组汇报完后,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实验做的很认真,也很成 功。通过看、闻、尝等很多方法发现:在纸上挤压花生米和肥肉时,会 留下油渍,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脂肪;在馒头和饼干上滴上2-3滴碘酒 后,它们变成了蓝色,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蛋清和瘦肉在燃烧时 会发出烧焦头发的味道,说明它们里面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除了这几种 营养素外,食物中还含有矿物质、纤维素和维生素,关于这几种营养素 的检验我们以后将继续学习。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了解哪些饮食与健康的知识呢?或者你最想 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教师要边出示活动主题分类的思 维导图,引导学生确定活动主题。 我们的问题,形成活动主题。 如:(1)、哪些食物在一起搭配好? (2)、怎样设计菜谱? (3)、饮食对健康有怎样的影响? (4)、不良的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5)、儿童不吃早餐的危害?等 三、自选主题,组成活动小组 师:活动主题出来了,下面请你们从中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题目进行 研究吧!在教师的组织下形成不同主题的研究小组,接着每个小组取一 个有创意的名字,要求是符合自己研究的主题。 四、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1)教师下发小组活动方案,小组开始制订方案 小组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你们想知道什么?) 活动方式(你们想如何去做?) 小组分工:(根据个人特长,安排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 负 责: 小组成员: 要 求: 时间安排(完成课题时间): 活动预期成果(你们想以什么形式来表达自己取得的成 果) 可能会碰到的困难: (2)小组写方案 教师巡视指导 五、小组方案汇报交流 教师提出交流要求,小组代表上来交流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其余 的小组要边听边对交流的小组作出评价,评价的内容有语言表达,行为 举止和方案的可操作性。 六、活动小结 教师作总结,挑选出较好的方案作为示范,让学生下课后继续修改完
五、总结评论 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2、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都表现的不错,希望你们今后在饮食方面, 一定要讲究营养卫生,保证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才是我们学习的 最好资本。 最后,让我们唱着一首动听的《健康歌》结束今天的课题吧!
3、饮食与健康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密切联系,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 价值,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健康。 2、通过调查活动,搜集资料,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 言表达、运用资料、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3、通过学生在收集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培养团体意识,让他们感受到 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4、通过对饮食与健康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节约粮食,不浪费 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日常饮食注意科学、合理地搭配。 2、学会科学搭配自己的饮食。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外收集、整理饮食与健康方面资料制作小报或资料卡。 2、向父母、老师或身边的厨师、保健医生了解各种菜谱中的营养搭配 技巧,设计一个一日三餐的食谱。 预习: 了解自己家中平时常吃哪些食物,并搜集一些营养与健康的文字资料。 导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碰到一件令人难过的事,看到一个奇怪的现 象,有一个学生上体育课的时候,上到半节课,不知何故突然奇怪的晕 倒了,你们猜猜他为什么会突然晕倒呢? 学生纷纷发言,最后一致认为他突然晕倒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缺乏锻 炼,二是营养不良,教师趁机提出饮食与健康的话题,并板书课题:3、 饮食与健康 二、提出活动主题
4.能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如压缩空气的弹力、反冲力、大气 压力、水力等;知道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性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5.知道热总是从高温物体转向低温物体;知道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
(1) 教师按照黑板上食物的分类情况统计全班所吃的每种食物的人 数。(老师将人数标在食物卡片下面) (2) 请同学们将黑板上的数据整理后填在《科学活动手册》上。 (3) 分组讨论:从统计的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将你的发现写在 《科学活动手册》上。 (4) 汇报你的发现。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四、延伸:老师给大家提出一个课下思考的问题:同样一日三餐,可是 有的人吃出了健康,有的人吃出了疾病,为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 一步研究吗?
(一)主要教学目标 1.认识食物的主要种类,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 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 到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考虑 设计食谱等探究活动,可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深入探究人类生命 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生命的本质上升到新的高度。
1、我们的食物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2.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3.学习用简单的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 步能力。 4.激发学生关心食物的兴趣,增进学生的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 力。 教学准备:全班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 预习: (1)将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 (教师课前适当指导记录和制作卡片的方法) (2)根据问题搜集资料(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是什么?、对人体有什 么作用?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哪些?) 导学: 一、认识食物、了解食物 (1) 拿出你制作的食物卡片,在小组内交流你 昨天吃的食物情况,然后老师找几个同学 向全班汇报昨天所吃的食物情况,并说说 你对食物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并随机板书课题。 (2) 给你所吃的食物进行分类,看谁分的方法多?(用学生自制的卡 片分类、摆在桌子上) (3) 汇报你的分类情况,并说说你的根据是什么?(对学生的分类结 果,只要合理应给与肯定) (4) 师:大家一天中吃了这么多种食物,吸收了很多人体所需的营 养,你知道人体主要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吗?这些营养对人体有什么作 用?你能说出几种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的食物吗? 小组讨论,将自己搜集来的资料相互交流。 (5) 汇报讨论的结果,并简要板书。 (6) 请你按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为标准给你吃的食物重新分类,并想 一想哪些食物支持我们生长发育?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哪些食物支 持我们活动又不能吃得太多?哪些食物让我们保持健康? (7) 汇报你分类的结果,并说说这些食物对我们人体的作用。(学生 边汇报老师边将卡片贴在黑板上,重复的食物卡片只贴一个) (8) 你能找到一种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的食物吗? (9) 讨论并汇报:只吃一种或少数几种食物好吗?为什么? 二、统计、评价全班一天所吃的食物情况
2、我们的营养
教学目标: 1、知道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营养素。 2、能借助资料设计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试验,借助简单的器材对食物 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活动,并做好试验记录。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 识改善生活,善待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通过简单的检测食物营养成分的试验,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食物含有不同 的营养素,同时知道维持人类健康的主要营养素。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2、检测食物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准备酒精灯、火柴、碘酒、镊子、小刀、白纸等。 预习: 学生准备:各种水果和蔬菜、馒头、饼干、花生等。 导学 一、发现并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吃哪些食物吗?(多名学 生说)对于你们喜欢吃的这些食物,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们提出问题,教师归纳: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 题,总起来都是想研究食物中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同 时板书课题:我们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