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钨矿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典型钨矿区(钨矿床)
一、江西西华山钨矿
西华山钨矿区位于江西省大余县城西北9km处,大型黑钨矿床,累计探明储量(WO3)8.13万t,并伴生可观的钼、铋、锡、铜、稀土等矿产。矿山建设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西华山钨矿开采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宋代就有采锡者,钨矿发现于1907年(清·光绪33年)。开采始于1915~1916年。较系统的地质调查始于1929~1938年,先后由江西地质矿业调查所、中央地质调查所等单位的地质工作者进行地质调查。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1955年进行大规模的正规地质勘探工作,1956年6月,由冶金部地质局中南分局(前称中南有色局长沙地质勘探公司)二○一队提交了《西华山钨矿地质勘探总结报告书》,同年,报告由全国储量委员会审查批准,作为矿山建设的依据。
矿床处于赣湘粤加里东隆起成矿带西华山-棕树坑钨锡带的西南端,产于燕山期复式花岗岩株内。矿区地层为寒武系浅变质的硅铝质岩(图3.12.2)。矿区面积6.48km2,矿化面积2.86km2。全区共有矿脉524条,除少数分布于变质岩中外,绝大多数赋存在岩体之内,又大部分产于第二次侵入的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第一次侵入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矿脉都成组成带集中分布,全区分为北、中、南3组(区)。矿脉一般长400~600m,脉宽10~30cm,矿化深度一般为50~140m,最深达250m。北区299号矿脉为全区最大的“王牌”矿脉,长达920m,脉宽最大3.6m,平均0.94m,矿化最富集。在开采过程中以及补充勘探时又发现了一些盲矿脉,主要集中在中区西部变质岩之下。矿体整体形态为狭长的薄板状,但常有膨大缩小,尖灭侧现,分支复合等变化。矿石矿物主要为黑钨矿,其次为辉钼矿、锡石、辉铋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矿石平均品位WO3 1.086%,矿脉两侧围岩蚀变主要为云英岩化、钾长石化、硅化,局部有黄玉化、萤石化等。矿床类型为石英大脉型热液充填黑钨矿床,简称石英大脉型钨矿床。
图3.12.2西华山矿区地质图
(吴永乐、梅勇文等,1987)
C—2-3.寒武系中上统;γ3-15.燕山晚期第一阶段斑状细粒花岗岩;γ2-35.燕山早期第三阶段斑状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γ2-2b5.燕山早期第二阶段附加侵入含斑细粒黑云母花岗岩;γ2-2a5.燕山早期第二阶段主侵入中粒黑云母花岗岩;r2-15.燕山早期第一阶段斑状中粒黑云母花岗岩;1.含矿石英脉;2.隐伏含矿石英脉;3.断层及编号
二、江西大吉山钨矿
大吉山钨矿区位于江西省全南县大吉山镇,距县城41km,大型黑钨矿床,累计探明储量(WO3)17.39万t(据《中国矿床发现史·江西卷》公布的储量,与表3.12.4略有不同),并伴生丰富的铋、钼、铍、铌、钽等矿产。矿山建设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
大吉山钨矿发现于1918年,之后民窿开采。地质调查工作最早始于1929年。1953~1955年由重工业部中南有色局长沙地质勘探公司二○五队进行大规模的详细勘探,1956年提交了《大吉山钨矿地质勘探报告书》。1969年,为寻找富钽矿在矿床深部发现69号花岗岩型钽铌钨铍矿体,1982年提交了《江西省全南县大吉山矿区花岗岩型钽铌钨铍矿床地质勘探报告》。
矿区位于赣湘粤加里东隆起成矿带的九连山区。近东西向延展的隆褶带与北东向断裂复合部位,是该矿床成岩成矿的主要定位构造。区内地层为寒武系板岩、变质砂岩,是成矿岩体及石英脉型钨矿床的围岩;矿区东南侧断陷盆地中分布有泥盆系砂页岩。两条平行断裂分别出现于矿区的西北和东南两侧,走向北东,倾向北西,控制矿床分布范围,东南侧断裂延伸较远,为寒武系与泥盆系之分界(图3.12.3)。区内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频繁,具有同源多阶段成岩成矿演化系列。矿区北侧出露有大面积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矿区深部隐伏有中粒二云母花岗岩;上部过渡为细粒钠长石化白云母花岗岩岩盖,即为钨铍钽铌矿化岩体,又称69号岩体。矿区分布有石英脉型黑钨矿床、岩体浸染型钨铍钽铌矿床和稀土矿床,构成典型的多型共生钨矿床。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燕山早期花岗岩及其外接触带的寒武系浅变质岩系中,并以外接触带为主。含钨石英脉(矿脉),主要呈北西西向和北北东向,平行密集成群成组产出。单脉可见尖灭、再现、膨缩、分支、复合、弯曲等现象。矿区共有编号矿脉113条,其中有开采价值的矿脉103条,并分为南、中、北3组,均向北东倾斜,倾角70°~80°。各脉组由上往下渐次收敛,由西向东渐散开。脉组水平延长一般850~900m,最大达1150m,矿脉延深800~900m,最深可达1000m。平均厚度0.45m,最厚可达3m以上。矿脉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云英岩化、电气石化、黑云母化、绿帘石化、黄铁矿化等。矿石矿物有黑钨矿、白钨矿、辉铋矿、辉钼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矿石平均品位WO3 2.033%,伴生钼0.038%、锡0.02%、铋0.105%、铍0.021%。通常将大吉山钨矿划为石英脉型黑钨矿床,实际上根据该区具有多型矿床共生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成岩成矿演化系列,可简略概括为(由早至晚):成岩阶段(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似伟晶岩)→自变质交代矿化阶段(白云母花岗岩浸染型钨铍钽铌矿床)→岩浆期后含矿热液充填阶段(黑钨矿石英脉矿床)。
图3.12.3大吉山矿区地质略图
D1—2.泥盆系砂、砾岩;C—b-c.寒武系浅变质砂、板岩;3mγ.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即矿体,平面图上为投影范围);2mbγ.中粒二云母花岗岩;Di.闪长岩;Qp.石英斑岩;QV.含钨石英岩脉
三、广东锯板坑钨矿
锯板坑钨矿区位于广东省连平县城东北23km处,地处九连山腹地,是九连山钨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特大型石英脉黑钨矿床,已控制的钨矿储量WO3 10万t以上,伴生的铅、锌、铜、锡、银等也有可观的储量。
矿区发现于1918年,是一处断续开采的钨锡矿点。矿区地质调查始于1956~1958年,1965~1969年完成矿区地质评价,1978~1983年完成第一阶段地质勘探,现尚未大规模开发。
矿床处于南岭纬向构造带的东段,大东山-贵东东西向岩浆、断裂带东端南缘与北东向九连山复式褶皱带的复合部位。矿体围岩为奥陶系浅变质碎屑岩。岩浆岩不发育,控制矿体垂直深度达1000m无尖灭趋势,亦未见花岗岩体及其他酸性岩体。主要矿体为东西向石英脉带黑钨矿,次为北西和北东向薄脉组(图3.12.4)。矿区分布的矿体规模巨大,东西向脉带有9条工业矿体,长度178~1114m,平均685m,控制深度264~923m,平均629m,累计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