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辨析题

合集下载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十二章)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十二章)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十二章)第十二章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第十二章民族语言文字政策一、填充题一、填充题1.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 语言意识 )和(语言感情),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

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基本成分)和(表现形式)的长期稳定。

)的长期稳定。

3.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形成)规律、(发展变化)规律和(社会主义时期发展繁荣的)规律。

)规律。

4.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了民族本身(发展水平)和(分布状况)以及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

5.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语言的融合)和(文字的统一)。

)。

二、单项选择题二、单项选择题1.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D )种。

)种。

A .12B 12 B..13C 13 C..14D 14 D..152.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A )。

)。

A .满、回.满、回B B B.回、壮.回、壮.回、壮C C C.满、壮.满、壮.满、壮D D D.满、蒙.满、蒙.满、蒙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A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的形式的拼音文字。

式的拼音文字。

A .11B 11 B..12C 12 C..13D 13 D..14三、多项选择题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 ABCE )。

)。

A .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B B B.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C C C.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D .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E E E.民族语言文字的交融性.民族语言文字的交融性.民族语言文字的交融性2.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原则态度是( BDE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2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2

电大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 0分)1. (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 理论和政策兼纳D.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睿2. 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

A. 夷狄B.族类C. 夷族D.蛮夷3. 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

A. 氏族B.部落 C 部落联盟 D.民族4. 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的关系。

A. 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5. 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

A. 自然因素B.文化因素C. 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6. 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个国家接壤。

A.7B.8C. 11D. 147.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A. 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B. 自治机关的民族化C. 自治权的行使D. 自治机关的民主化8. 1950 年11 月24 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9. 21 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

A.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B. 平等、团结、互助C.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D.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0. 我国少数民族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种。

A. 12B. 13C. 14D. 15二、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1. 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

2023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试题附答案(精华版)

2023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试题附答案(精华版)

2023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试题附答案(精华版)一、单项选择题1.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的政府颁布了(A),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2.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 D )的中心环节。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B.加快民族地区发展C.缩小地区发展差距D.长治久安3.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B)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彻底解决民族的问题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贯彻党的民族政策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二、多项选择题1.少数民族干部是:ABCDA.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B.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标志C.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D.把千百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E.带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前进的先锋。

2..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包括:ABCDEA.大力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民族中深深扎根并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证。

B.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C.努力培养和任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才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关键所在。

D.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长治久安的中心环节。

E.努力培养一支具有高度觉悟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彻底解决民族的问题的可靠保证。

3.随着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基本完成,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除培养少数民族的政治干部以外,还必须在少数民族中加速培养( ABDE )的方针、原则。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判断辨析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判断辨析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判断正误题开头数字1、19世纪70年代,赫哲族人口原有5000余人,到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时,赫哲族只剩300多人。

对。

说明侵略战争对我国民族的伤害,也说明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安全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2、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

错误。

新中国成立后,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制度还没有很快被推翻,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尚未建立。

当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才标志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形成。

B1、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对)C1、从康熙起,历经雍正到乾隆的70年间,清王朝先后在新疆进行了多次捍卫国家统一的战争,平定了准噶尔的叛乱、大小和卓的叛乱,进一步巩固了新疆的统一局面。

对D1、当西方许多国家还在中世纪农奴制的时候,我们已进入封建社会繁荣阶段,被称为“天朝”的统一祖国声名远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尊严,这种尊严又成为国家进一步发展的精神力量。

对2、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

(错,民族地区根据本民族、本地方的特点,制定、调整生产建设方针、政策和计划,避免“一刀切”加快经济建设事业发展)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是: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

错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是:大力培养四化所需要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4、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

(错,任何人或者组织不得加以干涉)F1、凡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均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错误。

只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才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

错3、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辨析题(已整理)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辨析题(已整理)

辨析题B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答案:对。

虽然有些民族关系是通过这种关系表现出来,但不能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的一般行政等关系都说成是民族关系。

D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

答案:错。

应根据国家的总体发展布局和规划,由民族自治地方自主制定经济建设方针。

答案:错,民族地区根据本民族、本地方的特点,制定、调整声场建设方针、正则和计划,避免“一刀切”加快经济建设事业发展。

(妮妮试卷答案)P145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

答案:错。

宗教教义的宣传即有神论的宣传,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不应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如同无神论的宣传不应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一样,宗教宣传品也应该在规定的场所出售发放。

P190F封建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

答案:错。

这是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P87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帮助。

答案:错。

虽有国家大力帮助,但归根到底要依靠民族地区各族人民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答案:错,既是少数民族自己的事也是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

因而,主要靠少数民族自己的努力,国家的帮助是必要的,必需的,但不可能是主要的。

(妮妮试卷答案)P143 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途径。

答案:对。

经济基础是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物质前提,经济基础确定着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内容和方向。

P177G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综合练习题(四)及答案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综合练习题(四)及答案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综合练习题(四)及答案综合测试四一、填充题1.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统筹(),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因地制宜。

2.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国家帮助和()相结合的方针。

3.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坚持()和()相结合的原则。

4.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式扶贫。

5.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的、()的经济增长方式。

6.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

因此,一个民族的教育在这一民族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和作用。

7.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指我国()和宪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等,就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方针、学制、()、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诸方面的规定及其制度。

8.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保障的法律规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的物质保证。

9.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方面,包括语言、()、科学、()、哲学、()、风俗、节日等。

10.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发展的内容之一,又是民族发展的()之一,而且文化发展常常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因而对整个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11.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和(),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

1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和()的长期稳定。

13.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规律、()规律和()规律。

14.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民族本身()和()以及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

15.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和()。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册答案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册答案

第一次作业一、填空1、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2、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3.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4.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5.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6.民族( 融合) 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7.民族( 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8.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9.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10.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二、单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政治性)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2.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的问题.3.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经济发展).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斯大林).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D.1987年).6. 民族(D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7. 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C自然)同化.8.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性质)决定的.9.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和谐).10.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和平与发展).三、多项选择1. 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A. 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 信息综合方法C. 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 定性分析方法E. 定量分析方法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BCDE).A.血统B.生活C.语言D.宗教E.风俗习惯3. 民族发展包括(BCD )等.A.原生态发展B.经济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E.次生态发展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ABC ).A.自然因素B.民族自身因素C.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E.政治因素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ABCD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D.民族间通婚情况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四、辨析题1.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2.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对)3.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错,民族群体间的关系)4.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对5.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错,民族平等有不完全性)五、论述题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一、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综合练习题四)及答案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综合练习题四)及答案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综合练习题四)及答案综合测试四一、填充题1.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统筹(),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因地制宜。

2.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国家帮助和()相结合的方针。

3.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坚持()和()相结合的原则。

4.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式扶贫。

5.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的、()的经济增长方式。

6.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

因此,一个民族的教育在这一民族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和作用。

7.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指我国()和宪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等,就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方针、学制、()、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诸方面的规定及其制度。

8.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保障的法律规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的物质保证。

9.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方面,包括语言、()、科学、()、哲学、()、风俗、节日等。

10.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发展的内容之一,又是民族发展的()之一,而且文化发展常常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因而对整个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11.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和(),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

1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和()的长期稳定。

13.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规律、()规律和()规律。

14.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民族本身()和()以及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

15.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和()。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一、填充题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 )现象,也是一种( 历史 )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 )的内容。

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 )、团结、互助、( 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 )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 )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D.民族个体之间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决定的。

A.结构B.性质C.社会基础D.发展规律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互助与互利D.和平与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题库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题库

2014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1.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语言意识)和(语言感情),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

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基本成分)和(表现形式)的长期稳定。

3.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形成的)规律、(民族语言文字发展变化)规律和(社会主义时期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繁荣)规律。

4.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民族本身(发展水平)和(分布状况)以及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

5.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语言的融合)和(文字的统一)。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D )种。

D.152.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 A )。

A.满、回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A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A.11 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 ABCE )。

A.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 B.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C.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 E.民族语言的交融性 2.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原则态度是( BCDE )。

B.平等 C.尊重 D.使用 E.发展 3.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BCDE )。

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的语言简志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 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 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 4.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形成民族语文的协作机构,著名的有( ABCE )。

A.朝文三协 B.彝文四协 C.藏文五协 E.蒙文八协四、辨析题1.民族语言具有稳定性,它将永远存在。

(错,并不是永远存在,稳定性不排斥语言文字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而发展)2.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融合的时期。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B及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B及答案

(试题卡正页)
试题编号:拟题人:集体阅卷人:集体
中央民族大学——学年第学期(文科类、理科类)
学院(系)专业级班《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 B1 卷)学生姓名:学号:
(试题卡附页)
试题编号:拟题人:集体阅卷人:集体
中央民族大学——学年第学期(文科类、理科类)
学院(系)专业级班《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 B2 卷)
试题编号:拟题人:集体阅卷人:集体
中央民族大学——学年第学期(文科类、理科类)
学院(系)专业级班《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 B3 卷)
(试题卡附页)
试题编号:拟题人:集体阅卷人:集体
中央民族大学——学年第学期(文科类、理科类)
学院(系)专业级班《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 B4 卷)。

2020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2020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2020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一、填充题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区域自治),设立( 自治机关),行使( 自治权)。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 设立和建设);二是自治机关的( 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3.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自治区)、( 自治州)和自治县(旗)三个行政级别。

4.自治权不仅包括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也包括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

5.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C)。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C.自治权的行使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A)。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C.自治权的行使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3.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C)个。

A.135B.145C.155D.1654.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C)个。

A.28B.35C.44D.555.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B)。

A.中央集权制B.民主集中制C.地方自主制D.政治协商制三、多项选择题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 ABCDE )。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主要有( BCDE )。

A.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C.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D.有利于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E.有利于巩固祖国的统一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 ABCDE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习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习题

三、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和社会主义事业是同等重要的问题。

答: 错误。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这是正确的。

所以对多民族的我国来说,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问题。

(2)但是,民族问题和社会主义事业是同等重要的问题的提法是错误的。

因为,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部分。

我国的民族问题只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解决。

(3)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但它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比毕竟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问题,决不能相提并论其重要性。

(1分)2.增强民族意识有利于民族发展。

答: 不完全正确。

(1)民族意识既具有积极的正功能,又具有消极的负功能。

(2)民族意识的增强,如果引导、调控得当,会有利于凝聚民族成员、维护民族生存与稳定、促进民族发展、协调民族关系。

(3)但民族意识的增强不能是无限度的,也不能偏离正常的方向,如果民族意识走向狭隘、保守、排它和极端利己,甚至演变为民族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对民族的发展是有害的。

3.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

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答: 正确。

(1)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一段著名论述。

(2)这段话揭示了民族问题的根源和实质,揭示了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社会革命问题的关系,指明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4.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都是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答:不完全正确。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各民族之间关系不能说“都是”,而应说“基本上”是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1)民族关系的性质是与民族发展程度相联系、受时代发展和社会性质制约的,不同性质的社会和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民族关系的基本性质是不同的。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由于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不存在,实现了各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和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所以,各民族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理论与政策题库01

民族理论与政策题库01

综合测试五一、填充题1.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

2.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传的风尚、习俗,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

3.民族风俗习惯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它又反过来给经济基础以影响;它带有较大的稳定性,它的改变常常落后于()的改变;它集中反映了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和行为方式。

4.民族风俗习惯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巨大的、有形()的力量对各民族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5.民族风俗习惯中的陈规陋习,是民族风俗习惯中的糟粕,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消极和()作用,正是移风易俗的必要所在。

6.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7.民族风俗习惯的()与自然变异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自然变异形式绝对化,而必须从这一特征的积极意义出发,科学地加以应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

8.佛教、()和()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9.我国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特别是()、()和()等宗教在许多少数民族中有广泛和更为深入的信仰。

10.宗教作为一种远离其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内在因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宗教有着赖以存在的()和(),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外在条件。

11.宗教的复杂性突出表现在()问题与()问题常常联系在一起,而且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常常错综复杂地同时并存。

12.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指宗教的()思想体系与()思想体系相适应,而是指宗教要适应()。

二、单项选择题1.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试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试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试————————————————————————————————作者:————————————————————————————————日期: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一、解释题(要求只答要点,无需论述。

每题5分,共20分。

)l、民族答: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2、民族区域自治答: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的,在中央国家机关统一领导下的,遵循宪法规定的总道路向前发展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由多民族人民实行的地方自治。

3、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关系答: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实现真正民族平等的根本途径。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互为因果、条件、不可分割。

没有民族平等,就没有民族团结。

4、毛泽东关于民族消亡的论述答:首先是阶级消亡,而后是国家消亡,而后是民族消亡,全世界都如此。

二、辨析题(要求先回答对错,再说明理由。

每题10分,共40分)1、在民族地区,民族问题就是宗教问题。

(错误)2、民族融合的结果即民族消亡。

(对)3、民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

(错误)4、马克思主义及其无产阶级政党坚决支持民族同化。

(错误)三、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

三题选做两题,每题20分,共40分)l、试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答:(1)旧的民族关系中的消极因素(2)各民族之间差异存在(3)各种利益矛盾在民族关系上有表现(4)阶级斗争仍然存在(5)民族差别特点存在2、试论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答:(l)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民族理论基础(2)列宁、斯大林建立了完整的、科学的民族理论体系(3)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3、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意义。

答:(l)少数民族干部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保证。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6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填充题1.民族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2.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

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3.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

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

4.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实现民族平等。

5.只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

6.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

7.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矛盾)的状况,即民族问题。

8.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配)、文化发展的需求。

9.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民族社会要求(发展与进步)的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

A.自然因素B.文化因素C.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2.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 A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阶级B.民族与部落C.民族与氏族D.民族与部落联盟3.现今世界上共有(C)多个民族,居住在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

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A.10000B.12000C.3 000 D 1000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

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D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 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 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题号填在答题表中。

共20分,每题1分)1.下列民族中属原生形态的民族是:BA.回族 B.汉族 C.达斡尔族 D.美利坚民族2.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下列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1千万的是哪个民族?DA.回族 B.蒙古族 C.藏族 D.壮族3.把民族划分为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主要是侧重于民族的:A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生物属性 D.特征属性4.一般来说,最初民族形成于:BA.原始社会B.奴隶制社会 C.封建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5.民族平等作为一种政治要求,是什么革命的产物:D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6.除特殊情况外,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顺序是:B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7.冬不拉弹唱是我国哪个民族的曲艺形式:BA.维吾尔族B.哈萨克族C.塔吉克族 D.俄罗斯族8.下列各项中,哪个不属于民族识别的依据:AA.族体名称 B.民族特征 C.民族意愿 D.民族源流9.下列四项中,哪个不属于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因素?AA.民族特征 B.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 C.民族政策 D.政治体制10.下列民族中,解放前实行盟旗制度的民族是:CA.东北的鄂温克族B.川滇交界处大小凉山地区的彝族C.内蒙古的蒙古族D.贵州的苗族1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制度是:DA.人民代表大会制B.联邦制C.政治协商会议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12.下列文学作品中,哪个被誉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CA.《西藏王臣记》B.《阿诗玛》C.《玛纳斯》 D.《蒙古秘史》13.下列四项中,哪个不属于民族的基本特征:D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血统14.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是:CA.民族矛盾B.民族的社会原因C.民族差异 D.民族交往15.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DA. 毛泽东B. 邓小平C. 江泽民D. 胡锦涛16.民族理论学科以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什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DA.民族纠纷B.联邦制C.民族区域自治D.民族问题17.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BA.发展社会事业,提高民族素质B.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C.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资源开发D.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国家统一18.自治机关民族化的核心任务是:AA.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B.巩固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C.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教事业D.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1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BA.1952年B.1984年C.1954年D.2001年20.以下四项中,不属于民族基本属性的是:DA.民族自然属性 B.民族社会属性 C.民族生物属性 D.民族竞争属性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二项是符合题意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四、辨析题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2.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

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错、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

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必须有正确理论的指导3.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错、关于民族观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4.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正确、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第二章民族四、辨析题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包括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和生物属性。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民族是在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心里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辩证的科学的运用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第三章民族发展四、辨析题1.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错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

2.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错、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3.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错、民族组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4.民族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错、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5.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

错、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是民族同化。

第四章民族关系四、辨析题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对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

错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群体之间的关系3.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对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4.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

错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

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也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一些消极因素的作用。

第五章民族问题四、辨析题1.封建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

错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

2.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理论。

对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理论。

3.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

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第六章我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基本国情四、辨析题1.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

对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

2.我国的民族问题就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错我国的民族问题既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

第七章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四、辨析题1.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

对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2.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保障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保障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第八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四、辨析题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错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2.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就是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

错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就是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和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仅指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仅指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4.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特指行政管理权。

错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指行政管理权还包括地方性立法权等5.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

错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克思主义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第九章民族干部政策四、辨析题1.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标志。

错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标志。

2.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干部培养方针已经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不断走向法制化。

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干部培养方针已经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不断走向法制化。

第十章民族经济发展政策四、辨析题1.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帮助。

错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帮助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机结合的方针。

2.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

错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根据国家的总体发展布局和规划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

3.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需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乡镇企业。

错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需要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乡镇企业。

第十一章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四、辨析题1.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我国目前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是使之在民族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对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我国目前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是使之在民族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2.中国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

对中国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

第十二章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四、辨析题1.民族语言具有稳定性,它将永远存在。

错民族语言具有稳定性,将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也将随着民族的消亡而消亡。

2.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融合的时期。

错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发展繁荣的时期。

第十三章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四、辨析题1.中国的法律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对中国的法律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2.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的混合作用。

错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的中性作用。

3.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途径。

对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途径4.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

对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

第十四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四、辨析题1.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对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2.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因此宗教会很快消亡。

错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因此宗教会长期存在。

3.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

错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不应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不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

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强调的就是一个内容: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

错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强调的就是二个内容: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和保障人们不信仰教的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