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创伤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创伤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急诊创伤患者应用早期预警评分进行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用本院2010~2014年急诊外科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临床资料2216例,记为对照组;2015~2017年急诊创伤患者1413例,记为观察组。
结果观察组患者就意外事件的发生机率、抢救成功概率、满意程度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分数段患者抢救成功概率呈下降趋势,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重症监护室及死亡患者评分显著高于离院及进专科病房患者(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见评分无区别(P>0.05)。
结论应用早期预警评分对急诊创伤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意外事件的发生机率减少病患满意程度提高。
值得应用于临床急诊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early warning score in emergency trauma patient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216 cases of emergency trauma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2010 to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emergency trauma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5 to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n=1413). Resul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the accident,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ful rescue was decreased,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scores of ICU and death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or in a special ward (P<0.05).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scores between different age groups(P>0.05). Conclusion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evaluate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trauma by using early warning score,and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accidents can be reduced.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emergency treatment.
[Key words] Clinical value;Early warning score;Emergency trauma
急診创伤是机械因素导致人体某器官或组织发生破坏的病症[1]。
重症急危病患病情起病较急、进展迅速等,对其病情进行评估是否准确、迅速将极大地影响其生命安全[2-3]。
目前传统急诊治疗体系评估病情时间较长且误差较大,意外事件的发生机率高,因此需建立简便、准确、快捷的评估体系[4-5]。
早期预警评分是基于患者神志、呼吸频率、心率、体温、血压的评估系统,简单易得的数据、方便快捷的计算方式使得其越来越被急诊科、院前、重症监护等遍及[6-7]。
本次实验就急诊创伤患者应用早期预警评分进行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展开探讨,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选用本院2010年3月1~2014年3月12日急诊外科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临床资料2216例,记为对照组;2015年3月1日~2017年3月3日急诊外科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1413例,记为观察组。
纳入标准符合以下几点:(1)无心肺疾病、血液病、感染性疾病、精神疾病、免疫性疾病的患者;(2)自愿参加本次实验且签订知情书的患者。
对照组年龄18~68岁,平均(45.2±3.9)岁;创伤发生至入院1~21h,平均(5.2±3.7)h;创伤类型:以颅脑损伤为主872例,以胸部损伤为主创伤267例,以腹部损伤为主创伤562例,以骨创伤为主创伤515例。
实验组年龄18~69岁,平均(46.8±3.7)岁;创伤发生至入院1~21h,平均(5.16±3.72)h;创伤类型:以颅脑损伤为主532例,以胸部损伤为主创伤173例,以腹部损伤为主创伤387例,以骨创伤为主创伤321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入院时间、损伤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急诊治疗体系,再根据医生自身临床经历确诊患者病情,制定下一步救治方案。
观察组给予早期预警评分确诊患者病情。
初次就诊时记录患者应用意识、心率、呼吸频率、体温、血压这5项生理参数,总分为15分,每个参数在0~3分间。
根据早期预警评分将病情隐藏危险性分为4个等级,遵照结果实施不同处理流程。
总分≥8分即为1级病情,表明患者的病情危急性大,需实施紧急抢救,当其稳定病情后尽早进入监护病房;总分6~7分即为2级病情,严密监控患者病情发展,进行紧急处理,当其稳定病情后尽早进入对应专科病房内;总分4~5分即为3级病情,观察患者病情的频率需提高,给予必需的医疗救治措施;总分0~3分即为4级病情,进行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实施常规医疗救治措施[8]。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机率、抢救成功概率、满意程度;观察组不同分数段患者抢救成功概率、不同去向患者评分、不同年龄段患者评分。
最后将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机率、抢救成功概率、满意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就意外事件的发生机率、抢救成功概率、满意程度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2.2 观察组不同分数段患者抢救成功概率
观察组不同分数段患者抢救成功概率呈下降趋势,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 观察组不同去向患者间评分
进重症监护室及死亡患者评分显著高于离院及进专科病房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4 观察组患者评分
观察组不同年龄段患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3 讨论
近年经济、技术等急剧增加致使创伤患者呈现日益剧增态势,若创伤严重多会引发全身反应,局部有肿胀、伤区疼痛、压痛等表现,骨折脱位常伴功能障碍及畸形,甚至出现休克、致命大出血、意识障碍及窒息等危急情况[9-10]。
但由于我国相对紧缺的人均医疗卫生资源,创伤在救治是仍多处于分科诊治、多科会诊这一局面上。
而如何能正确、快速、简便地评估患者病情是急诊外科全体医护人员需要克服的考验。
早期预警评分兼具以上优点,能高效、快捷、简便地管制患者,将病情隐藏危险性分为4个等级,遵照结果实施不同处理流程[11-12]。
这样在设计患者就诊先后顺序有强力依据性,对每一位就诊病患能够有层次、有重点的进行关注,降低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提高医护工作者工作效率[13-14]。
同时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异常信息避免其病情恶化并能迅速采取对应有效的干预治疗,大大降低隐藏重危患者遗漏机率,由其是病情繁复但早期临床症状轻微或不表现的重危患者,极大地提升了抢救和救治重危患者质量[15]。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意外事件的發生机率、抢救成功概率、满意程度,观察组分别为18.68%、95.19%、94.76%,较对照组的36.37%、85.90%、84.79%而言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
这表明早期预警评分能有效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机率,提高抢救成功概率和病患满意程度。
比较观察组不同年龄段患者见评分可知其无区别,表明年龄等因素不会影响早期预警评分的准确性。
比较观察组不同分数段患者抢救成功概率可知0~3分抢救成功概率最高为99.85%,4~5分次之为95.33%,6~7分再次之为89.96%,≥8分最低为82.22%,呈递减趋势。
这表明评分与急诊死亡率间存在相关性,评分越高死亡率也随之增加。
比较观察组不同去向患者间评分可知其存在差异,且进重症监护室及死亡患者评分分别为(4.94±1.25)、(5.81±1.21)分显著高于离院及进专科病房的(1.89±0.71)、(2.09±0.98)分,这表明评分与急诊病患病情间存在相关性,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
综上所述,应用早期预警评分对急诊创伤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不受年龄等外界因素影响,能有效对其进行病情分级,及时实施对应急救
措施,降低急诊工作中不必要安全隐患发生概率,意外事件的发生机率减少,抢救成功概率及病患满意程度提高。
因此早期预警评分值得应用于临床急诊治疗。
[参考文献]
[1] 冯海丽.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36(10):1029-1031.
[2] 田凌云,方正清,肖洪玲,等.分流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0(5):549-557.
[3] 王金金,刁永云,倪元红,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120患者分诊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9):11-12.
[4] Fullerton,J.N.,Price,C.L.,Silvey,N.E. et al.Is the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MEWS)superior to clinician judgement in detecting critical illness in the pre-hospital environment?[J].Resuscitation,2012,83(5):557-562.
[5] 杨家有,李兵,阮海林,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评估院前创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价值[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6):581-584.[6] Badriyah,T.,Briggs,J.S.,Meredith,P. et al.Decision-tree early warning score (DTEWS)validates the design of the 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J].Resuscitation,2014,85(3):418-423.
[7] 刘新平,左宝书,李文红,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制定ICU创伤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9):2289-2291.
[8] 方婷婷,李萍,肖江琴,等.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5):429-431.
[9] 王博,王秀杰.英国早期预警评分(NEWS)评估急重症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14,22(10):945-948.
[10] 王莉荔,杜捷夫,陈威,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与国家早期预警评分对老年急诊患者病情评估的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15,19(14):1680-1683.
[11] Carle,C.,Alexander,P.,Columb,M.et al.Design and internal validation of an obstetric early warning score: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Intensive Care National Audit and Research Centre Case Mix Programme database[J].Anaesthesia: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Anaesthetists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2013,68(4):354-367.
[12] 麦泉云,赵开亮,张凤莲,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心电图、休克指数、血氧饱和度对评估急诊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价值[J].广西医学,2012,34(10):1305-1308.
[13] 胡涛,罗志勤,熊甲赛,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危重創伤患者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2014,615(11):1584-1586.
[14] Smith,G.B.,Prytherch,D.R.,Meredith,P. et al.The ability of the 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 (NEWS)to discriminate patients at risk of early cardiac arrest,unanticipated intensive care unit admission,and death[J].Resuscitation,2013,84(4):465-470.
[15] 裔雅萍,孙志琴,谢欢,等.早期预警评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及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危重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2):93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