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课件材料塑性成型工程学-生产工艺优化部分11
合集下载
第十讲-塑性成形.ppt
35
冷变形金属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36
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与变形量之间的关系
37
晶粒长大
再结晶过程完成之后,如果再继续升高温度 或延长保温时间,金属的晶粒将会以互相吞并的 方式继续长大。这种不均匀的长大过程类似于再 结晶的形核(较大稳定亚晶粒生成)和长大(吞食周 围的小亚晶粒)的过程,所以称为第二次再结晶。 晶粒长大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是很不利的,应当尽 量避免。
12
塑性变形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晶粒变形 金属塑性变形时,在外形变化的同时,内部晶粒
的形状也发生变化。通常是晶粒沿变形方向被压扁或
拉长。变形度愈大,晶粒形状变化愈大。变形量很大
时,晶粒变成细条状,金属中的夹杂物也被拉长,形
成纤维组织。这将导致金属的性能产生各向异性,例
如沿纤维方向的强度和塑性明显高于垂直方向的。
好。
6
若将表面抛光的单晶体金属试样进行适量的拉伸塑
性变形后,在光镜下观察,可发现试样表面有许多互相
平行的线条,它们被称为滑移带。若进一步用TEM作高
倍观察,则发现每条滑移带都是由许多密集的互相平行
的更细的滑移线和台阶所组成。对滑移线观察表明,晶
体的塑性变形是不均匀的,滑移只是分别地集中发生在
一些晶面上,而滑移带或滑移线之间和晶体层片间则未 产生变形,只是彼此之间相对位移而已。
4
滑移 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其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
一定晶面和晶向发生相对的滑动,即晶体中产生层片之
间的相对位移,这种位移在应力去除后不能恢复。大量
的层片间滑动的积累,就构成金属的宏观塑性变形。
单晶体滑移示意图及实物图
5
能够产生滑移的晶面和晶向,相应地称为 滑移面和滑移方向,滑移通常是沿晶体中原子 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进行的。一个滑移面与 其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组成一个滑移系,滑移系 越多,金属发生滑移的可能性越大,塑性就越
冷变形金属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36
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与变形量之间的关系
37
晶粒长大
再结晶过程完成之后,如果再继续升高温度 或延长保温时间,金属的晶粒将会以互相吞并的 方式继续长大。这种不均匀的长大过程类似于再 结晶的形核(较大稳定亚晶粒生成)和长大(吞食周 围的小亚晶粒)的过程,所以称为第二次再结晶。 晶粒长大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是很不利的,应当尽 量避免。
12
塑性变形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晶粒变形 金属塑性变形时,在外形变化的同时,内部晶粒
的形状也发生变化。通常是晶粒沿变形方向被压扁或
拉长。变形度愈大,晶粒形状变化愈大。变形量很大
时,晶粒变成细条状,金属中的夹杂物也被拉长,形
成纤维组织。这将导致金属的性能产生各向异性,例
如沿纤维方向的强度和塑性明显高于垂直方向的。
好。
6
若将表面抛光的单晶体金属试样进行适量的拉伸塑
性变形后,在光镜下观察,可发现试样表面有许多互相
平行的线条,它们被称为滑移带。若进一步用TEM作高
倍观察,则发现每条滑移带都是由许多密集的互相平行
的更细的滑移线和台阶所组成。对滑移线观察表明,晶
体的塑性变形是不均匀的,滑移只是分别地集中发生在
一些晶面上,而滑移带或滑移线之间和晶体层片间则未 产生变形,只是彼此之间相对位移而已。
4
滑移 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其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
一定晶面和晶向发生相对的滑动,即晶体中产生层片之
间的相对位移,这种位移在应力去除后不能恢复。大量
的层片间滑动的积累,就构成金属的宏观塑性变形。
单晶体滑移示意图及实物图
5
能够产生滑移的晶面和晶向,相应地称为 滑移面和滑移方向,滑移通常是沿晶体中原子 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进行的。一个滑移面与 其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组成一个滑移系,滑移系 越多,金属发生滑移的可能性越大,塑性就越
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课件:塑性成形-
晶體發生滑移後,其外表形狀發生變化,體積保持 不變,相對滑移後晶體的兩部分仍保持晶格位向的一致 性。
2)雙晶: 雙晶亦叫孿晶。雙晶是晶體在外力作用下晶格的一部
分相對另一部分發生轉動。 未變形部分和變形部分的交界面稱為雙晶面。在雙晶
面兩側形成鏡面對稱,如圖3-3所示。
3.1.1 塑性成形的實質
雙晶面
在鍛壓生產中,還應注意使鍛造流線盡可能沿著零件的外形 輪廓分佈,並在切削加工過程中保持鍛造流線不被切斷,使材料 的力學性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
如圖3-8a)為模鍛鉤,流線分佈合理,使用壽命長,且材料 消耗少,而圖3-8b)是用板材直接切削加工出的拖鉤,拖鉤內側流 線組織被切斷,使用時容易沿切斷處斷裂。
塑性成形 概述
常見的塑性加工方法:
P
P
1 1
2
2
3
3
P 1
2
3
4
a) 自由鍛
b) 模鍛
c) 擠壓
1. 錘頭 2. 坯料 3. 下抵鐵 1. 上模 2. 坯料 3. 下模 1. 擠壓筒 2. 沖頭3. 坯料 4. 擠壓凹模
塑性成形 概述
1
1
1
2
2
2
3
4
d) 拉拔
1. 拉拔模 2. 坯料
e) 軋製
1. 軋輥 2. 坯料
一般金屬的某一質點移動時阻力最小的方向是通 過該質點向金屬變形部分的周邊所作的法線方向,因 為質點沿此方向移動的距離最短,所需的變形功最小。
3.1.4 塑性成形基本規律
2. 最小阻力定律
塑性變形時金屬各質點首先向阻力最小方向移動, 稱為最小阻力定律。
一般金屬的某一質點移動時阻力最小的方向是通 過該質點向金屬變形部分的周邊所作的法線方向,因 為質點沿此方向移動的距離最短,所需的變形功最小。
2)雙晶: 雙晶亦叫孿晶。雙晶是晶體在外力作用下晶格的一部
分相對另一部分發生轉動。 未變形部分和變形部分的交界面稱為雙晶面。在雙晶
面兩側形成鏡面對稱,如圖3-3所示。
3.1.1 塑性成形的實質
雙晶面
在鍛壓生產中,還應注意使鍛造流線盡可能沿著零件的外形 輪廓分佈,並在切削加工過程中保持鍛造流線不被切斷,使材料 的力學性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
如圖3-8a)為模鍛鉤,流線分佈合理,使用壽命長,且材料 消耗少,而圖3-8b)是用板材直接切削加工出的拖鉤,拖鉤內側流 線組織被切斷,使用時容易沿切斷處斷裂。
塑性成形 概述
常見的塑性加工方法:
P
P
1 1
2
2
3
3
P 1
2
3
4
a) 自由鍛
b) 模鍛
c) 擠壓
1. 錘頭 2. 坯料 3. 下抵鐵 1. 上模 2. 坯料 3. 下模 1. 擠壓筒 2. 沖頭3. 坯料 4. 擠壓凹模
塑性成形 概述
1
1
1
2
2
2
3
4
d) 拉拔
1. 拉拔模 2. 坯料
e) 軋製
1. 軋輥 2. 坯料
一般金屬的某一質點移動時阻力最小的方向是通 過該質點向金屬變形部分的周邊所作的法線方向,因 為質點沿此方向移動的距離最短,所需的變形功最小。
3.1.4 塑性成形基本規律
2. 最小阻力定律
塑性變形時金屬各質點首先向阻力最小方向移動, 稱為最小阻力定律。
一般金屬的某一質點移動時阻力最小的方向是通 過該質點向金屬變形部分的周邊所作的法線方向,因 為質點沿此方向移動的距離最短,所需的變形功最小。
金属塑性成形优秀课件
金属塑性成形
概述
塑性成形又称压力加工。它是利用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 的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原材料 (如金属型材、板材、管材和线材等)、毛坯或零件的生产方法。
压力加工可生产出各种不同截面的型材(加板材、线材、 管材等)和各种机器零件的毛坯或成品(如轴、齿轮、汽车大梁、 连杆等)。
加工硬化是一种不稳定现象,具有自发地回复到稳定状 态的倾向。加工硬化的消除方法主要有回复和再结晶。
T回 = (0.25~0.3)T熔 T再 = (0.35~0.4)T熔
根据需要对冷变形金属进行回复处理与 再结晶退火,前者使冷变形金属保持力学 性能(如硬度、强度、塑性等)基本不变, 部分地消除残余应力;后者使冷变形金属 的强度、硬度显著下降,塑性和韧性显著 提高,内应力和加工硬化完全消除,金属 又恢复到冷变形之前的状态,再次获得良 好塑性。
实际金属的滑移是靠位错的移动来实现的。
τ
τ
9
2)孪生: 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发生相对转动。
2.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晶内变形
滑移 孪生
滑动 晶间变形
转动
多晶体塑性变形的实质:
晶粒内部发生滑移和孪生;同时晶 粒之间发生滑移和转动。
10
二、塑性变形后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 金属塑性变形时,在改变其形状和尺寸 的同时,其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各种性能 均发生变化。塑性变形时的温度不同, 金属变形后的组织和性能也有所不同。 因此,金属的塑性变形分为冷变形和热 变形两种。冷变形是指金属在再结晶温 度以下进行的塑性变形;热变形是指金 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塑性变形。
(2)在垂直于纤维组织的方向上:材料的塑性、韧性下 降,抗剪能力提高。
为了充分利用纤维组 织的性能.设计制造 零件应尽量使零件受 最大拉应力方向与纤 维方向一致.受最大 剪切应力方向与纤维 方向垂直,并使纤维 方向与零件的轮廓相 符合而不被切断。
概述
塑性成形又称压力加工。它是利用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 的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原材料 (如金属型材、板材、管材和线材等)、毛坯或零件的生产方法。
压力加工可生产出各种不同截面的型材(加板材、线材、 管材等)和各种机器零件的毛坯或成品(如轴、齿轮、汽车大梁、 连杆等)。
加工硬化是一种不稳定现象,具有自发地回复到稳定状 态的倾向。加工硬化的消除方法主要有回复和再结晶。
T回 = (0.25~0.3)T熔 T再 = (0.35~0.4)T熔
根据需要对冷变形金属进行回复处理与 再结晶退火,前者使冷变形金属保持力学 性能(如硬度、强度、塑性等)基本不变, 部分地消除残余应力;后者使冷变形金属 的强度、硬度显著下降,塑性和韧性显著 提高,内应力和加工硬化完全消除,金属 又恢复到冷变形之前的状态,再次获得良 好塑性。
实际金属的滑移是靠位错的移动来实现的。
τ
τ
9
2)孪生: 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发生相对转动。
2.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晶内变形
滑移 孪生
滑动 晶间变形
转动
多晶体塑性变形的实质:
晶粒内部发生滑移和孪生;同时晶 粒之间发生滑移和转动。
10
二、塑性变形后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 金属塑性变形时,在改变其形状和尺寸 的同时,其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各种性能 均发生变化。塑性变形时的温度不同, 金属变形后的组织和性能也有所不同。 因此,金属的塑性变形分为冷变形和热 变形两种。冷变形是指金属在再结晶温 度以下进行的塑性变形;热变形是指金 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塑性变形。
(2)在垂直于纤维组织的方向上:材料的塑性、韧性下 降,抗剪能力提高。
为了充分利用纤维组 织的性能.设计制造 零件应尽量使零件受 最大拉应力方向与纤 维方向一致.受最大 剪切应力方向与纤维 方向垂直,并使纤维 方向与零件的轮廓相 符合而不被切断。
《塑性成形工艺》PPT课件
轴类锻件结构
第二节 自由锻
2、尽量减少辅助结构 不设计加强筋、凸台
(a)工艺性差的结构 (b)工艺性好的结构
盘类锻件结构
第二节 自由锻
3、不能有空间曲线
(a)工艺性差的结构 (b)工艺性好的结构
杆类锻件结构
第二节 自由锻
4、复杂零件可设计成简单零件的组合
(a)工艺性差的结构
(b)工艺性好的结构
加工余量。 (2)锻造公差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锻件的实
际尺寸不可能达到锻件的公称尺寸,允许有一定限度的误差,叫做锻 造公差。
(3)余块 为了简化锻件外形或根据锻造工艺需要,在零件的某 些地方添加一部分大于余量的金属,这部分附加的金属叫做锻造余块, 简称余块。
第二节 自由锻
第二节 自由锻
材料 钢材 工业纯铜
再结晶温度 480~600 200~270
热锻温度 1250~800 800~600
第一节 压力加工基本原理
锻造比
在塑性成形时,常用锻造比(Y)来表示变形程度 。锻造比的计算公式与变形方式有关,通常用变形 前后的截面比、长度比或高度比来表示:
❖
拔长
y拔=A0/A1=L1/L0
❖
第十三章 压力加工
第一节 压力加工基本原理 第二节 自由锻 第三节 模锻 第四节 板料冲压
第十三章 压力加工
压力加工:使金属坯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 塑性变形,以
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机械性能的原材料、毛坯和零件的加 工方法。
机械性能高
特点 节省金属
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效率 高
第一节 压力加工基本原理
第一节 压力加工基本原理
三、金属的变形规律
1、体积不变定律: • 由于塑性变形时金属密度的变化很小,可认为
工程材料-塑性加工培训(ppt 54页)
313
2.曲柄压力机上模锻 (1)滑块行程一定,模具具有顶件机构,故锻
件形状、尺寸精度高,且可进行局部镦粗 (2)作用力为静压力,可采用
组合模,节约了贵重金属 (3)在模膛内一次成形,
因此变形应逐步进行 (4)生产率高,劳动条件好 但设备复杂,造价高,适合大批大量生产
314
8.2 板料冲压成形 一.概述 (一)概念
(三)局限
1.原材料必须具有足够塑性与较低变形抗力, 如低碳钢、铜合金、铝合金、低碳低合金 钢(板、条、带料)
2.模具制造复杂,费用高,不宜单件小批生 产
(四)应用
应用广泛,特别是汽车、拖拉机、航空、 电器、仪表及国防工业
适于大批量生产 316
(四)设备
1.剪床
平面剪床、滚剪
2.冲床 单曲柄冲床、双曲柄冲床、油压冲床
利用冲模使板料产生分离或成形(塑性变 形),获得冲压件的加工方法叫做冲压成形
通常在冷态下进行,又称冷冲压,板厚超 过8~10mm,采用热冲压 (二)优点 1.可冲压形状复杂件 2.冲压件精度高,互换性好 3.冲压件质量轻、强度、刚性较高
315
4.操作简便,易于自动化
5.生产率高,废料较少,冲压件成本低
预锻模膛
使终锻时金属容易充满终锻模膛,形状、 尺寸接近终锻模膛,要求较终锻模膛圆角和 斜度大、不设飞边槽
形状简单、批量小的锻件可不设预锻模膛
(2)制坯模膛
(对形状复杂锻件)使坯料基本接近模锻形 状,以利于金属很好充满模膛
306
拔长模膛 滚挤模膛 弯曲模膛 成形模膛 4.制订模锻工艺规程 (1)绘制模锻件图 (以零件图为基础) 分模面 上下锻模在模锻件上的分界面
蓝色多面体 胀成球体
4.拉形 在强大拉力p的作用下,坯料紧靠模型产生 塑性变形,用于薄板大曲率半径曲面成形
2.曲柄压力机上模锻 (1)滑块行程一定,模具具有顶件机构,故锻
件形状、尺寸精度高,且可进行局部镦粗 (2)作用力为静压力,可采用
组合模,节约了贵重金属 (3)在模膛内一次成形,
因此变形应逐步进行 (4)生产率高,劳动条件好 但设备复杂,造价高,适合大批大量生产
314
8.2 板料冲压成形 一.概述 (一)概念
(三)局限
1.原材料必须具有足够塑性与较低变形抗力, 如低碳钢、铜合金、铝合金、低碳低合金 钢(板、条、带料)
2.模具制造复杂,费用高,不宜单件小批生 产
(四)应用
应用广泛,特别是汽车、拖拉机、航空、 电器、仪表及国防工业
适于大批量生产 316
(四)设备
1.剪床
平面剪床、滚剪
2.冲床 单曲柄冲床、双曲柄冲床、油压冲床
利用冲模使板料产生分离或成形(塑性变 形),获得冲压件的加工方法叫做冲压成形
通常在冷态下进行,又称冷冲压,板厚超 过8~10mm,采用热冲压 (二)优点 1.可冲压形状复杂件 2.冲压件精度高,互换性好 3.冲压件质量轻、强度、刚性较高
315
4.操作简便,易于自动化
5.生产率高,废料较少,冲压件成本低
预锻模膛
使终锻时金属容易充满终锻模膛,形状、 尺寸接近终锻模膛,要求较终锻模膛圆角和 斜度大、不设飞边槽
形状简单、批量小的锻件可不设预锻模膛
(2)制坯模膛
(对形状复杂锻件)使坯料基本接近模锻形 状,以利于金属很好充满模膛
306
拔长模膛 滚挤模膛 弯曲模膛 成形模膛 4.制订模锻工艺规程 (1)绘制模锻件图 (以零件图为基础) 分模面 上下锻模在模锻件上的分界面
蓝色多面体 胀成球体
4.拉形 在强大拉力p的作用下,坯料紧靠模型产生 塑性变形,用于薄板大曲率半径曲面成形
《材料塑性成型原理》PPT课件
主应力法 滑移线法 上限法 有限元法
.
28
金属塑性成形问题的求解方法
主应力法(初等解析法)
从塑性变形体的应力边界条件出发,建立简化 的平衡方程和屈服条件,并联立求解,得出边 界上的正应力和变形的力能参数,不考虑变形 体内的应变状态。
.
29
金属塑性成形问题的求解方法
滑移线法
假设材料为刚塑性体,在平面变形状态下,塑 性变形区内任一点存在两族正交的滑移线族, 结合边界条件可解出滑移线场和速度场,从而 求出塑性变形区内的应力状态和瞬时流动状态 ,计算出力能参数。
.
42
汽车翼子板拉深过程有限元分析
1.5
模拟结果与分析
★拉深工作过程
⑴凸模不动,压边圈 下行压住板料; ⑵压边圈不动,保持 一定压边力压住板料, 凸模下行,合模,拉 深板料成形;⑶凸模 到达下止点,继续加 压定型板料;⑷卸载。
.
43
汽车翼子板拉深过程有限元分析
1.5
模拟结果与分析
★拉深工作过程
⑴凸模不动,压边圈 下行压住板料; ⑵压边圈不动,保持 一定压边力压住板料, 凸模下行,合模,拉 深板料成形;⑶凸模 到达下止点,继续加 压定型板料;⑷卸载。
.
54
1.5
模拟结果与分析
★拉深工作过程
⑴凸模不动,压边圈 下行压住板料; ⑵压边圈不动,保持 一定压边力压住板料, 凸模下行,合模,拉 深板料成形;⑶凸模 到达下止点,继续加 压定型板料;⑷卸载。
.
55
汽车翼子板拉深过程有限元分析
1.5
模拟结果与分析
★拉深工作过程
⑴凸模不动,压边圈 下行压住板料; ⑵压边圈不动,保持 一定压边力压住板料, 凸模下行,合模,拉 深板料成形;⑶凸模 到达下止点,继续加 压定型板料;⑷卸载。
.
28
金属塑性成形问题的求解方法
主应力法(初等解析法)
从塑性变形体的应力边界条件出发,建立简化 的平衡方程和屈服条件,并联立求解,得出边 界上的正应力和变形的力能参数,不考虑变形 体内的应变状态。
.
29
金属塑性成形问题的求解方法
滑移线法
假设材料为刚塑性体,在平面变形状态下,塑 性变形区内任一点存在两族正交的滑移线族, 结合边界条件可解出滑移线场和速度场,从而 求出塑性变形区内的应力状态和瞬时流动状态 ,计算出力能参数。
.
42
汽车翼子板拉深过程有限元分析
1.5
模拟结果与分析
★拉深工作过程
⑴凸模不动,压边圈 下行压住板料; ⑵压边圈不动,保持 一定压边力压住板料, 凸模下行,合模,拉 深板料成形;⑶凸模 到达下止点,继续加 压定型板料;⑷卸载。
.
43
汽车翼子板拉深过程有限元分析
1.5
模拟结果与分析
★拉深工作过程
⑴凸模不动,压边圈 下行压住板料; ⑵压边圈不动,保持 一定压边力压住板料, 凸模下行,合模,拉 深板料成形;⑶凸模 到达下止点,继续加 压定型板料;⑷卸载。
.
54
1.5
模拟结果与分析
★拉深工作过程
⑴凸模不动,压边圈 下行压住板料; ⑵压边圈不动,保持 一定压边力压住板料, 凸模下行,合模,拉 深板料成形;⑶凸模 到达下止点,继续加 压定型板料;⑷卸载。
.
55
汽车翼子板拉深过程有限元分析
1.5
模拟结果与分析
★拉深工作过程
⑴凸模不动,压边圈 下行压住板料; ⑵压边圈不动,保持 一定压边力压住板料, 凸模下行,合模,拉 深板料成形;⑶凸模 到达下止点,继续加 压定型板料;⑷卸载。
工程材料成型 塑性成形
3.3.1 自由锻工艺设计
4.确定锻造设备
锻造设备的选择要考虑锻件的类型、材料、尺寸和质量,并兼顾车间现有的设备条件。
第3章 塑性成形
3.3 塑性成形工艺设计
3.3.2 模锻工艺设计
1.分模面
• 要保证模锻件能从 模膛中取出 • 上下两模沿分模面 的模膛轮廓一致
• 能使模膛深度最浅
• 应使零件上所加的 敷料最少
3.2.3 其他塑性成形方法
1.挤压成形
(2)反挤压
动画
第3章 塑性成形
3.2 塑性成形工艺方法
3.2.3 其他塑性成形方法
1.挤压成形
(3)复合挤压
动画
第3章 塑性成形
3.2 塑性成形工艺方法
3.2.3 其他塑性成形方法
1.挤压成形
(4)径向挤压
动画
第3章 塑性成形
3.2 塑性成形工艺方法
3.2.3 其他塑性成形方法
7.液态模锻
液态模锻是将一定量的液态金属直接注入金属模膛,
随后在压力的作用下,使处于熔融或半熔融状态的金属
液发生流动并凝固成形,同时伴有少量塑性变形,从而 获得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
第3章 塑性成形
3.2 塑性成形工艺方法
3.2.3 其他塑性成形方法
7.液态模锻
动画 工艺流程:
第3章 塑性成形
3.2 塑性成形工艺方法
3.2.3 其他塑性成形方法
10.聚氨酯成形
聚氨酯成形是利用聚氨酯在受压时表现出的高粘性流 体性质,将其作为凸模或凹模的板料成形方法。
聚氨酯冲裁
聚氨酯弯曲
第3章 塑性成形
3.3 塑性成形工艺设计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塑性加工课件
1.自由锻工序 — 根本工序、辅助工序、精整工序
镦 粗: 锻造齿轮坯、凸缘、圆盘等零件,
也可用来作为锻造环、套筒等空心锻件 冲孔前的预备工序。
a〕全镦粗 b〕局部镦粗
拔 长 : 用于锻造轴类和杆类等零件
拔长
使用V型砧铁拔长圆坯料
冲 孔: 常用于锻造齿轮、套筒和圆环等空心锻件
2.工艺规程制定 〔1〕绘制锻件图 机械加工余量: 锻件根本尺寸: 零件尺寸 + 粗加工和精加工余量
优点: 通用、灵活,大小锻件均可生产〔1kg~300t〕。 对于大型或巨型锻件只能采用自由锻造法生产。
缺点: 锻件形状简单、尺寸精度低、外表粗糙,要求操作工人的 技术水平高、且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比模型锻造低得多
蒸汽- 空气锤, 引自: Gregory S. Graham, Metalworking An Introduction
圆角半径:所有两平面的交角处均需作成圆角
2〕确定模锻工步 长轴类模锻件:有拔长、滚挤、弯曲、预锻和终锻等 盘类模锻件:常选用镦粗、终锻等工序。
3〕修整工序-- 切边和冲孔、 校 正、 热处理、 清 理、精 压
a〕切边模 b〕冲孔模
a)平面精压 b)体积精压
摩擦压力机上模锻
摩擦压力机上模锻
特点: 行程不固定 滑块速度较慢,适用于塑性稍差的合金材料 设备有顶料装置,可采用组合模具 偏心承载能力差,适用于单膛模锻
→磨→淬火→抛光 工步图:
锻 件 名 称:菜 刀
锻压设备及吨位: 空气锤/弹簧锤
锻件材料:刀身 — Q235/15 刃 — 45/50/60 锻件重量:0.65-0.75
下料规格及重量:刀身厚15左右 刃厚X宽为5X7 锻压工步:下料→夹钢→熟火→拍弯→锻刀片→剪把→弯直→拔尖
哈工程材料成型课件金属塑性成形技术(ppt)
孪生变形: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一定的晶面(孪晶面)沿一定方
向产生相对移动,已变形部分的晶体位向发生了变化,并以孪晶 面为对称面与未变形部分相互对称。
孪晶面
孪晶带
孪生方向
2.1 金属塑性成形物理基础
2.1.2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应力σ/MPa
140 多晶(退火态) 120
80
40
单晶
0 40 80 120 160 200 240 280 320 360 伸长率/%
2 金属塑性成形技术
我国塑性加工的历史
中国古代锻造分为冷锻和热锻两种。 冷锻工艺 齐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2000多年)冷锻工艺已应用于制造工
具。1978年以前在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红铜器如刀、凿、 锥和一些饰物均经过冷锻,锤击痕迹非常明显。在秦魏家出土的青铜锥也是 经过冷锻的。1953年和70年代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殷代(公元前14~前11 世纪)冷锤打的金箔碎片厚仅0.01毫米, 厚度差不超过±0.001毫米。
世界上最大的钛合金锻 件——中机身隔框
锻造铝合金轮毂
世界最大船用曲轴 ——打造中国芯,突破技术垄断
2 金属塑性成形技术
金属塑性成形的特点
n金属塑性成形是保持金属整体性的前提下,依靠塑性变形发生物质转移来 实现工件形状和尺寸变化的,不会产生切屑,因而材料的利用率高得多。 ,尤其对于铸造坯,经过塑性加工将使其结构致密、粗晶破碎 细化和均匀化,从而使性能提高。此外,塑性流动所产生的流线也能使其 性能得到改善。 n塑性成形过程便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适于大批量生产,因 而劳动生产率高。 n塑性成形产品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高。很多精密的塑性加工方法,可以 不经过切削加工直接生产出零件,实现无屑加工,大量节省材料。 n设备较庞大,能耗较高。
向产生相对移动,已变形部分的晶体位向发生了变化,并以孪晶 面为对称面与未变形部分相互对称。
孪晶面
孪晶带
孪生方向
2.1 金属塑性成形物理基础
2.1.2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应力σ/MPa
140 多晶(退火态) 120
80
40
单晶
0 40 80 120 160 200 240 280 320 360 伸长率/%
2 金属塑性成形技术
我国塑性加工的历史
中国古代锻造分为冷锻和热锻两种。 冷锻工艺 齐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2000多年)冷锻工艺已应用于制造工
具。1978年以前在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红铜器如刀、凿、 锥和一些饰物均经过冷锻,锤击痕迹非常明显。在秦魏家出土的青铜锥也是 经过冷锻的。1953年和70年代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殷代(公元前14~前11 世纪)冷锤打的金箔碎片厚仅0.01毫米, 厚度差不超过±0.001毫米。
世界上最大的钛合金锻 件——中机身隔框
锻造铝合金轮毂
世界最大船用曲轴 ——打造中国芯,突破技术垄断
2 金属塑性成形技术
金属塑性成形的特点
n金属塑性成形是保持金属整体性的前提下,依靠塑性变形发生物质转移来 实现工件形状和尺寸变化的,不会产生切屑,因而材料的利用率高得多。 ,尤其对于铸造坯,经过塑性加工将使其结构致密、粗晶破碎 细化和均匀化,从而使性能提高。此外,塑性流动所产生的流线也能使其 性能得到改善。 n塑性成形过程便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适于大批量生产,因 而劳动生产率高。 n塑性成形产品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高。很多精密的塑性加工方法,可以 不经过切削加工直接生产出零件,实现无屑加工,大量节省材料。 n设备较庞大,能耗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塑性成型工程学
原料-产品生产系统的优化
又称为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系统 一、.计算机轧制辅助工程发展状况 二、生产系统的优化 三、工艺规程制订的数学模拟
一、计算机轧制辅助工程 发展状况
• 1.1.引言 • 1.2. 国内外轧钢生产中的模拟和优化 • 研究 • 1.3 .国内外轧钢生产中原料-产品生 • 产系统的优化
•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 计算机辅助质量监控(CAQ)
•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以及其他种种计算机 辅助功能。
• 综合应用到整个轧钢生产过程中,形成了计算 机集成生产系统(CIM)
•
• 图 轧钢系统CIM方案。
• 其中轧钢技术决策支持系统提出决策 或为决策提供依据,自动化控制系统是 实现决策的执行系统。
• 德国、美国一些工厂还开发了无缝钢管 在变形区中的形状变化、壁厚分布和各 有关参数变化的模拟和图形显示系统, 用以优化工具参数和轧机调整参数 。
• 前苏联也建立了根据轧制工艺参数预报 轧材性能或按轧材性能要求优化轧制工 艺的程序系统 。其中用于高精度型材拉 拔工艺的系统 。
• ③工艺制度的优化:
• 国外研究过程及现状
• 1976年,前苏联学者提出了一种启发式 算法,在保证轧件剪切长度不超出公差的 前提下,采用计算机控制,充分利用板 坯的有效长度,在钢坯定尺范围内适当 改变钢坯剪切长度,基本上做到了每根 轧件的无剩余剪切。
• 1976年G.B.Tilanus和C.Gerhardt提出一种 两阶段启发式算法。首先从众多的坯料 中找出了与定货品种在重量,数量方面相 匹配的坯料,然后应用启发式算法找出其 中最优的六种组合,并粗略地考虑了钢坯 重量波动的影响。实践证明在大型机上 只需几秒钟即可得到问题的解。
• 前苏联建立了钢锭从浇注到轧制成品整 个过程中的热状态变化模型,得出综合 能耗最小的钢锭加热制度 。
• I.Koffner等报道了优化加热制度可使轨梁轧机 生产率提高5%、温度波动下降70%、废品率下 降60%。
• 美国报道的热轧带钢压下规程计算机优化程序 能按多目标优化压下规程 。
• 前苏联建立了描述型钢轧后水冷时轧件温度场 模型,它可以模拟有任何水冷段数的冷却过程 和预报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的分解,据此 可以优化控轧控冷制度 。
• 1977年R.S.Stainton报道了他们采用启发 式算法编制的剪切规划用于某厂的高强 度棒材剪切[8],使棒材切余减少大约4%。
• 1989年,前苏联学者进行了锭-坯-材系统两 阶段剪切优化研究[9]。他们采用了一种启发式 算法,以切余最少为目标进行了从中型开坯轧 机到棒材轧机坯料及产品的剪切优化,该算法 应用于前苏联某棒材厂,头一年就使该厂的金 属消耗下降118吨。
• (4) 提高钢铁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和 管理信息化水平
• 着重提出要大力研究钢铁企业内部各工序间的 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
• 21世纪轧钢技术进步将集中于生产工艺流程的 连续化、紧凑化,过程控制将实现轧材性能的 高品质化、品种规格多样化及控制和管理的计 算机化和信息化。
• 计算机辅助轧钢生产管理系统(PPS)、计算 机辅助工艺制定(CAP)
1.2. 国内外轧钢生产中的模拟和优化研究
•
用计算机模拟生产过程中各工段或各工序
的配合以优化生产过程的协调性,模拟变形过
程以优化变形参数以及其他工艺制度的优化 ,
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和前苏联等国 。
• ①生产过程的模拟与优化
• 美国开发了均热炉—初轧机仿真系统,均热坑 数量和装入能力的优化设计及均热炉—的冶金科 技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十五”期间,我国钢 铁工业科技进步的具体目标与主要方向是:
• (1) 优化钢铁生产流程,节能降成本,提高 经济效益
• (2)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实 物质量和增加短缺品种
• (3) 加强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 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1.1 .引言
• 目前在我国一提到计算机应用,人们往往 想到自动化控制系统,而忽视技术决策支持系 统的作用。
• 轧钢技术决策支持系统可为轧钢产品结构 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它本身就是工艺 技术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 美国钢铁学会组织众多专家、学者 指出:
• 必须开发灵活的能够比较不同生产工艺和产品 质量的方法 ,考虑带有一定柔性以适应不同生 产路径或对现有工艺进行改造
• 加拿大的轧钢厂直观仿真系统用于编制 作业计划,减少了工序和生产时间,减 少了中间库存 。
• ②变形过程和参数的模拟与优化:
• 德国IBF研究所开发了轧制钢轨和工字钢 等异型断面时变形区中各点的变形分布、 温度分布等的模拟。
• 建立了轧材组织和性能与工艺参数间关 系的模型 。按工艺参数预报轧后轧材组 织和性能,或者按产品性能要求优化控 轧、控冷工艺制度 。
• 1.3 国内外轧钢生产中原料-产品生产系 统的优化
• 轧钢领域中,应用孔型设计优化、压下—温 度—速度规程优化、坯料和剪切优化、设备匹 配优化等单元工艺技术优化系统集成起来形成 了轧钢工艺技术决策优化系统。
• 原料和成品的剪切优化系统直接决定着 钢材产品的成材率和定尺率,影响着企 业的总体经济效益 。
• 另一钢管厂的优化程序使1988年管坯消耗比原 计划下降1360t。
•
• 工艺过程的计算机模拟还用来代替新轧机投产 时的试轧,大大缩短了投产期 。
• 前苏联某φ450mm连续中型轧机投产前用计算 机模拟了各产品的轧制工艺,发现φ60mm圆钢 在原设计终轧速度为4.7m/s时,设备负荷和咬 入条件等均比允许值低许多 。
• ④以提高成材率为目标的工艺优化是计算机应 用于轧钢工艺优化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 用计算机根据各成品材的定尺长度综合优化钢 锭(连铸坯)—中间坯—成品材之间的尺寸和 重量关系,并根据轧后轧件的长度预报,优化 成品剪切方案,以减少切损提高成材率。
• 如前苏联某2800mm厚板轧机使用计算机优化 板坯重量和轧后厚板的剪切,使初轧机金属消 耗下降6kg/t,因厚板剪切量减少可获经济效益 10万卢布/年。
原料-产品生产系统的优化
又称为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系统 一、.计算机轧制辅助工程发展状况 二、生产系统的优化 三、工艺规程制订的数学模拟
一、计算机轧制辅助工程 发展状况
• 1.1.引言 • 1.2. 国内外轧钢生产中的模拟和优化 • 研究 • 1.3 .国内外轧钢生产中原料-产品生 • 产系统的优化
•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 计算机辅助质量监控(CAQ)
•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以及其他种种计算机 辅助功能。
• 综合应用到整个轧钢生产过程中,形成了计算 机集成生产系统(CIM)
•
• 图 轧钢系统CIM方案。
• 其中轧钢技术决策支持系统提出决策 或为决策提供依据,自动化控制系统是 实现决策的执行系统。
• 德国、美国一些工厂还开发了无缝钢管 在变形区中的形状变化、壁厚分布和各 有关参数变化的模拟和图形显示系统, 用以优化工具参数和轧机调整参数 。
• 前苏联也建立了根据轧制工艺参数预报 轧材性能或按轧材性能要求优化轧制工 艺的程序系统 。其中用于高精度型材拉 拔工艺的系统 。
• ③工艺制度的优化:
• 国外研究过程及现状
• 1976年,前苏联学者提出了一种启发式 算法,在保证轧件剪切长度不超出公差的 前提下,采用计算机控制,充分利用板 坯的有效长度,在钢坯定尺范围内适当 改变钢坯剪切长度,基本上做到了每根 轧件的无剩余剪切。
• 1976年G.B.Tilanus和C.Gerhardt提出一种 两阶段启发式算法。首先从众多的坯料 中找出了与定货品种在重量,数量方面相 匹配的坯料,然后应用启发式算法找出其 中最优的六种组合,并粗略地考虑了钢坯 重量波动的影响。实践证明在大型机上 只需几秒钟即可得到问题的解。
• 前苏联建立了钢锭从浇注到轧制成品整 个过程中的热状态变化模型,得出综合 能耗最小的钢锭加热制度 。
• I.Koffner等报道了优化加热制度可使轨梁轧机 生产率提高5%、温度波动下降70%、废品率下 降60%。
• 美国报道的热轧带钢压下规程计算机优化程序 能按多目标优化压下规程 。
• 前苏联建立了描述型钢轧后水冷时轧件温度场 模型,它可以模拟有任何水冷段数的冷却过程 和预报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的分解,据此 可以优化控轧控冷制度 。
• 1977年R.S.Stainton报道了他们采用启发 式算法编制的剪切规划用于某厂的高强 度棒材剪切[8],使棒材切余减少大约4%。
• 1989年,前苏联学者进行了锭-坯-材系统两 阶段剪切优化研究[9]。他们采用了一种启发式 算法,以切余最少为目标进行了从中型开坯轧 机到棒材轧机坯料及产品的剪切优化,该算法 应用于前苏联某棒材厂,头一年就使该厂的金 属消耗下降118吨。
• (4) 提高钢铁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和 管理信息化水平
• 着重提出要大力研究钢铁企业内部各工序间的 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
• 21世纪轧钢技术进步将集中于生产工艺流程的 连续化、紧凑化,过程控制将实现轧材性能的 高品质化、品种规格多样化及控制和管理的计 算机化和信息化。
• 计算机辅助轧钢生产管理系统(PPS)、计算 机辅助工艺制定(CAP)
1.2. 国内外轧钢生产中的模拟和优化研究
•
用计算机模拟生产过程中各工段或各工序
的配合以优化生产过程的协调性,模拟变形过
程以优化变形参数以及其他工艺制度的优化 ,
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和前苏联等国 。
• ①生产过程的模拟与优化
• 美国开发了均热炉—初轧机仿真系统,均热坑 数量和装入能力的优化设计及均热炉—的冶金科 技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十五”期间,我国钢 铁工业科技进步的具体目标与主要方向是:
• (1) 优化钢铁生产流程,节能降成本,提高 经济效益
• (2)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实 物质量和增加短缺品种
• (3) 加强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 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1.1 .引言
• 目前在我国一提到计算机应用,人们往往 想到自动化控制系统,而忽视技术决策支持系 统的作用。
• 轧钢技术决策支持系统可为轧钢产品结构 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它本身就是工艺 技术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 美国钢铁学会组织众多专家、学者 指出:
• 必须开发灵活的能够比较不同生产工艺和产品 质量的方法 ,考虑带有一定柔性以适应不同生 产路径或对现有工艺进行改造
• 加拿大的轧钢厂直观仿真系统用于编制 作业计划,减少了工序和生产时间,减 少了中间库存 。
• ②变形过程和参数的模拟与优化:
• 德国IBF研究所开发了轧制钢轨和工字钢 等异型断面时变形区中各点的变形分布、 温度分布等的模拟。
• 建立了轧材组织和性能与工艺参数间关 系的模型 。按工艺参数预报轧后轧材组 织和性能,或者按产品性能要求优化控 轧、控冷工艺制度 。
• 1.3 国内外轧钢生产中原料-产品生产系 统的优化
• 轧钢领域中,应用孔型设计优化、压下—温 度—速度规程优化、坯料和剪切优化、设备匹 配优化等单元工艺技术优化系统集成起来形成 了轧钢工艺技术决策优化系统。
• 原料和成品的剪切优化系统直接决定着 钢材产品的成材率和定尺率,影响着企 业的总体经济效益 。
• 另一钢管厂的优化程序使1988年管坯消耗比原 计划下降1360t。
•
• 工艺过程的计算机模拟还用来代替新轧机投产 时的试轧,大大缩短了投产期 。
• 前苏联某φ450mm连续中型轧机投产前用计算 机模拟了各产品的轧制工艺,发现φ60mm圆钢 在原设计终轧速度为4.7m/s时,设备负荷和咬 入条件等均比允许值低许多 。
• ④以提高成材率为目标的工艺优化是计算机应 用于轧钢工艺优化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 用计算机根据各成品材的定尺长度综合优化钢 锭(连铸坯)—中间坯—成品材之间的尺寸和 重量关系,并根据轧后轧件的长度预报,优化 成品剪切方案,以减少切损提高成材率。
• 如前苏联某2800mm厚板轧机使用计算机优化 板坯重量和轧后厚板的剪切,使初轧机金属消 耗下降6kg/t,因厚板剪切量减少可获经济效益 10万卢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