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鸟类活动规律探究(说课)
鸟类小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鸟类小班科学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96ad44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f.png)
鸟类小班科学教案及反思一、引言鸟类是地球上最美丽和多样化的生物群体之一。
它们具有独特的外貌和生活方式,对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小班幼儿更好地了解鸟类,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我们设计了一堂有趣又富有互动性的鸟类科学课。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堂课的教案,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多种常见鸟能够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
2. 了解鸟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拓展幼儿的科学知识。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4. 引发幼儿对自然环境保护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小故事或模型等多种媒介,引起幼儿对鸟类的兴趣。
例如,可以播放一段有关鸟类生活的短视频,或者讲述一个关于鹦鹉有趣经历的故事。
在引入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提问,让幼儿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观察与描述(2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们一起观察一些真实的鸟类标本,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鸟类的外貌特征:比如颜色、大小、形状等。
教师可以使用明信片或图片,展示各种不同的鸟类,并鼓励幼儿们参与讨论,主动提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幼儿们的自信心。
3. 游戏与互动(30分钟)为了更好地加深幼儿对鸟类的印象,并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游戏。
例如,教师可以分发纸板上的鸟蛋,每个鸟蛋上都写着一种鸟类的名字,幼儿们需要根据鸟蛋上的信息找到对应的鸟巢,并将鸟蛋放入巢里。
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让幼儿们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4. 创作与分享(25分钟)为了激发幼儿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创作一些关于鸟类的手工制品。
例如,可以让幼儿们用彩纸与麦秆制作一只小鸟的模型,或者画一副关于鸟类生活的画。
完成后,幼儿们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幼儿们的自信心,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学科学关于鸟类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关于鸟类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1b652f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2.png)
小学科学关于鸟类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探索鸟类的奇妙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鸟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2. 掌握鸟类的分类方法和常见鸟类的特征;3. 培养学生对鸟类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鸟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2. 鸟类的分类方法和常见鸟类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掌握鸟类的分类方法;2. 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学准备:1. 鸟类的图片、卡片或模型;2. 多媒体设备;3. 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鸟类的视频,激发学生对鸟类的兴趣;2.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鸟类,与他们分享自己对鸟类的观察和发现。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鸟类的基本特征,如羽毛、翅膀、喙等;2. 讲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如飞行、筑巢、觅食等;3. 介绍鸟类的分类方法,如根据嘴的形状、足的特征等进行分类。
三、学习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常见鸟类进行研究;2. 学生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收集关于所选鸟类的信息,包括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3.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整理所得信息,制作海报或展示板;4. 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所选鸟类的特点和分类归属。
四、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海报或展示板,向全班分享所学的知识;2. 鼓励学生提问和互相交流,加深对鸟类的理解。
五、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你们对鸟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你们觉得哪个环节最有趣或最有挑战?- 你们还有哪些问题或疑惑?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鼓励他们对鸟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观察并记录身边的鸟类;2. 邀请鸟类专家或保护人士来校园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鸟类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通过观察、研究和讨论,深入了解鸟类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分类方法。
八年级生物鸟说课稿
![八年级生物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ee787a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67.png)
八年级生物鸟说课稿八年级生物鸟说课稿有些鸟竟能飞越珠穆朗玛峰!它们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呢?鸟类又是如何飞翔的?通过教学来增长学生的更多知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生物鸟说课稿,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八年级生物鸟说课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认知几种鸟形态结构上的区别;2。
探究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3。
归纳鸟的主要特征;4。
了解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合作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励学生对生物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树立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2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1。
鸟类的主要特征;2。
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认同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探究,认识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3教学过程3。
1 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图片、视频、PPT和实验材料(活体家鸽,剖开的带内脏的家鸽,新鲜鸡腿骨,制作纸飞机的纸),课前将学生分组,抽签探究内容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人类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
有些鸟能在南、北半球之间迁飞往返,有些鸟竟能飞越珠穆朗玛峰!它们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呢?鸟类又是如何飞翔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指出本节的学习内容,进入新课的学习。
教学活动一:多种多样的鸟自主阅读教材第30—31页“观察与思考”,请学生观察图中涉及的五种鸟类(1)比较不同的鸟类在形态结构上的异同,初步认识鸟的多样性;(2)分析并尝试推测鸟喙的特征与鸟的食性之间的关系,鸟足的特征与鸟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认同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3)提出问题:上述这些鸟除了有各自适应的环境不同这一特点外,还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发学生思考鸟类的主要特征,进入第二个问题的学习。
初中生物《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初中生物《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c3bbcc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c.png)
初中生物《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初中生物《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三节《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本节课以鸟类繁殖的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育雏”为主线,包括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两部分内容,重点介绍了鸟卵的结构和孵卵育雏行为,这些结构和行为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更高一级的鸟类如何脱离了水的限制,具有与陆地及飞行相适应的生殖与发育的特点。
这节课是前面内容的延伸和升华,又为后面学习人类的生殖和发育做了铺垫。
所以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初二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了解了有性生殖和卵生的一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而且初二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对生活现象和未知领域充满了好奇。
但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还缺乏科学的认识。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描述鸟类的生殖与发育特点。
2、观察鸟卵的结构,领悟鸟卵适于陆地发育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鸡卵的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鸟类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鸟类、感恩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鸟卵的结构【教学难点】:探究鸟卵的结构,说出鸟卵适于陆上发育的特点【教学方法】:课件展示、实验观察、探究思考、故事感悟、列表比较、模拟演练等方法【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以学生“乐学、会学、学会、会用”为目标,以渗透“生物学知识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意识为理念,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课程精神为宗旨,遵循既能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发展学生智能的教学原则,我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和拓展,设计了“整体感知→探究重难点→情感升华→巩固应用”的课堂模式,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和学生具备的心智特点,我设计了五大板块:第一板块: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进行激趣导课;第二板块:想一想,你想知道什么;完成整体感知;第三板块:学一学,探索知识的奥妙;探究重难点,第四板块: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进行课堂小结;第五板块:做一做,你将乐趣无穷,进行巩固和应用。
小学科学4113《鸟类》(教案)
![小学科学4113《鸟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ec7a9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e.png)
小学科学4113《鸟类》(教案)小学科学教案:鸟类引言:鸟类是地球上最美丽和多样化的生物之一。
他们的航行能力,羽毛的多样性以及独特的繁殖和迁徙习性使它们成为学习和研究的理想对象。
在本课中,我们将深入了解鸟类的特征、分类、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鸟类的特征鸟类是脊椎动物中的一类,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鸟类的主要特征,并探讨它们如何使鸟类适应各种环境。
1.1 鸟类的身体特征- 羽毛:羽毛是鸟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跟据羽毛的颜色和形状,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的鸟类。
- 鸟喙:鸟类的嘴巴被称为喙,喙的形状和大小与鸟类的食物来源和饮食习性密切相关。
- 翅膀和飞行:大多数鸟类可以飞行,翅膀是它们的主要飞行器官。
不同形状和长度的翅膀适应不同的飞行方式。
1.2 鸟类的生活习性- 繁殖:鸟类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结伴、筑巢、产卵、孵化等。
- 饮食:鸟类的食性各不相同。
有些鸟类是肉食性的,捕食昆虫或其他小动物;而一些鸟类则是植食性的,以水果或植物的种子为食。
- 鸣叫:鸟类通过鸣叫来吸引配偶、宣示领地或进行警告。
第二部分:鸟类的分类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关于鸟类分类的基本知识。
了解鸟类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演化、多样性和生态角色。
2.1 鸟类的科属- 鸟类目前被分为29个目,例如雀形目、鹭形目、鸽形目等。
每个目又包含多个科。
- 各个科下有许多属,例如鹌鹑属、鹰属、鸽属等。
- 不同科和属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形态、行为和生态。
2.2 鸟类的进化与演化- 鸟类起源于恐龙,并逐渐演化出独特的特征,例如羽毛和骨骼结构的改变。
- 演化过程中,有些鸟类适应了不同的环境并发展出了独特的特征,导致了现在鸟类的多样性。
第三部分: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鸟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它们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
3.1 鸟类作为食物链的一环- 鸟类在食物链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些是食草动物,有些是食肉动物,有些则是中性或掠食性。
《鸟》专题说课稿(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鸟》专题说课稿(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622a90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1.png)
《鸟》专题说课稿(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鸟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学会观察和描述鸟类的外形、习性和生态环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 运用图片、实物等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鸟类的外形特征。
2.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鸟类的习性和生活方式。
3. 创设情景,让学生模拟鸟类的生活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鸟类的特征1. 鸟类的定义和分类2. 鸟类的外形特征3. 鸟类的习性和生活方式第二课时:鸟类的生态环境1. 鸟类的生活环境2. 鸟类对环境的适应3. 鸟类的保护意义第三课时:观察鸟类1. 观察鸟类的方法2. 描述鸟类的外形特征3. 分析鸟类的习性和生活方式第四课时:鸟类的生活习性1. 鸟类的觅食习性2. 鸟类的繁殖习性3. 鸟类的迁徙习性第五课时:保护鸟类1. 鸟类保护的重要性2. 保护鸟类的措施3. 学生行动计划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鸟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观察和描述鸟类的外形、习性和生态环境。
3. 保护鸟类的意识和行动。
难点:1. 鸟类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观察与分析。
2. 保护鸟类的措施和方法的制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图片、实物、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结合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实践。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观察报告、小组讨论和行动计划等方面,评价学生在鸟类知识掌握、观察分析能力、团队合作和环保意识等方面的表现。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鸟》专题说课稿及相关鸟类资料。
2. 教具:图片、实物(如鸟类标本)、视频播放设备。
3. 学习活动材料:观察记录表、小组讨论记录表、行动计划表。
4.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自然生态环境,设置鸟类观察角。
初中生物说课稿鸟
![初中生物说课稿鸟](https://img.taocdn.com/s3/m/abd8da4b5f0e7cd185253620.png)
说课稿1鸟尊敬的各位评审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鸟》。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六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有了认知。
本节将继续探究鸟是如何适应飞行生活的,学生在掌握了本节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为学习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对前面内容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这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这个时期的学生大多处在较为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本节具体内容,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目标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2 、说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概念;3、尝试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形成爱护动物、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重点和难点八年级学生对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都还处在一个比较直观的层面,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这一节的重点放在鸟的主要特征上。
难点是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在学生理解掌握重点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爱护动物和自然的观念,以及科学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为了较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选择以创设情境法,小组讨论法和提问法相结合,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来辅助教学。
在课前,我会准备相关资料、图片和课件,帮助学生来学习本节内容。
六、教学过程我把本节课设置为三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趣味认知,层层深入;随堂检测,及时反馈。
通过所展示出的、不同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鸟喙和鸟足,分组进行讨论,比较不同鸟类在形态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并推测鸟喙的特征与鸟的食性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鸟足的特征与鸟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为了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结构特点,我会给学生播放一段鸟类飞行的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鸟在飞行时的姿态,并展示出家鸽的肌肉结构模式图、骨骼标本、消化系统模式图、呼吸系统模式图与循环系统模式图,结合资料标本和课本提出问题:“鸟类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征呢?”组织引导学生从形态、结构和生理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关爱小鸟说课稿
![综合实践活动关爱小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bc8351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2.png)
综合实践活动关爱小鸟说课稿综合实践活动关爱小鸟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关爱小鸟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关爱小鸟》。
本课题是属于综合实践活动中自然探索领域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从事有益的活动,研究解决或试图研究解决他们自己认为感兴趣、有价值的问题。
其关键是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索,去经历,去感受。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活动本身。
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感能力和认识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对鸟类各种资源有所了解,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提炼子课题等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鸟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小鸟的情感,在活动中了解鸟类各种资源,以及小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爱鸟意识和环保意识,能对身边伤害小鸟的行为提出制止。
说教法:1.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使学生有话可说,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营造氛围。
2.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在与小鸟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到小鸟的可爱,构建一个真实互动的课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意识到保护鸟类、保护环境的重要。
3.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只是担任主持人角色,在活动过程中适时调控。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说学法:1.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实现以小组活动方式为主,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体验、分享、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2.倡导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与学习兴趣,给学生表现自己,分享学习成果的机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1.6鸟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1.6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ccefab9804d2b160a4ec0c8.png)
鸟〔说课稿〕各位评委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为大家展示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材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第六节?鸟?。
下面 ,我从四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动物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员 ,对生物圈有重要作用。
动物都有与各自的环境和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鸟类也不例外 ,鸟类的飞行运动又给了人们许多的感悟和启迪。
教材安排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理解鸟对环境及生活习性的适应性 ,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考虑到八年级的学生对于鸟的飞行比拟熟悉 ,但对它们有哪些特点是适于空中飞翔的知识还不甚明确。
所以教师应多从实际出发 ,指导学生分组探究 ,合作学习 ,便于完本钱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鸟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的观察与探究 ,使学生能说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2.通过观察和交流 ,使学生能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和交流 ,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美德;2、通过分组探究 ,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难点:1、“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探究活动的设计及实施2、鸟的呼吸。
运用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重点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适时启发和引导 ,从而实现难点“1〞的突破 ,鸟的呼吸那么主要是通过“动画讲解〞的方式 ,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和深化。
二、教学构思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
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 ,采用直观教学、自学导思 ,通过创设情景 ,设置问题 ,激发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归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 ,感悟科学的探究方法 ,品尝探究式学习的乐趣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增强同学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并进一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鸟》教案:如何通过观察鸟类了解自然界的规律
![《鸟》教案:如何通过观察鸟类了解自然界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3f4aa6e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6.png)
今天,我们将讨论如何通过观察鸟类了解自然界的规律。
鸟类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动物,它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并且是自然界中最活跃和最美丽的动物之一。
鸟类属于脊椎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进化和适应能力。
它们能够在空中自由飞行,而且在各种环境中都能找到食物和栖息地。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鸟类,了解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进化和适应性等规律。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鸟类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来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例如,在草原上生活的食草动物常常受到食肉动物的袭击,而一些小鸟类如知更鸟可以发出报警信号,帮助其他动物避开食肉动物。
此外,不同种类的鸟类有不同的食性,它们可以控制自己的种群数量,从而保持生态平衡。
观察鸟类的进化和适应能力是了解自然界规律的另一种方法。
鸟类的翅膀、骨架和羽毛等结构非常适合于飞行和控制飞行。
许多鸟类如企鹅和鸵鸟则没有飞行能力,但它们发展了其他的适应能力来生存。
例如,企鹅有厚厚的羽绒和油脂,以保持温暖和浮力,而鸵鸟则拥有强大的腿和脚,以适应奔跑的生活方式。
观察鸟类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随着气候变暖,许多鸟类的行为模式和迁徙路径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一些温带地区的鸟类会提早春季迁徙,以适应气候变暖的趋势。
通过观察鸟类,我们可以了解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进化和适应性等规律,并且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和保护鸟类来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八年级生物上册5.1.6鸟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5.1.6鸟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dccf4df111f18583d05ae5.png)
《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六节《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第一部分、说教材教材分析《鸟》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六节的内容。
前面两节分别介绍了水中和陆地生活的动物,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如何进行探究和观察。
能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知道了鱼类的主要特征与水中环境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对鸟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的观察与探究,概括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学生掌握了本节的知识和技能,还为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初二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阐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②能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
重难点分析1.重点:通过探究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2.难点:让学生独立完成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这一实验第二部分、学情分析通过前面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围绕“生物适应环境”这一主线展开鸟类特征的探究,凭借学生原有的对鸟类的认识已经可以解决一些探究问题,如鸟类有翅膀等。
但是学生对鸟类具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结构特点还不明确;且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教师要多方引导;学生个体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合理安排学习探究小组。
第三部分、教法与学法说教法基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标本、模型等直接展示出鸟类适于飞行的图片资料,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鸟》专题说课稿(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鸟》专题说课稿(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7af617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0.png)
《鸟》专题说课稿(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2)学会观察和描述鸟类的外形、结构和行为。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有关鸟类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学会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鸟类进行研究。
(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鸟类的兴趣和保护意识,增强环保观念。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鸟类的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2. 鸟类的外形、结构和行为观察与描述。
3. 鸟类的分类及生活习性。
4. 鸟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保护鸟类、爱护环境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2)鸟类的外形、结构和行为观察与描述。
(3)鸟类的分类及生活习性。
(4)鸟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保护鸟类、爱护环境的教育。
2. 教学难点:(1)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生理和生态适应特点。
(2)鸟类的行为观察与描述。
(3)鸟类的分类及生活习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鸟类知识。
2. 利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鸟类进行研究。
4.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 融入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爱生命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鸟类相关知识,搜集相关教学资源。
(2)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活动。
(3)准备教学道具、课件等辅助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鸟类相关知识,了解基本概念。
(2)准备观察鸟类的外形、结构和行为。
(3)调查鸟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鸟类图案、鸟类栖息地等。
八年级生物 人教版上册 第五单元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六节 鸟说课稿
![八年级生物 人教版上册 第五单元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六节 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215453f52d380eb62946da9.png)
鸟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鸟》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六节的内容。
前面两节分别介绍了水中和陆地生活的动物,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如何进行探究和观察,能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知道了鱼类的主要特征与水中环境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教材强调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按进化顺序讲述各类群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
至本节,学生基本上认识到了动物不断的进化身体结构来适应环境这个概念,这样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了一盏明灯,从而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对鸟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的观察与探究,继续探究鸟是如何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学生在掌握了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为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知识目标:阐明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和特点;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能力目标: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鸟、护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态度,树立猎杀珍稀鸟类属于违法行为的法制观念。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和观察“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使学生能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通过对各种鸟类的观察与比较,使学生能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难点: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这一实验过程;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二、说教法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学生对“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虽然他们的好奇心很强,但是注意力却不能长期保持集中,所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采取以下方法:1.直观教学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标本、模型等,直接展示出鸟类适于飞行的图片资料,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初中生物《鸟类》说课稿
![初中生物《鸟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4134f8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5.png)
初中生物《鸟类》说课稿初中生物《鸟类》说课稿1一、依据课标说理念新课标认为:综合性学习应体现为生物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语言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主动参与精神,特别要注重探索和参与过程,并且要提倡跨学科领域的学习。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感悟理解,互相合作、共同发展。
二、说教材本节课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后面的一个专题。
实践性、综合性很强,通过探究与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鸟的美以及它与人类的关系,并且要学会保护鸟,全面地培养了学生的生物素养。
三、说目标知识与能力:1、对鸟的种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存状态能有一些了解。
2、识记一些关与鸟的诗词名句,学会欣赏关于鸟的歌曲。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美感。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本次活动。
2、学会欣赏鸟的形态美动态美、静态美、神态美、并能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从而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3、学会收集资料、加工材料、整理材料,并在加工整理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鸟是人类的朋友,是国家的巨大的自然财富,也是人类生存必备的资源,应该积极地保护和合理的利用鸟资源,养成爱鸟的美德,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2、为自己的生活环境能处处花香鸟语献计出力。
重难点:①识记一些关与鸟的诗词名句。
②使学生认识到鸟是人类的朋友,是国家的巨大的自然财富,也是人类生存必备的资源,应该积极地保护和合理的利用鸟资源,养成爱鸟的美德。
四、说教法:1、情景描绘法:本节课一开时我就展示了一些图片,让学生从视角上认识到鸟的美。
然后接美让学生感知美、欣赏美、最终达到品味美、探讨美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使学生学会表达美并且创造美。
八年级生物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六节《鸟》说课稿
![八年级生物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六节《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457619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a.png)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或社区中观察鸟类,记录它们的特征和行为。
-分类游戏:设计鸟类分类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和巩固分类知识。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鸟类特征,互相学习。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具体的鸟类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特征并进行分类。
-抽象概念理解困难:对于鸟类分类的抽象概念,如鸟类的演化关系、分类依据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观察和分析能力不足:学生在观察鸟类特征和分类时,可能缺乏必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难以准确识别和分类。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生动的鸟类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
-鸟类的迁徙行为及其意义;
-鸟类的分类方法和特点。
2.教学难点:鸟类的分类方法和特点。
-掌握鸟类分类的基本原则和依据;
-能够识别常见鸟类的分类;
-理解鸟类分类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大约在13至1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
-了解鸟类的迁徙行为及其意义;
-学会使用鸟类分类方法,能够识别常见的鸟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会观察鸟类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学会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源查找鸟类资料;
-培养合作精神,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鸟类的意识。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探究鸟类习性教案设计
![探究鸟类习性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d6ce9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4.png)
探究鸟类习性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在设计鸟类习性教学的课程时,首先需要考虑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目标既包括知识目标,又包括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鸟类习性教学的知识目标主要包括鸟类构造及其特点,鸟类的分类,生活习性以及相关的保护知识等;能力目标主要包括观察、描述、分析、比较、鉴别等能力的培养;情感目标主要包括对鸟类的了解、关爱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深化应该有所区别。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以认识常见的鸟类和它们生活习性为主线展开教学。
比如通过观察家庭附近常见的鸟类,了解它们的栖息环境、食性、筑巢方式、卫生习惯等;通过游戏、图画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认识鸟类的外形特征、羽毛和嘴的不同构造等。
对于初中生来说,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包括系统地了解不同的鸟类分布区域、迁徙规律、繁殖习性、生存适应策略等,以及鸟类的保护知识。
通过实地考察、小组研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更加深入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课程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鸟类习性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讲授、听课、实验、观察、调查、小组研究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学习、体验和感受实际的知识。
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去校园周围或者野外观察鸟类和它们的生活习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来深入了解鸟类习性;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堂讲授、视频资源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一些较为难以观察到或者较为深入的知识。
四、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教学方法的具体实现,它只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具体模式,具体应用时还要根据课程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鸟类习性课程的教学手段可以采用幻灯片、图表、展板、实物模型等多样化的多媒体手段,以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和记忆效果。
同时,实地考察、icon-group小组探究等交互式的教学形式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探究,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五、课程评价在鸟类习性教学过程中,评价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
幼儿园中班鸟类知识教案:探索自然,发现美好
![幼儿园中班鸟类知识教案:探索自然,发现美好](https://img.taocdn.com/s3/m/afa6030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e.png)
幼儿园中班鸟类知识教案:探索自然,发现美好近年来,随着环境教育的日益受到重视,幼儿园教育也在向着注重自然科学、生态保护等方向发展。
而对于中班幼儿,鸟类知识教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既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又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中班的鸟类知识教学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教师们设计一份全面且有趣的教案,让幼儿在探索自然中不断发现美好。
一、鸟类知识教学的必要性在幼儿园中班阶段,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自然环境和动物世界具有浓厚的兴趣。
而鸟类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价值观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鸟类知识教学,可以丰富幼儿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也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鸟类知识教学在中班阶段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二、教学内容及方式1. 鸟类的基本知识在教学内容方面,首先要介绍鸟类的基本知识,包括鸟类的特征、生活习性、栖息地等方面的内容,让幼儿对鸟类有一定的认识。
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通过图片、简单的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幼儿观看,再辅以教师讲解和提问,引导幼儿逐步了解鸟类的基本知识。
2. 鸟类观察活动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鸟类观察活动,带领他们去校园或者附近的公园进行鸟类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鸟类的外形、飞行姿势等特征,让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鸟类的生活状态,从而加深对鸟类的了解。
3. 手工制作可以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鸟类模型或者鸟窝,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鸟类生活的乐趣,同时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目标和评价针对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鸟类知识教学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让幼儿了解鸟类的基本知识,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发现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爱。
评价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作品完成情况以及对鸟类知识的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四、教学反思和展望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和收获,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可以改进的方面。
鸟类研究教案
![鸟类研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e41f0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7.png)
鸟类研究教案教案:鸟类研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鸟类的分类、生态特征和保护意义,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鸟类的分类学知识:介绍鸟类的分类、命名规则和鉴定特征。
2. 鸟类的生态特征:介绍鸟类的生活习性、栖息地和迁徙行为。
3. 鸟类的保护意义:探讨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保护措施。
4. 科学研究方法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对鸟类的认识和了解。
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 鸟类的分类学知识1)介绍鸟类的分类等级:纲、目、科、属、种。
2)介绍鸟类的命名规则:拉丁学名的构成和解读。
3)介绍鸟类鉴定的基本方法:外部形态、声音、习性等。
2. 鸟类的生态特征1)介绍鸟类的外部形态特征:羽毛、翅膀、喙等。
2)介绍鸟类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选择。
3)介绍鸟类的迁徙行为和迁徙路线。
3. 鸟类的保护意义1)探讨鸟类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介绍人类对鸟类的威胁和危害。
3)介绍保护鸟类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三、实践活动(50分钟)1. 观察和鉴别鸟类样本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鉴别,用手持显微镜观察鸟类羽毛和喙的结构特征,并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鉴别。
2. 制作鸟巢模型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和制作鸟巢模型,模拟鸟类的巢穴结构和材料选择。
3. 考察鸟类栖息地学生分组进行校园或社区内的鸟类栖息地考察,记录发现的鸟类种类和数量。
四、总结与展示(2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他们的实践活动成果,分享观察和研究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篇关于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科普文章,包括鸟类的分类、生态特征和保护意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合作能力。
但还需注意组织学生的时间安排和任务分配,以提高整个授课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编写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知识的储备学习 探究资料整理与报告撰写
成果展示
探究实践的方法习得 行为养成
课外探究
(十课时)
相关数据的积累
我们学校位于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这里处于 神秘的北纬30度,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物种繁多, 是鸟儿栖息的家园,是进行自然科学教育的活教材。 学校现有教师65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18人,全部大 学本科毕业,他们知识基础牢固,对于这样的探究活动也 充满热情,成为本次专题探究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校现有学生450余人,他们全部来自本辖区,由于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常常被“边缘化”,其综合实践能力相对较 弱,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生态文明习惯较差。就鸟类和观 鸟的知识而言,学生所知甚少。
(4) 优胜小组或班级向学校提交成果(探究报告 撰写与成果“申报”活动) (5) 学校组织老师,指导优胜小组整理成果并向 相关组织提交参赛材料
学生探究过程部分记录
(一)结合“爱鸟周”活动组织的探究实践,不仅 得到了自然保护区与当地政府的高度赞扬与肯定, 且活动开展情况在县市级乃至国家级网站上进行了 报道。
《校园鸟类活动规律探究》主 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观鸟活动,观 察、记录鸟种类和习性,了解校园 里鸟类活动情况,在得出校园鸟类 活动规律的同时,认识动物多样性 的特征;初步学习科学考察调查自 然的一般方法,并从中学习科学考 察调查报告撰写的方法。
校 园 鸟 类 活 动 规 律 探 究
课内探究
(六课时)
前期准备活动 环节一:认识鸟儿——学习鸟类知识
环节二:与鸟儿做朋友——学习观鸟技巧
环节三:我们观鸟去——器材的使用 环节四:与鸟儿交朋友——实践探究
环节五:与鸟儿共家园——探究专题总结
一、学生观看相关鸟的记录片 《鸟类的迁徙》、《帝企鹅日记》。 二、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上网或到到图书室 查阅有关资料,自主学习鸟类的有关知识。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report/index.asp 中国野鸟图库 : /first.htm
(上)图:学生正在观看鸟类视频 观保 ( 学护 右 习区 ) 管图 理: 局学 科生 技到 馆自 参然
1、以小组为单位,用幻灯片的形式展 示自己搜集的鸟类相关知识。 2、看图识鸟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壶瓶山常见 鸟儿图片,学生判断鸟的种类。)
看图识鸟
1、学生自主交流以往的观鸟经验和识 鸟方法。 2、教师系统的介绍正确观鸟的方法和 必需注意的细节(静、轻、细、全)
校园鸟类活动规律探究
石门县壶瓶山镇中心学校:唐汇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鸟类中的大熊猫——中华秋水鸭
《探索壶瓶》是我校的 校本教材。教材的编写采取 了“开放性”策略,知识内 容“留白”很多,需要老师 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共同完 善。具体到本专题,除了培 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科学素 养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 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的生态价值观念。
知识目标:认识学校常见的鸟类,了解我校鸟 类的活动规律。 能力目标:掌握观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学习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探究自然中热爱大自然,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探究重点 鸟类观察、记录及数据的分析是本专题 探究的重点。 探究难点 观察到的鸟类如何识别和专题报告的撰 写是本专题探究的一个难点 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由于指导老师本身专业知识不足,可能 会在给学生进行具体指导时遇到难题。 为此我们聘请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相 关专家参与具体指导以及时解决探究过程中 的问题。
通过本专题的探究活动: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学生热爱 家乡、关爱自然、关注鸟类生态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强化。 学校的鸟儿越来越多了,学生追赶鸟儿,捣鸟窝的现象没有 了,有鸟儿受伤了,学生也会将其送到观鸟室进行医治。学生初 步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 就教学组织而言,如何更加严谨地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活动并 长期坚持下去,如何指导学生更全面的收集数据并提高对数据分 析处理的能力等等是我们后续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专题的教学 周期长,如何让学生不受片面成绩追求的干扰也是今后需要考虑 的重要方面。
1、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认识单、双筒望远镜,卡 片机、单反相机等,并初步摸索其使用方法。 2、教师讲解器材的使用方法。
3、学生在操场上进行实践。
本环节组织的活动:
(1)、问题探究: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鸟类(让学 生认识观鸟的意义) (2)、以班为单位,组织观鸟比赛
(1) 学生整理积累的资料(观鸟记录表),并进行 初步的分析(课外完成) (2)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小组成果分享、展示、 评比活动 (3) 以班为单位,在校园举办成果展示活动
(二)以班为单位在校园里组织的成果展评(如 鸟类绘画比赛、征文比赛、校园鸟类活动图片展 等等)吸引了更多学生的积极参与。
(三)优秀探究小组的成果参加全市青少年科技创 新大赛,获得了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类二等奖。
(四)师生共同编辑了《壶瓶山镇中心学校校园常见 鸟类图谱》
(五)2013学年,师生校园观察记录鸟种56种; 2014学年度,师生校园观察鸟类记录88种, 到目前为止,校园记录鸟种已经有101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