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精)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无机化学课件)
课程小结
本节重点
一、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横行)结构: 三长、三短、一不全。 族(纵行)结构: 七主、七副、零和Ⅷ族。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a.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无机化学
˝
元素周期表
案例导入
插入二维动画(待制作)
元素周期表是怎么来的?
目录
CONTENTS
01 元素周期表
0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01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定义: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 成横行;把不同行中外层电子数相 同的元素,按电子层递增的顺序由 上而下排成纵列,就可以得到一张 表格,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 现形式。
0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1 周期(横行)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 序排列的一个横行。
短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周期
1
1
2K 2
234
5
6
7
8
9
10
L K
8 2
3 11 12
M 18
13 14 15 16 17 18 L 8
k
2
4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族的分类 包含元素
表示 个数
主族
副族
长、短周期元素 ⅠA,ⅡA等
长周期元素 ⅠB,ⅡB等
7
7
零族
Ⅷ族
稀有气体元素 8、9、10纵行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
电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1、原子核核素§1原子的组成及微粒间的关系构成原子或离子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1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A =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量关系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3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 4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元素、核素、同位素)(X A Z 原子原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1个质子带1中子:相对质量为1,不带电核处电子:质量忽略不计,1个电子例如:氢元素有、、三种不同的核素,它们之间互称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1、作为放射源和同位素示踪。
2、用H11H11于疾病诊断和治疗。
§2核外电子排布:如:53号元素碘的电子排布为,2-8-18-18-7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如: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这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因此钠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只需得到1个电子便可达到稳定结构,因此氯元素在化合物中可显-1价。
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外层电子数从1~8)。
(2)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由大~小,稀有气体除外)。
(3)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正化价从1~7,负化合价从-4~-1)。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2元素周期表排列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1横称为1个周期)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无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列(1个纵列称为1个族)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原子半径比较方法:(1)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越少,半径越小(即周期越大,半径越大)(2)当电子层结构同时,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小,核电荷数少的半径大,如:F ->Na +>Mg 2(3)对于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数越少,半径越小。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性
电子构型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价电子构型对元素化学性质的影响
价电子构型决定了元素的氧化态和化学键的类型,从而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例 如,第VIII族元素具有相同的价电子构型,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内层电子构型对元素物理性质的影响
内层电子构型决定了元素原子的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等物理性质。例如, 稀有气体元素的内层电子构型相同,它们的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等物 理性质相近。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性
目录
• 原子结构 • 元素周期表 •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 现代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
01 原子结构
原子的构成
01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02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中子 数决定了同位素。
03
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其数量和轨道决定了原子的化学 性质。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指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金属性元素倾向于失去电子, 而非金属性元素倾向于获得电子。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呈现出周期性的规律。从左到右,金属性逐 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对于预测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和化合物的形成具有重 要意义,特别是在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中。
元素周期表在材料科学中有广泛的应 用,例如合金设计、新型材料的合成 等。
通过元素周期表,科学家可以预测不 同元素组合可能产生的性质,从而指 导材料的设计和优化。
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可以用来研究化学反应机理,例如反应速率、反应活化能等。
通过比较不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可以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 律。
《原子结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课件 图文
年代 1911年
模型
卢瑟福 原子 模型
观点或理论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 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 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 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 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年代 1913年
模型
玻尔原子 模型
1926~ 1935年
电子云 模型
观点或理论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 轨道上绕核做高速圆周运动。
(8)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 (9)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 。 (10)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 (11)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He、C、S。 (12)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O。
【迁移·应用】 1.(2019·南京师大附中高一检测)下列各原子结构示 意图中所表示的核外电子排布正确的是 ( )
【解析】选D。A原子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B 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说明A、B 为第二、第三周期元素;L层最多排8个电子,B原子的L 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说明B原子的L层 有8个电子,A原子的L层有4个电子,故A是碳原子;A原子 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故B为铝原子。
2.用A+、B-、C2-、D、E、F和G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 的七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 (1)A元素是________,B元素是________,C元素是 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________。
知识点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重点释疑】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其之间的关系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1、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半径比最小的是 A. NaF B. MgI2 C. BaI2 D. KBr B 2、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 BeCl2 B. PCl3 C. PCl5 D. H2O B 8电子稳定结构:化合价的绝对值+最外层电子数 = 8 _ _ 3+ + 2 3、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 aW 、bX 、CY 、dZ 都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 Z< Y<W<X ⑴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 ; _ 3+ + 2_ W <X < Z < Y 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C<d<b<a ; ⑵质子数a、b、c、d由小到大的顺序____________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小到大的顺序 X < W < Y < Z 。 ⑶离子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是 Y Z 氧化性 W3+ > X+ ; 还原性 Y2- > Z- 。 X w
例1、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 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C ) A、 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 X的氢化物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C、 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 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例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单质熔点一定越高。 B、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C、同周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 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化合价 和它的族序数相等。 一般来说,同主族金属元素单质的熔沸点降低,非 金属元素单质的熔沸点升高。同周期金属元素单质的熔 沸点升高,非金属元素单质的熔沸点降低。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深入理解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深入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是化学领域中两个基础概念,对于理解化学现象和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角度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和探讨。
一、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两部分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电子云则包围着原子核,其中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原子序数,也即元素的周期表位置。
中子的数量可以变化,称为同位素。
电子的数量则与质子数量相等,保持了原子整体电荷的中性。
二、电子的能级和轨道电子云可以分为不同能级,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在基态下,电子首先填充低能级,然后逐渐填充高能级。
根据能级理论,第一能级最低,依次为第二、第三能级等等。
每个能级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轨道。
最常见的是s、p、d和f轨道。
s轨道是最基础的轨道,可以容纳最多两个电子。
p轨道可以容纳最多六个电子,分为三个组合,即px、py和pz。
d轨道可以容纳最多十个电子,分为五个组合,而f轨道可以容纳最多十四个电子,分为七个组合。
三、电子的填充规则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即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
在填充电子时,按照能级由低到高的顺序填充。
在同一能级下,先填充s轨道,再填充p轨道,依次类推。
四、元素周期表的构成与特点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原子的原子序数和性质将元素有序地排列而成的表格。
根据周期表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以下规律:1.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中,横向排列的行称为“周期”,纵向排列的列称为“族”。
元素周期性地重复出现在周期表中。
这意味着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往往出现在同一族中。
例如,第一周期中的元素都是最简单的元素,而第二周期中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 周期性趋势:在周期表中,原子序数逐渐增加,而元素的性质也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这些性质包括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等。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
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考点一、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一、原子构成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作用原子(A Z XZ 个)——决定元素的种类[(A -Z )个]在质子数确定后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Z 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2.质量数(1)概念:将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称为质量数,常用A 表示。
(2)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X 原子可表示为A Z X 。
如:146C 的质量数为14,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
2311Na +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
3.微粒之间的关系(1)原子中:质子数(Z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2)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3)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拓展】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二、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特别提醒】1.同位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不同核素之间的转化属于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2.同位素的“六同”:同一元素,质子数相同,核电荷数相同,和外电子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三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3.氢元素的三种核素11H :用字母H 表示,名称为氕,不含中子;21H :用字母D 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含有1个中子;31H :用字母T 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含有2个中子。
4.几种重要核素的用途核素23592U 146C 21H 31H用途核燃料考古断代制氢弹三、核外电子排布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2)离子结构示意图:如Cl-:、Na+:。
3.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1)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较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表现出还原性,在化合物中显正化合价。
“”(2)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较易得到电子,活泼非金属原子易形成阴离子,表现出氧化性,在化合物中主要显负化合价。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指的是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而电子则存在于原子的外层。
电子以特定的轨道围绕着原子核运动,这些轨道又被称为电子壳。
每个电子壳能够容纳不同数量的电子,其中第一电子壳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电子壳最多容纳8个电子,而后续的电子壳分别容纳最多18个、32个和50个电子。
这是因为电子的分布满足一定的能级规则,即每个电子壳的能级比前一个电子壳的能级高。
元素周期律是研究和分类元素的规律性表达方式。
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编排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的主体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的,每个元素的原子序数代表了其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现在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门捷列夫周期定律、贝尔定律和气体化学定律编撰的。
门捷列夫周期定律是指元素的性质会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循环性地变化。
贝尔定律则是指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其原子外层电子的数目。
基于这些定律和规律,元素周期表将元素分成了相应的周期和族。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也称为周期。
一共有7个周期,每个周期中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则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竖列,也称为族。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周期和族数共同描述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周期性地变化。
对于周期表上的每个元素,都有相应的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元素周期表的开创者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他在19世纪初首次提出了元素周期定律,并将元素按照这个定律排列在一张表上。
随着现代化学的发展,元素周期表逐渐完善,并逐渐扩展。
如今的元素周期表已经包含了118个元素,其中92个是自然界存在的元素,剩下的是由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合成的人工合成元素。
总结起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原子结构指的是原子的组成和结构,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分布。
元素周期律则是描述和分类元素的规律性表达方式,根据原子序数和周期规律将元素排列在一个表格里,以反映元素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一、原子结构1.原子的组成原子是最基本的化学单位,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2.元素的定义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原子序数是元素的核外电子数目,也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3.原子的大小原子的大小可以通过原子的半径来表示。
原子半径通常用皮克米(pm)来表示,1pm=1×10^-12m。
原子的半径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加。
4.原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可以通过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12同位素为标准进行比较的,碳-12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相对原子质量可以通过元素周期表上的数值来获得。
5.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其中包含了质子和中子。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10^-15m,而整个原子的直径约为1×10^-10m,因此原子核只占据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
6.原子的电子排布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即通过填充电子能级和轨道来达到最低能量状态。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必须相反。
7.原子的电子壳层和能级原子的电子分布在不同的壳层和能级上。
壳层按主量子数来编号,第一个壳层为K壳,第二个壳层为L壳,依次类推。
能级是指在同一个壳层上,不同轨道的电子所具有的能量。
8.原子的价电子价电子是原子中最外层的电子,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价电子数目的增加顺序排列。
二、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排列的表格。
它由原子序数递增的一系列水平行(周期)和垂直列(族)组成。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元素周期表可以分为s区、p区、d区和f区。
s区包含1个周期,p区包含6个周期,d区包含10个周期,f区包含14个周期。
3.元素周期表的主族和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1A-2A和3A-8A族元素称为主族元素,它们的电子配置在外层壳层上有相似的组成。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科学探究(教材p14)
1. 横行 七个周期;2,8,8,18,18,32种;每一周期开头第一个元素的最外层的排布通式为ns1,结尾元素的
电子排布式为ns2np6;第一周期只有一个1s能级,其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为1s2,跟其他周期的结尾 元素的原子电子排布式不同。
2.纵列 ➢18个纵列; ➢除零族元素中He(2s2)与其它稀有气体ns2np6不同外,其余相等。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交流讨论:
(1)什么是元素周期律 ? (2)元素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 (3)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周期 2 3 4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ⅠA
ⅦA
Li [He] 2s1
F [He] 2s22p5
Na [Ne]3s1
Cl [Ne]3s [Ar]4s24p5
▪ds区元素:d能级填满并且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s能级上的元素。结构特点:(n-1)d10ns1-2,包括 ⅠB族和ⅡB族。
▪f区元素: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f能级上的元素。 包括镧系和锕系。d区、ds区和f区元素称过渡元素。
再见
4. 族
元素周期表可分为7主族,7副族,0族和一个第Ⅷ族;副族元素介于s区元素(主要是金属元素)和 p区(主要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处于由金属向非金属过渡的区域,因此,把副族元素又称为过 渡元素
5
• 这是由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决定的。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 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结果使元素周期表右上方三角区内的元素主要呈现出非 金属性。
(1)1s2 2s2 2p6 3s2 3p5 (2)[Ar]3d10 4s1 2.由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给出其原子的价电子层构型
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是指原子的组成和构造,了解原子结构对于理解元素周期表及化学反应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并探讨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应用。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核心运动。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和中子的数量之和,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的数量减去电子的数量。
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因此原子是电中性的。
二、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元素周期表是对所有已知元素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质子数)的顺序排列,将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垂直列中。
元素周期表的每个水平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个垂直列称为一个族。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分成两部分,金属性元素在左侧,非金属性元素在右侧。
三、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 元素周期表可以提供元素的基本信息。
周期表上标注了每个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等重要数据,这些信息对于化学实验和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参考。
2. 元素周期表可以预测元素的性质。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和周期表规律,可以推测元素的原子半径、电负性、离子化倾向等性质,为化学实验和反应提供指导。
3. 元素周期表有助于研究元素化合物和反应。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和性质,可以预测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
4.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推动了新元素的发现。
周期表的存在和规律使科学家能够预测某些未被发现的元素的存在和性质,从而推动新元素的发现和研究。
总结:原子结构是指原子的组成和构造,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元素周期表是对所有已知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的表格,可以提供元素的基本信息、预测元素的性质、研究元素化合物和反应,以及推动新元素的发现和研究。
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对于深入理解化学和开展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周期性
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周期性元素是物质的基本构成单元,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
每个元素都具有其独特的原子结构和周期性特征。
本文将围绕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性进行论述。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带正电荷的质子、中性的中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1.1 原子核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原子核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决定,而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核的质子数量(即原子序数)决定。
1.2 电子云电子云环绕着原子核,呈现三维的空间分布。
电子具有负电荷,其数量与质子数量相等,使整个原子呈中性。
电子云由不同能级和轨道构成,每个能级最多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能级从内到外依次增加,呈现分层排布的特点。
二、周期表周期表是元素的一种分类和排列方式,根据原子结构和周期性特征对元素进行归类。
元素周期表由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首次提出,现代的周期表则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进行排列。
2.1 族/群周期表中,元素按照相似的化学性质分为不同的族或群。
主要的族包括有1A族到8A族,也称为1-18族;辅助的族包括3B族到2B族,1B族和2B族。
这些族的命名遵循IUPAC规范。
2.2 周期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形成水平的周期。
一个周期包括7个能级,分别是1到7能级。
水平周期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大小和电子结构。
2.3 主族和过渡族元素主族元素是周期表中IA到VIIA族的元素,这些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
过渡族元素是周期表中IB到VIIIB族的元素,这些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和倒数第二层的电子数决定。
三、周期性规律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显示出一定的周期性规律,这些规律被称为周期性。
最早被发现和研究的周期性规律有以下三个:原子半径的周期性、电离能的周期性和电极电势的周期性。
3.1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原子半径是指原子核和最外层电子之间的距离。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最终版)
(2)
在一定
的轨道上运动的 电子具有一定的 能量 E , E 只能 取某些由量子化 条件决定的数值, 而不能一节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及特性
一、氢光谱和氢原子的 Bohr 理论 (一)氢光谱
原子光谱 (线光谱 line spectrum) 氢原子光谱
(二)氢原子的 Bohr 理论
1905年,Ensternd的光子学说 光是由光子组成的粒子流,每个光子的能量 E = hν= hc /λ 1913年,丹麦Bohr的“定态原子模型”
(1) 核外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 在这些轨道
上运动的电子不放出也不吸收能量。电子所处
的状态称为“定态” 。能量最低的定态为“基
态”, 能量较高的定态为“激发态” 。
电子衍射实验
由该实验计算出的电子波的波长与 de Broglie关系式计算出的波长一致。
electron diffraction
[例9-1] (1)电子在1V电压下的速度为5.9×105m· s-1, 电子的质量m = 9.1×10-31kg, h为6.626 ×10-34 J· s, 电子波的波长是多少? (2)质量1.0×10-8kg的沙粒以1.0×10-2m· s-1的 速度运动, 波长是多少? 解: (1) 1J = 1kg· m 2· s-2, h = 6.626×10-34 kg· m 2· s-1 根据德布罗意关系式
34
6.626 10 kg m s 31 5 1 9.1 10 kg 5.9 10 m s
h λ mv 2 1
12 10 m 1200pm
超过了质量数量级 10
6.626 1034 kg m 2 s 1 (2) 6.6 10 24 m 1.0 10 8 kg 1.0 10 2 m s 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PPT
为材料科学提供支持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性质, 可以指导新材料的合成和研究,为材 料科学的发展提供支持。
03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关系
原子半径变化规律
01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随着核电 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02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 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
01
金属元素集中在周期表的左下方
金属元素一般具有较大的原子半径和较低的电离能,容易失去电子形成
阳离子。
02
非金属元素集中在周期表的右上方
非金属元素一般具有较小的原子半径和较高的电离能,容易得到电子形
成阴离子。
03
过渡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中间
过渡元素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性质,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
周期表应用及意义
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随着核 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 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 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 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 的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元 素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稀有 气体元素除外)。
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 寻找半导体材料。
预测元素性质
通过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 置,可以预测其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以及可能的化学 反应。
指导合成新物质
利用元素周期律,可以指 导合成具有特定性质的新 物质,如催化剂、超导材 料等。
解释化学反应机理
元素周期律有助于理解化 学反应的机理和过程,如 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 等。
元素周期律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核科学研究
核反应研究对于揭示物质结构和基本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 义,有助于解决能源、环境、安全等领域的重大问题。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机理具有关键作用。
在现代原子理论中,原子被认为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元素周期表是将所有已知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可以反映出元素之间的相似性和周期性规律。
首先,我们来了解原子结构。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是带负电荷的基本粒子,质子是带正电荷的基本粒子,中子是不带电荷的基本粒子。
在原子的中心核内,质子和中子集中存在,而电子则绕着核的轨道上运动。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内,而体积主要由电子轨道决定,整体呈现出一种空心球的结构。
原子中的电子有不同的能级,能级越低,电子越稳定。
最靠近原子核的第一能级只能容纳2个电子,第二能级能够容纳8个电子,第三能级能够容纳18个电子,以此类推。
根据原子轨道的不同形状,可以有s轨道、p轨道、d轨道和f轨道等。
每个能级上都有不同数量和不同形状的轨道。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最早的元素周期表是由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在19世纪中叶提出的。
现在使用的国际标准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中质子的数目)进行排列的。
元素周期表主要由若干周期和若干族组成。
周期表中的周期是指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分成的若干行,每一行被称为一个周期。
一般来说,从左到右,周期中的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电荷逐渐增加,而从上到下,周期中的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电荷也逐渐增加。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规律是指周期表中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性质和反应规律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周期表中的族是指元素按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原则划分的列。
周期表中共有18个族,其中,第1族至第2族为主族元素,第3族至第12族为d区过渡元素,第13族至第18族为p区过渡元素。
族内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拥有相同的化学价态和类似的反应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布局有很多重要的特征和规律。
在周期表的左侧,主要是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延展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思考题1.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是如何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解:用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描述原子轨道的能级;角量子数——描述原子轨道的形状, 并与主量子数共同决定原子轨道的能级;磁量子数——描述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自旋量子数——描述电子的自旋方向。
2.区别下列概念:(1)Ψ与∣Ψ∣2,(2)电子云和原子轨道,(3)几率和几率密度。
解:(1)Ψ是量子力学中用来描述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是薛定谔方程的解;∣Ψ∣2反映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密度。
(2)∣Ψ∣2 在空间分布的形象化描述叫电子云,而原子轨道与波函数Ψ为同义词。
(3)∣Ψ∣2表示原子核外空间某点附近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几率,即称几率密度,而某一微小体积dV内电子出现的几率为∣Ψ∣2·dV。
3.比较波函数角度分布图与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解:不同之处为(1)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一般都有正负号之分,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均为正值,因为Y 平方后便无正负号了。
(2)除s轨道的电子云以外,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比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要稍“瘦”一些,这是因为︱Y︱≤ 1,除1不变外,其平方后Y2的其他值更小。
4.科顿原子轨道能级图与鲍林近似能级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解:Pauling近似能级图是按能级高低顺序排列的,把能量相近的能级组成能级组,依1、2、3…能级组的顺序,能量依次增高。
按照科顿能级图中各轨道能量高低的顺序来填充电子,所得结果与光谱实验得到的各元素原子中电子排布情况大致相符合。
科顿的原子轨道能级图指出了原子轨道能量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定性地表明了原子序数改变时,原子轨道能量的相对变化。
从科顿原子轨道能级图中可看出:原子轨道的能量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不同原子轨道能量下降的幅度不同,因而产生能级交错现象。
但氢原子轨道是简并的,即氢原子轨道的能量只与主量子数n有关,与角量子数l无关。
5.判断题:(1)当原子中电子从高能级跃迁至低能级时,两能级间的能量相差越大,则辐射出的电磁波波长越大。
(2)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只取决于主量子数n。
(3)3个p轨道的能量形状大小都相同,不同的是在空间的取向。
(4)波函数Ψ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数学函数式。
(5)电子云的黑点表示电子可能出现的位置,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出现在该范围的机会大小。
(6)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就是说它一会儿是粒子,一会儿是波动。
解1错;2错;3对;4对;5对;6错。
6.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应如何改正?(1)s电子绕核旋转,其轨道为一圆圈,而p电子的轨道是‘8’字形。
(2)主量子数为1时,有自旋相反的两条轨道。
(3)主量子数为4时,有4s、4p、4d、4f四条轨道。
(4)主量子数为4时,其轨道总数为16,电子层最大容量为32。
解:(1)错。
改为:s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为一个以原子核为球心的球面。
p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为两个在原点相切的球面。
(2)错。
改为:主量子数为1时,只有一条轨道,可容纳自旋相反的两个电子。
(3)错。
改为:主量子数为4时,有4s、4p、4d、4f四个亚层,共有16条轨道(1+3+5+7=16)。
(4)正确。
7.指出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最外电子层排布为n s1的元素是碱金属元素;(2)ⅧB族元素的价电子层排布为(n–1)d6n s2;(3)过渡元素的原子填充电子时是先填3d然后填4s,所以失去电子时,也按这个次序进行;(4)因为镧系收缩,第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全比第五周期同族元素半径小;(5)O(g)+e–→O–(g)、O–(g)+e–→O2–(g)都是放热过程。
(6)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故其电子亲和能也最大。
解:(1)不正确。
因价电子层含有n s1的元素除碱金属元素外,还有ІB族(n-1)d10 n s1的铜、银、金,VIB族(n-1)d5 n s1的铬、钼等元素。
(2)不正确。
ⅧB族元素的价电子层排布为(n–1) d 6–10 n s0-2 。
(3)不正确。
过渡元素的原子填充电子时是先填4s然后填3d,但失去电子时也是先失去4s后失3d。
(4)不正确。
由于镧系收缩,使第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与第五周期同族元素的原子半径相近。
(5)不正确。
应是O(g)+e–→O–(g)放热过程,O–(g)+e–→O2–(g)是吸热过程。
(6)不正确。
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但电子亲和能不是最大。
虽然氟有强的接受电子倾向,但由于原子半径最小,加入电子后负电荷密集,电子间的排斥作用剧增,反而导致电子亲和能比它同族下面的一个元素氯的为小,即具有最大电子亲和能的元素是氯。
8.选择题(1)量子力学的一个轨道( )。
A .与玻尔理论中的原子轨道等同;B .指n 具有一定数值时的一个波函数;C .指n 、l 具有一定数值时的一个波函数;D .指n 、l 、m 三个量子数具有一定数值时的一个波函数(2)在多电子原子中,各电子具有下列量子数,其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是( )。
A . 2,1,–1,21B . 2,0,0,–21C . 3,1,1,–21 D . 3,2,–1,21 (3)当基态原子的第六电子层只有两个电子时,原子的第五电子层的电子数为( )A .肯定为8个电子B .肯定为18个电子C .肯定为8~18个电子D .肯定为8~32个电子 (4)钻穿效应使屏蔽效应( )A .增强B .减弱C .无影响D .不确定 (5)以下元素的原子半径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 .Be <B <Na <Mg B .B <Be <Mg <NaC .Be <B <Mg <NaD .B <Be <Na <Mg解: 1D 2D 3C 4B 5B9.填空题(1)微观粒子运动的特征是 和 。
(2)当n = 4时,电子层的最大电子容量为 。
其各轨道能级的顺序为 。
实际上第一个4f 电子将在周期表中第 周期、 元素中的第 个元素中出现。
该元素的名称为 。
(3)按核外电子构型可将元素周期表分为 、 、 、 、 五个区,其各区的价电子通式为 、 、 、 、 。
(4)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是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最多是 ;已填满的各周期所包含元素的数目分别是 ;镧系元素包括原子序数从 至 共 个。
(5)基态电子构型如下的原子中, 半径最大, 电离能最小,电负性最大的是 。
(A) 1s 2 2s 2 (B) 1s 2 2s 2 2p 5 (C) 1s 2 2s 22 p 1 (D) 1s 2 2s 2 2p 6 3s 1 (E) 1s 2 2s 2 2p 6 3s 2 解:(1)波动性;微粒性(2)32;E 4s < E 4p < E 4d < E 4f ; 第六周期;La 系;2;铈(Ce)(3)s区、p区、d区、ds区、f区n s1-2、n s2n p1-6、(n– 1 )d0-10 n s0-2、(n– 1 )d10n s1-2、(n– 2 ) f0-14 (n – 1 ) d0-2n s2(4)8;18;2、8、8、18、18、32;57、71、15(5)(D);(D);(B)10.判定下列各对原子或离子哪个半径大,并说明理由。
(1)H 与He; (2)Ba 与Sr; (3)Sc 与Ca; (4)Cu 与Ni; (5)Zr 与Hf; (6)La 与Ce; (7)S2-与S; (8)Na+与Al3+; (9)Fe2+ 与Fe3+; (10)Pb2+与Sn2+解:(1)r( He) > r( H) r( He) 是范氏半径。
(2)r( Ba) > r(Sr) 二者同一主族,但Ba比Sr 多一电子层。
(3)r( Ca) > r(Sc) 二者同一周期,但Sc的核电荷大。
(4)r( Cu) > r(Ni) 二者同一周期,但Cu次外层电子为18,屏蔽作用大,核电荷对s 电子的引力小,半径稍大。
(5)r( Zr) ≈r( Hf) 镧系收缩的结果。
(6)r( La) > r( Ce) 同一层,Ce的核电荷大。
(7)r( S2-) > r( S) 同一元素,S2-的电子数大于S。
(8)r( Na+) > r( Al3+) 同一族,Al3+ 核电荷多,外层电子少。
(9)r( Fe2+) > r(Fe3+) 同一元素,电子数少者,半径小。
(10)r( Pb2+) > r( Sn2+) 同一族,Pb2+ 比Sn2+ 多一电子层。
注意:决定离子半径大小因素有如下几条:(1)一般正离子半径小,负离子半径大。
(2)同一元素的正离子中,电核越多半径越小。
(3)同一周期的正离子中,半径随电荷增加而减小。
(4)同族元素同价离子的半径自上而下增加。
(5)镧系和锕系元素的同价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加而缓慢减小。
习题1.下列各组量子数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么?n l m(1)2 1 0(2)2 2 -1(3)3 0 +1解:(2)、(3)不合理。
当n = 2时,l只能是0、1;当l = 0时,m只能是0。
2. 用下列各组量子数表示电子运动状态时,请补上所缺少的量子数:(1) n = 3, l = 2, m = ?, m s = +21 (2) n = 4, l = ?, m = –1, m s = –21 (3) n = ?, l = 2, m = 1, m s = +21(4) n = 2, l = 1, m = 0, m s = ? 解:(1)m = 0,±1,±2; (2)l = 1,2,3;(3)n = 3,4, …… (4)m s = ±213.在下列各组电子分布中哪种属于原子的基态?哪种属于原子的激发态?哪种纯属错误? (1)1s 2 2s 1 ; (2)1s 22s 2 2d 1 ;(3)1s 2 2s 2 2p 4 3s 1; (4) 1s 2 2s 4 2p 2 (5)[Ar] 3d 10 4s 2 4p 4 (6)[Ar] 3d 9 4s 2 4p 3 解:(1)、(5)属于原子的基态;(3)、(6)属于原子的激发态; (2)、(4) 纯属错误。
4. 当主量子数n = 4时,有几个能级?各能级有几个轨道,最多各容纳多少电子?解: n = 4时,该电子层有4个能级,相应的每一能级的轨道数为1、3、5、7,最多各容纳2、6、10、14个电子。
具体见下表:主量子数n 相应角量子数l 相应能级符号相应磁量 子数m 各能级轨道数 各能级可容纳电子数共容纳电子数 n = 4 0 1 2 34s 4p 4d 4f0 +1,0,–1 +2,+1,0,–1,–2 +3,+2,+1,0,–1,–2,–31 3 5 72 6 10 14325. 写出下述原子的电子排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