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华古诗词文化
走进中国诗词活动方案策划
![走进中国诗词活动方案策划](https://img.taocdn.com/s3/m/745b2f3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7.png)
走进中国诗词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概述走进中国诗词活动是一场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
通过组织参观古代文化遗址、举办传统诗词比赛、演唱会等多样化活动,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并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二、活动内容1. 中国文化遗址参观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迹,安排参观活动,使参与者能够真切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厚重与深远。
例如:参观北京故宫、长城、西安兵马俑等。
2. 传统诗词比赛开展传统诗词比赛,分为个人和团队两个组别。
通过比赛,激发参与者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比赛设置多个环节,包括背诵、演唱、创作等,以展示参与者的才华和理解水平。
3. 诗词教学体验举办诗词教学体验活动,邀请专业诗人或文化名人进行现场指导。
通过互动交流,让参与者更了解传统诗词的背后文化内涵,提升其对中华文化的认知。
4. 诗词演唱会举办诗词演唱会,邀请著名诗词表演者和音乐家参与。
在音乐和诗词的结合中,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魅力展现给观众。
5. 文化讲座和讲坛组织专题文化讲座和讲坛,邀请学者、研究者、艺术家等进行精彩分享,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探讨传统诗词的当代价值和发展前景。
6. 古诗词创作展览推动参与者进行古诗词创作,组织展览活动,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评选。
同时,邀请文化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促进诗词创作的不断提高。
7. 中外文化交流活动邀请海外文化使者参与本次活动,通过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与友谊,促进中外文化的融合与共享。
活动形式可以包括文化展览、交流演讲、戏曲表演等。
三、活动策划1. 策划团队的组建成立一个由专业和有相关经验的策划人员组成的团队,负责活动的各个环节的策划和执行。
2. 活动时间和地点的确定根据参与者的可行性和舒适性,确定活动的时间和举办地点,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 财务预算和赞助筹备制定财务预算,确定活动所需的经费,并筹备赞助商和合作伙伴,寻找资金支持,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通过古诗词学习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古诗词学习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https://img.taocdn.com/s3/m/fde8bd5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6e.png)
通过古诗词学习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博大精深的魅力深深吸引着世人。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一扇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下面将从诗词的形式、内容和意境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诗词的形式古诗词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规律和韵律的艺术形式,其形式上的整齐和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古诗通常由若干个字的句子构成,每个句子具有固定的字数和平仄押韵的规则。
而古词则以曲调为基础,多由四句或八句构成。
这种形式的要求使古诗词具有了独特的美感,它像是一种音乐,令人陶醉其中。
二、诗词的内容古诗词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描绘自然景物的山水诗,也有抒发情感的咏史诗,还有表达思想感悟的诗。
古诗词的内容通常含蓄深邃,以简练的文字道出千言万语。
例如,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以几个简单的字描绘出月光皎洁的夜晚,给人以遐想和思考的空间。
这种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递出的深刻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三、诗词的意境古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往往让人魂牵梦萦。
无论是描绘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还是抒发人生百态的喜怒哀乐,古诗词都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美。
例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以沉痛的笔调表现了对故友的深深思念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了时光的无情和生死的无奈。
这种通过表达具体情感和抒发内心感受的方式,使古诗词深入人心。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了解到古人的思想和生活。
古诗词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世界观,它们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而我们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总结起来,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其独特的形式、丰富多样的内容和魅力四溢的意境,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借助古诗词的力量,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瑰宝,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诗词之美
![中国古诗词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6481f87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d.png)
中国古诗词之美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从古至今,中国古诗词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灵魂”。
中国古诗词之美,首先体现在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上。
中国古诗词的创作,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形式,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从古代的《诗经》、《楚辞》到近代的《唐诗宋词》,每一部古诗词都是一部精美的艺术品,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古诗词中的语言,既有浓郁的古风,又有精湛的文采,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古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对爱情的执着,对家国的忠诚,对人生的追求。
每一句诗词,都是作者的心灵之声,都是作者的情感之流。
中国古诗词之美,也体现在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上。
中国古诗词的创作,既是一种文学创作,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既有古代文化的传承,也有作者个人的思考。
在古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精髓,如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自然、佛家的慈悲。
在古诗词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也有对现代文化的创新。
在古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现代社会的关注和对现代文化的追求。
中国古诗词之美,还体现在其广泛的文化影响力上。
中国古诗词的创作,既是一种文学创作,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既有古代文化的传承,也有作者个人的思考。
在古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精髓,如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自然、佛家的慈悲。
在古诗词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中国古诗词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中国古诗词之美,既体现在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上,也体现在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上,更体现在其广泛的文化影响力上。
中国古诗词之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
《走近古诗词》课件
![《走近古诗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92543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1.png)
掌握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了解修辞手法和意象表达,以及古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方法。
古诗词的概念和分类
概念
深入了解古诗词的定义和特点,并学习古诗与 古词的区别以及古诗词的体裁分类。
古诗词的魅力和意义
1 美学价值
探讨古诗词艺术的美学价值,欣赏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
2 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
了解古诗词反映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揭示古人的生活和思想。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启示和思考
探索古诗词带来的启示和思考,深入思考人生和社会的价值观。
学习古诗词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1
韵律和格律
学习古诗词中的韵律和格律,掌握其
修辞手法和意象表达
2
韵脚、押韵和拍子。
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表达,增强表达力和形象感。
3
阅读和欣赏方法
掌握古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方法,发现 其中的美和哲理。
《走近古诗词》
本课程将带你走进古诗词的奇妙世界,探索其概念和分类,揭示其魅力和意 义,并教授学习古诗词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课程介绍
概念和分类
深入了解古诗词的定义和特点,并学习古诗与古词的区别以及古诗词的体裁分类。
魅力和意义
探讨古诗词艺术的美学价值,以及其反映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的意义,带来思考和启示。
小结与展望
总结古诗词知识和 技巧
回顾课程所学的古诗词知识 和技巧,加深理解和记忆。
应用古诗词的知识 和美感
展望将来可以如何运用古诗 词的知识和美感,丰富生活 和表达。
成为古诗词爱好者
鼓励学生爱好和研究古诗词, 深入了解古代文化,成为一 名合格的古诗词爱好者。
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
![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d69d8e9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b.png)
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历史的积淀,其中包括了古诗词这一重要的艺术形式。
古诗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而且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下面是一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它们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一、关于人生和自然1.《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清新自然,平淡朴素。
通过描绘自然,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色和人的命运的主题。
通过描绘绝美的自然风光,反衬出作者内心的苦痛和命运的坎坷,让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自然的美好。
二、关于爱情和家国1.《离骚》——春秋屈原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这是《离骚》一部分,它以诗意化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诗中的莲花和鱼儿契合,象征着人民和国家的紧密联系。
2.《长恨歌》——唐代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首词突破了以往的诗风,《长恨歌》能够被称为古代的情诗小说。
表达了作者对杨贵妃的无限怀念,作为一首表达爱情的古诗,它决定了中华文化中爱情主题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关于哲学和人性1.《寻隐者不遇》——唐代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短小的诗,简约而不失深沉,是贾岛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寻找,体现追求真理和智慧的人性特征。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构思巧妙,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人文关怀。
描绘了作者与朋友的离别之情,突出了情谊之深厚和人情之真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8de3bd5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f.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1. 《卜算子》诗人:马钰朝代:元代体裁:词我为中秋说。
休赏中秋节。
外景中秋不益人,内景中秋别。
心到中秋歇。
尘自中秋绝。
金遇中秋结大丹,性似中秋月。
2. 《中秋月》诗人:徐有贞朝代:明代体裁:词中秋月。
月到中秋偏皎洁。
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
且喜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
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3. 《中秋李漕冰壶燕集》诗人:戴复古朝代:宋代体裁:无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4. 《中秋月》诗人:邵雍朝代:宋代体裁:无一年一度中秋夜,十度中秋九度阴。
求满直须当夜半,要明仍候到天心。
无去照处情非浅,不睡观时意更深。
徒爱古人诗句好,何堪千里共如今。
5. 《中秋》诗人:王柏朝代:宋代体裁:无中秋天气似重阳,幸有庭前桂子香。
书册根边无一事,任他风雨送凄凉。
6. 《中秋》诗人:陈藻朝代:宋代体裁:无诗书读罢问耕牛,等得时来死便休。
一带空村无润屋,聊因社肉作中秋。
7. 《中秋》诗人:龙辅朝代:宋代体裁:无寂寂中秋夜,含情出玉闺。
河长看雁远,月皎觉云低。
8. 《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二首》诗人:杨万里朝代:宋代体裁:无去岁中秋政病余,爱他月色强支吾。
今年老矣差无病,后夜中秋有月无?9. 《中秋无月》诗人:程珌朝代:宋代体裁:无当时斗暗犹闲事,无月中秋可若何。
我欲梯云千万丈,取光还月谢羲娥。
10. 《中秋月》诗人:潘阆朝代:宋代体裁:无待月中秋上古城,迥然光掩别宵明。
野人望久翻惆怅,无奈浮云灭又生。
2.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词有哪些?1、上元夜六首·其一唐代:崔液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译文玉漏和银壶你们暂且停下不要催了,宫禁的城门和上面的金锁直到天亮也开着。
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呢?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2、至节即事元代:马臻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
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
古诗词的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
![古诗词的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262627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9.png)
古诗词的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古诗词,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情感,宛如璀璨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它不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民族精神的寄托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古代,诗词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描绘生活、表达志向的主要方式。
从《诗经》的质朴无邪到唐诗的豪迈奔放、宋词的婉约细腻,再到元曲的通俗生动,每一个时代的诗词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它们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文化思潮。
比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展现出其豪迈自信的个性;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传递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快节奏的生活和现代化的科技浪潮冲击下,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网络文学、快餐文化盛行,人们更倾向于阅读简短、直接、轻松的文字,对于需要细细品味、深入思考的古诗词,很多人缺乏耐心和兴趣。
同时,现代教育体系中,对于古诗词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教学方式有时过于注重应试,忽略了诗词的内涵和美感,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不够深刻。
但值得庆幸的是,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古诗词依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并且在不断探索与时代融合的新路径。
一方面,教育领域的改革正在逐步加强对古诗词的重视。
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通过开展诗词朗诵、诗词创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教材中的古诗词篇目也在不断丰富和优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经典作品。
同时,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将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文化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等融入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另一方面,媒体和文化产业也在为古诗词的传承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种诗词类的电视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以新颖的形式和精彩的内容吸引了广大观众。
了解古诗词中的美学意蕴
![了解古诗词中的美学意蕴](https://img.taocdn.com/s3/m/86fd2e0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f.png)
了解古诗词中的美学意蕴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
通过欣赏和理解古诗词,我们可以深入感受到其中的美感和情感,体验到古人对于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独特见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音韵美、意象美和情感美三个方面来探讨古诗词中的美学意蕴。
首先,古诗词的音韵美令人陶醉。
古人注重音韵的和谐,追求声音的美感。
比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中的“银烛秋光”、“轻罗小扇”等词语,通过音韵的搭配,使整首诗的节奏感强烈,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其次,古诗词的意象美让人如痴如醉。
古人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景象。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鹳雀楼”为背景,通过描绘黄河入海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壮丽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宏伟。
最后,古诗词的情感美引人深思。
古人在表达情感时,往往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将内心的感受传达给读者。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以草原为背景,通过对草的生命特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种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在阅读时不禁沉思起来,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思考。
通过对古诗词中的美学意蕴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在创作诗词时所追求的美感和情感。
古诗词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艺术表达和审美体验。
通过欣赏和理解古诗词,我们可以拓宽视野,提升审美能力,感受到古人对于美的独特见解。
总之,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从音韵美、意象美和情感美三个方面来看,古诗词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通过欣赏和理解古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其中的美感和情感,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人生和爱情的深刻思考。
走进诗词作文(汇编11篇)
![走进诗词作文(汇编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8be43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e.png)
走进诗词作文(汇编11篇)走进诗词作文(汇编11篇)走进诗词作文1沐浴阳光的城市中,来往车辆鸣笛声与人们交流话语交织起伏不定,屋内有少许光线照射地面,崭新书本整齐立于木制书架。
我注视着某个角落已经有些破旧的唐诗三百首,想起小时候咿咿呀呀鹦鹉学舌似的跟着大人读唐诗。
那时,不明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孤苦寂寥,也不了解名为李白的诗人为何在人们口中如同仙人一般不染纤尘,只知道“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的朗朗上口,通俗易懂,面对厚厚一本唐诗,也仅是觉得读起来很有节奏,背起来挺有意思,常常摇头晃脑背出来四句诗便沾沾自喜,等待着家人的赞赏。
或是每天背几句,逢年过节便在亲朋好友面前大显一番身手,完全没有顾虑太多只是为了听到赞美之词而已,而那时背的东西,过些时候也就全忘了。
现在终是有了不小的改变。
早晨,迎着蓬勃生机的朝阳吟诵诗词;晚间对着皎洁无暇的明月低声背诵。
没有了急于求成的心态,也没有了小孩子的虚荣心,在小小教室中与同学一起高声朗读喜爱的诗词,空气中溢满了诗词的古韵。
现在,我知晓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悲痛苦闷,清楚了“却道天凉好个秋”轻松言语后无限深沉无奈。
我能看见盛唐时街市繁华,三三两两诗人聚在楼阁中把酒言欢,挥毫写下名垂青史的诗句。
晚唐又有沉重悲壮的言语落在人们心中,预示着这个朝代的结束。
这时,宋词蕴含的深厚文化喷薄而出,有苏轼月下独舞,吟出豪放之语,在坎坷的一生苦中作乐,读着苏轼的平生经历常常是笑中带泪。
宣和年后,时人折下河畔依依垂柳,怀念沦陷的旧都。
后来,有辛弃疾金戈铁马战沙场,留下慷慨豪迈的壮词在历史中划下浓重一笔。
这些画面重重叠叠浮现眼前,为我带来丰富的古代文化。
与小时候一首首背过却没有留下印象的方式相比,现在终是能够静下心来将自己的身心浸没诗词的韵味之中,体会诗人词人心境与复杂情感。
同样,诗词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从幼时平淡无奇的语言文字渐渐转变,个人的文化底蕴也在悄然中增添不少。
中国传统文化 古诗词
![中国传统文化 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4cad104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d.png)
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古诗词。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不仅传承了千年的智慧,更是表达了中华文明的灵魂。
让我们一同走进古诗词的世界,感受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一、古诗词的起源与发展古诗词源于古代中国的歌谣,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从最早的《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古诗词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1. 哲学思想: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佛家等流派的观点。
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古人对生死、名节的追求与坚守。
2. 道德伦理:古诗词中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如仁爱、忠义、孝顺等。
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子女应尽的孝道。
3. 审美观念:古诗词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美的认识和追求。
从山水田园到花鸟鱼虫,无一不在诗词中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三、如何欣赏古诗词1. 了解背景:欣赏古诗词需要了解其背景和作者生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2. 品味语言:古诗词的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需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
3. 感受情感:古诗词往往通过情感表达来打动人心。
欣赏时,应关注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以及情感与意象之间的联系。
4. 比较阅读:将同一主题或风格的诗词进行比较阅读,有助于更好地领略其艺术魅力。
四、当代价值与意义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 传承文化: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 培养审美:古诗词中的优美意境和丰富意象,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3. 弘扬精神:古诗词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情操,对于我们塑造健全人格、提升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传承着千年的智慧,表达着中华文明的灵魂。
关于古诗词的开场白
![关于古诗词的开场白](https://img.taocdn.com/s3/m/8f0ed75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e.png)
关于古诗词的开场白
在谈论古诗词时,一个恰当的开场白可以引起听众的兴趣,营造适宜的氛围。
以下是一些关于古诗词的开场白示例:
1."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那迷人的古诗词世界,感受
那些流传千年的韵律与情感,它们如同时光的低
语,诉说着古人的故事和智慧。
"
2."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
忆,蕴含着深邃的哲理。
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古老
诗句背后的意境和美感。
"
3."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跨越时空的界限,通过
这些优美的古诗词,去感悟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
诗人的心灵世界。
"
4."古诗词,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它们是情感的表
达,是智慧的闪光。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品读,去
体会这些千古绝响的美妙之作。
"
5."当我们翻开古诗词的篇章,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
让我们窥见古人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今
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扇窗,探索诗词的奥妙。
"
这些开场白试图激发听众对古诗词的兴趣,为深入探
讨古诗词的魅力和意义做好铺垫。
走进唐诗宋词活动
![走进唐诗宋词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d0c42c1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f.png)
走进唐诗宋词活动篇一:走进唐诗宋词《走进唐诗宋词》主题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苏东坡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从小学习、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利于培养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鉴赏、审美能力。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黄金时期。
如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引领学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畅游呢?故决定以《走进唐诗宋词》为主题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唐诗宋词》。
二、活动目标:1、使学生知道古典诗词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小学习、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利于培养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鉴赏、审美能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主动积累诗词的习惯。
2、通过活动的逐步开展,进一步加强学生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计划的制定、修改和实施,成果展示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升。
3、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际沟通等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实施过程与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课时)查找资料,为确定活动主题做铺垫。
学生、教师通过看书、上网、询问、交流等途径及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对唐诗宋词的分类、情感等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活动主题及子课题的确定做好铺垫。
第二阶段:确定活动主题及子课题1、确定活动主题:课堂上,学生们自由交流、畅谈对诗词的了解与感受,根据大家的汇报形成主题。
2、活动主题确定后,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明确研究内容,形成子课题。
启发引导学生将所谈所想进行总结归纳,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知识累积、生活感受形成子课题,即:(1)友情送别诗词(2)咏物抒情诗词(3)山水田园诗词(4)节日感怀诗词(5)爱国明志诗词3、撰写本组的课题实施方案。
在学生们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各组同学根据本组子课题,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如何分工等,学生再根据以上内容制定本组的活动计划,在制定计划时,可采用填表式或过程记录式或计划书式。
弘扬民族文化,古诗词
![弘扬民族文化,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cc5d3a9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a.png)
弘扬民族文化,古诗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还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1.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些古诗词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通过古诗词学习中华文化
![通过古诗词学习中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9173fc5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c.png)
通过古诗词学习中华文化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优美多彩。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通过古诗词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古诗词源远流长,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杜甫的《登高》以高山为背景,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困境的思考;白居易的《长恨歌》通过描绘贵妃的命运,反映了唐朝宫廷生活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这些古诗词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才华,更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民众的心声,从而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到中华文化的精髓。
二、感受中华文化的优美多彩古诗词作为文学艺术的瑰宝,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优美的表现形式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优美多彩。
例如,《静夜思》以简洁而含蓄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登鹳雀楼》通过描绘长城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盛世的向往。
这些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婉约的词藻,将中华文化的美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使我们产生无尽的共鸣和赞叹。
三、提升语言表达和修养古诗词的学习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华文化,还能够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精美的词句和优雅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加地道优美。
古诗词的学习也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使我们具备更好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古诗词的学习既是一种艺术修行,也是一种人文教育,能够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和修养水平。
四、古诗词学习的方法与技巧要高效地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选择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作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可以从唐诗宋词等经典选集入手,逐步增加阅读的难度和广度。
其次,要注重理解和品味诗词的内涵,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可以通过注释、翻译和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义。
走近古诗词教学实践活动(3篇)
![走近古诗词教学实践活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ce6a9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b.png)
第1篇一、引言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
在当今社会,传承和弘扬古诗词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我校开展了“走近古诗词”教学实践活动。
本文将从活动的背景、目的、内容、过程和成效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活动背景1.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在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古诗词富含艺术魅力,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3.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古诗词教学实践活动,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活动内容1. 举办古诗词知识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古诗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2. 组织古诗词诵读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古诗词诵读比赛,提高他们的朗诵水平。
3. 开展古诗词创作活动:让学生根据古诗词的题材、风格和意境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4. 举办古诗词主题班会:让学生在班会上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词,交流心得体会。
5. 组织古诗词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1. 准备阶段:成立活动筹备小组,制定活动方案,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和内容。
2. 宣传阶段:通过校园广播、海报、班级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古诗词教学实践活动。
3. 实施阶段:按照活动方案,有序开展各项活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 总结阶段:对活动进行总结,评选优秀作品和优秀个人,表彰先进。
六、活动成效1. 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明显提高,阅读古诗词的积极性增强。
2. 学生的古诗词知识水平得到提升,审美情趣得到培养。
古诗词的文化瑰宝
![古诗词的文化瑰宝](https://img.taocdn.com/s3/m/95a5ab3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0.png)
古诗词的文化瑰宝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学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它们不仅是文学艺术的高峰,更是历史长河中永恒的见证,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审美魅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古诗词的独特之处,展示其作为文化瑰宝的价值所在。
一、艺术表达的瑰宝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之一,其深厚的艺术表达价值无可替代。
在古代,人们通过诗词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感慨,丰富了人们的情感世界。
诗词以其简练、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勾勒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间的情感纠葛,使人们产生共鸣。
例如,杜甫的《春望》和白居易的《长恨歌》,通过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描绘,唤起了读者丰富的感情体验,透露出无尽的美与哀愁。
二、文化传承的瑰宝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记忆,是祖先智慧的结晶。
古代文人骚客们以诗词为媒介,记录历史大事、民俗风情和哲理真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这些作品如《古诗十九首》、《红楼梦词曲》等,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民俗情趣保存了下来,丰富了后人对历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古诗词也在继承中创新,不断吸收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延续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脉络。
三、教育启迪的瑰宝古诗词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传统文人注重修身养性,注重心灵的教育,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词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审美鉴赏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古诗词中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化传统的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四、国际交流的瑰宝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已经走向世界。
中国古代诗词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影响力早已被国际社会所认知。
近年来,古诗词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外互动与沟通的桥梁。
例如,诗人李白的作品《静夜思》被多次翻译成英文,并广为欧美读者所喜爱。
中国古代的诗词翻译成他国语言,不仅传播了中国文化,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中华诗词文化
![中华诗词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3a04ca283d049649b6658dc.png)
中华诗词文化:概述:中华诗词又称中国的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是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
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古代诗歌多是文人墨客,通过诗歌写作吟唱表现心中的思绪。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早成形的文学体裁,发展也最为充分。
现存的上古歌谣,已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先民的生活情况和内心祈愿,简短、生动的形式,也已表现出中国民族语言的力量。
特点:中国古诗词韵律齐整,用语凝练,有音乐性又给人留下想象空间,是为‘天然美’,常读常背古诗词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感和美感。
此外中国古诗词还具有‘内涵美’,体现在情感充沛,具有人格力量。
”例如中国诗词大会武亦姝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古人说没什么好送的,就送你一整个春天吧。
这多美呀,现代人给不了你。
”这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气度和人生意趣。
发展历程: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然后是汉代的古体诗、唐宋近体诗,特别是在宋代达到顶峰的词也是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
词的格式要依从一些固定的词牌,以便于配以乐曲演唱。
自元代开始,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逐渐过去,文学创作逐渐转移到戏曲、小说等其他形式。
发展顺序: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现状: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是一种诗意的文化。
几乎所有的文字,文章,包括传记、公文,奏折、书信、祭祀等等,都是富有诗意的。
帝王将相,文人学士,山野平民,凡文化人者,皆能诗,诗在我们这民族倍受尊重和推崇,甚至成为一些文化人的信仰。
几千年来,诗,一直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血管里流淌,滋养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五四以后,白话取代了文言,各种文体有了更为细致的分工,由于诗歌的独立性增强,诗意从其它公文、新闻、小说、散文等诸文体中逐渐减少并消失,诗歌的影响力也就越来越小了。
学习古诗词和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学习古诗词和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精髓](https://img.taocdn.com/s3/m/4bfcff4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f.png)
学习古诗词和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这是习近平主席在《关于文化如何繁荣发展的意见》中的一席话。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代表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源。
学习古诗词和传统文化,不仅是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途径,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精髓的重要手段。
一、古诗词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国古代有许多伟大的文化、科学、艺术成就,而古诗词则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智慧和才情的结晶,她不仅文字华丽,蕴含深意,还充满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哲学、审美观念等,堪称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因此,学习古诗词,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进行传承,对于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古诗词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古诗词具有非常独特的教育功能,它不仅能够培养人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还能够激发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让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人们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古诗词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例如《蜀道难》中“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蚁负山原绕郡城。
”这些文字虽然在表达某种景色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洞察。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激发人们对于文学的热爱,对于美的追求,同时也培养了人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古诗词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精髓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古诗词通过文字表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也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只有通过学习和传承古诗词,才能够将这些中华文化的精髓传递下去,与后代人一同感悟、亲近这种优秀的文化资源。
四、古诗词学习的实践意义古诗词的学习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中背诵与学习梳理,更要贴近生活,融入实践。
我们可以通过吟诵和创作古诗词,将其与当下的生活相结合。
例如,在一些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朗诵古诗词,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助于理解诗词的深层意义吗
![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助于理解诗词的深层意义吗](https://img.taocdn.com/s3/m/f02e7c2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d.png)
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助于理解诗词的深层意义吗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层意义。
通过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词作品的深意,进一步领略古人智慧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意象象征、思想主题等方面阐述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并探讨它对读者理解诗词深层意义的积极影响。
一、历史背景的重要性古诗词的创作与发展与特定的历史环境密切相关。
古代文人墨客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下,笔耕墨守,以诗为媒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抒发对社会时事的关切。
因此,了解古诗词作品创作时的历史背景,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诗词内涵。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盛唐时期的繁荣景象,连宋徽宗的《青玉案·元夕》则反映了北宋末年的动荡和人们的遭遇。
通过了解历史背景,读者可以在诗词中感受到诗人时代的风貌和社会变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作品。
二、意象象征的魅力古诗词以其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表达方式,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象征,使得诗词作品更富有魅力。
从风花雪月、山水田园到动植物万象,每个意象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了解这些意象背后的文化内涵,能够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诗词作品的内在含义。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的“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通过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内心矛盾情感的震撼与冲击,背后蕴含着对壮丽自然和脆弱人生的思考。
通过解读这些意象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能够更深刻地把握诗词作品的深层意义。
三、思想主题的探索古诗词作为文人表达情感和探索思想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主题。
了解这些思想主题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诗词的深层意义。
例如,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以咏史的方式,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
而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则通过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咏叹时光如梭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到诗人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和价值取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中华古诗词文化——《古诗词鉴赏》课程案例骊城学区第一小学张丽娜一、课程开发背景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文明开发最早的古老民族之一。
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历史之悠久,而唐诗、宋词以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使语言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至。
它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变化多样而又严整有序,对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是极好的教材。
***同志在1999年2月20日会见“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演创人员时曾讲到:“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
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
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因此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1、立足诗词,培养阅读能力任何一种文学作品的鉴赏,都有其内在规律。
古典诗词鉴赏的内在规律就是以诗词为立足点,通过鉴赏主体(学生)对文本(诗词)的形式和内容的渗入和观照,从而使鉴赏主体获得正确的审美判断和审美愉悦。
因此,在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中,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深入体察作品,培养对诗词本身的阅读能力。
(1)知常识,通晓典故诗词中的典故通常包括历史故事、神话故事、传说、小说和诗文掌故等。
因此,我们指导学生鉴赏古典诗词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让学生了解诗词所用典故的出处及含义。
(2)品味诗词语言诗词的语言特色是形象、凝练、富于表现力。
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鉴赏诗词时,必须让学生抓住诗人运用的富有表现力的妙字佳句,特别要抓住“诗眼”。
这些妙字佳句和“诗眼”是诗人从“几千吨语言的矿藏”中提炼出的足以表达诗歌内容的词句,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因古典诗词语言的这些独特性,在对古典诗词鉴赏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品读语言,发挥想象,添加省略,还原语序,连缀跳跃,让他们在不断地描摹、体会、感悟中渐进诗的境界。
2、产生共鸣,培养感悟能力我们指导学生阅读古典诗词,就是希望他们通过诗人对瞬间事物、情感的把握,将自己的情感经验,与诗词中的情感经验进行比较,引起心灵的共鸣,或以补充自己情感经验的不足,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内存,体验到某种人生情绪的极致。
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和意境的创造来传达思想感情的。
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在语言文字中融汇和具现即意象。
它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
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加之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而又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情”与“景”的结晶品,它是古代诗人力求创构的诗词的精华,也是我们鉴赏诗词的内核,是鉴赏活动中最重要的审美环节。
在鉴赏诗词时,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捕捉意象,体会意境,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艺术空间,聆听诗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生命最真切的诉说。
(二)、课程内容框架1、古诗“专题学习”的内容为了便于学生积累、体验、感悟,我进行了“专题学习”的尝试。
经过多年的实践,构建了古诗“专题学习”的模块。
使学生爱读古诗,会读古诗,提高了大多数同学的文学素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古诗“专题学习”的模块主要分“人物专题”和“题材专题”两大类。
学生通过大量古诗的诵读积累,从古诗题材、风格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同中察异,异中见同的比较、感悟,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诗作者,更准确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倾向,进入作品美的意境,提高对古诗词的欣赏水平和能力。
(1)“人物专题学习”“人物专题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积累诗人的各种作品。
在大量作品的诵读中体会不同诗人由于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也就是诗的风格。
比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洒脱,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如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把握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人物专题学习”以诗人的写作风格为主线,然后进行相同或不同风格的作品对比赏析。
即当教材中出现某个诗人的作品时,要引导学生以这个诗人为专题,收集诗人所写的诗歌,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对比,整理体现诗人风格的诗句。
在大量诗句的体验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从而喜爱读古诗。
“人物专题学习”可以分同一诗人作品的专题学习和不同诗人作品的专题学习。
(2)“题材专题学习”古典诗歌在塑造形象、运用语言、表现技巧、表达思想感情上有着不同的要求,所选题材也有很大的差异。
按照诗歌表现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古典诗歌大致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和咏怀诗等五类。
根据小学生需要掌握的80首古诗分析,主要有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和咏怀诗。
“题材专题学习”是学生在了解了作者写作风格后比较喜爱的一种古诗学习方法。
当然,不同题材的诗歌在专题学习时也应有细微的差别和侧重。
A、“山水田园诗专题”的学习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指以山水名胜为描绘对象,着意刻画自然美的诗歌。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
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了解、积累的诗歌是《春》、《鹿柴》、《竹里馆》、《宿新市徐公店》、《晓出净慈寺》等。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品味、比较诗歌是如何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
B、“边塞诗专题”的学习边塞诗主要描绘边塞风光,反映边戌将士征战生活的诗歌。
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
代表作《凉州词》、《出塞》、《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等。
边塞诗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量,最主要是因为它包含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因此这类诗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的好载体。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所以要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样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是大有帮助的。
C、“咏怀诗专题”的学习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
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
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由于“诗言志”的关系,咏怀的作品相当多,内容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小学阶段学生要了解、积累的有《赠汪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赠刘景文》、《题临安邸》等。
咏怀诗重点在于其“抒怀”的性质,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在诗中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或一件事,更要去体味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咏怀诗内容广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专题”篇、“思乡专题”篇、“思亲专题“篇等多项专题学习,在此也不一一例举了。
三、课程实施(一)、课程管理1、为了确保校本课程顺利开展与实施,学校成立学习指导教研组,主任指导、组长负责、教师落实的管理网络。
2、根据学习指导课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组织专人拟定《学习指导课实施方案》。
3、学习科学的理论基础,加强教师培训,明确学习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措施、形成共识,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意识,认真上好校本课程,提高指导课的质量。
4、定期进行观摩课、研究课活动,请领导给予指导。
(二)、课程评价重综合评价人,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每学期教师总结学习指导课的情况,学生进行学法交流,评教评学,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四、成果与反思通过校本课的学习,学生体味到我国古诗词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
通过“专题学习”,改变了以往古诗词教学的“孤、枯、苦”的弊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在古诗积累中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古诗专题学习,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远远超过教材要求。
他们有的是结合课堂内容拓展积累的,有的是根据自己兴趣主动了解的。
“专题学习”是在学生自主探索、感悟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是一种愉悦的学习过程。
学生通过上网检索资料,反复诵读、体验诗歌的意境,对古诗有了特殊的感情。
课间不时有学生在摇头晃脑地诵读古诗,作文里也时常看见学生在运用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有同学在学古诗收获里谈道:“通过古诗专题学习,我认识了白居易、李的、杜甫、骆宾王……看到了田园风光、西湖美景。
我被诗中所描绘的情景所惊叹,加上诗人精湛的写作技巧,铿锵的语言,更使我对古诗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不少同学还尝试着仿写古诗。
(二)在古诗对比中提升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通过古诗“专题学习”的实践,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各研究“社团”都有自己的研究报告。
同学们不但能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借助画面想象,或点评、或扩写、或自编剧本来表达对诗歌内容、思想内涵的感悟和作者共鸣,沉溺在富有神韵的古文化境界里,对古诗的喜爱溢于言表。
学生多姿多彩的古诗研究报告更充分体现他们的古诗学习的能力已令人刮目相看。
优秀的古诗词不但情理趣兼备,易于诵记,而且能启迪人的心智,真正让学生一辈子有用。
让我们的孩子携手走进古诗词,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