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工作应用论文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的重要性
临床护理是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患者 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对能力,从而提升整个医 疗体系的服务水平。
挑战:患者期望与沟通难题
总结词
患者期望与沟通难题是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面临的另一个挑战,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沟通技巧和同理心 。
详细描述
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他们希望得到专业、周到的护理服务,并且希望自己的需求和意见得到关注和 满足。同时,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也面临诸多难题,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情绪波动等。这些因素都可 能导致沟通不畅,影响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1 2 3
定期开展评判性思维培训课程
组织专业培训师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性的评 判性思维培训,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
引入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真实或模拟的临床案例,让护理人员在 实际操作中运用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提高实际 操作能力。
建立评判性思维考核机制
将评判性思维纳入护理人员考核标准,通过定期 评估和反馈,激励护理人员持续提高评判性思维 能力。
判断能力。
解决方案: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总结词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是解决患者期望与沟通难题的关 键措施,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同理心 。
详细描述
为了满足患者的期望和提高沟通效果,护理人员需要具 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同理心。他们需要学会倾听患者的 需求和意见,关注患者的情感体验,并且用通俗易懂的 语言向患者解释护理方案、治疗措施和注意事项等。同 时,护理人员还需要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 心理状态等因素,以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通 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可以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 度,增强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信任和认可。
评判性思维与临床护理决策

如果我们不能进行评判性思考, 我们只能片面的解决问题
三、如何进行评判性思维
1.与同事交流、讨论 2.病例讨论 3.保留并阅读护理记录 4.书写日志 5.讨论观察的结果 6.养成反思习惯
......
李开复的回答:
1)多问"how";不要只学知识,要知道如何实践应用 2)多问"why";突破死背的知识,理解“为什么是这
3、临床护理决策的步骤
• 5个步骤:
确定问题
陈述目标 选择方案
实施方案 评价和反馈
案例:晚间值班的赵护士发现某患者 熄灯3小时后仍在床上翻来覆去睡 不着,如何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 案?
3、临床护理决策的步骤
1)确定问题 五个“W”一个H” • Who? What? When? Where? • Why? How?
临床护理决策
• 是指护士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面临的现 象或问题,从所拟定的若干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 做出决断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如:血管通路、置管材料的选择
2、临床护理决策的方法
• 全部可能性排列法
全部可能性排列 个人经验法 历史追溯法
......
法
全部可能性排列法
• 可以有哪些解决方案?
• 每一种方案的可行性是怎样的?
自信负责 好奇执着 谦虚谨慎 独立思考 质疑的态度
4、评判性思维的特点
1
2
3
主动 思考
质疑 反思
审慎 开放
4、评判性思维的特点
1)评判性思维是主动思考的过程
是能动性思维,要求护士主动参与临床医疗 护理过程,而不是依赖医嘱坐等其他人告诉 其应该做什么,想什么。如:血管通路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富兰克林
评判性思维在护理中的应用

评判性思维在护理中的应用
1 评判性思维在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是一个需要评判性思维的职业,也是创新、发展和学习的职业。
对于一个护士来说,评判力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评判力是指人
们运用技能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护士以合理的方式来根据做出
有效的,理性的,全面的决策,考虑多重的可能性,保护病人的利益。
评判性思维的训练有助于护士进行多重情况下的判断,减少做出
错误判断的可能性。
对于一个护士来说,他需要综合性地从病例中收
集信息,分析、甄别出关键信息,针对不同问题做出多重决策,以解
决特定护理问题,付诸于行动,符合护理理念和护士实际道德准则,
以便确保护理质量的改善,从而使护理服务质量更加优质。
评判性思维的贯穿,让护士可以识别影响病人健康的概念,并有
能力根据规范和标准来选择行动方案。
当新的概念,情况,疾病和护
理技术出现时,评判性思维也让护士有能力理性地看待情况,做出正
确的决定,给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
此外,评判力也可以使护士把握护理过程中的学习机会。
只有通
过良好的评判力,护士才能依据学习中获取的认知,概念,技能和态
度来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
通过继续学习,护士可以与团队成员合作,以良好的职业操守支持病人和家庭,进而确保护理服务质量。
总之,评判性思维在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扮演着对病人和护理服务质量至关重要的角色。
护士应该积极训练评判性思维能力,以提升护理水平,为病人提供最佳护理服务。
评判性思维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评判性思维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摘要】评判性思维即“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是存在的,有差异的,可训练的,并且是可测试的。
训练“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可以将高素质的护理人员选拔出来。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有质疑和探索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这样才能提高护理质量。
医学的发展,使护理专业和医疗专业形成了合作的关系。
作为护士,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掌握评判性思维的能力,这对提高护士的临床技能,以及护理质量的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能力护士随着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评判性思维的研究开始受到护理界的广泛关注,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作为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已经成为国内外护理教育界的共识[1]。
无论从护理学科的发展,还是社会对护理专业实践的要求来看,护理人员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2]。
1.“评判性思维”的概述评判性思维是英语Critical Thinking的直译。
Critical Thinking在英语中指的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
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逻辑知识与逻辑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或者更一般的说是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
从护理的角度来看,评判性思维能力是对临床复杂护理问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义的自我调控性的判断、反思、推理及决策的过程,是护理人员面临动态、复杂的临床环境进行正确反思与选择所必需的思维及判断方法[3]。
2.“评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人的素质差异,本质不在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信息量的差异,而在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差异。
“评判性思维”理论的目的是寻找有效途径,训练这种能力,揭示这种能力的差别,把这方面的高素质的对象选拔出来。
延伸到护理学中即是在解决护理问题时如何反思和推理的过程。
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评判性思维,因此护士应把评判性思维方式应用在执行医嘱,观察病情,科学研究中去,即在护理工作中要有质疑和探索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这样才能提高护理质量。
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护理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且需要高度专业技能的职业。
在日常工作中,护士需要通过评判性思维来分析和解决各种复杂的临床问题。
评判性思维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评估信息、做出推理和做出明智决策的思维方法。
在护理工作中,评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护士们快速分析复杂的情况,评估患者的状况,并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
下面将详细介绍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首先,评判性思维在收集和评估病情信息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士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收集信息,并将它们与护理知识和经验进行比较。
评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护士们筛选关键信息,辨别重要和不重要的症状,并确定患者的紧急性和优先级。
例如,在评估一个发烧的患者时,护士可以通过评判性思维判断是否存在其他症状,比如呼吸困难或意识模糊,以决定是否需要立即求助医生。
其次,评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护士们进行临床推理和问题解决。
在面对复杂情况时,护士需要分析和推理来确定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
评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护士们提出假设、验证推断,并评估可能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处理一个突发心脏骤停的患者时,护士可以通过评判性思维判断可能的原因,如心脏病、药物过量等,然后根据患者的状况选择适当的紧急护理措施。
评判性思维还可以帮助护士们评估和改进护理质量。
在护理实践中,护士需要不断地评估护理效果,并采取措施来实施改进。
评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护士分析护理结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例如,在评估一个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时,护士可以通过评判性思维确定不良控制的原因,如饮食不当、药物不规律等,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来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
另外,评判性思维在沟通和协作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多学科团队中,护士需要与医生、药师和其他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以便提供协调一致的护理。
评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护士们理解和解释专业术语和概念,并提出相关问题和建议。
例如,在与医生讨论患者的治疗计划时,护士可以通过评判性思维提出明确的问题,确保医生明白患者的特殊需求和护理优先级。
评判性思维在急诊临床护理决策中的应用

评判性思维在急诊临床护理决策中的应用标签:评判性思维;急诊;临床护理决策;应用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急诊急救护理专业,在应对各类突发性卫生事件和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急诊护士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他们必须能在具有挑战性的护理环境中完成高质量的护理行为。
急诊护士应熟练掌握急救专科知识,技能及相应的软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对患者实施及时,准确的整体救治和监护。
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有研究指出,急诊护士要在第一时间迅速地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判断,并正确地应用合适的干预措施。
一名急诊护士在8小时的工作中需要进行50个重大的临床决定[1]。
因此急诊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备与应用突显重要。
1.评判性思维[ Criticalthinking]1.1评判性思维是由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创立的一种批判性理论和思维方式。
70年代开始应用于教学领域,本质是培养学生具有一种辩证施治,反思能力和建设性批判精神;80 年代初,评判性思维理论被引入护理领域;1989年美国护理联盟(the national league fou nursing NLN)在护理本科认证指南中将评判性思维能力作为衡量护理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2]。
1.2评判性思维也称批评性思维,是指人体在复杂情景中,在反思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推理,做出合理判断。
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能够正确进行取舍。
从护理的角度来看,评判性思维能力是对临床复杂护理问题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有意义的自我调控性判断,反思,推理及决策的过程。
判断性思维是主动思考,审慎开放的过程。
护理评判性思维包括三个层次:基础层次,复杂层次和尽职层次。
而评判思维标准包括:智力标准和专业标准。
明确标准可以使护理人员的思维更为可靠,有效,从而做出恰当的临床护理决策[3]。
1.3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特征:(1)认知特征:人的认知特征包括能应用所学的知识收集资料,识别信息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和可选择的解决途径方法,找到论点的论据,排除错误的判断或推理,构建实现目标的方案,评判出最佳选择。
评判性思维方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智
模
式
评判患者 评判医嘱 评判药物 评判器具
评判性思维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对治疗方案的评估
评判医嘱的合理性
输液目的 药物性质
输液疗程
治疗方案评 估
输液速度
评判性思维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对患者的评估
病程 穿刺部位
皮肤
年龄性别
患者情况评 估
活动状况 教育
配合程度
评判性思维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穿刺部位 评估
评判性思维的特点
主动性 独立性 反思 全面审查 有说服力
【基本原则】
敢于怀疑 校验术语的定义 谨慎地从证据中得出结论 注意对研究证据的选择性解释 将批判性思维运用于生活的各个领
域
评判性思维的组成
智力因素:医学基础知识 人文知识 护理学知识
认知技能因素: 解释 分析 评估 推论 说明 自我调控
情感态度因素 自信负责 、 诚实公正、 好奇执着、
谦虚谨慎、 独立思考、 有创造性
评判性思维核心技能
1、解释(归类、解释重要性、澄清意义) 2、分析(审查观念、识别论证、分析论证) 3、评估(评价主张、评价论证) 4、推理(质疑证据、推测不同可能得出结论) 5、说明(陈述结果、证明程序的正确性、表达论
也有人认为在特定的情境中以 探索的态度来分析、推理、假 设、总结规律、陈述信念和行 为的一个反思推理过程,就是 护理学科中评判性思维的体现 。
评判性思维的意义
(1)本着探寻真理、促进正义、推动社会 进步的良好意愿
(2)带有主动性和纪律性并且能够形成习 惯的
(3)有数据和事实支撑的
(4)经过逻辑推理过程的最终能够产生相 对明晰的、富有建设性的思考结果的思维 过程和思维方式。
评判性思维与临床护理决策

评判性思维与临床护理决策首先,评判性思维能够帮助护士分析和评估各种临床数据。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收集和记录大量的患者信息,并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评判性思维,护士可以有效地解读这些数据,并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护理需求,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其次,评判性思维使护士能够识别和解决护理问题。
在临床护理中,护士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护理问题,例如患者疼痛管理、跌倒风险评估、药物治疗方案等。
通过评判性思维,护士能够全面地分析和评估每个问题,并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评判性思维能够帮助护士辨别各种护理问题的优先级,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决策。
此外,评判性思维有助于护士对护理行为进行反思和改进。
临床护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护士需要不断反思和评估自己的护理行为,以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通过评判性思维,护士能够主动地评估自己的护理实践,并寻找改进的空间。
护士可以通过回顾自己的决策和行动,找出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计划。
另外,评判性思维有助于护士进行团队合作和沟通。
在临床护理中,护士需要与医生、其他护士和多学科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通过评判性思维,护士能够提供明确、准确和有力的观点,并与团队成员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和决策。
评判性思维能够帮助护士发现问题,并与团队成员进行合作解决,共同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总之,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决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评判性思维,护士能够分析和评估各种临床数据,识别和解决护理问题,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护理实践,以及进行团队合作和沟通。
评判性思维的运用能够提高护士的决策能力和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因此,在临床护理中,护士应注重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重要性:在临床护 理中,评判性思维 能够帮助护士快速 准确地评估病人状 况,做出正确的护 理决策,提高护理
质量。
应用场景:评判 性思维在临床护 理中广泛应用于 病情评估、病人 沟通、护理计划
制定等方面。
培养方法:通过 培训、实践和反 思等方式,提高 护士的评判性思 维能力,使其更 好地应对临床工
作中的挑战。
面临的挑战
临床护理工作的复杂性 患者病情的多变性 医疗技术的快速更新 医护人员自身素质的局限性
建立评判性思维:通过培训和实践, 提高护理人员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 力。
应对策略
持续学习与改进:不断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提高护理质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强化沟通与合作:加强医护人员之 间的沟通,促进团队协作,共同应 对挑战。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 的应用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评判性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与提升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的挑战与应对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的实证பைடு நூலகம்究
评判性思维的定义
评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自我调节的判断过程,这种判断涉及解释、分析、评估和 推断,以及这些过程的反思。
改进。
评判性思维能 够帮助护理人 员分析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 并采取有效的
改进措施。
反思与改进是 评判性思维在 临床护理中应 用的重要环节, 有助于提高护
理质量。
评判性思维在 临床护理中的 应用需要持续 的反思与改进, 以适应不断变 化的医疗环境。
护理教育中的评判性思维培养
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中的重 要性
评判性思维对护理工作的贡献
评判性思维在ICU护理中运用的临床价值

评判性思维在ICU护理中运用的临床价值评判性思维也称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对所学知识的性质、价值及真实性、精确性所进行的个人分析、评价、推理、解释及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决策[1]。
评判性思维与护理临床决策、护理能力、护理诊断、循证护理等重要的护理行为互相关联、互相影响[2]。
而护理风险事件是指在医院内接受护理服务的患者,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直接或间接受到伤害而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3]。
ICU具有患者病种多、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的特点,监护和治疗任务重的特点,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ICU护理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
2014年,我科对全科护士进行了评判性思维能力培训并运用于护理风险管理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培训对象ICU护士22名。
其中本科8名,大专12名,中专2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8名,护士10名。
由护士长及5名护理组长组成评估小组,评估内容包括:①ICU护士临床护理能力,常见的、现存的和潜在护理风险问题的评判思维能力;②ICU专科理论知识和急救技术操作熟练程度;③护士的沟通技巧与服务态度。
1.2培训方法与内容1.2.1明确评判性思维概念,开展相关护理工作通过科室组织的专题讲座使大家了解到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的情景中,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的方法及形式。
护士在执行医嘱、观察病情、科学研究中均须应用评判性思维方式,即用质疑和探究的思维方式来进行鼓励工作,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独立性、科学性,才能提高护理质量。
1.2.2加强ICU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及应急能力培训护士拥有评判性思维的前提是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全面仔细的观察、对患者关爱负责的态度。
每周进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组织学习专科护理常规、制度、及应急预案。
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W.Oxman-Michelli于1992年提出,评判性思维包括认知技能(智力技能)和情感表达(评判精神)两个方面。他指出评判精神是指态度和倾向,其要素包括:独立意识、头脑开放、全心全意、智力水平、尊重他人[11]。Kneedler认为,评判性思维的认知技能包括:(1)能够识别中心论题及问题;(2)比较异同点;(3)确定哪些信息是相关的;(4)形成适当的疑问;(5)区别事实、观点和合理的判断;(6)核查一致性;(7)识别字里行间的假设;(8)识别原型和套话;(9)识别偏见、情感因素、宣传以及语义倾向性;(10)识别不同价值系统和意识形态;(11)识别材料的适当性;(12)预测可能的后果[12]。1.4评判性思维的意义评判性思维往往与反思、质疑、否定等认识环节相关联,但这并不意味着评判性思维只具有纯粹消极的意义。事实上评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有着密切联系:没有对已有的认识成果的质疑、评判,没有对新思想、新观点的分析、论证就谈不上创新。就此而言,评判性思维不仅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而且是内在于创造性思维全过程的一种不可获缺的思维品格[13]。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评判性思维,能够更好地评价和运用所获得的信息,有效地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护士的社会交往能力,改进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 2评判性思维与护理程序的关系护理程序是临床护理中使用的系统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评判性思维与护理程序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关系,两者都包含处理问题、做出决断和进行创造性思考这三种内心活动,但是它们之间并非完全相同。护理程序实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护士在运用护理程序解决问题的所有阶段都会用到评判性思维的认知技能。Watson和Glaser于1964年便指出,评判性思维的应用往往与护理程序相联系,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各个环节[7]。2.1护理评估阶段:护士需要进行可靠的观察、分析,区分病人的资料是否与健康问题有关,判断资料是否重要,整理和组织资料,核实资料,并根据护理概念框架或护理相关理论的概念进行正确的分类,这些活动均需运用评判性思维技巧。2.2护理诊断阶段:护士需要找出线索的类别和线索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这些线索形成推论。推论得到证实后,从而形成诊断,形成诊断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评判性思维的过程。2.3护理计划阶段:护士作为一个评判性思维者在决策时是十分谨慎的,这就是为什么护士可以根据已具备的知识和经验,根据病人的情况,也会做出“可能的”或“有危险性的”护理诊断,并且合理的选择排列优先次序,为病人制定预期目标,即评价护理效果的标准,分析判断相关因素,根据相关因素制定护理措施。而形成评价标准、选择、解释、假设所选择的护理措施能够解决病人的问题和运用跨学科知识等思维活动均为评判性思维技巧。2.4护理实施阶段:护士运用护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原理为病人解决问题,这种“运用”并非简单的“记忆”知识和原理的思维过程,它也是评判性思维过程。2.5护理评价阶段:护士通过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并将所收集的资料与评价标准相比较,以判断预期目标是否达到,这种用标准来进行评价的方法也是评判性思维的过程[14]。在护理过程的每个阶段,由评估到评价,护理人员要时时做出临床判断与推断,可以说评判性思维是带动护理程序的引擎[15]。 3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下面结合护理程序的每个阶段,来分析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3.1在护理评估阶段的应用在收集资料中,护士会发现病人可能出现的问题,由发现或识别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就是假设推理。例如一个腹部手术术后病人的血压是80/50mmHg。血压偏低是这个病人的主要问题,护士最初的推理可能是病人出现休克。护士的推理能力受知识、经验及价值观的影响。但是在做出决定之前,护士还要对这一资料进行进一步的证实。护理人员必须收集更多的资料来核实已有资料的准确性。核实的方法包括观察有无休克的症状与危象,比较以往的血压,重新测量血压或请另一位更有经验的护士来测量[16]。护士在整理资料时要考虑哪些因素会影响所得的资料的准确性,主观资料与客观资料是否一致。在分析资料时,要对资料进行分类,要考虑是否受护士主观的影响,资料是否充分、全面,还要补充哪些资料才能对问题做出准确判断[15]。在分析资料时,还要将资料与正常值或参考值及病人以往的情况作对比,为正确做出护理诊断打下基础。3.2在护理诊断阶段的应用护士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得出护理诊断的过程中也需要运用评判性思维。护士根据分析整理好的资料,要考虑哪些是病人现存的问题,病人存在哪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哪些问题需要护士处理,哪些问题属医护合作处理的问题,哪些因素导致病人的问题等。如某病人,女,体温39.4。C;皮肤干燥、潮红;小便次数减少,尿量减少。根据这些资料,护士初步的印象是这位病人可能在营养代谢功能或排泄功能上有问题。护士为了得出正确的护理诊断,还要在这两个功能性健康型态范围内继续收集资料。在继续收集的资料中,护士发现这位病人自从两天前患感冒后有呕吐的症状,饮水较少。另外触诊膀胱,没有发现肿胀情况。这些资料显示病人没有排泄功能障碍。所以护士判断尿量减少、体温升高及皮肤干燥潮红可能是由于水的摄入量不足造成的[16]。3.3在制定护理计划阶段的应用护士为病人制定护理计划时,要找出能预防、控制或消除已确定的病人问题的对策或措施。这个过程可用到归纳、联想及预测等思考策略。例如,护士评估一位因脑外伤而昏迷正在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发现其左肺上叶有啰音。护士为此病人下的护理诊断是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病人的意识状态改变无法咳出痰液、气管内插管刺激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及卧床不动造成痰液淤积有关。选择措施时,护士会想到吸痰、翻身等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在预测可能的结果时,护士会发现,根据研究文献,这两项措施都有使颅内压增高的危险。若不采取这项措施痰液可能造成支气管堵塞及血氧过低,血氧过低亦可促使颅内压增高。为了减少这些危险性,护士在给这位病人翻身时使用滚木式的方法,并计划在吸痰前后给病人吸氧数分钟,并尽可能缩短吸痰的时间[16]。在这个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护士要考虑每项措施的依据,对病人是否安全,应用现有资源的可行性,是否符合病人的价值观或信仰,与其它治疗计划是否一致等[15]。在制定计划时还要考虑提出的护理诊断按主次分为首优、中优、次优进行排序,分出轻重缓急。护士还要在制定计划时提出护理目标来指导护理措施,这也是评价护理措施的依据。在制定目标时要考虑目标是否合适,目标是否与治疗方案一致和目标是否现实等。3.4在护理实施阶段的应用护士在实施措施时,要判断病人的需求、观察病人的反应、判断是否朝着预期计划的方向进展。根据判断决定是否需要调整计划。如前面提到的例子,护士在给脑外伤的病人吸痰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血氧饱和度、脉搏、血压的变化,若有颅内压增高的征象,应立即停止操作,给病人吸入氧气,然后再观察病人的反应[16]。在这个过程中护士应注意的核心问题是:(1)实施计划措施后,病人的情况有无改变,措施是否恰当;(2)护士是否有足够的知识与技术来处理病人的情况;(3)在实施每项措施时,何时要检查病人的反应;(4)是否忽略安全的原则;(5)有没有按照病人的年龄、价值观及一般健康状况来调整措施[15]。3.5在护理评价阶段的应用评价时士应收集与病人相关的资料,以判断护理目标是否实现或实现的程度。此时收集资料所用的评判性思维技能与评估阶段是一样的。但所下的结论是决定护理措施有无达到预期目标,护理措施是否能终止或需修改。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不能只注重操作过程,更应精细的收集、分析相关资料,锻炼自己的思考过程[16]。因此,在评价时,护士应该应用评判性思维进行如下思考:(1)所得资料是否达到预期效应,病人和家属是否也认为达到目标;(2)回想自己在实施整个护理措施中,有哪些还可以改进;(3)若病人的结果不符合预期目标,必须考虑:基础资料是否欠准确?护理诊断是否正确?预期目标是否切实可行或可测量?护理措施的选择是否正确?是否按计划实施?[15]评判性思维的培养目前评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也有对教师及管理者的培养的研究。国内对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研究较少,还并未形成体系。国外的护理教育研究者经过几十年大量的研究认为:没有哪一种培养方式是最好的,最有效的、是优于其他方式的。教育者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出用苏格拉底式问答法、概念阐述法、小组讨论法、实践反思式教学法、开展座谈会、参与科研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郜正美用工作笔记法来培养新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认为在发现问题、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问题、评判思维自信心及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7]。也有人在临床实践中以护理查房,个案讨论的形式对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进行训练[18]。5小结综上所述,评判性思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性很强的思维技巧。在使用中不能按照常规的课堂授课方法进行传授,而要让学生、护士亲自参与实践,在日常工作中反复练习和使用。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条漫长的道路,由初学到应用自如的程度不可能一日即成。一个人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与个人经验、伦理道德、美学修养和知识水平、自信心存在密切关系[19]。当前,我们对评判性思维的重要性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化,评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综合思维能力的表现,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评判性思维是护士在护理程序中判断问题和决定问题的思维过程,护理管理者要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才能得以实现。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目的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现代医院护理工作的职责与功能明显超出了传统的概念。
因而临床护理工作者在循证护理实践中必须注重科学性的评判性思维的应用,以提高循证护理实践的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护理教学评判性思维(CT)是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提出来的一种评判理论和思维方式。
现在评判性思维已成为一名现代的护理从业人员必备的素质之一。
1989年美国国家护理联盟将评判性思维教育作为评价护理本科教学质量的特殊标准[1]。
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对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1 定义评判性思维是基于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以及背景的综合考虑而形成的一个有目的的、自我调控的判断过程,以对事物做出正确的阐明、分析、评价、推论和解释,并总结出理想的评判性思维者所具有的特征。
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2]。
2 影响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因素研究显示:学历层次高、成绩优秀的护生更具有正确的评判性思维倾向性,更有可能培养成为理想的评判性思维者。
我国的临床护理教学长期以来只重视知识的传输而轻视对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临床工作时期,只强调记住临床护理的大面和细节,而不是评判性的思考。
因而,目前国内外许多护理教育者已着重提高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3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中的实施方法3.1小组讨论法讨论前1周让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小组。
小组讨论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仅是参与者、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主张学生争论,鼓励学生对小组其他成员的观点积极补充、质疑、分析、推理和评价。
对于讨论中出现的不同观点,教师不简单地判断对错,而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运用已有的基础医学知识、护理学知识以及相关的人文学科知识等加以回忆、思考和分析,从而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讨论使护生所学的知识记忆更深刻、理解更透彻。
评判性思维在普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评判性思维在普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关键词】评判性思维;优质护理;普外科;应用评判性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方法,指个体在复杂的情景中,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1]。
其对个体的要求很高,要求具有评判性思维的人要有理性,善于反思,积极进取,并能够独立思考,这些是现代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品质[2]。
美国护理学院协会和全美护理专业认证委员指出,进入21世纪后,评判性思维能力将成为护理人员的基本核心能力,它是护士进行独立的和有效的临床决策的基石,评判性思维对临床工作中的医务人员在决策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科于2010年开始,在优质护理工作中运用评判性思维,现总结如下。
1 术前护理在个体护理中要广泛收集资料,对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反思、推理、整合,这一过程必须运用到评判性思维,才能作出合理的判断[3]。
例如,为结肠造瘘行毕瘘手术患者术前清洁灌肠时,护士要分析判断病变部位,肠道走行,插管深度,灌肠采取的卧位,如何防止灌肠液外溢等,利用创造性思维制定适合个体的有效的灌肠方案。
曾有一名76岁直肠癌男患,术前评估患者有常年大量饮酒习惯,术前行PICC置管时发现双侧上肢浅静脉差异很大,仔细询问既往无神经内科病史,查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经过慎重分析推理,建议患者行头部CT检查,结果回报大面积陈旧腔梗,为术后护理做出了重要警示。
每个个体是不同的,所患疾病也不是简单固定的,因此护士要运用评判性思维,理性地、审慎地思考,制定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准确的护理措施。
2 术后护理2.1 病情观察患者的病情是变化的,有时又是复杂的,护士面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要树立综合观念,从整体把握个体,由局部想到全局。
例如,有些患者术后会出现呼吸困难,护士不应简单地报告医生做对症处理,要运用评判性思维仔细检查分析,除疾病原因外,是否为痰液阻塞呼吸道,还是疼痛导致的不敢呼吸,抑或腹带包扎过紧影响呼吸;许多患者术后会出现高血压,护士也要分析除疾病外,是否为疼痛所致,或情绪改变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或体温变化引起(很多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在输液反应早期体温上升时会出现高血压,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脑出血等严重后果),护士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需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评估证据:对收集 到的信息进行评估, 判断其真实性和可 靠性。
确定目标:根据问 题的性质和实际情 况,制定合理的护 理目标。
收集信息与证据
收集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病史、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 评估信息可靠性:判断信息来源是否可靠、准确 对比不同信息:对不同信息进行比较,找出矛盾点 确定信息重要性:根据护理需要,确定哪些信息是重要的
理效果。
个性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护理 方案,提高患 者的满意度。
持续学习与改 进:鼓励护理 人员不断学习 新知识、新技 能,不断改进 护理实践,提 高护理水平。
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共同解决临床护理中的复杂问题。 加强与其他领域的交流,如心理学、社会学等,以拓展评判性思维的视野。 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建立跨学科的沟通机制,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
培养新一代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目标:具备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方式: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实践训练 培养内容:涵盖伦理、法律、沟通等多个方面 培养效果: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和护理质量
拓展评判性思维在护理领域的应用范围
建立评判性思维培训机制,提高护士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护士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评判性思维,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拓展评判性思维在护理科研领域的应用,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 加强与其他医疗专业的合作,共同推动评判性思维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鼓励护理人员 积极参与讨论 和决策,提出 建设性意见和
建议
寻求共识,共 同制定应对策 略,确保患者 的安全和护理
质量的提高
P评A判R性T思6维在临床护理中的未
评判性思维 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增强护士的职业认同感
提高工作成就感
通过运用评判性思维解决临床问 题,护士能够获得更多的工作成 就感和满足感,提高职业认同感。
提升专业素养
评判性思维有助于护士不断学习 和成长,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
技能水平,增强职业自信心。
促进职业发展
评判性思维有助于护士在职业生 涯中做出更好的决策,规划自己 的职业发展路径,实现个人职业
保护患者利益
评判性思维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在 面对涉及患者利益的决策时,充 分考虑患者的利益和需求,避免 利益冲突和伦理风险。
03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 的实践方法
案例分析法
01
02
03
选取典型案例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案 例,涵盖不同疾病类型和 护理情境。
分析案例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护 理问题、护理措施及效果, 评估护理效果与预期目标 的符合程度。
对策实施
开展评判性思维培训课程,邀请专家 进行讲座,分享实际案例,鼓励护士 参与讨论和反思。
挑战:工作压力与时间限制
挑战描述
临床护理工作通常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和时间限制,可能导致护士在快速决策时缺乏充分思考和评估 。
挑战实例
在紧急情况下,护士可能需要迅速做出判断和采取行动,但由于时间紧迫,可能无法全面考虑所有可 能的方案和风险。
讨论与反思
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对案 例进行深入讨论和反思, 提出改进意见。
问题解决法
确定问题
收集资料
明确临床护理中遇到的 问题,如病人病情变化、
并发症处理等。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问 题背景、相关理论和研
究进展。
制定方案
根据资料分析,制定解 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实施方案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知识、经验及标准。 而依照我国的国情,专家学者们把评判 性思维定义为: 是关于护理决策有目的 、有意义的自我调控
的判断过程和反思推理过程 ,个体在复杂的情境之中 ,能灵 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 、识
身素质的要求,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及各科技术及医学人文相 关知识,总结临床经验和教训,观察和处置患者是保持一份
作的基础,运用评判性思维能使护理人员进一步深入理解 ,
思维警觉性和开放性,做到举一反三,以整体的理念去适应
为患者提 供 正 确 护 理 所 需 的 工 作 时 数 , 而 促 进 患 者 医的学从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尝试用新方法去更有效地解
·49·
维的特点是主动性、独立性、反思、全面审查、有说服力的评 [2]判 。从临床护理角度来看,评判性思维是对临床复杂护理
护士必须评判性分析大量的信息以寻找证据支医疗形势下, 持,反复论证,特别是在出现问题或在实施护理程序的时候 。
问题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自我调控性的判断 、反思、推理及 [3]决策过程 。评判性思维能力作为临床决策和解决问题的
2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近年来,国外研究者已通过大量研究证实 ,评判性思维
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有7]学者提出评判性思维是 衡量护理工作量的必要因素 ,由于评判性思维是护士日常工
生、护士更多的是共同协作 ,因此对护理工作者的工作能力 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评判性思维无形中促进了护士对自
1 评判性思维的概念 20 世纪 30 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 ,从评判理论
“,和思维方式中提出了 评判性思维 ” 并引起了广泛重视 。[5] 国外学者提出: 护理中的评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的 ,指向
评判性思维及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

研究数量增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 关注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实证研究结果:多项实证研究表明,评判 性思维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决策能力、问 题解决能力和患者满意度。
启示: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推广评判 性思维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 有力支持,应加强相关培训和教育工作。
未来研究方向: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 评判性思维在不同护理领域的应用效果, 以及如何提高评判性思维的培训效果。
阅读:选择高质量的文献,注重理解而非记忆 写作:通过写作练习,提高逻辑思考和表达能力 反思:对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持续学习: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培养团队意识:在临床护理实践 中,需要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 神,共同完成护理任务。
协调工作:评判性思维要求护理 人员具备协调工作的能力,能够 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 进一步推动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 理实践中的发展。
随着全球医疗保健体系的不断完 善,评判性思维将在国际护理实 践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未来研究将更加关注评判性思维 在跨学科、跨领域的实践与应用, 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 发展将与健康科技、医疗教育等 领域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护理行 业的创新与进步。
评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实践,对于护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护理工作的 科学性和有效性
提高护士的决策 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降低护理差错和 纠纷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满意 度和护理质量
提高护理决策的 科学性和准确性: 评判性思维能够 帮助护理人员在 面对复杂病情时 做出合理、准确 的决策,从而提
临床医学论文 评判性思维教学法在护理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临床医学论文评判性思维教学法在护理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摘要] 目的探讨评判性思维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护理技能训练中的作用。
方法将河北中医学院20xx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学者作为一种批判理论和思维方式提出来的[1]。
评判性思维要求个体主动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各方面特征,并在分析中不断反思及判断自己和他人的思路,从而形成对该事物正确的理解。
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是高等护理教育的重要目标和职责之一,使护生不仅获得胜任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而且认识到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不断的反思和推理中继续提高[2]。
河北中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自20xx年将评判性思维教学法应用于护理本科生护理技能训练中,对提高技能训练效果及以后更好适应复杂的临床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xx年龄20~23岁。
1班58名均为女生为对照组;2班60名,女生58名,男生2名,为实验组,两组护生年龄、性别、各学期学习成绩及基础护理技能成绩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教学时间护理本科生将于20xx年7月初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于20xx年6月开设护理技能训练课程,集中训练两周,共计60学时,学分2分。
1.2.2 教学内容技能训练内容包括铺麻醉床、卧床患者更单、无菌技术、穿脱隔离衣、密闭式静脉输液、肌内注射、青霉素过敏试验、女患者导尿、心肺复苏、绘制体温单十项临床常用的基本技能操作,为护生实习后快速适应临床环境打下基础。
1.2.3 教学形式技能训练前,对教师进行标准化培训,主要包括各项操作步骤、技能考核标准等。
护生每6名一组,每项操作4~6学时,技能训练结束后每人抽签至少考一项操作作为技能成绩。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指导老师、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场地等方面均保持一致。
1.2.3.1 对照组采用传统技能训练方法,即老师先示教,然后护生重复练习,老师随时纠正错误,最后考核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189-02
评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自我调整的判断过程,护理学科中的评判性思维是对护理问题解决方法的反思和推理过程。
也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以探索的态度来分析、推理、假设、总结规律、陈述信念和行为的一个反思推理过程,也是护理学科中评判性思维的体现。
其有效的运用于临床护理中,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1评判性思维的应用往往与护理程序相联系,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各个环节。
1.1护理评估阶段:护士需要进行可靠的观察、分析,区分病人的资料是否与健康问题有关,判资料是否重要,整理和组织资料,核实资料,并根据护理概念框架或护理相关理论的概念进行正确的分类,这些活动均需运用评判性思维技巧。
1.2护理诊断阶段:护士需要找出线索的类别和线索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这些线索形成推论。
推论得到证实后,从而形成诊断,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评判性思维的过程。
1.3护理计划阶段:护士作为一个评判性思维者在决策时是十分谨慎的,这就是为什么护士可以根据已具备的知识和经验,根据病人的情况,也会做出“可能的”或“有危险性的”或“潜在的”护理诊断,并且合理的选择排列优先次序,为病人制定预期目标,即评价护理效果的标准,分析判断相关因素,根据相关因素制定护理
措施。
而形成评价标准、选择、解释、假设所选择的护理措施能够解决病人的问题和运用跨学科知识等思维活动均为评判性思维技巧。
1.4护理实施阶段:护士运用护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原理为病人解决问题,这种“运用”并非简单的“记忆”知识和原理的思维过程,它也是评判性思维过程。
1.5护理评价阶段:护士通过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并将所收集的资料与评价标准相比较,以判断预期目标是否达到,这种用标准来进行评价的方法也是评判性思维的过程。
2在护理过程的每个阶段,由评估到评价,护理人员要时时做出临床判断与推断,可以说评判性思维是带动护理程序的引擎。
如在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应用评判性思维?大可分为六个阶段:评估—计划—实施—评估—干预—评价。
2.1在输液前,首先,护士需对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评判,如患者的病情、年龄、意愿、经济条件、血管情况、循环情况、自理能力、病情、穿刺局部皮肤状况、静脉情况等;其次,对治疗方案的评判,护士有责任评判医嘱的合理性,这需要护士掌握药物的相关知识,如果护士判断医嘱不符合相关标准,就不应盲目执行,大部份的护士通常不会质疑医嘱的合理性,原因是对药物的知识不完全掌握,这对输液治疗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护士还要掌握药物的剂量、用法、时间、浓度、配伍、排序等。
第三,药物的评估,包括药物的ph、渗透压、温度等。
这是护士最为忽略的问题,绝大部分的护
士在为病人进行静脉治疗时都没有考虑药物的ph、渗透压、温度等对血管的刺激所产生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一味追求一针见血而无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血管及器材,这对输液治疗无疑产生了一定的风险;第四,穿刺器材的选择,根据以上综合评估情况,合理选择输液工具,这有利于减小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第五,护士自身的评估,作为管理者,必须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力量进行评估。
然后根据以上的综合评估制订输液计划。
2.2在输液期间,护士要判断病人的需求、观察病人的反应、监测并记录输液工具的使用情况,评估病人治疗、给药、输液工具的选择合理性,判断是否朝着预期计划的方向进展,根据判断决定是否需要调整计划,要早期识别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
2.3输液结束,护士应对输液治疗的全过程进行评价。
在评价时,护士应用评判性思维进行思考:①所得资料是否达到预期效应,病人和家属是否认为达到目标;②回想自己在实施整个护理措施中,有哪些还可以改进;③若病人的结果不符合预期目标,必须考虑:基础资料是否欠准确?护理诊断是否正确?预期目标是否切实可
行性或可测量?护理措施的选择是否正确?是否按计划实施?3把评判性思维应用于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的全过程,不但提高治疗的效果和确保病人的安全,而且有助于护士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护士思维的特点具备严谨性、敏捷性、依从性、广阔性、独立性。
在对护理预案的质疑—确定—实施—评价再质疑
的循环过程中,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有利于护士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使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心中有数,不断观察、质疑、推理其实施的护理措施是否及时恰当,为患者实施有预见并有效的护理,避免了各种并发症。
4小结护士拥有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前提是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全面仔细的观察、对患者关爱负责的态度。
通过评判性思维的教育培养与实施,无形中促进护士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从而使护士主动去学各危重症急救患者相关知识及各种抢救护理技术,主动关心患者、观察患者,更好地完成护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