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种材料扩散连接综述
陶瓷/金属钎焊与扩散连接的研究现状
中 国科 学 院金属 研究 所冼 爱平 等人 ・] 用 s ’采 n基
活 性钎 料钎 焊 陶 瓷/ 属 时 , 现 了润 湿 前 驱 膜 , 膜 金 发 薄 的形成 与钎 料 中活性 金 属 的种 类 、 陶瓷 、 料 中 的第 三 钎 种 元 素和 润湿 温度有 关 。 ’ G Bu a . lgn和 J Jn zk—R sh等人 采 用 双层 钎 .aca uc 料 ( u n ir和 IC A C S TZ n u g)对 S3 4TN 与 A S3 i /i N II3 0 1 (4 ir4 进 行 了钎 焊研 究 。研 究 发 现 , 点 弯 曲强 1NCl ) 四 度 明显 改善 , 因是 双 层 钎 料 的应 用 抑 制 有 害反 应 的 原 发生 , 而避 免生成 脆 性相 。 从
2 0世纪 8 代 末 , 型 陶瓷 结 构 材 料 迅 速 崛 起 , 0年 新 其钎 焊 问题 也 引起 了人 们 广泛 关 注 , 瓷 材 料 的钎 焊 陶 也是 目前 真 空钎焊 领域 最热 门 的研究课 题 之一 J 。 陶瓷 的钎 焊 方 法 主 要 有 两 种 : 种 方 法 是 使 陶瓷 一
表 面金 属化 , 然后 再 用 常 规 钎 料 钎 焊 。该 方 法 工 艺 复
固相 扩散 连接 最 初 用 于 连 接 异 种 材 料 , 目前 也 是 连接 陶瓷 材料 的最 常用 方 法 之一 。固 相扩 散 连 接是 依
靠界 面原 子迁 移 的 固态 工 艺 过程 , 一 定 时 间 、 度及 在 温
近2 0年来 , 内外对 结 构 陶瓷 的连 接 进行 了大量 国 的研究 , 取得 了不 少研 究成 果 , 并 相继 出现 了 多种 连接
异种材料扩散连接综述
异种材料扩散连接综述摘要:扩散焊是将两个被连接件紧压在一起置于真空或保护性气体中加热,使两个连接件表面微观凸凹不平处产生塑性变形。
从而达到紧密接触,再经保温,原子间相互扩散而形成良好的冶金连接的一种固相焊接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钢-铜异种材料扩散连接的方法过程和特点。
关键词:异种材料;扩散连接;固相焊接1、引言扩散连接技术出现于上世纪年代初,这一焊接方法不仅能够获得同种金属和合金的牢固接头,而且能够获得异种金属和合金的牢固接头,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利用扩散焊技术可以解决许多新材料的连接问题。
随着我国航空技术的发展,扩散焊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发展,年代实现了同种金属和合金的扩散焊技术应用,目前我国运用扩散焊技术解决异种材料连接已经在航空产品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1]。
2、扩散连接技术的原理扩散连接(diffusion bonding)是指相互接触的表面,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被连接材料表面相互靠近、相互接触,局部发生塑性变形,经一定时间结合层原子间相互扩散,在接头焊缝中形成了新的扩散反应层,而形成整体可靠的连接过程。
为了获得优质的焊接接头,必须保证焊接材料不受空气的影响,扩散焊时需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保护介质中进行,目前真空扩散焊应用最多。
真空扩散焊是在真空氛围中金属不熔化的条件下通过原子之间的相互扩散并通过原子之间的引力形成新的金属键,从而获得一定强度的焊接接头。
薄膜学说、能量学说、位错理论、再结晶理论等这些扩散连接机理非常复杂[2]。
扩散焊分为固相扩散焊和瞬时液相扩散焊,这取决于焊接过程中所加的压力能否使基体材料表面产生塑性变形,例如超塑性成形扩散焊、常规固相扩散焊、热等静压扩散焊等。
超塑性成形扩散连接技术是针对在高温下金属材料具有超塑性,且金属材料这种超塑性成形温度与扩散焊加热温度很接近,并在压力较低、温度较高和一定的真空环境氛围中进行。
热等静压扩散技术是指从各个方向对待连接材料均匀施加一定压力,在一定温度和真空环境中,通过原子间的相互扩散反应形成焊接接头的一种固相扩散连接方法;扩散连接分为加中间层和不加中间层的连接。
关于扩散连接的文献综述
重庆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论文题目:钛合金与不锈钢的瞬间液相扩散连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5年1月20日瞬间液相扩散连接( TLP-DB) 方法以其独有的性能优势, 在先进材料连接领域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综述了瞬间液相扩散焊中接触熔化、液相均匀化、等温凝固以及固相成分均匀化阶段的理论模型及发展状况,并对现有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新材料不断涌现。
在生产应用中,经常遇到异种金属的连接问题。
焊接异种金属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超声波焊接、熔焊、固相压力焊、熔焊、钎焊及瞬间液相扩散连接等。
钛合金与不锈钢的复合构件,能充分体现两种材料在性能与经济上的优势互补,在核动力装置、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电子产业、医疗器械和机械制造等民用和军用行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钛合金与不锈钢焊接时,由于两者的物理化学性能相差较大,且容易形成硬而脆的金属间化合物,使得接头性能难以提高。
瞬间液相扩散连接作为先进的焊接技术,特别适用于常规熔焊、接触焊、钎焊等难以解决的塑性差、熔点高和互不相溶的异种材料的连接。
在瞬间液相扩散连接的过程中加入超声波振动,对焊接件施加纵向超声波,能够提高焊接的质量,缩短焊接的时间,提高焊接的效率。
各种新型材料, 如金属间化合物具有耐高温、抗腐蚀、耐磨损等优点使其成为极具潜力的高温结构材料, 其中钛合金是潜在的航空航天材料,但是, 金属间化合物的共同缺点: 室温塑性低和高温强度差制约了它们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现代复合材料, 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大、抗疲劳性好、尺寸稳定、耐磨、抗震等优良性能, 其在航空、航天、军工等高技术领域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由于复合材料中基体与增强相之间物理、化学性能相差很大, 导致其焊接性很差, 很难获得理想的焊接接头; 陶瓷材料的塑性差, 冷加工困难, 难以制成大型或形状复杂的构件等, 因而这些材料都会不同程度受到实用化问题的挑战。
异种材料先进连接技术及在航空航天发动机中的应用
异种材料先进连接技术及在航空航天发动机中的应用引言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一直处于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前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航空航天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先进的材料和连接技术在航空航天发动机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它们不仅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也可以降低发动机的重量和成本。
本文将重点介绍异种材料先进连接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在航空航天发动机中的应用。
一、异种材料先进连接技术概述1.1 异种材料连接技术的发展历程异种材料连接技术是指将不同种类的材料通过连接设备、连接件或连接工艺进行组合,在实现功能联合的同时实现材料连接的技术。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材料连接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传统的连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因此异种材料连接技术应运而生。
异种材料连接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早期的手工焊接和黏接、自动化焊接和黏接、机械连接技术、化学连接技术和结构胶连接技术。
每一种连接技术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先进材料的发展和制造技术的进步,异种材料连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航空航天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1.2 异种材料连接技术的分类根据连接材料的性质和使用条件的不同,异种材料连接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焊接技术、黏接技术、机械连接技术、化学连接技术和结构胶连接技术。
每一种连接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和条件进行选择。
1.3 异种材料连接技术的研究热点目前,异种材料连接技术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温高压环境下的连接技术、复合材料的连接技术、新型材料的连接技术、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在连接工艺中的应用。
这些研究方向将为航空航天发动机中的异种材料连接技术提供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契机。
二、异种材料连接技术在航空航天发动机中的应用2.1 轴承系统的连接技术发动机的轴承系统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运转性能和寿命。
扩散连接原理.
5.中间层材料的选择
• 中间层材料是熔点低(但不低于扩散焊接温度),塑 性较好的金属,如铜、镍、铝、银等,或者与母材成 分接近的含有少量易扩散的低熔点元素的合金。一般 厚度为几十微米,以箔片地形式夹在待焊表面或采用 电镀、真空蒸镀、等离子喷涂的方式直接涂敷在待焊 件的表面,镀层厚度可以只有几微米。
。在该保温时间内必须保证扩散过程全部完成,
达到所需的结合强度。
① 时间太短:扩散焊接头达不到稳定的与母材相等
的强度。
② 时间过长:对扩散接头起不到进一步提高的作用
,反而会使母材的晶粒长大。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初始阶段接头强度随时间 延长增加,但到达一定值后,不再随时间变化。
保温时间与温度、压 力是密切相关的,温 度较高或压力较大时 ,时间可以缩短。 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 ,保温时间越短越好 。
3.可焊接其他焊接方法难以焊接的焊件和材料,如
弥散强化合金、活性金属、耐热合金、陶瓷和复合
材料等,特别适合于不同种类的金属、非金属及异
种材料的连接。
⒋作为一种高精密的连接方法,焊后焊件不变形,
可以实现机械加工后的精密装配连接。
缺点:
⒈焊件待焊表面的制备和装配要求较高。 ⒉焊接过程中焊接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在某些情 况下还会产生一些晶粒过渡长大等现象。 ⒊无法进行连续式批量生产。 ⒋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且连接工件的尺寸受到设 备的限制。
到利用超塑性材料的高延展性来加速界面的紧密
接触过程,由此发展了超塑性成形扩散焊方法。
原理:从连接初期的变形阶段,因为超塑性材料具
有低流变应力的特征,所以塑性变形能迅速在连 接界面附近发生,甚至有助于破坏材料表面的氧 化膜,因而大大加速了紧密接触过程,实际上, 真正促进连接过程的是界面附近的局部超塑性。 超塑性材料所具有的超细晶粒,大大增加了界面 区的晶界密度和晶界扩散的作用,显著增加了孔 洞与界面消失的过程。
陶瓷与金属扩散连接和场致扩散连接研究现状和进展
中图分类号 : T 4 3 G 5
0
前
言
备 和 中 间层 选 择 等 内容 。连 接 参 数 主 要 有 连 接 温 度 、 连接压 力 、 接 时 间等 。各 参 数 之 间 并 不 是 相 互 独 立 连
实现 陶瓷/ 属 连 接 的 焊 接 方 法 有 钎 焊 、 散 焊 、 金 扩
处 理不 好 , 后 继 工 作 将 会 产 生 很 大 的 不 利 影 响。要 对 求 被连 接 材料 连接 表 面 达 到一 定 的 表 面 粗 糙 度 , 且 并 必 须 清除 材料 表 面 的 吸 附层 和 氧化 膜 , 则 不 能 形 成 否
21 0 2年 第 9期 l 3
连接 强度 高 以及 耐蚀性 能 好等 J 。
.
。
专题综述 俘 搭
陶 瓷 与 金 属 扩 散 连 接 和 场 致 扩 散 连 接 研 究 现 状 和 进 展
哈 尔滨工 业 大学 材料 学 院 (5 0 1 100 ) 潘 瑞 王 清 孙 东 立
摘要
连接技术是材料加工 和实际工程 应用 的热点 内容 , 而扩散连接技术是 实现陶 瓷和金属可靠 连接 的主导
方法之 一。主要 介绍 了扩散连接 的工艺 、 接头元素扩散 与界 面反应 以及残 余应 力分析 等 , 在此 基础上 简介 了场 并 致扩散 连接 的工艺及其界面反应机理 , 出了其温度低 、 间短 、 突 时 压力小 以及简便 的工艺 特点。
关键 词 : 扩散连接
场致扩散连接
连接工艺
界 面 反 应 残 余 应 力
是 , 度越 高 , 面 反 应 也 越 复 杂 , 生 的残 余 应 力 也 温 界 产
越大 , 并且 温 度 过 高 时 , 造 成 晶粒 长 大 , 头 韧 性 降 会 接
扩散焊
异种金属特种焊接方法之扩散焊
(2)工艺参数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 1)焊接温度 • 2)焊接压力 • 3)扩散焊接时间 • 4)环境气氛 • 5)表面状态
异种金属特种焊接方法之扩散焊
三、扩散焊设备的分类
• 1.按照真空度分类 • 2.按照热源类型和加热方式分类 • 3.其他分类方法
异种金属特种焊接方法之扩散焊
(二)镍合金的扩散焊
• 镍合金扩散焊接的参数:加热温度1093~1204℃,保温时间10~ 120min,压力2.5~15MPa,真空度1.33×10-2Pa以上。
异种金属特种焊接方法之扩散焊
(三)高温合金的焊接
• 各类高温合金如机械化型高温合金、含高A1、Ti的铸造高温合金等 几乎都可以采用固相扩散焊接。
• 焊接区域经蠕变、扩散、再结晶等过程而最终形成固态冶金结 合,可以形成固溶体及共晶体,有时也可能生成金属间化合物 ,从而形成可靠的扩散焊。
异种金属特种焊接方法之扩散焊
2.扩散焊的特点及分类
扩散焊的优点:
• 扩散焊时因基体不过热、不熔化,可以在不降低焊件性能的情况下 焊接几乎所有的金属或非金属。
• 扩散焊接头质量好,其显微组织和性能与母材接近或相同,在焊缝 中不存在熔化焊缺陷,也不存在过热组织和热影响区。
异种金属特种焊接方法之扩散焊
(一)同种材料的扩散焊
• 1.钛合金的扩散焊 • 2.镍合金的扩散焊 • 3.高温合金的焊接
异种金属特种焊接方法之扩散焊
(一)钛合金的扩散焊
• 钛合金采用扩散焊,接头性能优于常规熔焊。 • 钛合金在扩散焊时无需对焊件表面进行特殊的准备和控制。 • 钛合金能吸收大量的O2、H2和N2等气体,故不宜在H2和N2气氛
TP304H_12Cr1MoV异种钢管的瞬时液相扩散连接
第27卷 第2期2006年2月焊接学报TRANS ACTI O NS OF THE CH I N A W ELD I N G I N STI T UTI O NVol .27 No .2February 2006TP304H /12C r1MoV 异种钢管的瞬时液相扩散连接井晓天1, 陈思杰1,2, 卢俊峰1, 李辛庚3(1.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 710048;2.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3.山东电力研究院,济南 250002)摘 要:用Fe N i CrSi B (A )合金作中间层,氩气保护,对12Cr1MoV 珠光体耐热钢和TP304H 奥氏体不锈钢管进行了瞬时液相扩散连接。
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T LP 连接接头的显微组织、断口形貌、力学性能和元素分布,确定出了合适的连接工艺参数。
研究结果表明,连接温度1240℃,等温凝固时间3m in,压力4MPa 时,接头的强度最高达到590MPa,其断口呈韧性断裂特征。
关键词:TP304H /12Cr1MoV;异种钢管;瞬时液相连接;显微组织中图分类号:TG1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360X (2006)02-97-05井晓天0 序 言火力发电机组随着各个部位工作温度的不同,相应地使用了不同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的钢材,因此必然会遇到异种钢的焊接问题。
其中许多部件及管道采用了12Cr1MoV 耐热钢与TP304H 不锈钢的异种钢接头。
12Cr1MoV 钢热强性和持久塑性较高,由于碳及合金元素含量较多,淬硬敏感性较大,在焊件刚性及接头应力较大时,易产生冷裂纹。
TP304H 是经固溶处理后供货的,其组织为单相奥氏体,具有高的抗蚀性、抗蠕变性和综合力学性能;但在450~850℃温度区间长时间停留,易发生晶间腐蚀。
12Cr1Mo V 与TP304H 焊接时,因接头化学成分的不均匀导致组织的不均匀,从而最终影响到接头的持久强度。
《异种金属铝、铜和钨的真空扩散焊研究》范文
《异种金属铝、铜和钨的真空扩散焊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异种金属之间的连接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中,真空扩散焊作为一种可靠的焊接方法,在铝、铜和钨等金属的连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研究铝、铜和钨三种异种金属的真空扩散焊接性能,探讨其焊接工艺、接合界面特征以及焊接强度等因素。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实验所用的材料为铝、铜和钨三种金属。
首先,将这三种金属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以去除表面杂质和氧化物,保证焊接质量。
2. 真空扩散焊工艺实验采用真空扩散焊设备进行焊接。
首先,将铝、铜和钨的焊接端面紧密贴合;然后,在一定的真空度下进行加热,使金属原子在高温下产生扩散,实现金属的连接。
3. 实验方法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以及能谱分析(EDS)等手段,观察焊接接合界面的微观结构,分析金属的扩散程度和焊接强度。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焊接接合界面特征铝、铜和钨三种金属的焊接接合界面呈现出明显的特征。
在高温下,三种金属的原子产生扩散,形成了一定的冶金结合。
接合界面处,可以观察到金属之间的互溶现象以及新的相的形成。
2. 金属扩散程度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铝、铜和钨三种金属在真空扩散焊过程中,原子扩散程度较高。
其中,铝与铜之间的互溶程度较高,而钨由于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原子扩散相对较慢。
3. 焊接强度经过拉伸试验测试,铝、铜和钨三种金属的真空扩散焊接接头具有较高的焊接强度。
其中,接头的强度与金属的扩散程度、接合界面的微观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四、讨论1. 工艺参数对焊接性能的影响真空扩散焊的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等对铝、铜和钨三种金属的焊接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适当调整工艺参数,可以优化金属的扩散程度和焊接强度。
2. 金属互溶性与新相的形成在真空扩散焊过程中,铝、铜和钨三种金属之间发生互溶现象,形成新的相。
这些新相的形成对焊接接头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金属的互溶性以及新相的形成机制对于提高异种金属的真空扩散焊接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铝-钢异种材料连接技术研究进展——固相焊
成 。当金属 间化 合 物 达 到 一定 厚 度 时 , 脆 性 金 属 间 化
合 物在 很小 的应 力下 就 会 开 裂 , 直 接 带 来 的就 是 低 强
度 的接头 。 2 铝一 钢 异种 材料 固相连 接技 术研究 进展 2 . 1 扩散焊
法 的技术特点 , 阐述了连接工艺、 组织和性能的关系 。对 各种 焊接方法 的优缺点及发 展现状进行 了分 析 , 并对铝 一
钢 连 接 的研 究 方 向进 行 了预 测 。
关键 词 : 铝 钢 焊接 异 种 金 属
中图 分 类 号 : T G4 5 7 . 1
的反应驱 动力 很 高 的研究 。他们 开 发 出 了 当时 较 为 成 功 的技 术 , 将 扩散焊与 电镀银结 合 , 分别 可靠 连接 了 1 2 . 7 m m, 2 0 3 . 2
m m和 5 0 8 mm 直 径 的 2 2 1 9铝 合金 和 3 2 1不 锈 钢 管 。 工艺 参数包 括 电镀 银 、 焊接温度 2 6 0~3 5 0 o E、 焊 接 压 力1 3 8~1 7 2 M P a 及 焊接 时 间 2~ 4 h 。5 0 8 r / i a 直 径 的 r
铝合 金 的复合 结 构 , 在 大 多数 情 况 下 则 还 是 更 经 济 和
扩散 焊是一 种 固相 连 接 方 法 , 通 过加 以适 当 的 温 度 和压力并 保持 足够 的时 间来 使 被焊 材 料 界 面发 生 扩 散 并最终 实 现 连接 。扩 散 焊有 5个 主要 的工 艺 参 数 : 时间 、 温度、 压力 , 材 料 表 面状 态及 环 境 。通 过 优 化 工 艺 参数 , 元素 的扩散 量 和金 属 间 化合 物 的 生 成 可 得 到 有 效控 制 , 所 以扩 散 焊被 列 为 连 接 冶 金 上 不 相 容 的 异 种 材料 的有 效方法 之一 。 波音公 司和 美 国航 空 航 天 局 C . H.C r a n e等 人 在1 9 6 7年就对 铝 合 金 一不 锈 钢 的扩 散 焊 进 行 了较 为
Mg_Al异种材料扩散焊界面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
94. 6
1 640
17. 34
89. 7
1 080
12. 04
480
60
0. 081
13. 21
89. 2
1 250
14. 02
73. 2
610
7. 95
475
40
0. 074
7. 03
88. 4
540
6. 11
宏观变形的情况下 ,能够获得结合紧密 、抗剪强度较 高的接头 。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界面抗剪强度呈现 先增大再降低的趋势 ,当加热温度一定时 ,随着保温 时间的提高 ,接头界面的抗剪强度也随之增加 。因 此 ,选取恰当的扩散焊工艺参数 ,可以获得结合强度 符合使用要求的 Mg/ Al 扩散焊接头 。 2. 3 扩散焊接头界面附近的显微硬度
工艺参数 加热温度 T/ ℃ 保温时间 t/ min
压力 p/ MPa
剪切面积 A/ mm2
最大载荷 Fm/ N
抗剪强度 τ/ MPa
平均抗剪强度 τ/ MPa
74. 6
820
10. 99
470
60
0. 081
9. 83
81. 4
750
8. 67
93
1 910
20. 54
475
60
0. 081
18. 94
对不同真空扩散焊工艺参数条件获得的Mg/ Al 扩散焊接头界面组织结构及强度性能进行分析 。利 用扫描电镜 (SEM) 对 Mg/ Al 扩散焊界面附近的微观
收稿日期 : 2006 - 07 - 13 基金项目 : 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
课题 (04008)
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 ,利用 CMT5150 型微控电 子万能试验压力机和显微硬度计对不同工艺参数下 获得的 Mg/ Al 扩散焊界面的抗剪强度及界面附近各 区域的显微硬度进行测定 。对 Mg/ Al 异种材料扩散 焊接头界面组织结构及强度性能的试验分析 , 对 Mg/ Al 异种材料扩散焊工艺及焊接性的深入研究提 供了重要的试验基础 。
扩散连接原理
的结合,这些区域进一步通过连接表面微小凸
出部位的塑性变形、母材之间发生的原子相互 扩散得以不断扩大,当整个连接界面均形成金 属键结合时,也就最终完成了扩散连接过程。
扩散连接过程的三个阶段:
A. 物理接触阶段
高温下微观不平的表面在外加压力的作
用下,一些点首先达到塑性变形,持续加压
• 主要用于:异种金属材料、陶瓷、金属间
化合物、非晶态及单晶合金
• 应用领域:航空航天、仪表及电子、核工
业、能源、化工及机械制造
二.扩散焊的分类
一些扩散焊的实例:
铜和不锈钢
铝合金泵叶轮
铝合金和铜
钼锆合金
单晶硅和单晶硅扩散焊
不锈钢板和网
碳碳和铌合金
铝合金分层制造
三.扩散连接原理
1. 固相扩散连接原理
5.中间层材料的选择
• 中间层材料是熔点低(但不低于扩散焊接温度),塑 性较好的金属,如铜、镍、铝、银等,或者与母材成 分接近的含有少量易扩散的低熔点元素的合金。一般 厚度为几十微米,以箔片地形式夹在待焊表面或采用 电镀、真空蒸镀、等离子喷涂的方式直接涂敷在待焊 件的表面,镀层厚度可以只有几微米。
3.超塑成形扩散连接基本原理
• 材料超塑性通常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组织为等轴
细晶粒且晶粒尺寸小于3um,变形速率小于10ˉ3~
10ˉ5 时,拉伸变形率可达到100%~1500%。
• 从扩散焊连接理论可知,焊接界面的紧密接触和
界面孔洞的消除与材料的塑性变形、蠕变及扩散
过程关系 密切。材料超塑性的发现,使人们联想
3.可焊接其他焊接方法难以焊接的焊件和材料,如
弥散强化合金、活性金属、耐热合金、陶瓷和复合
扩散焊接
中间层选择原则
1)容易塑性变形,熔点比母材低。 2)物理化学性能与母材的差异比被连接材 料之间的差异小。 3)不与母材产生不良的冶金反应,如不产 生脆性相或不希望出的共晶相。 4)不引起接头的电化学腐蚀。
扩散连接的设备
扩散连接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经过一定的 时间,连接界面原子间相互扩散,实现可靠的连 接。在焊接时,必须保证连接面及被焊金属不受 空气的影响,才能保证得到优质的接头。一般情 况下,必须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介质中进行。现在 应用最多的方法是真空扩散连接,它可以焊接活 性金属,也可以焊接一般金属与非金属。真空扩 散连接可以用高频、辐射、接触电阻、电子束及 辉光放电等方法,对工件进行局部或整体加热。
中间层的作用
可以降低连接温度,减少扩散连接时间。例如, Mo直接扩散连接时,连接温度为1260℃,而采 用Ti箔作中间层,连接温度只需要930℃。 控制接头应力,提高接头强度。异种材料连接时, 由于材料物理化学性能的突变,特别是因热膨胀 系数不同,接头易产生很大的热应力。选取兼有 两种母材性能的材料作中间层,形成梯度接头, 避免或减少界面的热应力,从而提高接头强度。
扩散连接技术
近年来,新材料在生产中应用,经常遇到这些材料本 身或与其他材料的连接问题。一些新材料如陶瓷、金 属间化合物、非晶态材料及单晶合金等等可焊性差, 用传统熔焊方法,很难实现可靠的连接。随着技术的 发展,一些特殊的高性能构件的制造,往往要求把性 能差别较大的异种材料,如金属与陶瓷、铝与钢、钛 与钢、金属与玻璃等连接在一起,这也是传统熔焊方 法难以实现的,现在不但要连接金属,而且要连接非 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因此,连接所涉及的范围远 远超出传统熔焊的概念。为了适应这种要求,近年来 作为固相连接的方法之一扩散连接技术引起人们的重 视,成为连接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正在飞速发展。这 种技术已广泛用于航天、航空、仪表及电子等国防部 门,并逐步扩展到机械、化工及汽车制造等领域。
钛/铜合金连接技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 T 4 6 G 0
0 前
言
的应 用前景 。
1 钛合 金与 铜合 金焊接 性分 析
铜和铜 合金 通 常 具 有 优 良的导 电导 热 性 能 、 展 延
性 和优 良的抗 腐 蚀 性 能 , 些 铜 合 金 还 兼 有 较 高 的 强 某 度, 因而 在电气 、 电子 、 工 、 化 动力 、 通 及 航 空 航 天 等 交 工 业及军 事部 门得 到 了广泛 的 应用 … 。钛 及 钛合 金 是
用 激光焊 、 电子束焊 和等 离子 弧焊 等连 接方法 。 钛及 其合 金 的密 度 小 ( 为碳 钢 的一 半 ) 耐腐 蚀 约 ,
性 能 良好 , 有 高 的 比强 度 和 韧性 , 3 0~ 0 C时 具 在 0 50o
仍 能保 持 良好 的 力 学 性 能 。大 多 数 钛 合 金 都 易 于 焊 接, 但焊 接过 程 中也存 在气孑 、 L 裂纹 和脆 化等 缺陷 。
种优 良的结 构 材 料 , 有 密度 小 、 具 比强 度 高 、 韧 性 塑
车辆: 程 、 物 医 学 工 程 等领 域 具 有 非 常 广 阔重 要 的 r 生
好、 耐热 耐蚀 性 好 、 加 工 性 好 等 特 点 , 可 在航 空 、 天 、 航
应 用 价 值 。异 种 材 料 的 焊 接 1 受 到 人 们 的 重 3益 视 J其特 点 是 能 够 最 大 限 度地 利 用 材 料 的 各 自优 , 点满 足现代 生产对 材料 结 构性 能 多 方面 的 要求 。在 某 些情况 下 , 种 材 料 的综 合性 能甚 至 超 过 单 一 金 属 结 异 构 。实现铜 合金 与钛合 金 异种 材 料 的有 效 连接 既 能满 足导 热性 、 磨 性 、 蚀 性 的要 求 , 耐 耐 又能 满 足轻 质高 强 的要 求 , 在航 空 航 天 、 船 、 表 等领 域 必将 拥 有 广 阔 造 仪
热等静压在异种金属扩散连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热等静压在异种金属扩散连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者:刘炳刚龙亮来源:《科技与创新》2016年第17期摘要:简要介绍了热等静压技术的原理、扩散连接技术以及热等静压设备的最新进展,并综述了热等静压在异种金属扩散连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热等静压;扩散连接;异种金属;工艺生产技术中图分类号:TG4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6.17.005热等静压(Hot Isostatic Pressing,简称HIP)是一种集高温、高压于一体的工艺生产技术,加热温度通常为1 000~2 000 ℃,通过以密闭容器中的高压惰性气体或氮气为传压介质,工作压力最高可达200 MPa。
在高温、高压的共同作用下,被加工件的各向均衡受压。
因此,加工产品的致密度高、均匀性好、性能优异。
该技术具有生产周期短、工序少、能耗低、材料损耗小等特点。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巴蒂尔(Battelle)研究所为研制核反应堆材料而开发HIP技术以来,由于其在生产加工难度较大、质量要求较高的材料及构件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随着热等静压装置向着大型化、高温化、使用气氛多样化发展,热等静压设备性能的不断完善。
HIP技术的应用方向从最早的粉末冶金压实成形、铸件的致密化处理发展到了复杂构件的成型以及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等各种先进材料的合成制备等。
特别是在硬质合金烧结、钨铝钛等难熔金属及合金的致密化、产品的缺陷修复、大型及异形构件的近净成形、复合材料及特种材料的生产加工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核能、航空航天等工程应用中,需要将异种材料(金属、合金、非金属材料)进行扩散连接,热等静压技术成为了非常便捷、可靠的选择。
本文重点介绍了热等静压技术原理、设备及其性能的发展,及其在异种材料Be/Cu、Be/CLAM钢、Be/HR-1钢、V-4Cr-4Ti/HR2钢、W/Cu、Cu/C等扩散连接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异种金属铝、铜和钨的真空扩散焊研究》范文
《异种金属铝、铜和钨的真空扩散焊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异种金属之间的连接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中,真空扩散焊作为一种有效的连接方法,在铝、铜和钨等金属的连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研究铝、铜和钨三种异种金属的真空扩散焊接过程及其性能特点。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采用纯铝、纯铜和钨三种金属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将这三种金属材料进行表面处理,以去除表面的氧化物和其他杂质,确保焊接质量。
2. 实验方法(1)制备焊接试样:将处理后的铝、铜和钨金属板材切割成合适大小的试样,并进行预处理,如去油、除污等。
(2)真空扩散焊:将预处理后的试样放入真空扩散焊机中,进行真空扩散焊接。
在焊接过程中,控制焊接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参数,以确保焊接质量。
(3)性能测试:对焊接后的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包括拉伸强度、硬度、金相组织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真空扩散焊过程分析在真空扩散焊过程中,铝、铜和钨三种金属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发生原子扩散,形成冶金结合。
其中,铝与铜之间的扩散速度较快,而钨与铝、铜之间的扩散速度相对较慢。
这主要是由于不同金属的原子结构、化学性质以及物理性质等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
2. 力学性能分析通过对焊接后的试样进行拉伸强度测试,发现铝-铜和铝-钨的接头强度均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其中,铝-铜接头的拉伸强度较高,而铝-钨接头的拉伸强度相对较低。
这可能与不同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关。
此外,通过对硬度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接头的硬度分布均匀,未出现明显的硬度降低或突变现象。
3. 金相组织分析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发现铝、铜和钨三种金属在焊接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
接头的微观组织致密、无气孔和裂纹等缺陷。
同时,通过对不同参数下接头的微观组织进行比较,发现适当的焊接温度和时间对提高接头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四、讨论与展望本文研究了铝、铜和钨三种异种金属的真空扩散焊接过程及其性能特点。
3.扩散连接解析
固相扩散连接时,元 素之间的互扩散引起化 学反应,温度越高,反 应越激烈,生成反应相 的种类也越多。同时,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随 着温度的增加,反应层 厚度越厚。
当整个界面都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相也由不连 续的粒状或块状成长为层状,形成பைடு நூலகம்好的接头。
扩散连接时,压力对反应源的数量有决定性的影 响,温度和时间主要影响反应速度和生成相的成长。
2020/3/2
11
无论是何种反应,界面大多生成无限固溶体、有 限固溶体和反应层。对于异种金属来说,反应层一般 为金属间化合物,而对于陶瓷和金属来讲,一般生成 碳化物、硅化物、氮化物及三元化合物或多元化合物。
用这种新的热加工方法可以制造钛合金
薄壁复杂结构件(飞机大型壁板、翼梁、舱 门、发动机叶片),并已经在航天、航空领 域得到应用,如波音747飞机上有70多个 钛合金结构件就是应用这种方法制造的。用 这种方法制成的结构件,与常规方法相比质 量小,刚度大,可减轻质量30%,降低成 本50%,提高加工效率20倍.
缺点
1) 无法进行连续式批量生产 2) 时间长,成本高 3) 对接合表面要求严格 4) 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且连接工件的尺 寸受到设备的限制。
2.2 扩散连接工艺参数选择
扩散连接参数主要: 温度、压力、时间、气氛环境和试件的表面 状态
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选择 焊接参数时应综合考虑。此外,扩散连接时 还应考虑中间层材料的选用
从连接环境上,还可分为真空扩散连接和保护气 氛环境下的扩散连接。
第一节 扩散连接机理
1.1 固相扩散连接基本原理
接头形成过程 材料连接时的物理接触过程 扩散连接时的化学反应
1.1.1 接头形成过程
(1)物理接触阶段 高温下微观不平的表面,在外加力的作用下,局部
《异种金属铝、铜和钨的真空扩散焊研究》范文
《异种金属铝、铜和钨的真空扩散焊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异种金属的连接技术在众多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
真空扩散焊作为一种可靠的异种金属连接方法,具有接头强度高、无污染等优点。
本文将重点研究铝、铜和钨三种异种金属的真空扩散焊接技术,分析其焊接过程、接头性能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选用的金属材料为铝、铜和钨。
这些金属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其焊接过程及性能具有研究价值。
2. 实验方法采用真空扩散焊方法,对铝、铜和钨进行焊接。
首先,对金属表面进行预处理,保证其清洁度;然后,将处理后的金属置于真空环境中,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等过程,实现金属的扩散焊接。
三、焊接过程及接头性能1. 焊接过程在真空环境下,铝、铜和钨三种金属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过程实现扩散焊接。
其中,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参数对焊接过程及接头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2. 接头性能经过真空扩散焊后,铝、铜和钨的接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接头的强度、硬度、导电性和耐腐蚀性等均达到较高水平。
此外,接头处无明显的缺陷和裂纹,保证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
四、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1. 影响因素影响铝、铜和钨真空扩散焊接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金属表面处理等。
其中,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焊接过程及接头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
2. 优化措施为提高铝、铜和钨的真空扩散焊接质量,可采取以下优化措施:(1)合理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以保证金属原子充分扩散;(2)对金属表面进行严格的预处理,保证其清洁度和表面质量;(3)采用合适的冷却速度,避免接头处产生过大的残余应力;(4)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和设备,提高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结论本文研究了铝、铜和钨三种异种金属的真空扩散焊接技术。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工艺参数和控制措施,可以实现这三种金属的可靠连接。
接头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导电性,满足了实际应用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种材料扩散连接综述摘要:扩散焊是将两个被连接件紧压在一起置于真空或保护性气体中加热,使两个连接件表面微观凸凹不平处产生塑性变形。
从而达到紧密接触,再经保温,原子间相互扩散而形成良好的冶金连接的一种固相焊接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钢-铜异种材料扩散连接的方法过程和特点。
关键词:异种材料;扩散连接;固相焊接1、引言扩散连接技术出现于上世纪年代初,这一焊接方法不仅能够获得同种金属和合金的牢固接头,而且能够获得异种金属和合金的牢固接头,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利用扩散焊技术可以解决许多新材料的连接问题。
随着我国航空技术的发展,扩散焊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发展,年代实现了同种金属和合金的扩散焊技术应用,目前我国运用扩散焊技术解决异种材料连接已经在航空产品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1]。
2、扩散连接技术的原理扩散连接(diffusion bonding)是指相互接触的表面,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被连接材料表面相互靠近、相互接触,局部发生塑性变形,经一定时间结合层原子间相互扩散,在接头焊缝中形成了新的扩散反应层,而形成整体可靠的连接过程。
为了获得优质的焊接接头,必须保证焊接材料不受空气的影响,扩散焊时需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保护介质中进行,目前真空扩散焊应用最多。
真空扩散焊是在真空氛围中金属不熔化的条件下通过原子之间的相互扩散并通过原子之间的引力形成新的金属键,从而获得一定强度的焊接接头。
薄膜学说、能量学说、位错理论、再结晶理论等这些扩散连接机理非常复杂[2]。
扩散焊分为固相扩散焊和瞬时液相扩散焊,这取决于焊接过程中所加的压力能否使基体材料表面产生塑性变形,例如超塑性成形扩散焊、常规固相扩散焊、热等静压扩散焊等。
超塑性成形扩散连接技术是针对在高温下金属材料具有超塑性,且金属材料这种超塑性成形温度与扩散焊加热温度很接近,并在压力较低、温度较高和一定的真空环境氛围中进行。
热等静压扩散技术是指从各个方向对待连接材料均匀施加一定压力,在一定温度和真空环境中,通过原子间的相互扩散反应形成焊接接头的一种固相扩散连接方法;扩散连接分为加中间层和不加中间层的连接。
通过加入中间层,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熔点低的共晶液相和脆性相的生成,从而可减少甚至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在异种金属材料连接范围中,扩散连接具有显著的优势,特别是对于物理及化学性能相差悬殊的异种金属材料。
扩散连接技术与熔焊相比,连接温度不高,母材不熔化,由热循环引起的接头界面区域的残余应力、应变非常小,这也避免焊接接头中结晶带来的气孔、夹杂、裂纹等缺陷,因此,扩散焊能够实现可靠连接,特别是熔化焊难以连接的一些材料,扩散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扩散连接与钎焊比,不需要添加钎剂,母材表面可以存在一定的氧化膜,形成的接头界面没有明显的钎料层,接头界面组织均匀,且强度比一般的硬钎焊接头强度高[3.4]。
3、异种材料扩散连接的研究现状扩散连接方法在早20世纪初就成为了日臻成熟和完善的连接方法。
扩散连接技术在发达国家的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在企业中应用较为广泛;直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才对扩散连接技术进行研究,大型超高真空扩散焊机的试制成功标志着扩散连接技术在我国已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但跟发达国家相比,在研究的深度和应用广度上仍有很大的差距[5]。
吴铭方等将不锈钢侧分别镀铜、镀银,Al-Si 合金箔作为中间反应层材料,通过双温真空扩散焊技术在不同的焊接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下,将6063 铝合金/1Cr18Ni9Ti 不锈钢焊接。
结果表明:对于采用镀Ag 层双温扩散焊,接头界面处先生成了Ag-Al 金属间化合物,而形成Fe-Al 系金属间化合物的具有一定的延迟性;当双温扩散焊采用不锈钢侧镀Cu,Al-Cu 共晶液相对6063 铝合金基体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润湿性,在不锈钢一侧界面生成了Fe-Al、Al-Cu 金属间化合物,扩散反应层宽度随焊接加热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接头界面中心主要是由共晶组织Al-Cu 组成;对于Al-Si 合金箔作为中间反应层双温扩散焊,保温时间对共晶液相在对不锈钢上铺展润湿性影响较大,而对铝合金影响较小。
Daglilar,Sibel 等人通过扩散焊实现不锈钢/铝合金之间的连接,研究发现当真空度很低为 3.3Pa、温度550℃及压力0.60MPa 时,扩散连接0.5h 能得到最高效率的连接,而焊后在500℃下进行退火处理60 分钟能获得很高的焊接接头强度[6]。
对于钛合金和铜合金的双金属扩散连接的实际应用也有报道,如法国的炮弹壳体(Ti6Al6V2Sn)与耐磨层商业青铜(90Cu-10Zn)的连接,考虑到Ti6Al6V2Sn 在900F下会发生时效强化,故采用了低温扩散连接的方法,规范为T=482℃,t=8h 同时,连接表面的压力是靠异种金属的线膨胀差异而获得,压力规范为55.1MPa-107.5MPa。
近年来,赵熹华教授、杨泉、韩立军曾经对TC8和ZQSn10-10 的扩散连接工艺进行过研究。
研究结果如下:当TC8和ZQSn10-10直接扩散连接时,在温度范围800-850℃下进行扩散连接试验,最佳扩散工艺参数为:850℃/5MPa/25min。
当在连接温度800℃时,随着连接压力的提高,扩散区变宽,出现了“贫铜”,现象,贫铜层的宽度随着连接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此时由于低熔点共晶形成的数量较少,所以未能起到良好的愈合作用,接头强度不高,随着温度的提高,扩散区加宽,低熔点共晶数量增多,但是在较小的连接压力下,断口表面仍有少量的低熔点共晶分布,随着连接压力的提高,低熔点共晶数量虽然减少,但是断口表面仍分布着几处低熔点共晶体,故强度也不高。
随着温度的进一步提高,随着低熔点共晶的数量的急剧增加,并且元素的扩散速度明显增加,从而形成了较深的扩散区,有利于提高接头的结合性能[7,8]。
4、扩散连接孔隙闭合过程模型的发展材料表面无论经过多么仔细的加工,表面在微观上仍存在粗糙起伏。
扩散连接时,两个这样的表面从开始接触到实现理想的连接过程中,接触界面将发生变形和扩散。
可见,对接触层内的结构及其发展变化的研究是必要的。
不难理解,两粗糙面接触初期界面层内只有一小部分接触,大部分则是非接触孔隙。
从接触到孔隙减少、闭合至扩散连接完毕的过程模型,最早由Harmilton C H提出,模型分为四个阶段,即:(I)初始物理接触的发展;(II)金属键的形成;(III)扩散;(IV)再结晶和晶粒长大。
以后人们都是依这几个阶段的思路去研究扩散连接过程,并明显的意识到孔隙闭合是实现扩散连接的基础,所用时间也最长。
所以关于扩散连接界面模型和理论的研究的重点是孔隙闭合的过程[9,10]。
4.1 Hamilto模型1973 年,Hamilton等人首先把表面粗糙性凸峰和下凹假设成如图1所示的具有三角形截面长条体或棱锥体,并假设峰对峰、凹对凹。
模型按平面应变或平面应力计算凸峰内的应力和应变;再根据材料的应力-应变速率本构关系,结合实际连接时最佳应变速率的经验值,预测连接时间和外载。
很明显,该模型只考虑了塑性变形机制,模型和计算方法也过于简单。
但它开创了扩散连接模型和力学分析的先河[11]。
图1 Hamilton模型4.2 Garmong模型1975 年,Garmong G等人进一步发展了Hamilton模型和计算方法,同时考虑了表面的波纹度凸凹性(可称长波粗糙度)和粗糙度凸凹性(可称短波粗糙度),如图1-6 所示。
与Hamilton 模型类似,Garmong模型中,两界面接触后,首先是由波纹度的凸峰和下凹对称性相接触,在界面上形成大孔隙,并进一步在蠕变作用下倒塌和横向扩展,使接触面积扩大[11]。
图2 Garmong 模型可见该模型同时考虑了波纹度和粗糙度,认为粗糙度导致的界面孔隙在蠕变和扩散作用下的收缩和消失,同时在计算波纹度接触凸峰蠕变变形时,把三角形截面的接触峰划分成一片片板条。
该模型的不足之处是把由波纹度引起的大孔隙的消失看成是由蠕变变形单独来完成,从而使预测时间过长,又过分夸大了波纹度凸峰的影响。
实际上从实际实验可知,扩散连接压力一般可使初始接触面积屈服,故完成这种大孔隙消失的时间很短[12]。
4.3 Derby模型1982-1984年,B. Derby等人假设界面孔隙是由菱形柱孔过渡到圆柱孔状态,图3所示,并提出了包括各种机制的扩散连接模型。
其第一阶段变形按厚壁筒计算,并用铜扩散连接试验验证,发现两者吻合较好[13]。
图3 Derby模型4.4 Pilling模型1984年,J.Pilling等人认为接触界面孔隙为圆柱形,如图4所示,并按照Wilkinson andAshby的方式蠕变收缩,辅之以按Derby和Wallach提出的界面扩散方式收缩;或按改进的Chen和Argon扩散蠕变模型收缩;或按Hancock提出的单向蠕变结合Derby 和Wallach界面扩散时的规律收缩,可分别计算和预测出扩散连接条件[14]。
该模型的最大进步之处在于考虑了晶粒晶界扩散对孔隙收缩的贡献,如图4。
图4 Pilling模型4.5 Hill模型1989 年,A.Hill为了克服以前模型的不足之处,选择初始孔隙为椭圆截面的柱孔,这种模型可使连接前后孔隙形状以及数学处理上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并使表达式和计算简单化,如图5。
图5 Hill模型4.6 菱形柱面空洞及双凸透镜模型近年来,在固态扩散连接界面空洞收缩机理的研究方面,日本学者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高桥康复、井上腾敬、与西口公之为代表的日本学者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提出了用菱形柱面空洞及双凸透镜柱面界面模型,如图6所示:采用该二维模型具有运算简便又能很好的说明问题的优点。
为简化计算,模型消除了与空洞形状有关的复杂边界条件的影响,其中,菱形模型用于粘塑性变形机理的计算,透镜模型用于扩散机理的计算[15]。
图6 菱形柱面空洞及双凸透镜柱面界面模型在国内,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何鹏、冯吉才、张九海等人系统的研究了界面真实表面几何形状及连接时表面间接触的几何特征,对菱形柱面空洞及双凸透镜模型作出了修正,提出了物理接触及接合面积模型,认为在扩散连接的实际物理接触过程中,不同区域的结合能力不同,剪切应力对促进空洞的塑性变形及弥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6]。
总结前人工作,界面孔隙闭合过程的微观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扩散模型[17,18]:(1)塑性屈服形成初始物理接触;(2)从表面源到孔隙颈部的表面扩散;(3)从表面源到孔隙颈部的体积扩散;(4)从表面源气化沉积到孔隙颈部的扩散;(5)从界面源到孔隙颈部的界面扩散。
5、影响异种材料连接的因素一般说来,异种金属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有所差别,所以异种金属焊接通常比同种金属焊接困难,因为除了其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能对焊接性的影响之外,其材料性能的差异对焊接性的影响更大[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