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包含着众多美的因素。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挖掘审美因素,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文章,寻求美、感觉美和体验美,从而提高其整体素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一、品味语言,感知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有的朴素、有的华丽、有的婉约、有的豪放,尽显风流。
语文教师要根据文本中独特的语言风格,将学生带入作品寄寓的美好情感中去,从而唤醒他们的审美意识,陶冶情操,提高其对于美的感受力。
如语文殿堂不仅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的阿里风光;有“碧绿碧绿的,绿的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醉”的漓江秀水;有“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的草园景致;有“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奇观;还有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满架蔷薇一院香”的盛夏,“山山黄叶飞”的深秋,“万径人踪灭”的隆冬……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鞠躬尽瘁的周总理;严谨治学的藤野先生;穷困迂腐的孔乙己;见风使舵的奥楚蔑洛夫……这些文学形象,无论是景物还是人物,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因生动而富有个性的语言塑造,无不引发学生的赞美或憎恨,从而在内心深处积淀起高尚的审美情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远,“西北望,射天狼”的雄浑,“无言独上西楼”的哀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让人读起来荡气回肠。
鲁迅的犀利,欧·亨利的幽默,冰心的细腻,苏东坡、毛泽东的大气……无论是哪位作家的哪一种语言风格,都能给学生带来审美的愉悦与享受,无不陶冶着学生的性情,改造着他们的灵魂。
二、披文入境,体味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作者写文章时,胸中必有一个境。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阅读兴趣,以及启发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启发情感。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且也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关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融入审美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探讨。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综合素质、审美能力、阅读兴趣、情感、融入、全面发展、研究方向1. 引言1.1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提升其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能力。
通过审美教育,学生能够更加细致地感知和理解文字、语言中蕴含的美,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领会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意蕴。
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愉悦感,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通过审美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情操,提升其审美观念和审美品位,从而使其在生活中更加细腻、完整地感知和欣赏美的存在。
将审美教育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还可以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2 研究背景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审美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影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目前国内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的探讨。
本文旨在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探讨如何有效地融入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作者从审美教育的特点、作用和方法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审美教育的特点1.形象性学生接受知识,往往从具体形象开始。
中学语文教材中描绘了大量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
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了济南冬天下小雪的情景:山坡上的积雪,风儿吹动的山头,日落时的融雪。
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妙的雪景画,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是以形感人。
2.情感性凡优秀作品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如,《大堰河》的母子情、《背影》的父子情、《藤野先生》的师生情、《过零丁洋》的爱国情等,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以情动人,就是凭借这些强烈的思想感情,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震动,进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愉悦性语文教学的愉悦性,是以形悦人,以情悦人。
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我采用了三个结合和三个调动的方法:三个结合就是把文章和诗、画结合起来,三个调动就是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器官。
导入新课时,我选用了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作为配乐,在乐曲的感染下,同学们沉醉在美的愉悦之中。
我再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进一步调动学生情感,初步沟通了作品情、教师情和学生情。
而后,我抓住课文所描述的对象:荷叶、荷花绘制了一幅彩图,引导学生读文看画,步入画境,体会荷塘月色的美;最后以南朝乐府诗中的《西洲曲》感受作者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让学生感到即是看画人,赏心悦目,又是画中人,仿佛身临其境。
二、审美教育的作用1.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学语文课本选录的大多数作品,是反映自然、社会、艺术、科学、语言等美的结晶。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一、引言审美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资源,为教师开展审美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本文将从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阐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
二、理论探讨1.审美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艺术、文学、自然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审美创造力,使其具有正确的审美标准,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情感性,通过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二是具有形象性,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三是具有创造性,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审美创造力。
2.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最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其未来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践应用1.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资源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资源。
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等。
例如,在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语言运用、意境营造等方面入手,感受文章的美学价值。
2.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感受其中的情感美。
例如,在讲授《红楼梦》节选“黛玉葬花”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亲身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努力寻求正确的方法,从不同角度,采用多种途经将审美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使学生在美的感染中学好语文知识,通过对学生的美育教育,使其自觉地把美育和智育、德育联系在一起,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在受到教育之中发现美、创造美。
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
美感起于形象直觉。
语文课的审美教育源于作品的语言,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
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
例如,《风景谈》一开头,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是一幅“沙漠驼铃”的画面,望不到边际的沙漠“白茫茫一片”,发着“微微的白光”,突然,地平线上出现了“黑点”,逐渐变成“黑线”,微风送来铃铛“丁当,丁当”的“柔声”,“昂然高步”的驼队排成整齐的方阵,加上那“长方形猩红大旗”与那“苍茫”“寂静”的沙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庄严、妩媚”的感觉。
我们可以抓住以上这些词语从色彩、感情、声音及动静变幻去指导学生感知形象,从中欣赏到大自然的阳刚之美,领悟到大自然的粗犷及人们战胜大自然的伟力,进而理解“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深层内涵。
二、培养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将课文的审美因素与学生的审美经验“接轨”。
这种“接轨”要求教师在分析课文、阐释问题以及提问时,恰当地融入学生社会生活和课余生活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勾联”“嫁接”和“回忆和联系”。
吟诵李白的不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人的脑海里的何止是黄河呢?也许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也许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也许是滚滚东去的长江……想象在人们头脑中迭现的是许多波澜的画面,使审美的感受更丰富了。
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进行审美教育,语文教学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因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篇篇文章所表现的客观事物都是同作者的审美情趣和精神意志交融在一起的,他们往往能够唤起学生强烈的美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因此,教者应精心挖掘语文课程中的美育因子,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获得审美能力。
下面笔者就从“文字”和“文章”的角度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汉语言文字具有乐音美汉语语音富有音乐性,具有乐音美。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总体特征是以形表意,汉字形体优美,音、形、义结合,具有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等特点。
汉语词汇其语词结构有双音化倾向。
汉语语法上,它属于分析性语言,词形变化极少;词序和虚词十分重要,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量词十分丰富,有十分丰富的语气词。
语篇方面,信息冗余度大,意义灵活。
语用上,贴合情境,意趣悠远。
如可以说“白人”“黑人”,却不能说“黄人”,只能说“黄种人”。
又如,“在语感锐敏的人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义吧,‘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
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感。
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说不尽的诗味。
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
(夏丐尊:《文章章法》)二、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是好的美育素材(一)文章的内容与审美教育文章的内容构成因素包含题材、主题等,以此切入可挖掘出一系列美育因子。
1.形象美作家用生花妙笔在其作品中将各种形象勾画得活灵活现。
《荷花》中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花瓣儿”“全展开”“花骨朵儿”,真是采丽竞繁!《燕子》中的燕子有的斜飞,有的横掠。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审美教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审美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这是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罗丹有句名言:“美到处都有。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
我们语文教师正是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发现美”的人。
一、教师首先是美的载体“摒弃浮华,静心读书”,读书,是最好的美容师,它能让我们变美。
倘若教师不读书,必然缺乏文化积淀和底蕴,穷其终生,也只能是一个教书匠。
把有限的时间和生命用到真正有价值的阅读当中,拒绝肤浅、远离平庸,这才是一个教师,一个作为读书人的教师应该做到的。
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而且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
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
从而使我们的人格显得更加美丽。
《老师的腰围》中,胖胖的数学老师,在有那么多的听课领导及老师的前提下,能够微笑着让学生用三角板去量她的腰围,还有小女孩用小手去量,最后居然有学生提出让老师解下腰带,量腰带,聪明的孩子们出乎我们的意料,老师越来越灿烂的笑容更出乎我们的意料。
所以,作者感叹:胖胖的老师并不漂亮,但她的课却是我听过的最漂亮的课。
“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当我们的学生不再以某某明星为粉丝,而是以老师为典范时,那是因为学生把我们当做了美的化身。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二、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人们的共识。
我们教材中的很多作品都是经典。
例如《小巷深处》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讲述一位瞎眼的母亲收养一个弃婴,含辛茹苦养大女儿的故事。
歌颂了母亲对养女真挚、博大、隐忍的爱,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形象。
全文以“我”的感情变化发展为主线,从“我”对生活的满足,为母亲而骄傲,写到“我”长大后对贫穷的家产生厌恶进而离开家,最后以“我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深深悔悟结尾。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人们除了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进行各种美的创造外,还要通过审美教育,实现自身的美化。
审美教育是指运用美学理论和美的现象,在审美关系中实施教育,以陶冶人的感情、启迪人的智慧,使人们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培养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能力。
学校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实践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因此在语文教育中实施审美教育是极其必要的。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和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师更要高度重视审美教育,通过美育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丰富精神生活,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从而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那么如何更好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呢?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个人的几点体会:一、积极引导学生感知美,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文学作品虽是语言艺术,但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形象的可感性。
荷塘月色的恬淡幽美、大好秋色的绚丽灿烂、南国花城的旖旎艳丽、长江三峡的雄奇险峻、泰山雨景的迷蒙磅礴,无不显现出大自然的迷人姿容;祖国农村的美丽富饶、刘和珍、白求恩等英雄形象光彩照人,无不充满着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语文教学要抓住形象进行分析,进行感情熏陶;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展开作品描绘的形象,在作品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感知美、热爱美,从而激发其审美情趣。
如在《醉翁亭记》(初中语文第五册)中,欧阳修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滁州琅琊山的优美:“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且幽香,佳期木秀而繁阴……”面对这变化的优美山色,学生们感到了轻柔和谐之美,所以审美愉悦不可穷尽。
中学课本中这样的美的形态比比皆是,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激发起审美情感因素,调动起审美想象,在课文间接表现的自然物的优美欣赏中,唤起并加强他们内心的审美愉悦。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语文教学应理所当然地承担语文教育所负担的审美教育任务。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其任务就是在向学生普及美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地欣赏评价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
关键词语文审美教育语文的审美教育,贯穿于该学科的全过程,构成语文素质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课程教学目标”中明确规定: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阅读与欣赏”中也规定: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
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肩负着审美教育的使命。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方面,也提出了美育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求学生感受语文之美,逐步获得对文学作品的正确的欣赏方式和初步的欣赏能力。
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一、读书养气,培养学生审美人生观钱理群教授在《以“立人”为中心》一文中提出语文教育要为学生打好“终身学习”的底子和“终身精神发展的底子”的重要思想。
在谈到打好“终身精神发展的底子”时。
钱教授有一段精辟的论断。
依我拙见,钱教授所说的“精神底子”“精神素质”是蕴涵了积极向上的审美人生观在内的,它们与古人的“读书可以养气”“腹有诗书气自狂”是暗合的。
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虽题材不同,风格各异,但蕴涵着丰富的审美矿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体悟生命的范本,将大大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的体验,提高他们的人生境界,从而真正体现语文课的美育价值。
这样说来,语文课在提高学生艺术品位的同时,也提高着学生的人生品位,使学生抛弃低俗、平庸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人生的思考,建立健康独立的人格。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1. 引言1.1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
在当今社会,审美素养已经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感知美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感,增强审美观念,培养自己对于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更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个拥有良好审美教育的学生,不仅在语文领域表现出色,同时在其他学科也能展现出更好的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应该引起广泛重视和深入推广。
1.2 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密不可分,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而审美教育则是通过感知、体验和鉴赏美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法、修辞和写作技巧,更要求他们能够欣赏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感受美的力量。
审美教育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通过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丽和艺术的魅力,激发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审美教育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内涵,提高表达情感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引入多样化的审美观念,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活动,以及注重语言表达的美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和文学艺术素养。
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正文2.1 提倡多元化的审美观念提倡多元化的审美观念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多元化的审美观念意味着不拘泥于传统的审美标准,而是要尊重每个个体对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美育,即审美教育,有着感人、育人的巨大力量。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
”语文教学是美育因素较多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学有丰富的审美内容,初中语文的教材有大部分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从思想教育知识教育的角度来确定,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而且要从审美教育的角度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因为我们教师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育人的责任。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寓于语文教学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迅速掌握语文知识,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审美教育。
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审美教育,具体做法如下:一、情感教育,诱发审美情趣情感丰富常常是艺术的生命所在,一切美都能触动人的感情深处,没有美的情感体验,就不能获得美的感受。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学作品更是有着复杂的人物情绪,倾注着作者的感情。
因此,审美鉴赏离不开审美情感。
学生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特别是对于那些既有熟悉感又有新异感的事物,他们更会感到饶有兴趣。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分析文本所表达出的情感,把大量的真、善、美,借助优美的语言发掘出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情绪受到感染,情感得到升华。
现在配备的多媒体为语文的情感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它能一改沉闷的课堂,使之图文并茂、声情并茂、活力四射。
它能创设学习氛围,创设情感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愉耳、悦目、赏心、怡神的审美活动中阅读和理解文章,在文、情、理的交融中激发美的情感,让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
如在古代山水游记中,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文章叙述了作者冬日登览泰山和观日出的全过程,再现了泰山雪后晴日的奇异景色以及日出时的壮观瑰丽的场面。
唐老师课堂-以《荷花》为例浅谈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
唐老师课堂-以《荷花》为例浅谈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引言语文课堂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场所,更是可以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平台。
唐老师的课堂是一片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沃土,她善于将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不仅能够学习知识,还能够感受美的力量。
以《荷花》为例,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唐老师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和效果。
主体1. 理论导入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审美教育,首先需要对审美的概念进行介绍和解释。
唐老师通常会在课前进行理论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美的含义和作用。
她会解释什么是审美,为什么审美是重要的,以及如何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2. 文学作品的解读唐老师选择了《荷花》这首诗作为教学材料,通过对该作品的解读,引导学生进入文学的世界。
她会注重揭示作品中的美感元素,如景物描写、意象运用、情感表达等。
同时,她会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解读过程中,促使学生发现和理解诗歌中的美感。
3. 艺术创作的体验除了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唐老师还会让学生参与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中。
以《荷花》为例,她可能会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花朵的绘画或手工制作,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增强对审美的感受和理解。
同时,她也会在创作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4. 语文实践的延伸唐老师会将审美教育延伸到语文实践中。
她会通过让学生朗读、演讲或写作等方式,让学生运用自己学到的审美知识和技巧,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和理解。
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审美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多元文化的融入为了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唐老师还会将多元文化的元素融入到课堂中。
例如,她可能会通过介绍国内外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感有更全面的了解。
通过与学生分享其他文化的艺术作品,唐老师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审美范围,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审美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情趣和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而审美则是语言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通过学习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美好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用美好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
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传递。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培养自己对于美的情感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能够让学生从中汲取情操,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修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和情节都需要读者自己去想象和构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还要有一定的创造力。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不断开拓自己的想象空间,丰富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情感和情操,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审美品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审美教育,通过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欣赏美的也汲取到美的力量。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审美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什么是审美教育;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内容;三、如何促进初中生的审美能力。
一、什么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指通过对艺术、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学习和体验,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它不仅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需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学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名著、诗词歌赋、戏曲等文艺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品味水平。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内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名著阅读名著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文化的发展历程,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
2.诗词歌赋鉴赏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通过学习和欣赏诗词歌赋,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和感受力。
3.传统戏曲学习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传统戏曲,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审美品味和能力。
4.现代文学阅读现代文学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当下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精神观念。
通过阅读现代文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人性,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思维能力。
三、如何促进初中生的审美能力1.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如讲解、分析、演示、互动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实践体验式教学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地进行实地观摩和体验。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艺术,增强他们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3.多方位的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建立多方位的评价机制,既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又注重评价学生的文艺素质和审美能力。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教育形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文学作品、经典诗词、散文的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培养艺术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激发想象力,拓展思维,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下面我们来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注重选材。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选择适合他们的文学作品。
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故事、诗歌、童话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的感受。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美妙动人的诗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注重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情感。
可以采用情境再现、趣味展示、美学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美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创作、绘画等方式,将阅读中的美融入生活,让学生亲身感受美的力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种教育形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增强对美的追求和感受。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对文学作品的选择、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灵活运用、注重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美、注重将美融入生活并进行实际应用,从而真正发挥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努力,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力量,享受美的乐趣,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注: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若需要高中级别的,请详细说明。
】。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审美教育的概念和意义审美教育是指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以提高其审美水平和素养的教育过程。
审美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美学知识和艺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通过感知、欣赏和理解美的文化和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
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文学作品作为审美教育的载体,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使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方面具有更高的水平。
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使学生具有更加丰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大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方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读,使学生能够深入体验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意蕴,提高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和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修养。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文学研讨和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文学批评和评论,提高其文学鉴赏水平和批评能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赏析和课外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和文化眼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情怀。
五、思考和建议在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审美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具有丰富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要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环境,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学教学氛围和文学学习环境,增加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学作品,善于欣赏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文学修养。
浅谈语文课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课中的审美教育第一篇:浅谈语文课中的审美教育浅谈语文课中的审美教育摘要:通过多种途径向中小学生渗透审美教育内容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语文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语文教材本身是美,语文课堂是情感课堂,学生都有获取美的愿望和需求。
美的效用主要表现在它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纯洁灵魂,培养人们高尚的品格。
充分调动学生联想、想象力,是美育实施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审美学生情感一、问题的提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一个人如果不爱美,那他就不可能真正地去爱生活,爱他周围的人,爱他的国家。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审美教育即是爱的教育。
人有爱美之心,表明人有求真向善之心。
人有求真向善之心,才会对大自然、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关切、热爱之情,激情永驻,志存高远;也才会孜孜以求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探索真理,追求事业,献身社会;也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他的生命才有价值。
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下一代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精神品质,使其树立远大理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实施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精神品质,而且也是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审美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激发学生爱美之心,让学生自觉地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并且懂得怎样审美。
但近些年来,一些中小学校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方面出现了某些偏颇:学校全部工作倾向于应试教育,追求升学率,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审美和劳动生活技能两方面的教育,审美教育不能说没有抓,但起码是抓得不够目标明确,不够得力,成效不显著,喊在口头上、流于形式的居多。
基于此,笔者认为,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渗透审美教育内容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
语文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通过语文课实施审美教育的基本条件(一)语文教材本身是美马克思主义经典美学理论指出,美的本质就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审美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语文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而审美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到阅读教学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审美情感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浅析。
一、培养学生的美感小学生对美的认识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审美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学校的教育来培养。
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文学作品,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存在,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描写,如山水、花草、动物等,使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的力量,激发他们的美感。
除了文学作品,教师还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入一些优美的图画、音乐、雕塑等艺术作品,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表达感知美的存在。
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莫奈的《睡莲》,感受其中的色彩和情感;欣赏肖邦的《降E大调的夜曲》,感受其中的悠扬和动人。
通过这些欣赏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存在,并逐渐培养出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想象和联想。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产生联想,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经历,进而产生对作品的审美体验。
在阅读《小熊的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小熊,经历种种有趣的故事,从而产生自己的想象与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写句子中的细节,让学生在脑海中产生画面,继而产生联想和想象。
在阅读《春天的花开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作者笔下的花儿,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有怎样的形状和香味等。
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课文,感受到其中的美丽和优美。
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审美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使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引导他们进行文学鉴赏,提升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大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将其融入教学中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将审美教育纳入大学语文教学体系,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审美教育、大学语文教学、审美情操、文学鉴赏、审美能力、兴趣、重视、学生发展、教学效果、融合、意义。
1. 引言1.1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审美教育是大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审美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修养和素养。
通过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激发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这种情感修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自己对美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艺术作品。
审美教育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引导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参与艺术创作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审美教育,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1.2 大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大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学语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而审美能力的培养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审美能力指的是个体对于美的感知、理解和鉴赏能力,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人文精神。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注重文学作品的选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文学作品的选择。
因为作品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审美能力的培养效果。
要选择一些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情感真挚的文学作品。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作品的选择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培养审美能力的目的。
二、注重课文的解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课文的解读。
每篇课文都是一部小小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课文的精心解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中的美。
教师可以从情感、意境、语言等方面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课文中的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注重文学鉴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文学鉴赏。
通过课堂讲解、课外阅读和课内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可以从作者的用词、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和价值观。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
四、注重欣赏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欣赏活动。
可以通过朗诵比赛、文学作品展示、诗歌吟唱等形式,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这样可以让审美教育更加生动和有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很多方法,但最核心的还是要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文学作品的精心选择,课文的精心解读,文学鉴赏的引导和欣赏活动的举办,以及情感的培养等多种途径,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南海信息技术学校刘庆云
内容摘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能陶冶高尚的情操,是德育的必要补充;同时能开拓学生的智力,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语文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潜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寓审美教育于教学之中。
本文就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及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审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引起语文教师对审美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可见,美育是语文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它运用教材、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在寓教于美的享受之中让学生来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形成健康高尚的品质,从而使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更具特点,更有实效。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是必要的。
同时,通过语文课进行审美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美学的角度看,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所选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这些语言艺术的瑰宝,是从长期文化发展史中筛选出来的精神财富,它们文质兼美,文情并茂,为历代人们所传诵,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而且语文教学活动富有美的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的因素,极有利于美语的施行。
根据自己半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我总结出了关于审美教育的几种方法和途径,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必须要在渗透上下功夫,将美育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去。
用审美的观点,从分析文章的形式和内容入手,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象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认识社会美,挖掘科学美,体会人情美,欣赏艺术美,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在美的氛围里入境、品情、悟理。
在吸收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
一、展示教师美,诱发审美情感。
创造美的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审美教育的前提。
我们知道,情感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先导作用。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是通过具体、可感、独特的形象感染人。
试想一个学生不喜欢的老师又怎能诱发学生美的情感?又有什么美育可言?因此,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和美感的诱发者。
那么怎样的老师才能诱发学生美的情感呢?首先,教师要有亲和力,尤其要讲究语言美。
标准、流畅、富有感染力而又不乏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受到语言艺术美的熏陶,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诱发美的情感。
其次,教师要有良好的仪表,要成为学生形象的使者。
教师要注意着装朴素、简洁、大方、得体,而努力使自己成为形象的使者,使自己成为美的化身,从而唤醒学生美的情感。
此外,教师工整、漂亮的板书,会心的一笑,赞许的点头,鼓励的目光以及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技能,都能成为激发学生审美心理的诱因以及创造美的氛围的因素。
二、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音乐美。
从古到今,诵读的方式培养了无数名垂青史的大学者、大作家。
杨雄“读千赋”,杜甫“破万卷”,白居易诵读到口舌生疮。
20世纪初,叶圣陶、朱自清等先生也对吟诵方式推崇备至。
叶老说:“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诵读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但目前高中的语文课堂,却几乎很少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这不利于学生感受优秀作品的音乐美。
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这首诗歌时,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中由于经验不足我很少让学生朗读,只是自己重点分析其中的情感,结果不少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也没体会到诗歌的语言和意境美。
在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后,我在其他班的教学中加大了朗读的比重,并让学生多听朗读带,与自己的诵读相比较,在比较中体会语言美,进而感受其中的意境美,后来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许多学生当堂就能有感情得背诵诗歌了。
体会音乐美是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步骤,我们应该像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描写的寿镜吾先生那样,读书时自得其乐,读得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真正尽情地体会作品的音乐美。
三、借助于形象思维进行审美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必须借助于形象思维。
美和形象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形象,就谈不上美和美感.
如学习《荷塘月色》,可在学生自读后放录音或请朗读好的学生范读,大家听,并告诉学生尽量去想象和联想,把所听到的语言变成形象,变成画面……如此两遍,学生就会渐渐入境,作者笔下的方方正正的汉字也好象有了灵性,它驱谴着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把学生带到了如诗如画的荷塘中去,看到了田田的荷叶如“亭亭的舞女的裙”和那零星点缀的白花,闻到了缕缕清香;感受到凝碧的波痕和脉脉的流水,月光倾泻下如牛乳中洗过一样的花和叶,以及荷塘里浮起的薄薄青雾;清清朗朗,朦朦胧胧,如梦如幻……面对如此美不胜收的荷塘景色,谁能不从心底里发出对美好自然和美好生活的感叹呢!然而谁又能忘记在当时黑暗社会中,作者既有沉浸于美景胜境中的淡淡喜悦,也有对现实不满,幻想超脱的淡淡愁闷。
读了这样的散文,唤起的不正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吗?
四、设置问题或情境,让学生领受情感美。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语文的人文性,在教学中也应引导学生体会情感美。
如在扩展赏析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先让学生听了关于亲情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引起学生对父母点滴关爱的回忆,为后来的赏析做铺垫,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背影’只是一个表象,表达的‘父爱’”也是浅层的父子情深,是人之常情,朱自清为何时隔八年才写呢?父亲如此钟爱儿子,是人之常情,还是另有理由呢?”问题的提出,便把读者带入特定的环境,渐渐地学生
便能从事与情中找出深藏其中的“理”: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光景惨淡中,儿子便成了父亲老境中唯一依靠和寄托,为了谋生,又不得不离开这依靠和寄托。
依恋怜爱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审美情感由此得以诱发。
五、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教师创造课堂教学美的教学手段有语言、动态(表情、手势、姿态)、板书、直观教具等,其中最重要的当数教师的语言。
语言表达形式的好坏,优美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传达及学生审美感受的效果,教学内容与优美的语言形式和谐地相结合创造课堂教学美的重要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
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人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
在凭借语言媒介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配合恰当而优雅的表情、手势、姿态,可收到“绿叶扶牡丹”的效果。
优美的动态与讲授内容的配合可以更进一步加强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并通过授之以趣、动之以情、导之入境,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享受。
另外,在网络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应该大力提倡采用图画、音乐、幻灯、电影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去发现美。
审美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但学生在学习中,易犯不求甚解的毛病,而且也由于知识积累以及生活经历有限,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失真的现象,这就需要老师引导、训练。
其方法有:一是平时课堂上注重引导,作业及时评点、发挥文学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教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
世界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
”生活中处处有美,要教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可以说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肩负着审美教育的重要使命。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语文课本的有利条件,抓住形象性、感染性两大特点,巧妙渗透,激发思维,并辅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美、追求美,按美的标准和规律塑造自己的心灵,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参考资料:《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2005年2月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五个层面黄丽芳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
语文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促进人格健康发展王小明中学语文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