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节社会知觉偏差

合集下载

民航服务心理学教案

民航服务心理学教案

民航服务心理学教案1.理解民航服务人员对旅客的社会知觉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2.了解民航服务中社会知觉的偏差及其对服务质量的影响三、教学手段和方法1.多媒体教学2.讲授法3.案例分析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过程第二节民航服务人员对旅客的社会知觉一、民航服务人员对旅客的社会知觉的重要性1.社会知觉对服务质量的影响2.服务人员对旅客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二、民航服务人员对旅客的社会知觉的影响因素1.服务人员的态度和行为2.服务人员的语言和沟通技巧3.服务人员的外貌和形象4.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三节民航服务中社会知觉的偏差一、社会知觉的偏差及其影响1.认知偏差2.评价偏差3.行为偏差二、民航服务中社会知觉的偏差及其原因1.服务人员的主观偏见2.服务环境的影响3.旅客个体差异的影响4.服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和情绪状态的影响5.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足1.掌握社会知觉的内容,注意提高服务的技能和技巧。

2.掌握社会知觉的偏差,注意克服服务中的偏见和不良惯。

教学手段和方法:1.多媒体教学2.讲授法3.案例分析4.播放视频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过程:第三节:民航服务人员对旅客的社会知觉一、民航服务人员对旅客的社会知觉1.表情认知:面部表情、动作表情2.个性认知3.角色认知4.心理素质认知二、民航服务人员的自我社会知觉第四节:民航服务中社会知觉的偏差一、第一印象如何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1.态度2.姿势3.口头表达4.个人形象5.微笑二、晕轮效应在人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效应,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

三、刻板效应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有限的信息,对某一群体得出的一种共同的、固定的和笼统的结论。

第四次课一、主要内容第三章需要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难点)第一节需要概述第二节旅客的服务需要与满足(重点)二、教学的目的1.研究需要的内涵与本质,重点是体会XXX的需要层次。

克服社会知觉偏差的方法简述

克服社会知觉偏差的方法简述

克服社会知觉偏差的方法简述所谓社会知觉,简单来说即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自己的知觉。

社会知觉偏差,主要指“首因效应”、“刻板印象”、“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及“皮革马利翁效应”。

(1)首因效应:指的是一个人给另一个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通常是最鲜明、牢固的。

从自己的角度来说,为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可以按照SOLER模式表现自己,即S表示坐或站要面对别人O表示姿势要自然放开L表示身体微微前倾E表示目光接触R表示放松(2)刻板印象:又称为定型效应等,即根据对某人所在团队的知觉为基础判断该人,在头脑中形成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认为某一团体中的人们总是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特性。

这种看法很可能会将对某类人的评价强加在某个体上,从而影响正确认知。

因此,要克服刻板印象,首先要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起某团队的特质并不是该团队中的某个人就是该团队的特质;其次要防止先入为主的观念,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建立在别人的价值观之上,要有自己的理论与观点;最后,要善于沟通,积极了解,心态要健康,不能因某类群体可能存在的一些极端现象去否定该群体中的每个人,防止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

(3)晕轮效应:是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如智力,谈吐或外貌为基础,扩大到对该人一个整体印象,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

这要求我们在面对某个人的时候不能将其拥有的某种特质而扩大到其全身,比如一个男生指甲较长下意识的认为他是一个同性恋者或者比较娘,要从全方位、各个方面了解,得出最终答案。

(4)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就是新近留下的印象对于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一方面,对于自我印象的形成和维持,我们需要知道要保持一直以来的良好形象,尤其是面对我们熟悉的人时,这就要求我们对每一次的交往都得认真地对待,而且要做到很好地控制自我的情绪,避免自己一次出格的行为很可能会毁了之前的所有付出。

管理心理学-社会知觉偏差管理

管理心理学-社会知觉偏差管理

投射效应
总结词
投射效应是指个体将自己的感受、想法或特质投射给 他人,认为他人也有同样的感受、想法或特质。
详细描述
投射效应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人们往往会将自己的 情感、想法或特质投射给他人,认为他人与自己有相 同的感受或想法。例如,一个管理者可能会认为自己 的某个同事不理解自己的想法或感受,而实际上是因 为这个管理者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或感受。了解 投射效应的影响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 人,减少误解和冲突。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鼓励员工参与决策
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综合考虑员工的 绩效、能力、态度等方面,避免单一的评 价标准导致偏见和不公平。
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提高员工的归 属感和参与度,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 的社会知觉偏差。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不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和信息,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来判断其 合理性和可信度。
近因效应
总结词
近因效应是指个体在最近一次接触某事物时形成的印象,对之前对该事物的认知和评价 产生影响。
详细描述
与首因效应相反,近因效应强调了最新信息的权重。当个体最近一次接触某事物时,他 们可能会根据最新的经验来调整对该事物的认知和评价,而忽略或忘记之前的信息。在 管理情境中,了解和利用近因效应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传达信息并影响员工的行为。
总结词
首因效应、光环效应
VS
详细描述
在招聘过程中,企业常常受到首因效应和 光环效应的影响,导致对候选人的评价产 生偏差。首因效应是指对首次接触的信息 给予过多的重视,而忽视后续信息的获取 。光环效应则是指因为对某人的某种特征 的印象深刻,而影响对其整体的评价。
团队管理中的社会知觉偏差案例

社会知觉的四种偏差

社会知觉的四种偏差

社会知觉的四种偏差
社会知觉的四种偏差包括:
1. 归因偏差:指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往往过分强调个人特质,而忽视了外部环境因素。

例如,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我们可能会归因于他的能力和努力,而忽视了运气和机遇的影响。

2. 众生相偏差:指人们倾向于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从而对他人进行评价和判断。

这种偏差导致了对他人的过度一致性的看法,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

例如,当我们看到他人的行为与自己相似时,会认为他们与自己有相同的特点和态度。

3. 选择性感知偏差:指人们在接收信息时,倾向于选择符合自己观点和偏好的信息,而忽视或排斥与之相反的信息。

这种偏差导致了信息获取的局限性,可能会导致思维的狭隘和偏执。

4. 非理性乐观偏差:指人们对自己未来的情况和结果过于乐观的倾向。

这种偏差使人们对风险和挑战的评估存在偏差,可能导致冒险行为和错误的决策。

例如,人们可能低估自己面临的困难和障碍,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和机会。

《社会知觉偏差》课件

《社会知觉偏差》课件

THANKS.
如何避免社会知觉
03
偏差
保持开放心态
接受不同观点
不要轻易否定他人的观点,而是尝试理解其背后 的逻辑和依据。
保持好奇心
对未知的事物保持好奇心,愿意去了解和学习。
避免刻板印象
不要因为某些人的身份、背景或群体特征而对其 产生固定的看法。
理性思考
批判性思维
在接受信息或做出判断时 ,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分 析其逻辑和证据的可靠性 。
品牌形象认知
调研中对品牌形象的认知可能受到社会知觉偏差 的影响,导致对品牌价值和发展潜力的错误评估 。
产品定位策略
社会知觉偏差可能影响市场调研中对产品定位的 决策,导致产品定位偏离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
人际关系建立
沟通障碍
01
社会知觉偏差可能导致人际沟通中的误解和障碍,影响人际关
系的发展和维护。
印象形成
体产生偏见或歧视。
投射效应
总结词
投射效应是指个体将自己的情感、想法或特质投射给其他人或物,认为其他人或物也具有同样的情感、想法或特 质。
详细描述
投射效应是一种自我中心的表现,人们往往将自己的情感、想法或特质投射给他人,认为他人也具有同样的特质 。这种偏差可能导致人们对他人产生误解,无法真正了解他人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社会知觉偏差可能影响组 织内部的沟通与协作,降 低组织效率和工作绩效。
社会知觉偏差的类
02

首因效应
总结词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初次接触时对信息的强烈印象会影响后续的判断和评价。
详细描述
当人们第一次接触某个人或事物时,所获得的印象往往会对后续的认知和行为 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偏差会导致人们过于重视初步印象,而忽视后续的信息, 从而导致判断的偏颇。

社会知觉偏差

社会知觉偏差

社会知觉常见偏差摘要在人际交往中,一些常见的认识偏差,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等广泛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给人际交往和管理造成了消极影响。

本文旨在概述社会知觉偏差的原因和几种常见的知觉偏差效应及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知觉偏差交往概念管理应对前言由于社会知觉受其对象的复杂性、知觉者的主观性以及知觉者加工信息能力的有限性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在知觉他人或自己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偏差。

应当说明的是,偏差往往是人们简化信息加工程序的结果,它并不一定总是不好,它有时可以加快信息加工的速度,并有效地保护个人的自尊。

一、社会知觉偏差的概念1.社会知觉概念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的人和群体中的社会现象所产生的直觉判断和初步认识的过程。

社会知觉实质上是对人的知觉。

社会知觉与普通心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对他人的群理学的知觉的含义有所不同。

后者是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自己的客观刺激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不包括想象、判断等过程;前者则包括整个认知过程,既有对人外部特征的知觉,又有对人格特征的了解以及对其行为原因的判断。

二、社会知觉偏差的原因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

罗斯称之为基本归因错误。

犯这种错误的原因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人们总有一种对自己活动结果负责的信念,所以更多地从内因去评价结果,而忽略外因对行为的影响;二是因为情境中的行动者比其它因素突出,所以人们把原因归于行动者,而忽略情境背景。

基本归因错误有时表现为行动者与观察者之间的偏差:当人们作为一个评价者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的时候,往往倾向于稳定的内部的归因;而当人们作为自我评价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却倾向于作外部的归因,即观察者高估个人特质因素,行动者高估情境因素的作用。

三、常见的几种偏差1、晕轮效应2、积极性偏差(个体在评价他人时,往往更多的对他人作出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即评价他人时总有一种特别宽大的倾向,也称宽大效应)3、证实偏差(人们总是有选择的去解释并记忆某些能够证实自己已有的信念或图式的信息。

第三章 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第三章 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第三章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第一节一般知觉一、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应。

感觉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人的知觉活动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具有4个环节:①从感觉资料中选择知觉的对象②应用知识经验对局部资料、不完整线索与信息进行回忆补充③应用知识经验对信息与线索进行加工和组织,构成完整的对象④对知觉对象做出适当解释并用名称标志它。

完整的知觉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察觉、分辨、整合、确认的过程。

二、知觉的分类①对人的知觉(属于社会知觉的范畴)②对物的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属于一般知觉)(一)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征与空间关系的认识。

对物体大小的知觉空间知觉对物体的方向位置与空间定向关系的知觉物体平面形状特性的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深度与距离知觉形状知觉的整合构图原则:①接近性原则②相似性原则③封闭性原则④良好图形原则⑤对称性原则⑥简单、对称、共线的凸显,易看成平面,否则容易堪称立体图形⑦简单性(节约性)原则⑧共同命运或线条共同朝向的原则①接近于相似②开口封闭③良好连续✧在三维空间物体中,单眼深度线索只能提供有限距离的信息;双眼深度线索,既可提供距离、又可提供物体厚度的信息。

✧影响深度知觉判断的因素中,单眼线索有:①物体的重叠②线条透视③空气透视④阴暗阴影⑤运动视差⑥眼睛的调节⑦纹理的梯度双眼线索有:①双眼视轴的负荷②双眼视差(二)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运动知觉以来的条件有:①物体运动的速度②观察者与运动物体之间的距离③观察者自身处在静止还是运动状态。

运动知觉的种类:真动、似动、诱动、自动、运动后效应(三)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的反映,是一种以内脏机体感觉、听觉、视觉等为主的复杂的知觉过程。

时间知觉必须依据客观事物为参照。

参考标志有:①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②人的活动及活动对象的变化③人造计时工具④生物钟现象时间知觉还受个人知识经验、主观态度和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主要规律有:①一般人对1秒钟估计的最准确,短于1秒钟常被高估,长于1秒钟有被低估②同样时间间隔,有高频高速评估,低频频度评估现象③情绪、兴趣和态度对时间估计的影响④个人知识经验不同,在时间估计和知觉上也有个体差异。

管理心理学----社会知觉偏差管理ppt课件

管理心理学----社会知觉偏差管理ppt课件

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但这种先入为主的眼光也存在
很大的局限性,由于人们对开始得
到的信息较重视并以此为依据对社
会知觉对象进行评价,以致疏忽了
后来得到的与最初不大协调的表现
的刺激在人们的认知 中超出了应有的分量, 结果造成认识的摇摆和 倾斜,(如某领导者为职工

对某人的第一印象一旦形成,
就会影响到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
为的解释。第一印象在实际生活中
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位新上任的管理人员若被他的下属获得
较为满意的印象,这就能为日后彼此间接触
交往,搞好人际关系和进行有效管理打下良
好的基础,良好的第一印象也有助于建立管 理人员的威信。一般说来,“新官上任三把 火”,这就是新的领导要特别重视第一印象 要想方设法给下属留一个好印象,为今后工
第一组和第二组学生得到的印象是显然易见的。在第三和第四组中,关 于这个陌生人的印象完全符合提供信息的顺序,总是先提供的信息占优势。 也就是说,第三组学生普遍把陌生人想象为外倾型,第四组普通把他想象为 内倾型。

第二段,给另外两组学生按上述第三和第四组同样的顺序描述一个人,
• 所不同的是在先描述他的内倾或外倾特征之后,中间插做其他事情,如让学 生作一些不太复杂的数学习题,然后再描述相反的性格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最后描述的特征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 该实验证明了社会知觉效应中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客观存在。
• 其中,第一段实验说明了首因效应的存在;

第二段实验说明了近因效应的存在。
• 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是指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鲜
活且深刻。
• 近因效应是指最后或最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的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

第三章社会知觉与社会认知

第三章社会知觉与社会认知

• 印象形成:对于别人或事物进 行归类,明确其对我们的意义, 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 过程即印象形成
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选择倾向
• 对于在归类时所用的任何一种类别,我们 都有一整套自觉不自觉的既定观念,虽然 据此建立的有关印象常常不够精确,但仍 引导人们的社会适应 • 1、自然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
• 认知: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包括感 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等心理过程。 • 社会认知:研究人们如何选择、解释、识记和运 用社会信息来做出判断和决定。
–社会认知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 人的社会动机或社会态 度的形成、社会 化过程的进展、社会行为的发生,都以 社会认知为基础。
六、个人知觉中的偏差
• 人们在社会知觉中常出现偏差, 人们可以注意到它,降低其影响, 但是无法避免它的存在 • 常见的有
1、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 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 往受某一特质高分影响而普遍偏高。 就像一个发光的物体对周围物体有照 明的作用一样。从所认知到的特征泛 化推及到未被认知的特征,从局部信 息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 面部表情: – 人际距离:个人,亲密,社交,公众 – 身体姿势: – 空间 – 目光接触:
• 声调表情:
五、印象管理
• 印象管理的定义
• 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 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即有意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也称印象 整饰
– “世界是个大舞台” 管理 例,政治家常进行印象
• 以点概面、“情人眼里出西施” 、爱屋及乌
– 负晕轮效应:扫帚星效应。主要指评价者 对一个人的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某一特 质低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低。
• 外表吸引力是产生晕轮效应的最主 要的一个特质。社会地位也是一个 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如一些核心品 质也容易产生晕轮效应

《社会知觉偏差》课件

《社会知觉偏差》课件

六、参考文献
1. Simon, H. A. (1955). A behavioral model of rational choice.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69(1), 99-118.
2. Tversky, A., & Kahneman, D. (1974).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 Science, 185(4157), 1124-1131.
自我中心偏差的例子
当某人成功时,往往将功劳 归因于自己的才能;当遭遇 失败时,往往将责任归咎于 外界因素。
印象形成偏差的例子
一个面试者第一印象好,面 试官往往会对其后续表现持 正向态度,忽视后续的负面 信息。
归因偏差的例子
当一个员工做出出色的工作 时,经理认为是他个人能力 的结果,而忽视了他所拥有 的资源和团队支持。
《社会知觉偏差》PPT课 件
社会知觉偏差是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常常出现的认知倾向。通过本课件,我们 将深入探讨不同种类的认知偏差以及解决方案。
一、社会知觉是什么
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在社会互动中感知和理解他人行为、态度和动机的能力。
二、认知偏差的种类
自我中心偏差
个体容易把自己作为认知 过程的中心,倾向于高
个体往往根据第一印象评 估他人,忽视后续信息造 成的干扰。
归因偏差
个体倾向于过度归因他人 行为的内在特质,低估外 部因素的影响。
经验代表性偏差
个体倾向于根据先验经验或代表性事例做出 评价,忽视样本量和统计规律。
可得性偏差
个体偏向于根据信息的易得性和可记忆性来 评估其真实性和重要性。

第3章社会认知

第3章社会认知

二、社会知觉的影响因素
1.个体因素 从知觉主体看 从知觉对象看 2.情境因素
三、社会知觉偏差
(一)首因效应
1.什么是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是一个人在同他人初次接 触时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是一个人通过对他人的 外部特征的感知,进而取得对他的动机、情感、 意图等方面的认识,最终形成关于这个人的印象 。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 就能产生第一印象。 对某人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会影响到人们对他以后 一系列行为的解释。 如看到一个人举止热情大方,便容易得出其聪明、 慷慨、能力强的结论。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二、社会认知的内容 (一)对自我的认知 对自我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行为的认识和评 价。 对自我的认知既有主观的感情色彩,又带有一定的客 观性。 一方面,个体的知识经验、性格、意图等因素会影响 自我对自身的情绪、人格、动机、行为等综合社会属 性的感知和评价;另一方面,个体也经常从周围其他 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即他人经验)认识和审视自 我。 包括自我概念和自尊。

人们在认知他人时总好把自己的特性赋予他人身上。
(八)自我中心偏差

人们常常夸大自己在某种事物中的作用的倾向, 称为自我中心偏差。
(九)自我服务偏差
人们常常有对自己的良好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而 为自己的不良行为进行开脱的倾向,被称为自我 服务偏差,也叫自我提升偏差。
四、认知启发与社会知觉偏差
认知启发:人在社会认知中喜欢走捷径,并不对关于 他人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抄近路,感知 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的现象。它 是人们经常快速、简便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的决策 法则,很容易出现偏差。
童 梦 奇 缘
(三)晕轮效应

管理心理学第三章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第三章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习题小站
1.在社会知觉的应用中,要决定是否聘用某人,或把某人安置到何种
岗位上,属于社会知觉对( B )的影响
A:绩效评估 B:人事任用与面试 C:对职工努力程度 D:职工的忠诚度
第三章 小结
3.3.1 归因的概念与模式
3.3归因 — 知觉社会行为的原因

(三) 归因的理论模式(选择)
海德归因理论 维纳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的最早提出者; 个人因素(内因)、 环境因素(外因)
共变原则 排除原则
努力与否、能力大小、 任务难易、个人运气
内因 外因
不稳定 努力、情绪、疲劳
运气、机遇
稳定 能力、聪明、身体特征
3.5 社会知觉的应用及印象整合与管理

一、社会知觉的应用 (简答)
1. 影响人事任用与面试 2. 影响绩效评估 3. 影响对职工的努力程度的评估 4. 影响职工的忠诚度
3.5.2 社会知觉的印象整合与管理
3.5 社会知觉的应用及印象整合与管理

二、社会知觉的印象整合与管理 (简答 论述)
1.通过社会化和再社会化,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2.通过强化方式捕捉与寻找有意义的信息 3.通过对信息正确类化、运用图式、信息分化、 信息对比等方式,印证与鉴别信息真伪 4.登门槛效应和门面效应的运用 5.克制负面情绪的干扰,注意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这是知觉的( B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3.2.1 社会知觉的概念 3.2.2二、社会知觉的种类
3.2 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 (单选)
社会知觉: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体、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二、社会知觉的种类 (选择 简答)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第三章 社会认知.
10
8 x 7 x 6 x 5 x 4 x 3 x 2 x 1 =?
11
1 × 2 × 3 × 4 × 5 × 6 × 7 × 8=?
12
(二)控制性思维
• 一种有意识的、有意图目的、自觉的和需要 努力的思维。 • 控制性思维的目的之一是制衡自动化思维。 • 控制性思维的例子:
– 思考抑制(thought suppression):试图避免想 起一些我们宁愿忘记的事物。 – 反事实推理(counterfactual thinking):在心理 上改变过去的某些环节,以便想象事情可能有所 不同。
第三章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概述 社会知觉 归因
1Leabharlann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 二、社会性思维的两种形式 • 三、认知偏差
2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人们选 择、分析、解释、记忆及使用社会环境信 息的方式。即研究个体如何加工、处理自 己所接受的外来社会信息。
22
一、社会知觉的基本范围
• • • • 对他人仪表的认知 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 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 应用:绩效考核不宜“周期过长+主观判断为主”
17
晕轮效应/扫把星效应
•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个良好印象 之后,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好,这个人就被一 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反之也一样,如果一个人被 认为是坏的,那么他就被消极的光环所笼罩,从而 也就被赋予其他不好的品质。
• 你觉得中国管理者最看重下属的什么品质? 能力 VS 忠诚(态度)
• 图式(schema):人们用来组织关于某个 主题的知识、关于周围的社会世界的心理 结构。这种心理结构会影响人们对信息的 注意、思考和识记。

社会知觉偏差实验报告(3篇)

社会知觉偏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社会知觉偏差是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对他人、自我或社会现象的认知出现偏差。

为了探究社会知觉偏差的成因及其影响,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设计,探讨社会知觉偏差现象。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社会知觉偏差的常见类型;2. 探究社会知觉偏差的成因;3. 分析社会知觉偏差对人际关系的影响;4. 为减少社会知觉偏差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本实验选取6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生30名,女生30名,年龄在18-22岁之间。

2. 实验材料:本实验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了一份包含社会知觉偏差相关问题的问卷。

问卷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基本信息:性别、年龄、专业等;(2)社会知觉偏差认知:包括刻板印象、晕轮效应、首因效应等;(3)人际关系认知:包括对他人、自我、群体等认知;(4)实验处理:包括正面实验组和负面实验组。

3. 实验程序:(1)向实验对象说明实验目的和过程,并确保其自愿参与;(2)实验对象填写问卷,正面实验组接受正面信息处理,负面实验组接受负面信息处理;(3)收集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1. 社会知觉偏差类型: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对象在刻板印象、晕轮效应、首因效应等方面存在显著偏差。

2. 社会知觉偏差成因: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社会知觉偏差的成因主要包括:(1)认知偏差: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由于自身经验、知识、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信息的加工和解释出现偏差;(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背景、传统观念、社会风气等对人们的认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3)心理因素: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自我保护等心理需求,会主动或被动地产生认知偏差。

3. 社会知觉偏差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社会知觉偏差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包括:(1)沟通障碍:认知偏差导致人们对信息的误解和曲解,从而影响沟通效果;(2)信任危机:认知偏差使人们对他人产生负面印象,导致信任度下降;(3)群体冲突:认知偏差可能导致群体内部或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管理心理学----社会知觉偏差管理

管理心理学----社会知觉偏差管理

• 近因效应的存在使得最新的刺激在人们的认知中超出了应有的分量,结果造成认识的摇摆和倾斜,(如某领导者为职工做了许多好事,获得普遍好评,结果只是一次失误,对其评价很可能一落千丈)所以在管理中要尽量避免其消极影响。

一般来说,在感知陌生人时首因效应起着更大的作用;• 而在感知熟悉的人时,如果在熟悉的人的行为上出现某种新异表现,则近因效应起更大的作用。

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客观地知觉他人。


• 要克服其消极影响,最主要的是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全面的看待问题。

• 社会知觉带有浓厚的的主观色彩,我们的主观因素不可避免的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 而且很多知觉偏差产生的根源就是以偏概全。

例如,一名员工一次迟到了10分钟,就能将其定位懒散·无组织观念吗?我想就此得出结论是很不科学的。

因为我们并不清楚这究竟是他的一贯行为方式,还是由于特殊情况导致。

毕竟“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因此,全面·客观·公正的态度在管理中十分重要。

◆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谢谢观赏◆摊开掌心对着天空,掌心里有阳光,那是我们青春莞尔的笑容;掌心里有雨滴,那是我们成长偶尔滴落的泪水……。

社会知觉偏差

社会知觉偏差

社会知觉常见偏差摘要在人际交往中,一些常见的认识偏差,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等广泛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给人际交往和管理造成了消极影响。

本文旨在概述社会知觉偏差的原因和几种常见的知觉偏差效应及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知觉偏差交往概念管理应对前言由于社会知觉受其对象的复杂性、知觉者的主观性以及知觉者加工信息能力的有限性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在知觉他人或自己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偏差。

应当说明的是,偏差往往是人们简化信息加工程序的结果,它并不一定总是不好,它有时可以加快信息加工的速度,并有效地保护个人的自尊。

一、社会知觉偏差的概念1.社会知觉概念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的人和群体中的社会现象所产生的直觉判断和初步认识的过程。

社会知觉实质上是对人的知觉。

社会知觉与普通心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对他人的群理学的知觉的含义有所不同。

后者是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自己的客观刺激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不包括想象、判断等过程;前者则包括整个认知过程,既有对人外部特征的知觉,又有对人格特征的了解以及对其行为原因的判断。

二、社会知觉偏差的原因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

罗斯称之为基本归因错误。

犯这种错误的原因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人们总有一种对自己活动结果负责的信念,所以更多地从内因去评价结果,而忽略外因对行为的影响;二是因为情境中的行动者比其它因素突出,所以人们把原因归于行动者,而忽略情境背景。

基本归因错误有时表现为行动者与观察者之间的偏差:当人们作为一个评价者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的时候,往往倾向于稳定的内部的归因;而当人们作为自我评价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却倾向于作外部的归因,即观察者高估个人特质因素,行动者高估情境因素的作用。

三、常见的几种偏差1、晕轮效应2、积极性偏差(个体在评价他人时,往往更多的对他人作出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即评价他人时总有一种特别宽大的倾向,也称宽大效应)3、证实偏差(人们总是有选择的去解释并记忆某些能够证实自己已有的信念或图式的信息。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社会认知n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社会认知n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社会认知偏差
印象管理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含义 二、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归因 四、社会认知的途径 五、社会认知的特征 六、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社会认知的含义
社会认知是个体对自 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 行为动机、意向行为 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 过程,是根据认知者 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 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 包括对知觉对象的感 知、印象、判断、推 测和评价在内的社会 心理活动。
判断1
Smith先生个子不高有些秃头戴一副眼睛,会开车, 诗也写得非常好,请问他是学者还是司机? 单身汉的要求
作用:一是每个群体都有其特殊的风格,其成员总 有共同的特征,有正确的一面。 二是个人的特征常常与其所在的群体中其他成员大 不一样,发生基率谬误(即个体忽视事物发生的概 率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三)社会判断
1.含义
2.社会判断的途径:认知启发
八旬老翁摔倒无人敢扶 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2009年09月24日07:48
重庆晚报
1.社会判断的含义
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 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评价是人们在对社会事件(人或物或关系) 的某些方面的性质、特征、过程、类型、作 用等进行测定和评估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总 体看法。 推论是在评价的前提下,运用概念系列进行 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认知过程。
李本华和杨国枢关于刻板印象的研究(1969)
种类:国民刻板印象、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种族刻板印 象、职业刻板印象 形成途径:一是通过与某些人或群体频繁接触而达成的 认识,二是通过他人介绍、媒体传播等见解资料而获得。 作用:积极方面,刻板印象本身包含有一定的合理的真 实的成分,或多少反映了认知对象的若干实际状况,因 而有助于简化人们的认识过程,为人们迅速适应社会生 活环境提供一定的便利。 消极方面,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很难 随现实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而会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 隐没了个体所特有的东西,易犯过度概括的错误。

第三章第二节社会知觉偏差

第三章第二节社会知觉偏差

整理课件
17
• 2)吉姆放学后,独自一人离校,在阳光 明媚的马路上,他走在背阴的一边。路 上他见到了头天晚上结识的女孩,他穿 过了马路进了一家糖果。店里学生很多, 有几个人他认识。他静静地等到店员看 到他,卖给他东西。他坐在桌旁喝完饮 料就回家了。
整理课件
18
– 吉姆是一个友好、外向、乐于交往、 快乐的人;
整理课件
39
九点连线
规则:用四条线把它们连起来 笔不离纸,折笔为一笔
整理课件
40
案例研讨
“A先生是个成功的行销主管,带着自信和接受挑战的心 情来到一家公司任职。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A先生决定在 新公司的第一个星期就表现出自己的影响力。当他与部属会 面时,感觉到他们个个彬彬有礼、举止优雅,他推断:下属 们还有很大的潜力,他们必须要显现出更高的生产力。
流行的“流氓兔”、“加菲猫”,也是利用了
青少年的投射心理获得成功。
整理课件
33
案例
加菲猫经典语录
“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有猪肉卷才是永恒的。” “要节约用水,尽量和女友一起洗澡。 ” “钞票不是万能的,有时还需要信用卡。” “欧迪在窗外冻得瑟瑟发抖,真可怜。真有点不忍心看!不,
难道我能坐视不管吗?我必须做点什么。”加菲拉上了窗帘。 “每天我只吃四餐饭……早饭、午饭、晚饭和零食。” “我向星星许了个愿。我并不是真的相信它,但是反正也是免
– 吉姆是一个呆板、害羞和内向的人。
• 把两段材料结合起来,以1-2或2-1的顺序 呈现,结果验证了首因效应的存在。
整理课件
19
整理课件
20
一个人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机会给人以第一 印象。”
整理课件
21
2、近因效应(recently effect) • 最后留下给人的印象,往往对人具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对藏在深处的宝藏却视而不见——先入为主, 既定的价值已经在内心形成,这时,就算看到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也容易否定自己,这就是思维定势。因此,当你做决定时,应慎重,再
慎重
九点连线
规则:用四条线把它们连起来 笔不离纸,折笔为一笔
案例研讨
“A先生是个成功的行销主管,带着自信和接受挑战的心
请问,你会建议她堕胎吗? 问题2:现在要选举一名领袖,而你这一票是很关键的。 下面是关于三位候选人的一些事实: 候选人A——跟一些不诚实的政客有来往,而且会咨询占星学家。 他有婚外情,是个老烟枪,每天喝8至10杯的马丁尼。 候选人B——他过去有两次被解雇的记录,睡觉睡到中午才起来,
大学时吸过鸦片,而且每天傍晚会喝一夸脱的威士忌。
归因中的错误与偏差
瞧!我棒吧!
自利性偏差
倾向于将自己的成 功归因与内部因素 (能力),而将失 败归于外部因素 (运气或条件)
对现实世界的评价
态度
• 二、社会知觉偏差
社会知觉偏差 如何观察、了解别人, 又如何让别人更好的接纳 自己 ----这是我们关心的话题

(一)社会知觉偏差 1、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 3、晕轮效应 4、刻板效应(定势效应) 5、投射效应 6、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1、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 “第一印象” • 是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 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 影响更大的现象。
差异性
• 小李今天上班迟到,如果小李平常 就是同事抱怨最会混的,那我们通 常会做内在归因=>小李本来就是 混出名的,你看今天又迟到了。 • 如果小李平常都很准时,平常同事 也都称赞他很认真,那我们通常会 做外在归因=>可能是是碰巧交通 出了状况或是.........
普遍性
• 如果小李迟到了,而且住城南的同 事也都迟到,而小李也住城南,那 我们就会做外在归因=>肯定是城 南到公司的交通出问题了。 • 如果其它住城南的同事都准时到, 那我们就会做内在归因=>小李这 家伙一定又睡过头了。
• 注意定势效应的积极和消极作用。P80
5、投射效应 • 也叫以己度人,就是将自己的感觉、倾向 或动机投影到你对别人的判断之中。假定 对方与你有相似之处。
案例
投射作用
在日本,洋娃娃代表着小女孩希望自己长大 后的形象。芭比娃娃在日本刚推出时,在青少年 眼中,胸部太大,腿也太长,蓝眼睛一点也不像 日本少女,因此销售不佳。公司修正了芭比娃娃 的胸部和腿,也将眼睛改变成咖啡色。两年内芭 比娃娃卖出了近200万件。 流行的“流氓兔”、“加菲猫”,也是利用 了青少年的投射心理获得成功。
B.我们可以尽量利 用晕轮效应,增加 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 突出的优点、优势 来制造晕轮效应
4、社会刻板印象(定势效应) • 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比较固 定的看法 • 老年人保守,年轻人办事不牢靠。。。
台湾大学李本华与杨国枢的调查
国家 美国人 印度人 英国人 德国人 法国人 日本人 俄国人 刻板印象 民主,天真,乐观,友善,热情 迷信,懒惰,落伍,骑墙派 保守,狡猾,善于外交,有教养,严肃 有科学精神,进去,爱国,聪明,勤劳 好艺术,轻浮,热情,潇洒,乐观 善于模仿,爱国,尚武,进取,有野心 狡猾,欺诈,有野心,残酷,唯物
案例
加菲猫经典语录
“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有猪肉卷才是永恒的。” “要节约用水,尽量和女友一起洗澡。 ” “钞票不是万能的,有时还需要信用卡。” “欧迪在窗外冻得瑟瑟发抖,真可怜。真有点不忍心看!不, 难道我能坐视不管吗?我必须做点什么。”加菲拉上了窗帘。 “每天我只吃四餐饭……早饭、午饭、晚饭和零食。” “我向星星许了个愿。我并不是真的相信它,但是反正也是免 费的,而且也没有证据证明它不灵。 ” “睡了美美的一觉,16个小时,我是喜欢睡短觉的。”
/
二、归因理论及其基本观点 (一)归因理论 • 海德于1958年提出了归因理论 • 凯利三分法归因模式 • 韦纳的归因因素理论
凯利三分法归因模式
• 按照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将人的行 为归为内因行为和外因行为。 • 一般认为,内因行为是指那些个体 认为在自己控制范围之内的行为, 是个体内因引起的; • 外因行为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即 是在情景因素的影响下而产生的。
3
晕轮效应
迟到 上课睡觉 打架
不交作业
坏学生
考试不及格 说粗口
无论做什么都是坏的
晕轮效应的启示
• A.怎样走出晕轮效应的迷宫,而 不被别人的晕轮效应所影响。 • 1、理性。不仅要听从心的声音, 也要听从大脑的声音。 • 2、在交往中应避免以貌取人, 要实事求是。 • 3、要尽量消除“偏见”,”横 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多角度分析取舍 • 4.多征求他人的意见或接受他人 的意见。
第二节 社会知觉偏差
• 一、社会知觉概述 • 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主要是对 人、群体、社会的知觉。 • 简单地说就是对他人的认识 1、对他人的知觉(印象) 2、人际知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3、自我知觉 4、角色知觉
对他人的知觉
印象
对自己的知觉 社会知觉
自我 归因
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知觉
– 吉姆是一个友好、外向、乐于交往、 快乐的人; – 吉姆是一个呆板、害羞和内向的人。 • 把两段材料结合起来,以1-2或2-1的顺序 呈现,结果验证了首因效应的存在。
一个人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机会给人以第一 印象。”
2、近因效应(recently effect) • 最后留下给人的印象,往往对人具有 强烈的影响,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 反。
案例
加菲猫节食秘诀
1. 不要打算吃不够再来第二轮,第一次就要拿够食物。 2. 把磅秤的零点调成负5公斤。 3. 绝对不吃减肥糖。 4. 不要结交家里开餐厅或糕饼店的女朋友。 5. 减肥应多吃蔬菜,所以该多吃南瓜派,蔬菜饼干等。 6. 冷食不宜多吃(但冰激凌除外)。 7. 每餐留一点儿,不要统统吃下肚——比方说,冰激凌圣代 上的那颗樱桃。
情来到一家公司任职。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A先生决定在 新公司的第一个星期就表现出自己的影响力。当他与部属会
面时,感觉到他们个个彬彬有礼、举止优雅,他推断:下属
们还有很大的潜力,他们必须要显现出更高的生产力。 于是,他给自己和部属设立了高标准,他训练他们,鼓 励他们,批评他们。在第一个季度结束时,A先生难以置信 地发现,他的手下和同事都讨厌他。A先生很困惑,他唯一 的结论就是:这些人显然觉得我的能力和积极对他们造成了 威胁,他们急欲把我打倒。”
思考:感知熟悉的人时,什么效应起较 大作用?感知陌生人时呢?
这两个效应对你的社会认知有何启示?
3、晕轮效应(halo effect) • 指知觉主体对一个人的特点形成好的或 者坏的印象之后,就倾向于据此推论该 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 晕轮效应的实质是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为什么?
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 ——正的晕轮效应 厌恶和尚,恨及袈裟 ——负的晕轮效应(扫帚星效 应)
二、首因效应定义的理解
1.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 第一印象。 ( 教师的第一堂课) 2.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 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 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3. 第一印象并不是无法改变,也不是难以改 变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心理学家陆钦斯(1957)用两段文字 材料描绘一个叫吉姆的学生。
• 1)吉姆去买文具,与两个朋友一起边走 边晒太阳。他走进一家文具店时,店里 挤满了人,他一面等待店员招呼,一面 与一个熟人谈话,出商店时,他又停下 来与同学聊天。离开商店时,他遇到了 头天晚上结识的女孩。吉姆与她说了会 儿话才去学校。
• 2)吉姆放学后,独自一人离校,在阳光 明媚的马路上,他走在背阴的一边。路 上他见到了头天晚上结识的女孩,他穿 过了马路进了一家糖果。店里学生很多, 有几个人他认识。他静静地等到店员看 到他,卖给他东西。他坐在桌旁喝完饮 料就回家了。
• 比如,某人在与人谈话时骂了对方,这 便是一个行为。张三旁观到这一行为后 说:“这家伙脾气真暴!”这就是内归 因,归因于一个人的脾气秉性。李四也 旁观到这一场面,说:“唉,他可能是 遇到不顺心的事了。”这就是外归因。 对于归因理论来说,此人到底为什么骂 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张三和李四这两 种完全不同的归因倾向。
韦纳的归因因素理论(成功与失败的归因) • 在现实中,人们一般把成功或失败作四 种归因:一是个人努力程度大小;二是 个人能力大小,三是任务(事业)难度 大小,四是机遇状况的好坏。
归因中的错误与偏差
• 基本归因错误
你怎么这 么慢? 我们在判断他人行 为时,往往会低估 外在环境的影响, 而高估内在或个人 因素的影响。
8. 多跟比你胖的人在一起。
6、期待效应 • 期待效应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 就是指在生活中人们真心期望常常会变 成现实的现象。
(二)知觉偏差的矫正 1、尊重个体差异 2、保持认知的客观性 3、不断调整自我认知
问题1:如果你知道有个女人怀孕了,她已经生了八个孩子,其中有三
个耳朵聋了,两个眼睛瞎了,一个智力低下,而这个女人自己又有梅毒,
候选人C——他是一位受勋的战争英雄,素食主义者,不抽烟,只 偶尔喝一点啤酒,从没有发生过婚外情。 请问你会在三位候选人中选哪一个?
• • • •
贝多芬的母亲 候选人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 候选人B是温斯顿.丘吉尔; 候选人C是亚道夫.希特勒
通过现象看本质,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是,某些时候,我们很容
案例研讨
你认为A先生的看法是否正确?体现 了哪些知觉偏差?
第三节
归因与管理
一、归因的概念 •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 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 过程(对他人行为原因的认知)
• 在日常生活中,你的脑海里可能常常浮 现出如下问题:为什么同样是本科毕业 别人得到了那份工作而你没有?为什么 同样是考试别人的分数比你的高?为什 么别人有男 女朋友而你没有?等等。面 对生活中诸如此类的问题,你可能会试 着去分析导致事件结果的可能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