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典社会学理论

合集下载

古典社会学五大家

古典社会学五大家

古典社会学五⼤家古典社会学理论⼀、孔德1、孔德(1798-1857)社会学及其理论的创⽴者,⼈称“社会学之⽗”著《实证哲学教程》(5卷),初步完成其实证哲学体系的奠基⼯作(第3卷中称为“社会物理学”,第4卷⾸次提到“社会学”⼀词)著《实证政治体系》(4卷),第2卷研究“社会静⼒学”,第3卷研究“社会动⼒学”2、⽣平1814年,考⼊由“国民公会”创办的巴黎综合⼯艺学校(相信科学将取代宗教建构新秩序)1817-24年,做圣西门的秘书1819-1824年,实证哲学的思想萌芽:需要⼀种以新建的精神权⼒为基础的统⼀的社会秩序。

824年,《实证政治体系》第⼀卷第⼀部发表(圣西门《企业家⼊门》第三部)圣西门强调企业家和银⾏家要⾸先起来改⾰;孔德强调要将理论⼯作放在改⾰活动之上1826年,只举办3次私⼈讲座。

精神失常1830-1842年,撰写《实证哲学教程》1837年,任理⼯学校的校外主考⼈1841年,失去主考⼈职务。

与克洛蒂尔德热恋⼏个⽉⿎吹感情⾼于理性和智慧,强调博爱是解决⼀切时代纠纷的良药1844年,创建“实证主义协会”,训⾔是“秩序”与“进步”1851-1854年,出版《实证政治体系》3、学术背景进步的传统杜尔哥1)深信进步的必然性2)⼈的知识遗产总是不断扩⼤、永⽆⽌境3)科学的发展及⼈类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孔多塞(《⼈类精神进步史纲要》)1)进化在未来将⾛向⽆限完美2)教育造就科学家,从⽽加速进步3)⼈们将抛弃迷信、宗教,全部进化成⾃由的和理性的公民秩序的传统(迈斯特尔)孔德对混乱的秩序恐惧,渴望秩序1)反对个⼈主义和天赋权利观念2)强调社会是有机体,不可能建⽴在个⼈天赋权利上3)社会是由道德⼀致性结合起来,由合法权威⽀撑4)没有将个⼈追求纳⼊其中的群体,就没有社会5)不同秩序相互和谐时,社会才是健康的6)认为⼤⾰命是灾难,社会秩序存在于经过精⼼调整的平衡之中7)秩序、等级制、道德社会、精神权⼒、群体优于个⼈⾃由主义传统1)分⼯的⼯业形式带来了社会合作形式2)分⼯限制了⼈的理解⼒和创造⼒(斯密提出的问题:在劳动分⼯的同时,社会如何能够被整合在⼀起——这也是孔德、涂尔⼲关⼼的问题)3)企业家能创造性地协调劳⼯和资本,从⽽指导新的⼯业体系,创造美好社会(巴蒂斯特·萨伊——亚当·斯密的法国信徒)圣西门的影响1)科学的发展有⼀个序列,从简单到复杂2)关于⼈的完全实证的科学即将出现3)道德、政治、哲学、宗教将成为实证科学4)强调⼯业家在管理社会世俗事务中的决定性作⽤5)强调社会⼯程和社会计划,排除⽆政府状态6)强调等级制的必要性,强调杰出⼈物的创造性权⼒4、研究⽅法社会学要解释社会发展和社会秩序的规律观察法:“⼀个社会事实只有⽤⼀种预备性理论同某⼀其他社会事实联系起来才具有科学意义”实验法:“只要现象的正常进程显然受到⼲扰,就可以进⾏实验”⽐较法:对不同区域⼈类社会不同共存状态进⾏⽐较,可同时观察发展的不同阶段历史法:贯穿于⼈类发展全过程的历史⽐较是社会学研究的核⼼5、学说三阶段法则(知识的发展)神学形式:⽤万物有灵论、灵魂或上帝来解释事物形⽽上学形式:⽤抽象的哲学思考来解释事物实证形式:建⽴在观察、实验和⽐较基础之上的对于事物的科学解释科学发展序列:数学天⽂学物理学化学⽣物学社会学6、主要学术思想实证主义哲学实证哲学即孔德的“科学哲学”所谓“科学”,在此指以观察、实验获得的经验性知识,认为在⼈的主观经验之外是否存在客观真理问题,不在实证哲学之列实证主义宗教——“⼈道宗教”1)1844年,组织“⼈道宗教”教派,⾃任教主2)通过其⼯业化秩序体系宣扬普遍的爱与和谐3)设想⼈类将进步到⼀种更⾼的精神层⾯4)理想是通过应⽤实证主义⽽仁慈地统治世界以实证哲学为基础的社会学理论孔德社会学理论的三⼤部分:社会有机体理论&社会动⼒学(变迁)&社会静⼒学(秩序)社会有机体论:孔德建⽴社会学及其理论的出发点“社会”是⼀个有机整体,每⼀部分之于整体都有⼀定的功能社会有机体可分解为家庭、阶级或种族、城市或社区1)家庭:社会的真正元素,社会的“细胞”2)阶级或种族:社会的组织3)城市或社区:社会的器官社会有机体的纽带是语⾔、宗教和分⼯等社会现象社会秩序论:⽀配社会的原则:不能孤⽴地理解事实。

古典社会学理论

古典社会学理论

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第一节孔德的科学观一、实证主义哲学观科学研究只能以可以经验的现象为对象(即可以实证的),知识不能超出现象的范围,是相对的。

规律只是对现象间前后相续或彼此相似关系的知识。

科学不研究"形而上"的东西,追求本质或终极原因的是神学或形而上学的任务。

"实证"被解释为: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相对。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二、科学的分类科学分为抽象科学和具体科学两类。

抽象科学是研究一定种类现象规律的科学,有五门抽象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具体科学是把抽象科学揭示的规律认识运用到局部领域,比如医学就是运用生物学知识的具体科学。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天文学观察物理学观察实验化学观察实验分析为先生物观察实验综合为先"社会学比任何其它科学都重要。

此外,唯有它才提供逻辑的和科学的环节,借此我们对现象的其它各种不同的观察能够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孔德科学观的基本点:1、科学是以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对象的,是可以实证的。

2、科学是探讨现象之间经常的、反复出现的联系,即现象之间的规律。

3、在每一种类的科学中,抽象科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性。

4、社会学是最复杂、最终要的科学。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第二节社会学的对象与方法一、社会学的对象"我所谓的社会物理学是指专门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它本着和天文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同样的精神来考察社会现象。

也就是说社会现象受到不可变更的自然规律制约,揭示这些规律是社会物理学研究的特定目标。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二、社会学的方法1、观察法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历史文化的遗迹、风俗、仪式等)2、实验法直接实验间接实验(研究社会由于动荡产生的病态性偏差,由此显示社会的主要规律)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3、比较法动物社会与人类社会比较同一历史时代不同类型社会比较同一社会不同阶层比较4、历史法把不同社会现象依其发展秩序做纵向比较,从而发现各种因素的对立运动,发现社会现象运动的一般趋势。

西方社会学理论笔记第一篇(1)古典社会学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笔记第一篇(1)古典社会学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笔记第一篇(1)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篇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人类三大理论阶段学说方法论科学分层或层级体系→→实证社会学孔德社会静力学:人性结构&社会性质结构社会学理论实证主义社会动力学:社会变迁社会有机论()赛宾斯社会进化论第二章研究对象——社会事实学科建设涂尔干研究方法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研究内容(范例)宗教自杀论第三章维科——提出理解的方法施莱尔马赫——解释学自省/“最后事实”狄尔泰↓(修正)资料外部标志/他人内心世界自然科学——普遍化李凯尔特——科学的分类个别记述文化科学价值联系第四章研究对象——社会互动和交往形式;西美尔:问题领域——一般社会学(普通社会学)社会类型纯粹社会学(形式社会学)社会互动和交往形式哲学社会学(认识论)社会几何学文化社会学——主观&客观文化社会分化导致两种变化——群体组成原则&群体数量货币哲学——交换关系第五章社会学研究对象——人类社会行动社会学两大任务——解释性理解:直接观察&动机因果性说明社会分析模式研究的客观性——价值中立社会行动类型理性类型科层制资本主义精神第曼海姆与知识社会学六章第一章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基本思路:人类三大理论阶段学说方法论科学分层或层级体系→→实证社会学孔德社会静力学:人性结构&社会性质结构社会学理论实证主义社会动力学:社会变迁社会有机论()赛宾斯社会进化论第一节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一、孔德:(一)社会背景:法国大革命(1789年)大革命后的社会和政治紊乱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圣西门的秘书、就业困难、对社会的不满、社会重建的责任;(二)理论框架:孔德逻辑的构造出一个“科学等级体系”提出社会学这一名词,创立一门新科学——实证社会学。

主张以自然科学的实证精神来建立社会秩序。

孔德的实证社会学包括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方法论人类的三大理论阶段学说:神学→形而上学→科学或实证科学分层或层级体系:天文学→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学社会静力学/社会秩序论)“重建社会秩序”的宏观构想;定义:社会静力学只在解释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它从横断面,静态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原则。

古典社会学理论三大家

古典社会学理论三大家

第三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马克思认为人们把类看做是自 己的本质,而动物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类。 人的类本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作为人的物质食粮, 包括在人的类本质之中,二是自由自觉地社会性的劳动。 “异化劳动。由于使自然界,使人本身,使他自己的活动 机能,是他的生命活动同人相异化,也就使类同人相异化; 对人来说,它把类生活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第一, 它使类生活和个人生活相异化;第二,把抽象形式的个人 生活变成同样是抽象形式和异化形式的类生活的目的。” 生活对于他自己来讲本来是维持的生活的手段,但是异化 劳动使得这种关系变了,生活对于他自己来讲不是维持生 活了,而是维持自己的生存。(《1844手稿》)
(五)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既是人们精神生产的产物,同时 它又是外在于人类,并强制人类的一套整合 的观念体系
2.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和意识形态反 映的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3.意识形态是对“现实的颠倒、逆转和经过 修剪的反映,是一种虚假意识
二、涂尔干的社会整合理论
(一)涂尔干的社会观及方法论(考) 1.涂尔干的双重社会观 2.涂尔干的社会方法论 (二)社会转型与失范(考) 1.社会整合或社会团结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整合的类型即社会类型的划分 3.社会团结的危机——社会解组 (三)社会失范的表现——自杀(考) 1.自杀的定义 2.自杀的类型 3.自杀的控制 (四)对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的评价(考) 1.涂尔干的社会建构——道德社会+道德个人 2.评价
(一)涂尔干的社会观及方法论(考)
1.涂尔干的双重社会观——客体社会;理想 社会
社会——理想的中心——宗教——集体仪式——集体 生活——崇拜社会的本质
《宗教生活的基本方式》——宗教明显是社会性质的 ,宗教表现是集体实在的集体表现,仪式实在集合群 体之中产生的行为方式,他们必定要激发维持或者重 塑群体中的某些心理状态

【社会学考研】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包含:各章名解

【社会学考研】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包含:各章名解

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公存和秩序的原则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P39)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P46)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P98)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P102)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P120)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P120)第一编 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第一节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1.孔德,法国人,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社会学之父”2.孔德看来,“实证”一词的社会学含义包括: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3.孔德看来,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念、主要概念以及每一个知识部门,都乡侯经历三种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虚幻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利己主义情感 敬慕人性结构 活动 利他主义 崇敬才智 仁爱4.社会学注:孔德认为人性结构的“情感”决定社会的起源与性质5.孔德的学说是“唯心主义”思想第二节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体论:蕴含明显的接收功能主义的系统论思想 社会进化论:建立在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上2.斯宾塞从结构-功能变化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的进化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类社会的变迁与进步历史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1.涂认为,要实现社会学科学化的目标,应先确立: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相应的研究方法首先,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即它具有客观性其次,社会事实对于个人具有约束能力 最后,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属于行为方式的生理学事实,如集体意识 属于集体存在方式的形而上学(解剖学)事实对某一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的探求应从其他社会事实中去寻找 通过对社会内部环境的分析来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 运用共变法验证因果关系的存在5.涂认为,社会学的目的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客观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为社会改良提供理论依据6.涂尔干认为,在各种比较法中,只有共变法是最具证明力的7.涂尔干强调,比较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中最合适、最重要的方法8.实证社会学在涂尔干这里开花结果,将社会学最为一门学科进入大学讲堂,他为实证主义社会学规定了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寻找社会事实的原因、分析其功能的方法第三节 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论1.涂尔干一生的学术兴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方面、社会秩序和社会团结问题2.涂认为,要彻底说明人类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的理解社会团结的本质特征,必须进行社会类型的划分3.涂根据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结合方式和紧密程度,将社会类型划分为:机械团结的社会和邮寄团结的社会4.涂认为,法律是社会团结的“表征”,社会团结的转变反映在法律中的主要变化5.涂认为,道德意识和社会规范化是社会团结的基础基础:建立在个人相似性和社会同质性基础上精神基础:集体意识法律特征:压制性制裁基础: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方式 物质基础:社会分工法律特征:恢复性8. 涂认为,分工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9.涂认为,现代社会秩序之所以可能的原因是常态分工常态分工:社会团结的正面功能10.社会分工 失范分工:角色与规范不同步根本 原因 强制分工:一种不平等的分工 人口增加 不协调分工:原因是不适当的分工组织的出现, 导致社会成员行动不和谐、劳动积极性缺乏11.涂认为,社会分工要想产生有机团结光靠人们遵守社会规则、各行其则还不够,他们之间的责任还必须相互适应和平均分配12.涂认为,只有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消除不平等并达到公正合理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有机团结第三节自杀论1.实证研究的典范:《自杀论》2.涂认为,自杀倾向取决于社会因素原因:绝望的生无可恋分析方法:从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两方面着手“过多的限制”所造成(压力过大)4. 涂概括自杀的一般社会原因:自杀主要为社会整合、道德秩序等社会事实多决定,与社会的集体性倾向相呼应,而与自然环境和个人的心理生理联系较少。

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资料(考试必过版)

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资料(考试必过版)

1.帕累托将人类行为分为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

古典社会学三大传统:人文主义、实证主义、批判主义2.社会静力学就是从静止的状态去研究社会,是研究一般的社会关系、秩序、结构及其性质的学说,即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

3.社会动力学是在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学说,即人类自然进步的一般理论。

4.孔德人道宗教基本教义(实证主义口号)是爱是原则,秩序是基础,进步是目的。

提出社会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其思想局限:社会哲学、唯心倾向、乌托邦、保守5.孔德认为人类智力(社会)发展的三阶段:虚构阶段(神学)、抽象阶段(形而上学)、实证阶段(科学)6.斯宾塞社会学理论两大支柱是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

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的相似之处:●生长过程●结构进化●功能分化●相互依赖,是第一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家。

7.斯宾塞将社会分为军事社会(紧张)和工业社会(和平)两种类型。

8.滕尼斯1887年《公社与社会》一书成为划时代的伟大著作(认为人非完全理性,也不是完全非理性),其体系分为一般社会学和专门社会学(纯粹社会学(公社和社会、社会价值、规范、本质等),应用社会学,经验社会学)9.齐美尔形式社会学:主张社会学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可以集中研究社会交往的形式,而忽略其内容。

形式有:统治、服从、竞争、合作、党派、分工等,小群体(互相依赖,保持个性),大群体(制度和法律,压制个性),个人与社会(矛盾)双重关系,不能脱离社会,但与社会对立,因为制度和理性化压抑个性。

10.齐美尔对社会冲突的看法:冲突普遍存在,有积极功能(社会整合和社会稳定,安全阀机制)11.迪尔凯姆著作《自杀论》,提出了社会支持概念,社会整合与社会规范。

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确立社会研究方法的准则:理论命题——理论假设——经验检验的研究步骤,价值中立的原则,解释社会事实拒绝还原论,不把社会事实的起因和功能混为一谈,批判目的论,确定因果关系的方法:共变法与控制比较法12.涂尔干(法)社会团结:指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信仰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

第一章 古典社会学理论

第一章 古典社会学理论

影响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各种因素
(Social for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ological theory)
The eighteenth century saw the growth of free labor and more competitive manufacturing. The cotton industry was the first to break the hold of the guilds and
18 世纪的最后几十年是一个充满了重大变 动的时期,一系列革命和革命性的战争对国 王和贵族的旧秩序提出了挑战, 革命于 1775 年在北美开始,接着是 1789 年的法国大革 命,于是,现代国内和国际的政治体系产生 了。
工业革命于 17 世纪 80 年代首先出现在英 国,1815 年之后传播到欧洲大陆,进而影响到 整个世界。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 重新组织了社会阶级结构,最终改写了国际政 坛的力量对比,它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生活的变 迁,带来了城市化的浪潮。
孔多塞关注思想和社会行动之间的关系。特别地, 他强调科学作为达到人类繁荣的一种手段的重要 性。
圣西门将社会的研究视为物理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因为社会是有 机现象的一种类型。作为一种有机体,社会能够通过调查社会的 组织而被研究。这种认识被转译成一种科学的等级,其中物理学 在最底端,社会学在最上端;关于社会学能够被用来重新建立工 业社会的信仰成为孔德思想中的一部分。同时,孔德接受了很多 圣西门关于将科学视为对宗教的功能替代的主张。
奥古斯都.孔德的生平
奥古斯特·孔德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 人称“社会学之父” 。16 岁时就读于法国巴黎综合 工业学校。孔德深受圣西门影响。 《实证哲学教程》 (<Cours de Philosophie Positive>)是他的一部重要 的社会学著作和政治理论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 阐发了他的“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思想。 孔德到了晚年(1848 年以后),他醉心于“人道教” (Humanity Religion)的建立,设计了一整套宗教 仪式和僧侣制度。

社会学理论主要流派观点回顾

社会学理论主要流派观点回顾

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跟有机体作类比,认为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社会具有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一些条件,即功能先决条件。

对社会的各组成部分来说,它们的功能就是满足这些基本生存条件。

功能主义又叫“结构功能主义”第一节理论来源一、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1.功能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把社会跟生物有机体作对比。

2.孔德:家庭—细胞,阶级(喀斯特)—专门组织,城市和社区—实际器官3.斯宾塞预示了现代功能主义的特征,初步提出了功能先决条件的思想4.涂尔干对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影响最为突出,他强调了功能分析方法,把它同因果联系作了区别。

5.涂认为,解释社会事实时,必须区分社会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社会事实所发挥的功能6.涂所倡导的整体主义方法论观点,对社会秩序、整合和稳定的重视,以及对结构分析的强调,都对现代功能主义又直接影响二、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统7.拉德克利夫-布朗把社会过程、社会结构和功能三个概念看作解释人类社会系统中社会行为的基本范畴,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或说任何文化都构成了一个功能统一体或系统8. 拉德还突出强调了社会结构概念,指制度化的角色和社会关系中的人的配置9. 拉德克利夫-布朗还指出了以前的功能分析所存在的“目的论”倾向,提出应该用“存在的必要条件”取代“需要”概念10.马林诺夫斯基勾勒出了现代社会学的功能主义的基本轮廓,他对现代功能主义的影响包括:一是系统层次思想,二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多样性的系统需要的思想11.马林特别强调文化的制度因素12.总之,功能主义者把文化或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体的各部分都发挥一定的功能并相互依存,以维持统一整体的存在第二节帕森斯的抽象功能主义一、社会行动理论1.帕森斯早期受韦伯的影响较大,特别重视社会行动概念,他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中提出了一种所谓的“唯意志的行动论”,此书被看作是现代社会学理论的第一次综合,对社会学历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2.帕森斯认为社会秩序是客观存在的,稳定的社会行动模式依赖于被行动者内化了的规范或规则,后者是先于个人而存在的2.帕森斯提出了一种关于社会行动的概念构架,称为“手段—目的”框架,用来说明这一框架的基本概念,帕森斯称为“单元行动”5.帕的唯意志论行动理论来自对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三种方法论传统的批判与综合6.帕倡导的是一种主观性和选择性的社会行动概念。

古典及现代社会学理论复习题(含答案)

古典及现代社会学理论复习题(含答案)

1、简述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三阶段及其主要代表理论。

1)古典社会学理论阶段: 涂而干(实证主义传统)、韦伯(人文主义传统)、马克思(批判主义传统)2ﻫ)现代社会学理论阶段:结构功能主义/交换论/冲突论/功能主义/结构主义、社会行动理论/符号互动论/现象学/常人方法学、批判理论/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3ﻫ)当代社会学理论阶段:新功能主义系统功能主义、结构化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沟通理论后结构主义.2、简述西方社会学理论三大研究传统的主要主张。

1ﻫ)实证主义传统孔德、斯宾塞倡导,涂尔干正式确定。

基本观点:社会科学应该以自然科学为标准模式建立统一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的目的就在于对现象的因果关系做出说明/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对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以数学和统计学为取向,特别注重量化的研究方法,并强调研究程序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

2ﻫ)人文主义传统韦伯开创。

基本观点:社会现象不同于自然现象,有其独特的性质和规律,所以不能盲目仿效自然科学来研究社会现象。

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而不是说明,理解行动者赋予其行动及其生活世界的主观意义。

3)批判主义传统马克思开创。

基本观点:社会学理论知识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在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检视,从而改造现实社会,而不是维护和修补现存社会结构作单纯性解释。

通过对社会的批判来推动知识的反思性发展,以此来引导社会秩序的建立。

3、孔德社会学中“实证”的含义。

1.真实:指知识要注重研究我们的智慧真正所能及的事物,撇开虚幻神秘的东西。

2.有用:知识必须能够有益于不断改善我们个人和集体的现实境况,反对以知识去满足人的无用的空泛的好奇心。

3.肯定:必须善于在个体中建立合乎逻辑的和谐,在整个群体中形成一致的精神,以免引起无穷的疑惑和无尽的争论。

4.精确:我们的知识与现象的性质相协调,并符合我们的需要所要求的精准度,抛弃模糊的认识和主张。

5.相对:知识具有相对的意义,必须反对以往哲学追求绝对知识的倾向。

古典社会学的三种研究范式

古典社会学的三种研究范式

古典社会学的三种研究范式
古典社会学的三种研究范式是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和社会冲突论。

1. 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

它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社会的运作是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和规范。

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社会制度、组织和角色来揭示社会的结构和功能。

2. 符号互动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强调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和意义的构建。

它认为社会是通过人们之间的交互行为和符号交流来构建的。

符号互动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来了解个体的经验、意义和交互过程。

3. 社会冲突论:社会冲突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和斗争构成的。

它关注社会中的不平等和权力关系,并探讨社会变革和社会变迁的动力。

社会冲突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来揭示社会的变革和转型。

第三讲:古典社会学理论三大家

第三讲:古典社会学理论三大家
社会学第三讲
——古典社会学理论三大家
社会学
张贯磊
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的批判社会学理论 (一)唯物史观 (二)社会阶层分析框架(考) (三)剩余价值理论 (四)异化理论(考) (五)意识形态 二、涂尔干的社会整合理论
(一)涂尔干的社会观及方法论(考) (二)社会转型与失范(考) (三)社会失范的表现——自杀(考) (四)对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的评价(考)
(五)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既是人们精神生产的产物,同时 它又是外在于人类,并强制人类的一套整合 的观念体系 2.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和意识形态反 映的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3.意识形态是对“现实的颠倒、逆转和经过 修剪的反映,是一种虚假意识
二、涂尔干的社会整合理论
(一)涂尔干的社会观及方法论(考) 1.涂尔干的双重社会观 2.涂尔干的社会方法论 (二)社会转型与失范(考) 1.社会整合或社会团结 2.社会整合的类型即社会类型的划分 3.社会团结的危机——社会解组 (三)社会失范的表现——自杀(考) 1.自杀的定义 2.自杀的类型 3.自杀的控制 (四)对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的评价(考) 1.涂尔干的社会建构——道德社会+道德个人 2.评价
社会解组:由于丧失了社会联系,社会整体 蜕变为一种个体相互分裂的原子式堆积的状 态。从根本上是社会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发 生了故障,从而使社会连结纽带出现松弛和 断裂。
(三)社会失范的表现——自杀《自杀论》 1.自杀的定义 凡是当事人自己采取直接的或间接的,积极 的或消极的行动,达到了预期死亡结果的都 算作自杀。
有机团结:由发达的社会分工,以及社会成员间的异质性所决 定的另一种社会联结方式-近代工业社会。在这种社会联结形 式下,由于分工导致的专门化,增强了个体间的相互依赖。一 方面,分工越是细致,个人对他人或社会的依赖就越深入;另 一方面,每个人的行动越是专门化,个性就越是鲜明,就越能 摆脱集体意识的束缚。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每个人都 按照社会的分工执行专门的职能。 恢复性法律:涉及到维护或恢复合作关系,不是为了赎罪,而 是为了将事物恢复原状,不像在机械团结的社会里,法律是一 个集体的共同意识或情感的表达,而成了已分化的个人间有条 件的行为规则。在个人意识或个人主义抬头的同时,集体意识 尽管还存在,但其功能尤其是对日常生活的控制和调节大为减 弱。

古典西方社会学理论

古典西方社会学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一.绪论1.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柏拉图:特别强调社会的有机统一性。

他明确规定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应从属于它的整体。

他把社会看作是一个包含着分工与不平等的统一体。

亚里士多德:社会是一个有分化的结构,各种独立的要素在结合为整体的同时,仍保持着对整体的独立性。

《政治学》《国家篇》(填空)2.社会契约论(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卢梭)社会契约论是社会进步理论的一种形式。

它强调社会“是自私力量的自然状态的个人对现代国家和政治义务形成的自愿默认的产物”。

强调人性是人类社会秩序的基础。

社会契约论没有把社会看成是由不同的层次构成的复杂结构。

3.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卢梭:在《社会契约论》和《论社会不平等的起源中》分析了财产的起源及其分工不平等和社会冲突的关系。

卢梭特别强调社会不是一盘散沙的个人集合体,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里个人利益被融合为一种普遍的共同意志。

孟德斯鸠:认为社会是一个以客观结构构成的自然体系,而不是以集个人意志而形成的普遍意志为基础的神秘的有机体。

4.苏格兰的启蒙思想(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苏格兰启蒙运动对社会学的重大贡献在于:它意识到社会是一个客观过程,是一定的经济社会和历史力量的产物,它可以通过经验科学的方法加以认识和分析。

5.实证主义与圣西门“工业社会观”实证主义主X科学和事实,反对形而上学与思辨哲学。

实证主义认为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统计分析要应用到社会研究之中,并对社会现象作出因果解释。

工业社会一词是圣西门创造的。

他认为,封建社会是好战的,工业社会是和平的。

圣西门认为社会是有机统一体,社会发展的实证阶段(即工业阶段)具有以下特征①科学处于中心地位②社会各组成部分处于功能和谐状态③市民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的基础④社会成员之间是伙伴合作关系⑤社会是生产货物为中心的大工厂,治人的权利变为治物得权利。

6.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英国功利主义的传统;法国大革命后的实证主义传统;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简答)7.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三个动向(20世纪80年代以后)①微观—宏观的整合②能动性—结构③整合与理论的综合8.黄金时代是说人们对奴隶制度的评价,是对社会变迁的理性思考,是古代社会第一个模糊的社会变迁理论。

第二三章社会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理论流派ppt课件

第二三章社会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理论流派ppt课件
本章内容完
一、传入时期(1891-1930)
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以“群学”之名开讲社会学; 1898年,严复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
二、建设时期(1931-1951)
也可以称为早期本土化时期,包括两种倾向:其一是社会学传播与 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他们注重社会调查,写出了很多研究 中国社会的著作,如陈达的《人口问题》、许仕廉的《人口论纲 要》、柯象峰的《中国贫穷问题》、李景汉的《中国农村问题》、 孙本文的《现代中国社会问题》等,涉及了中国人口问题、劳工 问题、贫困问题、农村城市问题等诸多现实问题。其二是西方社 会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 在这方面,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李达、瞿秋白、陈翰笙等 一批共产党人和许德珩、李剑华、姜绍辰、李平心、冯和法等一 批革命知识分子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此外,还有梁漱溟等领导的 乡村建设运动。
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主要有两个:
• 社会有机论 • 社会进化论
3.卡尔·马克思 (1818~1883年 )
马克思开创了批判社会学的传统 主要的社会学理论观点是:
•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动力; • 提出了社会冲突和社会革命不可避免论; • 论述了“经济基础决定论”。
4.迪尔凯姆(1858—1917年)
韦伯的主要理论观点
理解社会学,把社会学研究对象确定为“社会 行动” ,提出了社会行动的四种“理想类型”, 即目标合理的行动,价值合理的行动,情感行 动,传统的行动。
政治社会学,划分了三种统治权威类型,即个 人魅力型权威(克里斯马型权威Charisma)、 传统型权威、法理型权威 。
提出科层制组织形式。
论流派),各种社会学理论流派之间既相互对立、 批评,又相互补充。

古典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重点归纳

古典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重点归纳

古典社会理论学家⼀览1、孔德的实证社会学1)社会学理论(P21-23):就像⽜顿⼒学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法则⼀样,社会学家应该⽤观察的⽅法去解释统治社会世界的法则;⼀⽅⾯,社会学必须是实证的:另⼀⽅⾯,也应该反对没有理论指导的经验主义:2)社会学⽅法:观察、实验、⽐较、历史分析(P23-24)3)社会学体系:社会学是对社会有机体的研究,包括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社会静⼒学:关于社会的结构、成分及其关系的研究家庭、⽽不是个⼈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为什么?1.个⼈是从家庭被引⼊社会,家庭在微观上向个⼈提供了统治、服从和合作的经验,家庭是以往⼈类社会经验、传统的保护者和传递者。

2.正是在家庭内部,个⼈的利⼰主义倾向才有可能被压抑为学会“为他⼈⽣活”,此外,⽗⺟与⼦⼥的关系,像是过去与未来相联系,各代⼈之间的善良关系能够在⽼⼈所代表的传统和年轻⼈所代表的创新之间寻求到⼀种社会均衡。

中⼼问题:随着功能的不断分化,部分之间的整合何以可能?系统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协调部分之间交换的权威的集中;普遍的道德和精神的发展社会动⼒学:(:“三个阶段的法则”)社会进化的法则,即社会系统随着时间推移的变迁模式神学阶段:⽤万物有灵论、灵魂或上帝来解释事物形⽽上学阶段:⽤抽象的哲学沉思来解释事物实证阶段:在观察、实验和⽐较的基础上,⽤科学⽅法来解释事物⽂化系统:超⾃然思想意识——追寻现象的最基本的本质——实证科学结构系统:基于宗教精神的⾎缘单位——基于法律控制的国家——基于相互依赖、国家权威和普遍精神的⼯业2、斯宾塞(1820-1903)的进化社会学2)斯宾塞的第⼀原理(1860-1862)“进化是宇宙的主要过程,组织结构的形式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循环往复。

”(P54)将“适者⽣存”应⽤于社会(社会达尔⽂主义)5)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1874-1896)5.1)有机类⽐和社会超有机体(普通有机体为⽣物有机体)有机体与超有机体(相似点)有机体与超有机体(不同点)社会系统的类型学根据社会内部控制⽅式分类:军事社会vs⼯业社会军事社会指⾼度集权化、管理过程占主导地位的状态,⽽⼯业社会指低度集权化、⽣产过程占主导地位的状态。

古典社会学理论

古典社会学理论

古典社会学理论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第一节孔德的科学观一、实证主义哲学观科学研究只能以可以经验的现象为对象(即可以实证的),知识不能超出现象的范围,是相对的。

规律只是对现象间前后相续或彼此相似关系的知识。

科学不研究"形而上"的东西,追求本质或终极原因的是神学或形而上学的任务。

"实证"被解释为: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相对。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二、科学的分类科学分为抽象科学和具体科学两类。

抽象科学是研究一定种类现象规律的科学,有五门抽象科学:孔德科学观的基本点:1、科学是以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对象的,是可以实证的。

2、科学是探讨现象之间经常的、反复出现的联系,即现象之间的规律。

3、在每一种类的科学中,抽象科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性。

4、社会学是最复杂、最终要的科学。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第二节社会学的对象与方法一、社会学的对象"我所谓的社会物理学是指专门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它本着和天文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同样的精神来考察社会现象。

也就是说社会现象受到不可变更的自然规律制约,揭示这些规律是社会物理学研究的特定目标。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二、社会学的方法1、观察法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历史文化的遗迹、风俗、仪式等)2、实验法直接实验间接实验(研究社会由于动荡产生的病态性偏差,由此显示社会的主要规律)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3、比较法动物社会与人类社会比较同一历史时代不同类型社会比较同一社会不同阶层比较4、历史法把不同社会现象依其发展秩序做纵向比较,从而发现各种因素的对立运动,发现社会现象运动的一般趋势。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孔德试图从自然----历史的立场出发,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社会。

一方面从自然科学方法中引伸出社会学方法。

一方面通过历史方法使社会学获得独立于自然科学的地位。

古典劳动社会学经典理论

古典劳动社会学经典理论

古典劳动社会学经典理论1、社会学研究什么社会学(sociology)就是有系统地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关系的科学,它主要研究社会关系对人们的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是如何建构与变迁的。

2、社会学理论与常识common sense):常识虽然有很多正确的时候,但也往往出错,因为它并不是凭借有系统的t实分析,更多依赖于感觉经验。

3、理论的特征: (1)系统化、有目的;(2〕依据实证的资料;(3)解释的普遍性4、社会学的想像力;这种想像力要求摆脱研究者的主观偏见,要有研究对象理解的同情,以及再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发掘不寻常的洞察力。

5、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人类学:过去的文化〔但保留至今);经济学:研究资源的有效配置;历史学:研究过去的事件及人物对当代的影响;政治学:研究国际关系、政府动作、国家权力的行使;心理学:探讨个人人格与个人行为。

社会学的焦点在在于关注社会对个人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以及人们又是如何以自己的行为塑造社会的。

总之,是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节古典社会学的宏人叙事社会学的奠基人:XX一、XXX(Emily Durkheim,又译杜克海姆)∶从机械连带到有机连带XXX认为人类社会是由较原始的社会转型到较现代的有机社会的历史性转换,两种社会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团结(solidarity )为一体的方式。

换言之,它们之所以能结合为一个社会体的力量不同,两种社会的主要差别在于社会分工。

在机械团结( mechanical solidarity )社会里,社会之所以能够凝聚成一个社会是因为每个人都几乎做相同的事情。

但在较现代的有机团结(organic solidarity )社会中,人们承担越来越专业化的工作,需要互相协作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作,这正如有机体的生存是承担不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的协调来维持的。

在XXX看来,这种转变是由社会动态密度(dynamic density )的增加造成的。

动态密度有两个要素,一是社会的人口总数,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互动增加了。

古典社会学总结

古典社会学总结

社会系统各部 分之间关系
发展的原因
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从静态对社会有机体进行解剖式的分析,找出社会 基本构成要素、生成的一般条件及维护的一般规律。

社会静力学
个人
社会的基本要素, 人性中既有有利于社会 秩序的,也有不利的。
家庭
社会整合
社会的真正单位, 社会结构各部分的 体现了统治与服从, 平衡与和谐的关系 平等与合作的统一, 是社会Leabharlann 行的条件。 利己和利他的统一。
德国社会学的创始人 之一。他以围绕“公 社”和“社会”两个 概念建立起来的社会 学体系而著称。
滕尼斯(1855-1936)
社会学体系

社会学是研究人及其生理、心理和社会本质的科 学。
纯粹社会学
专门社会学 一般社会学 应用社会学 经验社会学
社会学的知 识体系
“公社”和“社会”

人类共同生活的两种表现形式,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两个 基本类型模式。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思路
说明
科学分类
三阶段学说
社会学是实证阶段的高级的学科
智力发展 社会发展
军事阶段 神学阶段 动力学从属静力学,进步就是秩序的发展; 过渡阶段 发展在秩序中进行,秩序在发展中展开;秩 形而上学阶段 序是发展的条件,发展是秩序的实现。 工业阶段 实证阶段 社会学 基本内容
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秩序 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变迁

社会进化模式上,孔德主张单线社会发展观,斯宾塞认为
社会发展的具体类型是不同的。
孔德与斯宾塞社会学思想之比较

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以实证主义作为其理论指导和方
法论前提;都对社会发展都持进化论思想,都以一种“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谓人性三要素的基础之上的,认为社会秩序源自人性中利己心与利他心的和 谐一致,社会和历史的进步受人性中智力和思维发展的变化等等,具有浓厚 的唯心主义色彩,完全违背了他所提倡的实证主义原则。
• (2)在他的社会学中,尤其是在探讨人类精神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三阶段
论中,孔德并非是基于经验现实所得出的结论,而是在圣西门的揣测基础上 作的一种概念演绎,仍是属于从概念到概念的思辨过程。他虽然提出了实证 主义原则,但这些原则只是到了迪尔凯姆的手中才真正获得了生命。
路易·拿破仑政变而退出“实证主义学 会”. 1852 《实证主义教程或世界宗教概论》发表。 1856 孔德提议与耶稣会会长联合反对“西方狂 热的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1857 9月5日,孔德在巴黎逝世。
一、学术背景
一、启蒙主义:进步的观念——社会动力学
1、杜尔哥 他深信人类进步的必然性,而进步的动力在于科学的发展。
1804 在蒙上中学,开始放弃宗教信仰,接受自 由和革命的思想。
1814 在巴黎综合工科学校求学。 1816 复辟的波旁王朝怀疑该校为雅各宾派闭校.
孔德回蒙医学院学习医学及生理学,后又 回巴黎教数学谋生。 1817 8月,任圣西门秘书,与之合作至1824年。 1824 《实证哲学体系》第一卷第一部分出版.4 月,孔德将之售于圣西门发表,但未署孔 之名,两人关系恶化。 1825 孔德与当地妓女卡罗利娜·玛森结婚。 1826 4月,正式公开讲授《实证哲学教程》。 1826 因夫人第一次出走的刺激,加之用脑过度 而患精神病住院,八个月后未愈即出院。 1829 1月重新讲授《实证哲学教程》。 1830 《实证哲学教程》第一卷出版。 1835 《实证哲学教程》第二卷出版。
• 二、社会进步阶段
智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所以社会发展的阶 段应与人的智力发展阶段完全一致
智力
物质形 基本社 基本道 治理国家力量

会单元 德情感
神学(1300年前) 军事的 家庭 忠诚 祭司和军人
形而上学(13001800)
实证主义
法律的
工业化 的
国家 人类
崇敬 仁慈
牧师与法官
工业管理者、银行家和 科学的道德指导者
孔德为社会学确立的实证主义原则一直影响着后世社 会学的发展。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可以轻易地发现,孔 德提出的那些思想,例如将社会视为一个有机体的见解, 在西方社会学尤其是在迪尔凯姆和帕森斯代表的实证社会 学传统中一直流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孔德不仅是 社会学的开创者,而且也是我们前面所划分西方社会学三 大研究范式之一——实证社会学的一代宗师。
• 1.2、积极参与社会改造的实证主义
– (1)发对消极论 – (2)社会失序的智识根源:三种不协调哲学的
并存
• 实证主义带来秩序 • 实证主义引发进步
• “在实证精神的支配下……一切长期以来单凭政 治解决方案始终无法解决的、今天仍然是社会之 患的棘手问题,将会获得科学的估计,以促进社 会的安宁……,实证精神有助于巩固秩序,即借 助于理性的发展而明确地去除不可救药的政治弊 端。”
• 3、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 4、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 §2. 2、另辟蹊径的社会 学:理论外的发展
• 1、经验研究:社会问题关 照下的社会研究
• 5、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 社会批判的先驱
• 6、帕累托的社会学理论: 来自意大利的声音
• 7、其他的人物
• 2、从自然主义到心理主义: 美国社会学的雏形
1838 《实证哲学教程》第三卷出版。 1839 《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出版。 1841 《实证哲学教程》第五卷出版。 1842 《实证哲学教程》第六卷出版。
与其夫人最终分手。 1844 孔德失去综合工科学校主考人职务,以后
靠“实证主义者的自由捐款”为生。 10月,孔德幸遇克洛蒂尔德·德沃。 1845 孔向克表示了爱情,但克只同意建立友情。 1846 4月5日,孔目睹克病逝。 1847 孔德提出人道宗教。 1848 “实证主义学会成立”。 1851 《实证政治体系或论创建人道宗教的社会 学》第一卷出版,以后各卷分别在1852、 1853和1854年出版。 多位学生因其赞同
• §2.4 、古典社会学的贡
献和缺陷
第一章 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助产婆
• Auguste Comte • (1798-1857)
• 人类是按照一种虽然 不像万有引力定律那样 不可变更的,但也是一 种必然的规律,由内心 的驱使而行动的。源自•——奥古斯特·孔德
《实证政治体系》
生平简介
1798 1月19日,孔德生于蒙彼利埃的一个天主 教徒和保皇派家庭, 其父是当地税务总署 的中级官员。
2、孔多塞 把科学和技术看作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不同的是杜尔哥的进步依靠的是经常 出现的天才人物,而孔多塞依靠的是由教化和群众教育造就的科学家;另外, 孔多塞还将人类发展分为10个时期,发展的标准是科学的进步和理性的弘扬。
二、传统主义:秩序的观念——社会静力学
针对个人主义,他们强调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这个整体大于构成它的 部分之和,因此社会不是追求个人目的的个人聚合体。同时社会是由处在等 级关系中的社会群体组成的,个人应该受控于这些等级关系,而在等级地位 中最高的是教皇的精神权力和国王的世俗权力。只有维护这些权力,社会才 有道德和秩序而言。
作为研究社会的出发点。
• b、他认为,家庭是最能体现人类的利己心和利他心 和谐一致的社会形式。
• (2)社会精神纽带 • a、语言 • b、分工 • C、宗教:社会秩序的强大黏合剂
五、社会动力学:社会进步
• 一、社会进步的原则
– 1、人类社会必然向前发展 – 2、任何地方的社会变迁都经历相同的序列 – 3、社会各因素共同变化
七、谁会支持实证主义
• 一、支持群体
– 哲学家——理智 – 工人阶级——行动 – 女性——情感
• 二、工人阶级
– 孔德之实证主义vs马克思之共产主义
• 三、女性
• 四、理智、情感与行动
讨论
根据你的观点,简评孔德的 社会学理论。
八、评 价
• 一、贡献
• 1、发明和使用社会学这一术语
• 2、实证主义社会观
• 3、社会学研究方法 • 4、孔德为社会学树立的两大主题“秩序”
(社会静力学)和“进步”(社会动力学) 一直是社会学理论建构的主要原则。
• 5、将社会学定义为宏观层面研究集体现象的 学科,为后来的涂尔干,以及结构功能论奠 定了基调。
• 6、宏观结构的辩证观点。
简评
• 一、贡献 • (1)孔德为社会学确立的实证主义原则一直影响着后世社会
三、圣西门的影响
1、实证哲学概念 2、观念和思想
二、实证主义的社会观
1、实证主义(Positivism)的界定 • 1.1、通过科学追求永恒规律的实证主义
– 真实的而非虚幻的; – 有用的而非无用的; – 肯定的而非犹豫的; – 精确的而非模糊的; – 肯定的而非否定的。
(1)脱离中世纪知识体系 (2)科学的方法 (3)实证主义社会观
第二部分、古典(经典)社会学理论

§2.1、少年壮志的社会学: • 作为学说的社会学
§2.3 、成人之稳的社会 学:作为学科的社会学
• 1、孔德的社会物理学 • 2、斯宾塞的社会生物学 • 3、门外的行家:托克维尔
的社会学思想
• 1、迪尔凯姆的社会学主义 • 2、腾尼斯的社会学理论:
德国反实证主义的先声
六、人道宗教
• 一、原因
– 社会有机体论 – 群体意识
• 二、爱的宗教
• 三、社会改造【PPT】
——爱是原则,秩序是基础,进步是目的
• “人道宗教将‘整合’和‘规范’个人; 提供建立在天主教基础上的(尽管在细 节上大为不同)充分的‘利他主义’仪 式;通过妇女对人类伟大存在的崇敬, 帮助人们超越自身;肃清人类的渣滓, 以使人类能够具有那种假定的‘最优良’ 品质。”
• The Positive Philosophy of Auguste Comte, London,1896,Vol.2, P.185
2、实证社会观的学科体现:“社会学”的提出
• 天文学 • • 物理学 • • 化学 • • 生物学
• 科学层次论
普复 独 遍杂 立 程 程程 度度 度
• 社会学
三、研究方法
方法 应用学科
社会学立场
观察法 天文、物理、化学、生 物
实验法 物理、化学、生物
比较法 生物
历史法 社会学
合理的观察
间接实验法,病态 性社会现象的观察
核心,人和动物比: 社会关系;人和人 比:发展阶段 历史发展意识
四、社会秩序或社会静力学的主题
• • 社会静力学是在关于人类自发秩序的一般理
论指导下,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组织和结构及其各 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
• (3)孔德提出的社会学具体研究方法也为后世实证社会学的 具体个案研究提供了指南。
• 二、不足 – 1、作为一个实证主义者,孔德在经验和理论上都是个失 败者。孔德几乎没有做过经验研究,他所做的不过是对世 界历史进程的粗略概括,这很少是或几乎不是对现实世界 的数椐进行归纳的结果。至于他的理论研究,我们甚至很 难将他对社会世界的奇怪概括看作是社会学规律。
• (一)生物学类比的社会秩序观
– 1、结构、功能等思想 – 2、秩序与共识
• (二)个体:人性结构中的社会秩序根基
– (1)人性由情感、活动和智力构成 – (2)当人类的利己心和利他心达到一致和谐
时,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也就产生了
2、集体现象:社会结构性质
• (1)家庭 • a、孔德视家庭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细胞,反对把个人
– 2、虽然孔德享有创造社会学之功,但他的著作中几乎没 有多少社会学的的味道。
– 3、孔徳提出的所有社会学观点都被他粗糙的有机论扭曲 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