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三数学复习资料
2020年中考数学必考高分考点:正方形(学生版)

专题22 正方形1.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2)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3)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5)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6)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正方形的判定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主要依据是定义,途径有两种:先证它是矩形,再证有一组邻边相等。
即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先证它是菱形,再证有一个角是直角。
即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4.正方形的面积:设正方形边长为a,对角线长为b ,S正方形=222ba【例题1】(2019湖南郴州)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将勾股形(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对全等的三角形,如图所示,已知∠A=90°,BD=4,CF=6,则正方形ADOF的边长是()A.√2B.2C.√3D.4专题知识回顾专题典型题考法及解析【例题2】(2019•四川省凉山州)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OC上一点,连接E B.过点A作AM⊥BE,垂足为M,AM与BD相交于点F.求证:OE=OF.一、选择题1.(2019内蒙古包头)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1,点E,F分别在边BC和CD上,AE=AF,∠EAF=60°,则CF的长是()A.B.C.﹣1D.2.(2019湖南张家界)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45°后得到正方形OA1B1C1,依此方式,绕点O连续旋转2019次得到正方形OA2019B2019C2019,那么点A2019的坐标是()A.(,﹣)B.(1,0)C.(﹣,﹣)D.(0,﹣1)3.(2019•四川省广安市)把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按图的方式放置.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专题典型训练题()A61()B31()C51()D414.(2019•贵州省铜仁市)如图,正方形ABCD中,AB=6,E为AB的中点,将△ADE沿DE翻折得到△FDE,延长EF交BC于G,FH⊥BC,垂足为H,连接BF、DG.以下结论:①BF∥ED;②△DFG≌△DCG;③△FHB∽△EAD;④tan∠GEB=;⑤S△BFG=2.6;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2B.3C.4D.5\5.(2019黑龙江省绥化)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P是正方形四边上的任意一点,且AB=4,EF=2,设AE=x.当△PEF是等腰三角形时,下列关于P点个数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①当x=0(即E、A两点重合)时,P点有6个②当0<x<42﹣2时,P点最多有9个③当P点有8个时,x=22﹣2④当△PEF是等边三角形时,P点有4个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二、填空题6.(2019湖南邵阳)公元3世纪初,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注《周髀算经》时,创造了“赵爽弦图”.如图,设勾a=6,弦c=10,则小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127.(2019湖南张家界)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F分别为BC,CD边的中点,连接AE,BF交于点P,连接PD,则tan∠APD=.8.(2019•湖北省随州市)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E为CD边上一点(不与端点重合),将△ADE 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边BC于点G,连接AG,CF.给出下列判断:①∠EAG=45°;②若DE=a,则AG∥CF;③若E为CD的中点,则△GFC的面积为a2;④若CF=FG,则DE=(-1)a;⑤BG•DE+AF•GE=a2.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判断的序号)9.(2019福建)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心与半径为2的⊙O的圆心重合,E、F分别是AD、BA的延长与⊙O的交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结果保留π)10.(2019•四川省凉山州)如图,正方形ABCD中,AB=12,AE=AB,点P在BC上运动(不与B、C重合),过点P作PQ⊥EP,交CD于点Q,则CQ的最大值为.11. (2019•广东广州)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点E在边AB上运动(不与点A,B重合),∠DAM=45°,点F在射线AM上,且AF=BE,CF与AD相交于点G,连接EC,EF,EG,则下列结论:①∠ECF=45°;②△AEG的周长为(1+)a;③BE2+DG2=EG2;④△EAF的面积的最大值a2.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12.(2019·广西贺州)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是CD的中点,AF平分∠BAE交BC于点F,将△ADE 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ABG,则CF的长为.13.(2019•山东青岛)如图,在正方形纸片ABCD中,E是CD的中点,将正方形纸片折叠,点B落在线段AE上的点G处,折痕为AF.若AD=4cm,则CF的长为cm.14.(2019江苏镇江)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FECG 的位置(如图),使得点D 落在对角线CF 上,EF 与AD 相交于点H ,则HD= .(结果保留根号)15.(2019辽宁抚顺)如图,在2×6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长度,网格中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点A ,B ,C 在格点上,连接AB ,BC ,则tan ∠ABC = .三、解答题16.(2019湖南湘西州)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CD ,AD 上,且AF =CE .(1)求证:△ABF ≌△CBE ;(2)若AB =4,AF =1,求四边形BEDF 的面积.17. (2019海南)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中,E 是边CD 的中点,点P 是边AD 上一点(与点A,D 不重合),射线PE 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Q.第10题图HGFEDCBA(1)求证:△PDE≌△QCE;(2)过点E作EF∥BC交PB于点F,连接AF,当PB=PQ时,①求证:四边形AFEP是平行四边形;②请判断四边形AFEP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18.(2019湖南株洲)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OEFG的顶点O为正方形ABCD对角线AC、BD的交点,连接CE、DG.(1)求证:△DOG≌△COE;(2)若DG⊥BD,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线段AD与线段OG相交于点M,AM=12,求正方形OEFG的边长.19.(2019•湖北省仙桃市)如图,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CB,DC延长线上的点,且BE=CF,过点E作EG ∥B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G于点G,连接GF.求证:(1)AE⊥BF;(2)四边形BEGF是平行四边形.20.(2019•山东泰安)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E在AB上,且∠CEF=90°,FG ⊥AD,垂足为点C.(1)试判断AG与FG是否相等?并给出证明;(2)若点H为CF的中点,GH与DH垂直吗?若垂直,给出证明;若不垂直,说明理由.21.(2019湖北襄阳)(1)证明推断: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Q分别在边BC,AB上,DQ⊥AE于点O,点G,F分别在边CD,AB上,GF⊥AE.①求证:DQ=AE;②推断:的值为;(2)类比探究:如图(2),在矩形ABCD中,=k(k为常数).将矩形ABCD沿GF折叠,使点A落在BC 边上的点E处,得到四边形FEPG,EP交CD于点H,连接AE交GF于点O.试探究GF与A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拓展应用:在(2)的条件下,连接CP,当k=时,若tan∠CGP=,GF=2,求CP的长.。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中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15讲 三角形(有答案)

第十五节三角形【知识点梳理】一、三角形1、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简称)。
2.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并且等于.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之和.1.三角形的分类:(1)按边分:三角形分为和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又分为及 .(2)按角分:三角形和斜三角形;斜三角形又分为:和 .答案:一、三角形1、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2.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长的一半.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1. 180°.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1)大于;(2)等于.1.三角形的分类:(1)按边分:三角形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又分为底和腰不等的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2)按角分: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斜三角形;斜三角形又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课堂练习】一.选择题(共9小题)1.三角形的下列线段中能将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两部分的是()A.中线B.角平分线C.高D.中位线【考点】K3:三角形的面积;K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分析】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解答.【解答】解:∵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等底同高的三角形,∴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两部分.故选A.2.如图,△ABC中,D,E两点分别在AB,BC上,若AD:DB=CE:EB=2:3,则△DBE与△ADC的面积比为()A.3:5 B.4:5 C.9:10 D.15:16【考点】K3:三角形的面积.【分析】根据三角形面积求法进而得出S△BDC:S△ADC=3:2,S△BDE:S△DCE=3:2,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D:DB=CE:EB=2:3,∴S△BDC:S△ADC=3:2,S△BDE:S△DCE=3:2,∴设S△BDC=3x,则S△ADC=2x,S△BED=1.8x,S△DCE=1.2x,故△DBE与△ADC的面积比为:1.8x:2x=9:10.故选:C.3.如图,已知在Rt△ABC中,∠C=90°,AC=BC,AB=6,点P是Rt△ABC的重心,则点P到AB所在直线的距离等于()A.1 B.3C.32D.2【考点】K5:三角形的重心;KW: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连接CP并延长,交AB于D,根据重心的性质得到CD是△ABC的中线,PD=CD,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D,计算即可.【解答】解:连接CP并延长,交AB于D,∵P是Rt△ABC的重心,∴CD是△ABC的中线,PD=CD,∵∠C=90°,∴CD=AB=3,∵AC=BC,CD是△ABC的中线,∴CD⊥AB,∴PD=1,即点P到AB所在直线的距离等于1,故选:A.4.三角形的重心是()A.三角形三条边上中线的交点B.三角形三条边上高线的交点C.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三角形三条内角平行线的交点【考点】K5:三角形的重心.【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解答.【解答】解:三角形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故选:A.5.如图,直角△ABC中,∠B=30°,点O是△ABC的重心,连接CO并延长交AB于点E,过点E作EF⊥AB交BC于点F,连接AF交CE于点M,则MOMF的值为()A.12B.54C.23D.33【考点】K5:三角形的重心;S9: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重心性质可得OC=CE,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E=AE,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到CM=CE,进一步得到OM=CE,即OM=AE,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F=AE,MF=EF,依此得到MF=AE,从而得到的值.【解答】解:∵点O是△ABC的重心,∴OC=CE,∵△ABC是直角三角形,∴CE=BE=AE,∵∠B=30°,∴∠FAE=∠B=30°,∠BAC=60°,∴∠FAE=∠CAF=30°,△ACE是等边三角形,∴CM=CE,∴OM=CE﹣CE=CE,即OM=AE,∵BE=AE,∴EF=AE,∵EF⊥AB,∴∠AFE=60°,∴∠FEM=30°,∴MF=EF,∴MF=AE,∴==.故选:D.6.长度分别为2,7,x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x的值可以是()A.4 B.5 C.6 D.9【考点】K6: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7,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即可求第三边长的范围,再结合选项选择符合条件的.【解答】解: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7﹣2<x<7+2,即5<x<9.因此,本题的第三边应满足5<x<9,把各项代入不等式符合的即为答案.4,5,9都不符合不等式5<x<9,只有6符合不等式,故选:C.7.已知a,b,c是△ABC的三条边长,化简|a+b﹣c|﹣|c﹣a﹣b|的结果为()A.2a+2b﹣2c B.2a+2b C.2c D.0【考点】K6: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出a﹣b﹣c与c﹣b+a的符号,再去绝对值符号,合并同类项即可.【解答】解:∵a、b、c为△ABC的三条边长,∴a+b﹣c>0,c﹣a﹣b<0,∴原式=a+b﹣c+(c﹣a﹣b)=0.故选D.8.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该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A.6 B.7 C.11 D.12【考点】K6: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首先求出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进而求出三角形的周长取值范围,据此求出答案.【解答】解:设第三边的长为x,∵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2和4,∴4﹣2<x<2+4,即2<x<6.则三角形的周长:8<C<12,C选项11符合题意,故选C.9.如图,在△ABC中,点D在AB上,点E在AC上,DE∥BC.若∠A=62°,∠AED=54°,则∠B的大小为()A.54°B.62°C.64°D.74°【考点】K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JA:平行线的性质.【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C=∠AED=54°,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DE∥BC,∴∠C=∠AED=54°,∵∠A=62°,∴∠B=180°﹣∠A﹣∠C=64°,故选C.二.填空题(共5小题)10.在△ABC中,已知BD和CE分别是边AC、AB上的中线,且BD⊥CE,垂足为O.若OD=2cm,OE=4cm,则线段AO的长度为cm.【考点】K5:三角形的重心;KQ:勾股定理.【分析】连接AO并延长,交BC于H,根据勾股定理求出DE,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BC,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OH,根据重心的性质解答.【解答】解:连接AO并延长,交BC于H,由勾股定理得,DE==2,∵BD和CE分别是边AC、AB上的中线,∴BC=2DE=4,O是△ABC的重心,∴AH是中线,又BD⊥CE,∴OH=BC=2,∵O是△ABC的重心,∴AO=2OH=4,故答案为:4.11.在△ABC中,∠A:∠B:∠C=2:3:4,则∠A的度数为.【考点】K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直接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出∠A,∠B,∠C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答案.【解答】解:∵∠A:∠B:∠C=2:3:4,∵∠A+∠B+∠C=180°,∴2x+3x+4x=180°,解得:x=20°,∴∠A的度数为:40°.故答案为:40°.12.如图,BC∥EF,AC∥DF,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C≌△DEF.【考点】KB: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本题要判定△ABC≌△DEF,易证∠A=∠EDF,∠ABC=∠E,故添加AB=DE、BC=EF或AC=DF根据ASA、AAS即可解题.【解答】解:∵BC∥EF,∴∠ABC=∠E,∵AC∥DF,∴∠A=∠EDF,∵在△ABC和△DEF中,,∴△ABC≌△DEF,同理,BC=EF或AC=DF也可证△ABC≌△DEF.故答案为AB=DE或BC=EF或AC=DF或AD=BE(只需添加一个即可).1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中:①∠ABC=∠ADC;②AC与BD相互平分;③AC,BD分别平分四边形ABCD的两组对角;④四边形ABCD的面积S=12 AC•BD.正确的是(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KG: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①证明△ABC≌△ADC,可作判断;②③由于AB与BC不一定相等,则可知此两个选项不一定正确;④根据面积和求四边形的面积即可.【解答】解:①在△ABC和△ADC中,∵,∴△ABC≌△ADC(SSS),∴∠ABC=∠ADC,故①结论正确;②∵△ABC≌△ADC,∴∠BAC=∠DAC,∵AB=AD,∴OB=OD,AC⊥BD,而AB与BC不一定相等,所以AO与OC不一定相等,故②结论不正确;而AB与BC不一定相等,所以BD不一定平分四边形ABCD的对角;故③结论不正确;④∵AC⊥BD,∴四边形ABCD的面积S=S△ABD+S△BCD=BD•AO+BD•CO=BD•(AO+CO)=AC•BD.故④结论正确;所以正确的有:①④;故答案为:①④.14.如图,∠AOB=45°,点M,N在边OA上,OM=x,ON=x+4,点P是边OB上的点,若使点P,M,N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P恰好有三个,则x的值是.【考点】KI: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先确定特殊位置时成立的x值,①如图1,当M与O重合时,即x=0时,点P恰好有三个;②如图2,构建腰长为4的等腰直角△OMC,和半径为4的⊙M,发现M在点D的位置时,满足条件;③如图3,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种情况的画法:分别以M、N为圆心,以MN为半径画弧,与OB的交点就是满足条件的点P,再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通过画图发现,无论x取何值,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都存在一个,所以只要满足以MN为腰的三角形有两个即可.【解答】解:分三种情况:①如图1,当M与O重合时,即x=0时,点P恰好有三个;②如图2,以M为圆心,以4为半径画圆,当⊙M与OB相切时,设切点为C,⊙M与OA交于D,∴MC⊥OB,∵∠AOB=45°,∴△MC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C=OC=4,∴OM=4,当M与D重合时,即x=OM﹣DM=4﹣4时,同理可知:点P恰好有三个;③如图3,取OM=4,以M为圆心,以OM为半径画圆,则⊙M与OB除了O外只有一个交点,此时x=4,即以∠PMN为顶角,MN为腰,符合条件的点P有一个,以N圆心,以MN为半径画圆,与直线OB相离,说明此时以∠PNM为顶角,以MN为腰,符合条件的点P不存在,还有一个是以NM为底边的符合条件的点P;点M沿OA运动,到M1时,发现⊙M1与直线OB有一个交点;综上所述,若使点P,M,N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P恰好有三个,则x的值是:x=0或x=4﹣4或4.故答案为:x=0或x=4﹣4或4.三.解答题(共9小题)15.如图,点E,F在AB上,AD=BC,∠A=∠B,AE=BF.求证:△ADF≌△BCE.【考点】KB: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求证:△ADF≌△BCE【解答】解:∵AE=BF,∴AE+EF=BF+EF,在△ADF与△BCE中,∴△ADF≌△BCE(SAS)16.如图,点E、F在BC上,BE=FC,AB=DC,∠B=∠C.求证:∠A=∠D.【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可通过证△ABF≌△DCE,来得出∠A=∠D的结论.【解答】证明:∵BE=FC,∴BE+EF=CF+EF,即BF=CE;又∵AB=DC,∠B=∠C,∴△ABF≌△DCE;(SAS)17.如图,已知AB∥DE,AB=DE,BE=CF,求证:AC∥DF.【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首先由BE=CF可以得到BC=EF,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C≌△DEF,最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证明:∵AB∥CD,∴∠ABC=∠DEF,又∵BE=CF,∴BE+EC=CF+EC,即:BC=EF,在△ABC和△DEF中∴△ABC≌△DEF(SAS),∴∠ACB=∠DFE,∴AC∥DF.18.已知:△ACB和△D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连接AE,BD交于点O,AE与DC交于点M,BD与AC交于点N.(1)如图1,求证:AE=BD;(2)如图2,若AC=DC,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2中四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KW: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证△ACE≌△BCD,从而可知AE=BD;(2)根据条件即可判断图中的全等直角三角形;【解答】解:(1)∵△ACB和△D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AC=BC,DC=EC,∴∠ACB+∠ACD=∠DCE+∠ACD,∴∠BCD=∠ACE,在△ACE与△BCD中,∴△ACE≌△BCD(SAS),∴AE=BD,(2)∵AC=DC,∴AC=CD=EC=CB,△ACB≌△DCE(SAS);由(1)可知:∠AEC=∠BDC,∠EAC=∠DBC∴∠DOM=90°,∵∠AEC=∠CAE=∠CBD,∴△EMC≌△BCN(ASA),∴CM=CN,∴DM=AN,△AON≌△DOM(AAS),∵DE=AB,AO=DO,∴△AOB≌△DOE(HL)19.如图,△ABC中,∠ACB=90°,AC=BC,点E是AC上一点,连接BE.(1)如图1,若AB=4,BE=5,求AE的长;(2)如图2,点D是线段BE延长线上一点,过点A作AF⊥BD于点F,连接CD、CF,当AF=DF时,求证:DC=BC.【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KQ:勾股定理.【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C=AB=4,根据勾股定理得到CE==3,于是得到结论;(2)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B=45°,由于∠AFB=∠ACB=90°,推出A,F,C,B四点共圆,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CFB=∠CAB=45°,求得∠DFC=∠AFC=135°,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ACB=90°,AC=BC,∴AC=BC=AB=4,∵BE=5,∴CE==3,∴AE=4﹣3=1;(2)∵∠ACB=90°,AC=BC,∴∠CAB=45°,∵AF⊥BD,∴∠AFB=∠ACB=90°,∴A,F,C,B四点共圆,∴∠CFB=∠CAB=45°,∴∠DFC=∠AFC=135°,在△ACF与△DCF中,,∴△ACF≌△DCF,∴CD=AC,∵AC=BC,∴AC=BC.20.在等腰直角△ABC中,∠ACB=90°,P是线段BC上一动点(与点B、C不重合),连接AP,延长BC至点Q,使得CQ=CP,过点Q作QH⊥AP于点H,交AB于点M.(1)若∠PAC=α,求∠AMQ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2)用等式表示线段MB与PQ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KW: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1)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C=∠B=45°,∠PAB=45°﹣α,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2)连接AQ,作ME⊥QB,由AAS证明△APC≌△QME,得出PC=ME,△ME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AMQ=45°+α;理由如下:∵∠PAC=α,△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B=45°,∠PAB=45°﹣α,∵QH⊥AP,∴∠AHM=90°,∴∠AMQ=180°﹣∠AHM﹣∠PAB=45°+α;(2)PQ=MB;理由如下:连接AQ,作ME⊥QB,如图所示:∵AC⊥QP,CQ=CP,∴∠QAC=∠PAC=α,∴∠QAM=45°+α=∠AMQ,∴AP=AQ=QM,在△APC和△QME中,,∴△APC≌△QME(AAS),∴PC=ME,∴△ME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Q=MB,∴PQ=MB.21.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点D、E分别在边AB、AC上,且AD=AE,连接BE、CD,交于点F.(1)判断∠ABE与∠A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证:过点A、F的直线垂直平分线段BC.【考点】KH:等腰三角形的性质;KG: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1)证得△ABE≌△ACD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即可证得结论;(2)利用垂直平分线段的性质即可证得结论.【解答】解:(1)∠ABE=∠ACD;在△ABE和△ACD中,,∴△ABE≌△ACD,∴∠ABE=∠ACD;(2)∵AB=AC,∴∠ABC=∠ACB,由(1)可知∠ABE=∠ACD,∴∠FBC=∠FCB,∴FB=FC,∵AB=AC,∴点A、F均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即直线AF垂直平分线段BC.22.如图,直角△ABC中,∠A为直角,AB=6,AC=8.点P,Q,R分别在AB,BC,CA边上同时开始作匀速运动,2秒后三个点同时停止运动,点P由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Q由点B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向点C运动,点R由点C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运动,在运动过程中:(1)求证:△APR,△BPQ,△CQR的面积相等;(2)求△PQR面积的最小值;(3)用t(秒)(0≤t≤2)表示运动时间,是否存在t,使∠PQR=90°?若存在,请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KY:三角形综合题.【分析】(1)先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表示出QE=4t,QD=3(2﹣t),再由运动得出AP=3t,CR=4t,BP=3(2﹣t),AR=4(2﹣t),最后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2)借助(1)得出的结论,利用面积差得出S△PQR=18(t﹣1)2+6,即可得出结论;(3)先判断出∠DQR=∠EQP,用此两角的正切值建立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1)如图,在Rt△ABC中,AB=6,AC=8,根据勾股定理得,BC=10,sin∠B===,sin∠C=,过点Q作QE⊥AB于E,在Rt△BQE中,BQ=5t,∴sin∠B==,∴QE=4t,过点Q作QD⊥AC于D,在Rt△CDQ中,CQ=BC﹣BQ=10﹣5t,∴QD=CQ•sin∠C=(10﹣5t)=3(2﹣t),由运动知,AP=3t,CR=4t,∴BP=AB﹣AP=6﹣3t=3(2﹣t),AR=AC﹣CR=8﹣4t=4(2﹣t),∴S△APR=AP•AR=×3t×4(2﹣t)=6t(2﹣t),S△BPQ=BP•QE=×3(2﹣t)×4t=6t(2﹣t),S△CQR=CR•QD=×4t×3(2﹣t)=6t(2﹣t),∴S△APR=S△BPQ=S△CQR,∴△APR,△BPQ,△CQR的面积相等;(2)由(1)知,S△APR=S△BPQ=S△CQR=6t(2﹣t),∵AB=6,AC=8,∴S△PQR=S△ABC﹣(S△APR+S△BPQ+S△CQR)=×6×8﹣3×6t(2﹣t)=24﹣18(2t﹣t2)=18(t﹣1)2+6,∵0≤t≤2,∴当t=1时,S△PQR最小=6;(3)存在,由(1)知,QE=4t,QD=3(2﹣t),AP=3t,CR=4t,AR=4(2﹣t),∴BP=AB﹣AP=6﹣3t=3(2﹣t),AR=AC﹣CR=8﹣4t=4(2﹣t),过点Q作QD⊥AC于D,作QE⊥AB于E,∵∠A=90°,∴四边形APQD是矩形,∴AE=DQ=3(2﹣t),AD=QE=4t,∴DR=|AD﹣AR|=|4t﹣4(2﹣t)|=|4(2t﹣2)|,PE=|AP﹣AE|=|3t﹣3(2﹣t)|=|3(2t﹣2)|∵∠DQE=90°,∠PQR=90°,∴∠DQR=∠EQP,∴tan∠DQR=tan∠EQP,在Rt△DQR中,tan∠DQR==,在Rt△EQP中,tan∠EQP==,∴,∴16t=9(2﹣t),∴t=.23.如图1,在△ABC中,设∠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过点A作AD⊥BC,垂足为D,会有sin∠C=,则S△ABC=BC×AD=×BC×ACsin∠C=absin∠C,即S△ABC=absin∠C同理S△ABC=bcsin∠AS△ABC=acsin∠B通过推理还可以得到另一个表达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定理﹣余弦定理:如图2,在△ABC中,若∠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a2=b2+c2﹣2bccos∠Ab2=a2+c2﹣2accos∠Bc2=a2+b2﹣2abcos∠C用上面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和余弦定理解决问题:(1)如图3,在△DEF中,∠F=60°,∠D、∠E的对边分别是3和8.求S△DEF和DE2.解:S△DEF=EF×DFsin∠F=;DE2=EF2+DF2﹣2EF×DFcos∠F=.(2)如图4,在△ABC中,已知AC>BC,∠C=60°,△ABC'、△BCA'、△ACB'分别是以AB、BC、AC为边长的等边三角形,设△ABC、△ABC'、△BCA'、△ACB'的面积分别为S1、S2、S3、S4,求证:S1+S2=S3+S4.【考点】KY:三角形综合题.【分析】(1)直接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即可得出结论;(2)方法1、利用正弦定理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再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方法2、先用正弦定理得出S1,S2,S3,S4,最后用余弦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在△DEF中,∠F=60°,∠D、∠E的对边分别是3和8,∴EF=3,DF=8,∴S△DEF=EF×DFsin∠F=×3×8×sin60°=6,DE2=EF2+DF2﹣2EF×DFcos∠F=32+82﹣2×3×8×cos60°=49,故答案为:6,49;(2)证明:方法1,∵∠ACB=60°,∴AB2=AC2+BC2﹣2AC•BCcos60°=AC2+BC2﹣AC•BC,两边同时乘以sin60°得,AB2sin60°=AC2sin60°+BC2sin60°﹣AC•BCsin60°,∵△ABC',△BCA',△ACB'是等边三角形,∴S1=AC•BCsin60°,S2=AB2sin60°,S3=BC2sin60°,S4=AC2sin60°,∴S2=S4+S3﹣S1,∴S1+S2=S3+S4,方法2、令∠A,∠B,∠C的对边分别为a,b,c,∴S1=absin∠C=absin60°=ab∵△ABC',△BCA',△ACB'是等边三角形,∴S2=c•c•sin60°=c2,S3=a•a•sin60°=a2,S4=b•b•sin60°=b2,∴S1+S2=(ab+c2),S3+S4=(a2+b2),∵c2=a2+b2﹣2ab•cos∠C=a2+b2﹣2ab•cos60°,∴a2+b2=c2+ab,∴S1+S2=S3+S4.。
2020年中考数学全套总复习备考资料大全(精品)

范文2020年中考数学全套总复习备考资料大全(精品)1/ 8第一章:代数式基础知识点:一、代数式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
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里的字母,计算后得到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3、代数式的分类:代数式有理式分整式式多单项项式式无理式二、整式的有关概念及运算 1、概念(1)单项式:像 x、7、 2x 2 y ,这种数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
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系数。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都叫多项式的项。
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
升(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降)幂排列。
(3)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2、运算(1)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3/ 8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在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2)整式的乘除:幂的运算法则:其中 m、n 都是正整数同底数幂相乘: am an amn ;同底数幂相除: am an amn ;幂的乘方: (a m )n a mn 积的乘方: (ab)n a nbn 。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用它们系数的积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用它们的指数的和作为这个字母的指数;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版

第一讲图形的相似【基础知识】1.相似图形: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相似图形一定要形状相同,与它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其大小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当形状与大小都一样时,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即相似比为1),所以全等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图形.相似图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的情况,如飞机和飞机模型也是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而把一个图形的部分拉长或加宽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不是相似图形.2.线段的比:指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的两条线段长度的比.注意线段的比没有单位.3.成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线段的比(即它们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a cb d =(即ad bc =),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有关系,在计算时要注意统一单位,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4.比例的性质:(1)基本性质:如果b a =d c ,那么ad =bc ;如果ad =bc (a ,b ,c ,d 都不等于0),那么b a =d c .(2)合比性质:如果b a =d c ,那么b b a ±=d d c ±.(3)等比性质:如果b a =d c =…=n m (b +d +…+n ≠0),那么a c m b d n ++⋅⋅⋅+++⋅⋅⋅+=b a .5.黄金分割的意义: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与BC (AC >BC ),如果AC BC AB AC =(即AC ·AC =AB ·BC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为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线段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其比值是215-.6.平行截线定理:(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推论的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7.相似多边形:两个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表示相似的符号是“∽”,读作“相似于”,在记相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表示对应角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8.相似多边形性质: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9.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称为相似比.66 6 24640 【例题精讲】例1(1)已知线段a =25cm ,b =0.3m ,求a :b .(2)正方形的边长为a ,求边长和对角线的比.()若,且,则。
2020年最新备战中考数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2020年最新备战中考数学 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章 实数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3分)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 等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3分)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
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
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3—10分)1、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
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
2、算术平方根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a (a ≥0) 0≥a==a a 2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a (a <0) a ≥03、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a 的三次方根)。
2020年中考数学人教版专题复习:尺规作图

2020年中考数学人教版专题复习:尺规作图基本作图1.最基本、最常用的尺规作图,通常称为基本作图.2.基本作图有五种:(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作一个角的平分线;(4)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典例精析典例1如图,在△ABC中,∠ACB=90°,分别以点A和B为圆心,以相同的长(大于AB)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N,作直线MN交AB于点D,交BC于点E,连接CD,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D=BD B.BD=CDC.∠A=∠BED D.∠ECD=∠EDC【答案】D【解析】∵MN为AB的垂直平分线,∴AD=BD,∠BDE=90°,∵∠ACB=90°,∴CD=BD,∵∠A+∠B=∠B+∠BED=90°,∴∠A=∠BED,∵∠A≠60°,AC≠AD,∴EC≠ED,∴∠ECD≠∠EDC.故选D.典例2如图,已知∠MAN,点B在射线AM上.(1)尺规作图:①在AN上取一点C,使BC=BA;②作∠MBC的平分线BD,(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求证:BD∥AN.1 2【解析】(1)①以B点为圆心,BA长为半径画弧交AN于C点;如图,点C即为所求作;②利用基本作图作BD平分∠MBC;如图,BD即为所求作;(2)先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A=∠BCA,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MBD=∠CBD,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MBD=∠A,最后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得到结论.∵AB=AC,∴∠A=∠BCA,∵BD平分∠MBC,∴∠MBD=∠CBD,∵∠MBC=∠A+∠BCA,即∠MBD+∠CBD=∠A+∠BCA,∴∠MBD=∠A,∴BD∥AN.拓展1.根据下图中尺规作图的痕迹,可判断AD一定为三角形的A.角平分线B.中线C.高线D.都有可能2.(1)请你用尺规作图,作AD平分∠BAC,交BC于点D(要求:保留作图痕迹);(2)∠ADC的度数.复杂作图利用五种基本作图作较复杂图形.典例精析典例2如图,在同一平面内四个点A,B,C,D.(1)利用尺规,按下面的要求作图.要求:不写画法,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结论.①作射线AC;②连接AB,BC,BD,线段BD与射线AC相交于点O;③在线段AC上作一条线段CF,使CF=AC–BD.(2)观察(1)题得到的图形,我们发现线段AB+BC>AC,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答案】见解析.【解析】(1)①如图所示,射线AC即为所求;②如图所示,线段AB,BC,BD即为所求;③如图所示,线段CF即为所求;(2)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AB+BC>AC.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拓展3.作图题:学过用尺规作线段与角后,就可以用尺规画出一个与已知三角形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来.比如给定一个△ABC,可以这样来画:先作一条与AB相等的线段A′B′,然后作∠B′A′C′=∠BAC,再作线段A′C′=AC,最后连接B′C′,这样△A′B′C′就和已知的△ABC一模一样了.请你根据上面的作法画一个与给定的三角形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来.(请保留作图痕迹)同步测试1.根据已知条件作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在作图过程中主要依据是A.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B.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C.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和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D.不能确定2.下列作图属于尺规作图的是A.画线段MN=3 cmB.用量角器画出∠AOB的平分线C.用三角尺作过点A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D.已知∠α,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AOB,使∠AOB=2∠α3.如图,已知钝角△ABC,依下列步骤尺规作图,并保留作图痕迹.步骤1:以C为圆心,CA为半径画弧①;步骤2:以B为圆心,BA为半径画弧②,交弧①于点D;步骤3:连接AD,交BC延长线于点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BH 垂直平分线段ADB .AC 平分∠BAD C .S △ABC =BC ·AHD .AB =AD4.如图,点C 在∠AOB 的OB 边上,用尺规作出了∠AOB =∠NCB ,作图痕迹中,弧FG 是A .以点C为圆心,OD 为半径的弧 B .以点C 为圆心,DM 为半径的弧 C .以点E 为圆心,OD 为半径的弧 D .以点E 为圆心,DM 为半径的弧5.如图,△ABC 中,∠C =90°,∠CAB =50°.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A 为圆心,小于AC 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 ②分别以点E 、F 为圆心,大于EF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G ; ③作射线AG 交BC 边于点D . 则∠ADC 的度数为A .65°B .60°C .55°D .45°6.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要在△ABC 外部取一点D ,使得△ABC 和△DBC 全等,下面是两名同学做法: 甲:①作∠A 的角平分线l ;②以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交l 于点D ,点D 即为所求;12乙:①过点B作平行于AC的直线l;②过点C作平行于AB的直线m,交l于点D,点D即为所求.A.两人都正确B.两人都错误C.甲正确,乙错误D.甲错误,乙正确交于两点M,N;②作直线MN交AC于点D,连接BD.若CD=BC,∠A=35°,则∠C=__________.8.如图,在△ABC中,AB=A C.以点C为圆心,以CB长为半径作圆弧,交AC的延长线于点D,连接BD.若∠A=32°,则∠CDB的大小为__________度.9.按要求用尺规作图(要求: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并写出结论)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10.如图,已知△ABC,∠BAC=90°,(1)尺规作图:作∠ABC的平分线交AC于D点(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若∠C=30°,求证:DC=DB.。
2020年初三中考数学复习:代数式含答案

2020年初三中考数学复习:代数式一、单选题1.“a与b的的差”,用代数式表示为( )A. B. C. D.2.a+1的相反数是()A. -a+1B. -(a+1)C. a-1D.3.每100千克小麦可出x千克面粉,y千克小麦可出面粉的千克数为()A. B. C. D.4.若x2﹣3y﹣5=0,则6y﹣2x2﹣6的值为()A. 4B. ﹣4C. 16D. ﹣165.设,则代数式的值为( ).A. -6B. 24C.D.6.某冰箱降价30%后,每台售价a元,则该冰箱每台原价应为()A. 0.3a元B. 0.7a元C. 元D. 元7.x的2倍加上y的和乘以x的2倍减去y的差,所得的积写成代数式为()A. (2x+y)·2x-yB. 2x+y·(2x-y)C. 2x+y·2x-yD. (2x+y)(2x-y)8.下列图案是我国古代窗格的一部分,其中“○”代表窗纸上所贴的剪纸,则第10个图中所贴剪纸“○”的个数为()A. 32个B. 33个C. 34个D. 35个9.观察图中正方形四个顶点所标的数字规律,可得出数2017应标在()A. 第504个正方形的左下角B. 第504个正方形的右上角C. 第505个正方形的左下角D. 第505个正方形的右上角10.下列代数式中符合书写要求的是()A. ab2×4B. xyC. 2a2bD. 6xy2÷311.有理数a,b在数轴上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代数式的值是()A. ﹣1B. 0C. 1D. 212.如图,以点O为圆心的20个同心圆,它们的半径从小到大依次是1、2、3、4、…、20,阴影部分是由第1个圆和第2个圆,第3个圆和第4个圆,…,第19个圆和第20个圆形成的所有圆环,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 231πB. 210πC. 190πD. 171π13.已知:,则的值是()A. B. C. 3 D. -314.若正整数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排列,则第8行第5列的数字是()A. 64B. 56C. 58D. 6015.图①是一块边长为1,周长记为P1的正三角形纸板,沿图①的底边剪去一块边长为的正三角形纸板后得到图②,然后沿同一底边依次剪去一块更小的正三角形纸板(即其边长为前一块被剪如图掉正三角形纸板边长的)后,得图③,④,…,记第n(n≥3)块纸板的周长为P n,则P2018﹣P2017的值为()A. B. C. D.二、填空题16.用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摆放,则第2 017个图共有________枚棋子.17.已知a—2b的值是2018,则1—2a+4b的值等于________.18.如图都是由同样大小的黑棋子按一定规律摆出的图案,第①个图案有4个黑棋子,第②个图案有9个黑棋子,第③个图案有14个黑棋子,…,依此规律,第n个图案有1499个黑棋子,则n=________.19.如果定义新运算“※”,满足a※b=a×b﹣a÷b,那么1※2=________.20.已知的值为,则代数式的值为________.三、计算题21.当x=3,y= –2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2)22.计算:已知|x|= ,|y|= ,且x<y<0,求6÷(x﹣y)的值.23.观察下列等式:,,,……(1)按此规律写出第5个等式;(2)猜想第n个等式,并说明等式成立的理由.24.已知a2+b2=5,ab=-2,求代数式2(4a2+2ab-b2)-3(5a2-3ab+2b2)+b2的值.25.如果有理数、满足,试求…… 的值.四、解答题26.如图,试用字母,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并求出当a=12cm,b=4cm,π≈3时各自阴影部分的面积.27.根据你的生活与学习经验,对代数式2(x+y)表示的实际意义作出两种不同的解释.28.说出下列代数式的意义:(1)2a﹣3c;(2);(3)ab;(4)a2﹣b2.五、综合题29.观察下面的图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和相应的等式,探究其中的规律:① 1× =1-② 2× =2-③ 3× =3-……(1)在下面给出的四个正方形中画出第四个图形,并在右边写出与之对应的等式;________;________(2)猜想并写出与第n个图形相对应的等式:________。
2020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一遍过三角形 (无答案)

第1讲 角、相交线与平行线考点1 :角的相关概念与性质知识梳理 :1.线段:(1)定义:线段的直观形象是拉直的一段线.(2)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3)线段的和与差:已知两条线段a 和b ,且a>b ,在直线l 上画线段AB =a ,BC =b ,则线段AC 就是线段a 与b 的和,即AC =a +b .在直线l 上画线段AB =a ,在AB 上画线段AD =b ,则线段DB 就是线段a 与b 的差,即DB =a -b.(4)线段的中点:线段AB 上的一点M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M 与MB.如果AM =MB ,那么点M 就叫做线段AB 的中点,此时有AM =MB =12AB ,AB =2AM =2MB. 2.直线:(1)定义:沿线段向两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2)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3.射线: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4.角的分类:周角、平角、直角之间的关系和度数1周角=2平角=4直角=360°,1平角=2直角=180°,1直角=90°,1°=60′,1′=60″,1′=⎝ ⎛⎭⎪⎫160°,1″=⎝ ⎛⎭⎪⎫160′. 5.角平分线的概念及性质:(1)定义:如果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2)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判定: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6.余角、补角与邻补角:(1)余角:①如果两个角的和为9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②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2)补角:①如果两个角的和为18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②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3)邻补角:①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②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180°.例题感受:1、(2019 吉林中考)曲桥是我国古代经典建筑之一,它的修建增加了游人在桥上行走的路程,有利于游人更好地观赏风光.如图,A、B两地间修建曲桥与修建直的桥相比,增加了桥的长度,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C.垂线段最短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2019•广州)如图,点A,B,C在直线l上,PB⊥l,PA=6cm,PB=5cm,PC=7cm,则点P到直线l 的距离是cm.3、(2019•日照)如图,已知AB=8cm,BD=3cm,C为AB的中点,则线段CD的长为cm.4、(2019 河南开封中考模拟)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BC=3:2,点M是AB的中点,点N是BC的中点,若MN=3cm,求线段AB的长.考点2 :相交线知识梳理:1.相交线三线八角(如图)同位角:∠1与∠5,∠2与∠6,∠4与∠8,∠3与∠7.内错角:∠2与∠8,∠3与∠5.同旁内角:∠3与∠8,∠2与∠5.对顶角:∠1与∠3,∠2与∠4,∠5与∠7,∠6与∠8.2.垂线及其性质(1)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2)基本事实:经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性质: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4)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5)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逆定理:到一条线段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例题感受:1、(2019 河北唐山中考模拟)如图所示,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30°,则∠2的度数().A.45°B.60°C.50°D.30°2、(2019 山东淄博中考模拟)(填空题)如图,将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C叠放在一起.(1)若∠DCB=35°,求∠ACB的度数;(2)若∠ACB=140°,求∠DCE的度数.3、(2019 河北沧州中考模拟)(1)如图1,AB∥CD,点E是在AB、CD之间,且在BD的左侧平面区域内一点,连结BE、DE.求证:∠E=∠ABE+∠CDE.(2)如图2,在(1)的条件下,作出∠EBD和∠EDB的平分线,两线交于点F,猜想∠F、∠ABE、∠CDE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如图3,在(1)的条件下,作出∠EBD的平分线和△EDB的外角平分线,两线交于点G,猜想∠G、∠ABE、∠CDE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4、(2019河南郑州中考模拟)如图,直线a∥b,直线AB与a,b分别相交于点A,B,AC⊥AB,AC交直线b 于点C.(1)若∠1=60°,求∠2的度数;(2)若AC=3,AB=4,BC=5,求a与b的距离.考点3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知识梳理: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2.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1=∠2;(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2=∠3;(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3+∠4=180°.3.平行线的判定:(1)基本事实: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例题感受:1、(2019浙江宁波中考模拟)已知直线m∥n,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按如图方式放置(∠ABC =30°),其中A,B两点分别落在直线m,n上,若∠1=20°,则∠2的度数为( )A.20°B.30°C.45°D.50°2、(2019 河北石家庄中考模拟)(改成选择题)如图所示,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30°,求∠2的度数.3、(2019 河北沧州中考模拟)一个角的余角的3倍比这个角的补角少24°,那么这个角是多少度?4、(2019 山东青岛中考模拟)如图,BD是∠ABC的平分线,ED∥BC,∠FED=∠BDE,试说明:EF是∠AED 的平分线.5、(2019 海南中考)如图,直线l1∥l2,点A在直线l1上,以点A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l1、l2于B、C两点,连结AC、BC.若∠ABC=70°,则∠1的大小为()A.20°B.35°C.40°D.70°6、(2019 河南中考)如图,AB∥CD,∠B=75°,∠E=27°,则∠D的度数为()A.45°B.48°C.50°D.58°7、(2019 广东中考)如图,已知a∥b,∠1=75°,则∠2=.8、(2019 湖北孝感中考)如图,直线l1∥l2,直线l3与l1,l2分别交于点A,C,BC⊥l3交l1于点B,若∠1=70°,则∠2的度数为()A.10°B.20°C.30°D.40°9、(2019 河北中考)下面是投影屏上出示的抢答题,需要回答横线上符号代表的内容则回答正确的是()A.◎代表∠FEC B.@代表同位角C.▲代表∠EFC D.※代表AB考点4 命题与定理知识梳理: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命题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假命题: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定理: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推理过程叫做证明.【解题技巧】掌握命题的概念.知道命题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能够初步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能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我们发现由观察、实验、归纳和类比等方法得出的命题,可能是真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 凡是我们学过的定理、定义、性质等都是真命题。
2020最新中考数学复习资料(8)

2020最新年中考数学复习资料八图形的初步认识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3分)1、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1)几何图形的组成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直线的概念一根拉得很紧的线,就给我们以直线的形象,直线是直的,并且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
4、射线的概念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
5、线段的概念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6、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在几何里,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
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一条射线可以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
一条线段可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注意:(1)表示点、直线、射线、线段时,都要在字母前面注明点、直线、射线、线段。
(2)直线和射线无长度,线段有长度。
(3)直线无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4)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线面两种: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7、直线的性质(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它可以简单地说成: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
(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8、线段的性质(1)线段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也可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2020数学中考复习资料人教版

2020 数学中考复习资料人教版数学中考复习资料 ( 圆)1.不在同向来线上的三点确立一个圆。
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均分这条弦而且均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推论 1①均分弦 ( 不是直径 ) 的直径垂直于弦,而且均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弦的垂直均分线经过圆心,而且均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③均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均分弦,而且均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推论 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会合5.圆的内部能够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会合6.圆的外面能够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会合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9.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10.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假如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他各组量都相等。
11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而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12.①直线 L 和⊙O订交 d②直线 L 和⊙O相切 d=r③直线 L 和⊙O相离 d>r13.切线的判断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而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14.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15.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16.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17.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均分两条切线的夹角上18.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外角等于内对角19.假如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必定在连心线上20.①两圆外离 d>R+r②两圆外切 d=R+r③两圆订交 R-rr)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 dr)21.定理订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均分两圆的公共弦22.定理把圆分红 n(n ≥3) :⑴挨次连接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 n 边形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极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 n 边形23.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齐心圆24.正 n 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 (n- 2) ×180°/n25.定理正 n 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 n 边形分红 2n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26.正 n 边形的面积 Sn=pnrn/2p 表示正 n 边形的周长27.正三角形面积√ 3a/4a 表示边长28.假如在一个极点四周有 k 个正 n 边形的角,因为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所以 k×(n - 2)180 °/n=360 °化为 (n-2)(k-2)=429.弧长计算公式: L=n 兀 R/18030.扇形面积公式: S 扇形 =n 兀 R^2/360=LR/231.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32.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33.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 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34.推论 2 半圆 ( 或直径 ) 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35.弧长公式 l=a*ra 是圆心角的弧度数 r>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数学中考复习资料 ( 整式 )1.单项式: 1) 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全套基础知识复习讲义(精心整理)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全套基础知识复习讲义(精心整理)第1课时实数的有关概念【知识梳理】1.实数的分类: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3.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值,记作∣a∣,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4.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5.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6.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如:407000=4.07×105,0.000043=4.3×10-5.7.大小比较: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8.数的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9.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10. 开平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11.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12. 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即x 3=a ,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 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13. 开立方:求一个数a 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分类讨论【例题精讲】 例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33--=B .3)31(1-=-C 3=±D 3=-例 )A .BC .2-D .2例3.2的平方根是( )A .4BC .D .例4.《广东省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草案)》显示,港珠澳大桥工程估算总投资726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A .107.2610⨯ 元B .972.610⨯ 元C .110.72610⨯ 元D .117.2610⨯元例5.实数a b ,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必有( )A .0a b +>B .0a b -<C .0ab >D .0a b< 例6.(改编题)有一个运算程序,可以使:a ⊕b = n (n 为常数)时,得(a +1)⊕b = n +2, a ⊕(b +1)= n -3 现在已知1⊕1 = 4,那么2009⊕2009 = . 【当堂检测】1.计算312⎛⎫- ⎪⎝⎭的结果是( )A .16B .16-C .18D .18-2.2-的倒数是( ) A .12-B .12C .2D .2-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3152<<B .4153<<C .5154<<D .161514<< 4.已知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1|a -的结果为( ) A .1 B .1- C .12a - D .21a -5.2-的相反数是( ) A .2B .2-C .12D .12-第4题图0 例5图6.-5的相反数是____,-12的绝对值是=_____.7.写出一个有理数和一个无理数,使它们都是小于-1的数.8.如果2()13⨯-=,则“”内应填的实数是()A.32B.23C.23-D.32-第2课时实数的运算【知识梳理】1.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3.有理数乘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4.有理数除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6.有理数的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a b、为任意有理数)加法结合律:(a+b)+c=a+(b+c)(a, b,c为任意有理数)【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分类讨论【例题精讲】 例 1.某校认真落实苏州市教育局出台的“三项规定”,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星期二下午4 点至5点,初二年级240名同学分别参加了美术、音乐和体育活动,其中参加体育活动人数是参加美术活动人数的3倍,参加音乐活动人数是参加美术活动人数的2倍,那么参加美术活动的同学其有____________名.例2.下表是5个城市的国际标准时间(单位:时)那么北京时间2006年6月17日上午9时应是( )A .伦敦时间2006年6月17日凌晨1时.B .纽约时间2006年6月17日晚上22时.C .多伦多时间2006年6月16日晚上20时 .D .汉城时间2006年6月17日上午8时.例3.如图,由等圆组成的一组图中,第1个图由1个圆组成,第2个图由7个圆组成,第3个图由19个圆组成,……,按照这样的规律排列下去,则第9个图形由__________个圆组成.9 0-4国际标准时间(时)-5 例2图……例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523=+B .623=⨯C .13)13(2-=-D .353522-=- 例5.计算:(1)911)1(8302+-+--+-π (2)0(tan 45π--+º(3)102)21()13(2-+--; (4)2008011(1)()3π--+-.【当堂检测】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a 4×a 2=a 6B .22532a b a b -=C .325()a a -=D .2336(3)9ab a b =2.某市2008年第一季度财政收入为76.41亿元,用科学记数法(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表示为( )A .81041⨯元B .9101.4⨯元C .9102.4⨯元D .8107.41⨯元 3.估计68的立方根的大小在( )A.2与3之间B.3与4之间C.4与5之间D.5与6之间 4.如图,数轴上点P 表示的数可能是( ) AB.C . 3.2- D.5.计算:(1)02200960cos 16)21()1(-+--- (2))1112-⎛⎫--+ ⎪⎝⎭第3课时 整式与分解因式【知识梳理】1.幂的运算性质: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n m n m a a a +=⋅(m 、n 为正整数);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n m n m a a a -=÷(a≠0,m 、n 为正整数,m>n );③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n n n b a ab =)((n 为正整数);④零指数:10=a (a≠0);⑤负整数指数:nn a a 1=-(a≠0,n 为正整数); 2.整式的乘除法:(1)几个单项式相乘除,系数与系数相乘除,同底数的幂结合起来相乘除. (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个项.(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用一个多_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4)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将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5)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 即22))((b a b a b a -=-+;(6)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2222)(b ab a b a +±=± 3.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4.分解因式的方法:第4题图⑴提公团式法: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⑵运用公式法:公式22()()a ab b a b±+=±-=+-;2222()a b a b a b5.分解因式的步骤:分解因式时,首先考虑是否有公因式,如果有公因式,一定先提取公团式,然后再考虑是否能用公式法分解.6.分解因式时常见的思维误区:⑴提公因式时,其公团式应找字母指数最低的,而不是以首项为准.⑵提取公因式时,若有一项被全部提出,括号内的项“ 1”易漏掉.(3) 分解不彻底,如保留中括号形式,还能继续分解等【例题精讲】【例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 a+2a=3a2B. 3a-2a=aC. a2•a3=a6D.6a2÷2a2=3a2【例2】(2008年茂名)任意给定一个非零数,按下列程序计算,最后输出的结果是()+2 结果A.m B.m2C.m+1 D.m-1 【例3】若2+-=.a a526a a--=,则2320【例4】下列因式分解错误的是( )A.22()()x x x++=+-=+-B.22x y x y x y69(3)C.2()x y x y+=++=+D.222()x xy x x y【例5】如图7-①,图7-②,图7-③,图7-④,…,是用围棋棋子按照某种规律摆成的一行“广”字,按照这种规律,第5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________,第n 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________【例6】给出三个多项式:21212x x +-,21412x x ++,2122x x -.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两个多项式进行加法运算,并把结果因式分解.【当堂检测】1.分解因式:39a a -= , _____________223=---x x x2.对于任意两个实数对(a ,b )和(c ,d ),规定:当且仅当a =c 且b =d 时,(a ,b )=(c ,d ).定义运算“⊗”:(a ,b )⊗(c ,d )=(ac -bd ,ad +bc ).若(1,2)⊗(p ,q )=(5,0),则p = ,q = . 3. 已知a=1.6⨯109,b=4⨯103,则a 2÷2b=( )A. 2⨯107B. 4⨯1014C.3.2⨯105D. 3.2⨯1014 . 4.先化简,再求值:22()()(2)3a b a b a b a ++-+-,其中2332a b =-=,.5.先化简,再求值:22()()()2a b a b a b a +-++-,其中133a b ==-,.第4课时 分式与分式方程【知识梳理】1. 分式概念:若A 、B 表示两个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则代数式BA 叫做分式.2.分式的基本性质:(1)基本性质:(2)约分:(3)通分: 3.分式运算4.分式方程的意义,会把分式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5.了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会判断所求得的根是否是分式方程的增根.【思想方法】1.类比(分式类比分数)、转化(分式化为整式)2.检验【例题精讲】1.化简:2222111x x x x x x-+-÷-+2.先化简,再求值: 22224242x x x x x x --⎛⎫÷-- ⎪-+⎝⎭,其中22x =+.3.先化简11112-÷-+x xx )(,然后请你给x 选取一个合适值,再求此时原式的值.4.解下列方程(1)013522=--+x x x x (2)41622222-=-+-+-xx x x x5.一列列车自2004年全国铁路第5次大提速后,速度提高了26千米/时,现在该列车从甲站到乙站所用的时间比原来减少了1小时,已知甲、乙两站的路程是312千米,若设列车提速前的速度是x 千米,则根据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 B.C. D.【当堂检测】1.当99a =时,分式211a a --的值是.2.当x 时,分式112--x x有意义;当x 时,该式的值为0.3.计算22()ab ab的结果为.4. .若分式方程xxk x --=+-2321有增根,则k 为( ) A. 2 B.1 C. 3 D.-25.若分式32-x 有意义,则x 满足的条件是:( ) A .0≠x B .3≥x C .3≠x D .3≤x6.已知x =2008,y =2009,求x yx 4y 5x y x 4xy5x y 2xy x 2222-+-+÷-++的值7.先化简,再求值:4xx 16x )44x x 1x 2x x 2x (2222+-÷+----+,其中22+=x8.解分式方程. (1)22011xx x -=+- (2)x2)3(x 22x x -=--;(3) 11322xx x -=--- (4)11-x 1x 1x 22=+--第5课时 二次根式【知识梳理】1.二次根式:(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化简:3.最简二次根式应满足的条件:(1)被开方数中不含有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2)根号内不含分母 (3)分母上没有根号4.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5.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公式:(1a b=ab a 0b 0≥≥(,)(2a a=a 0b 0b b≥(,)6..二次根式运算注意事项:(1)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防止:①该化简的没化简;②不该合并的合并;③化简不正确;④合并出错.(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常用乘法公式或除法公式来简化计算,运算结果一定写成最简二次根式或整式.【思想方法】 非负性的应用【例题精讲】 【例1】要使式子1x x+有意义,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x ≠B .0x ≠C .10x x >-≠且D .10x x ≠≥-且【例2132202). A .6到7之间 B .7到8之间 C .8到9之间 D .9到10之间【例3】 若实数x y ,满足22(3)0x y ++-=,则xy 的值是 . 【例4】如图,A ,B ,C ,D 四张卡片上分别写有523π7-,,,四个实数,从中任取两张卡片.A B C D(1)请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用字母A ,B ,C ,D 表示); (2)求取到的两个数都是无理数的概率.【例5】计算:(1)103130tan 3)14.3(27-+︒---)(π(2)11(1)527232-⎛⎫π-+-+-- ⎪⎝⎭.【例6】先化简,再求值:)1()1112(2-⨯+--a a a ,其中33-=a .【当堂检测】 1.计算:(1)01232tan 60(12)+--+-+. (2)cos45°·(-21)-2-(22-3)0+|-32|+121-(3)026312()cos 304sin 6022-++-+.2.如图,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化简 222()a b a b -第6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梳理】1.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方程(组)的解、解方程(组)的概念及解法,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等式的基本性质及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在使用时要注意使性质成立的条件 .3.灵活运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4.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在寻找等量关系时有时可以借助图表等,在得到方程的解后,要检验它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思想方法】 方程思想和转化思想【例题精讲】 例1. (1)解方程.x x +--=21152156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7271523y x y x 解:例2.已知x =-2是关于x 的方程()x m x m -=-284的解,求m 的值. 方法1 方法2例3.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A. B. C. D. 例4.在 中,用x 的代数式表示y ,则y=______________.例5.已知a 、b 、c 满足⎩⎨⎧=+-=-+02052c b a c b a ,则a :b :c= .例6 .某电厂规定该厂家属区的每户居民如果一个月的用电量不超过 A 度,那么这个月这户只需交 10如果超过 A 度,则这个月除了仍要交 10 元用电费外,超过部分还要按每度 0.5 元交费.①该厂某户居民 2 月份用电 90 度,超过了规定的 A 度,则超过部分应该交电费多少元(用 A 表示)? .②右表是这户居民 3 月、4 月的用电情况和交费情况:根据右表数据,求电厂规定A 度为 .【当堂检测】 1.方程x -=52的解是______.2.一种书包经两次降价10%,现在售价a 元,则原售价为_______元. 3.若关于x 的方程x k =-153的解是x =-3,则k =_________.4.若⎩⎨⎧-==11y x ,⎩⎨⎧==22y x ,⎩⎨⎧==c y x 3都是方程ax+by+2=0的解,则c=____. 5.解下列方程(组):⎪⎩⎪⎨⎧=+=+65115y x y x ⎩⎨⎧-=+=+2102y x y x ⎩⎨⎧==+158xy y x ⎩⎨⎧=+=31y x x 032=-+y x(1)()x x -=--3252; (2)....x x +=-0713715023; (3)⎩⎨⎧=+=+832152y x y x ; (4)x x -+=-2114135;6.当x =-2时,代数式x bx +-22的值是12,求当x =2时,这个代数式的值.7.应用方程解下列问题:初一(4)班课外乒乓球组买了两副乒乓球板,若每人付9元,则多了5元,后来组长收了每人8元,自己多付了2元,问两副乒乓球板价值多少?8.甲、乙两人同时解方程组8(1)5 (2)mx ny mx ny +=-⎧⎨-=⎩由于甲看错了方程①中的m ,得到的解是42x y =⎧⎨=⎩,乙看错了方程中②的n ,得到的解是25x y =⎧⎨=⎩,试求正确,m n 的值.第7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梳理】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ax 2+bx +c =0 (a ≠0)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①直接开平方法②配方法③公式法④因式分解法3.求根公式:当b 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 (a ≠0)的两根aacb b x 242-±-=4.根的判别式: 当b 2-4ac >0时,方程有 实数根.当b 2-4ac=0时, 方程有 实数根. 当b 2-4ac <0时,方程 实数根.【思想方法】1. 常用解题方法——换元法2. 常用思想方法——转化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 【例题精讲】 例1.选用合适的方法解下列方程:(1) (x-15)2-225=0; (2) 3x 2-4x -1=0(用公式法);(3) 4x 2-8x +1=0(用配方法); (4)x 2+22x=0例2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0437122=-+++-m m mx x m )(有一个根为零,求m 的值.例3.用22cm 长的铁丝,折成一个面积是30㎝2的矩形,求这个矩形的长和宽.又问:能否折成面积是32㎝2的矩形呢?为什么?例4.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k+1)x+4(k -0.5)=0 (1) 求证:不论k 取什么实数值,这个方程总有实数根;(2) 若等腰三角形ABC 的一边长为a=4,另两边的长b .c 恰好是这个方程的两个根,求△ABC 的周长.【当堂检测】 一、填空1.下列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有_______ ①02x 3x 12=-+ ②01x 2=+ ③)3x 4)(1x ()1x 2(2--=- ④06x 5x k 22=++ ⑤021x x 2432=--⑥0x 22x 32=-+2.一元二次方程3x 2=2x 的解是 .3.一元二次方程(m-2)x 2+3x+m 2-4=0有一解为0,则m 的值是 .4.已知m 是方程x 2-x-2=0的一个根,那么代数式m 2-m = . 5.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有一根-2,则bc a 4+的值为 . 6.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2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7.如果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分别为3和4,那么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可以是 . 二、选择题:8.对于任意的实数x,代数式x 2-5x +10的值是一个( ) A.非负数 B.正数 C.整数 D.不能确定的数 9.已知(1-m 2-n 2)(m 2+n 2)=-6,则m 2+n 2的值是( ) A.3 B.3或-2 C.2或-3 D. 210.下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方程是( ) (A )x 2+4=0 (B )4x 2-4x +1=0(C )x 2+x +3=0(D )x 2+2x -1=011.下面是李刚同学在测验中解答的填空题,其中答对的是( ) A .若x 2=4,则x=2 B .方程x(2x-1)=2x-1的解为x=1 C .方程x 2+2x+2=0实数根为0个 D .方程x 2-2x-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2.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8,腰长是方程x 2-9x+20=0的一个根,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16 B.18 C.16或18 D.21三、解下方程:(1)(x+5)(x-5)=7 (2)x(x-1)=3-3x (3)x 2-4x-4=0(4)x 2+x-1=0 (6)(2y-1)2 -2(2y-1)-3=0第8课时 方程的应用(一)【知识梳理】1. 方程(组)的应用;2.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3. 实际问题中对根的检验非常重要. 【注意点】分式方程的检验,实际意义的检验.【例题精讲】 例1. 足球比赛的计分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某队打了14场,负5场,共得19分,那么这个队胜了( ) A .4场 B .5场 C .6场 D .13场 例2. 某班共有学生49人.一天,该班某男生因事请假,当天的男生人数恰为女生人数的一半.若设该班男生人数为x ,女生人数为y ,则下列方程组中,能正确计算出x 、y 的是( )A .⎩⎪⎨⎪⎧x –y= 49y=2(x+1)B .⎩⎪⎨⎪⎧x+y= 49y=2(x+1)C .⎩⎪⎨⎪⎧x –y= 49y=2(x –1)D .⎩⎪⎨⎪⎧x+y= 49y=2(x –1) 例3. 张老师和李老师同时从学校出发,步行15千米去县城购买书籍,张老师比李老师每小时多走1千米,结果比李老师早到半小时,两位老师每小时各走多少千米?设李老师每小时走x 千米,依题意得到的方程是( )1515115151..12121515115151..1212A B x x x x C D x x x x -=-=++-=-=--例 4.学校总务处和教务处各领了同样数量的信封和信笺,总务处每发一封信都只用一张信笺,教务处每发出一封信都用3张信笺,结果,总务处用掉了所有的信封,•但余下50张信笺,而教务处用掉所有的信笺但余下50个信封,则两处各领的信笺数为x 张,•信封个数分别为y 个,则可列方程组 . 例5. 团体购买公园门票票价如下:100人.若分别购票,两团共计应付门票费1392元,若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团体购票,总计应付门票费1080元.(1)请你判断乙团的人数是否也少于50人. (2)求甲、乙两旅行团各有多少人?【当堂检测】1. 某市处理污水,需要铺设一条长为1000m 的管道,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交通所造成的影响,实际施工时,每天比原计划多铺设10米,结果提前5天完成任务.设原计划每天铺设管道xm ,则可得方程 .2. “鸡兔同笼”是我国民间流传的诗歌形式的数学题, “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看来脚有100只,几多鸡儿几多兔?”解决此问题,设鸡为x 只,兔为y 只,所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100236.y x y x A 3636..2410022100x y x y B C x y x y +=+=⎧⎧⎨⎨+=+=⎩⎩⎩⎨⎧=+=+1002436..y x y x D 3.为满足用水量不断增长的需求,某市最近新建甲、乙、•丙三个水厂,这三个水厂的日供水量共计11.8万m 3,•其中乙水厂的日供水量是甲水厂日供水量的3倍,丙水厂的日供水量比甲水厂日供水量的一半还多1万m 3.(1)求这三个水厂的日供水量各是多少万立方米?(2)在修建甲水厂的输水管道的工程中要运走600t 土石,运输公司派出A 型,B•型两种载重汽车,A 型汽车6辆,B 型汽车4辆,分别运5次,可把土石运完;或者A 型汽车3辆,B 型汽车6辆,分别运5次,也可把土石运完,那么每辆A 型汽车,每辆B 型汽车每次运土石各多少吨?(每辆汽车运土石都以准载重量满载)4. 2009年初我国南方发生雪灾,某地电线被雪压断,供电局的维修队要到30km 远的郊区进行抢修.维修工骑摩托车先走,15min 后,抢修车装载所需材料出发,结果两车同时到达抢修点.已知抢修车的速度是摩托车速度的1.5倍,求这两种车的速度.5. 某体育彩票经售商计划用45000•元从省体彩中心购进彩票20扎,每扎1000张,已知体彩中心有A 、B 、C 三种不同价格的彩费,进价分别是A•种彩票每张1.5元,B 种彩票每张2元,C 种彩票每张2.5元. (1)若经销商同时购进两种不同型号的彩票20扎,用去45000元,请你设计进票方案;(2)若销售A 型彩票一张获手续费0.2元,B 型彩票一张获手续费0.3元,C 型彩票一张获手续费0.5元.在购进两种彩票的方案中,为使销售完时获得手续费最多,你选择哪种进票方案?(3)若经销商准备用45000元同时购进A 、B 、C 三种彩票20扎,请你设计进票方案.第9课时 方程的应用(二)【知识梳理】1.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3. 问题中方程的解要符合实际情况.【例题精讲】 例1. 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和是7,把这个两位数加上45后,•结果恰好成为数字对调后组成的两位数,则这个两位数是( ) A .16 B .25 C .34 D .61 例2. 如图,在宽为20米、长为30米的矩形地面上修 建两条同样宽的道路,余下部分作为耕地.若耕地面积 需要551米2,则修建的路宽应为( ) A .1米B .1.5米C .2米D .2.5米例3. 为执行“两免一补”政策,某地区2006年投入教育经费2500万元,预计2008年投入3600万元.设这两年投入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百分率为x ,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A.225003600x = B.22500(1)3600x +=C.22500(1%)3600x +=D.22500(1)2500(1)3600x x +++=例4. 某地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起步价为7元,超过3千米以后,每增加1千米,•加收2.4元.某人乘这种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共付车费19元,•设此人从甲地到乙地经过的路程为x 千米,那么x 的最大值是( ) A .11 B .8 C .7 D .5例5. 已知某工厂计划经过两年的时间,•把某种产品从现在的年产量100万台提高到121万台,那么每年平均增长的百分数约是________.按此年平均增长率,预计第4年该工厂的年产量应为_____万台.例6. 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调查表明: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个.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000•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这时应进台灯多少个?例7. 幼儿园有玩具若干份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分3件,那么还余59件.•如果每人分5件,那么最后一个人不少于3件但不足5件,试求这个幼儿园有多少件玩具,有多少个小朋友.【当堂检测】1. 某印刷厂1•月份印刷了书籍60•万册,•第一季度共印刷了200万册,问2、3月份平均每月的增长率是多少?2. 为了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某市近年加快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创建国家城市绿化一体化城市.某校甲,乙两班师生前往郊区参加植树活动.已知甲班每天比乙班少种10棵树,甲班种150棵树所用的天数比乙班种120棵树所用的天数多2天,求甲,乙两班每天各植树多少棵?3. A、B、C、D为矩形的四个顶点,AB=16cm,AD=6cm,动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点P以3 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一直到达B 为止,点Q以2 cm/s的速度向D移动.⑴ P、Q两点从出发开始到几秒时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33 cm2?⑵ P、Q两点从出发开始到几秒时,点P和点Q的距离是10 cm?4. 甲、乙两班学生到集市上购买苹果,苹果的价格如下表所示.甲班分两次共购买苹果70kg(第二次多于第一次),共付出189元,而乙班则一次购买苹果70kg.(1)乙班比甲班少付出多少元?(2)甲班第一次,第二次分别购买苹果多少千克?第10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梳理】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组)的解集和解法.【思想方法】1.不等式的解和解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例题精讲】 例1.如图所示,O 是原点,实数a 、b 、c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 、B 、C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0b a >-B. 0ab <C. 0b a <+D. 例2. 不等式112x ->的解集是( )A.12x >- B.2x >- C.2x <-D.12x <-例3. 把不等式组21123x x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B .C .D .例4. 不等式组221x x -⎧⎨-<⎩≤的整数解共有(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例5. 小明和爸爸妈妈三人玩跷跷板,三人的体重一共为150kg ,爸爸坐在跷跷板的一端,小明体重只有妈妈一半,小明和妈妈一同坐在跷跷板的另一端,这时爸爸那端仍然着地,那么小明的体重应小于( ) A. 49kg B. 50kg C. 24kg D. 25kg例6.若关于x 的不等式x -m ≥-1的解集如图所示,则m 等于( )A .0B .1C .2D .34321B A O C)c a (b >-11- 11- 10 1- 10 1-例7.解不等式组:(1)21113x xx +<⎧⎪⎨-≥⎪⎩ (2)⎪⎩⎪⎨⎧+<+->+)6(3)4(4,5351x x x x【当堂检测】1.苹果的进价是每千克3.8元,销售中估计有5%的苹果正常损耗.为避免亏本,商家把售价应该至少定为每千克 元.2. 解不等式723<-x ,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写出它的正整数解.3. 解不等式组⎪⎩⎪⎨⎧-<+--+≥+224313322x x x x ,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4. 我市某镇组织20辆汽车装运完A 、B 、C 三种脐橙共100吨到外地销售.按计划,20辆汽车都要装运,每辆汽车只能装运同一种脐橙,且必须装满.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 (1)设装运A 种脐橙的车辆数为x ,装运B 种脐橙的车辆数为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如果装运每种脐橙的车辆数都不少于4辆,那么车辆的安排方案有几种?并写出每种安排方案;(3)若要使此次销售获利最大,应采用哪种安排方案?并求出最大利润的值.第11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及其图像【知识梳理】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 坐标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构成一一对应;2. 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符号;3. 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4. 点P (a ,b )关于⎪⎩⎪⎨⎧原点轴轴y x 对称点的坐标⎪⎩⎪⎨⎧----),(),(),(b a b a b a5.两点之间的距离6.线段AB 的中点C ,若),(),,(),,(002211y x C y x B y x A 则2,2210210y y y x x x +=+=二、函数的概念1.概念: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使解析式有意义 (2)实际问题具有实际意义3.函数的表示方法; (1)解析法 (2)列表法 (3)图象法21212211P P )0()0()2(y y y P y P-=, ,,,21212211P P )0()0()1(x x x P x P -=, , ,, 【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 【例题精讲】例1.函数22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函数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例2.已知点(13)A m -,与点(21)B n +,关于x 轴对称,则m = ,n = . 例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是(10,0),点B 的坐标为(8,0),点C 、D 在以OA 为直径的半圆M 上,且四边形OCDB 是平行四边形. 求点C 的坐标.例4.阅读以下材料:对于三个数a,b,c 用M{a,b,c}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min{a,b,c}表示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例如:{}123412333M -++-==,,; min{-1,2,3}=-1;{}(1)min 121(1).a a a a -⎧-=⎨->-⎩≤;,, 解决下列问题: (1)填空:min{sin30o ,sin45o ,tan30o }= ;(2)①如果M{2,x+1,2x}=min{2,x+1,2x},求x ;②根据①,你发现了结论“如果M{a,b,c}= min{a,b,c},那么 (填a,b,c 的大小关系)”. ③运用②的结论,填空:M{2x+y+2,x+2y,2x-y}=min{2x+y+2,x+2y,2x-y}若,则x + y=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x+1,y=(x-1)2,y=2-x 的图象(不例3图需列表描点)min{x+1, (x-1)2,2-x}x【当堂检测】1.点P在第二象限内,P到x轴的距离是4,到y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的坐标为()A.(-4,3) B.(-3,-4) C.(-3,4) D.(3,-4)2.已知点P(x,y)位于第二象限,并且y≤x+4 , x,y为整数,写出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点P的坐标:.3.点P(2m-1,3)在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A.m>0.5 B.m≥0.5C.m<0.5 D.m≤0.5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是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⑴由图观察易知A(0,2)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的坐标为(2,0),请在图中分别标明B(5,3)、C(-2,5) 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C'的位置,并写出他们的坐标: B'、C';⑵结合图形观察以上三组点的坐标,你会发现:坐标平面内任一点P(a,b)关于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l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不必证明);。
2020年度初三数学专题复习中考 圆的折叠专题(含答案详解)

2020年度初三数学专题复习中考 圆的折叠专题1. 如图①是半径为2的半圆,点C 是︵AB 的中点,现将半圆如图②方式翻折,使得点C 与圆心O 重合,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4π3B .4π3 -3C .23+π3D .23-23π2. 如图,AB 是⊙O 的弦,AC 是⊙O 的直径,将︵ AB 沿着AB 弦翻折,恰好经过圆心O .若⊙O 的半径为6,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A .6πB .93C .9πD .633. 如图,将⊙O 的劣弧︵AB 沿AB 翻折,D 为优弧︵ADB 上一点,连接AD ,交︵ AB 于点C ,连接BC 、BD ;若BC=5,则BD= .4. 如图,AB 是⊙O 的直径,且AB=4,C 是⊙O 上一点,将弧AC 沿直线AC 翻折,若翻折后的圆弧恰好经过点O ,π≈314,2≈1.41,3≈1.73,那么由线段AB 、AC 和弧BC 所围成的曲边三角形的面积与下列四个数值最接近的是( )A .3.2B .3.6C .3.8D .4.25.如图,在扇形AOB中,∠AOB=90°,半径OA=6,将扇形AOB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点O恰好落在弧AB上点D处,折痕交OA于点C,则整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9π-9 B.9π-63C.9π-18 D.9π-1236.如图,是一个圆心角为90°的扇形,AO=2cm,点P在半径AO上运动,点Q在弧AB上运动,沿PQ将它以上的部分向下翻折,使翻折后的弧恰好过点O,则OP的最大距离为.7.如图,⊙O的半径为5,弦AB的长为8,将沿直线AB折叠,折叠后如右图,则⊙O到所作的圆的切线OC的长为()A.22B.5C.3 D.118.如图,将半径为12的⊙O沿AB折叠,弧AB恰好经过与AB垂直的半径OC的中点D,则折痕AB长为()A.42B.82C.6 D.629. 已知如图:⊙O 的半径为8cm ,把弧AmB 沿AB 折叠使弧AmB 经过圆心O ,再把弧AOB 沿CD 折叠,使弧COD 经过AB 的中点E ,则折线CD 的长为( )A .8cmB .38cmC .72cmD .47cm10. 如图,AB 是⊙O 的直径,且AB=4,C 是⊙O 上一点,将弧AC 沿直线AC 翻折,若翻折后的圆弧恰好经过点O ,π≈314,2≈1.41,3≈1.73,那么由线段AB 、AC 和弧BC 所围成的曲边三角形的面积与下列四个数值最接近的是( )A .3.2B .3.6C .3.8D .4.211. 如图,将弧BC 沿弦BC 折叠交直径AB 于点D ,若AD=6,DB=7,则BC 的长是( )A .91B .37C .134D .13012. 如图,在⊙O 中,点C 在优弧 AB ︵ 上,将弧︵BC 沿BC 折叠后刚好经过AB 的中点D ,连接AC ,CD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C=CDB .︵ AC +︵ BD =︵ BCC .OD ⊥AB D .CD 平分∠ACB13. 如图,点O 是半径为3的圆形纸片的圆心,将这个圆形纸片按下列顺序折叠,使弧AB 和弧BC 都经过圆心O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2πB .3πC .34πD .5314. 如图,△ABC 内接于⊙O ,BC=22,∠BAC=45°,将劣弧︵ AB 和︵AC 分别沿直线AB 、AC 折叠后交于点M ,点S 、T 是弦AB 、AC 上的动点,则△MST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A .22B .4C .24D .815. 如图,在⊙O 中,点C 在优弧⌢ACB 上,将弧沿⌢BC 折叠后刚好经过AB 的中点D ,若⊙O 的半径为5,AB=4,则BC 的长是 .16. 如图,AB 是半径为2的⊙O 的弦,将︵ AB 沿着弦AB 折叠,正好经过圆心O ,点C 是折叠后的︵AB 上一动点,连接并延长BC 交⊙O 于点D ,点E 是CD 的中点,连接AC ,AD ,EO .则下列结论:①∠ACB=120°,②△ACD 是等边三角形,③EO 的最小值为1,其中正确的是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17. 如图,将︵ AB 沿着弦AB 翻折,C 为翻折后的弧上任意一点,延长AC 交圆于D ,连接BC .(1)求证:BC=BD;(2)若AC=1,CD=4,︵AB=120°,求弦AB的长和圆的半径.18.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2,AB为直径,CD为弦.AB与CD交于点M,将︵CD 沿CD翻折后,点A与圆心O重合,延长OA至P,使AP=OA,连接PC (1)求CD的长;(2)求证:PC是⊙O的切线;(3)点G为︵ADB 的中点,在PC延长线上有一动点Q,连接QG交AB于点E.交︵BC 于点F(F与B、C不重合).问GE•GF是否为定值?如果是,求出该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19.如图1和图2,AB是⊙O的直径,AB=10,C是⊙O上的一点,将︵BC 沿弦BC翻折,交AB于点D.(1)若点D与圆心O重合,直接写出∠B的度数;(2)设CD交⊙O于点E,若CE平分∠ACB,①求证:△BDE是等腰三角形;②求△BDE的面积;(3)将图1中的︵BD 沿直径AB翻折,得到图2,若点F恰好是翻折后的︵BD 的中点,直接写出∠B的度数.20.如图,CD是⊙O的直径,AB是⊙O的弦,AB⊥CD,垂足为G,OG:OC=3:5,AB=8.(1)求⊙O的半径;(2)点E为圆上一点,∠ECD=15°,将︵CE 沿弦CE翻折,交CD于点F,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M的坐标是(3,0),半径为2的⊙M交x轴于E、F两点,过点P(-1,0)作⊙M的切线,切点为点A,过点A作AB⊥x轴于点C,交⊙M于点B.抛物线y=ax2+bx+c 经过P、B、M三点.(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Q是抛物线上一动点,且位于P、B两点之间,设四边形APQB的面积为S,点Q的横坐标为x,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的最大值和此时点Q的坐标;(3)如图2,将弧AEB沿弦AB对折后得到弧AE′B,试判断直线AF与弧AE′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020年度初三数学专题复习中考 圆的折叠专题22. 如图①是半径为2的半圆,点C 是︵AB 的中点,现将半圆如图②方式翻折,使得点C 与圆心O 重合,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4π3B .4π3 -3C .23+π3D .23-23π【分析】连接OC 交MN 于点P ,连接OM 、ON ,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OP=12OM ,得到∠POM=60°,根据勾股定理求出MN ,结合图形计算即可.【解答】解:连接OC 交MN 于点P ,连接OM 、ON ,由题意知,OC ⊥MN ,且OP=PC=1,在Rt △MOP 中,∵OM=2,OP=1,∴cos ∠POM=OPOM=12,AC=22OP OM =3, ∴∠POM=60°,MN=2MP=23,∴∠AOB=2∠AOC=12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 半圆-2S 弓形MCN =12×π×22-2×(120π×22360 -12×23×1)=23-23π,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的运用、勾股定理的运用、三角函数值的运用、扇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时运用轴对称的性质求解是关键.23. 如图,AB 是⊙O 的弦,AC 是⊙O 的直径,将︵AB 沿着AB 弦翻折,恰好经过圆心O .若⊙O 的半径为6,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A .6πB .93C .9πD .63【分析】由题意△OBC 是等边三角形,弓形OnB 的面积=弓形BmC 的面积,根据S 阴=S △OBC 计算即可.【解答】解:如图,连接OB ,BC .由题意△OBC 是等边三角形,弓形OnB 的面积=弓形BmC 的面积,∴S 阴=S △OBC=43×62=93,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扇形的面积的计算,垂径定理,翻折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4. 如图,将⊙O 的劣弧︵ AB 沿AB 翻折,D 为优弧︵ADB 上一点,连接AD ,交︵ AB 于点C ,连接BC 、BD ;若BC=5,则BD= .【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翻转变换的性质得到∠ADB=∠BCD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解答】解:由翻转变换的性质可知,∠ADB 所对的弧是劣弧︵AB ,∠CAB 所对的弧是劣弧︵ BC ,∠CBA 所对的弧是劣弧︵ AC ,∴∠ADB=∠CAB+∠CBA ,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知,∠BCD=∠CAB+∠CBA ,∴∠ADB=∠BCD,∴BD=BC=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翻转变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的应用,掌握翻转变换是一种对称变换,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AB是⊙O的直径,且AB=4,C是⊙O上一点,将弧AC沿直线AC翻折,若翻折后的圆弧恰好经过点O,π≈314,2≈1.41,3≈1.73,那么由线段AB、AC和弧BC所围成的曲边三角形的面积与下列四个数值最接近的是()A.3.2 B.3.6 C.3.8 D.4.2【分析】作MN关于直线AN的对称线段M′N,交半圆于B',连接AM、AM′,构造全等三角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割线定理解答.【解答】解:如图,作MN关于直线AN的对称线段M′N,交半圆于B',连接AM、AM′,可得M、A、M′三点共线,MA=M′A,MB=M′B′=4,M′N=MN=10.连接AB',∵四边形AMNB'是圆内接四边形,∴∠M'AB'=∠M'NM,∵∠M'=∠M',∴△M'AB'∽△M'NM,∴M′AM′N=M′B′M′M∴M′A•M′M=M′B′•M′N,即M′A•2M′A=4×10=40.则M′A2=20,又∵M′A2=M′N2-AN2,∴20=100-AN2,∴AN=45.故选:B.【点评】此题将翻折变换、勾股定理、割线定理相结合,考查了同学们的综合应用能力,要善于观察图形特点,然后做出解答.26. 如图,在扇形AOB 中,∠AOB=90°,半径OA=6,将扇形AOB 沿过点B 的直线折叠,点O 恰好落在弧AB 上点D 处,折痕交OA 于点C ,则整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9π-9B .9π-63C .9π-18D .9π-123【分析】首先连接OD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D=CO ,BD=BO ,∠DBC=∠OBC ,则可得△OBD 是等边三角形,继而求得OC 的长,即可求得△OBC 与△BCD 的面积,又在扇形OAB 中,∠AOB=90°,半径OA=6,即可求得扇形OAB 的面积,继而求得阴影部分面积.【解答】解:连接OD .根据折叠的性质,CD=CO ,BD=BO ,∠DBC=∠OBC ,∴OB=OD=BD ,即△OBD是等边三角形,∴∠DBO=60°,∴∠CBO=12∠DBO=30°, ∵∠AOB=90°,∴OC=OB•tan ∠CBO=6×33=23, ∴S △BDC =S △OBC =12×OB×OC=12×6×23=63, S 扇形AOB =90360•π×62=9π, ∴整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扇形AOB -S △BDC -S △OBC =9π-63-63=9π-123.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扇形面积公式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辅助线的作法.27.如图,是一个圆心角为90°的扇形,AO=2cm,点P在半径AO上运动,点Q在弧AB上运动,沿PQ将它以上的部分向下翻折,使翻折后的弧恰好过点O,则OP的最大距离为.【分析】作O关于PQ的对称点O′,O′恰好落在⊙O上,于是得到OP=12Rcos∠POE,推出△OO′Q为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Q=O′Q=OO′=R,当cos∠POE最小时,∠POE最大,当∠QOB=0°时,∠POE=30°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作O关于PQ的对称点O′,O′恰好落在⊙O上,∴OP=12Rcos∠POE,∵△OO′Q为等边三角形,∴OQ=O′Q=OO′=R,∠POE+∠QOB=30°,当cos∠POE最小时,∠POE最大,当∠QOB=0°时,∠POE=30°,∴OP=1cos30°=332.故答案为:332.【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的在才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8.如图,⊙O的半径为5,弦AB的长为8,将沿直线AB折叠,折叠后如右图,则⊙O到所作的圆的切线OC的长为()A .22B .5C .3D .11【分析】根据题意先画出图形,可知翻转过后的弧AB 所在的圆和⊙O 全等,且两个圆的圆心相距为6,又已知圆的半径,故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下所示:BD=4,OB=5,点O′为翻转过后的弧AB 所在圆的圆心,则有O′D=OD=2245-=3.又O′C=5,O′O=6,∴OC=22C ′O O ′O -=2256-=11.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翻转变换、垂径定理及圆的切线的性质,难度不大,找出翻转过后的弧AB 所在圆的圆心是解题关键.29. 如图,将半径为12的⊙O 沿AB 折叠,弧AB 恰好经过与AB 垂直的半径OC 的中点D ,则折痕AB长为( )A .42B .82C .6D .62【分析】延长CO 交AB 于E 点,连接OB ,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解答】解:延长CO 交AB 于E 点,连接OB ,∵CE ⊥AB ,∴E 为AB 的中点,∵OC=6,CD=2OD ,∴CD=4,OD=2,OB=6,∴DE=12(2OC-CD )=12(6×2-4)=12×8=4, ∴OE=DE-OD=4-2=2,在Rt △OEB 中,∵OE 2+BE 2=OB 2,∴BE=22OE OB -=2246-42∴AB=2BE=82.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及勾股定理,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0. 已知如图:⊙O 的半径为8cm ,把弧AmB 沿AB 折叠使弧AmB 经过圆心O ,再把弧AOB 沿CD 折叠,使弧COD 经过AB 的中点E ,则折线CD 的长为( )A .8cmB .38cmC .72cmD .47cm【分析】连接OE 并延长交CD 于点F ,交C′D′于点F′,交弧AmB 于点G ,根据翻折的性质得出OF′=6,再由勾股定理得出.【解答】解:连接OE 并延长交CD 于点F ,交C′D′于点F′,交弧AmB 于点G ,∵OC′=8cm ,∴OF′=6cm ,∴C′F′=CF=2268-=27cm ,F∴CD=2CD=47cm .故选:D . 【点评】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以及翻折的性质,是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 31. 如图,AB 是⊙O 的直径,且AB=4,C 是⊙O 上一点,将弧AC 沿直线AC 翻折,若翻折后的圆弧恰好经过点O ,π≈314,2≈1.41,3≈1.73,那么由线段AB 、AC 和弧BC 所围成的曲边三角形的面积与下列四个数值最接近的是( )A .3.2B .3.6C .3.8D .4.2【分析】作OE ⊥AC 交⊙O 于F ,交AC 于E ,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OE=12OF ,求出∠ACB 的度数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作OE ⊥AC 交⊙O 于F ,交AC 于E .连接OB ,BC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EF=OE=12OF , ∴OE=12OA ,在Rt △AOE 中,OE=12OA , ∴∠CAB=30°,∵AB 是直径,∴∠ACB=90°,∠BOC=2∠BAC=60°,∵AB=4,∴BC=12AB=2,AC=3BC=23, ∴线段AB 、AC 和弧BC 所围成的曲边三角形的面积为S=12•AC•B C+S 扇形OBC -S △OBC =12×23×2+60π•22360-43×22=3+23π≈3.8,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32. 如图,将弧BC 沿弦BC 折叠交直径AB 于点D ,若AD=6,DB=7,则BC 的长是( )A .91B .37C .134D .130【分析】连接CA 、CD ,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弧CD 所对的圆周角是∠CBD ,再根据AC 弧所得的圆周角也是∠CBA ,然后求出AC=CD ,过点C 作CE ⊥AB 于E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AE=ED=12AD ,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得∠ACB=90°,然后求出△ACE 和△CBE 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出CE 2,再求出BE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求出BC .【解答】解:如图,连接CA 、CD , 根据折叠的性质,弧CD 所对的圆周角是∠CBD , ∵弧AC 所对的圆周角是∠CBA ,∠CBA=∠CBD ,∴AC=CD (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过点C 作CE ⊥AB 于E , 则AE=ED=12AD=12×6=3, ∴BE=BD+DE=7+3=10, ∵AB 是直径,∴∠ACB=90°, ∵CE ⊥AB ,∴∠ACB=∠AEC=90°,∴∠A+∠ACE=∠ACE+∠BCE=90°,∴∠A=∠BCE ,∴△ACE ∽△CBE ,∴AE CE = CE BE, 即CE 2=AE•BE=3×10=30, 在Rt △BCE 中,BC=22CE BE + =30102+= 130,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辅助线并求出AC=CD 是解题的关键.33. 如图,在⊙O 中,点C 在优弧 AB ︵ 上,将弧︵BC 沿BC 折叠后刚好经过AB 的中点D ,连接AC ,CD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C=CDB .︵ AC +︵ BD =︵ BCC .OD ⊥AB D .CD 平分∠ACB【分析】A 、作辅助线,构建折叠的性质可得AD=CD ;B 、相等两弧相加可作判断;C 、根据垂径定理可作判断;D 、延长OD 交⊙O 于E ,连接CE ,根据垂径定理可作判断.【解答】解:A 、过D 作DD'⊥BC ,交⊙O 于D',连接CD'、BD',由折叠得:CD=CD',∠ABC=∠CBD',∴AC=CD'=CD ,故①正确;B 、∵AC=CD',∴︵ AC =︵ CD′ ,由折叠得:︵ BD =︵ BD ′,∴︵ AC+︵ BD=︵ BC ,故②正确;C 、∵D 为AB 的中点,∴OD ⊥AB ,故③正确;D 、延长OD 交⊙O 于E ,连接CE ,∵OD ⊥AB ,∴∠ACE=∠BCE ,∴CD 不平分∠ACB ,故④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垂径定理.34. 如图,点O 是半径为3的圆形纸片的圆心,将这个圆形纸片按下列顺序折叠,使弧AB 和弧BC 都经过圆心O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2πB .3πC .34πD .53【分析】作OD ⊥AB 于点D ,连接AO ,BO ,CO ,求出∠OAD=30°,得到∠AOB=2∠AOD=120°,进而求得∠AOC=120°,再利用阴影部分的面积=S 扇形AOC 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O 面积的13,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作OD ⊥AB 于点D ,连接AO ,BO ,CO ,如图所示:∵OD=12AO ∴∠OAD=30°, ∴∠AOB=2∠AOD=120°,同理∠BOC=120°,∴∠AOC=120°,∴阴影部分的面积=S 扇形BOC =13×⊙O 面积=13×π×32=3π,故选:B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扇形面积以及圆的面积公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确定∠AOC=120°.35. 如图,△ABC 内接于⊙O ,BC=22,∠BAC=45°,将劣弧︵ AB 和︵AC 分别沿直线AB 、AC 折叠后交于点M ,点S 、T 是弦AB 、AC 上的动点,则△MST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A .22B .4C .24D .8【分析】作点M 关于AB 的对称点M ′,关于AC 的对称点M ″,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点M ′,M ″在圆周上,连接M ′M ″,交AB 于S ,交AC 于T ,则△MST 的周长最小,连接AM ′,AM ″,OB ,OC ,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M ′M ″是⊙O 的直径,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作点M 关于AB 的对称点M′,关于AC 的对称点M″,∵将劣弧AB 和AC 分别沿直线AB 、AC 折叠后交于点M ,∴点M′,M″在圆周上,连接M′M″,交AB 于S ,交AC 于T ,则△MST 的周长最小,连接AM′,AM″,OB ,OC ,则∠M′AM″=2∠BAC ,∵∠BAC=45°,∴∠M′AM″=∠BOC=90°,∵BC=22,∴OB=2,∴M′M″=2OB=4,∴△MST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4,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36. 如图,在⊙O 中,点C 在优弧⌢ACB 上,将弧沿⌢BC 折叠后刚好经过AB 的中点D ,若⊙O 的半径为5,AB=4,则BC 的长是 .【分析】连接OD 、AC 、DC 、OB 、OC ,作CE ⊥AB 于E ,OF ⊥CE 于F ,如图,利用垂径定理得到OD ⊥AB ,则AD=BD=12AB=2,于是根据勾股定理可计算出OD=1,再利用折叠的性质可判断弧AC 和弧CD 所在的圆为等圆,则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 AC=︵CD ,所以AC=DC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AE=DE=1,接着证明四边形ODEF 为正方形得到OF=EF=1,然后计算出CF 后得到CE=BE=3,于是得到BC=32.【解答】解:连接OD 、AC 、DC 、OB 、OC ,作CE ⊥AB 于E ,OF ⊥CE 于F ,如图,∵D 为AB 的中点,∴OD ⊥AB ,∴AD=BD=12AB=2, 在Rt △OBD 中,OD=22BD OB -=222)5(-=1,∵将弧︵ BC 沿BC 折叠后刚好经过AB 的中点D .∴︵ AC 和︵ CD 所在的圆为等圆,∴︵ AC=︵CD ,∴AC=DC ,∴AE=DE=1,易得四边形ODEF 为正方形,∴OF=EF=1,在Rt △OCF 中,CF=22OF CO -=221)5(-=2,∴CE=CF+EF=2+1=3,而BE=BD+DE=2+1=3,∴BC=32.故答案为32.【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垂径定理.37. 如图,AB 是半径为2的⊙O 的弦,将︵ AB 沿着弦AB 折叠,正好经过圆心O ,点C 是折叠后的︵ AB 上一动点,连接并延长BC 交⊙O 于点D ,点E 是CD 的中点,连接AC ,AD ,EO .则下列结论:①∠ACB=120°,②△ACD 是等边三角形,③EO 的最小值为1,其中正确的是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结合垂径定理、三角形的性质、同圆或等圆中圆周角与圆心的性质等可以判断①②是否正确,EO 的最小值问题是个难点,这是一个动点问题,只要把握住E 在什么轨迹上运动,便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1,连接OA 和OB ,作OF ⊥AB .由题知:︵AB 沿着弦AB 折叠,正好经过圆心O ∴OF=OA=12OB∴∠AOF=∠BOF=60° ∴∠AOB=120°∴∠ACB=120°(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D=12∠AOB=60°(同弧所对的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ACD=180°-∠ACB=60°∴△ACD 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故,①②正确下面研究问题EO 的最小值是否是1 如图2,连接AE 和EF∵△ACD 是等边三角形,E 是CD 中点 ∴AE ⊥BD (三线合一) 又∵OF ⊥AB∴F 是AB 中点即,EF 是△ABE 斜边中线∴AF=EF=BF 即,E 点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运动. 所以,如图3,当E 、O 、F 在同一直线时,OE 长度最小 此时,AE=EF ,AE ⊥EF∵⊙O的半径是2,即OA=2,OF=1∴AF=3(勾股定理)∴OE=EF-OF=AF-OF=3-1所以,③不正确综上所述:①②正确,③不正确.故答案为①②.【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也考查了垂径定理.38.如图,将︵AB沿着弦AB翻折,C为翻折后的弧上任意一点,延长AC交圆于D,连接BC.(1)求证:BC=BD;(2)若AC=1,CD=4,︵AB=120°,求弦AB的长和圆的半径.【分析】(1)作点C关于AB的对称点C′,连接AC′,BC′.利用翻折不变性,以及圆周角定理即可解决问题;(2)连接OA,OB,作OM⊥AB于M,AH⊥BC交BC的延长线于H.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B,OA即可;【解答】(1)证明:作点C关于AB的对称点C′,连接AC′,BC′.由翻折不变性可知:BC=BC′,∠CAB=∠BAC′,∴︵BD=︵BC′,∴BD=BC′,∴BC=BD.(2)解:连接OA,OB,作OM⊥AB于M,AH⊥BC交BC的延长线于H.∵︵AB=120°,∴∠D=12×120°=60°,∴∠AOB=∠ACB=2∠D=120°, ∵BC=BD ,∴△BCD 是等边三角形, ∴BC=DC=4,在Rt △ACH 中, ∵∠H=90°,∠ACH=60°,AC=1,∴CH=12,AH=23,∴AB=22BH AH +=22)29()23(+=21, ∵OM ⊥AB , ∴AM=BM=221,在Rt △AOM 中, ∵∠OAM=30°,∠AMO=90°, ∴OA=AMcos30°=7【点评】本题考查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翻折变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39. 如图,已知⊙O 的半径为2,AB 为直径,CD 为弦.AB 与CD 交于点M ,将︵CD 沿CD 翻折后,点A与圆心O 重合,延长OA 至P ,使AP=OA ,连接PC (1)求CD 的长;(2)求证:PC 是⊙O 的切线;(3)点G 为︵ADB 的中点,在PC 延长线上有一动点Q ,连接QG 交AB 于点E .交︵BC 于点F (F 与B 、C 不重合).问GE•GF 是否为定值?如果是,求出该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分析】(1)连接OC ,根据翻折的性质求出OM ,CD ⊥OA ,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解即可;(2)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PC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出∠PCO=90°,再根据圆的切线的定义证明即可;(3)连接GA 、AF 、GB ,根据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BAG=∠AFG ,然后根据两组角对应相等两三角相似求出△AGE 和△FGA 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AG GE =FGAG ,从而得到GE•GF=AG 2,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解答】(1)解:如图,连接OC ,∵︵CD 沿CD 翻折后,点A 与圆心O 重合, ∴OM=12OA=12×2=1,CD ⊥OA ,∵OC=2,∴CD=2CM=222OM OC -=22212-=23;(2)证明:∵PA=OA=2,AM=OM=1,CM=12CD=3,∠CMP=∠OMC=90°,∴PC=22PM MC +=223)3(+=23,∵OC=2,PO=2+2=4,∴PC 2+OC 2=(23)2+22=16=PO 2, ∴∠PCO=90°, ∴PC 是⊙O 的切线;(3)解:GE•GF是定值,证明如下,连接GO并延长,交⊙O于点H,连接HF∵点G为︵ADB 的中点∴∠GOE=90°,∵∠HFG=90°,且∠OGE=∠FGH ∴△OGE∽△FGH∴OGGF=GEGH∴GE•GF=OG•GH=2×4=8.【点评】本题是圆的综合题型,主要利用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逆定理,圆的切线的定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难点在于(3)作辅助线构造出相似三角形.40.如图1和图2,AB是⊙O的直径,AB=10,C是⊙O上的一点,将︵BC 沿弦BC翻折,交AB于点D.(1)若点D与圆心O重合,直接写出∠B的度数;(2)设CD交⊙O于点E,若CE平分∠ACB,①求证:△BDE是等腰三角形;②求△BDE的面积;(3)将图1中的︵BD 沿直径AB翻折,得到图2,若点F恰好是翻折后的︵BD 的中点,直接写出∠B的度数.【分析】(1)如图所示:将⊙O沿BC翻折得到⊙O′,则⊙O与⊙O′为等圆,然后证明︵AC =︵CD =︵BD ,则可得到︵AC 的弧度,从而可求得∠B的度数;(2)①将⊙O沿BC翻折得到⊙O′,则⊙O与⊙O′为等圆,在⊙O′上取点E′,连接CE′,BE′.由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到∠CEB=∠E′,依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到E′=∠BDE,故此可证明∠CEB=∠BDE ;②连接OE .先证明∠BOE 为直角,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BE 的长,从而得到BD 的长,最后依据△DBE 的面积=12BD•OE 求解即可;(3)将⊙O 沿BC 翻折得到⊙O′,将⊙O′沿BD 翻折得到⊙O″,则⊙O 、⊙O′、⊙O″为等圆.依据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可证明︵AC =︵CD =︵ DF=︵FB ,从而可得到弧AC 的度数,由弧AC 的度数可求得∠B 的度数.【解答】解:(1)如图所示:将⊙O 沿BC 翻折得到⊙O′,则⊙O 与⊙O′为等圆.∵︵AC 与︵CD 所对的角均为∠CBA ,⊙O 与⊙O′为等圆, ∴︵AC =︵ CD . 又∵CD=BC , ∴︵CD =︵ BD .又∵︵ CDB =︵CO′B ,∴︵ AC =13︵ ACB ,∴∠ADC=13×180°=60°.∴∠B=30°.(2)①将⊙O 沿BC 翻折得到⊙O′,则⊙O 与⊙O′为等圆,在⊙O′上取点E′,连接CE′,BE′.由翻折的性质可知:︵ CFB=︵ CDB ,∴∠CEB=∠E′.∵四边形CDBE′是圆内接四边形, ∴∠E′=∠BDE . ∴∠CEB=∠BDE . ∴BE=BD .∴△BDE 为等腰三角形.②如图2所示:连接OE .∵AB 是⊙O 的直径,∴∠ACB=90°.∵CE 是∠ACB 的角平分线, ∴∠BCE=45°. ∴∠BOE=90°.在Rt △OBE 中,BE=22OB OE =52. ∴BD=52.∴△DBE 的面积=12BD•OE=12×52×5=2225.(3)将⊙O 沿BC 翻折得到⊙O′,将⊙O′沿BD 翻折得到⊙O″,则⊙O 、⊙O′、⊙O″为等圆.∵⊙O 与⊙O′为等圆,劣弧AC 与劣弧CD 所对的角均为∠ABC , ∴︵AC =︵CD . 同理:︵DF =︵CD .又∵F 是劣弧BD 的中点, ∴︵DF =︵ BF . ∴︵AC =︵CD =︵ DF =︵FB .∴弧AC 的度数=180°÷4=45°. ∴∠B=12×45°=22.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圆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了翻折的性质、弧、弦、圆周角之间的关系、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找出图形中的等弧是解题的关键.41. 如图,CD 是⊙O 的直径,AB 是⊙O 的弦,AB ⊥CD ,垂足为G ,OG :OC=3:5,AB=8.(1)求⊙O 的半径;(2)点E 为圆上一点,∠ECD=15°,将︵CE 沿弦CE 翻折,交CD 于点F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析】(1)根据AB ⊥CD ,垂足为G ,OG :OC=3:5,AB=8,可以求得⊙O 的半径;(2)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只要做出合适的辅助线,然后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扇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即可解答本题.【解答】解:(1)连接AO ,如右图1所示,∵CD 为⊙O 的直径,AB ⊥CD ,AB=8, ∴AG=12AB=4,∵OG :OC=3:5,AB ⊥CD ,垂足为G , ∴设⊙O 的半径为5k ,则OG=3k , ∴(3k )2+42=(5k )2, 解得,k=1或k=-1(舍去), ∴5k=5,即⊙O 的半径是5;(2)如图2所示,将阴影部分沿CE 翻折,点F 的对应点为M ,∵∠ECD=15°,由对称性可知,∠DCM=30°,S 阴影=S 弓形CBM , 连接OM ,则∠MOD=60°, ∴∠MOC=120°,过点M 作MN ⊥CD 于点N , ∴MN=MO•sin60°=5×23=235, ∴S 阴影=S 扇形OMC -S △OMC =120×π×52360 −12×5×235=25π3−435, 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5π3−435. 【点评】本题考查垂径定理、扇形的面积、翻折变换,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问题.4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M的坐标是(3,0),半径为2的⊙M交x轴于E、F两点,过点P(-1,0)作⊙M的切线,切点为点A,过点A作AB⊥x轴于点C,交⊙M于点B.抛物线y=ax2+bx+c 经过P、B、M三点.(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Q是抛物线上一动点,且位于P、B两点之间,设四边形APQB的面积为S,点Q的横坐标为x,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的最大值和此时点Q的坐标;(3)如图2,将弧AEB沿弦AB对折后得到弧AE′B,试判断直线AF与弧AE′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分析】【解答】【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图形面积的求法、圆心角定理、切线的性质与判定、特殊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点.。
2020年初三数学下册中考专题复习 二次函数面积最值问题(含答案)

2020年初三数学下册中考专题复习二次函数面积最值问题1.如图,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与y轴交于点C(0,3),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B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3)有一个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在AB上向点B运动,另一个点N 从点D与点M同时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运动,当点M到达点B时,点M、N同时停止运动,问点M、N运动到何处时,△MNB面积最大,试求出最大面积.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ABOC如图放置,将此平行四边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平行四边形A′B′OC′.抛物线y=﹣x2+2x+3经过点A、C、A′三点.(1)求A、A′、C三点的坐标;(2)求平行四边形ABOC和平行四边形A′B′OC′重叠部分△C′OD的面积;(3)点M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问点M在何处时,△AMA′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并写出此时M的坐标.3.如图,直线AB和抛物线的交点是A(0,﹣3),B(5,9),已知抛物线的顶点D的横坐标是2.(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坐标;(2)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C,与A,B组成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在,请说明理由;(3)在直线AB的下方抛物线上找一点P,连接P A,PB使得△P AB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4.如图,抛物线C1:y=x2﹣2x与抛物线C2:y=ax2+bx开口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它们相交于O,C两点,且分别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B,点A,OA=2OB.(1)求抛物线C2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C2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 A+PC的值最小?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M是直线OC上方抛物线C2上的一个动点,连接MO,MC,M运动到什么位置时,△MOC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的图象交坐标轴于A(﹣1,0),B(4,0),C(0,﹣4)三点,点P是直线BC下方抛物线上一动点.(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是否存在点P,使△POC是以O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动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BC面积最大,求出此时P点坐标和△PBC的最大面积.6.如图,二次函数y=﹣x2+3x+m的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B(4,0),另一个交点为A,且与y轴相交于C点(1)求m的值及C点坐标;(2)在直线BC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它与B,C两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此时M点坐标;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3)P为抛物线上一点,它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为Q①当四边形PBQC为菱形时,求点P的坐标;②点P的横坐标为t(0<t<4),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BQC的面积最大,请说明理由.7.如图,抛物线y=ax2+bx+与直线AB交于点A(﹣1,0),B(4,),点D是抛物线A、B两点间部分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直线CD与y轴平行,交直线AB于点C,连接AD,BD.(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设点D的横坐标为m,△ADB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S 取最大值时的点C的坐标.8.如图A(0,3),B(3,0),C(1,0)分别是抛物线:y=ax2+bx+c(a≠0)上的三点,点P为抛物线上一动点.(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P AB是以AB为一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时,求此时点P的坐标.(3)若点P在抛物线上A、B两点之间移动时,是否存在一个位置,使△P AB的面积最大?若存在,请求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抛物线y=ax2+bx+c经过A(0,3)、B(﹣1,0)、D(2,3),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E.点P为直线AE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设点P的横坐标为t.(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当t为何值时,△P AE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3)是否存在点P使△P AE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0.如图,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 (0,﹣3)(1)求出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及对称轴(2)点P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设点P的横坐标为t(0<t<3).当△PCB的面积的最大值时,求点P的坐标(3)在(1)的条件下,点P在抛物线上,点Q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以BC为边,以点B、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P点的坐标.11.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与y轴交于C(0,3),直线y=+m经过点C,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点D,点P是直线CD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F⊥x轴于点F,交直线CD于点E,设点P的横坐标为m.(1)求抛物线解析式并求出点D的坐标;(2)连接PD,△CDP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面积的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CPE是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m的值.1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与抛物线y=﹣x2+bx+c交于A、B两点,点A在x轴上,点B的横坐标为﹣8.点P是直线AB上方的抛物线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交直线AB于点C,作PD⊥AB于点D,交x轴于点F.(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sin∠ACE的值;(3)连接P A、PB(如图2所示),设△P AB的面积为S,点P的横坐标为x,求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13.如图,⊙M的圆心M(﹣1,2),⊙M经过坐标原点O,与y轴交于点A.经过点A的一条直线l解析式为:y=﹣x+4与x轴交于点B,以M为顶点的抛物线经过x轴上点D(2,0)和点C(﹣4,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证:直线l是⊙M的切线;(3)点P为抛物线上一动点,且PE与直线l垂直,垂足为E;PF∥y轴,交直线l于点F,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PEF的面积最小.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及△PEF面积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x+c与x轴相交于A、B两点,并与直线y=x﹣2交于B、C两点,其中点C是直线y=x﹣2与y轴的交点,连接A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证明:△ABC为直角三角形;(3)△ABC内部能否截出面积最大的矩形DEFG?(顶点D、E、F、G在△ABC各边上)若能,求出最大面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CDE的三个顶点分别是C(3,0),D(3,4),E (0,4).点A在DE上,以A为顶点的抛物线过点C,且对称轴x=1交x轴于点B.连接EC,AC.点P,Q为动点,设运动时间为t秒.(1)填空:点A坐标为;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在图①中,若点P在线段OC上从点O向点C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E上从点C向点E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随之停止运动.当t为何值时,△PCQ为直角三角形?(3)在图②中,若点P在对称轴上从点A开始向点B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运动,过点P做PF⊥AB,交AC于点F,过点F作FG⊥AD于点G,交抛物线于点Q,连接AQ,CQ.当t为何值时,△ACQ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16.如图,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点A和点B(1,0),与y轴交于点C(0,3),其对称轴l为x=﹣1,P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其顶点坐标;(2)当点P的纵坐标为2时,求点P的横坐标;(3)当点P在运动过程中,求四边形P ABC面积最大时的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为(4,﹣1)的抛物线交y轴于A点,交x轴于B,C两点(点B在点C的左侧),已知A点坐标为(0,3).(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B作线段AB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D,如果以点C为圆心的圆与直线BD相切,请判断抛物线的对称轴l与⊙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3)已知点P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位于A,C两点之间,问: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 AC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和△P AC的最大面积.18.如图,已知抛物线y=﹣+bx+4与x轴相交于A、B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若已知B点的坐标为B(8,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其对称轴方程.(2)连接AC、BC,试判断△AOC与△COB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3)在抛物线上BC之间是否存在一点D,使得△DBC的面积最大?若存在请求出点D 的坐标和△DBC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9.如图1,抛物线y=﹣x2+bx+c(a≠0)与x轴交于A(﹣4,0)、B(1,0)两点,与y轴交于C点,对称轴x=﹣,点N(n,0)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N与A、B两点不重合),请回答下列问题:(1)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C点的坐标;(2)试求出当n为何值时,△ANC恰能构成是等腰三角形.(3)如图2,过N作NF∥BC,与AC相交于D点,连结CN,请问在N点的运动过程中,△CDN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试求出该最大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5,0),与y轴交于点C(0,3).该抛物线与直线相交于C,D两点,点P是抛物线上的动点且位于x轴下方,直线PM∥y轴,分别与x轴和直线CD交于点M,N.(1)求该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2)连结PC,PD,如图1,在点P运动过程中,△PCD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连结PB,过点C作CQ⊥PM,垂足为点Q,如图2,是否存在点P,使得△CNQ 与△PBM相似?若存在,求出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详细答案一.解答题(共20小题)1.【解答】解:(1)把A(1,0)和C(0,3)代入y=x2+bx+c,解得:b=﹣4,c=3,∴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4x+3;(2)令y=0,则x2﹣4x+3=0,解得:x=1或x=3,∴B(3,0),∴BC=3,点P在y轴上,当△PBC为等腰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如图1,①当CP=CB时,PC=3,∴OP=OC+PC=3+3或OP=PC﹣OC=3﹣3∴P1(0,3+3),P2(0,3﹣3);②当BP=BC时,OP=OB=3,∴P3(0,﹣3);③当PB=PC时,∵OC=OB=3∴此时P与O重合,∴P4(0,0);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0,3+3)或(0,3﹣3)或(0,﹣3)或(0,0);(3)如图2,设A运动时间为t,由AB=2,得BM=2﹣t,则DN=2t,∴S△MNB=×(2﹣t)×2t=﹣t2+2t=﹣(t﹣1)2+1,即当M(2,0)、N(2,2)或(2,﹣2)时△MNB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1.2.【解答】解:(1)当y=0时,﹣x2+2x+3=0,解得x1=3,x2=﹣1,则C(﹣1,0),A′(3,0);当x=0时,y=3,则A(0,3);(2)∵四边形ABOC为平行四边形,∴AB∥OC,AB=OC,而C(﹣1,0),A(0,3),∴B(1,3)∴OB==,S△AOB=×3×1=,又∵平行四边形ABOC旋转90°得平行四边形A′B′OC′,∴∠ACO=∠OC′D,OC′=OC=1,又∵∠ACO=∠ABO,∴∠ABO=∠OC′D.又∵∠C′OD=∠AOB,∴△C′OD∽△BOA,∴=()2=()2=,∴S△C′OD=×=;(3)设M点的坐标为(m,﹣m2+2m+3),0<m<3,作MN∥y轴交直线AA′于N,易得直线AA′的解析式为y=﹣x+3,则N(m,﹣m+3),∵MN=﹣m2+2m+3﹣(﹣m+3)=﹣m2+3m,∴S△AMA′=S△ANM+S△MNA′=MN•3=(﹣m2+3m)=﹣m2+m=﹣(m﹣)2+,∴当m=时,S△AMA'的值最大,最大值为,此时M点坐标为().3.【解答】解:(1)抛物线的顶点D的横坐标是2,则x=﹣=2…①,抛物线过是A(0,﹣3),则:函数的表达式为:y=ax2+bx﹣3,把B点坐标代入上式得:9=25a+5b﹣3…②,联立①、②解得:a=,b=﹣,c=﹣3,∴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3,当x=2时,y=﹣,即顶点D的坐标为(2,﹣);(2)A(0,﹣3),B(5,9),则AB=13,①当AB=AC时,设点C坐标(m,0),则:(m)2+(﹣3)2=132,解得:m=±4,即点C坐标为:(4,0)或(﹣4,0);②当AB=BC时,设点C坐标(m,0),则:(5﹣m)2+92=132,解得:m=5,即:点C坐标为(5,0)或(5﹣2,0),③当AC=BC时,设点C坐标(m,0),则:点C为AB的垂直平分线于x轴的交点,则点C坐标为(,0),故:存在,点C的坐标为:(4,0)或(﹣4,0)或(5,0)或(5﹣2,0)或(,0);(3)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AB于点H,设:AB所在的直线过点A(0,﹣3),则设直线AB的表达式为y=kx﹣3,把点B坐标代入上式,9=5k﹣3,则k=,故函数的表达式为:y=x﹣3,设:点P坐标为(m,m2﹣m﹣3),则点H坐标为(m,m﹣3),S△P AB=•PH•x B=(﹣m2+12m),当m=2.5时,S△P AB取得最大值为:,答:△P AB的面积最大值为.4.【解答】解:(1)令:y=x2﹣2x=0,则x=0或2,即点B(2,0),∵C1、C2:y=ax2+bx开口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则a=﹣1,则点A(4,0),将点A的坐标代入C2的表达式得:0=﹣16+4b,解得:b=4,故抛物线C2的解析式为:y=﹣x2+4x;(2)联立C1、C2表达式并解得:x=0或3,故点C(3,3),作点C关于C2对称轴的对称点C′(1,3),连接AC′交函数C2的对称轴与点P,此时P A+PC的值最小为:线段AC′的长度=3,此时点P(2,2);(3)直线OC的表达式为:y=x,过点M作y轴的平行线交OC于点H,设点M(x,﹣x2+4x),则点H(x,x),则S△MOC=MH×x C=(﹣x2+4x﹣x)=﹣x2+x,∵﹣<0,故x=,故当点M(,)时,S△MOC最大值为.5.【解答】解:(1)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bx+c,把A、B、C三点坐标代入可得,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3x﹣4;(2)作OC的垂直平分线DP,交OC于点D,交BC下方抛物线于点P,如图1,∴PO=PC,此时P点即为满足条件的点,∵C(0,﹣4),∴D(0,﹣2),∴P点纵坐标为﹣2,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得x2﹣3x﹣4=﹣2,解得x=(小于0,舍去)或x=,∴存在满足条件的P点,其坐标为(,﹣2);(3)∵点P在抛物线上,∴可设P(t,t2﹣3t﹣4),过P作PE⊥x轴于点E,交直线BC于点F,如图2,∵B(4,0),C(0,﹣4),∴直线BC解析式为y=x﹣4,∴F(t,t﹣4),∴PF=(t﹣4)﹣(t2﹣3t﹣4)=﹣t2+4t,∴S△PBC=S△PFC+S△PFB=PF•OE+PF•BE=PF•(OE+BE)=PF•OB=(﹣t2+4t)×4=﹣2(t﹣2)2+8,∴当t=2时,S△PBC最大值为8,此时t2﹣3t﹣4=﹣6,∴当P点坐标为(2,﹣6)时,△PBC的最大面积为8.6.【解答】解:(1)将B(4,0)代入y=﹣x2+3x+m,解得,m=4,∴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x2+3x+4,令x=0,得y=4,∴C(0,4),(2)存在,理由:∵B(4,0),C(0,4),∴直线BC解析式为y=﹣x+4,当直线BC向上平移b单位后和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时,△MBC面积最大,∴,∴x2﹣4x+b=0,∴△=16﹣4b=0,∴b=4,∴,∴M(2,6),(3)①如图,∵点P在抛物线上,∴设P(m,﹣m2+3m+4),当四边形PBQC是菱形时,点P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B(4,0),C(0,4)∴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为y=x,∴m=﹣m2+3m+4,∴m=1±,∴P(1+,1+)或P(1﹣,1﹣),②如图,设点P(t,﹣t2+3t+4),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l,过点C作l的垂线,∵点D在直线BC上,∴D(t,﹣t+4),∵PD=﹣t2+3t+4﹣(﹣t+4)=﹣t2+4t,BE+CF=4,∴S四边形PBQC=2S△PCB=2(S△PCD+S△PBD)=2(PD×CF+PD×BE)=4PD=﹣4t2+16t,∵0<t<4,∴当t=2时,S四边形PBQC最大=167.【解答】解:(1)∵由题意得解得:,∴y=﹣x2+2x+.(2)设直线AB为:y=kx+b.则,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如图所示:记CD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E.过点B作BF⊥DC,垂足为F.设D(m,﹣m2+2m+)则C(m,m+).∵CD=(﹣m2+2m+)﹣(m+)=m2+m+2,∴S=AE•DC+CD•BF=CD(AE+BF)=DC=m2+m+5.∴S=m2+m+5.∵﹣<0,∴当m=时,S有最大值.∴当m=时,m+=×+=.∴点C(,).8.【解答】解:(1)将A(0,3),B(3,0),C(1,0)代入y=ax2+bx+c,得:,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4x+3.(2)设点P的坐标为(m,m2﹣4m+3).∵点A的坐标为(0,3),点B的坐标为(3,0),∴AP2=(m﹣0)2+(m2﹣4m+3﹣3)2=m4﹣8m3+17m2,BP2=(m﹣3)2+(m2﹣4m+3)2=m4﹣8m3+23m2﹣30m+18,AB2=(3﹣0)2+(0﹣3)2=18.分两种情况考虑:①当∠BAP=90°时,AB2+AP2=BP2,即18+m4﹣8m3+17m2=m4﹣8m3+23m2﹣30m+18,整理,得:m2﹣5m=0,解得:m1=0(舍去),m2=5,∴点P的坐标为(5,8);②当∠ABP=90°时,AB2+BP2=AP2,即18+m4﹣8m3+23m2﹣30m+18=m4﹣8m3+17m2,整理,得:m2﹣5m+6=0,解得:m3=2,m3=3(舍去),∴点P的坐标为(2,﹣1).综上所述:当△P AB是以AB为一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5,8)或(2,﹣1).(3)存在,如图过点P作PD∥y轴交直线AB于点D.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d(k≠0),将A(0,3),B(3,0)代入y=kx+d,得:,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3.设点P的坐标为(n,n2﹣4n+3)(0<n<3),则点D的坐标为(n,﹣n+3),∴PD=(﹣n+3)﹣(n2﹣4n+3)=﹣n2+3n,∴S△P AB=OB•PD=﹣n2+n=﹣(n﹣)2+.∵﹣<0,∴当n=时,S△P AB取得最大值,此时最大值为,∴当△P AB的面积取最大值时,点P的坐标为(,﹣).9.【解答】解:(1)由题意得:,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2)∵A(0,3),D(2,3),∴抛物线对称轴为x=1,∴E(3,0),设直线AE的解析式为y=kx+3,∴3k+3=0,解得,k=﹣1,∴直线AE的解析式为y=﹣x+3,如图1,作PM∥y轴,交直线AE于点M,设P(t,﹣t2+2t+3),M(t,﹣t+3),∴PM=﹣t2+2t+3+t﹣3=﹣t2+3t,∴==,∴t=时,△P AE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3)由图可知∠PEA≠90°,∴只能有∠P AE=90°或∠APE=90°,①当∠P AE=90°时,如图2,作PG⊥y轴,∵OA=OE,∴∠OAE=∠OEA=45°,∴∠P AG=∠APG=45°,∴PG=AG,∴t=﹣t2+2t+3﹣3,即﹣t2+t=0,解得t=1或t=0(舍去),②当∠APE=90°时,如图3,作PK⊥x轴,AQ⊥PK,则PK=﹣t2+2t+3,AQ=t,KE=3﹣t,PQ=﹣t2+2t+3﹣3=﹣t2+2t,∵∠APQ+∠KPE=∠APQ+∠P AQ=90°,∴∠P AQ=∠KPE,且∠PKE=∠PQA,∴△PKE∽△AQP,∴,∴,即t2﹣t﹣1=0,解得:t=或t=<0(舍去),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t的值为1或.10.【解答】解:(1)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x﹣3),∵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0,﹣3),∴﹣3=a(0+1)(0﹣3),∴a=1∴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x+1)(x﹣3)=x2﹣2x﹣3,对称轴为直线x=1;(2)设P(t,t2﹣2t﹣3),S△PCB=S△POC+S△POB﹣S△BOC=×3t+×3×|t2﹣2t﹣3|﹣=∵a=<0,∴函数有最大值,当t=时,面积最大,∴P()(3)设Q(1,n)),①当PQ、PC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P(4,n+3),∴42﹣2×4﹣3=n+3,n=2,∴P(4,5);②当CQ、BP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P(﹣2,n﹣3),∴(﹣2)2﹣2×(﹣2)﹣3=n﹣3,n=8,∴P(﹣2,5);综上所述,以BC为边,以点B、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P点的坐标(4,5),(﹣2,5).11.【解答】解:(1)把A(﹣1,0),C(0,3)分别代入y=﹣x2+bx+c得,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把C(0,3)代入y=﹣x+m,解得m=3,∴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3,解方程组,解得或,∴D点坐标为(,);(2)存在.设P(m,﹣m2+2m+3),则E(m,﹣m+3),∴PE=﹣m2+2m+3﹣(﹣m+3)=﹣m2+m,∴S△PCD=••(﹣m2+m)=﹣m2+m=﹣(m﹣)2+,当m=时,△CDP的面积存在最大值,最大值为;(3)当PC=PE时,m2+(﹣m2+2m+3﹣3)2=(﹣m2+m)2,解得m=0(舍去)或m=;当CP=CE时,m2+(﹣m2+2m+3﹣3)2=m2+(﹣m+3﹣3)2,解得m=0(舍去)或m=(舍去)或m=;当EC=EP时,m2+(﹣m+3﹣3)2=(﹣m2+m)2,解得m=(舍去)或m =,综上所述,m的值为或或.12.【解答】解:(1)当x=﹣8时,y=x﹣=﹣,则B(﹣8,﹣),当y=0时,x﹣=0,解得x=2,则A(2,0),把B(﹣8,﹣),A(2,0)代入y=﹣x2+bx+c得,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y=﹣x2﹣x+;(2)当x=0时,y=x﹣=﹣,则G(0,﹣),在Rt△AOG中,∵OG=,OA=2,∴AG==,∴sin∠AGO===,∵PC⊥x轴,∴PC∥OG,∴∠ACE=∠AGO,∴sin∠ACE=;(3)设P(x,﹣x2﹣x+),则C(x,x﹣),∴PC=﹣x2﹣x+﹣(x﹣)=﹣x2﹣x+4,∴S=•(2+8)•(﹣x2﹣x+4)=﹣x2﹣x+20=﹣(x+3)2+,当x=﹣3时,S的最大值为.13.【解答】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x+4),将点M的坐标代入得:﹣9a=2,解得:a=﹣.∴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2)连接AM,过点M作MG⊥AD,垂足为G.把x=0代入y=﹣x+4得:y=4,∴A(0,4).将y=0代入得:0=﹣x+4,解得x=8,∴B(8,0).∴OA=4,OB=8.∵M(﹣1,2),A(0,4),∴MG=1,AG=2.∴tan∠MAG=tan∠ABO=.∴∠MAG=∠ABO.∵∠OAB+∠ABO=90°,∴∠MAG+∠OAB=90°,即∠MAB=90°.∴l是⊙M的切线.(3)∵∠PFE+∠FPE=90°,∠FBD+∠PFE=90°,∴∠FPE=∠FBD.∴tan∠FPE=.∴PF:PE:EF=:2:1.∴△PEF的面积=PE•EF=×PF•PF=PF2.∴当PF最小时,△PEF的面积最小.设点P的坐标为(x,﹣x2﹣x+),则F(x,﹣x+4).∴PF=(﹣x+4)﹣(﹣x2﹣x+)=﹣x+4+x2+x﹣=x2﹣x+=(x﹣)2+.∴当x=时,PF有最小值,PF的最小值为.∴P(,).∴△PEF的面积的最小值为=×()2=.14.【解答】(1)解:∵直线y=x﹣2交x轴、y轴于B、C两点,∴B(4,0),C(0,﹣2),∵y=ax2﹣x+c过B、C两点,∴,解得,∴y=x2﹣x﹣2.(2)证明:如图1,连接AC,∵y=x2﹣x﹣2与x负半轴交于A点,∴A(﹣1,0),在Rt△AOC中,∵AO=1,OC=2,∴AC=,在Rt△BOC中,∵BO=4,OC=2,∴BC=2,∵AB=AO+BO=1+4=5,∴AB2=AC2+BC2,∴△ABC为直角三角形.(3)解:△ABC内部可截出面积最大的矩形DEFG,面积为,理由如下:①一点为C,AB、AC、BC边上各有一点,如图2,此时△AGF∽△ACB∽△FEB.设GC=x,AG=﹣x,∵,∴,∴GF=2﹣2x,∴S=GC•GF=x•(2)=﹣2x2+2x=﹣2[(x﹣)2﹣]=﹣2(x﹣)2+,即当x=时,S最大,为.②AB边上有两点,AC、BC边上各有一点,如图3,此时△CDE∽△CAB∽△GAD,设GD=x,∵,∴,∴AD=x,∴CD=CA﹣AD=﹣x,∵,∴,∴DE=5﹣x,∴S=GD•DE=x•(5﹣x)=﹣x2+5x=﹣[(x﹣1)2﹣1]=﹣(x﹣1)2+,即x=1时,S最大,为.综上所述,△ABC内部可截出面积最大的矩形DEFG,面积为.15.【解答】解:(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矩形OCDE的三个顶点分别是C(3,0),D(3,4),E(0,4),点A在DE上,∴点A坐标为(1,4),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2+4,把C(3,0)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a(3﹣1)2+4=0,解得a=﹣1.故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2+4,即y=﹣x2+2x+3;(2)依题意有:OC=3,OE=4,∴CE===5,当∠QPC=90°时,∵cos∠QCP==,∴=,解得t=;当∠PQC=90°时,∵cos∠QCP==,∴=,解得t=.∴当t=或t=时,△PCQ为直角三角形;(3)∵A(1,4),C(3,0),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故直线AC的解析式为y=﹣2x+6.∵P(1,4﹣t),将y=4﹣t代入y=﹣2x+6中,得x=1+,∴Q点的横坐标为1+,将x=1+代入y=﹣(x﹣1)2+4中,得y=4﹣.∴Q点的纵坐标为4﹣,∴QF=(4﹣)﹣(4﹣t)=t﹣,∴S△ACQ=S△AFQ+S△CFQ=FQ•AG+FQ•DG=FQ(AG+DG)=FQ•AD=×2(t﹣)=﹣+t=﹣(t2+4﹣4t﹣4)=﹣(t﹣2)2+1,∴当t=2时,△ACQ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1.16.【解答】解:(1)∵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点A和点B(1,0),与y 轴交于点C(0,3),其对称轴l为x=﹣1,∴A(﹣3,0),∴解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3=﹣(x+1)2+4,∴顶点坐标为(﹣1,4).(2)设点P(x,2)即y=﹣x2﹣2x+3=2,解得x1=﹣1或x2=﹣﹣1,∴点P(﹣1,2)或(﹣﹣1,2).(3)设点P(x,y),则y=﹣x2﹣2x+3,∵S四边形BCP A=S△OBC+S△OAP+S△OPC,∴=,∵﹣<0,∴当x=﹣时,四边形P ABC的面积有最大值,所以点P(﹣,).17.【解答】解:(1)设抛物线为y=a(x﹣4)2﹣1,∵抛物线经过点A(0,3),∴3=a(0﹣4)2﹣1,;∴抛物线为;(2)相交.证明:连接CE,则CE⊥BD,当时,x1=2,x2=6.A(0,3),B(2,0),C(6,0),对称轴x=4,∴OB=2,AB==,BC=4,∵AB⊥BD,∴∠OAB+∠OBA=90°,∠OBA+∠EBC=90°,∴△AOB∽△BEC,∴=,即=,解得CE=,∵>2,故抛物线的对称轴l与⊙C相交.(3)如图,过点P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AC于点Q;可求出AC的解析式为;设P点的坐标为(m,),则Q点的坐标为(m,);∴PQ=﹣m+3﹣(m2﹣2m+3)=﹣m2+m.∵S△P AC=S△P AQ+S△PCQ=×(﹣m2+m)×6=﹣(m﹣3)2+;∴当m=3时,△P AC的面积最大为;此时,P点的坐标为(3,).18.【解答】解:(1)∵B点的坐标为B(8,0),∴﹣16+8b+4=0,解得b=,∴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4,对称轴方程为x=﹣=3;(2)∵由(1)知,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为x=3,B(8,0)∴A(﹣2,0),C(0,4),∴OA=2,OC=4,OB=8,∴tan∠ACO=tan∠CBO=,∴∠ACO=∠CBO.∵∠AOC=∠COB=90°,∴△AOC∽△COB.(3)设BC解析式为y=kx+b,把(8,0),(0,4)分别代入解析式得,,解得,解得y=﹣x+4,作DH⊥x轴,交BC于H.设D(t,﹣t2+t+4),H(t,﹣t+4),S△BCD=DH•OB=×(﹣t2+t+4+t﹣4)×8=﹣t2+8t=﹣(t2﹣8t+42﹣16)=﹣(t﹣4)2+16,当t=4时,△DBC的最大面积为16,此时D点坐标为(4,6).19.【解答】解:(1)∵抛物线y=﹣x2+bx+c(a≠0)与x轴交于A(﹣4,0)、B(1,0)两点,不妨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4)(x﹣1),即y=﹣x2﹣x+2.∴C(0,2).(2)分两种情形:①当AN=AC时,如图1中,∵AC==2,∴n﹣(﹣4)=2,∴n=2﹣4.②当NA=NC时,如图2中,在Rt△NOC中,OC=2,∵NC=NA=n﹣(﹣4)=n+4,ON=n,∴n2+22=(n+)2,解得n=﹣.综上所述,当n=2﹣4或﹣时,△ANC是等腰三角形.(3)如图3中,由题意可知:直线BC的解析式为y=﹣2x+2,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2,设N(n,0),易知N在线段OB上时,△CDN的面积较小,不妨设n<0,∵ND∥BC,设ND的解析式为y=﹣2x+b,代入(n,0)可得b=2n,∴ND的解析式为y=﹣2x+2n,由,可得点D的纵坐标:y D=(8+2n),∴S△CDN=S△AOC﹣S△ADN﹣S△CON=[2×4﹣2|n|﹣(8+2n)(n+4)=﹣(n+)2+,∵﹣<0,∴当n=﹣时,△DCN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20.【解答】解:(1)∵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1,0)、点B(5,0)和点C(0,3),因为与y轴相较于点C,所以c=3.∴,解得,∴该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x2﹣x+3;(2)∵点P是抛物线上的动点且位于x轴下方,∴可设P(t,t2﹣t+3)(1<t<5),∵直线PM∥y轴,分别与x轴和直线CD交于点M、N,∴M(t,0),N(t,t+3),∴PN=t+3﹣(t2﹣t+3)=﹣(t﹣)2+直线CD与抛物线解析式可得,解得或,∴C(0,3),D(7,),分别过C、D作直线PN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如图1,则CE=t,DF=7﹣t,∴S△PCD=S△PCN+S△PDN=PN•CE+PN•DF=PN=[﹣(t﹣)2+]=﹣(t﹣)2+,∴当t=时,△PCD的面积有最大值,最大值为;(3)存在.∵∠CQN=∠PMB=90°,∴当△CNQ与△PBM相似时,有或两种情况,∵CQ⊥PM,垂足为Q,∴Q(t,3),且C(0,3),N(t,t+3),∴CQ=t,NQ=t+3﹣3=t,∴,∵P(t,t2﹣t+3),M(t,0),B(5,0),∴BM=5﹣t,PM=0﹣(t2﹣t+3)=﹣t2+t﹣3,当时,则PM=BM,即﹣t2+t﹣3=(5﹣t),解得t=2或t=5(舍去),此时P(2,﹣);当时,则BM=PM,即5﹣t=(﹣t2+t﹣3),解得t=或t=5(舍去),此时P(,﹣);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其坐标为(2,﹣)或(,﹣).。
2020中考数学复习资料之32条平面几何定理

2020中考数学复习资料之32条平面几何定理一些平面几何的著名定理1、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2、射影定理(欧几里得定理)3、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并且,各中线被这个点分成2:1的两部分4、四边形两边中心的连线的两条对角线中心的连线交于一点5、间隔的连接六边形的边的中心所作出的两个三角形的重心是重合的。
6、三角形各边的垂直一平分线交于一点。
7、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8、设三角形ABC的外心为O,垂心为H,从O向BC边引垂线,设垂足为L,则AH=2OL9、三角形的外心,垂心,重心在同一条直线(欧拉线)上。
10、(九点圆或欧拉圆或费尔巴赫圆)三角形中,三边中心、从各顶点向其对边所引垂线的垂足,以及垂心与各顶点连线的中点,这九个点在同一个圆上,11、欧拉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九点圆圆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直线(欧拉线)上12、库立奇*大上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九点圆)圆周上有四点,过其中任三点作三角形,这四个三角形的九点圆圆心都在同一圆周上,我们把过这四个九点圆圆心的圆叫做圆内接四边形的九点圆。
13、(内心)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切圆的半径公式:r=(s-a)(s-b)(s-c)s,s为三角形周长的一半14、(旁心)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平分线和另外两个顶点处的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15、中线定理:(巴布斯定理)设三角形ABC的边BC的中点为P,则有AB2+AC2=2(AP2+BP2)16、斯图尔特定理:P将三角形ABC的边BC内分成m:n,则有n×AB2+m×AC2=(m+n)AP2+mnm+nBC217、波罗摩及多定理: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时,连接AB中点M和对角线交点E的直线垂直于CD18、阿波罗尼斯定理:到两定点A、B的距离之比为定比m:n(值不为1)的点P,位于将线段AB分成m:n的内分点C和外分点D为直径两端点的定圆周上19、托勒密定理:设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则有AB×CD+AD×BC=AC×BD20、以任意三角形ABC的边BC、CA、AB为底边,分别向外作底角都是30度的等腰△BDC、△CEA、△AFB,则△DEF是正三角形,21、爱尔可斯定理1:若△ABC和△DEF都是正三角形,则由线段AD、BE、CF的中心构成的三角形也是正三角形。
2020年九年级数学复习资料

2020年九年级数学复习资料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
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0年九年级数学复习资料一因式分解的方法1.十字相乘法(1)把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分解因数;(2)尝试十字图,使经过十字交叉线相乘后所得的数的和为一次项系数;(3)确定合适的十字图并写出因式分解的结果;(4)检验。
2.提公因式法(1)找出公因式;(2)提公因式并确定另一个因式;①找公因式可按照确定公因式的方法先确定系数再确定字母;②提公因式并确定另一个因式,注意要确定另一个因式,可用原多项式除以公因式,所得的商即是提公因式后剩下的一个因式,也可用公因式分别除去原多项式的每一项,求的剩下的另一个因式;③提完公因式后,另一因式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3.待定系数法(1)确定所求问题含待定系数的一般解析式;(2)根据恒等条件,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3)解方程或消去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2020年九年级数学复习资料二轴对称知识点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2020最新中考数学复习资料(10)

2020最新年中考数学复习资料十四边形考点一、四边形的相关概念(3分)1、四边形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凸四边形把四边形的任一边向两方延长,如果其他个边都在延长所得直线的同一旁,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凸四边形。
3、对角线在四边形中,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四边形的对角线。
4、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如果确定后,它的形状、大小就确定了,这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但是四边形的四边确定后,它的形状不能确定,这就是四边形所具有的不稳定性,它在生产、生活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5、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四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推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6、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的计算公式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2)3(nn。
考点二、平行四边形(3~10分)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用符号“□ABCD”表示,如平行四边形ABCD 记作“□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若一直线过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的交点,则这条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以对角线的交点为中点,并且这两条直线二等分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初三数学复习资料【篇一】2020年初三数学复习资料因式分解的方法1.十字相乘法(1)把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分解因数;(2)尝试十字图,使经过十字交叉线相乘后所得的数的和为一次项系数;(3)确定合适的十字图并写出因式分解的结果;(4)检验。
2.提公因式法(1)找出公因式;(2)提公因式并确定另一个因式;①找公因式可按照确定公因式的方法先确定系数再确定字母;②提公因式并确定另一个因式,注意要确定另一个因式,可用原多项式除以公因式,所得的商即是提公因式后剩下的一个因式,也可用公因式分别除去原多项式的每一项,求的剩下的另一个因式;③提完公因式后,另一因式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3.待定系数法(1)确定所求问题含待定系数的一般解析式;(2)根据恒等条件,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3)解方程或消去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篇二】2020年初三数学复习资料轴对称知识点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不等式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使用:(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a-c>b-c。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并且c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如果aba-b>0;a=ba-b=0;aa-b<0。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4.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①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一般方法:①去分母:去分母是指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②去括号: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改成与原来相反的符号。
③移项: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就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④合并同类项:通过合并同类项把一元一次方程式化为最简单的形式:ax=b(a≠0)。
⑤系数化为1。
2.图像法:一元一次方程ax+b=0(a≠0)的根就是它所对应的一次函数f(x)=ax+b函数值为0时,自变量x的值,即一次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3.求根公式法:对于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ax+b=0(a≠0),其求根公式为:x=-b/a。
整式1.整式:整式为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是有理式的一部分,在有理式中能够包含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但在整式中除数不能含有字母。
2.乘法(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先把积中的每一个因数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3.整式的除法(1)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2)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为1。
分数的性质1.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
读作几分之几。
2.分数能够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等于1除以2。
其中,1分子等于被除数,-分数线等于除号,2分母等于除数,而0.5分数值则等于商。
3.分数还能够表述为一个比,例如;二分之一等于1:2,其中1分子等于前项,—分数线等于比号,2分母等于后项,而0.5分数值则等于比值。
4.当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值不会变化。
所以,每一个分数都有无限个与其相等的分数。
利用此性质,可实行约分与通分。
5.一个分数不是有限小数,就是无限循环小数,像π等这样的无限不循环小数,是不可能用分数代替的。
正负数加减法则顺口溜正正相加,和为正。
负负相加,和为负。
正减负来,得为正。
负减正来,得为负。
其余没说,看大小。
谁大就往,谁边倒。
【篇三】2020年初三数学复习资料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初步理解。
(1)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6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简单。
【考察内容】复数以及混合运算(期中、期末必考计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和倒数(选择、填空)。
(2)整式的加减: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4分,题型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①整式的概念和简单的运算,主要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化简求值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③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3)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一学习重点内容,主要学习内容有(归纳、总结、延伸)应用题思维、步骤、文字题,根据已知条件求未知。
中考分值约为1-3分,题型主要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极少出现简答题,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①方程及方程解的概念②根据题意列一元一次方程③解一元一次方程。
题型:追击、相遇、时间速度路程的关系、打折销售、利润公式。
(4)几何:角和线段,为下册学三角形打基础相交线和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和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相交线和平行线: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历年中考中常见的考点。
通常以填空,选择题形式出现。
分值为3-4分,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①平行线的性质(公理)②平行线的判别方法③构造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4分,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①考察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球函数的值③考察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实行分析。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考分值约为3-6分,题型主要以选择,解答为主,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①方程组的解法,解方程组②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经济问题。
(4)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8分,选择,填空,解答题为主。
【考察内容:】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不等式(组)解集的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等,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
②列不等式(组)解决经济问题,调配问题等,主要以解答题为主。
③留意不等式(组)和函数图像的结合问题。
(5)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分值一般在6-10分,题型近几年主要以解答题出现,偶尔以选择填空出现。
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①常见统计图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计算分析。
②方差,极差的应用分析③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考察热点。
题目注重考查统计学的知识分析和数据处理。
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分式。
(1)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基础,中考命题中的重点。
中考试题分值约为18-24分,以填空,选择,解答题,也会出现一些证明题目。
【考查内容】①三角形的性质和概念,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边关系,以及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
②三角形全等融入平行四边形的证明③三角形运动,折叠,旋转,拼接形成的新数学问题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面积,周长等⑤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是重点⑥三角形与圆的相关位置关系⑦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应用(2)全等三角形(3)轴对称:图形的轴对称是中考题的新题型,热点题型。
分值一般为3-4分,题型以填空,选择,作图为主,偶尔也会出现解答题。
【考察内容】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判别。
②注意镜面对称与实际问题的解决。
(4)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4分,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①整式的概念和简单的运算,主要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化简求值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司的几何意义③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5)分式: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6-8分,主要以填空,简答计算题型出现,难易度属于中。
【考察内容】①分式的概念,性质,意义②分式的运算,化简求值。
③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四边形、一次函数和数据的分析。
(1)二次根式(2)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近几年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考察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为主,分值一般8-12分,难易度为难。
【考察内容】①常见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②根据图形计算距离,高度,角度的应用题③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构建图形,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3)四边形:初中数学中考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分值一般为10-14分,题型以选择,填空,解答证明或融合在综合题目中为主,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①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等问题②图形的镶嵌问题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4)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
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10分左右题型多样,形式灵活,综合应用性强。
甚至有存有探究题目出现。
【考察内容】①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并掌握其性质。
②会根据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③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④考察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5)数据的分析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和概率初步。
(1)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中考数学命题的热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