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阅读附答案知识讲解
《记承天寺夜游》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考点(解析版)

①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②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降职为团练副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却仍然乐观、豁达。
本文便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答案】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比较两篇短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答案】二.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
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答案】《记承天寺夜游》中,“我”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
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蛋(yín)夜闲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苏轼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
补充:1.本文的主旨句是。
【答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苏轼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赏月的?文中哪些词句可以体现出来?【答案】①愉悦。
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的真情流露中可体现。
②孤独。
从“念无与为乐者”的知音难求中可体现。
③沉醉。
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写意描述中可体现。
3.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子。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庭院的月光比作一池清水,把庭院中交错的树枝比作水中的水藻、荇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空灵清澈。
点染了一个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023:中考预测(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①,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②,遂至承天寺③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被寝,相与步于中庭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⑤,水中藻荇交横⑥,盖竹柏影也⑦。
何夜无月?那里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⑧。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大白畅达,为"唐宋八各人"之一。
其诗清爽豪健,善用浮夸比喻,在艺术示意方面独具气魄威风凛凛。
少数诗篇也能反应民间痛楚,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恣。
词开豪爽一派,对儿女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善于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荡,有灵活壮丽之趣。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
论画主张"神似",以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注释①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②念:想。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配合游乐的。
③承天寺: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南,今废。
另一说苏东坡曾被贬到福建泉州,故有也许所在是泉州。
④相与:一块儿。
步:作动词用,散步。
⑤如积水空明:积水,意思是庭中自上而下像布满着水,不是地上积水。
其水澄澈,以是用"空明"来形容。
《记承天寺夜游》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复习

【词意积累--“悉”】
悉 [xī] ①[形]详尽。例:古之治天下, 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论积贮疏》) ②[动]倾尽所有,全部使出。例:悉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
(《冯婉贞》) ③[动]熟悉,详细地了解。例:王闻是语,即大嗔恚,竟不究悉谁作此语 。
(不能悉意,略陈固陋。(《报任安书》) ⑤[副]全,都。例: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答案】 1、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 境界。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句子: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默写句子
1、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2、《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 境界。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句子:----------?-------------?-------------。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怀民亦未寝,----------。
(《东坡逸事》)
1、解释红色词语 (1)寺临兰溪 (2)山下兰芽短浸溪 (3)勿谓仆谪居之后 (4)以青蒿粥啖之 (5)遂悉偿所负
【答案】
1、解释红色词语 (1)寺临兰溪:临近、靠近 (2)山下兰芽短浸溪:泡在水中 (3)勿谓仆谪居之后:贬谪,流放。 (4)以青蒿粥啖之:用;给······吃 (5)遂悉偿所负:全,都。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句子翻译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念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 4.盖竹柏影也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念: 考虑,想到 相与: 共同,一起 中庭: 院子里 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盖: 大概是 但: 只是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问题探究
知识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苏轼《书上元夜游》)
拓展
语段对比拓 展一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词义迁移通关
加色词释义
1.予欣然从之
语段对比拓 2.更欲远去
展二
课内同义迁移
拓展
语段对比拓 展一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词义迁移通关
加色词释义
1.予欣然从之
语段对比拓 展二
2.更欲远去
高兴的样子 将要,打算
课内同义迁移 欣然起行 解衣欲睡
语段对比拓 展二
2.而余兄子瞻名之 曰快哉
命名,取名
名之者谁
3.不然
这样
然后能改(或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拓展
语段对比拓 展一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对比探究 1.阅读甲、乙两文,说说苏轼与张怀民的性格有哪些相似之处。
语段对比拓 展二
2.苏轼为何找张怀民“夜游”?请从乙文中寻找答案。
拓展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 张君梦得:张怀民。
拓展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语段对比拓 展一
词义迁移通关
加色词释义 课内同义迁移
1.至于赤壁之下
语段对比拓 展二
2.而余兄子瞻名之 曰快哉
3.不然
拓展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衣想要入睡,月光进入门里,高兴地起身出门。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就一起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清澈。
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像我们两个清闲的人罢了。
重点注释1.念.无与为乐者,念:想到、考虑。
为:做。
2.寝:睡,名词作动词。
3.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子里。
步:散步,名词作动词。
4.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澄澈。
5.交横:交错纵横。
6.盖.竹柏影也,盖:大概是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
耳:罢了,闲人:清闲的人。
这里是指不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古今异义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
2.月色入户户,古义:门;今义:住户。
3.念无与为乐者念,古义: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4.盖竹柏影也盖,古义:原来是,今义:盖子。
词类活用1.相与步于中庭:步:名词作动词,散步。
2.怀民亦未寝:寝:名词作动词,睡;卧。
一词多义与:1.相与步于中庭。
(跟,向。
介词)2.念无与为乐者。
(和,连词。
)1.遂.至承天寺。
(于是)2.遂.迷,不复得路(终于)至:1.遂至.承天寺。
(到)2.寡助之至.。
(极点)寻:1.寻张怀民。
(寻找)2.未果,寻病终。
(不久)3.飞来峰上千寻塔。
(长度单位)特殊句式倒装句1.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
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
觕⑤恶不可食。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
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⑥’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
①南迁:贬谪到南方。
①梧、藤:梧州、藤州。
①鬻(yù):卖。
①觕(cū)同“粗”。
①饮湿:指润湿嘴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2)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3)共买食.之(____________)(4)饮酒但.饮湿(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3.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如果你是苏东坡,在(乙)文的情景中,会对九三郎说些什么?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B.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慕:仰慕。
C.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尊崇。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含练习和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一、知识梳理苏轼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是相与:共同,一起闲人:清闲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户:门遂:于是。
至:到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闲人”罢了!(三)、填空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
(2)人生感慨。
(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四)、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
(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
(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五)、思考: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附答案7篇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附答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附答案7篇《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附答案7篇《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附答案1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0—22题。
《记承天寺夜游》注释、翻译、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念】考虑,想到。
2、【相与】共同,一起。
3、【中庭】院子里。
4、【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盖】大概是。
6、【但】只是。
7、【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二、重点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重财轻信》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
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 “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③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④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⑤,舟迫⑥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郁离子曰:“或称贾人重财而轻命,始吾不信,而今知有之矣。
孟子曰:‘故术不可不慎也。
’信哉!”【注释】①贾人:商人②浮苴:水中浮草③无乃:莫非,岂不是,难道不是。
④情绪低落的样子。
⑤浮吕梁而下:乘船沿吕梁山顺流而下。
⑥迫:迫近,这里是冲撞、触击。
1、下列同例句“渡河而亡.其舟”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暮而果大亡其财B、马无故亡而入胡C、广故说言欲亡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解析】例句是丢失的意思。
A丢失。
B逃走。
C逃跑。
D逃亡。
2、下列“而”的用法和意义同例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中“而”相同的一项是:(D)A、渔者载而升诸陆B、黯然而退C、立而观之D、是许金而不酬者也【解析】例句是表转折。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及解析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记承天寺夜游[宋]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②,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⑤,水中藻荇交横⑥,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⑦。
〔注释〕①本文选自《东坡志林》。
承天寺,在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南)。
当时苏轼因被新党指控为讪谤朝廷,贬谪在黄州。
②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作者贬官黄州的第四年。
元丰,宋神宗的年号(公元1078—1084年)。
③张怀民,即张梦得,苏轼之友,亦贬官黄州,初到时寓居承天寺。
④步,用为动词,散步。
⑤空明,透明,形容庭中似水般澄澈。
⑥藻荇(xing性),泛指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形似心脏,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⑦闲人,此指不追求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当时作者贬官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实际上过着近乎流放的闲居生活,所以自称为“闲人”。
〔解析〕苏轼因对王安石推行新法持保守态度,终于获罪而贬谪黄州充当团练副使。
这个闲职,使苏轼无“用武之地”,所以这一时期苏轼的作品,如《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大多有旷达而又失意的矛盾心绪,本篇也不例外。
前段叙寺庭步月,在“解衣欲睡”之深夜,因见“月色入户”而“欣然起行”,兴之所来,不可自己。
这正是苏轼那旷达性格的表现。
但一人独步,未免寂寞,于是至承天寺寻朋友共同游乐。
一“念”之闪,立即行动。
这又是苏轼那不顾形迹的旷达表现。
“相与步于中庭”一句点实了题目“承天寺夜游”,又为后文的写景抒情留下了无穷尽的地步。
中段写景,夜间闲游,可入文者甚多:寺、庭、日、树、草、风声、虫鸣等等,如果一一娓娓道来,可制成相当规模的文章。
但作者只撷取月光来描写,将庭中的月色比为“积水”,将月下的竹柏影喻为“藻荇”,而一个“空明”,极言月光之澄澈洁净,一个“交横”,则写尽了竹木丛生错杂之状态。
出奇的联想构成了绮丽的美景,而又如此贴切、动人,令人宛然如见。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二、解释句中重要的词:念:考虑,想到。
寝:睡。
但:只是。
相与:共同,一起。
闲人:清闲的人。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户:门。
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于是。
至:到。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
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
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填空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夜游承天寺阅读及参考答案

记夜游承天寺阅读及参考答案记夜游承天寺阅读及参考答案「篇一」记夜游承天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面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段文字叙事、描景、抒情集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事之雅者;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景之美者;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情之深者。
4.整段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2.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情雅致的人罢了。
3.月夜行步月色如水发闲人之叹4.(意思对即可)《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
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
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记夜游承天寺阅读及参考答案「篇二」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⑴念无与为乐者⑵遂至承天寺⑶怀民亦未寝⑷相与步于中庭⒉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

《》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文学常识:
二、字词积累
1、生字
无与乐(lè)者遂(suì) 藻(zǎo)荇(xìng)
2、释词:
解衣:脱。
月色入户:门欣然起行:快乐的样子。
念无与乐者:考虑,想到。
遂至承天寺:就。
亦未寝:也。
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
但:只。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练习
3.对“庭下如积水空明〞的几种理解,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是( )
A、天空中月光明亮,房屋月光如水。
B、庭院中洒满阳光,像地上积满了水。
C、庭院中洒满阳光,像空中的明月倒映在水中。
D、庭院中的月光像是积聚在那里的一潭透明的清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东坡志林》苏轼
3.D
4.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略。
《记承天寺夜游》注释、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念】2、【相与】3、【中庭】4、【空明】5、【盖】6、【但】7、【耳】二、重点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重财轻信》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
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 “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③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④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⑤,舟迫⑥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郁离子曰:“或称贾人重财而轻命,始吾不信,而今知有之矣。
孟子曰:‘故术不可不慎也。
’信哉!”【注释】①贾人:商人②浮苴:水中浮草③无乃:莫非,岂不是,难道不是。
④情绪低落的样子。
⑤浮吕梁而下:乘船沿吕梁山顺流而下。
⑥迫:迫近,这里是冲撞、触击。
1、下列同例句“渡河而亡.其舟”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暮而果大亡其财B、马无故亡而入胡C、广故说言欲亡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2、下列“而”的用法和意义同例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中“而”相同的一项是:()A、渔者载而升诸陆B、黯然而退C、立而观之D、是许金而不酬者也3、下列同例句“若渔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C、马之千里者《马说》D、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说:“所以选择职业不可以不谨慎”相信了啊!”B.”济阴之贾人”的做法从正面告诉了我们诚信对人的重要性.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记承天寺夜游》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作者。
(2分)2.填空:(3分)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苦闷心情。
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3.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2分)7.“月色入户”意思是,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4分)8.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它与“”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4分)9.“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3分)10.文章“记”的要素是:(4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11.本文的构思角度是()(3分)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5分)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①诗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
②这是一首赞咏的诗,诗的表面似乎在赞咏,实际上是用来比喻刘景文,颂扬他。
第二部分:(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3.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
(2分)14.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描绘了一个的美妙境界。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理解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理解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后所著,全诗以描写月光景色为主,表达了自己对被贬后的自嘲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下面本店铺介绍的是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理解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及试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4分)
①月色入户()
②但少闲人()
③念无与为乐者()
④相与步于中庭()
7.翻译句子。
(4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分)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分)
8.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2分)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理解:
6.答案:①门;②只是;③考虑,想到;④共同,一起
7.答案:①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满清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②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8.答案:被贬后无所事事的自嘲;观赏月色的闲情雅致;旷达乐观的胸襟。
以上就是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理解及答案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店铺。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理解及答案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理解】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专题07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解析)

07 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①。
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②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③,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选自《黄冈竹楼记》)注:①椽:(chuán)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
②丁丁(zhēng):形容棋子敲击棋盘时发出的清脆悠远之声。
③氅:(chǎng)用鸟类的羽毛缝制成的外衣。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以其价廉而工省(4)宜鼓琴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B.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C.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D.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4.《记承天寺夜游》和《黄冈竹楼记》两篇文章都是作者谪居之时写下的散文,他们的情感抒发有何异同之处?请结合文章简析。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解析版)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①李白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②,私心慕之。
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③之壮观。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
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
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④,长山横蹙,九江却转。
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源射万整。
此宇宙之奇诡也。
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
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⑤,使秦人着鞭,先往桃花之水。
孤负⑥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
(选白《李太白全集》)【注释】:①从侄:堂侄。
耑:李耑,李白的堂侄。
②《子虚赋》:汉代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其中描写了云梦的壮美景象。
③七泽:传说楚国古有七个水泽。
“云梦”属“七泽”之一。
④香炉:庐山香炉峰。
⑤丹液:传说中的金丹,服用后可成仙。
白龙:传说中仙人的坐骑。
⑥孤负:辜负。
1.用“/”给第二自然段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三处)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及.长,南游云梦及.鲁肃过寻阳B.破涕.为笑独枪然而涕.下C.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方.七百里,高万仞D.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腾子京谪.守巴陵郡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私心慕之”,是说作者小时候被《子虚赋》中所描写的云梦景象深深打动。
B.“此宇宙之奇诡也”,包含着作者对前文所描写的庐山壮丽景象的惊叹与赞美。
C.“不可得而窥焉”,暗含着作者对未能前往“方湖、石井”游赏的遗憾之情。
D.“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是说作者终自己一生,也没有机会和李一起去游访名山了。
4.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李白对后辈寄予了怎样的希望。
【答案】1.端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2.C3.D4.李白描绘自己游庐山时所见的壮美景象,叙写所不能见到的胜景,希望李耑精神振奋地前往庐山游历(像自己年轻时一样向往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
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怀民亦未寝,相与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相与
..步于庭中
1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0.用原文填空。
(4分)
(1)“欣然起行”的原因是:
(2)张怀民与作者具有同样的愁思表现在:
21. 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的一种怎样的情怀,联系我们学过的其他古文,说说你对古代文人这种情怀的认识。
(4分)
答案: 18. (1)考虑、想到(2)于是、就(3)共同、一起19. (1)月光照进屋里,我高兴地起身走出户外。
(2)只是缺少清闲的人如我们两个啊。
20. (1)月色入户;(2)怀民亦未寝。
21.提示:古代文人常常以物喜以己悲。
联系略。
试题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
③怀民亦未寝.()④水中藻荇交横
..()
2.从划波浪线的句子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②相与步于中庭
4.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
5.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3分)能表现友情的句子:(1) (2) 理由:
答案: 1.①考虑②只是③睡觉④交错纵横 2.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我(苏轼)与张怀民起因:我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结果:我与张怀民相与步天庭中 3.①哪里的夜没有月亮啊!哪儿没有竹子和松柏树啊②同张怀民一同走到院里 4.惋惜无人赏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禄,为俗务所累,无暇及此,表现作者和张怀民超凡脱俗,摒弃一切凡尘事物的拖累,淡泊宁静的情怀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⑵遂.至承天寺()
⑶怀民亦未寝.() ⑷相与.步于中庭()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⒊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⒋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 (即“庭下……盖竹柏影也”)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
4.旷达、豁达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1.选文的作者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八大家”之列。
(2分)
2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1分)
23.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1分)
盖竹柏影也
2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步:
2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文: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26.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21.苏轼唐宋 2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3。
盖 / 竹柏影也24.(1)考虑,想到(2)散步(或漫步、走、行走)25 (1)(我)
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26(1)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
妙境界。
(2)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依然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