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管理策略.pptx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优点:该理论为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找到了 依据,是银行不会盲目的投放资金,从而避免了风险,是银 行贷款能够适应商品交易的需要。
3、缺点:
第一、这种理论没有考虑到经济发展对银行信贷的需要,使 银行业务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使银行的自身发展受 到限制。
第二、该理论未能正确认识到银行存款余额的相对稳定性及 贷款清偿的其他保证条件。
(二)产生大背景(20世纪60年代)
银行负债管理思想源于利率管制下的金融创新。
利率管制导致金融脱媒,分流银行资金来源,使银行面临 资金来源的巨大压力,不得不在存款之外寻求新的资金来 源方式,即主动在货币市场购买资金。
三个代表理论:银行券理论、存款理论和购买理论。
(三)评价
积极作用:
降低了流动性资产储备水平,提高了资产的盈利能力;银 行在资金管理上更富进取精神,摆脱了被动负债的制约。
理论缺陷:
一旦筹措不到资金,风险增加;负债成本过高,不能实现盈 利性目标。因此,负债管理不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
提取存款
一级准备 活期存款
二级准备 储蓄存款
贷款收益性 一般性定期
投资
存款
固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资产 资本账户
购买资金
收益资产目标增长
购买资金
负债管理策略
四、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思想
(一)产生的背景
负债管理思想使得商业银行不断创新出众多新的金融工具和 交易方式,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提高资金价格,利率限制实 际上被冲破了。20世纪80年代,西方各国先后取消或放松 了利率管制,银行界出现了金融自由化浪潮,种类繁多的浮 动利率负债和浮动利率资产纷纷涌现。商业银行在主动负债 的同时,也面临新的风险——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开始把资 金管理的目标转向如何如通过协调负债与资产的关系来保持 净利息正差额和控制正的自有资本净值,其管理思想就是资 产负债联合管理。
活期存款
储蓄存款 定期存款 借款 债券 股本
一级储备
二级储备
各类贷款
长期证券
固定资产
2.线性规划法
资金分配法只是提供了一种资金管理的思想策略,但银行在 运用中需要一种可供操作的方法。线性规划法就是一种较为 有效的方法,他被银行用来解决一些变量受约束时,线性函 数值如何取得最优的问题。
线型规划模型的运用步骤:
(1)建立模型目标函数。
(2)选择模型中的变量。主要考虑决策和预测这两类变量。 决策变量是银行可以控制的变量,如资产和负债项目;与策 变量是银行不能进行控制的项目,如利率、现金流量、存款 和贷款的种类等。
(3)确定约束条件。
(4)求出线型规划模型的解。
三、负债管理思想
(一)基本内容
商行资产按既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负 债的项目,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主动性负债,或“购买” 资金来实现银行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其核心是把保持银 行流动性经营的重点,由资产方转移到负债方,以主动积 极的负债管理作为实现资产流动性、盈利性均衡的主要工 具
来实现银行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目标组合。 它既不单纯站在资金运用角度,也不单纯站在资金 来源角度,而是考虑银行整体资金的配置状态,以 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 狭义的:在利率波动的环境中,通过策略性改变利 率敏感资金的配置状况,来实现银行的目标净利息 差额,或通过调整总体资产和负债的持续期,来维 持银行正的净值。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商业银行资产负 债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了解商业银行资产 负债管理的目标及策略,理解融资缺口模型 的运用及持续期缺口模型的运用。
第一节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 第二节 融资缺口模型及运用 第三节 持续期缺口模型及运用
资产负债管理: 广义的:指商业银行按一定的策略进行资金配置,
3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理论的演进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商业贷款理论 可转换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存款理论 销售理论 购买理论
(一)商业性贷款理论
1、主要观点:商业性贷款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应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即基于商业行为而能自动清偿的 贷款。
其理由是银行的存款多数都是活期存款客户能随存随取,存 款的流动性要求高。银行为了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清偿力,避 免发生流动性风险和挤兑风险,因此强调商业银行不易发放 长期贷款和消费者贷款,也不能将资金投放于政府债券、公 司债券和股票。
第三、固守这种理论还可能助长经济波动。
(二)资产转移理论
1、主要观点:该理论认为,保持银行资产流动性的最好办 法是购买在市场上可以随时变现的资产,这种资产应具备信 誉高、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出售等条件。
银行可将其资金投放于购买国库券,其目的在于使银行的部 分资产保持高度的流动性,用于满足客户的提现需要。可将 剩余资金用于高收益的中、长期贷款,而不必将业务限制在 短期商业性贷款上。
二、资产管理方法
1.资金分配方法
资金分配方法提出的时间也在20世纪40年代,它根据资 产管理理论的思想,提出商业银行应如何安排资金组合的 运作策略。其主要内容是:商业银行在把现有资金分配到 各类资产上时,应使各种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或周转率与 相应的资产期限相适应。那些具有较低周转率或相对稳定 的资金来源应分配到相对长期、收益高的资产上;反之, 周转率较高的不稳定性存款则主要分配到短期的、流动性 高的资产项目上。
2、优点:转移理论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找到了保持流动性的新 方法,使银行不必迫于流动性的压力,可以拓展更为有利的贷款 业务,增加银行的收益。
3、缺点:它最大的缺点在于证券能否及时变现要取决于市场。 另外,过分强调保持流动性的必要性,限制了对高盈利资产的持 有。
(三)预期收入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银行贷款并不能自动清偿。银行在评估贷款质量 时,应注意借款人的经济偿还能力,而偿还能力的大小,要取决 于借款人在未来的预期收入。根据这一理论,银行的资产业务增 加了,因此它为银行业务的拓展找到了理论依据促使银行家对保 持流动性有了更新、更全面地认识,银行在贷款偿还有保证的前 提下,可以主动地安排好银行资金的期限结构。另外,它还促使 银行增强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意识。
3、缺点:
第一、这种理论没有考虑到经济发展对银行信贷的需要,使 银行业务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使银行的自身发展受 到限制。
第二、该理论未能正确认识到银行存款余额的相对稳定性及 贷款清偿的其他保证条件。
(二)产生大背景(20世纪60年代)
银行负债管理思想源于利率管制下的金融创新。
利率管制导致金融脱媒,分流银行资金来源,使银行面临 资金来源的巨大压力,不得不在存款之外寻求新的资金来 源方式,即主动在货币市场购买资金。
三个代表理论:银行券理论、存款理论和购买理论。
(三)评价
积极作用:
降低了流动性资产储备水平,提高了资产的盈利能力;银 行在资金管理上更富进取精神,摆脱了被动负债的制约。
理论缺陷:
一旦筹措不到资金,风险增加;负债成本过高,不能实现盈 利性目标。因此,负债管理不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
提取存款
一级准备 活期存款
二级准备 储蓄存款
贷款收益性 一般性定期
投资
存款
固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资产 资本账户
购买资金
收益资产目标增长
购买资金
负债管理策略
四、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思想
(一)产生的背景
负债管理思想使得商业银行不断创新出众多新的金融工具和 交易方式,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提高资金价格,利率限制实 际上被冲破了。20世纪80年代,西方各国先后取消或放松 了利率管制,银行界出现了金融自由化浪潮,种类繁多的浮 动利率负债和浮动利率资产纷纷涌现。商业银行在主动负债 的同时,也面临新的风险——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开始把资 金管理的目标转向如何如通过协调负债与资产的关系来保持 净利息正差额和控制正的自有资本净值,其管理思想就是资 产负债联合管理。
活期存款
储蓄存款 定期存款 借款 债券 股本
一级储备
二级储备
各类贷款
长期证券
固定资产
2.线性规划法
资金分配法只是提供了一种资金管理的思想策略,但银行在 运用中需要一种可供操作的方法。线性规划法就是一种较为 有效的方法,他被银行用来解决一些变量受约束时,线性函 数值如何取得最优的问题。
线型规划模型的运用步骤:
(1)建立模型目标函数。
(2)选择模型中的变量。主要考虑决策和预测这两类变量。 决策变量是银行可以控制的变量,如资产和负债项目;与策 变量是银行不能进行控制的项目,如利率、现金流量、存款 和贷款的种类等。
(3)确定约束条件。
(4)求出线型规划模型的解。
三、负债管理思想
(一)基本内容
商行资产按既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负 债的项目,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主动性负债,或“购买” 资金来实现银行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其核心是把保持银 行流动性经营的重点,由资产方转移到负债方,以主动积 极的负债管理作为实现资产流动性、盈利性均衡的主要工 具
来实现银行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目标组合。 它既不单纯站在资金运用角度,也不单纯站在资金 来源角度,而是考虑银行整体资金的配置状态,以 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 狭义的:在利率波动的环境中,通过策略性改变利 率敏感资金的配置状况,来实现银行的目标净利息 差额,或通过调整总体资产和负债的持续期,来维 持银行正的净值。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商业银行资产负 债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了解商业银行资产 负债管理的目标及策略,理解融资缺口模型 的运用及持续期缺口模型的运用。
第一节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 第二节 融资缺口模型及运用 第三节 持续期缺口模型及运用
资产负债管理: 广义的:指商业银行按一定的策略进行资金配置,
3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理论的演进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商业贷款理论 可转换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存款理论 销售理论 购买理论
(一)商业性贷款理论
1、主要观点:商业性贷款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应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即基于商业行为而能自动清偿的 贷款。
其理由是银行的存款多数都是活期存款客户能随存随取,存 款的流动性要求高。银行为了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清偿力,避 免发生流动性风险和挤兑风险,因此强调商业银行不易发放 长期贷款和消费者贷款,也不能将资金投放于政府债券、公 司债券和股票。
第三、固守这种理论还可能助长经济波动。
(二)资产转移理论
1、主要观点:该理论认为,保持银行资产流动性的最好办 法是购买在市场上可以随时变现的资产,这种资产应具备信 誉高、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出售等条件。
银行可将其资金投放于购买国库券,其目的在于使银行的部 分资产保持高度的流动性,用于满足客户的提现需要。可将 剩余资金用于高收益的中、长期贷款,而不必将业务限制在 短期商业性贷款上。
二、资产管理方法
1.资金分配方法
资金分配方法提出的时间也在20世纪40年代,它根据资 产管理理论的思想,提出商业银行应如何安排资金组合的 运作策略。其主要内容是:商业银行在把现有资金分配到 各类资产上时,应使各种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或周转率与 相应的资产期限相适应。那些具有较低周转率或相对稳定 的资金来源应分配到相对长期、收益高的资产上;反之, 周转率较高的不稳定性存款则主要分配到短期的、流动性 高的资产项目上。
2、优点:转移理论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找到了保持流动性的新 方法,使银行不必迫于流动性的压力,可以拓展更为有利的贷款 业务,增加银行的收益。
3、缺点:它最大的缺点在于证券能否及时变现要取决于市场。 另外,过分强调保持流动性的必要性,限制了对高盈利资产的持 有。
(三)预期收入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银行贷款并不能自动清偿。银行在评估贷款质量 时,应注意借款人的经济偿还能力,而偿还能力的大小,要取决 于借款人在未来的预期收入。根据这一理论,银行的资产业务增 加了,因此它为银行业务的拓展找到了理论依据促使银行家对保 持流动性有了更新、更全面地认识,银行在贷款偿还有保证的前 提下,可以主动地安排好银行资金的期限结构。另外,它还促使 银行增强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