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心电图案例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第六章 心电图检查 一、名词解释 1心电图(ECG) 2心电向量

第六章 心电图检查 一、名词解释 1心电图(ECG) 2心电向量

第六章心电图检查一、名词解释 1.心电图(ECG) 2.心电向量3.胸导联 4.导联轴 5.额面六轴系统 6.心电轴: 7.钟向转位 8.冠状T波 9.心律失常 10.室性早搏二联律 11. 室性早搏三联律 12.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填空题: 1.极化状态是指静息时膜外、膜内的相对恒定状态。

2.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由、、、、、束支及构成。

3.正常心脏的激动起源于,兴奋心房的同时,激动沿 --- --- 到达 --- --- 顺序传导,最后兴奋心室。

4.肢体导联包括标准导联、、及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5.常用胸导联包括,又称为。

6.心电图描记在由纵线和横线交织的小方格纸上,小方格各边均为,纵向距离代表,用以计算,当标准电压为1mV=10mm时,每两条横线间的一小格代表。

横向距离代表,用以计算。

当走纸速度为25mm/s时,每两条纵线间的一小格代表。

7.正常心电轴在额面上的投影指向,正常范围为。

8.心脏的钟向转位可通过心前区导联中过渡区波形出现的位置来判断,V、V导联出现过渡56区波形,提示心脏转位,常见于;V、V导联出现过渡区波形,提示心脏转12位,常见于。

9.P波形态为,P波方向在导联倒置,在、、、和导联直立。

10.P-R间期的正常范围为,QRS波群的正常范围为。

在任何导联中,S-T段下移不应超过。

11.左心房肥大的心电图特征为:P波,常呈,峰间距。

常见于,所以又称。

12.右心房肥大的心电图特征为:P波,电压 ,时间正常。

常见于,又称为。

13.心室肥大的心电图主要表现为:、、以及。

14.在心电图诊断中,是左心室肥大的一个重要特征。

病因多见于、、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

15.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心电图改变有和、及。

16.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及分期包括:、、、。

17.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细胞的、、改变紧密相关。

18.根据发生机制,心律失常可以分为3类:、、。

19.房室传导阻滞按照阻滞的程度可分为,即、二度,即和,即。

心电图复习资料从基础到临床应用

心电图复习资料从基础到临床应用

心电图复习资料:从基础到临床应用
1.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 心电图的来源和基本原理
- 心电图的常用检查方法
- 心电图的标准导联和导联位置
- 心电图波形、节律及间期的解读
2.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 心电图在心脏疾病的诊断中的作用
- 心电图在不同心脏病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 心电图在心血管手术前后的评估和监测
- 心电图在心衰、猝死、心源性猝死等危重病症的诊断中的应用
3. 心电图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 心电图干扰的来源和解决方法
- 心电图异常的处理方法
- 心电图检查结果的解读及结果报告的撰写方式
4. 心电图技术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 心电图技术的现状及局限
- 心电图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前景
- 心电图与其他检查手段的联合应用及发展方向
总体而言,心电图是临床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对于心脏疾病的确诊、评估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前的准备、检查方法及后续的结果分析都至关重要,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深入了解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临床应用,作为技能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心电图教学设计教案1

心电图教学设计教案1

● 02
第2章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
心脏的电生理学
01 心脏的起搏与传导系统
控制心脏跳动的关键
02 心房、心室肌细胞的电活动
不同部位电信号的生成
03
心电图的波形及意义
P波的形态分析
代表心房的兴奋 持续时间正常在0.11秒以内
01
心律失常的识别和分

04
根据波形形态和间距进行判断
常见的有房颤、室性早搏等
Theme color makes PPT more convenient to change.
Adjust the spacing to adapt to Chinese typesetting, use the reference line in PPT.
心房扩大的心电 图表现
心房扩大时,常出现P波增宽、P波双峰的 情况。此外,房颤合并心房扩大时,心电 图特点更加复杂,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诊断。
心室肥大的心电图 表现
R波振幅增高 心室重构与心室肥
大的关系
S波加深
心电图解读 病理生理学角度
心电图解析
心包炎的心电图表现
01 弥漫性ST段抬高
心电图特征
02 T波倒置
临床观察
03
先天性心脏病的心电图特征
房室缺损的心电图
表现
描述A 描述B
01
描述C
动脉导管未闭的心 电图表现
解释X 解析Y 说明Z
心电图信号的获取 与保存
心电图信号的增益 设置
心电图的保存方式

调节增益以获得清晰的心电图信号 选择合适的方式保存心电图数据
心电图信号的滤波 设置
设置适当的滤波以排除干扰
Unified fonts make reading more fluent.

心电图

心电图

科目:健康评估题型:单选题章节:第六章心电图检查第一节心电图的基本知识难度系数 11.心电图不能提供直接诊断依据的一项是A.心律失常B.心肌梗死C.高钾血症D.心肌缺血E.心脏收缩力2.胸导联探查电极位置错误的是A.V1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B.V2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C.V3在V2与V4连线的中点D.V4在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E.V5在左腋前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3.黄色导联线应连接在A.右上肢B.左上肢C.右下肢D.左下肢E.胸前4.红色导联线应连接在A.右上肢B.左上肢C.右下肢D.左下肢E.胸前5.反映心房除极的心电图波型是A.QRS波B.R波C.T波D.P波E.U波6.反映心室除极的心电图波型是A.QRS波群B.S波C.T波D.P波E.U波章节:第六章心电图检查第二节正常心电图难度系数 11.心电图纸移动速度为25mm/s时横距l mm代表A.0.04sB.0.08sC.0.02sD.0.05mVE.0.1mV2.心电图纸移动速度为50mm/s时横距l mm代表A.0.04sB.0.08sC.0.02sD.0.05 mVE.0.1 mV3.心电图纸定准电压为1mV=5mm时纵距l mm代表A.0.2mVB.0.02mVC.0.1 mVD.0.05 mVE.0.5 mV4.心电图各波段测量方法错误的一项是A.时间的测量自波的开始部内缘量至波的终止部内缘B.向上波高度自基线的上缘测至波峰顶端的水平线C.向下波深度自基线的下缘测至向下波最低点的水平线D.S-T段应在“J”点后0.06~0.08s处测量E.S-T段抬高时从等电位线下缘垂直量至S-T段的上缘5.窦性P波方向倒置表现在A.Ⅰ导联B.Ⅱ导联C.aVR导联D.aVF导联E.V3导联6.心电图上代表房室传导的时间是A.P-R间期B.Q-T间期C.P-P间期D.R-R间期E.S-T段7.正常人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A.1/2B.1/4C.1/6D.1/10E.1/58.正常人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Q波振幅不应大于同导联R波的A.1/2B.1/4C.1/6D.1/10E.1/59.正常心电图的S-T段在任何导联下移不得超过A.0.1mVB.0.01mVC.0.5 mVD.0.05mVE.0.02mV10.正常心电图的S-T段在任何导联抬高不得超过A.0.1mVB.0.01mVC.0.5mVD.0.05mVE.0.02mV11.窦性心律正常频率范围应在A.60~100次/minB.80~150次/minC.40~60次/minD.100~120次/minE.50~100次/min12.窦性P波是指A.R波规律出现B.Ⅰ、Ⅱ导联直立、aVF、V3导联倒置C.aVF、V3导联直立、Ⅰ、Ⅱ导联倒置D.Ⅰ、Ⅱ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E.Ⅰ、Ⅱ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难度系数 21.王先生,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心律规则R-R间距0.8s,心室率为A.100次/minB.75次/minC.103次/minD.80次/minE.60次/min章节:第六章心电图检查第三节异常心电图难度系数 11.洋地黄中毒最常见的心脏毒性反应是:A.室性早搏呈二联律B.房室传导阻滞C.心房颤动D.窦性心动过缓E.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2.频发期前收缩是指期前收缩每分钟出现A.3次以上B.5次以上C.8次以上D.10次以上E.15次以上3.关于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错误的一项是A.有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B.T波方向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C.QRS波群前无P波D.代偿间歇完全E.P波规律出现4.不是病窦综合征的是A.窦性心率80次/分B.窦性心率45次/分C.窦性停博D.窦房结阻滞E.慢-快综合征5.房颤病人心电图主要表现A.脉搏的改变B.病人的主诉C.血压的变化D.心室率的改变E.P波消失被f波代替6.不符合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是A.出现形态大小不一的f波B.R-R间歇不相等C.QRS波群形态大致正常D.窦性P波消失E.心室率350~600次/min 7.左心房肥大心电图表现不包括A.心房除极时间延长B.P波增宽且时限≥0. 12sC.又称“二尖瓣型P波”D.V1导联P波呈先正后负且负向波较深E.心房除极电压增高8.不符合左心室肥大心电图特征的是A.肢体导联RavL>1.2mV或RavF>2.0mVB.额面心电轴左偏但一般不超过-30°C.QRS总时限一般达0.10~0.11sD.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的ST 段呈下斜型压低达0.05mV以上E.P波时间延长9.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特征不包括A.心内膜缺血时T波高大直立B.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时T波倒置C.心内膜和心外膜下心肌同时缺血时T波低平或双向D.T波无变化E.S-T段多表现为下移10.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特征正确的是A.心内膜下心肌缺血S-T段多表现为下移≥0.05mVB.心外膜下心肌缺血S-T段多表现为抬高>0.5mVC.缺血型S-T段改变应在心绞痛发作后改变较明显D.心外膜下心肌缺血S-T段多表现为下移≥0.05mVE.心内膜下心肌缺血S-T段多表现为抬高>0.1~0.3mV11.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不正确的是A.缺血型T波倒置B.坏死型Q波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最早心电图特征C.损伤型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D.坏死型Q波形成E.坏死型Q波可持续存在12.心肌梗死的的定位诊断不正确的是A.前间壁心肌梗死时V1~V3导联出现异常Q波B.前壁梗死时异常Q波出现于V3~V5导联C.下壁心肌梗死时在Ⅱ、Ⅲ、aVF 导联出现异常Q波D.后壁心肌梗死时V7~V9导联出现异常Q波E.侧壁梗死时异常Q波出现于V1~V2导联13.诊断心肌梗死最有价值心电图变化是A.T波倒置B.S-T段压低C.S-T段抬高D.异常Q波或QS波形成E.出现U波增高14.不符合窦性心律心电图特征的是A.P波规律出现B.P-R间期为0.12~0.20s。

第六章重症监护

第六章重症监护

第六章重症监护一、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护理[知识要点]1.成人心肺复苏,包括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要点。

2.心跳呼吸骤停后的ICU常用综合救治措施。

3.人工气道的建立禁忌症。

4.人工气道吸痰指正。

5.人工气道湿化评价指标。

[案例分析]案例第一部分患者,女性,44岁,因车祸至昏迷,5分钟后神智转清,感头昏、恶心、胸痛,无喷射性呕吐、无四肢抽搐,入附近医院查头颅CT和胸片均未见明显异常,生命体征平稳,建议继续观察,随时复诊。

当日晚间10时左右,患者在家中反复出现发作性晕厥,共3次,每次持续10—20钟不等,同时伴有四肢肌张力增高,大小便失禁,能自行缓解后苏醒,应答正确,在等待“120”过程中患者再次发生晕厥,“120”到场后发现其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立即予以心肺复苏术。

△选这题1.判断心搏骤停的早期体征包括:(ABCE)A.意识消失B.大动脉搏动消失C.无自主呼吸D.心电图平直E.瞳孔散大2.心脏骤停示,心电图的表现有:(ACD)A.室颤B.房颤C.电—机分离D.心室静止E.室上性心动过速3.抢救心脏骤停者的生存链包括有:(ABCDE)A.立即识别心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B.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C.快速除颤D.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E.综合的心搏骤停后治疗△简述题4.对于可以除颤恢复心脏节律的心脏停住患者,处理的优先顺序是什么?答:①除颤;②胸外按压;③开放气道;④寻找并确定原因[案例分析]案例第二部分“120”运送10分钟后监护该患者送至**医院急诊,心电监护示:室颤,立即给予电除颤、胸外按压、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7分钟后患者恢复自主心率,收住ICU进一步治疗,曾予多巴胺升压治疗,后循环逐渐稳定撤离多巴胺,行心脏彩超未见明显病理改变。

△选这题5.高级生命支持主要技术有:(ABCDE)A.脑复苏、药物治疗、维度控制B.循环维持功能C.维持呼吸功能D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E.严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6.气管插管前护士应该:(ABCE)A.检查一谈装置、呼吸囊及吸氧装置,确保功能正常B.呼吸机连接至气体源头,确保呼吸机功能正常C.患者静脉通道已经开放,随时可以使用药物D.患者体位:枕骨下垫一枕头的仰卧位E.紧急插管示,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误吸7.该患者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CRP时应该注意(C)A.按压:呼吸=30:2B. 按压:呼吸=15:2C.按照100次/min以上的频率心脏按压,呼吸机控制呼吸D.呼吸机送气示暂停按压E.呼吸频率设定为5-10次/min8.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护理目标包括:(ABCDE)A保持人工气道通畅在位B使用肢体加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C充分湿化D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E抬高床头30°以上9出现以下哪些指标时应气道内吸引?(ABCDEF)A无其他原因指脉氧饱和度下降2%及以上B容量控制模式时气道峰压增加或压力控制模式时潮气量明显减少C听诊有痰鸣音D气道内明显有分泌物E怀疑胃内容物或上气道分泌物的误吸(患者呕吐或人工气道气囊压前)F8小时内无吸痰指征应吸痰一次10.该患者紧急机械通气,给予热湿交换器(人工鼻)湿化,出现下列哪些指标说明湿化效果不满意:(ABE)A气管插管出口至人工鼻段清洁透明B气管插管出口至人工鼻段清洁透明与朦胧交替C气管插管出口至人工鼻段清洁透明可见到有水珠D吸痰后吸痰管有痰液附着,清水一次冲洗干净E吸痰后吸痰管有痰液附着,清水2次及以上冲洗干净11.为了预防该患者V AP发生,下列措施中可能有效的有:(ACDEF)A解除病人前后洗手B使用密闭式吸痰管C预防DVT D 持续声门下吸引E抬高床头30°~45°F持续监测气囊压力或每天调整气囊压力3次以上12.给该患者多巴胺治疗时,以下护理措施正确的有:(ADE)A密切监测血压,开始时5~15分钟监测一次,稳定后减少监测频率,必要时监测有创动脉血压B最好外周建立专用静脉通道输入C为了避免地血压对病人的危害,首先设置较大的速度,然后根据血压,逐渐调整至适当剂量D匀速输注E在充分扩容的前提下简述题13.简述护士在接诊该患者时,在安排床位是要考虑的问题。

第六章心电图案例

第六章心电图案例
肋间相交处
V5 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 左腋中线V4水平处
(4)胸导联的导联轴系统
V7导联:左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处;
V8导联:左肩胛线与V4同一水平处;
V9导联:左脊旁线与V4同一水平处。
V3R ~ V6R导联:在右胸部与V3~V6 对称部位。
三、心电图的组成与命名
(一)主要包括 1. 三个波 P波
正极位置 右上肢 左上肢 左下肢
负极位置 左上肢+左下肢 右上肢+左下肢 左上肢+右上肢
导联轴:在每个导联正负极之间可画出一假想直线, 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
+ ++
+ ++
把三个导联向三角中心推,产生三条交叉的参照线。 虽然把导联移向三角的中心,但是它们仍在原来的角度
上(仍是原来的导联,产生同样的信息)。
1. 设定心电图机 2. 连接导联线
(1)红色---右上肢,黄色---左上肢 (2)绿色---左下肢,黑色---右下肢 (3)红、黄、绿、棕、黑、紫分别代表V1~V6导联
3. 描记各导联心电图 4. 整理并记录
(二)控制心电图描记的质量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一、心电图的测量 二、心电图各波段特点和正常
心电图
学习目标
1.具有关爱病人、保护病人隐私的意识 2.掌握心电图导联、各波段特点及正常值 3.熟悉心电图的组成与命名 4.了解心电图产生的原理、分析方法与临床应用 5.熟练掌握心电图的描记方法,学会分析几种常见的异常心电图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心电图导联体系。 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和命名、 特点及正常值。 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面向下壁的导联:II、III、avF
+ +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
第六章 心电图检查
• 心电图概念 • 心电图原理 • 心电图导联 •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心电图 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 每一次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 化的曲线. 化的曲线
• 窦房结是电活动的起源点,窦性心律是正 窦房结是电活动的起源点, 常心律 • 电传导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心电图是记录额面、水平面电活动图, 心电图是记录额面、水平面电活动图, • 额面即肢导联,水平面即胸导联。 额面即肢导联,水平面即胸导联。
• 导联 人体和心电图机连 导联:人体和心电图机连 接起来的方式称为导联. 接起来的方式称为导联
心电图电极安放
肢导联
心电图的电极的安放
肢导联
右手安放红色电极
左手安放黄色电极
脚安放黑色和绿色电极
心电图的电极安放
胸导联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V4连线中点 V4—第5肋间与锁骨中 线相交处 V5—腋前线与V4水平 线相交处 V6—腋中线与V4水平 线相交处 安放电极注意事项: 安放电极注意事项 1病人处于放松状态 病人处于M/S时,每横格 每横格=0.04S 时 每横格 • 每纵格 每纵格=0.1MV • HR=60/R-R OR 60/P-P

第6章 循环系统生理

第6章  循环系统生理

4期:K+递减性外流 + Na+递增性内流(If)+ Ca2+ 内流(Ica-T型钙通道激活)→缓慢自动去极化
具“自我”启动→ “自我”发展→ “自我”终止的离子流现象。
小结:慢反应自律细胞的电位形成机制
3期末Ik通道 递增性失活 K+递减性外流 复极化至-60mV时 If 通道递增性激活 Na+递增性内流 自动去极后1/3期 Ca2+通道(T型)开放 Ca2+内流 自我启动
心肌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 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平均250ms),相当 于心肌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长短主 要取决2期,它是骨骼肌与神经纤维有效 不应期的100倍和200倍。这一特性是保 证心肌能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不出现强 直收缩的生理学基础。
3、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 (1)不发生强直收缩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 收缩期加舒张早期,任何刺激落在此期内, 心肌都不会发生兴奋反应。 ∴当刺激频率↑→多数刺激落在有效不应 期内,最多引起期前收缩,不会发生强直收 缩。
If 通道:复极化的3期-60mV开始激活、-100mV充分 激活,去极化的0期-50mV失活。是超极化激活、具 有时间依从性的非特异性通道,不是快Na+ 通道, ∵TTX不能阻断。
小结:快反应自律细胞的电位形成机制
3 期 末 K+ 通 道 的 递 增 性 失 活 K+ 递 减 性 外 流 电 位 复 极 至 -60mV 时 If 通 道 的 递 增 性 激 活
+
2期
激活IK 通道 ↓ Ca2+缓慢内流 与K+ 外流处于平衡状态 ↓ 缓慢复极化 (2期=平台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循环-心肌电生理

循环-心肌电生理

3、心脏内各部位兴奋的传导速度有所不同。
52
(二)影响心肌细胞传导性的因素
1、心肌细胞的结构
2、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Na+通道的效率
3、邻近未兴奋部位的兴奋性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距离 ,Na+通道的性状)
53
四、心肌的收缩性
contractivity
54
1、对细胞外液中的Ca2+离子有明显的依赖性
复活
备用
41
(二)、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 心肌组织细胞在 没有外来刺激的 条件下,能自动 发生节律性兴奋 的特性。
电生理基础: 4期能自动去极化
42
自律性高低: 窦房结>房室交界>浦肯野细胞
50-90
40-60
15-40次/分
43
窦房结(S-A node)的自动节律性最高,
其发出的兴奋(AP)控制心脏的兴奋与
第一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 和生理特性
心肌组织:
兴奋性(excitability)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 收缩性(contractivity) — 机械特性
电生理特性
7
心肌细胞(myocardial cell):
工作细胞(working cardiac cell): 心房肌和心室肌 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无自律性。 自律细胞:(特殊传导系统): 窦房结P细胞(pacemaker cell) 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 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功能基本丧失 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末梢浦肯野细胞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自动节律性、窦性心律、期前收缩、代偿 间歇、有效不应期、超速抑制 2、心室肌细胞、窦房结细胞、浦肯野细胞 的动作电位有何特征?各时相产生的离 子机制. 3、心肌有哪些生理特性? 4、试述正常兴奋传导的顺序、特点、房室 延搁的意义?

《心电图学习》课件

《心电图学习》课件
总结词:监测治疗效果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预防猝死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对于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和 室颤,心电图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预防猝死的发生 。
心电图在猝死预测中的应用
总结词
预测猝死的有效手段
总结词
评估心脏健康状况
详细描述
心电图能够检测出心脏电活动的异常变化 ,对于预测猝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及 时采取干预措施。
心电图的波形与意义
01
02
03
04
P波
代表左右心房的电活动,异常 时提示心房肥大、心房内传导
阻滞等。
QRS波群
代表左右心室的电活动,异常 时提示心室肥大、心肌梗死等

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活动 ,异常时提示心肌缺血、电解
质紊乱等。
U波
出现在T波之后的低幅波,意 义尚不明确,异常时可能与电
解质紊乱有关。
详细描述
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的健康状况,预测猝 死风险,对于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监测, 提高预防和救治成功率。
05
心电图的学习方法
学习心电图的基本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01
在学习心电图时,应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实践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系统学习与分块学习相结合
02
在学习心电图时,应先系统了解心电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波
注意不同个体和导联差异
在解读心电图时,应注意不同个体和导联之间的差异,避免出现误 判。
关注心电图的动态变化
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对于判断病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学习时应注 意观察和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心电图。
THANKS
感谢观看

心电图检查课件讲课文档

心电图检查课件讲课文档
测量P波振幅: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
测量QRS波群、ST段、T波和u波振幅:QRS起始部的水平
第二十一页,共59页。
(2)各波段时距的测量
◆◆•从测二该量、波P波段心和起电始Q图R部S的的波测内时缘量,测选量择至波该幅波最段宽终末的部导的联内缘
◆测量PR间期时,选择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
◆ 测量QT间期时,选择QT间期最长的导联
高侧壁 I aVL
广泛前壁 V1 V2 V3 V4 V5
下壁 II III aVF
正后壁 V7 V8 V9
第三十九页,共59页。
四、常见心律失常
•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s)是指心脏激 动的起源或(和)传导出现异常,一般分为 激动起源异常和传导异常。
• 1.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必须满足以 下条件:①有窦性P波:P波在Ⅰ、Ⅱ、aVF 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②P-R间期0.12~ 0.20s;③成人心率每分钟60~100次;④节 律较规则,P-P间距相差<0.12s
第二十二页,共59页。
• 3.心率的计算 • (1)心律齐时的心率测量
• 测一个RR间距的秒数,然后被60除,可求得心室 率
• (2)心律不齐时的心率测量 • 测量5个以上连续的RR间距,然后用60除以其平 均值,求得每分钟心室率
• 数30大格(共6s)内的QRS波群或P波的个数, 乘以10,即为每分钟心室率或心房率
三、心肌梗死
• 1.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第三十七页,共59页。
• 2.心肌梗死的分期与心电图的演变
• (1)超急性期:发病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T波 高耸和ST段斜型抬高,但无病理性Q波。
• (2)急性期:发病数小时至数天,出现病理性Q波,ST 段弓背向上抬高,可呈单向曲线。

心电事件记录教学设计

心电事件记录教学设计
心电事件记录教学 设计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教学目标 03 教学内容 04 教学方法 05 教学评价
06 教学资源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教学目标
第二章
知识目标
掌握心电事件的 基本概念和分类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 反馈和建议
02
03
评价标准: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包括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态度表 现等方面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 课堂观察、作业检查、考试等
04
05
反馈改进: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 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资源
第六章
教材与参考书目
《心电事件 记录》教材
《心电图学》 《心电图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心电事件记录的采集与处理
心电事件记录的采集方法 心电事件记录的处理步骤 心电事件记录的分析方法 心电事件记录的应用领域
教学方法
第四章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01
理论教学:讲解心电事件的基 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心电事件,
02 让学生实际操作,掌握心电事
件的处理方法
完成心电事件记录练习题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心电 事件记录的原理和应用
观看心电事件记录教学视 频,加深理解
完成心电事件记录实验报 告,总结实验结果和心得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理解心电事件的 发生机制和临床
意义
学会识别和记录 心电事件
掌握心电事件的 处理方法和预防
措施
添加标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3R ~ V6R导联:在右胸部与V3~V6 对称部位。
三、心电图的组成与命名
(一)主要包括 1. 三个波 P波
QRS波群 T波 2. 两个间期 P-R间期
Q-T间期 3. 一个段 ST段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及意义
1. P波 心房除极波。P波的起始部代表右心房除 极,终末部代表左心房除极,中间部代表右、 左心房共同除极
心电图的产生原理
心肌细胞的除 极与复极
1.极化阶段 2.除极阶段 3.复极阶段
心电图的产生原理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心电图的产生原理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二、心电图导联
1. 将电极放置于体表的不同部位,并通过导 联线分别与心电图机的正负极相连形成电 路,这种可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 为心电图导联。
+ +
+
++
_ +
V1 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 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 位于V2与V4连线
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5
肋间相交处
V5 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 左腋中线V4水平处
(4)胸导联的导联轴系统
V7导联:左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处;
V8导联:左肩胛线与V4同一水平处;
V9导联:左脊旁线与V4同一水平处。
(三) QRS波群命名
1.R波 第一个在等电位线以上的正向波 2.Q波 R波之前的负向波 3.S波 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4.Rˊ波 S波之后再出现正向波 5.Sˊ波 R´波之后再有负向波 6.QS波 整个QRS波群均向下 7.顿挫或切迹 若位于等电位线同侧的
一个波有2个或以上的转折点。 8.书写表示法 一般可用英文字母的大
加压肢体导联 aVR aVL aVF
正极位置 右上肢 左上肢 左下肢
负极位置 左上肢+左下肢 右上肢+左下肢 左上肢+右上肢
导联轴:在每个导联正负极之间可画出一假想直线, 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
+ ++
+ ++
把三个导联向三角中心推,产生三条交叉的参照线。 虽然把导联移向三角的中心,但是它们仍在原来的角度
+
++
_ +
心电图各导联记录同一个心脏的电活动,各导联 的波型看起来不一样,因为是从不同的位置监测 其电活动。
从6个角度观察比一个角度好,从6个不同角度监测心 脏的电活动给我们一个更为明确的图像。类似地,在某导 联你可能看不到某个波,但用6个不同的肢体导联位置,该 波在某些导联中将较好地显示出来
第六章心电图案例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心电图导联体系。 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和命名、 特点及正常值。 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心电图产生原理及测量。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二、心电图导联 三、心电图的组成与命名 四、心电图描记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电图(ECG):心脏在机械收缩前, 产生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 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个心 动周期的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即为 心电图
2. P-R间期 包括了P波和PR段。代表心房开始 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3. QRS波群 心室除极波
4. ST段 自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间的线段, 代表心室缓慢复极的电位变化
5. T波 心室复极波,反映心室快速复极过程的 电位变化பைடு நூலகம்
6. Q-T间期 自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间距。 反映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小写来代表波幅的大小,如Q、R、 S表示波幅较大者;q、r、s表示波 幅较小者
QRS 波群命名示意图
R
r qR
qRs
Qrs
QS
Qr
Rs
rS
qs
rSr’
rSR’
请确认主要的ECG波形(P、QRS、T波)
四、心电图描记
(一)描记方法
1. 设定心电图机 2. 连接导联线
(1)红色---右上肢,黄色---左上肢 (2)绿色---左下肢,黑色---右下肢 (3)红、黄、绿、棕、黑、紫分别代表V1~V6导联
2.负向波 应从参考水平线的下缘垂直测至 波的底端
3.双向波形 应为上下振幅的绝对值之和
(四)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1.测量各波时间应从波形起点的内缘,水平测至该波形终点的内缘
2.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 分别从12导联同步记录中最早的P波(QRS波 群)起点测至最晚的P波(QRS波群)终点。测量P-R间期应从最 早的P波起点测至最早的QRS波群起点;Q-T间期应自最早的QRS 波群起点测至最晚的T波终点
上(仍是原来的导联,产生同样的信息)。
+
+
+
aVR、aVL、aVF导联在不同的角度上交叉,产生另 外三条交叉参照线。(平分导联I、II、III组成的角)
+
+
+
+ ++
6个导联,I、II、III、aVR、aVL、aVF会合形成6条匀 称的交叉称的参照线,位于平行于病人胸部的平 面上(前额面)。
+ +
3. 描记各导联心电图 4. 整理并记录
(二)控制心电图描记的质量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一、心电图的测量 二、心电图各波段特点和正常
值 三、心电图的分析方法与临床
应用
(一一)心、电心图电记图录纸的测量
1. 横线 代表时间,走纸速度为25mm/s时每小格 等于0.04秒
2. 纵线 代表电压,标准电压时每小格相当于 0.1mV
(二)心率的测量
1. 心律规则 心率=60/R-R或P-P间期(秒)。如: R-R间期为0.6秒,则心率为60/0.6=100次/分
2. 心律不规则 需测量5个以上连续的R-R或P-P间 期,取其平均值,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出心率
(三)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1.正向波 应从参考水平线上缘垂直测至波 的顶端
3.单导联心电图仪 P波及QRS波群时间应选择12导联中最宽的P波及 QRS波群进行测量;P-R间期的测量应选择12导联中P波宽大且有 Q波的导联;Q-T间期的测量应取12导联中最长的Q-T间期
测量 PR间期 QT间期 QRS波群时间
测量 R波振幅 PR间期 QT间期 P波时间振幅
测量 P波时间振幅 R波振幅 S波振幅 QRS波群时间 QT期间
2. 目前广泛应用的为常规12导联体系
标准肢体导联3个:Ⅰ、Ⅱ、Ⅲ
加压肢体导联3个:aVR、aVL、aVF
胸导联6个:V1、V2、V3、V4、V5、V6
(1)标准导联正负电极的位置
标准导联 Ⅰ Ⅱ Ⅲ
正极位置 左上肢 左下肢 左下肢
负极位置 右上肢 右上肢 左上肢
Ⅰ导联
Ⅱ导联
Ⅲ导联
(2)加压肢体导联正负电极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