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硫酸》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硝酸·硫酸》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科学探究的主要特征是自主性、探究性和开放性。[1]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拓展问题空间,增强实验内容的开放性;鼓励学生用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实验,提高实验过程的探究性;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是浅层次的,主要是被化学实验过程中那些丰富多彩的现象吸引而产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是深层次的,是要求学生对迷人现象背后的自然规律产生兴趣,对探究的过程产生兴趣。在一般的化学实验课中,学生只要根据给定的实验方案一步一步操作,并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于给定的实验手册中,再填空式的写上实验结论和解释,就算完成了实验,在这种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是无法充分得到发挥的,更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是要以化学实验为载体让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活动,自觉地根据科学探究程序进行化学实验,并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分析处理化学实验问题。
要增强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进行科学探究的自主性,一是要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二是要让学生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学生先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再选择一些有一定探究性的实验素材,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依照探究程序作尝试性的探究,最后逐步过渡到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该设计抓住了这部分内容的四个特点:
①重视知识的构建。浓硫酸、硝酸的主干知识是强氧化性,本节课通过实验来构建这些主干知识。
②重视环境教育。由于浓硫酸、硝酸的反应均有污染物产生,因此实验改进的一个重心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③加强思想方法教育。本节要突出运用分类观和氧化还原观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的特点。从而理解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表现在硫、氮元素价态的变化上。运用内外因的关系理解量变引起质变,加深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④运用比较归纳法进行学习。
2.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基础
经过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不少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于氮和硫的氧化物的污染问题也留有深刻印象。结合初三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酸的主要性质(通性),对于氢前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规律非常熟悉。这为研究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知识支持。本节课在两个环节上特别注意了知识上的承前启后:
①先运用分类法,从物质类别、化合价等角度预测硫酸和硝酸的性质。
②实验探究之后,对金属与酸的反应进行全面小结。
(2)实验技能基础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基本熟悉了实验探究的程序,并在化学实验过程得到多次体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更加贴近科学探究的方式。学生也接触过一些微型实验,但没有使用过注射器和小药瓶。基于以上分析,我在学生动手前引导他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该实验药品有强腐蚀性、产物有污染,一定做好自我和他人防护。②如何巧用注射器取液体和气体药品。
③如何解决小药瓶内压强过大的问题。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 基本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硝酸的氧化性、浓硫酸的氧化性及其特性;对金属与酸的反应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逐步掌握比较研究法,进一步形成交流、反思、评价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设置适宜难度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体会到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
2. 开放性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运用氧化还原观和分类观,分析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的特点。通过探究NO3-是否具有氧化性,深化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
过程目标:能开发新型仪器功能与使用方法,从而进一步优化实验步骤。并能从实验探究中提升技巧和反思不足。
情感目标:运用内外因的关系理解量变引起质变,加深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3. 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
浓硫酸、硝酸的主干知识就是强氧化性,它们能与绝大部分金属反应,也能氧化一些非金属,反应的特点是浓硫酸、硝酸中的硫、氮元素被还原,生成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这是区别于初中知识的最大之处。因此将它确定为教学的重点,通过理论进行构建,再用实验进行验证。
4. 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确定
学生虽然已经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但面对陌生仪器、具有强腐蚀性的药品的使用和环境污染问题,要考虑的问题还是很多,相当有挑战性。因此,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的活动。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探究法、对比研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1. 教学流程图
2. 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措施
长期以来,涉及到浓硫酸、浓硝酸等危险实验和污染实验时,如果只是看录像,就浪费了非常好的探究资源。这一直是化学老师非常棘手的问题,该实验设计很巧妙地解决了此矛盾。经过上百次实验,我终于摸索出现象明显时药品的最小用量和实验技巧。而整个实验过程,都表达出了环
保和人文的思想,包括一次性手套的使用、各个实验装置的使用都从最大限度上保护了学生。本节课选用和开发的教学资源主要表达在学生的实验探究上,这就要求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拓展问题空间,增强实验内容的开放性。它以浓硫酸、硝酸与铜反应为载体,让学生自主的开展探究活动,自觉地根据科学探究程序进行化学实验,并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分析处理化学实验问题。尤其是在微型化、绿色化、安全化的实验仪器开发上表达了探究的开放性。
3. 问题情境的开放性措施
整节课时在几个问题下驱动任务贯穿而成的,其中创设出来的问题情境开放性较大的有:
问题设计目的及作用
①你觉得硫酸和硝酸会氧化哪些物质?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观和分类观来预测物质的性质。为实验探究的进行打下物质基础和提供思路。
②今天我们用铜来验证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请讨论实验方案。注意思考:
a.如果反应会有何现象?
b.如何证明反应发生,如何检验产物?
c.注射器在实验中有什么特殊的用途?通过前面知识与方法的准备,让学生自行思考总结出实验探究的方案。为让学生进一步优化设计思路,提示学生的三个问题将复杂的问题拆分,将难点逐个击破。
③试对以上实验进行对比和类比,结合金属与酸的反应,就稀、浓硫酸,稀浓硝酸的氧化性得出一些规律和结论。通过比较归纳法对金属与酸的反应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④观察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现象表达了浓硫酸的哪些性质?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⑤向硝酸钠溶液中加入铜片,无明显现象,但再加入稀盐酸后产生红棕色气体,为什么?请谈谈对氧化剂、还原剂的新的认识。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和提升,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4.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