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2.1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合集下载

高一 必修一 化学知识点

高一 必修一 化学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之一。

在高一必修一的化学教材中,涵盖了许多基础的化学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重要知识进行介绍和总结。

一、物质及其分类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负责原子的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而电子则具有负电荷。

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进行分类的表格,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学习和理解元素的特性和规律。

三、化学键与化合价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结合的力量,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形成的,共价键则是由共享电子而形成的。

化合价是一种衡量原子与其他原子结合能力的指标,通过化合价的概念,可以推导出许多元素的化合式。

四、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反应发生时,一些物质被转化为其他物质,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侧。

五、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算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使用化学计算来确定反应物的质量、生成物的质量以及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等。

六、离子反应与溶液的电离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离子之间发生的反应。

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其中溶质可以以离子的形式存在,这种现象称为电离。

在化学反应中,电离的程度可以影响离子反应的进行。

七、溶液的浓度与溶解度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含量,常用的浓度单位有百分比、摩尔浓度和体积分数等。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定。

高一化学必修一 2.1 元素与物质分类 讲义

高一化学必修一 2.1 元素与物质分类 讲义

2.1元素与物质分类考点1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分类(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组成物质元素――→组成⎩⎪⎨⎪⎧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纯净物与混合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2.游离态与化合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游离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化合态。

3.“价-类”二维图主要表明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类别的物质考点2 物质的分类与物质的性质1.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1)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CO2、Mn2O7)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注意只生成盐和水,不变价)。

注意:①酸性氧化物都能跟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②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跟水化合生成酸(SiO2除外),不是全部。

③大多数酸性氧化物都可由非金属与O2化合生成点燃例如:①2NaOH + CO2 === Na2CO3 + H2O ②CO2 + H2O === H2CO3③C + O2CO2(2)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如:CaO、MgO、CuO、Fe2O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CaO、Fe2O3等大多数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3)两性氧化物.既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又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

如Al2O3。

【注意】正确理解几个“一定”“不一定”(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高一化学必修1化学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1化学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1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构造、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自然科学。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原理,掌握化学实验操作以及解决化学问题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化学必修1的一些重要的化学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指构成天地万物的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东西,根据其组成成分和特性的不同,可以将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如金属、非金属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氧化铁、水等。

二、元素和化合物的符号表示法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用符号来表示。

符号由一个或多个拉丁字母组成,有些元素的符号与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铁元素的符号为Fe。

化合物由元素的符号组成,符号之间用下标表示原子数量,如水的化学式为H2O。

三、离子与离子化合物离子是带电粒子,可以是带正电荷的阳离子,也可以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离子化合物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硫酸铜等。

四、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带负电荷。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其原子序数,原子的中子数加上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其质量数。

五、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反应物在方程式的左边,产物在方程式的右边,用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化学反应中,原子不会被创建或消失,只会发生重新组合,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等。

六、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的有序排列表,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相邻元素的性质差异逐渐增大。

周期表的主体部分为周期表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周期表上方的区域为稀有气体。

元素周期表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课件2.1.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课件2.1.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
b.多数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CO2 + H2O ==== H2CO3
c.能和碱性氧化物生成盐。 CO2 + CaO ==== CaCO3
Ⅲ.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CO、H2O不是酸性氧化物。 个别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物。 Mn2O7是酸性氧化物。
提醒:非金属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关系:

按是否含氧 元素:
含氧酸H2SO4、HNO3、H3PO4(磷酸)
H2பைடு நூலகம்O3
无氧酸HCl、H2S(氢硫酸)
一元酸HCl、 HNO3
按电离氢离子 数目:
二元酸H2SO4 、H2CO3、 H2S
三…元…酸H3PO4
按挥发性: 挥发性酸、难挥发性酸
……
碱的分类
从是否溶 于水分

从碱性强 弱分
……
可溶碱NaOH、KOH、Ca(OH) 2、 Ba(OH)2、NH3·H2O
2.说出实现各物质之间转化的化学反应。
3.由上述关系图试分析氧化钙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4.探究:K2O属于上述哪类物质?它可能与哪些物质反
应呢?试举出两例。
推测:下列能与SO3反应的是
A.CO2
B.CaO
C.H20
D.Ca(OH)2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物质种类繁多的原因 3.元素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化合态 二、物质的分类 1.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关系
分类
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 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
食物的可存放时间和适宜存放温度
运用分类的实例
分类的好处
为了更全面认识、了解物质世界、研究物质世界: •认识同类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相似性:以点带面、模仿判 断、举一反三、使知识条理化; •找到不同类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差异和规律--逻辑推理、由此 及彼,使知识系统化; •创新视角、发现规律、开辟新的知识领域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1.化学元素及其周期表(1)元素的定义和特征(2)元素的分类及化学符号(3)元素周期表2.物质的分类及性质(1)纯物质和混合物(2)物质的性质判断方法3.化学计量学(1)化学分析方法(2)摩尔概念及其应用(3)化学计量法4.化学反应及化学方程式(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化学反应的类型(3)化学方程式第二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性1.原子结构(1)电子配置(2)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3)原子化合价和化合价电子2.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规律(2)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规律(3)元素离子的大小和化合价第三章化学键与化合物1.化学键(1)离子键(2)共价键(3)金属键2.分子结构与分子形状(1)分子的性质(2)分子结构(3)分子形状3.化合物及其命名(1)分子化合物(2)离子化合物(3)命名规则第四章气体1.气体的状态方程与气态运动学(1)气体状态方程(2)理想气体的物理状态(3)气体分子的运动规律2.气体的实际行为(1)气体的压力和压强(2)气体的温度和热力学定律(3)气体的密度和比容3.气体的制备与性质(1)氢气和氧气的制备和性质(2)氮气和氮化氢的制备和性质(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第五章溶液1.溶液的基本概念(1)溶液的分类(2)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3)溶液中物质的浓度2.溶液中的化学反应(1)离子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2)酸和碱的概念及其性质(3)酸碱滴定和指示剂3.常见溶液的应用(1)化学反应中的溶液(2)常见化学工业用的溶液(3)常见化妆品和食品中的溶液第六章化学能与化学动力学1.热化学(1)热力学基本定律(2)物质的热力学性质(3)热化学计算2.化学动力学(1)化学反应过程和反应速率(2)碰撞理论和反应速率规律(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2)化学平衡条件(3)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影响第七章酸碱与盐1.酸、碱、中性物质(1)酸、碱、中性物质的概念及性质(2)pH值和pOH值的概念及计算(3)氢离子浓度和酸度常数的概念2.酸碱滴定分析(1)酸碱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常用酸碱指示剂(3)酸碱滴定分析应用3.盐、酸盐、碱盐(1)盐、酸盐、碱盐的概念及性质(2)酸性和碱性盐的鉴别(3)盐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第八章金属元素与化合物1.金属元素(1)金属物理和化学性质(2)金属元素的改性物质(3)金属元素的合金2.金属氧化物与金属氢氧化物(1)金属氧化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金属氢氧化物概念及其应用(3)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在工业上的应用3.金属盐及其应用(1)金属离子和金属盐溶液的性质(2)金属盐溶液的真正离子浓度(3)金属盐在工业上的应用第九章有机化学1.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2)碳原子的拓扑结构和杂化(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2.烃(1)烷、烯、炔的基本结构和性质(2)立体化学(3)烃的反应性3.含氧化合物(1)醇、醛、酮、羧酸的基本结构和性质(2)含氧官能团的“决定”位置(3)含氧化合物的反应性4.含氮化合物(1)氨和它的同系物(2)取代基和取代物的性质及其命名(3)含氮化合物的反应性和化学性质5.生物大分子(1)脂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核酸(2)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概念及在生物体内的功能(3)常见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

新版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超全)按章节排布

新版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超全)按章节排布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 Fe(OH)3 溶 胶、 Al(OH)3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3、胶体的制备
水解促进法:FeCl3+3H2O(沸)= Fe(OH)3 (胶体)+3HCl
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 、HCl、HBr、
HI 、HClO4
酸 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一元酸:HCl、HNO3

按电离出的 H+数分 二元酸:H2SO4、H2SO3

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KOH、
Ca(OH)2

按强弱分 弱碱:NH3·H2O、Fe(OH)3
说明:A、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但胶体都是电中性的。胶粒带电的原因:胶体中 单个胶粒的体积小,因而胶体中胶粒的表面积大,因而具备吸附能力。有的胶体中的胶粒吸 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有的则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胶体的提纯,可采用渗析法来提纯 胶体。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分离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渗析法。其原理是胶体粒子 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故不能用滤纸 提纯胶体。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分类及转化
一、物质的分类
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 等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在高一学习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主要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其与能量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就是我对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的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化学家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不同,将物质分为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两大类。

无机物质主要包括金属、非金属等,而有机物质则以碳元素为主。

二、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化学结合而形成的物质。

元素通过元素符号来表示,而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式来表示。

在学习化学时,我们需要掌握各种元素的符号以及常见化合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壳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壳则是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轨道。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核电荷数和电子排布的规律排列的表格。

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规律。

四、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物质的转化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变为产物,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其中反应物位于方程式的左边,产物位于方程式的右边。

五、溶液与溶剂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构成的,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在溶液中,溶质分子在溶剂中被完全分散,形成均匀的混合物。

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体积比来表示。

六、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质子(H+离子)和碱氢氧根离子(OH-离子)结合生成水。

酸和碱的强弱可以通过pH值来表示,pH值越小说明溶液越酸,pH值越大说明溶液越碱性。

七、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失去称为氧化,电子的获得称为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转化来进行判断,氧化剂是接受电子的物质,而还原剂是提供电子的物质。

高一化学 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2.1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高一化学 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2.1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元素与物质分类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物质的组成从宏观上看,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从微观上看,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或离子等。

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主要有金属、稀有气体2.元素组成的方式⑴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有的元素还能形成多种单质,如碳元素能形成金刚石、石墨、C60等。

⑵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种类的元素组合成化合物,如水(H2O)、碳酸氢钠(NaHCO3)等。

⑶相同的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相同元素构成的气体:CO与CO2、SO2与SO3相同元素构成的液体:H2O与H2O2、相同元素构成的固体:Fe2O3与Fe3O4、KMnO4与K2MnO4、(NH4)2CO3与NH4HCO3等。

3.元素的存在形态⑴游离态:元素以自身形式结合成单质时的存在形态,⑵化合态: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成化合物时的存在状态4.元素的化合价(1) 化合价规律:单质化合价为0,化合物化合价代数和为0(2) 特殊元素的化合价:金属没有负价,H的化合价一般为+1价,O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3) 同一化合物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也可以不同二、物质的分类溶液悬浊液(如泥水混合物)分散系浊液混合物乳浊液(如油水混合物)胶体 [如Fe(OH)3胶体]其他如漂白粉等金属(如Na)物质单质非金属(如C)有机化合物酸性氧化物 (如CO2)纯净物碱性氧化物 (如Na2O)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如Al2O3、ZnO)不成盐氧化物 (如NO、CO)化合物过氧化物(如Na2O2、KO2)强酸(如HCl、HNO3)按电离程度中强酸(如H3PO4)弱酸(如CH3COOH)酸一元酸(如HCl)按电离出的H+数二元酸(如H2SO4)无机化合物多元酸(如H3PO4)可溶性碱(如NaOH)按溶解性不溶性碱[如Cu(OH)2]碱一元碱(如NaOH)按电离出的OH-数二元碱[如Ba(OH))2]多元碱[如Fe(OH)3]正盐 (如Na2CO3)盐酸式盐(如NaHCO3)碱式盐[如Cu2(OH)2CO3]复盐[如KAl(SO4)2]1、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1) 概念: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成为酸性氧化物,如CO2、SO2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成为碱性氧化物,如Na2O、CaO (2) 注意事项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同样的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甚至金属氧化物都可能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2、可溶性碱与不溶性碱:可溶性碱主要包括:钾钠钙钡铵不溶性碱主要有:氢氧化铁、氢氧化铜3、多元酸与多元碱:多元酸的电离分步进行,多元碱的电离一步进行4、酸式盐与复盐(1) 酸式盐是指电离出来的阳离子有两种以上,其中一种是氢离子的盐,但是化合物中含有氢元素的盐不一定是酸式盐(2) 复盐是指电离出来的阳离子有两种以上,且都不是氢离子的盐三、物质类别与物质性质1、金属的化学通性①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比如:Cu+Cl2点燃CuCl2②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比如: 2Cu+O2∆2CuO③活泼金属+酸(硝酸、浓硫酸除外)→盐+氢气 Zn+H2SO4=ZnSO4+H2↑④较活泼金属+较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较不活泼金属+较活泼金属的盐溶液,比如: Fe+CuSO4=FeSO4+Cu2、氧化物的化学通性①可溶性酸性氧化物+水→含氧酸,比如: CO2+H2O=H2CO3②酸性氧化物+碱→盐+水,比如: CO2+2NaOH=Na2CO3+H2O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比如:CO2+CaO=CaCO3④可溶性碱性氧化物+水→碱,比如:Na2O+H2O=2NaOH⑤碱性氧化物+酸→盐+水,比如:Na2O+2HCl=2NaCl+H2O3、酸的化学通性①酸+酸碱指示剂: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②酸+活泼金属→盐+氢气,比如: Fe+2HCl=FeCl2+H2↑③酸+碱性氧化物→盐+水,比如:2HCl+CaO=CaCl2+H2O④酸+碱→盐+水,比如:HCl+NaOH=NaCl+H2O⑤酸+盐→新酸+新盐,比如:2HCl+Ca(ClO)2=CaCl2+2HClO4、碱的化学通性①碱+酸碱指示剂: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②碱+酸性氧化物→盐+水,比如: Ca(OH)2+CO2=CaCO3↓+H2O③碱+酸→盐+水,比如: H2SO4+2NaOH=NaSO4+2H2O④碱+盐→新盐+新碱,比如:Ca(OH)2+Na2CO3=CaCO3↓+2NaOH5、盐的化学通性①盐+酸→新盐+新酸BaCl2+H2SO4=BaSO4↓+2HCl②盐+碱→新盐+新碱(反应物均可溶)CuSO4+2NaOH=Na2SO4+Cu(OH)2↓③盐+盐→新盐+新盐(反应物皆可溶,且有难溶物生成)NaCl+AgNO3=AgCl↓+NaNO3④盐+金属→新盐+新金属Fe+CuCl2===FeCl2+Cu四、胶体1、分散系及其组成(1) 定义:分散系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分散剂)里形成的混合物。

高一必修一必备化学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必备化学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必备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学习化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本质,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作为高一必修一的一部分,化学知识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高一必修一必备的化学知识点。

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类。

纯物质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它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排列了全部已知元素,并按一定规律分为周期和族。

我们可以通过元素周期表来了解元素的功用、性质以及周期趋势。

3. 原子结构和元素符号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元素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简写形式,方便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

4. 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原子之间形成的各种化学力。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电荷吸引力相结合的,共价键是通过原子之间共享电子相连的,金属键是由金属离子间电子云形成的。

5.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达到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转化量。

6. 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形成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盐是由酸和碱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的转移过程。

氧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供给电子的物质。

8. 电解和电极反应电解是利用电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化学能的过程。

电极反应是电解过程中发生在阳极和阴极上的化学反应。

9. 碳的化合物碳是一种重要的元素,能形成无数的化合物。

碳的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炔烃、醇、醛、酮、酸和酯等。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是中学化学的第一部分,是化学学科的基础。

本文将对高一化学必修一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物质的性质和分类1. 物质的性质:质量,体积,密度,颜色,形状,硬度等等。

2.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非金属、金属loid的区别;溶液、悬浮液和胶体等。

二、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学符号和原子序数可以唯一标识一个元素。

2.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物质,化学式和化学式的表示符号可以唯一标识一个化合物。

三、离子和离子反应1. 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分子,根据荷电性质,可以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2. 离子反应是指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包括离子的生成、溶解和析出反应等。

四、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1.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化学符号和反应条件组成。

2. 化学计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各个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

五、化学键和化合反应1.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2. 化合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的过程,包括生成新化合物、水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六、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的转移过程,包括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电子转移的角度解释,也可以用氧的角度解释。

七、物质的量和摩尔1. 物质的量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参与的量,用摩尔(mol)表示。

2. 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

八、溶液和溶剂1.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体系,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2. 溶剂是指在溶液中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等。

九、溶解度和溶解平衡1.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2. 溶解平衡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和析出速度相等的状态。

十、化学热学1. 化学热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的能量变化。

高一化学第二章知识点带答案

高一化学第二章知识点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复习知识点第二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世界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绝大多数元素与其他种类的元素可组成化合物,相同的几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如CO和CO2、H2O和H2O2等。

2、元素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如金属铁中的铁元素。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如Fe2O3中的铁元素。

3、元素的化合价(1)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化合价,金属元素只有0价和正化合价,非金属元素可以有0价、正价或负价。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

二、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的依据金属单质(如:Na、Mg、Al)单质纯净物非金属单质(如:O2、O3、N2、S、Cl2、He、Ar)酸(如:HCl、H2SO4、H2CO3、H3PO4)碱(如:NaOH、Al(OH)3、NH3.H2O)酸式盐Na H CO3化合物盐碱式盐Cu2(OH)2CO3正盐NaCl\NH4NO3物质酸性氧化物SO2、SO3、CO2碱性氧化物Na2O、CaO氧化物两性氧化物Al2O3、BeO不成盐氧化物CO、NO过氧化物Na2O2、H2O2溶液(如:NaCl溶液、CuSO4溶液)悬浊液(如:泥水、石灰浆)混合物浊液乳浊液(如:油水、油漆)胶体(如:烟、云、雾、三角洲、Fe(OH)3胶体、淀粉溶液、有机玻璃、烟水晶等)【相关定义】(1)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不能跟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判断酸性氧化物时,看面相,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例外的见注意部分)(2)碱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不能跟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判断碱性氧化物时,也看面相,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例外的见注意部分)(3)两性氧化物:既能和酸又能和碱反应的氧化物。

(只需要记住Al2O3这个例子)(4)不成盐氧化物:不能与酸或碱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不成盐氧化物。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1500字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与能量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下面是高一化学的知识点总结:1.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由同种组成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不同组成物质组成。

-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 四态物质:固体、液体、气体、等离子体。

2. 原子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有正电荷。

- 电子:带有负电荷,围绕原子核的轨道运动。

- 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

3. 原子键:- 金属键:金属元素中的电子云形成共享。

- 离子键: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电子转移形成。

- 共价键:非金属元素中的电子云形成共享。

4.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元素符号:用来表示元素的符号,如H代表氢。

- 化学式:用来表示化合物的符号,如H2O代表水。

- 化学反应方程式: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符号,如2H2 + O2 → 2H2O表示氢气与氧气生成水。

5. 物质的质量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原子质量。

- 电子的相对质量:1/2000。

- 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中各原子质量之和。

- 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 化学计量: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6. 化学反应:- 反应速度:反应物浓度、温度、表面积和触媒等影响反应速度。

- 反应热:反应过程中吸热或放热。

- 化学平衡: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

- 平衡常数:用来表示反应在平衡时物质浓度的比例。

7. 酸碱反应:- 酸:产生H+离子的物质,具有酸性。

- 碱:产生OH-离子的物质,具有碱性。

- 酸碱指示剂:用来判断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的物质。

- 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程度,pH<7为酸性,pH>7为碱性,pH=7为中性。

8.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

- 氧化剂:能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参考课件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参考课件
⑴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 组成的。 ⑵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纯净物—单质 ⑶绝大多数元素可以与其它种类元素之间按照一定 的规律组成纯净物—化合物 由于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 因而110多种元素能够构成庞大繁杂的物质世界。
2、元素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
常见元素化合价的顺口溜:
第一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五 紫红色 Cu
单质
彩 黑色 缤
CuO
纷 砖红色
Cu2O
的 白色
CuSO4
铜 蓝色 CuSO4·5H2O
化 合 物
世 界
绿色
Cu(OH)2 Cu2(OH)2CO3
本节的核心问题
(1)110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几千万种物质的? (2)为了更好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应 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用什么样的标准分类? (3)各类物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按电离出H+难易分)强酸 按酸性强弱分 弱酸
HCl、H2SO4、HNO3 HClO、H2CO3、H2SO3

按电离出H+ 的个数分
一元酸 HCl、HNO3 二元酸 H2SO4

按有无氧元素分
无氧酸 含氧酸
HCl、H2S H2SO4、HNO3
(按电离出OH—难易分)强碱 按碱性强弱分 弱碱
NaOH、KOH、 Ba(OH)2、Ca(OH)2 Mg(OH)2、NH3·H2O
有的元素只形成一种单质; 有的元素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质
⑵单质、化合物还可以再分类。 酸
单质
金属 非金属
化合物
碱 盐 氧化物
含硫物质
化合价 -2 0
化学式 H2S S
+4 +6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是我国高中化学课程中的第一个模块,主要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和化学计算三个部分。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组成的。

3.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碳元素为主要组成元素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是非碳元素为主要组成元素的化合物。

4.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是发生化学反应前已经存在的物质,生成物是在化学反应中新生成的物质。

5.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摩尔数与生成物的摩尔数是以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系数为比例关系。

6. 原子实:原子实是指原子核和其周围的电子云。

7.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由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的化学性质组成的表格。

8.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特点: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将元素排列的,在周期表中,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可以看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记号。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式及其反应系数组成。

3. 化学反应的平衡: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系数来表示的。

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处于一种稳定的比例关系时,称为化学反应达到了平衡。

4.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物质的量之间的计算和化学反应的应用。

5. 原子量和分子量:原子量是指元素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分子量是指分子中各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6. 摩尔和摩尔质量: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摩尔质量是指一摩尔物质的质量。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组成、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的自然科学。

高中化学必修一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计算、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等。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的化学组合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固有的、不依赖于物质的量的性质,如颜色、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3. 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其中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内,电子绕核而行。

二、化学计算。

1.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12的原子质量为12为标准,相对分子质量是分子质量与碳-12的原子质量之比。

2. 摩尔和摩尔质量,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摩尔质量是1摩尔物质的质量,通常以克为单位。

三、化学元素及化合物。

1.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一张表,它按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规律将元素分组排列。

2. 化合物的命名,化合物的命名根据元素的化学式和化合价确定,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以上就是对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化学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1)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Eg:①O2,O3;②金刚石,石墨,C60;③红磷P和白磷P4注意: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几种同素异形体Eg:①O2和O3的混合物(2)分类方法:①树状分类法:按统一标准(采用树状形式)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特征: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一般相互独立,没有交叉。

②交叉分类法:根据多种不同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特征:物质类别间有交叉的部分。

1、分散系(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2)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是胶体区别于溶液、浊液的本质特征。

(3)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能否通过半透膜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nm均匀、透明、稳定能能没有NaCl 、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nm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不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nm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不能没有泥水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聚沉*,电泳*,渗析*,介稳性。

丁达尔效应**:可见光通过胶体时,可看到一条“光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形成的。

(鉴别胶体和溶液的物理方法)聚沉的三方法***:加热,加入电解质,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

注意*:胶体不带电,胶体微粒带电(Fe(OH)3胶体微粒带正电)胶体的分类;根据分散剂的状态胶体根据分散质的构成导师指点:1Fe(OH)3胶体粒子是由许多Fe(OH)3小分子聚集所形成的的微粒,其直径为1~100nm,故称为粒子胶体。

2淀粉属于高分子,其单个分子的直径为1~100nm,故称为分子胶体。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分散剂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 的直径
外观
<1nm 1--
均匀 10均0n匀m
透明
透明
>100 nm
浑浊
分散质的微粒 分子、离子
分子或离子 的集合体
更多分子或离 子的集合体
稳定性
稳定
比较稳定
不稳定
1、丁达尔现象
----鉴别胶体与溶液
形成原因: 胶体微粒对可见光的散射
云、雾、烟都是胶体
2、电泳现象 直流电下,胶体微粒向某一电极移动

7.“画竹”是本文的线索,本文记述 文与可 画竹的 情形, 以充满 感情的 笔触回 忆两人 的交往 ,以及 文与可 死后自 己的悲 慨,又 从文与 可的创 作经验 中总结 出艺术 创作的 规律, 熔叙事 、抒情 、议论 于一炉 。

8.总之,说明文中使用生动活泼的语 言,不 仅能增 强文章 内容表 达上的 形象性 、可感 性和文 学色彩 ,使读 者获得 不同程 度的美 感体验 ,受到 美的陶 冶,还 有助于 加深读 者对说 明内容 的理解 ,增知 益智。
SO2、SO3等。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 NaO、
CaO、CuO等。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2、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的性质
金属
非金属



碱性 氧化物
酸性 氧化物
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溶液
混合物 胶体
浊液
分散质
分散系: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的混合物

5.在乡土社会里,地缘关系也是如此 。每一 家以自 己的地 位做中 心,周 围划出 一个圈 子,个 圈子是 “街坊 ”。可 是这不 是一个 固定的 团体, 而是一 个范围 。范围 的大小 也要依 着中心 的势力 厚薄而 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元素与物质分类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物质的组成
➢从宏观上看,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
➢从微观上看,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或离子等。

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主要有金属、稀有气体
2.元素组成的方式
⑴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有的元素还能形成多种单质,
如碳元素能形成金刚石、石墨、C60等。

⑵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种类的元素组合成化合物,
如水(H2O)、碳酸氢钠(NaHCO3)等。

⑶相同的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
➢相同元素构成的气体:CO与CO2、SO2与SO3
➢相同元素构成的液体:H2O与H2O2、
➢相同元素构成的固体:Fe2O3与Fe3O4、KMnO4与K2MnO4、
(NH4)2CO3与NH4HCO3等。

3.元素的存在形态
⑴游离态:元素以自身形式结合成单质时的存在形态,
⑵化合态: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成化合物时的存在状态
4.元素的化合价
(1) 化合价规律:单质化合价为0,化合物化合价代数和为0
(2) 特殊元素的化合价:金属没有负价,H的化合价一般为+1价,
O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
(3) 同一化合物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也可以不同
二、物质的分类
溶液悬浊液(如泥水混合物)
分散系浊液
混合物乳浊液(如油水混合物)
胶体[如Fe(OH)3胶体]
其他如漂白粉等
金属(如Na)
物质单质
非金属(如C)
有机化合物
酸性氧化物(如CO2)
纯净物碱性氧化物(如Na2O)
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如Al2O3、ZnO)
不成盐氧化物(如NO、CO)
化合物过氧化物(如Na2O2、KO2)
强酸(如HCl、HNO3)
按电离程度中强酸(如H3PO4)
弱酸(如CH3COOH)
酸一元酸(如HCl)
按电离出的H+数二元酸(如H2SO4)
无机化合物多元酸(如H3PO4)
可溶性碱(如NaOH)
按溶解性
不溶性碱[如Cu(OH)2]
碱一元碱(如NaOH)
按电离出的OH-数二元碱[如Ba(OH))2]
多元碱[如Fe(OH)3]
正盐(如Na2CO3)
盐酸式盐(如NaHCO3)
碱式盐[如Cu2(OH)2CO3]
复盐[如KAl(SO4)2]
1、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1) 概念: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成为酸性氧化物,如CO2、SO2➢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成为碱性氧化物,如Na2O、CaO (2) 注意事项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同样的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甚至金属氧化物都可能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
2、可溶性碱与不溶性碱:
可溶性碱主要包括:钾钠钙钡铵
不溶性碱主要有:氢氧化铁、氢氧化铜
3、多元酸与多元碱:
多元酸的电离分步进行,多元碱的电离一步进行
4、酸式盐与复盐
(1) 酸式盐是指电离出来的阳离子有两种以上,其中一种是氢离子的
盐,但是化合物中含有氢元素的盐不一定是酸式盐
(2) 复盐是指电离出来的阳离子有两种以上,且都不是氢离子的盐
三、物质类别与物质性质
1、金属的化学通性
①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比如:Cu+Cl2点燃CuCl2
②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比如:2Cu+O2∆2CuO
③活泼金属+酸(硝酸、浓硫酸除外)→盐+氢气Zn+H2SO4=ZnSO4+H2↑
④较活泼金属+较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较不活泼金属+较活泼金属的盐溶液,比如:Fe+CuSO4=FeSO4+Cu
2、氧化物的化学通性
①可溶性酸性氧化物+水→含氧酸,比如:CO2+H2O=H2CO3
②酸性氧化物+碱→盐+水,比如:CO2+2NaOH=Na2CO3+H2O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比如:CO2+CaO=CaCO3
④可溶性碱性氧化物+水→碱,比如:Na2O+H2O=2NaOH
⑤碱性氧化物+酸→盐+水,比如:Na2O+2HCl=2NaCl+H2O
3、酸的化学通性
①酸+酸碱指示剂: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②酸+活泼金属→盐+氢气,比如:Fe+2HCl=FeCl2+H2↑
③酸+碱性氧化物→盐+水,比如:2HCl+CaO=CaCl2+H2O
④酸+碱→盐+水,比如:HCl+NaOH=NaCl+H2O
⑤酸+盐→新酸+新盐,比如:2HCl+Ca(ClO)2=CaCl2+2HClO
4、碱的化学通性
①碱+酸碱指示剂: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②碱+酸性氧化物→盐+水,比如:Ca(OH)2+CO2=CaCO3↓+H2O
③碱+酸→盐+水,比如:H2SO4+2NaOH=NaSO4+2H2O
④碱+盐→新盐+新碱,比如:Ca(OH)2+Na2CO3=CaCO3↓+2NaOH
5、盐的化学通性
①盐+酸→新盐+新酸
BaCl2+H2SO4=BaSO4↓+2HCl
②盐+碱→新盐+新碱(反应物均可溶)
CuSO4+2NaOH=Na2SO4+Cu(OH)2↓
③盐+盐→新盐+新盐(反应物皆可溶,且有难溶物生成)
NaCl+AgNO3=AgCl↓+NaNO3
④盐+金属 新盐+新金属
Fe+CuCl2===FeCl2+Cu
四、胶体
1、分散系及其组成
(1) 定义:分散系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
物质(分散剂)里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
➢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分散剂: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如NaCl溶液就是一种分散系,其中分散质为溶质NaCl,分散剂为溶剂H2O。

(3)分类: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的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
液和胶体三大类。

2、胶体的分类及性质
(1)定义: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分类(根据分散剂状态的不同)
气溶胶:烟、云、雾
胶体液溶胶:墨水、Fe(OH)3胶体、AgI胶体
固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
3、胶体的性质
A、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
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或丁达尔效应。

注意事项:a.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

b.丁达尔效应是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的物理手段。

B、电泳:在外电场作用下,胶体微粒向阳极和阴极定向移动的现象。

C、聚沉: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在适当的条件下相互结合成直径大于
100nm的颗粒而沉积下来的现象,叫胶体的聚沉。

加热或搅拌
胶体聚沉的条件加入电解质(主要是可溶性酸、碱、盐溶液)
加入胶粒带异性电荷的胶体
注意事项:a. 一般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带正电
b. 金属硫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带负电
4、Fe(OH)3胶体的制备
(1) 分散法:将难溶固体加工研磨成超细粉末,使之达到胶体分散质
粒子大小范围,加入分散剂中混匀即得胶体,如碳素墨水的制取。

(2) 凝聚法:利用复分解反应或水解反应,控制难溶物形成的条件,
使之达到胶体粒子大小范围,如Fe(OH)3和AgI胶体的制备。

A、制备Fe(OH)3胶体:应先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约20mL),
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然后向烧杯中逐滴滴加1mol·L-1的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即得Fe(OH)3胶体。

胶体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注意:化学方程式不用沉淀符号;不能过度加热或者搅拌,以免Fe(OH)3胶体发生聚沉。

B 、制备AgI胶体:将0.01mol·L-1AgNO3溶液8—10滴逐滴加入
10mL 0.01mol·L-1 KI溶液中,边滴加边用力振荡。

胶体方程式为:AgNO3+KI=AgI(胶体)+KNO3
注意事项:滴加顺序不同,AgI胶粒所带电荷不同,本方法KI过量,AgI胶体粒子吸I-1,带负电荷。

若反向滴加,AgNO3过量,则AgI胶体粒子吸附Ag+带正电荷。

C、制备硅酸胶体:将1mL水玻璃滴加到5~10mL1mol·L-1盐酸中,边滴加边振荡。

胶体方程式为:Na2SiO3+2HCl=H2SiO3+2NaCl 5、胶体的分离和提纯
(1) 胶体与浊液分离
胶体微粒可以透过滤纸而浊液不能透过滤纸,因此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 胶体与溶液分离
胶体微粒不能通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可以用渗析的方法分离。

如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的分离净化:将所得溶胶盛于半透膜制作的渗析袋中,置于流动的(或频繁更换的)蒸馏水里一段时间。

6、胶体的应用
(1)农业生产:土壤的保肥作用。

土壤里许多物质如黏土、腐殖质等
常以胶体形式存在。

(2)医疗卫生:血液透析、血清纸上电泳、利用电泳分离蛋白质。

(3)日常生活:制豆腐原理(胶体的聚沉)和豆浆、牛奶、粥、明矾
净水,都跟胶体有关。

(4)自然现象: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其形成原理是海水中的
电解质使江河泥沙所形成的胶体发生聚沉。

(5)工业生产:制有色玻璃(固溶胶),冶金工业利用电泳原理选矿,
进行电泳电镀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