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设计自评

合集下载

《陋室铭》教案与教学反思

《陋室铭》教案与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陋室铭》全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了解作者刘禹锡的生平背景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陋室铭》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1. 全文背诵《陋室铭》。

2.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3. 分析《陋室铭》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文中部分生僻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 《陋室铭》韵律特点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 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刘禹锡的生平背景及文学地位,引导学生了解《陋室铭》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陋室铭》,结合注释理解全文,掌握重点字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陋室铭》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境等。

4. 提问与解答: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陋室铭》的主题思想,如作者对贫富观念的态度等。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全文背诵《陋室铭》,做好相关笔记。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陋室铭》的情况,以及对重点字词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对《陋室铭》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阅读:为学生推荐刘禹锡的其他作品,如《乌衣巷》、《竹枝词》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文学风格。

2. 比较学习:让学生比较《陋室铭》与其他古代诗歌、散文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陋室铭》教案与教学反思

《陋室铭》教案与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理解《陋室铭》的文言文表达和修辞手法;(3)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描绘陋室的意境和表达思想感情。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陋室铭》的主题和情感;(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加强记忆和理解;(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以陋室为题材,抒发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陋室铭》;(2)理解《陋室铭》的文言文表达和修辞手法;(3)分析作者通过对比手法描绘陋室的意境和表达思想感情。

2.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实词、虚词理解和运用;(2)对比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3)领悟作者抒发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陋室铭》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陋室铭》,感受字词的韵律美;(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含义;(3)学生结合课后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陋室铭》中的对比手法及其作用;(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对比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

3.4 情感体验(1)学生朗读《陋室铭》,体会作者的情感;(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安贫乐道的理解;(3)教师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境,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3.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陋室铭》的文言文表达和修辞手法;四、课后作业4.1 熟读并背诵《陋室铭》;4.2 分析《陋室铭》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4.3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安贫乐道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5.1 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5.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5.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5.4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文学素养;5.5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收获和教训,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陋室铭》教学设计自评

《陋室铭》教学设计自评

《陋室铭》教学设计自评一:导入同学们有没有自己的座右铭?(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座右铭。

)大家写这些座右铭是有什么用的呢?(用来激励自己的。

)那可以看出“铭”里面的内容应该是激励警戒自己。

其实“铭”最早是我们古代的一种文体。

除了有我们今天的“激励警戒”之意外还可以称述功德。

一般是铭刻在器物之上。

铭的一大特点是要用韵。

二、初读《陋室铭》,结识刘禹锡与刘禹锡结交的人,都是“鸿儒”,没有学问的白丁,是与他无缘的。

因此,要结识刘禹锡,首先要把《陋室铭》烂熟于心。

请借助注释疏通课文。

借助注释不能解决的字词,就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组织学生进行认知性默读、质疑性朗读、比赛性竞读、体验性背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文言词积累:①虚词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何陋之有。

(结构助词, 表倒装,不译)②词类活用无丝竹之乱耳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无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受到劳累诵读提示:提示:①本文是铭文,用韵的,要注意押韵。

②“铭”的文体特点:魏晋时期的陆机说:“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博:内容广博,约:文辞简约。

(内容和文笔上的)温:气质温和,润:语调柔顺。

(语音和语调上的)三、品读《陋室铭》,拜访刘禹锡刚才我们大家背诵了这篇文章,背得很好,可见字面意思我们大体上弄清楚了。

但老师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是不是内容方面还有什么疑问和困惑啊?不妨提出来!1、根据学生质疑,梳理并引导以下要点(找句子、析内容、品情感、知作者):陋室陋否?(何陋之有!)不陋,为何?(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关于陋室的具体描写。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描环境,居住环境优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夸朋友,交往之人高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话生活,生活之事雅致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的比兴手法。

在这里,作者把山水比作什么,仙龙又比作什么?(山水比作陋室,仙龙比作居住陋室的君子品德高尚。

《陋室铭》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陋室铭》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陋室铭》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三《陋室铭》。

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刘禹锡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思想境界。

教学时,我们将讲解文章的背景、分析文章的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背景,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分析文章的结构,体会作者运用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的高超技巧。

3.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的背诵,文言文词汇的理解。

难点:文章深层次的思想内涵的把握,作者情感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背景资料,课文朗读录音带,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入:“你们认为什么是一个人的‘陋室’?”让学生思考,进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陋室铭》。

2. 讲解背景:介绍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陋室铭》的背景。

3. 分析结构: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起承转合,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4. 品味语言:对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5. 体会情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文章的结构为主线,将文章的起承转合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

2. 背诵课文。

3. 写一篇关于《陋室铭》学习心得的文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我将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对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情感有了深入的理解。

同时,我还将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阅读刘禹锡的其他作品,了解他的生平,深入理解他的思想境界。

《陋室铭》教案及课堂反思

《陋室铭》教案及课堂反思

《陋室铭》教案及课堂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陋室铭》全文。

(2)了解刘禹锡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崇尚高雅品质,勇于面对困境,追求精神境界的崇高思想。

二、教学重点:1. 《陋室铭》的字词解释和句式结构。

2. 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理解作者的品德节操和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

2. 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刘禹锡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引导学生了解《陋室铭》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字词解释和句式结构的问题。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品德节操。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深入剖析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课堂练习:翻译课文,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追求高雅品质,面对困境保持乐观态度。

五、课堂反思:1. 学生对《陋室铭》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调整和改进。

4.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5. 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陋室的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述的环境。

2. 对比分析:将《陋室铭》与刘禹锡的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其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的异同。

3. 案例启发:分享现实生活中的陋室逆袭故事,激发学生勇于面对困境、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

4.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讲、辩论等活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陋室铭》设计及评课

《陋室铭》设计及评课

《陋室铭》教学设计(赵新迎)一、感受音韵之美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

(出示幻灯片“铭”的解释)本文虽然篇制短小,但运用对偶等修辞,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同时通篇协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韵之美,是一篇韵文。

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陋室铭》。

师:感受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一要把节奏韵律读好。

指名朗读文中停顿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句子(投影: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要求正确停顿。

师生正读: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生齐声诵读全文,体味明快的节奏韵律之美。

师:感受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二要把韵脚读好。

复习韵脚的概念(放在句尾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生标出韵脚。

生齐声诵读全文,体味押韵的回环往复之美。

师:感受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三要韵译(针对这篇铭文作为韵文的特点,根据韵文韵译的原则),而不是一般的翻译。

这样翻译后,与原文保持一致的美。

翻译时,尽量让上下句的字数相等,结构基本一致,同时注意押韵。

学生利用书下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老师点拨,韵译。

参考韵译: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在于深,有龙(潜藏)则可降福显灵。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庸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生诵读《〈陋室铭〉韵译》,体味韵味如歌的音乐之美。

二、理解情操之美师:刚才我们从课题中的“铭”字入手,感受了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

下面,再从这个“铭”字入手,理解作者的情操之美。

进一步明确铭文(“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进而依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明确这篇铭文属于后者。

《陋室铭》教案及课堂反思

《陋室铭》教案及课堂反思

《陋室铭》教案及课堂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陋室铭》全文;(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3)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背诵《陋室铭》全文;(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3)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2)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刘禹锡及《陋室铭》的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要求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并解释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2)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2)深入剖析作者思想感情。

5. 课堂练习:(1)要求学生背诵课文;(2)挑选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检查理解程度。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陋室铭》;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写一篇关于《陋室铭》的读后感。

五、课堂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对《陋室铭》的理解程度;(2)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3)学生课堂参与度及课堂氛围。

2. 教学改进:(1)针对教学难点,调整教学方法;(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3)提高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下次课准备:(1)梳理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2)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PPT、资料等;(3)备课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陋室铭》教案与教学反思

《陋室铭》教案与教学反思

《陋室铭》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

(2)理解《陋室铭》的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刘禹锡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陋室铭》的主题和内涵。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陋室铭》。

(2)理解《陋室铭》的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分析刘禹锡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理解《陋室铭》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2)深入理解《陋室铭》的主题和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陋室铭》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陋室铭》,感受作品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意,掌握难点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陋室铭》的主题和内涵。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分析:(1)引导学生欣赏刘禹锡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分析《陋室铭》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刘禹锡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陋室铭》。

2. 写一篇关于《陋室铭》的读后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检查学生对《陋室铭》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2. 反思教学过程,看看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了难点词汇和句式。

3. 反思教学方法,探讨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陋室的图像和描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背景。

《陋室铭》教案与教学反思

《陋室铭》教案与教学反思

一、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陋室铭》的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以陋室为乐的高洁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陋室铭》的文意。

2. 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教学难点】1.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难点句子。

2. 分析作者以陋室为乐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1. 导入:简介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陋室铭》,理解文意,标记生僻词汇。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翻译难点句子,分析作者的思维方式。

4.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示范翻译难点句子。

5. 练习与反馈:学生翻译课文,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

【课后作业】1. 熟读《陋室铭》。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哪些知识?是否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阅读能力?2. 教学方法:合作探讨环节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3.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内容?4. 教学过程:课堂节奏是否合适?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是否需要调整教学计划?5. 学生反馈: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如何?有哪些建议和意见?根据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实践:【教学准备】1. 教材:《陋室铭》文本。

2. 参考资料: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刘禹锡的画像和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陋室铭》,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 讲解字词:对文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陋室铭》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

《陋室铭》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

《陋室铭》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陋室铭>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积累文言词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点拨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古代文人的书房图片,如刘禹锡的陋室、蒲松龄的聊斋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书房的特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书房怎么样?在古代,文人常常会给自己的书房起一个特别的名字,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从而引出“铭”这种文体。

(二)了解文体1、介绍“铭”的文体特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让学生回忆学过的铭文,如《座右铭》等,加深对“铭”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四)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遇到不懂的字词,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讲解一些文言词汇,如“名”“灵”“馨”“鸿儒”“白丁”等。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的大意。

(五)研读课文1、引导学生思考:“陋室”到底“陋”不“陋”?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陋室铭》教学设计案例及教学反思

《陋室铭》教学设计案例及教学反思

《陋室铭》教学设计案例及教学反思陋室铭教学设计案例及教学反思引言:《陋室铭》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一篇散文作品,通过描述一间简陋的小屋,让人们思考生活的真谛。

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本文将给出一份《陋室铭》的教学设计案例,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教学设计案例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陋室铭》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2) 理解文章的表述手法和思想内涵。

(3) 掌握包括词语理解、句子分析、段落理解等多个层面的阅读技巧。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表述手法和思想内涵。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

3. 教学过程(一)导入与展示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幅画作,画作中描绘了一间陋室,引起学生对陋室的好奇和思考。

(二)导读利用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预热,例如:“你有没有看到过陋室?它可能是什么样子的?”等。

(三)整体感知通过整体阅读,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旨和基本结构,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四)细节理解通过词语、句子和段落的解读,让学生掌握文章的细节信息,探究作者的表达手法和意图。

(五)思辨探究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涉及的话题,例如:“陋室与富贵有什么联系?你是如何理解‘财富是灿烂的团花,贫穷是无味的屎壳郎’这句话的?”等。

(六)归纳总结梳理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表达手法,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七)拓展延伸邀请学生自由发挥,写一份自己的“陋室铭”,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四、教学反思在这次教学中,我针对《陋室铭》这篇文章进行了细致的教学设计,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教材的选择需要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由于文章的古文程度较高,部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阅读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课前应该针对性地进行一些预备知识的讲解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其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不够充实。

《陋室铭》教学设计与反思

《陋室铭》教学设计与反思

《陋室铭》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

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对于文言文这一块是采用的集中编排的形式,而七年级是分布在各个单元中的。

紧接着的第六单元也是集中编排的文言文。

这一点只在证明文言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这个单元的课文还有借虚构的故事表现作者的理想社会的《桃花源记》,表现古人高超技艺的《核舟记》,有描述理想社会、引人深思的《大道之行也》,以及杜甫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望岳》、《春望》、《石壕吏》。

根据课标,我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学习,用探究、合作的方式理解文言文。

而这一篇恰恰涵盖了单元目标的几个方面,又是开篇,不可忽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理解对比烘托的艺术手法,领会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

能够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诵读并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之后能够背诵课文,能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阅读方法。

《陋室铭》教案及课堂反思

《陋室铭》教案及课堂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陋室铭》2. 教学对象:高中语文3.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4. 教学目标:a. 理解《陋室铭》的文意及背景b.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c. 领悟作者的品德节操和陋室文化d.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及审美情操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 第一课时a. 导入新课:《陋室铭》的背景介绍i. 展示相关历史背景资料ii. 简介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风格b. 学生自读课文i. 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大意ii.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c. 分析课文内容i. 解释生僻词汇和句子ii.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用典等)d. 讨论课文主题i. 探讨作者对陋室的看法及价值取向ii. 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品德节操和陋室文化2. 第二课时a. 复习上节课内容i. 回顾《陋室铭》的背景和主要内容ii. 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b. 深入分析课文i. 探讨文中的哲理和人生感悟ii. 分析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文学追求c. 课堂练习i. 翻译课文中的重要句子ii. 模仿课文写一段关于自己的陋室或生活环境的小品文d. 总结反馈i.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ii.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分析课文内容、阐述课文主题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分享心得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4.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者的品德节操和陋室文化5.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背景资料、图片等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写作水平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共同进步五、课堂反思1. 教学效果:回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学习效果如何2. 教学方法: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3. 课堂互动:思考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氛围4. 教学内容:评估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或补充5.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陋室铭》教案及课堂反思

《陋室铭》教案及课堂反思

《陋室铭》教案及课堂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陋室铭》的作者背景、时代背景及文本内容。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比的修辞手法。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名句。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互读、讲解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学会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增强语感。

学会通过对比、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内涵。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安贫乐道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文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名句的默写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文中某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名句的准确默写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陋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要介绍作者刘禹锡及《陋室铭》的背景。

3.2 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可以先做标记,待会儿共同讨论。

3.3 讲解与讨论: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疑难词语或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4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增强语感。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课后作业:熟读课文,巩固记忆。

准确默写课文中的名句。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陋室”的短文。

第五章:课堂反思5.1 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学生对名句的默写和运用情况。

5.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在讲解和讨论环节,多关注学生的反馈,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在作业设计环节,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内容。

6.2 合作学习: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陋室铭教学设计及反思

陋室铭教学设计及反思

陋室铭教学设计及反思这是陋室铭教学设计及反思,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陋室铭教学设计及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本文2. 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3. 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二、教学重点1. 疏通文意,分析文章内容2.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难点背诵并默写课文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一) 课堂导入(3分钟)PPT 展示图片金箍棒和羽毛扇,问同学们是否认识这两样东西,是否也想拥有它们。

大家之所以喜欢金箍棒可能是因为孙悟空,也可能是因为它本身能够变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为何能够妇孺皆知,流传千古?原来是因为它的主人诸葛亮。

这样说来,某样东西的价值似乎与使用它的主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要去看看一间简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一起学习《陋室铭》。

导入课题,并图解“铭”这一文体。

(二)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1. 听示范朗读。

要求一边听一边给拿不准的字注音,并且划分节奏2. 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 齐读。

要求声音洪亮,整齐划一。

(三) 分组合作,疏通文意过渡:读完以后,你能不能告诉我,这“陋室”真的“陋”吗?如果不能,也没关系,可能对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为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内容就让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

具体操作:本文共计九句话,全班12个小组,前9组,每小组翻译一句话,其余三组做评委。

然后每组推选一位发言人分享成果。

要求:先解释重点字词,再翻译整句话。

(四) 抽丝剥茧,感悟情思经过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内容,那么现在能回答老师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吗?(ppt展示问题)作者笔下的这间“陋室”真的“陋”吗?请说说理由。

(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板书)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认屋子简陋,又不觉得简陋,因为主人品德高尚。

《陋室铭》教案及课堂反思

《陋室铭》教案及课堂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理解《陋室铭》的文言词语和句式;(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4)领悟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品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陋室铭》;(2)运用对比分析法,探讨《陋室铭》的艺术特色;(3)学会欣赏古代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高洁傲岸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美的存在,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3)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理解《陋室铭》的文言词语和句式;(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4)领悟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品德。

2. 教学难点:(1)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的分析;(3)作者品德的领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陋室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2)对比分析,《陋室铭》与其他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3)总结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词语和句式;(2)解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3)阐述作者的品德和价值观。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美的感悟;(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的存在;(3)培养学生的乐观生活态度。

四、作业布置:1. 背诵《陋室铭》;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写一篇关于《陋室铭》的读后感。

五、课堂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对《陋室铭》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2)学生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掌握情况较好;(3)学生对作者品德和价值观的领悟有所收获。

陋室铭上完课之后的自我分析和同学评议意见

陋室铭上完课之后的自我分析和同学评议意见

陋室铭上完课之后的自我分析和同学评议意见自我分析《陋室铭》是唐代大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的传世之作。

它短小精悍,押韵、骈句的使用使全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是铭文中的典范。

为此我进行了以下设计:(一)、读通借助课下注释与工具书,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合理断句。

(二)读懂借助课下注释与工具书,读懂字义,理解句义,能翻译课文。

(三)读深、读精在读懂的基础上读出作者的思想与情趣,边读边加深自己对课文合和作者思想的理解。

(四)读新在读中发现问题,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古人及其思想,读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主地探究本文的内容,积累了“名,是,上,劳形,之“等实虚词的用法,巩固了词类活用,一次多义,倒装句式等文言现象,理解了作者乐观豁达的思想和不向权贵折腰,不想挫折低头的高洁傲岸的情操与高雅的生活情趣,并能当堂背诵。

学会了用辩证的观念看古人的阅读方法,较好的达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现在想来,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1.注重了以读为主,线索明晰,循序渐进,符合古文的学习规律。

2.注重了文言实虚词与句式的认知与巩固,提高了文言语感。

3.涉及对“铭”的文体特征的把握,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中修辞方法的学习。

4.引用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即作者被贬官后三迁其宅的铁事,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本文的内容。

5.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古文及作者思想,不苛求古人。

6.能当堂背诵课文,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7.设计了新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①如果你是刘禹锡,请问“居陋室”是“德馨”的必要条件吗?居“华屋”与“德馨”矛盾吗?②如果你是刘禹锡,请问你真的不能与“白丁”往来吗?8.能将已学知识与新知识比照唤起学生对旧有知识体系的运用,并加快新知识体系的构建,如讲文言实虚词同时将“名“之”的不同用法放在一起比照,讲作者乐观的态度时引他的《秋词》一诗做补充。

9.注重方法引导,将朱熹的读书“三到“思想用文言文重现给学生,指导阅读。

《陋室铭》教案及课堂反思

《陋室铭》教案及课堂反思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等;(3)了解刘禹锡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及《陋室铭》的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构思和表达技巧;(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高洁傲岸的品格和安贫乐道的情趣;(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陋室不陋,贵在德馨;(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陋室铭》;(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分析文章的构思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2)文章表达技巧的把握;(3)作者情感态度的体会。

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和文学成就;(2)简介《陋室铭》的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陋室铭》,体会文章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文章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构思和表达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文章的优点和不足。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文章中的画面;(2)让学生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品格和安贫乐道的情趣;(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加强记忆;(3)激发学生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陋室铭》;2. 总结文章的构思和表达技巧,写在课后反思中;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文章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的理解。

五、课堂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学生是否能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学生是否能分析文章的构思和表达技巧。

初中八年级语文 《陋室铭》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八年级语文 《陋室铭》教学设计及反思

《陋室铭》教学设计及反思三河市第一实验中学曹建东教材分析: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让学生在积累巩固古文言文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品格上的教育。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读懂课文,理解文言大意,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2、了解“铭”的特点和托物言志的特点,以及了解“兴”的特点。

3、分析作者情操和志趣,发表自己的感悟。

(二)过程与方法:1、初读、熟读成诵2、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了解文言大意。

3、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4、探究讨论,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发表意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加强朗读学习,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正音、释词,理解全文内容。

2.在理解文意、流利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全文。

3.明确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的。

教学方法:文言文“六读法”:初读----诵读——品读——演读——审读——悟读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写有物品名称的纸牌8张教学过程:一、初读:1、自由朗读,有疑问的请标出来。

师生共同解决。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刘禹锡笔下的陋室美不美?你又想知道刘禹锡当年住在怎样的屋子里吗?好!老师给大家讲个有关刘禹锡的小故事吧: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

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

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大厦的官邸。

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

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

《陋室铭》教案与教学反思

《陋室铭》教案与教学反思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理解《陋室铭》的文言文内容和主旨;(3)分析并欣赏刘禹锡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陋室铭》;(2)学会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刘禹锡身处陋室却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2)学会面对困境时,保持积极心态,追求内心世界的丰富和美好;(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陋室铭》;(2)理解《陋室铭》的文言文内容和主旨;(3)分析刘禹锡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2)刘禹锡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把握;(3)对作者精神品质的深入感悟。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陋室铭》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陋室铭》,感知文本;(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子;(3)学生合作探讨,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陋室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子;(2)教师分析刘禹锡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把握文章主旨。

4. 实践环节:(1)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运用刘禹锡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陋室铭》;2. 完成《陋室铭》的文言文翻译练习;3. 写一篇关于刘禹锡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3. 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加强讲解和辅导,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4.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教学设计自评
一: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自己的座右铭?(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座右铭。

)大家写这些座右铭是有什么用的呢?(用来激励自己的。

)那可以看出“铭”里面的内容应该是激励警戒自己。

其实“铭”最早是我们古代的一种文体。

除了有我们今天的“激励警戒”之意外还可以称述功德。

一般是铭刻在器物之上。

铭的一大特点是要用韵。

二、初读《陋室铭》,结识刘禹锡
与刘禹锡结交的人,都是“鸿儒”,没有学问的白丁,是与他无缘的。

因此,要结识刘禹锡,首先要把《陋室铭》烂熟于心。

请借助注释疏通课文。

借助注释不能解决的字词,就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组织学生进行认知性默读、质疑性朗读、比赛性竞读、体验性背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文言词积累:①虚词
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何陋之有。

(结构助词,表倒装,不译)
②词类活用
无丝竹之乱耳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受到劳累
诵读提示:
提示:①本文是铭文,用韵的,要注意押韵。

②“铭”的文体特点:魏晋时期的陆机说:“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博:内容广博,约:文辞简约。

(内容和文笔上的)
温:气质温和,润:语调柔顺。

(语音和语调上的)
三、品读《陋室铭》,拜访刘禹锡
刚才我们大家背诵了这篇文章,背得很好,可见字面意思我们大体上弄清楚了。

但老师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是不是内容方面还有什么疑问和困惑啊?不妨提出来!
1、根据学生质疑,梳理并引导以下要点(找句子、析内容、品情感、知作者):
陋室陋否?(何陋之有!)不陋,为何?(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关于陋室的具体描写。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描环境,居住环境优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夸朋友,交往之人高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话生活,生活之事雅致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的比兴手法。

在这里,作者把山水比作什么,仙龙又比作什么?(山水比作陋室,仙龙比作居住陋室的君子品德高尚。

“比兴”:以比喻起兴,先言他物再咏所咏之物。

是我国诗歌的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的类比手法。

(这是一种类比的方法,作者立下志向,要像古代名贤那样拥有高洁的志趣和远大的抱负!)
作者写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向。


引导难点:
①文中有矛盾之处啊!——“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都是乐器嘛!为何素琴之声悦耳,丝竹之声就乱耳了呢?
*调——调弄——漫不经心——优雅的情怀
*素——不加装饰——朴素的志趣
*丝竹——管弦之音,歌舞升平,世俗之乐
所以:可见,刘禹锡的生活志趣是超然物外的,世人皆爱“丝竹”,而“我”独爱“素琴”。

②仅仅只是素琴和丝竹的不同体现了这种生活志趣吗?——“阅金经”、“无案牍之劳形”
可以调素琴,但绝不听丝竹;可以诵佛经,但绝不读官文。

朗读时,要读出崇尚朴素、优雅;反对世俗之乐、官府之累的感觉。

四、赏读《秋词》我看刘禹锡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宵。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郎州时的作品。

“自古”句点出逢秋而悲,古今皆然的感慨。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以响遏行云的一声断喝,推翻悲秋主题一新天下人耳目。

“胜春潮”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在秋日晴空中,一鹤凌空而去,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

诗人想象的翅膀,也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

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的精神为之抖擞。

这只鹤是不屈之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

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


就是这样一个刘禹锡,自然界的秋天在他的眼里尚且春意盎然,他又怎么可能让一间小小陋室困住了自己进去的心?想想刘禹锡奋笔书写《陋室铭》时复杂的心情,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再次诵读、背读《陋室铭》吧。

自评
文言文(古诗文)生僻字词繁多,语言习惯殊异,历史年代久远,“不去熟读,则无以明大义”;文言文(古诗文)讲究音韵对仗,崇尚意境情致,内容言简意丰,“不去熟读,则无以明章法”。

立足于读,设计本课教学。

从座右铭的功能说起、在品析内容、拓展训练中加入对作者的感知、评价,目的在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遵循“知人论世、披情入文”的诗词赋类文章的赏析规律,力求学生“乐学”。

此文言文理解大意不难,但也有文言词汇、文言翻译的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而非逐字逐句翻译,就是让学生养成反复诵读、调动积累的习惯,摒弃文言文学习必须先翻译、必须先看资料书的不良认识与习惯。

此设计,在于让学生从思想上“走近文言文”,让学生感到“能学”。

熟读成诵,学生就会走进文本。

此文内容理解难度不大,还讨论与质疑给学生,因疑而导,力求构建生本课堂,目的仍在于学生“能学、会学”。

“比兴、类比”两处写法的作用,是课文理解的难点。

可通过老师讲解、点拨完成,若能再举例赏析,学生在能学的基础上可做到“会学”。

拓展训练,未设置以往的模仿《陋室铭》写自己的书房,原因在于太难,大多学生“不能”,写来多格调不高、语言不美。

设置刘禹锡的诗歌鉴赏,目的在于在赏析诗歌的同时,强化对作者的人格魅力的感知和认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