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汽车行驶安全性
汽车理论(第五版)第四章_汽车的制动性

s2 u0 2
abmax 式中 k 2
du k d
du kd
当τ=0时,u=u0
1 u u0 k 2 2
ds 1 u0 k 2 由于 d 2
1 ds u0 k 2 d 2
8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一、地面制动力 FXb
FXb Tμ r
ua
W
由制动力矩所引起的、地 面作用在车轮上的切向力。
Tp
制动力矩Tµ
Tμ
FXb
FXb
地面附着力
r
FZ
9
FXb F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二、制动器制动力Fμ
与附着力无关
Fμ
Tμ r
在轮胎周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切向力。
21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FY
FY
平地转向时,离心力Fl由地面侧向力FY平衡。
22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当汽车在倾斜弯道转向时,离心力Fl可由重力的分力平衡。 弯道内倾,可以减小所需的地面侧向力;倾角依道路 转弯半径和设计车速而定。
23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环形跑道(视频)
(注意观察弯道的倾斜情况)
当 2 时
1 ue u0 k 2 2 2
当 ''时,将k
1 abmax 2 2 6
ab max
2''
代入
当τ=0 时,s=0
s u0
1 3 k 6
s2 u0 2
s2 s2 s2
s2 u0 2 u0 2
汽车理论:第四章 汽车制动性作业(答案)

m du dt
=
FXb1
+ FXb2
=
FZ1ϕ
+ 0.5FZ1ϕ
= 1.5FZ1ϕBiblioteka 3)汽车的制动减速度由
m
du dt
= 1.5FZ1ϕ
=
1.5ϕ L
(Gb +
m du dt
hg )
可得
(1 − 1.5ϕhg )m du = 1.5ϕ Gb L dt L
du =
1.5ϕGb
= 1.5ϕgb = 1.5 × 0.7 × 9.8 × 1.1
答:
开始制动时,前、后制动器制动力 Fu1、Fu2 按 β 线上升,因前、后车轮均未抱死,故 前、后轮地面制动力 FXb1= Fu1、FXb2= Fu2 也按 β 线上升。
到 B 点时, β 线与ϕ = 0.7 的 r 线相交,地面制动力 FXb1、FXb2 符合后轮先抱死的状
况,后轮开始抱死。
从 B 点以后,再增加制动踏板力,前、后制动器制动力 Fu1、Fu2 继续按 β 线上升,因 前轮未抱死,故前轮地面制动力 FXb1= Fu1 仍按 β 线上升,但因后轮已抱死,故其地面制动 力 FXb2 不再按 β 线上升,而是随着 FXb1 的增加而沿ϕ = 0.7 的 r 线变化而有所减小。
解: 1)质心至前轴的距离
a = L − b = 2.8 −1.1 = 1.7 m
制动时汽车的受力图
2)忽略汽车的滚动阻力偶矩、空气阻力以及旋转质量减速时产生的惯性力偶矩,根据汽车 在水平路面上制动时的受力分析可得
FZ1
=
1 L
(Gb
+
m
du dt
hg
)
FZ 2
2汽车行驶特性

第一节
概述
道路线形设计要保证: 1 保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即保证安全行 车,不翻车、不倒溜、不侧滑,这就需要合理设 置纵横坡度、弯道,以及保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 力等。 2 尽可能提高车速。车速是评价运输效率 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为提高车速,路线应具有 良好的线形(如曲线半径、最大纵坡等),充分发 挥汽车行驶的动力性能。
(P35~39)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必须具备两个条
件:其一是有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 阻力,这是必要条件;其二是驱动力小于或 等于轮胎与路面间的最大摩擦力(附着力),这 是保证汽车正常行驶不致使车轮空转打滑的 条件,也就是充分条件。P39
一、汽车的驱动力
1、发动机曲轴扭矩M 汽车行驶的驱动力来自它的内燃发动 机,其传力过程如下:在发动机里热能转 化为机械能 → 有效功率N → 曲轴旋转 (转速为 n),产生扭矩M → 经变速和传 动,将M传给驱动轮,产生扭矩MK → 驱 动汽车行驶。
性能、越野性、制动性、行驶稳定性、平顺性和
操纵稳定性等)和使用性能的科学。本章主要简 要介绍汽车的驱动力和行车阻力,汽车的动力特 性,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制动性等基本理论。深 入的研究可学习有关《汽车应用工程》、《汽车
理论》等课程。
汽车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等组成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
平移质量的惯性力
旋转质量的惯性力矩
RI 1
G ma a g
RI 2
I
d dt
式中:I―――旋转部分的转动惯量;
d dt
―――旋转部分转动时的角加速度。
为简化计算,一般给平移质量惯性力乘以大于1 的系数δ,来近似代替旋转质量惯性力矩的影响,即: G RI= a (N) g 式中: RI―――惯性阻力 (N) ; G―――车辆总重力 (N) ; g―――重力加速度 (m/s2) ; a―――汽车的加速度(正值)或减速度 (负值)(m/s2) ; δ―――惯性力系数.
汽车理论课件之第4章汽车的制动性

则趋于过多转向
49
注意!!!
在侧倾力矩的作用下,汽车左右车轮的 垂直载荷发生变化,这将导致轮胎的侧偏 特性变化而使汽车稳态转向特性发生变化。
左右车轮垂直载荷差别越大,侧偏刚度 越小。
若前轴左右车轮的垂直载荷变化大,则 趋于不足转向。后轴左右车轮的垂直载荷 变化大,则为趋于过多转向。
第一阶段:单纯滚动,印痕的形状基本与
轮胎胎面花纹相一致。 uw rr0 w
第二阶段:边滚边滑-可辨别轮胎花纹的 印痕,但花纹逐渐模糊,轮胎胎面相对地面发 生一定的相对滑动,随着滑动成分的增加,花
纹越来越模糊。 uw rr0w uw rr0w
第三阶段:拖滑-车轮抱死拖滑,粗黑印
痕,看不出花纹。 uw rr0w w 0
" 2
1 6
xm
ax
"2 2
du dt
k
du
kd
Fp
u
u0
1 2
k
2
j
d
e
Fp
j f
ue
u0
1 2
k "2
0 abc
' "' "
1
12
2
1
2
gt
3
4
22
ds dt
u
u0
1 2
k
2
Fp j
d
e
Fp
j f
ds
(u0
1 2
k
2
)d
0 abc
' "' "
1
12
2
1
2
3
gt 4
s
u0
绪论《汽车理论》张文春主编

三、劳动保护性
劳动保护性是指驾驶员工作的安全性和使驾驶 员的身体健康不受损害的性能,主要评价指标 有:
1.舒适性(平顺性、噪声、空调、驾驶性、空间) 2.稳定性 (操纵稳定性) 3.制动性 4.驾驶室的牢固程度
汽车理论展望
各类模型的精确性和适用性 汽车理论虚拟试验 人对汽车性能要求的提高
本节课内容提要
本课程的结构、地位和要求; 汽车动力性等六大性能概念; 汽车理论学科发展情况。
汽车理论
绪论(通过性) 第一章:地面--轮胎力学 第二章:汽车动力学 第三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第四章:汽车发动机功率和传动系传动比选择 第五章:汽车的制动性 第六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第七章:汽车行驶平顺性
(2)汽车几何通过性
纵向通过角:汽车前、后轮外缘作垂直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的切平面, 两切平面交于车体下部较低位置时所夹锐角。
3
1
2
h
γ 1-接近角;γ 2-离去角; γ 3-纵向通过角;h-最小离地间隙
满载还是空载?
间隙失效及其几何参数
间隙失效:汽车因离地间隙不足而被地 面托住无法通过的现象。顶起失效、触 头或托尾失效
本节小结:
汽车动力性 汽车的经济性 汽车的制动性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汽车平顺性 汽车通过性
思考题
计算通过性几何参数便性 直线 路不平 侧风 高速安全性 转弯 货物或乘客偏载
直线行驶性:去掉驾驶员意志,直线行驶,指 定距离,偏离原方向的角度
最小转弯半径:方向盘转至极限
二、技术经济性
汽车的技术经济性主要用生产率和燃油经济 性来表示,主要评价指标有:
1.生产率 2.油耗 3.可靠性与耐用性 4 维修保养方便性(维护费用)
汽车行驶安全性能

汽车制动印痕的变化过程(1)
随着制动强度的不断增加,车轮的运动逐渐由滚动向滑 动变化。
在坚硬路面上,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留下的清晰的轮胎 花纹印痕,称为“压印”;而轮胎从局部滑移到全滑移 过程中留下的花纹压印长度逐步加大变成连为一片的粗 黑印痕,称为“拖印”,此时车轮已被制动器抱死。
1)稳态响应
在汽车等速直线行驶时,急速转动转向盘至某一 转角时,停止转动转向盘并维持此转角不变,即 给汽车以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一般汽车经短暂时 间后便进入等速圆周行驶,称为转向盘角阶跃输 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
汽车的等速圆周行驶,即汽车转向盘角阶跃输入 下进入的稳态响应,是表征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一 个重要的时域响应,一般也称它为汽车的稳态转 向特性。
➢ 汽车制动性
——是指汽车在行驶中能强制地降低行驶速度 以至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或在下坡时 保证一定行驶速度的能力。
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有三项:
制动效能:指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制动到停车的制 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这是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制动效能恒定性:指汽车高速行驶或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 效能保持的程度。分为抗热衰退性能和抗水衰退性能两方面。
②制动器的制动力——大;
③最大制动减速度——高; ④制动时的初始车速——低。
附着力(或制动器制动力)越大,制动初速 度越低,制动距离越短。
对以制动效能为对象的评判指标一般为:制动初速度从 100km/h到停车即100km/h→0km/h的制动距离,小 于42m为制动性能优秀;42—45m为制动性能合格;大 于45m为制动性能较差。
【高速公路】第四章-4-5曲线上的超高与加宽解析

<3240 <1940 <1710 <1550 <1240 <1130 <810 <720 <1710 <1550 <810 <720 <1210 <1130 <390 <360 <780 <720 <230 <210 <390 <360 <105 <95
3
~ 2160 ~ 1290 ~ 1220 ~ 1050 ~ 830 ~ 750 ~ 570 ~ 460 ~ 1220 ~ 1050 ~ 570 ~ 460 ~ 840 ~ 750 ~ 270 ~ 230 ~ 530 ~ 460 ~ 150 ~ 130 ~ 270 ~ 230 ~ 70 ~ 60
<1620 <970 <950 <760 <620 <520 <430 <300 <950 <760 <430 <300 <630 <520 <200 <150 <390 <300 <110 <80 <200 <150 <55 <40
5
~ 1300 ~ 780 ~ 770 ~ 550 ~ 500 ~ 360 ~ 340 ~ 190 ~ 770 ~ 550 ~ 340 ~ 190 ~ 500 ~ 360 ~ 150 ~ 90 ~ 300 ~ 190 ~ 80 ~ 50 ~ 150 ~ 90 40 ~ 25
4-5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一、超高 1.定义
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 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 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 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 单向横坡,称之为超高。 当汽车行驶在设有超高 的弯道上时,汽车自重 分力将抵消一部分离心 力,从而提高行车的安 全性和舒适性。超高的 布置如图所示。
汽车理论课件第四章

相关项目及限值要求。P118-119 注意,标准规定了“…附着系数大于等于0.7”的条件,这是
为了在统一的试验条件下重点体现车辆的性能。在本章研究中,并 不限定路面条件,路面条件对制动性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未制动
制动时
紧急制动时,力矩FXb r使前轴向前转。前板簧刚度较低,则转 角θ较大;且上述球销距轴心较高 位移δ=hθ应较大,例如3mm。
该球销又与转向纵拉杆相连,只能在转向杆系的间隙和弹性的
容许下稍许向前运动,例如δ’=2mm 相对于无跑偏的δ=3mm , 球销向后运动了1mm 。于是车轮向右转。
真实的
汽车理论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3
§4-2 制动力分析
真正使汽车减速的是地面制动力FXb。
地面制动力实际上同时受到两对摩擦副的限制:
➢ 制动器内部摩擦副。该摩擦副产生制动器制动力Fμ,在给定制
动系参数的条件下,Fμ取决于制动踏板力Fp。
➢ 轮胎—地面摩擦副。两者之间的纵向力不会超过附着力Fϕ (FZ ϕ)。
比较常见的一个指标是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符号为MFDD, 单位为m/s2。
其含义是:制动全过程的车速由u0 (km/h)变化到0,其中 0.8u0 →0.1u0就是制动效能的“充分发出”阶段,将此阶段看做匀 减速过程而得到的平均值,就得到:
MFDD (0.8u0 )2 (0.1u0 )2 25.92S
换言之,地面制动力FXb等于制动器制动力Fμ与附着力Fϕ二者
中的较小者。
当制动踏板力Fp不大时,车轮未抱死
第四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dv =? g dt
∴
Fz1 = Fz 2
G ? ( b + ? hg ) ? ? L ? G = ( a ? ? hg ) ? ? L ?
…………………………………….2
从1、2式可看出 dv 或? 呈线性关系 Fz1、Fz2与 例:NJ130 当
制动距离的分析 a—发生信号 b—踏板 c—制动力开始增长 d—踏板力达最大值 e—制动力增至最大值 f—松踏板 g—制动停车力消失 ′ t1 —驾驶员做出反应 ′ t1′ —换脚时间 ′ ′ t1 = t1 + t1′ 为驾驶员反应时间 0.3~1.0 S ′ t 2 —间隙补偿时间 ′ t 2′ —制动力增长时间 ′ ′ t 2 = t 2 + t 2′为制动器的作用时间 0.2~0.9S t3 —制动持续时间 t4 —制动力消除(释放)时间 0.2~1.0s 制动的全过程 1、驾驶员反应阶段 2、制动器起作用的增长阶段 3、持续制动 4、放松制动
(Vo ? 1 ′ j max t 2′) 2 2 2 j max
2
′ Vo2 V t ′′ j max t 2′ ? o2+ S3 = 故 2 j max 2 8 ′2 Vo2 j maxt 2′ ′ ′ ? 总制动距离: S = S 2 + S 3 = (t2 + t 2′ )Vo + 2 j max 2? ′ ∵ t 2′ 很小 ′ Vo2 t 2′ ∴ S = (t ′ + )V +
′ S = Vo t 2′
6
′ j max t 2′
在t2时间内的S2:
在持续制动时间t3内: ∵ 以j max 匀减速运动,初速为Ve,Vg=0 ∴ S = V 2 / 2 j max = 3 e
汽车安全驾驶技术ppt课件

质
深夜,以及气候、道路条件(连续弯道、坡度大)等、长距
与
离长时间运输等
行
驾驶员素质的影响:
车
身体条件、经验、年龄条件等
安
全
精选ppt
31
1.5 驾驶疲劳与行车安全
第 一 章 驾 驶 员 素 质 与 行 车 安 全
精选ppt
32
1.5 驾驶疲劳与行车安全
第 一
二、疲劳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章
驾
1、疲劳后驾驶员的简单反应时间增加
安全驾驶技术
精选ppt
1
目录
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 第二章 车辆性能与行车安全 第三章 驾驶基本技能概述 第四章 交通事故的特点 第五章 拖拉机田间作业安全驾驶 拖拉机安全驾驶操作规程 拖拉机安全驾驶六忌 驾驶员驾车路上严禁服用的药物 山区公路安全驾驶技术 汽车安全停车 夜晚如何安全驾驶
精选ppt
2
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
精选ppt
3
1.1 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
第 一 章
驾
驶
员
素
质
与
行
车
安
全
驾驶员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精选ppt
4
1.1 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
第 一、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概述
一 章
驾 把驾驶员的操作按心理活动来分析
驶 员 素 质 与 行 车 安 全
精选ppt
5
1.1 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
行
车
安
全
精选ppt
26
1.4 酒后驾驶与行车安全
第 一 章
根据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交管部门对饮酒与醉酒的处罚是有区别的, 但对饮酒与醉酒的认定标准却一直没有明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 004年5月31日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 家标准(GB19522-2004),为交管部门依法认定酒后驾车这一交通违法行
车辆安全运行规定范文(二篇)

车辆安全运行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车辆的安全运行管理,预防和减少车辆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车辆规格和配置第二条汽车及其他机动车辆的制造、进口和购销单位,对其生产、进口和销售的机动车辆应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各级运输管理部门应对车辆配置进行监督。
第三章用车管理第三条汽车及其他机动车辆的企事业单位、运输企业等使用单位,应当依据车辆的特性和用途,明确车辆的使用范围,并建立健全用车管理制度。
第四章驾驶员管理第四条汽车及其他机动车辆的驾驶员应按照规定取得相应的驾驶证,并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提高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
第五章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第五条遇到交通违法行为时,驾驶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对于发生交通违法行为的车辆,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并接受相应的处罚。
第六章交通事故处理第六条遇到交通事故时,驾驶员应立即停车并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保护现场,通知相关部门并配合调查。
对于造成交通事故的责任方,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七章外出差旅管理第七条企事业单位、运输企业等使用单位,在组织车辆外出差旅时,应提前规划行车路线和停车点,并对驾驶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保障行车安全。
第八章车辆维修和保养第八条定期对车辆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
维修和保养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维修单位进行,不得私自进行维修和改装。
第九章车辆技术检验第九条汽车及其他机动车辆应按照规定进行技术检验,确保车辆的技术状况符合安全要求。
对于未通过技术检验的车辆,不得上路行驶。
第十章紧急救援和应急处置第十条配备必要的紧急救援设施和设备,及时响应紧急情况,进行救援和处理。
对于车辆事故、火灾等紧急情况,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并采取应急措施。
第十一章监管和执法第十一条各级运输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车辆安全运行的监管,并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和处罚。
对于严重违法行为的车辆,应依法予以暂扣或吊销驾驶证。
04第四章通行规定(高速)解析

汽车类题库第四章道路通行规定姓 名XXX证件号码 上一题:上翻 下一题:下翻 确认答案:确认 结束考试:结束 132906************操作键盘提示高速公路没有限速标志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____。
A.90公里B.100公里C.120公里D.130公里C姓 名XXX证件号码上一题:上翻 下一题:下翻 确认答案:确认 结束考试:结束 132906************ 操作键盘提示 依法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后,车上人员应当___。
A.在车内不得下车B.到车后帮助指挥其他车辆让行C.迅速离开车辆并转移到右侧路肩上或应急车道内D.帮助将车推到路边C姓 名XXX 证件号码上一题:上翻 下一题:下翻确认答案:确认结束考试:结束132906************ 操作键盘提示车上人员应当迅速转移到故障车前方躲避。
应在车辆右后方护栏以外错姓 名XXX 证件号码上一题:上翻下一题:下翻确认答案:确认结束考试:结束132906************ 操作键盘提示交通事故,无法正常行驶的,应当由救援车、清障车拖曳、牵引。
对姓 名 XXX证件号码上一题:上翻 下一题:下翻 确认答案:确认 结束考试:结束 132906************ 操作键盘提示 机动车从匝道驶入高速公路,应当先在加速车道内提速,并开启___,在不妨碍已在高速公路内的机动车正常行驶的情况下驶入车道。
A.左转向灯 B.右转向灯 C.危险报警闪光灯 D.前照灯 A姓 名 XXX 证件号码 上一题:上翻 下一题:下翻 确认答案:确认 结束考试:结束 132906************操作键盘提示机动车驶离高速公路时,应当开启___驶入减速车道后降低车速驶离。
A.左转向灯 B.右转向灯 C.危险报警闪光灯 D.前照灯B姓 名XXX证件号码上一题:上翻 下一题:下翻确认答案:确认 结束考试:结束 132906************ 操作键盘提示 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超过每小时100公里时,应当与同车道前车保持____以上的距离。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第四章制动系统

图5-2-14 双缸式制动气缸示意图
6.制动管路的分配
• 制动系统常用的一种布置形式是采用对角线布置。在这种对角线布置 的制动系统中,右前轮和左后轮上的制动器联接在一个制动主缸上,左前轮 和右后轮上的制动器联接在另一个制动主缸上。这种布置方式的目的是:在 一个制动主缸失效时,仍能确保对其中一个前轮和一个后轮制动器进行制动 。
•图5-2-9 制动主缸结构
• 活塞向前推进行程 •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推杆和活塞向左移动,如图5-2-10所示,在 这一过程中当第一活塞皮碗通过补偿油孔后时,活塞左腔的液压开始增加, 活塞右腔产生负压,它使制动液从储油室中通过旁通油孔吸入到活塞右腔, 从而补偿压力差,避免产生负压。当制动蹄或制动片在制动过程中磨损后, 也需要从储油室为液压系统补充油液。储油室存储的油液在必要时为液压系 统供给补充油液。 • 注:推杆通过补偿油孔后,产生液压力,液压力被传送到各个轮缸。
3.制动液与液压原理
• 制动液 • 制动液在制动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制动液的液压把驾 驶员脚的移动传递到每个制动器的轮缸和活塞。制动液不可压缩, 而气体是可压缩的。如图5-2-7所示,制动液压系统中的任何气体都 是随着压力的增加可压缩的,它将减小所能传递的压力。所以保持 液压系统中没有任何气体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达到目的,气体必须 从制动系统中排除,这个过程叫制动系统的排汽。
•图5-2-7 气体压缩性能
• 液压原理 • 汽车的制动系统采用液压来把驾驶员的踏板力化为车轮对地面的摩擦 力。如图5-2-8,当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主缸上就会产生一个压力,这个 压力将通过液压管路传递到各个轮缸上,由液压原理可知此时系统的各处压 力相等。
•图5-2-8 液压原理
4.制动主缸与工作原理
车辆安全行驶管理制度(2篇)

车辆安全行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整车驾驶安全行驶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是为了规范车辆的驾驶行为,确保车辆安全行驶而制定的。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车辆的驾驶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的内容包括驾驶人员的资格要求、驾驶安全常识、违章及事故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第四条本制度的实施机构为公司车辆管理部门。
第五条驾驶人员应在接受培训并通过考试后取得驾驶资格。
第六条驾驶人员应遵守交通法规,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做到安全第一。
第七条驾驶人员应随时了解车辆的维护管理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理故障问题。
第八条驾驶人员应定期参加驾驶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二章驾驶资格第九条驾驶人员应持有合法有效的机动车驾驶证,并在有效期内。
第十条驾驶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无酒驾、毒驾等违法记录。
第十一条驾驶人员应了解车辆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根据相关规定合理使用车辆。
第三章驾驶安全第十二条驾驶人员应按照交通信号和道路标志的要求行驶,并做到正确使用灯光和安全带。
第十三条驾驶人员应保持车距,根据道路情况选择合适的速度,并注意车辆周围的情况。
第十四条驾驶人员应禁止超速、违章变道、乱停乱放等违法行为,严禁使用手机等影响安全的行为。
第十五条驾驶人员应熟悉车辆的紧急状况处理方法,如发生故障或事故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第四章违章及事故处理第十六条驾驶人员如发生违章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接受公司的纪律处罚。
第十七条驾驶人员如发生事故,应及时报警、保护现场,并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上报事故处理。
第十八条驾驶人员在处理事故或故障时,应遵循安全危险点的规定,确保人身安全。
第五章附则第十九条对违反本制度的驾驶人员,将按照公司规定进行纪律处罚,情节严重的将予以撤职处理。
第二十条对于因驾驶人员过失导致的事故,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并向全体驾驶人员公告。
第二十三条本制度的修改由公司车辆管理部门负责,并报公司领导批准后执行。
车辆可靠性-第4章故障与故障树分析

门的逻辑关系表达式为(即集合的交):
A B1 B2 ....... Bn
式中A为输出事件
当事件Bi相互独立时,有
P(B1 B2 ) P(B1)P(B2 )
G5
X3
G6
遇到或门,在分析表的下一步中
+
+
+
将事件分解到不同的割集(增添割集
数)。
X4
X5 X6
X7
X6
X8
步1 2
3
4
5
6
骤
X1 X1 X1
X1
X1
G1 G2 G4 G5 X4 G5 X4 X6
割 X2 G3 G3 X5 G5 X4 X7
集
X2 X2
X3 X5 G5
G6
X3
X2
G6
X2
X1 X4 X6 X4 X7 X5 X6 X5 X7
4.2汽车故障 (失效)的危害
故障对用户的危害:
①影响载客或运输任务的完成。②造成人身伤亡事故。③损毁车辆。 ④维修费用损失。⑤使用户产生厌烦、埋怨和不愉快心理。
故障对社会的危害:
①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对公务用车还会造成政治影响。②对客运或货 运企业,因故障而停驶,不仅影响服务信誉,而且造成经济损失。③造成人 身伤亡事故。④造成交通堵塞。⑤造成交通、公路、城市设施的损坏。⑥维 修费用损失。⑦材料和能源的浪费。⑧社会公害加剧。
割集 {X1}, {X2, X3}, {x1,X2,X3}
最小割集:{X1}, {X2,X3}
顶事件 T + 或门
车辆行驶中的安全驾驶守则

车辆行驶中的安全驾驶守则在现代社会中,随着车辆的普及和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安全驾驶成为每位驾驶员都应该遵守的重要原则。
只有遵守车辆行驶中的安全驾驶守则,我们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从速度控制、保持注意力集中、遵守交通信号、保持车辆维护等方面探讨车辆行驶中的安全驾驶守则。
一、速度控制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应该根据道路条件、天气情况、交通标志等综合因素合理控制车辆的速度。
在高速公路上,驾驶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车辆速度,但是不能超过规定的限速。
在城市道路上,驾驶员需要注意减速慢行,避免超速驾驶,为行人和其他车辆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
二、保持注意力集中安全驾驶的前提是保持良好的注意力集中。
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应该专心致志,不将注意力分散到其他无关的事物上。
避免使用手机、调整音乐、进食等行为,这些行为会分散注意力,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尽量保持专注于道路情况,并及时对前方发生的变化做出反应。
三、遵守交通信号交通信号是保障道路交通有序进行的重要因素。
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交通信号,准确判断信号的指示并做出相应的行动。
在红灯停车,绿灯起步时要注意保持车辆行驶的平稳,遇到黄灯要合理判断是否停车或继续行驶。
此外,驾驶员在遇到停车标志、限速标志等交通标记时,要按照指示调整车速和行驶方向。
四、保持车辆维护车辆的正常维护和保养对于安全驾驶至关重要。
驾驶员应该定期检查车辆的刹车系统、轮胎、照明灯具等关键部件,确保其正常工作。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或故障,及时修复或更换,避免因车辆故障引发交通事故。
此外,驾驶员应该按照规定进行定期保养,如更换机油、检查液位等,保证车辆的综合性能和安全性。
总结车辆行驶中的安全驾驶守则是每位驾驶员都应该牢记的。
合理控制车速、保持注意力集中、遵守交通信号、及时保养车辆,这些守则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
作为驾驶员,安全驾驶不仅是对自己生命财产的保护,也是对他人生命财产的尊重。
汽车电控技术 第4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控制系统

第4章汽车行驶安全性控制系统一.填空题1.评价制动效能的主要评价指标有、、。
2.电控ABS由、和组成。
3.车速传感器主要由和组成。
4.传感器头从外形上可分为、和等。
5.根据用于不同制动系统的ABS,制动压力调节器主要有、和。
6.液压制动压力调节器主要由、和等组成。
7.可变容积式调节器的基本结构,主要由、、和组成。
8.按ECU所依据的控制参数不同分类,ABS可分为和。
9.ABS按制动压力调节器结构不同分类:和。
10.ABS 按功能和布置形式不同分类:和。
11.ABS按控制通道数目分类:、、、。
12.循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在汽车制动过程中,ECU 控制流经制动压力调节器电磁线圈的电流大小,使ABS出于、、减压三种状态。
13.丰田凌志LS400ABS制动压力调节器中的3/3电磁阀主要由、和单向阀等组成。
14.本田车系ABS采用控制方式,每个车轮上有一个制动压力调节器调节制动压力。
15.本田车系ABS的制动压力调节器由、、油泵、储能器、压力开关等组成。
16.ABS系统是防止制动时车轮抱死而,ASR是防止驱动轮原地不动而不停的。
17.ASR的基本组成有、、等。
18.汽车防滑差速器大致上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19.防滑差速器的差动限制控制特性,主要是根据、和,又ECU控制并改变差动限制离合器的压紧力。
20.ASR的传感器主要是和。
21.ASR 制动压力调节器的结构形式有和两种。
.22.ASR 不起作用时,辅助节气门处于位置,当需要减少发动机驱动力来控制车轮滑转时,ASR控制器输出信号使辅助节气门驱动机构工作,改变开度。
23.节气门驱动装置由和组成。
步进电机根据ASR控制器输出的控制脉冲转动规定的转角,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转动。
24.ASR 控制系统通过改变来控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25.TRC液压制动执行器中的泵总成由和两部分组成。
26.TRC 液压制动执行器中的制动执行器由切断电磁阀、制动总泵切断电磁阀、()切断电磁阀和压力开关或压力传感器四部分组成。
汽车电控技术 第4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控制系统 答案

五.简答题
1.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可将ABS分为哪些种类?
答:(1)按ECU所依据的控制参数不同分为:以车轮滑移率S为控制参数的ABS和以车轮角加速度为控制参数的ABS。
(2)按制动压力调节器的结构不同分类:机械柱塞式ABS和电磁阀式ABS。
35.差速限制机构的功用为当前后车轮间发生转速差时,按照转速差控制油压多板离合器的接合力,从而控制前后轮的转矩分配。(√)
36.滑转率是车轮瞬时速度与车身圆周速度的速度差占车轮圆周速度的百分比。(×)
改:滑转率是车轮圆周速度与车身瞬时速度的速度差占车轮圆周速度的百分比。
37.SRS电热丝电路处于正常工作时短路片与连接器端子接通(×)
3.循环式调节器:电磁阀直接控制轮缸制动压力的制动压力调节器。
4.可变容积式调节器:电磁阀间接控制制动压力的制动压力调节器。
5.吸温沸点:制动液在吸湿率为3.5%时的沸点。
6.EBD:是电子制动力分配,采用电子技术代替传统的比例阀,根据汽车制动时产生轴荷转移的不同,自动调节前后桥的制动力分配比例。
7.BA:是辅助制动系统,当驾驶员在紧急状况下迅速踩制动踏板,但制动踏板力不足时,此系统会在不足1s内的时间把制动力增至最大,缩短紧急制动情况下的制动距离。
31.丰田车系防抱死制动与驱动防滑(ABS/TRC)工作时,当需要当无需对驱动
轮施加制动力矩时:各个电磁阀都通电且ECU控制步进电机转动使副节气门保持
开启。(×)
改:丰田车系防抱死制动与驱动防滑(ABS/TRC)工作时,当需要当无需对驱动轮施加制动力矩时:各个电磁阀都不通电且ECU控制步进电机转动使副节气门保持开启。
汽车制动行驶方向稳定性 - 汽车制动行驶方向稳定性

Fc
Fc
ur
u f ur
uf
O
O
a) 前轴侧滑
b) 后轴侧滑
图4-13 汽车侧滑趋势的分析
4-4
图 4-13 a)是当前轮抱死、后轮自由滚动时,在干扰作用下,发生前轮偏离角 (航向 角)。若保持转向盘固定不动,因前轮侧偏转向产生的离心惯性力 FC 与偏离角 的方向相 反, FC 起到减小或阻止前轴侧滑的作用,即汽车处于稳定状态。
若时间间隔大于 0.5s,则后轴发生严重的侧滑。如果只有一个后轮抱死,后轴也不会发生
4-3
侧滑。 •起始车速和附着系数对制动方向稳定性也有很大影响,例如,若 ua =48.2 km / h ,即使
后轮抱死比前轮早 0.5s,汽车纵轴也仅转动 25º,而当 ua =72.3 时 km / h ,则汽车发生剧烈 侧滑。
式中: Fj —汽车惯性力,即 考虑附着率,得
Fμ1 Fμ 2 = Fj
Fj
=
W g
(
-&x&)
=
Wz
b1FZ1 b 2FZ 2 = Fj 在各种情况下,能够达到的减速率可从表 4-4 中加以分析。
工况
前轮
各种制动工况 后轮
表 4-4 减速率
(4-14)
(4-15)
特征
1
b1 <p1 (点 1)
图 4-14 轴间制动力定比分配的汽车减速度
如果驾驶员增加踏板力,前轮抱死,前轴制动力与踏板力无关,而仅与滑移附着系数
4-10
和轴荷有关,即 Fμ1 = s Fz1 。后轴制动力可以增加到它的最大值 Fμ2 = p Fz2 (表 4-4 中的工 况 4b)。如果踏板力继续增加,后轮也将抱死(表 4-4 中的工况 5)这时减速率 z = 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汽车运用基础
(3)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
出版社 理工分社
交通事故是在特定的交通环境影响下,由于人、车、路、环 境诸要素配合失调发生的。因此,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最重要 的是要分析人、车、路、环境对交通事故形成的影响。
1)人的原因
人既是交通事故的制造者,又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
①自身的生理、心理状态不符合交通安全的要求。
11
汽车运用基础
出版社 理工分社
4.1.2 预防交通事故的措施
道路交通事故是由人、车、路、交通环境诸多因素共同 影响下的一个复杂交通事件,因此,解决交通安全问题,必须 把“人—车—环境”三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对待和处理。从 谋求这一有机整体的平衡出发,来规划和协调解决其中各组成 部分的结构、性能、行为等问题。治理交通安全,预防交通事 故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出版社 理工分社
3
汽车运用基础
出版社 理工分社
4.1 公路交通安全与概述
交通事故是行人、车辆在道路上行进时,因违反交通法规 或其他原因发生人身伤亡和车物损失的事件。凡车辆在道路上 行驶或停放过程中发生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失火、爆炸 等情况,造成人员或牲畜伤亡、物资损失事件都称为交通事故。
4
汽车运用基础
12
汽车运用基础
出版社 理工分社
(1)改善道路交通环境和汽车安全性能及结构方面
1)兴建有完善安全设施的新型公路,改建扩建现有道路, 增设各种安全防护设施。
2)改进车辆结构性能,防止因车辆设计或制造上的缺陷而 导致的事故。一旦发生事故时,车辆应具有减轻乘员伤害程度 的结构措施。
3)加强车辆安全性能的检验和维护工作。认真搞好出车前, 行驶途中和发车后的三检工作。发现异常或故障及时解决修复, 不开带病车。
14
汽车运用基础
出版社 理工分社
4.1.3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7258—8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是我国建国以 来第一个有关机动车辆运行安全方面的技术标准
(1)转向系的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1)方向盘应转动灵活、操纵轻便、无阻滞现象,车轮转到 极限位置时,不得与其他部件有干涉现象。 2)转向轮转向后应有自动回正能力。 3)方向盘的最大自由转动量应符合规定标准。 4)在平坦、硬实、干燥和清洁的道路上行驶时,其方向盘 不得有摆振、路感不灵、跑偏或其他异常现象。
10
汽车运用基础
出版社 理工分社
(4)道路交通事故的危害和预防
我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最高的国家之一,2004年死亡人数 已高达10万人。
由于道路交通事故具有随机性、突发性、社会性和危害涉 及面广等特点。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不仅给国家造成严重的政 治影响,而且在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更重要的是给驾驶员和 受害者及其家属在精神上造成巨大的痛苦,在生活中造成无法 弥补的损失。
15
汽车运用基础
出版社 理工分社
5)在平坦、硬实、干燥和清洁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上,以10 km/h的速度从直线行驶过渡到直径为24 m的圆周行驶,其施加 于方向盘外缘的最大圆周力不得大于245 N。
②自身违章行走、违章操作、违章装载、违章行驶等。
③对他人的交通动态及道路变化、气候变化、车况变化观察 疏忽或措施不当等。
9
汽车运用基础
出版社 理工分社
从机动车驾驶方面来分析,驾驶员责任事故的发生,主要 是在行车过程中反应、分析和操作3个环节上出现了错误。
2)车辆的原因 3)道路与环境的原因 ①道路 ②环境
13
汽车运用基础
出版社 理工分社
(2)在管理方面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制订完善的交通法规,强调法制,按全国统一的法规和 条例维持正常的交通秩序。
2)组织全国统一的交通管理指挥机构,完善交通管理体制, 统一筹划,协调工作。
3)加强驾驶人员的训练和管理,开展并强化交通安全教育, 普及交通安全知识。
4)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实现 交通管理技术的现代化。
汽车运用基础
出版社 理工分社
感谢
汽车运用基础
出版社 理工分社
谢谢,精品课件
资料搜集
汽车运用基础
汽车行驶安全性
第4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国防建 设的生命线。而汽车运输又以其特 有的优越性而得到大力发展。汽车 自诞生以来的100多年间,为人类发 展生产、改造环境、建设物质文明 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汽车的发展 和普及,人们又面临车祸的威胁。 因此如何安全地使用车辆,是我们 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5
汽车运用基础
按事故的性质划分为: ①非责任事故:责任属于他方。 ②有责任事故:责任由双方分担。 ③责任事故:全部责任由肇事者来负担
出版社 理工分社
6
汽车运用基础
(2)道路交通事故构成的要素
出版社 理工分社
道路交通事故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6个要素。 1)车辆 车辆(包括各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是交通事故的前提条件, 也就是指在当事双方,必有一方使用车辆,如无车辆则不认为是 交通事故,比如,行人之间走路中发生的意外,受伤致死都不属 于道路交通事故。 2)在道路上 3)在通行中 4)发生事态 发生事态是指发生与道分社
5)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人为的
这是指所造成的事故不是因为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原因。 如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雪崩等原因造成的事故;行 人自杀也是人力无法抗拒的,这些均不属于道路交通事故。
6)后果
后果是指有以上特定条件又要有人、畜伤亡或车辆、物 资损失的后果,没有后果或者这种后果未达到交通管理部门 规定的标准,则不能称之为道路交通事故。以上6种要素,可 以作为鉴别道路交通事故的依据和必要条件。
出版社 理工分社
4.1.1 事故的分类和构成事故的要素
(1)道路交通事故的分类 轻微事故:指一次交通事故造成轻伤1~2人,或直接经济损 失、机动车事故损失折款1 000元以下,非机动车事故损失折款 不足200元的事故。 一般事故:指一次交通事故造成重伤1~2人;或轻伤3人及3 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重大事故:指一次交通事故造成死亡1~2人,重伤3~10人 或财产损失折款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特大事故:指一次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死亡3人或3人以上;或 重伤11人以上;或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死亡2人,同 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