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
从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辩证法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辩证法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辩证法强调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以下是一些从中可以看出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和思考:
1. 看待自然的整体性:老子认为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万物皆为道的体现。
人与自然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存在。
2. 尊重自然的自发性和无为而治:老子主张以自然的方式与环境相处,像水一样自然流动,像风一样无拘无束。
人们应该学会居于自然之中,顺从自然规律,而不是去逆行、改变或控制自然。
3. 观察自然的变化:老子提倡观察自然的变化,尤其是微小的细节。
他认为人应该学会从自然中汲取智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4. 尊重自然的平衡与和谐:老子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一种无为而治的平衡状态,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
他强调要保持内心的平静,遵循自然的节奏,避免过于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力。
老子的《道德经》中的自然辩证法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互相依存的。
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保持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以实现真正的自我修养和道德境界。
浅谈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浅谈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1000字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世纪以来,总是被提及且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同时自然的变化也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合理地处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当然,这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问题的严重性。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
首先,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不是单独存在,而是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正因如此,人类在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时,不能是一味地对抗,更不能破坏掉自然的生态平衡。
实际上,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性质也是如此,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是随时间演化而来的。
古人早已懂得要顺应自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
这也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
因为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现代很多国家也倡导可持续发展,试图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相得益彰,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其次,人类的活动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可不可避免的。
因为人类所生活的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是存在着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因为人类的发展活动,这种关系是日益紧密的,并且可能逐渐导致一些问题。
例如现在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的增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这是因为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谋取短期利益,经常地违背了生态平衡,造成了某些自然资源的枯竭,留下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如今,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环境污染状况严重,生态环境恶化,都是我们世界面临自然挑战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最后,探讨人与自然辩证关系还需要说到,人类在向着自然及其力量,发起地狱般的进攻之后,对自己所拥有的力量也变得异常自信。
我们甚至打乱了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造成了物种灭绝、种群数量减少等问题。
但在操作完长时间后,各种“生态经济”、“全球绿化”、“环保减排”等有关环保领域中广泛流转的概念,早已成了今天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处”的标榜。
自然辩证法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自然辩证法 - 怎样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一,自然界是人生计与展的前提和基。
人是自然界展的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成了生学意上的关系。
克思指出:“人自己是自然界的物,是在自己所的境中而且和个境一同展起来的”。
恩格斯:“从最先的物中,主要因为一步的分化而展出无数的、目、科、属、种的物,最后展出神系得最充足展的那种形,即脊椎物的形,而最后在些脊椎物中,又展出一种脊椎物,在它身上自然界达到了自我意,就是人。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
克思:“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人作自然存在物,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而不是存在于自然以外或凌于自然之上的。
恩格斯告人:“我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治异民族一,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相反地,我同我的肉、血和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的生计与展依于自然界。
恩格斯指出:“人第一依于自然。
” 克思:“人 ( 和物一 ) 靠无机界生活,而人比物越有广泛性,人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就越广。
从理域来,植物、物、石、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自然科学的象,一方面作的象,都是人的意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 , 是人必预先行加工以便享受和消化的精神粮食;同,从践域来,些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的三部分。
人在肉体上只有靠些自然品才能生活;不论些品是以食品、燃料、穿着的形式是以住宅等等的形式表出来。
在践上,人的广泛性正表在把整个自然界——第一作人的直接的生活料,其次作人的生命活的资料、象和工具——成人的先机的身体。
”其次,境造人,人也造境。
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提出“人造境” 的思想。
人要想持生计和展,就必行。
人正是在改造自然界的生中,才令人的本获得确。
人比其余全部物,在于能和正确运用自然律。
“ 物不过依据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的需要来建筑,而人却懂得依据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1最新资料欢迎阅读行生,而且懂得怎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象上去;所以,人也依据美的律来建筑。
”克思主依赖极的、能的践活采“ 境的改和人的活的一致”。
自然辩证法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古代哲学家黄帝曾经提出“自然辩证法”,它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有自然的调和关系,和谐的发展。
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发展的根本,也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是共生的,只有在自然的基础上,人类才能繁衍生息,而自然也需要人类的参与,才能达到调和、协调、和谐的发展。
因此,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的,而不是单纯的控制与破坏。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发展绿色经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从而使人类和自然可以长期和谐共处。
同时,人类也应该利用自然的资源和力量,以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从而满足自身的需求。
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是一种自然辩证法所提出的,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类需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以保护自然,同时也要利用自然的资源和力量,以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人类和自然才能和谐共处,实现自然辩证法的理想。
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既有依赖,也有破坏。
人类从自然中获取了无数的资源和能源,但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种破坏又反过来影响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与自然的依赖关系是最根本的,人类需要自然提供水、空气、食物等基本生存条件,而自然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能源,如石油、煤炭、水力、太阳能等。
这些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人类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生活水平。
例如,人类通过开发石油和天然气,推动了现代工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水力和风力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则为人类提供了可持续的能源来源。
然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不可忽视。
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导致了大量的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加速了自然环境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例如,人类的工业活动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导致大气和水体的污染,影响了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而过度的砍伐和开垦,导致了大片的森林和湿地的消失,加速了土地沙漠化和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加剧。
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又要保护自然环境的稳定和生态平衡。
这需要
人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控制人口增长和消费行为等。
同时,也需要人类具备一种正确的生态伦理和环保意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紧密的关系,既有依赖,也有破坏。
只有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与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与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它以整体、变化和矛盾为基础,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了解和运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和原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种关系。
一、整体观自然辩证法强调将自然看作一个整体的观念。
它认为自然界的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彼此之间通过复杂的关系相互作用。
这种整体观念使我们不再把自然界中的事物仅仅看作孤立的个体,而是将其视作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同样受到自然界的影响和制约。
二、变化观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的变化性。
万物在自然界中都是不断变化的,一切都处于运动和发展之中。
自然界的变化是多样且相互关联的,这种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人类需要理解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三、矛盾观自然辩证法认为矛盾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相互对立的矛盾,如生与死、生产与消费、进化与灭亡等。
这些矛盾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推动着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也需要面对和解决各种矛盾。
只有通过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辩证法所强调的整体观、变化观和矛盾观,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整体观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性。
人类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界提供的资源和环境。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且相互依存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改变都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共同发展。
其次,变化观使我们认识到自然界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适应和应对这种变化。
例如,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产业链条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只有通过科学的理解和应对,我们才能够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保护自然环境,确保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矛盾观让我们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但也可通过合理的方式化解。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依赖走向对立,从改变环境到破坏环境,从而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也抑制了人类的发展。
因此,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正视自然的价值,理解自然,改变我们的发展观,逐步完善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制度,构建美好的生态文化,从而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相处前言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
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
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
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
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
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和谐是指系统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配合得匀称和得当。
一个生态系统,尤论是在全球、地区,还是局部区域,都是复杂的牛物群落与所处的环境(包括水、大气、土、岩石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对稳定又有自组织功能的一个系统,水是其中最活跃、最重要的控制性要素。
在润泽万物的同时,水又以其自身的丰枯规律、动力特性,影响着整个自然界的演进和变化。
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辩证互动的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辩证互动的, 一方面人对于自然具有主体性、能动性, 自然则是被动的、消极的; 但另一方面自然界对于人类又具有根源性、制约性。
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是人及其生产活动的基本前提。
出现了人,产生了人类生态系统。
人类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生产,向自然界索取满足自身生活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这样人类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工自然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要区分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
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时面对三种自然:天然自然、人工自然、人工环境,人工环境本质上也是人工自然。
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理论层面上讲,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囊括其中。
和谐社会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上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而广义上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同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情保持着一种协调的状态,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等之间的协调。
辩证唯物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辩证唯物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辩证唯物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观点。
在辩证唯物论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理解为一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强调社会和自然的统一。
以下是一些关于辩证唯物论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思想:
1.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辩证唯物论认为人类社会是在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
起来的。
人通过劳动改造自然,获取生存所需的物质,而自然也通过地理、气候等因素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
2.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辩证唯物论强调人类通过劳动不断改造自然,创造出符合自身需
要的社会和物质条件。
这种改造包括农业、工业、建筑等各个领域。
3.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辩证唯物论强调人类社会与自然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虽然人类
可以改造自然,但同时也依赖自然的资源和环境,否则社会将无法持续发展。
4.环境问题: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引起了关注。
辩证唯物论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是可持续的,要保护自然环境,以确保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科学技术的作用:辩证唯物论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有力工具。
然而,
同时也强调科技的应用必须受到社会合理规划和环境保护的制约,防止滥用导致破坏性后果。
总体而言,辩证唯物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强调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可持续发展,提倡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保护自然环境,确保生态平衡。
自然辩证法第一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
不同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 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 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可以通过自 我调节,恢复到稳定状态。当外界干扰超过生 态系统调节能力的限度,就会导致生态平衡破 坏,或整个系统瓦解。
从1949年起,位于日本熊本县水俣镇的日本 氮肥公司开始制造氯乙烯和醋酸乙烯。由于 制造过程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大量 的汞便随着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被排放到了 水俣湾。
1954年,水俣湾开始出现一种病因不明的怪 病,叫"水俣病",患病的是猫和人,症状是 步态不稳、抽搐、手足变形、神经失常、身 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自然界的全面人化 三、对生态危机根源的理论探讨
3.1 科学技术进步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吗?
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迫使人类深重地反 思科技进步与生态危机的关系。曾一度为 人们高歌礼赞的技术,受到了质疑:
技术是天使,还是魔鬼?
将把人类引进天堂,还是地狱?
带给人类的是幸福,还是苦难?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 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料的结果,但是 以后和再以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 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他强调指出: 要“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 恩格斯还指出:美索不达比亚、希腊、小亚细 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毁灭了 森林,但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今天这些地方竟因此 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 ,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储藏库。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自然界的全面人化
自然界的全面人化——人工自然的扩大 2.4 人工自然的扩大的消极意义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辩证法的角度瞧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中,实践使人类渐渐从统一中分化成为一个特殊的物种,人类产生以后,就总就是对自然有着这样那样改造,虽然从生态意义上来说人类还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但就是从本质上说,人类更像就是既想脱离自然、超越自然但又不愿离开自然的自身矛盾体。
离开了自然,人类就失去了生活的原材料,必然不能生存下去,但人类又不甘心自然的生存着,想要通过改造自然达到自己高于自然的生活。
在唯物辩证法瞧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就是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就是由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就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就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就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
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与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与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就是相互对立的。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总就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
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就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就是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十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
辩证分析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
辩证分析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辩证分析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本文关键词:大自然,人类,关系,分析辩证分析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本文简介:一、引言从世界范围看,21世纪前半叶是经济建设的高峰段,也是生态问题亮出红灯的阶段。
全球化的生态问题凸显了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危机,无论从社会学角度还是从人文居住环境角度而言,生态危机都将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大灾难。
拯救地球、拯救海洋、拯救森林就是拯救人类自身。
人类应该采取比较科学的符合生态价值观的辩证分析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本文内容:一、引言从世界范围看,21世纪前半叶是经济建设的高峰段,也是生态问题亮出红灯的阶段。
全球化的生态问题凸显了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危机,无论从社会学角度还是从人文居住环境角度而言,生态危机都将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大灾难。
拯救地球、拯救海洋、拯救森林就是拯救人类自身。
人类应该采取比较科学的符合生态价值观的策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新时期的社会建设应该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展开,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由此顺势而起,国家要求统筹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求,一方面积极实现当前的各项社会建设人文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为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众多研究者与社会学家把研究视野放在了生态文明建设,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努力创建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良好发展局面。
鉴于此,本文以《矛盾论》的思想要旨为依据,分析不同文明时期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阐释人与自然的矛盾辩证关系,论述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问题。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自古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被自然学家社会科学家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上历经以下几个阶段:(一)不同历史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
史前文明是一个很久远的远古文明,是科学家根据考古发掘和发现的史前人类文明遗址大胆提出的猜想,虽然这种种猜想并未得到学界的公认。
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
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
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关系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社会通过利用自然界提供的资源,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自然界的发展又不断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新的基础和条件。
例如,农业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对土地利用的变化,而土地利用的变化又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发展。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界,而自然界也反过来需要人类社会的保护和发展。
例如,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又离不开对自然界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消耗资源,而自然界可以为人类提供新的资源,同时也能够对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可以为人类社会提供清洁的能源,而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建设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文化价值。
因此,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浅谈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个古老而又常新的哲学课题。
这个问题在自然辩证法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阅读一定文献后,文章通过对人、自然内涵的界定,指出人与自然是一种系统的联系,从人既依赖于自然,又作用于自然;自然对人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两方面具体论述。
接着文章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做了粗浅的探讨,在人与自然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只有和谐才能使人与自然更好的相处。
关键词:人;自然;关系;可持续发展一、人与自然的系统联系这里的人,是指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化的高级动物,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即人类。
这里的自然,是指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
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它是无限多样性地运动变化着的物质,也是不断地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所认识并被人所改造的对象。
而人与自然则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人就是在与自然的矛盾斗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
人与自然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
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
人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
人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摘要: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观的演进可以大致分为“天定胜天”、“人定胜天”、“人天和谐”三种形态。
本文以人与自然关系的现状为出发点,用自然辩证正反两方面具体分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对立方面与统一方面。
关键词:人与自然、关系观、对立、统一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现在,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观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受到了关注。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观的演进可以大致分为一下三个阶段:(一)“天定胜人”:古代人与自然的关系观。
远古时期,人类是自然界中的弱者。
人类不仅对自然界的奥秘无法理解,而且也无法抗拒强大的自然力。
其生活必需品直接地依赖于自然界,生存与生命时刻受到自然界的威胁, 只有顺应自然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这个阶段人类对自然产生了敬畏和崇拜感。
原始社会基本没有科学技术,但由于生存的需要,人类把最常见的自然物稍加改变使之成为捕猎食物、建筑巢穴的工具和手段。
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人类学会了使用火。
火的使用是人类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初级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人终于超出其他动物,开始有目的地改造并利用自然为自己服务的斗争。
然而,原始科学技术毕竟还处于萌芽状态,远不足以武装人类与强大的自然相抗衡。
在热带地区,生存方式以采集为主。
在寒冷地区,由于植被稀少,生存主要依靠狩猎和捕鱼。
从人对自然的关系来看,自然界处于一种非常重要的主导方面,而人只是处于一个顺从、被动的方面,人类依然保持着对自然母体的直接依附,靠自然界的恩赐而生活。
由此,这一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和谐。
(二)“人定胜天”:近现代人与自然的关系观。
在由“天定胜人”到“人定胜天”的观念的转变过程中, 基督教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人与自然界的辩证关系
人与自然界的辩证关系咱们聊聊人与自然界的那些事儿吧,这事儿挺有意思,也挺值得琢磨。
你想啊,人打从娘胎里出来,就跟大自然绑一块儿了,吃喝拉撒,哪一样能离了自然?这就跟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一样。
你看那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不是觉得心里头敞亮?这就是大自然给咱们的恩赐。
咱们心情好了,干啥都有劲儿,这不就是自然的力量嘛。
反过来,你要是整天对着钢筋水泥,灰蒙蒙的天,心里头能痛快吗?那肯定是憋屈得慌。
所以说,人跟自然,那就是心连着心,情牵着情,分不开的。
咱们小时候,那河水多清啊,小鱼小虾在里面撒欢儿。
一到夏天,咱们就跟下饺子似的往河里跳,凉快着呢。
那时候的天,多蓝啊,晚上一抬头,满天的星星,跟撒芝麻似的。
现在呢,有些地方,河水黑了,鱼虾没了,天空灰了,星星也少了。
你说,这是谁的错?咱们人类自己得好好想想。
咱们得承认,这些年,咱们发展得挺快,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汽车满街跑,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不少。
但是,这背后的代价呢?森林被砍了,动物没家了,空气污浊了,河流污染了。
咱们这是在给自己挖坑啊,以后子孙后代怎么办?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有智慧,讲究天人合一,就是要咱们跟自然和谐相处。
咱们不能光顾着自己舒服,就忘了大自然的感受。
你比如说,种地吧,你得按季节来,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这是自然的规律。
你要是冬天去种地,那不是瞎忙活嘛。
咱们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样才能长久发展。
现在,国家也重视环保了,提倡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这就是要咱们转变思路,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了。
咱们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用电,不乱扔垃圾,多植树造林。
这些都是咱们能做到的,也是咱们应该做的。
你知道吗,有些地方的生态已经开始恢复了。
那些原本光秃秃的山头,现在又披上了绿装。
那些原本浑浊的河流,现在又变得清澈见底。
看到这些,你心里头是不是也美滋滋的?这就是咱们努力的结果,也是大自然给咱们的回报。
所以说,人跟自然,那就是一家人,得互相照应,互相体谅。
人与自然,_____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
人与自然,_____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人与自然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这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和认识中得出的结论。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依赖自然界提供的空气、水、食物等资源来生存和发展。
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地改造和利用自然,使之为自己服务。
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与自然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关系,一方面,我们受制于自然的力量,环境的变化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也会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给自然界带来严重的破坏。
人与自然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不能割裂开来单独看待。
人类必须正确把握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方式,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需要深入理解自然的规律和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规律和规则,我们必须尊重和遵守自然的规律。
如果人类逾越了自然界的底线,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那么必然会导致环境的恶化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因此,我们必须谨慎应对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尊重自然的生态平衡,推动绿色发展,构建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
其次,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需要推动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相协调发展。
人类文明是在自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都离不开自然。
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理念,避免滥用和浪费自然资源。
例如,推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的发展,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推动形成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生活方式。
最后,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我们必须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容量的限度,在经济发展中充分考虑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全面深入地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增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和社会宣传,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
摘要: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观的演进可以大致分为“天定胜天”、“人定胜天”、“人天和谐”三种形态。
本文以人与自然关系的现状为出发点,用自然辩证正反两方面具体分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对立方面与统一方面。
关键词:人与自然、关系观、对立、统一
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现在,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观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受到了关注。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观的演进可以大致分为一下三个阶段:
(一)“天定胜人”:古代人与自然的关系观。
远古时期,人类是自然界中的弱者。
人类不仅对自然界的奥秘无法理解,而且也无法抗拒强大的自然力。
其生活必需品直接地依赖于自然界,生存与生命时刻受到自然界的威胁, 只有顺应自然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这个阶段人类对自然产生了敬畏和崇拜感。
原始社会基本没有科学技术,但由于生存的需要,人类把最常见的自然物稍加改变使之成为捕猎食物、建筑巢穴的工具和手段。
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人类学会了使用火。
火的使用是人类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初级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人终于超出其他动物,开始有目的地改造并利用自然为自己服务的斗争。
然而,原始科学技术毕竟还处于萌芽状态,远不足以武装人类与强大的自然相抗衡。
在热带地区,生存方式以采集为主。
在寒冷地区,由于植被稀少,生存主要依靠狩猎和捕鱼。
从人对自然的关系来看,自然界处于一种非常重要的主导方面,而人只是处于一个顺从、被动的方面,人类依然保持着对自然母体的直接依附,靠自然界的恩赐而生活。
由此,这一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和谐。
(二)“人定胜天”:近现代人与自然的关系观。
在由“天定胜人”到“人定胜天”的观念的转变过程中, 基督教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基督教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主人, 而非其成员, 其地位明显地高于其它生命形式; 所有的造物都是上帝创造出来为人类服务的, 也是为人类的利益而存在的。
因此,人类对大自然的统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由沉思转变为实用,“控制自然”会使社会进步成为社会的普遍意识。
在近现代人与自然的关系观与发展观的协同演进的过程中, 不是人们先掌握了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在揭示、利用自然规律上取得了胜利以后, 才产生了“人定胜天”的信念。
(三)“人天和谐”:当代人与自然的关系观。
人与自然环境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与自然界之间必然存在着矛盾;人的自然性使人与自然界之间统一起来:人作用于自然界, 自然界也反作用于人类;人类的发展有赖于自然界的发展, 自然界的发展又有赖于人类的发展。
人与自然界之间是一种互利互惠、共生共荣、和谐一致的关系。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但并非是大自然的奴隶, 只能听从大自然的摆布; 相反, 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人类活动的对象、客体,人类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料以满足自己的物质、精神需要。
但是,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员,必须自觉地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促进自然界按其自身规律发展,当人类的利益与自然界发展的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 要控制我们自身的利益, 维护自然界的整体利益。
人们已经认识到“控制自然”包括对外部自然的控制和对内在人类自我的控制,尤其要“把人的欲望的非理性和破坏性方面置于控制之下”【1】。
我们应该像对待我们自己一样,善待自然,守护自然, 实现人与自然向“自己而然”的复归。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过程之中,涌现出动物解放运动与权利论、生物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
但它们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逻辑矛盾。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观上, 现代“天人和谐”的观点能够为各个学派所接受, 最根本的分歧存在于实现“天人和谐”的路径上, 即在“天人和谐”何以可能问题上。
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
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发展不得不去违背大自然应有的内在规律,改造它而去获得更大的个人价值。
也就意味着自然界中原有的状态和进程受到了干扰,这种干扰很可能使自然界失去平衡。
随着人的活动力度不断加大,自然的平衡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内被打破了。
自然界不断失去平衡,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集中体现。
这种体现主要表现在不断的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相反自然界又竭力的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
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这两种关系处理得不好,那么就会出现上述所说的“人与自然界失衡状态”。
此外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如果能很好的遵循自然规律,得当的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充分利用自然界赐予我们的一切,那么人类就能更大程度上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同时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和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
人与大自然对立的结果就是人类必要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在农业文明社会。
人类发明了铜器、铁器等金属工具和耕作冶炼技术,灌溉技术得到了普遍地传播。
粮食的供给也变得充裕,于是有了城市的出现,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多的食物、燃料和建筑材料,为此,人们砍伐和焚烧森林,开垦土地和草原,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恶化。
[2]工业社会,小规模的手工业被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所取代,以煤、石油为动力的机器替代了那些曾经由人力、兽力做的工作。
科学的发展造就了人类工业文明的巨大成就,但也导致人与自然严重分离,人类为了发展付出沉重的代价,由此产生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态问题。
现代社会。
随着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复杂程度达到前所未有高度。
人类对自然进行全面的干预,进一步损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于是自然环境的“惩罚”也接踵而至:温室效应加剧,物种灭绝,淡水短缺,能源枯竭等等。
统一:事物的矛盾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
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例外。
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离开自然界就无法生活,而脱离人的自然界就不是人所赖以生活的自然界了,因而对于人来说就是根本不存在的自然界。
同样,脱离自然界也就无法定义现实的人。
人本来源于自然界,并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
就其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界,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来自于自然界的供给,要与自然进行必要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随着科技因素的不断注入,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也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我们意义上的自然了,是被人类留下遗迹改造过的自然,是“人化了的自然”即人工自然它是人类实践手段所涉及从而变革的那部分自然。
人工自然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和主体意识所达到的,是与人的主体意识特别是生产实践发生联系而进入人类生产实践中的那部分自然。
如:农民开垦的良田工人建造的水坝房屋等等。
人工自然实践上是“自然史”的延伸,具有“自然史”的基础,它是由天然自然向社会过渡的一个必须阶段,也是进入人类社会历史、文化和社会生产实践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因此“人化自然”表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
但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受到自然应有的内在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影响和制约,这样才能推动自然和社会双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加」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168页。
【2】清水岩主编“干预未来”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