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作用影响因素优秀课件
毒作用的影响因素幻灯片课件

环境因素
机体因素 联合作用
3
了解影响毒作用因素的意义
在评价化学物毒性时,可设法加以控制 以避免其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重 现性更好
人类接触化学物时,这些因素并不能控 制,因此,以动物实验结果外推人时, 特别在制订预防措施时,都应予以注意
4
第一节 化学物因素
5
化学结构与毒性的关系
22
(三)挥发性(volatility)
➢ 常温下容易挥发的化学物,其易形成较
大蒸气压,从而易于经呼吸道吸收。有
些有机溶剂的LD50 值相似,即绝对毒
性相当,但由于其各自的挥发度不同,
所以实际毒性相差较大
23
➢ 如苯与苯乙烯的LC50 值均为45mg/L, 即其绝对毒性相同 ➢ 但苯容易挥发,而苯乙烯的挥发度仅及 苯 的1/11,所以苯乙烯在空气中较难形 成高 浓度,实际上比苯的危害性则低 得多
(一)化学结构与毒作用性质 每一种外源化学物的毒性是其固有的性 质,它是由化学物的化学结构所决定的
7
化学物的化学结构 化学物的化学活性 化学物的理化性质
化学物的生物学活性
外源化学物的化学结构是决定毒作用的重 要物质基础,因为他决定了毒物的理化性 质和化学活性,因而决定了毒物在体内可 能参与和干扰的过程,因此决定毒作用的 性质和大小。
溶解度 电离度 挥发度 分散度 纯度等
均与其毒性或毒作用大小有关
17
(一)溶解度 ➢ 脂/水分配系数:是指化学物在脂相(正 辛醇)和水 相的溶解分配率,即化学物 在脂相与水 相达到平衡时的常数
➢ 一种化学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大,表明易 溶于脂,反之表明易溶于水,而表现出 化学物的亲脂性或亲水性(疏脂性)
PPT课件-毒理学基础第五章 毒作用影响因素

4. 气态物质的血/气分配系数对毒性的影响
(1)血/气分配系数(blood/gas partition coefficient)指当呼吸膜两侧的气体分压 达到动态平衡时,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和肺泡气中的浓度之比;
第三节 暴露因素
(四)暴露频率
1. 一定剂量的外源化学物,若分几次给予动物可能只引起轻微的毒作用, 甚至不引起毒作用,而一次性全部给予时则可能引起严重中毒。 2. 任何重复染毒,毒作用的产生可能完全依赖于染毒的频率和剂量而非染 毒的持续时间。
第三节 暴露因素
(五)溶剂和助溶剂
1. 采用待测物质进行染毒时,往往需要将其用溶剂溶解或稀释,有时需用 助溶剂。因此溶剂或助溶剂、化学物的稀释度等都可对其毒作用产生一定 影响。
龄、性别、营养状态及生活方式等机体其他因素。 3. 暴露因素 如暴露剂量与内剂量、暴露途径、暴露持续时间、暴露频率、溶剂
和助溶剂。 4. 环境因素 如气象因素、噪声与辐射、昼夜与季节节律、动物饲养条件等。 5. 化学物的联合作用 如非交互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交互作用(协
同作用、拮抗作用)等。
(1)脂/水分配系数(lipid/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s)是化学物在脂相(油相)和水 相中的溶解分配率达到动态平衡时的浓度之比;
(2)脂/水分配系数大的化学物其脂溶性较高,易在脂肪组织中蓄积或易通过血脑屏障侵犯 神经系统;
(3)脂/水分配系数小的化学物其水溶性较高,一般来说水溶性越大毒性越大。
(2)血/气分配系数越大,气态物质越容易通过简单扩散跨呼吸膜吸收入血。
5. 电离度和荷电性对毒性的影响
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课件

↙
\
外源化学物
暴露 ————→
↓ 机体——— → 毒效应
·化学结构
·途径
·物种,品系
··溶剂
性别
脂/水分配系数 ·稀释度
年龄
挥发度
·交叉暴露
生理状态
气/血分配系数
营养/习惯
·分散度
疾病
·纯度/杂质
外源化学物毒作用的影响因素
1
•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23
•2、年龄 • 年龄不同的动物对化学毒物的敏感性常不同。 • ①新生动物体内某些酶发育不完善; • ②新生动物生物膜同透性(包括血-脑屏障较强, 对脂溶性神经毒物毒性大;
24
③幼年动物对毒物的吸收和排泄能力与成年动物比 较有差异。 • 一般情况,年幼动物对毒性作用的反应要比成 年动物敏感。 • 老年动物由于发生多个组织器官的功能衰退, 对许多化学毒物的毒性反应与幼年动物类似 。
脂溶性高者排泄困难,可延长其在体内的毒作用时间。 另一方面,水溶性较好的化学毒物在体液中溶解度较高,毒 性也大。
11
• •2、大小
• 烟、雾、粉尘等气溶胶物质的毒性与分散度有关。 • 分散度越大,即其颗粒越小,比表面积大,生物活性越强。 • 分散度影响颗粒物质在呼吸道的滞留部位。5~10um者可 达到呼吸道深处,<1um者可沉积于肺泡内。 • 分子量小于200的亲水性分子,乙醇/尿素能经膜孔滤过。
1.系数法
该方法可对多种化学毒物的联合毒作用类型进行评 价。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定化学毒物各自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 ②将各化学毒物按等毒性混合:如毒物A的LD50为 100mg/kg,毒物B的LD50 为 400mg/kg,则混 合物中A的重量占1/5,B占4/5。
第二章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PPT课件

CCl4:急性作用 慢性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 肝脏、肾脏
2. 可逆和不可逆作用 可逆作用(P.53):停止接触化学物后,损害 可以逐渐消退、逐渐恢复的毒性作用。 不可逆作用(P.53) :停止接触化学物后,其 作用继续存在,甚至损伤可进一步发展的 毒性作用。 ➣ 毒作用是否可逆,还与组织再生能力有关 肝损伤多数可逆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多数不可逆
④ 分子饱和度 不饱和键↗,毒性↗ 麻醉作用:乙炔>乙烯>乙烷 对眼结膜的刺激作用:丙烯醛>丙醛 丁烯醛>丁醛
变态反应
➣ 不完全遵循毒理学的剂量-反应规律
➣ 症状:变态反应性炎症(皮肤过敏、哮
喘,过敏性休克,死亡)
(2)特异性反应
➣ 体内缺乏降解某种化合物的酶
缺乏血清胆碱酯酶
琥珀酰胆碱过敏
三. 毒性作用的机理 1. 靶位点学说 (1)靶位点的位置和结构 接触部位、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部位
SO2、NO2 呼吸道 百草枯 肺
第二章 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生物
污染物
污染物毒作用的性质和强度
环境条件
第一节 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
一. 毒作用类型
1. 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
局部作用(P.53):化学物质引起的机体直接
接触部位的损伤。
全身作用(P.53) :环境化学物被吸收后, 随
血液循环分布全身而呈现的毒作用。
➢ 全身作用并不均匀一致(靶组织、靶器官)
一些重金属离子抑制SOD、CAT、GSH-
PX等的活性 有机污染物、大气污染物进入体内形成自
由基
消耗体内自由基清除物质
第二节 影响毒作用的因素 一. 毒物因素
1. 毒物的化学结构与毒性作用 (1)化学结构与毒作用性质
毒作用机制毒作用影响因素PPT课件

• 脂质过氧化损害
• 蛋白质的氧化损害
• 核酸的氧化损伤
自由基可称“万恶之源,百病元凶”
自由基形成 增加
机体抗氧化 功能下降
超过了 机体清除能力
自由基过多
自由基
过多
适量
.
机体损害作用
发挥重要生理功能
(如免疫和信号转导过程1)9
生物体在正常情况下,体内自由基产生与清除处 于动态平衡中,因此不会对机体造成损伤。
.
37
气湿:
高气湿,尤其是伴随高气温的高气湿环境,可使 经皮肤接触吸收的化学物吸收速度加快。因为高气 湿环境汗液蒸发困难,皮肤角质层的水合作用加强, 脂水分配系数较低的化学物也易吸收。此外化学物 也易于粘着皮肤表面,延长接触时间。
.
38
气压:
高气压与低气压环境条件不同,可以引起外源 化学物的毒性改变,例如在低气压(如高原)条 件,士的宁的毒性降低,但氨基丙苯毒性增强。
.
8
影响酶的活性
与酶活性中心的金属离子结合 与酶激活剂(金属离子)的作用
氟中毒,F-可与Mg2+形成氟化物,使Mg2+失去激活磷酸葡萄糖变 位酶的作用(肝脏合成糖原)
与辅酶结合:
铅中毒是辅酶ⅠⅡ合成减少,抑制脱氢酶活性
与酶的底物发生竞争性抑制: 与底物结构相似 抑制酶的活性: 直接与酶结合
.
28
二、机体因素
.
29
1 种属、品系和个体
不同种类动物对毒物的反应 同种动物对毒物的解毒能力也存在着品种的差异 个体差异
.
30
❖种族(ETHNICITY )
INTRINSIC
Genes
EXTRINSIC
Social Cultural Environment
毒作用影响因素课件

(一)非交互作用
兩種或兩種以上化學物同時或先後作用於 生物體,各化學物相互不影響彼此的毒性, 其聯合毒作用可以通過各化學物的暴露劑 量總和或生物學效應總和直接推算。
1. 相加作用
兩種或兩種以上化學物,各自以相似的方 式和機制,作用於相同的靶,但他們的毒 性彼此不影響,其對機體產生的毒效應等 於各化學物單獨對機體產生效應的算數總 和。
2. O6-甲基鳥嘌呤-DNA-甲基轉移酶(MGMT) 將O6-烷基鳥嘌呤上的烷化基團轉移到自身胱氨酸殘
基上,使DNA上損傷的鳥嘌呤復原。
3. PARP,聚(二磷酸腺苷一 核糖)多聚酶
(三)受體的個體差異
1. 麻醉劑(鹵烷類就琥珀膽鹼),骨骼肌鈣釋放通道受體 缺陷(受體內氨基酸序列上的精氨酸-半胱氨酸)
二、個體間的遺傳學差異
(一)代謝酶的遺傳多態性 (二)修復能力的個體差異 (三)受體的個體差異
(一)代謝酶的遺傳多態性
研究較多的具有多態性的代謝酶有: •細胞色素P450酶類(CYP) •環氧化物水解酶(EH,Epoxide Hydrolase) •穀胱苷肽轉移酶(GST, Glutathione Transferase) •N-乙醯基轉移酶(NAT, N-Acetylase) •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轉移酶(UGT,Uridine Diphosphate Glcuronic acid Transferase)
2. 獨立作用
兩種或兩種以上化學物,由於其作用模式和 作用部位等不同,所引發的生物學效應彼此 互不影響,表現出各自的毒效應,也稱為簡 單的不同作用或反應/效應相加作用。
鉛、鎘作用於不同系統,其聯合作用表 現為獨立作用。 若不區分產生效應的性質(如不同靶器官 受損,不同質的有害效應),只關注出現 效應的陽性率(如群體中的中毒或死亡 率),則該聯合作用也表現為相加作用。
【药学课件】第四章毒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毒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毒物的毒性作用强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毒物作用对象自身的因素、环境因素和毒物之间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毒作用对象自身因素的影响毒性效应的出现是外源化学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毒作用对象自身的许多因素都可影响化学物的毒性。
一、种属与品系1、种属的代谢差异不同种属species、不同品系strain对毒性的易感性susce-ptibility可以有质与量的差异。
如苯可以引起兔白细胞减少对狗则引起白细胞升高β-萘胺能引起狗和人膀胱癌但对大鼠、兔和豚鼠则不能反应停对人和兔有致畸作用对其他哺乳动物则基本不能。
又如小鼠吸入羰基镍的LC50为20.78mg/m3而大鼠吸入的LC50为176.8mg/m3 其毒性比为1:8。
有报道对300个化合物的考察动物种属不同毒性差异在10100倍之间。
可见种属不同其反应的毒作用性质和毒性大小存在明显差异。
同一种属的不同品系之间也可表现出对某些毒物易感性的量和质的差异。
例如有人观察了10种小鼠品系吸入同一浓度氯仿的致死情况结果DBA2系死亡率为75DBA系为51C3H系为32BALC系为10其余6种品系为0。
尤其要指出的是不同品系的动物肿瘤自发率不同而且对致癌物的敏感性也不同。
不同种属和品系的动物对同一毒物存在易感性的差异其原因很多大多数情况可用代谢差异来解释即机体对毒物的活化能力或解毒能力的差异。
如小鼠、大鼠和猴经口给予氯仿后分别有80、60和20转化成CO2排出但人则主要经呼吸道排出原型氯仿。
又如苯胺在猫、狗体内形成毒性较强的邻位氨基苯酚而在兔体内则形成毒性较低的对位氨基苯酚。
2、生物转运的差异由于种属间生物转运能力存在某些方面的差异因此也可能成为种属易感性差异的原因。
如皮肤对有机磷的最大吸收速度ugcm2.min依次是免与大鼠9.3豚鼠6.0猫与山羊4.4猴4.2狗2.7猪0.3。
铅从血浆排至胆汁的速度兔为大鼠的12而狗只有大鼠的150。
外源化学物的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PPT课件

外源化学物根据其来源、性质和作用 机制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工业原料、 农药、食品添加剂、药物等。
外源化学物的来源与暴露途径
来源
外源化学物主要来源于环境,如空气、水、土壤等,以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 动,如工业生产、农业种植、食品加工等。
暴露途径
人体暴露于外源化学物的途径主要包括吸入、食入和皮肤接触。不同途径的暴 露量与暴露频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环境条件、生活习惯和职业特点等。
法律法规制定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外源化学物的生产、使用和排放行 为,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外源化学物对人类健康的挑战,分享 最佳实践和成功经验。
06
外源化学物毒作用研究展望
新型外源化学物的发现与评估
总结词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外源化学物不断涌现,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及时发现并评估这些新 型外源化学物的毒作用至关重要。
分布范围
外源化学物可分布于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但分 布不均匀,与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细胞膜通透 性等因素有关。
蓄积
某些外源化学物可在某些器官或组织中蓄积,长 期暴露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
代谢
代谢方式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经过酶促反应被代谢为水溶性代谢产物。
代谢产物
外源化学物的代谢产物可能具有不同的毒性作用,有些代谢产物 可能比母体化合物更具毒性。
跨学科合作与国际合作
总结词
跨学科合作和国际合作是推动外源化学物毒 作用研究的必然趋势。
详细描述
毒理学、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 科需要紧密合作,共同研究外源化学物的毒 作用。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研究资源 和成果,提高研究水平和影响力。通过举办 学术会议、建立国际合作研究团队等方式, 促进跨学科和国际交流与合作。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PPT课件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四、宿主其它因素对于毒作用敏感性影响
宿主的健康状况(疾病、免疫状态)、生理状况(年 龄、性别等)、营养状况、生活方式等因素对于毒作用的 敏感性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是研究毒作用敏感性 不可忽略的方面。
三、受体与毒作用敏感性
蛋白质对于各种外源化学物包括毒物的辨认、结合有高度的特 异性与敏感性结果会影响到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活性。高等生物体内 还有一类重要蛋白质就是受体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蛋白,它是毒作用的靶分子,不同毒物作用于不同的受体上。受 体本身可产生变异,它在细胞表而上分布的数量在不同个体、不 同的生理状态下均可有差异。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二)Ⅱ相酶 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
许多种疏水性及亲电物质通过GST与谷胱甘 肽结合形成硫醚酸经尿排出体外。GST还可在细 胞内与胆红素及一些有机阴离子结合。
已知α、π、μ三种类型GST均有多态性。 GST参与氧化烃类[包括B(a)P]的代谢,因而有 学者认为这类缺乏与肺癌敏感性有密切关系。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2、影响毒性作用部位:如刺激性气体中在水中 易溶解的氟化氢(HF)、氨等主要作用于上呼吸 道,而不易溶解的二氧化氮(NO2)则可深入至肺 泡,引起肺水肿。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 3、脂溶性物质易在脂肪蓄积,易侵犯神经系统。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二).粒子大小
包括颗粒大小和分子大小 分散度指物质被分散的程度
一般情况下,碳原子数相同时,毒性大小为:
直连>支链,成环>开链,总体是:成环>直连>
支链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毒作用影响因素》课件

毒物的作用方式
毒物可以产生局部作用 和全身作用,对人体的 不同组织和器官产生影 响。
影响毒作用的因素
1
暴露环境的情况
2
暴露周期、暴露剂量和暴露方式等
环境因素会影响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程度。
3
毒物本身的性质
毒物的毒性强弱、剂量大小和溶解 度等性质会直接影响其对人体的毒 作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 等因素会对毒物的作用产生影响。
结论
毒物的作用特点和影响因素是极其复杂的,需要综合考虑。在暴露毒物的情况下,个体应注意采 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以减少暴露剂量,降低毒性作用的危害。
《毒作用影响因素》PPT 课件
# 毒作用影响因素
## 概述
本课程将介绍毒物的作用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深入解析毒物作用的影响因 素,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基础。
毒物的作用特点
毒性的种类
毒物可以分为生物毒性、 化学毒性和物理毒性, 每种毒性对人体的作用 方式不同。
毒物的作用途径
毒物通过呼吸道吸入、 皮肤吸收和消化道进食 等途径进入人体,产生 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结构
经过大量研究,目前已找到一些有限的化学 结构与毒性大小之间的规律
取代基的影响 异构体和立体构型 同系物的碳原子数和结构的影响 分子饱和度 与营养物和内源性物质的相似性
取代基的影响
1.苯及苯的衍生物
CH3
H
H
H
H
H
麻醉麻作醉用 抑制作造用血机能
取代基的影响
1.苯及苯的衍生物
NH2
H
H
H
H
乙烷﹤乙烯﹤乙炔,可能与不饱和键易代谢为环氧化物有关
与营养物和内源性物质的相似性
外源化学物结构与主动转运载体的底物 如 营养物和内源性物质类似,即可通过 这些 特异的载体系统吸收
例如,尿嘧啶类似物抗癌药物氟尿嘧啶被嘧 啶转运系统携带;铅在肠管经钙转运系统主 动吸收。
理化性质
外源化学物的理化性质
脂水分配系数(溶解度) 大小(分子量、分散度) 比重 挥发性和稳定性 气态物质的血/气分配系数 电离度和荷电性 不纯物或杂质
异构体和立体构型
基团的位置:如带两个基团苯环的毒性, 大多数 情况下是:
对位﹥邻位﹥间位,如对-氨基酚﹥邻-氨基酚﹥间-氨 基酚 对称﹥非对称
手征性(chirality):
化学物同素异构体存在手征性,即对映体 (enantiomer)构型的右旋(R)和左旋(S),对于生物转化 和生物转运都有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毒性,如S(一) 反应停的致畸性比R(+)反应停强烈
大小
分子量大小
较小分子量(<200)的亲水性分子如乙醇或尿 素能经膜孔(直径为0.4 nm)以滤过方式越过 膜。 然而离子化化合物、甚至小离子,例如钠,则 不能通过膜孔,因在水性环境中钠离子事实上 成为水合物而大于正常膜孔。
大小
颗粒大小——分散度
分散度:是指物质被分散的程度。 化学物微粒的大小与分散度成反比。粒子 越小分散度越大,其比表面积越大,表面 活性越大。
毒作用影响因素
第五章 毒作用影响因素
毒作用的决定性因素和影响因素
毒作用是毒物与生物(人或动物)机体相互作用 的结果。 毒性是外源化学物内在的、本质的属性。 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必须以具有生物学活 性的形式到达靶器官、靶细胞,达到有效的剂 量、浓度,持续足够时间,并与靶分子相互作 用,或改变其微环境,才能够造成毒作用。 因此,剂量是毒作用的决定性因素。
同系物的碳原子数和结构的影响
同系物的碳原子数:
烷、醇、酮等碳氢化合物按同系物相比,碳原 子数愈多,则毒性愈大(甲醇与甲醛除外) 如随着碳原子数增多,麻醉作用增强。但达到 9个碳原子之后,却又随着碳原子数增多,麻 醉作用反而减弱
分子饱和度
毒性:碳原子数相同时
成环化合物毒性大于不成环化合物; 不饱和键增加,毒性增加
化学结构
(二)化学结构与毒性的关系
通过比较,预测新化学物同系物生物活性 推测化学物的毒作用机理 按照人类要求生产高效低毒的化学物 结构-活性关系研究,现已成为毒理学的一 个重要分支 近年来,对化学结构与毒作用研究日益深入,特点是 应用多参数综合考虑各种理化参数,以回归分析方法, 找出化学物结构和生物效应之间的定量关系,称为定 量构效关系法(quantitativ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QSAR),即用数学模型来定量描述化学 物结构与活性关系的方法
第一节 化学物因素 第二节 机体因素 第三节 暴露因素 第四节 环境因素 第五节 化学物的联合作用
化学物因素
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化合物化学活性化合物的 生物活性
化学结构
(一)化学结构与毒作用性质:
化学结构与毒作用性质的关系很复杂,分析毒 作用性质,应注意分子的整体性,基团特殊性 以及它们的关系 外源化学物的化学结构是决定毒作用的重要物 质基础,因为他决定了毒物的理化性质和化学 活性,因而决定了毒物在体内可能参与和干扰 的过程,因此决定毒作用的性质和大小
H
麻具醉有形作成用高铁血 抑制红蛋造白血作机用能
取代基的影响
2.卤代烷烃类卤素数:
烷烃类的氢若为卤族元素取代时其毒性增强,对肝的 毒作用增加;且取代愈多,毒性愈大,如 氯甲烷的肝 毒性大小依次是
CCl 4 ﹥ CHCl 3 ﹥ CH 2 Cl 2 ﹥ CH 3 Cl 原因是卤素取代后,可使分子极性增加, 容易与酶系 统结合而使其毒性增加
毒作用影响因素 (Factors Influencing Toxicity)
毒作用出现的性质和强度除了剂量这个决 定性的因素外,还受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化学物因素 机体因素 环境因素(毒物与机体所处的环境条件) 化学物的联合作用
毒作用影响因素
(Factors Influencing Toxicity)
毒作用影响因素 (Factors Influencing Toxicity)
机 体 的 其 它 因 素
个 体 遗 传 学 差 异
物 种 间 遗 传 学 差 异
机体因素
化学物因素
毒作用
化学结构, 理化性质
不纯物 稳定性
环境因素
机体和毒物所处的环境 机体和毒物作用条件 化学物的联合作用
毒作用影响因素 (Factors Influencing Toxicity)
了解影响毒作用因素的意义
加深对外源化学物所致毒作用机制的认识 在评价化学物毒性时,可设法加以控制以避免 其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重现性更好 人类接触化学物时,这些因素并不能控制,因 此,以动物实验结果外推人时,特别在制订预 防措施时,都应予以注意 通过控制毒作用的影响因素,可减轻或消除化 学毒物对机体的危害作用
脂/水分配系数
脂/水分配系数(lipid/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是指达到动态平衡时化学物在脂
(正辛醇)相和水相的溶解分配率,即化学物在脂相 与水相达到平衡时的常数
脂/水分配系数大,表明易溶于脂,是亲脂性的。 脂/水分配系数小,表明易溶于水,是亲水性的。
生物转运 贮存库 靶器官(毒作用部位和速率)如:神经
大小
分散度的意义
影响进入呼吸道的深度:分散度与颗粒在 呼吸道 的阻留有关。
大于10μm颗粒在上呼吸道被阻留 5μm以下的颗粒可到达呼吸道深部 小于0.5μm的颗粒易经呼吸道再排出 小于0.1μm的颗粒因弥散作用易沉积于肺 泡壁
影响溶解度:一般来说颗粒越大,越难溶解 影响化学物活性:颗粒越小即分散度越大, 表面 积越大,生物活性也越强,如金属烟、金属粉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