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民族刺绣发展之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化是蒙古族刺绣未来的出路蒙古族刺绣,与草原游牧文明相伴相生,是蒙元文化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阿鲁科尔沁旗,随着“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列入国家农业重要文化遗产,进入全球农业重要文化遗产备选名单,蒙古族刺绣逐渐成为我旗民族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于乡村振兴。

一、蒙古族刺绣的传承发展现状

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刺绣在蒙古民族的服饰、生活用品中广泛存在,它携带着蒙古民族生存繁衍的密码和游牧生活的印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体现独特的审美偏好,是中华文明多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民族刺绣产业雏形初步形成。目前我旗已有1033人参加刺绣产业(其中贫困户192人)。其中巴彦温都苏木196人(贫困户23人)、赛罕塔拉苏木207人(贫困户21人)、绍根镇51人(贫困户9人)、巴拉奇如德苏木96人(贫困户35人)、坤都镇147人(贫困户21人)、罕苏木苏木78人(贫困户13人)、扎格斯台苏木192人(贫困户58人)、天山镇斯琴格日乐组织66人(贫困户12人)。2019年以来,各苏木镇相继成立了刺绣协会,建立了培训室、展览室及工作室。邀请刺绣教师10人共开展培训30次,1185人次,共生产刺绣作品5447件,销售额54.8万多元,人均纯收入达478元。其中参加刺绣牧民半年最高收入达到1.48万元,刺绣技术娴熟者有月收入过1万元。牧区牧

民在不影响生产生活的情况下,半年最高收入达到6200元,月最高收入达到2980元。

(二)民族刺绣工艺传承濒危。蒙古族刺绣既是美的生活用品,也是珍贵的艺术品和收藏品,逐渐被外界广泛接受、欣赏和珍爱。但传统手工艺产品的人工成本变得越来越高昂,草原游牧的空间被现代文明屡屡蚕食挤占,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或寻求报酬更高的行业,使刺绣传承人群日渐缩减和老化,许多独特的传统技法正在逐渐消失,面临失传的危险。

(三)民族刺绣发展具备后发优势。刺绣曾经是蒙古族妇女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之一,适合家庭生产,具有带动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对于促进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刺绣产品投资小,成本低大约占10%左右,一件作品的投入在几元到几十元之间,不会带来资金压力,便于开展。牧民开展刺绣产业不需要特定的厂房和时间,在家利用生产生活的空闲即可进行。今年各地参与刺绣生产的人群中,年龄最大的73岁,仍能刺绣出合格的产品。巴彦温都尔苏木为弘扬和传承草原游牧系统文化内涵,成立了民间传统手工艺协会,将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并借助互联网优势,通过精准扶贫电商平台对外宣传和销售,实现了把游牧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当年完成订单1865件,获得收入45.6万元,发展后劲非常强大。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传承人稀缺,导致后继乏人。蒙古族刺绣属于一种功能性

的技艺,是游牧生活的产物,蒙古语称之为“哈塔嘎玛拉”。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蒙古族同胞已经告别传统的游牧生活。昔日日常生活的产物,变成了今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曾经的传承人从业者年龄偏大,刺绣经费与利润严重不足且受市场因素制约,“走得出”“卖得动”“叫得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二)规模小,市场窄,形成产业化步履维艰。知名度不高、影响力小,社会化与市场推广难度较大。在现代生活中,除了部分老年人,已经很少有人穿民族服装。由于绣工技艺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产品质量和工时进度不易统一;因为居住分散,所以质量和成本管控很难。加之融资和销售渠道不畅,品牌和市场尚未形成,在短期内难以获得较大发展。

三、发展民族刺绣产业的建议

(一)借力国家战略与现有政策,振兴民族工艺。

党中央提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如今,蒙古民族刺绣融合现代工艺,产品已经走上时尚舞台,广受大众喜爱。人们重新认识和发现了蒙古族刺绣之美,文化的多样性逐渐为全民大众接受,尤其受年轻时尚追捧。为振兴传统工艺,建议旗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从提高传承能力、丰富传承实践、保护传承环境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推动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

(二)保持传统文化符号,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建议在阿鲁科尔沁旗草原游牧系统核心区设立弘扬传统工艺工

作机构,高位推动,引导设计能力较强的企业、高校、机构进驻当地,帮助传统工艺企业、从业者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提高产品品质,培育蒙元文化品牌,拓展国内外市场,在创新中有效地传承。鼓励建立网络销售平台,加强网络推广和营销,积极推动传统工艺与旅游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三)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打造民族地区品牌。

产品有市场,手工艺人有收入有尊严,这是传统工艺振兴的应有之义。要以今年参加刺绣牧民群众收入实例,提高社会各界及群众的认识,扩大参加刺绣产业的人群,逐步将刺绣产业发展和覆盖到农区,培养起一大批本民族本地区的精准扶贫带头人,建立属于本民族本地区的品牌。建议旗委、政府加强与科右中旗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两个旗县的刺绣产业合作;成立“阿旗刺绣产业推进组”,注册“阿鲁科尔沁旗汗廷刺绣”商标;鼓励建立“汗廷刺绣”公司,研发和生产刺绣产品。并在汗廷园和罕山旅游区等景点建设旅游手工艺品展览、销售中心,宣传和展览、销售刺绣等我旗民族旅游纪念品。依靠文化产业自身的市场属性,让品牌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增强跨媒介、跨区域、跨文化传播的能力。

如今的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地,天更蓝,水更清,绿色更纯净。勤劳的各族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完全可以把游牧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打赢脱贫攻坚战,继续助力乡村振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