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阴阳理论和虚实原理
太极拳拳理解读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拳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结合了易经阴阳五行之变化的运动,以及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武术运动。
太极拳的拳理基于阴阳循环的理论。
在练习时,太极拳强调身姿中正、意动神随、呼吸自然、用意不用力、意气相合、气沉丹田等原则。
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包含着阴阳之变化,虚实、轻重、刚柔、进退、开合等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
太极拳的招式动作圆柔连贯,如行云流水,没有突兀和断续之处。
这种连贯性不仅增加了动作的难度,而且要求练习者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重心和姿势。
这种练习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以及增强大脑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太极拳还强调“以柔克刚”。
在实战中,太极拳强调用巧妙的技巧和策略来化解对手的攻击,而不是直接以力量对抗。
这需要高度的智慧和经验,同时也需要练习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
此外,太极拳还注重内功修养。
在练习时,不仅要注意招式的正确性,还要注意呼吸的配合和内在精神的修养。
这种内在的修炼有助于提高练习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出沉着冷静、谦虚谨慎、坚毅不拔等优秀品质。
总的来说,太极拳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的武术运动,它不仅强身健体,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
通过练习太极拳,人们可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理论,体验到中国哲学的智慧和魅力。
太极功法的阴阳哲理
太极功法的阴阳哲理众所周知,太极拳的创编结合了道家哲学思想中的阴阳变化,阴阳也成了太极拳的特点之一。
想要练好太极拳就要明白太极拳的阴阳相济论,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太极功法的阴阳哲理吧!太极功法的阴阳哲理介绍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瑰宝,练太极拳一定要体会拳论中的阴阳变化,在阴阳变化中找到练拳的意。
拳谱上常见太极十三势之说,在理解中,有人把十三势说解成十三个姿势,这是不正确的。
实际上太极十三势是十三种方法,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掤、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
其中前八字是八种手法,后五字是五种步法,即俗称八门五步,或称八卦五行,都是指这十三法。
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太极拳中的拳理拳法如同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之道,太极拳具有教育意义。
怀抱八法,也就是指八种手法,而这八种手法又与文王八卦方位图有严格的四正四隅对应关系。
太极拳理属内家拳种。
因此,八卦方位与人体对应各有其窍,而每窍在人体经络脏腑中又各有其位。
这样在太极拳运行中,以意引气,按窍运身,意到气到,气到劲到,这就是太极拳内练要义的根本所在。
实践证明,太极拳久练得道者,不但在技击上可出奇效,在保健上也会起到祛病延年的效果。
太极拳的阴阳变化能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具有养肝护肝的作用。
老年人练习太极拳还能防治骨质疏松,降低摔跌风险。
为了使大家确切了解太极八法所属经络脏腑窍位,与八卦的对应关系,现按八法顺序详述如下。
1.掤在八卦中是坎,中满方位正北,五行中属水,人体对应窍位是会阴穴,此穴属肾经。
八法中此字主掤劲。
2.捋在八卦中是离,中虚方位正南,五行中属火,人体对应窍位是祖窍穴,此穴属心经。
八法中此字是捋劲。
3.挤在八卦中是震,仰盂方位正东,五行中属木,人体对应窍位是夹脊穴。
此穴属肝经。
八法中此字主挤劲。
4.按在八卦中是兑,上缺方位正西,五行中属金,人体对应窍位是膻中穴,此穴属肺经。
八法中此字主按劲。
5.採在八卦中是乾,三连方位隅西北,五行中属金,人体对应窍位是性宫和肺俞两穴,该穴属大肠经。
如何理解太极拳的虚实
如何理解太极拳的虚实虚实是太极拳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具体的技术体现也很丰富。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如何理解太极拳的虚实。
如何理解太极拳的虚实首先,在动作上要分清虚实,每个太极拳的式子,无论是过程还是定式,都有明显的虚实结构,脚、手都分虚实,身体上的这种虚实是最基本的,要清清楚楚。
第二、在技击意识上有虚实,战术招法上,攻有虚实,守也有虚实。
这里面有兵法,有哲理。
第三、在劲力运转上有虚实,蓄劲、发劲,开合鼓荡都有虚实。
第四、虚实是个动态的概念,在一个瞬间为虚的因素,下一个瞬间可能就是实,要注意这种转换。
虚实的变化就是动态平衡。
虚实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虚实因素。
对于初学者来说,虚实分明和虚实转换是重点掌握的两个要点。
什么是虚?虚就是灵活松软轻灵含蓄。
什么是实?实就是紧张坚实沉稳厚重。
虚实在太极拳中是相辅相成的,如白鹤亮翅左脚在前足尖点地为虚,右脚全足着地为实。
虚脚松落于地面而不着力实脚承受全身重量,不能似虚非虚似实非实。
从生理学来讲,如果肌肉长时间紧张收缩会使生化过程发生阻碍很快疲劳,神经系统长时间兴奋也易产生保护性抑制降底肌肉工作能力。
因此运动时肌肉应当协调有序地工作紧张与放松交替,这样不仅能训练中枢神经和身体的机能,而且在有节奏的周期性工作中肌肉紧张与放松交替还有助于恢复肌肉的工做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虚和实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虚和实是不断转化的,特别是这种转化不是突变而是渐变的。
如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里的单鞭左手由右到左从起点到终点应看作“由虚到实”。
身体和腰腿也要与手的虚实相配合,如含胸总是随手的收回而逐渐扩大,弓步和坐腰坐腿也须与手的速度相适应。
脚落步时足跟先着地然后随手的接近终点而全脚徐徐踏实。
李亦畲说:“实非全然站煞,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虚中有实。
举一身而言,谁是虚实之大概,究之周身无一处无虚实,又离不得此虚实,总要联络不断,以意使气,以气运劲,非身子乱挪手脚乱换也”,又说“虚实即开合”。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太极拳的本质是门武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实战性越来越弱,但是我们要正确的练好太极拳。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
欢迎阅读!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心静体松是太极拳的练习核心,通过心静体松能提高太极境界,在慢练中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的要素一、松松则气自通,通则力自重,身知松者,功夫纯然,知觉已懂劲,以皮毛触之辨明来龙去脉,转关换势,随来既往,动转由人,变换从势,身动由己,力以从心。
何为松,松既是滚转委劲也,委既是进,着手触之迎而松,由人动静而松,顺其势而松,舒[收]肩则松,藏肘则松,落胯则松,曲膝则松,腹腔内合则松。
很多人觉得太极拳是门高深莫测的武术,因此,有很多人在练习中会有紧张感,尤其是初学者一定要学会放松。
松之无量何为准,一丝不少,一尺有余,寸劲为巧,化劲力竭已变转。
习练交手有不可勉强之松处,头无神领舵无主,手失迎劲被人擒,脚失根基难稳健。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的要素二、阴阳变换再谈阴阳,何为阴阳? 其无根而生动静之机,动之则开,静之则合,刚柔相济方为太极阴阳之母。
何为阴阳变转,有定向的冲击力,轻微触之圆转之力,既改变其原定向力的方向,为阴阳变转,从而得其滚转曲圆之理用。
阴阳变化是太极拳的核心,贯彻整套拳法,太极拳的每个动作无不包含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阳变体,动转往复,进退顾盼转弯抹角,技击万端变化,其无非是阴阳变转,以柔化坚之术,遇坚既柔,谓之粘绕,以由人之势,借人之力,柔化其千斤刚劲,此为四两拨千斤之用。
功夫到此方为懂劲,懂劲便领悟腰如杆,肢如枝,杆动枝摇之理用。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的要素三、虚实知阴阳后再谈虚实,一身何处有其虚实,松肩则虚,坠肘则虚,裹裆则虚,曲膝则虚。
虚则并非失去粘领,此为虚中含实,实则并非全然用力尽竭,此为实中含虚,虚为实而蓄,实为虚而发,虚则卸力千斤,实则弹发无量,虚依实,实依虚,互依克,互依交变,无一不可。
太极的真实原理
太极的真实原理太极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也是中国武术和健身运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代表着一种动静结合、阴阳调和的宇宙观念,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哲学、自然科学、医学和身体运动等。
太极的原理实际上包含了一系列的观念和原则,下面将详细介绍太极的真实原理。
太极的基本观念是“一阴一阳之谓太极”。
太极中的“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个极端,代表着宇宙万物的两种相对而对立的状态。
阴与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二者相对又统一于太极之中。
阴阳在太极中达到了完美的平衡,成为了世界的基本要素。
太极观念中的阴阳关系也被运用到太极拳等身体运动中,通过平衡力量的使用来使身体保持稳定,达到力量的最大化。
太极的第二个重要观念是“存在即合理”。
太极认为宇宙的运行和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原因和规律,在宇宙中一切都是有序的。
太极的原理认为,只要人们能够清楚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就能够根据规律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对策,从而掌握世界的运行规律。
太极的这一观念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领域,也适用于人文社会领域,包括政治、经济、人际关系等。
太极通过观察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从而提供了一种科学且实用的思维方法。
太极的第三个重要观念是“虚实互补”。
太极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虚实的变化之中,实体和虚幻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
太极的原理认为,事物的虚实状态并不是绝对固定的,而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太极的练习者在训练中注重通过调整身体的姿势和呼吸来达到身心的平衡,同时也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如处理问题时既要理性思考,又要注重感性的直觉反应。
这种虚实互补的观念,不仅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境。
太极的第四个重要观念是“动静相济”。
太极认为,宇宙中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而静态和动态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和转化的关系。
太极的原理认为,事物在运动中产生变化,在静态中得以安定,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实现生命的平衡。
太极拳的哲学思想研究
太极拳的哲学思想研究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拳术技术,还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以下是太极拳哲学思想的研究:
1. 阴阳哲学:太极拳起源于阴阳哲学,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
相互作用的阴阳二元对立体系构成的。
在太极拳中,运用阴阳思想
来调节身体和呼吸的平衡,使之达到和谐。
2. 自然观念:太极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倡导适应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
自然观念在太极拳中很明显,教练也会
教导学员如何借助自然力量发力。
3. 化劣为优:太极拳的拳理是‘以柔克刚’,即使自己力量不大,也可用柔性制敌。
这是一种将劣势转化为优势的战略思想,体
现了太极拳的哲学精神。
4. 正念:太极拳注重意念和呼吸的统一,强调‘动静之间,意
在腰间’和‘意动身动’等,这体现了正念的思想。
5. 养生观念:太极拳对于养生也有独特的理念。
太极拳拳理强
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奉行以养生为主,防病为辅的理念,以达到预
防和治疗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总之,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
富的哲学思想。
并且,太极拳的哲学思想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并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太极拳的哲学道理
太极拳的哲学道理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之一,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和美妙的动作,更是一种兼具哲学思想和身心健康锻炼的综合性活动。
太极拳的哲学道理包含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和智慧,它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锻炼,更是一种心灵上的修炼。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太极拳的哲学道理吧。
一、太极哲学太极拳得名于太极哲学,太极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派别。
它主张“一分为二,两仪四象”,即万物都是由阴阳两极和四象所组成的。
太极拳的动作就是以阴阳平衡、开合结合、虚实互动为基础的,这些动作反映了太极哲学的思想精髓。
二、内圈外圈太极拳的动作中,常涉及到内圈和外圈的运用。
内圈是指身体内部组织的一部分,外圈则是指身体外部的肌肉组织。
太极拳的练习就是通过将内圈和外圈协调运用,使身体达到一个平衡稳定的状态。
这种状态不仅可以练就良好的姿态和动作,还可以让心理得到舒缓和放松。
三、以柔克刚太极拳的动作一般都比较流畅、缓慢,与一般武术相比较显得柔软轻盈。
这与太极拳的哲学思想有关,太极拳的哲学思想主张以柔克刚,即没有使力竟能摧破对方的力量。
练太极拳的人需要掌握身法和力量的转换,以阴柔和柔性的力量,征服对方的硬朗和刚硬的力量。
四、保持平衡太极拳的动作中,需要不断地保持身体的平衡。
这种平衡不但体现在动作的技巧上,还体现在心境上的平衡。
练太极拳的人不仅是在训练身体的平衡能力,同时也在训练自己的心态,保持内心的平衡。
五、修身养性太极拳的哲学思想主张“修身养性”,即通过练习太极拳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太极拳的练习可以让身体得到锻炼和磨练,而内心则会得到放松和平静。
太极拳的修炼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调和,达到身体健康和精神上的安宁。
六、无我境界太极拳的动作需要注意力集中、气贯全身、动作铿锵有力。
这种铿锵有力的动作中,包含了一种心态,叫做无我境界。
太极拳的练习者将自己的意识放空,融入到动作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这种无我境界的心态可以使人得到身心自由和解放。
太极拳的阴阳理论和虚实原理是什么
太极拳的阴阳理论和虚实原理是什么太极拳的所有运行动作,全部是有无数个、千变万化的虚实转换组成的,所以讲,太极拳就是人体虚实转换、演变的修炼过程,虚实就是太极拳的灵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的阴阳理论和虚实原理。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阴阳理论和虚实原理太极拳的虚实,恰恰是久久困扰每一个太极拳爱好者,难以解决的疑惑,不得其解!导致这个困惑的根源,正是“太极”大师与洋洋万言的文人墨客。
他们用周易、易经中“太极”理念的、阴阳学说,囫囵吞枣、是是,非是、含糊不清的、之乎者也的演绎、剖解太极拳的虚实。
结果,说不清、道不明地、忽悠了多多少少的太极拳爱好者,使得太极拳爱好者,自始至终无法理解什么才是太极拳的虚实,更谈不上要领会、演绎、掌握太极拳的虚实了。
其实,周易、易经中“太极”理念的、阴阳学说,仅仅是天地万物的一个自然法则,所谓的阴阳学说,就是把天地万物中,任何一个事物归纳为:一个事物都是有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相依相敷、互为互补的两个方面组成。
所以,“太极”大师与文人墨客。
唐而皇至地认为太极拳的虚实转换,就是阴阳转换,也就是:阴(虚)盛、阳(实)衰;上阴(虚)下阳(实);左阳(实)右阴(虚)。
还颇有行家风度地、用这种公式来传授太极拳的教学;公开地发表权威性的理论性太极拳书籍;广泛地公开讲座,来传播他们这种太极拳经典成果。
讲到底,他们还没有搞清楚“太极”中的阴阳,是一个整体,它包含着同一体的阴、阳两个方面。
相互影响、共同存在、不离不弃,它是一种概念、一个范畴。
而太极拳的虚实,是实实在在的、两个完全分割的实体,虚就是虚,实就是实,根本不存在相互依赖、彼此影响的同一体的概念。
况且,太极拳的虚与实,不仅仅是一种形态,而是,有多种物体、形式、组合而成的综合体。
由此看来,“太极”就是一种哲理,根本无法一目了然地、阐明太极拳运行中虚实转换的来龙去脉,也就无法去演绎、指导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运行的教学工作,也就不可能来替代太极拳,更谈不上取而代之了!所以,从今往后就再也不要讲太极功夫就是太极拳功夫,把打太极拳时髦地称为打太极,这是对传统太极拳的玷污,是是非不分的、一派胡言,是中国武术界的歪风邪气!太极拳虚实的介绍举几个简单的例子:1.人伸懒腰,打个哈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人体整体的“虚”(松)。
太极拳的阴阳
太极拳的阴阳
阴阳的原始意义是表示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古人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分阴阳二气,并描绘出太极图来说明宇宙的现象,表示阴阳对立面的统一体。
古代哲学家将阴阳看作是宇宙中通贯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两者的相互作用是一切自然现象变化的根源,阴阳的交替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太极拳正是以这样的哲学方法论来概括、总结和指导拳术运动的。
它要求人体随意机能按照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进行运动,阴阳便是这项运动的灵魂。
人们总是希冀事物运动的变化发展能够取得圆满的结果。
圆满,才能相对地完美无缺。
太极拳要求人体的气势必须求达于圆满、无角无棱、无懈可击的境地,且在一举一动之际必须存在着阴阳两个对立面,随着运动的进行,两者不断互相作用、互相交替地变化,使阴阳始终处在它们应处的地位,以符合运动的根本规律。
太极拳艺的奥妙就在于:无论势法怎样变化,自己阴的方面始终不暴露给对方,使对方只能接触我的阳方,而得不到我的阴方,这恰如日光向背的道理一样,阴面始终不会被日光所照到。
阴阳体现在内劲的涵义上,又称为“虚实”。
阴便是实,实即是阴;阳便是虚,虚即是阳。
要使对方始终只能接触我之虚,而得不到我之实。
以虚实体现太极拳艺的奥妙,能使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达到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的妙境。
太极拳运用阴阳的无穷变化作为制人的方法,使拳艺奥妙无穷。
不知阴阳,便不知太极。
太极拳的哲学道理
太极拳的哲学道理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不仅在技巧方面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还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
太极拳的哲学道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即通过柔和、缓慢的动作来应对强硬、急躁的攻击。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平衡”的思想,即认为世间万物皆由阴阳两极构成,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只有在平衡状态下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2. 太极拳注重“内功”,即通过调整呼吸、意念、身体力量等内在因素来实现身心调和、自我修养。
这与中国古代哲学中“修身养性”的观念相通,强调人应该注重自身的内在修养,追求身心健康和精神上的升华。
3. 太极拳重视“顺势而为”,即在与外界打交道时,要根据情况随机应变、灵活变通。
这与中国古代哲学中“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相通,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适应变化并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4. 太极拳强调“以静制动”,即在面对速度快、力量大的攻击时,通过保持内心平静、不被外界干扰来实现对抗。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静虑动谋”的思想,认为在行动之前应该先进行深思熟虑、全面考虑,以保证最终的行动能够更加有效地达成目标。
总之,太极拳的哲学道理涵盖了许多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智慧,是一种融合了身心健康、个人修养和与外界协调的全面武术。
太极拳的动静之机
太极拳的动静之机阳动阴静阳动阴静,是太极学说中的一个哲学概念,也是修炼太极拳时刻碰到的富有哲理性的理法之一。
由于太极的动静才产生了阴阳,这至少还告诉我们三点:一、太极的动静是内部自身的动静。
无论动因和静因,都是内部固有的,是互为其根、互为条件的。
正因为如此,才能动极而静,静极复动,无动不成静,无静不成动。
所以太极的动静是宇宙万物生发的基础。
二、动静即阴阳。
拳术中的阴阳、虚实、开合等等,都是动静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反映。
所谓“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也可以理解为静不离动,动不离静,动静相济,方为懂劲。
三、阴阳气也。
由太极动静产生的阴阳,就其自身而言,即是阴阳二气。
因为太极是混元一气,一气当然生二气了,因此所谓懂劲,既要懂得动静的变化,又要懂得二气的动、变、合、生及相融相济,以及阴阳二气的修炼。
主静为本主静的原理来自太极学说。
周敦顾在《太极图说》中,从太极、动静、阴阳、化生万物,一直说到“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这是人生论的总纲,“中正仁义”是人生修养的核心内容,“主静”是人生论的最高原则。
流行于太极拳界的《四性归原歌》说:“世人不知己之性,何能得之人之性?物性亦如人之性,至如天地亦此性。
我赖天地以存身,天地赖我以致局。
若能先求知我性,天地授我偏独灵。
”可见,练拳先修性,是练好太极拳的首要问题。
事实上,不少拳友都有这方面的体会,有的改变了浮躁,有的变得温和了,有的遇事沉静了。
这些体会虽然浅显,但它充分表明,太极拳可以陶冶性情,进而更能完善人生。
心贵静太极拳的主静原理,在行功走架时首先体现在“身虽动,心贵静”这一心法的贯彻上。
这是武禹襄对王宗岳拳论的进一步发挥。
王宗岳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反复指出要'势势存心”“刻刻留心”“仔细留心”。
所以武禹襄又说:“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
'“先在心,后在身。
”表明一切身法动作皆由心中主静所驱使。
因此在盘架子时,自始至终应心中寂静,抱元守一,神气相合于心,在轻柔缓慢的过程中,细心体味“神”的动静那种意境,逐渐神而明之。
辩证分析太极拳-太极拳阴阳辩证关系
辩证分析太极拳|太极拳阴阳辩证关系太极拳是集技击、强体、健身、益智和修性于一体的独特运动方式,其中蕴藏着东方哲学的深刻内涵。
它将阴阳、动静、正反、有无、形神等对立统一的内容融入其中,以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演练形式强体健身,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魅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按照两分法的原则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可以对太极拳作出如下辩证分析。
一、太极拳是我国武术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与长拳类等其他武术项目相比较,具有松静自然、舒缓自如、虚实相生、随曲就伸、以柔克刚、以静制动、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后发先至、化打结合等突出特性,可谓另辟蹊径,独树一帜。
然而,太极拳的基因构成和技法等与其他拳种相比较,相当复杂;学习掌握起来也要困难一些。
按照形式逻辑,武术与太极拳属于种属关系。
换句话说,武术中包含太极拳;太极拳则隶属于武术,是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一个分支。
所以,“太极拳高于武术”的说法不符合逻辑。
太极拳与其他拳种一样,都是武术大家庭的成员。
太极拳属于有氧运动,非常适合于中老年人习练,因此习练人群广泛。
而且,在其起源与发展的进程中,也借鉴吸收了其他拳种的一些优秀技术成果。
但是,其他拳种产生与发展至今,都已形成各自的技术与风格特征,具有存在的价值,不可取代。
从这个意义上说,“太极拳高于其他拳种”的提法也不够确切。
二、太极拳运动是一项缓慢、柔和、舒展、流畅、凝神、轮重、联转的体育运动,具有平衡阴阳、稳固下肢、温和松弛、调息养气、养精凝神、有氧代谢、修身养性等功效,对于防治现代文明病等也具有积极作用。
但是,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物极必反。
从一定意义上讲,太极拳所形成的这种超稳定性,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效率等特征形成一定程度的反差,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正确对待与处理。
三、太极拳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受儒、释、道思想以及宋明理学影响特别深刻,其中蕴涵丰富的辩证法哲理,尤其是与中国传统军事思想具有紧密的联系,突出表现在太极拳推手等技击中讲究策略、谋略的运用,例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至、随曲就伸、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引君入瓮”等等,都具有施计等策略性质。
太极拳的原理
太极拳的原理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起源于中国道教的太极哲学。
太极拳的原理是以太极哲学为基础,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呼吸配合,达到身心合一、阴阳调和的境界。
太极拳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阴阳平衡,太极拳强调阴阳的平衡,动作中的刚柔相济、开合相生,体现了阴阳互补、相互转化的哲学思想。
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注重身体的放松和舒展,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2. 气的调和,太极拳注重呼吸的调节,通过深而缓慢的呼吸,调和身体内外的气血,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
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注重呼吸的配合,以保持气的畅通和调和。
3. 动静结合,太极拳强调动作的连贯和流畅,但又要求动作中有静止的内涵。
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注重动作的连贯性和平衡感,以达到动静结合的境界。
4. 心意合一,太极拳要求身心合一,动作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内力,通过意念和呼吸的配合,使身体的动作更加灵活和自然。
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注重用心感受动作的每一个细节,以达到心意合一的境界。
5. 松柔利索,太极拳的动作注重松柔和利索,不做无谓的用力,以达到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效果。
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注重身体的放松和柔韧性,以达到松柔利索的状态。
总之,太极拳的原理是以太极哲学为指导,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呼吸配合,达到身心合一、阴阳调和的境界。
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注重阴阳平衡、气的调和、动静结合、心意合一和松柔利索,以达到太极拳的境界。
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太极拳的原理,从而受益于太极拳的修炼。
如何认识太极拳“虚实相生”的特点?
如何认识太极拳“虚实相生”的特点?
答:太极拳的虚实是太极拳阴阳相济基本操作原则的具体体现。杨氏大架太极拳创始人杨澄甫(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之孙)曾说:“虚实是太极拳术的第一义。”虚是指灵活、松软、轻灵、含蓄;实是指坚实、沉稳、厚重。以身体重心而言,重心偏于何方,何方即为实,另方为虚;以劲力而言,身手运动的方向为实,其余为虚;从战术角度而言,击敌为实,诱敌为虚。此外,其他发劲为实、化劲为虚,刚为实、柔为虚等等。
虚实在太极拳中是相辅相成的,既对立又统一,不断地相互转化,是贯穿太极拳运动始终的一对基本矛盾。虚是松,实是紧,在太极拳运动中,周身无一处不虚实,而且总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互换,虚实相生,不可截然把二者割裂开来。有《虚实诀》云:“虚虚实实神会中,虚实实虚手行功。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工夫终无成。
太极的原理
太极的原理
太极是一种古老的中国哲学概念,被广泛运用于武术等领域。
它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互补性原理:太极中,阴阳二元对立统一的观念非常重要。
阴阳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基本特性使得它们具有相互补充、互相转化的特点。
例如,在太极拳中,身体的动作需要通过阴阳力的调和来实现平衡和协调。
2. 动静转化原理:太极拳的动作以圆圈形式展现,通过缓慢而连贯的运动来体现内外动静的转化。
动作的过程中,身体有时处于静止状态,有时又处于运动状态。
这种动静的变化不仅呈现了太极的美感,也具有培养身体平衡、柔韧性和力量的作用。
3. 能量传递原理:太极强调内部能量的培养和运用。
通过身体的放松和呼吸调控,将内部的能量转化为外部的力量。
在太极拳中,发力不是依靠肌肉的用力,而是通过内劲和外劲的配合来实现。
这种能量传递的原理使得太极拳有独特的防御和攻击方式。
4. 心身合一原理:太极强调身心的统一和平衡。
通过练习太极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耐力,还可以培养心理的平静和内心的和谐。
太极拳注重内外一致,身体的动作需要与心理的状态相协调,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总体而言,太极的原理基于阴阳互补、动静转化、能量传递和
心身合一的概念。
通过练习太极,人们可以实现身体、心理和精神的和谐发展。
你必须知道的太极拳拳理
你必须知道的太极拳拳理太极为家三大拳种(形意、太极、八卦)之一,之所以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传承至今,不在慢腾腾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在内含一套独具特色的拳学理论。
归纳概括,即阴阳学说、八卦学说和五行学说。
古人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所谓无极,即迷迷茫茫,混混沌沌,在人则为腹内中和之气;所谓太极,即动静变化,开者为动,合者为静,在人则为伸缩卷放;所谓两仪,即阴阳二气,阴动阳静,阴息阳生,在人则为虚实变化;所谓四象,即前后左右,意注一向,防守四方,在人则为进退顾盼(对应金木水火土);所谓八卦,即太极八手,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在人则为攻防之法。
简而言之,阴阳学说指的是身体的虚实变化,八卦学说指的是手上俯仰翻转,五行学说指的是脚下进退闪躲。
以上只是概说,内之精妙,不可尽言,望学者细心揣摩,心悟体会。
★阴阳学说。
“一阴一阳谓之道”。
阴阳学说是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理论工具,具有朴素的唯物论观点,相当于现在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古人根据阴阳、动静的运动变化规律,在无极的空圈内画了一对动静旋转开合对称的黑白鱼,分别代表阴阳二气,黒者为阴仪,白者为阳仪。
黒中含一白点代表阴中有阳,白中含一黒点代表阳中有阴,这就是相传至今的阴阳太极图。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要想理解、掌握太极拳,必须掌握阴阳学说。
太极拳吸收引进了阴阳的辩证哲理,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动静相兼。
静是阴,动是阳,动从静中生,阳从阴中来。
太极拳是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动静相兼的运动,无论是先求无极的静中求动,不是行拳走架的动中求静,都以动、静二字为根本。
二是对立统一。
太极拳每个动作中的开与合、虚与实、动与静、柔与刚的变化,既对立又统一。
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使运动处于统一的整体之中。
所以太极拳强调“有前必有后,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有内必有外”的对称平衡运动规律。
解析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解析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近代太极拳的传播,是由王宗岳传蒋发而连续继承下来的。
王宗岳所著的《太极拳论》被后世太极修习者视为经典之作,研究者不计其数。
本文是作者对《太极拳论》的论解,以供大家参考。
◎原文: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论解:太极之先是无极,无极生出太极,太极包含阴阳,太极的要点是阴阳永不停息的变化。
◎原文: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论解:太极一动阴阳分,动极生静,静也是动,动也是静,只有转圆和匀速动作才能做到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只有柔得像水一样,才能达到无过不及,随屈随伸。
◎原文: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论解:对方刚猛向我击来,我不但要柔,还要有走的意识。
意有所思,形有所动,但不能立刻走变,而是要在恰到好处的时候走。
并且还要顺势攻击对方的背势,黏住对方。
◎原文: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虽变化万端,而理惟一贯。
论解:太极其大无外,其少无内,包罗万象。
学习太极拳的初级阶段要缓慢,把太极拳的要领和各种要求加到姿势动作里。
例如松腰,要做到虚灵顶劲、上下相随、虚实变化、含胸拔背等要领。
但是也不要为慢而慢,如果快也能符合太极要领,那么急缓相间也无妨。
太极的玄妙虽然有万端变化,但是道理却是相互统一的。
◎原文: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论解: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把要领贯穿到每招每式里,经过练习得以熟悉。
在熟能生巧的基础上,渐渐达到各种招势都能在推手和散手防身中巧妙应用。
如果有名师指导,深刻体会一招一式的劲路,从自己劲路的传递,让身体的十二条经络均达到通畅无阻,奇经八脉也得以融合,再加上每天不少于四个小时的勤学苦练,耗时三年方能有所成就。
修炼太极拳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懂劲后,更要用功,静心修炼,行走坐卧,一举一动,听声辨音,揣摩微妙。
由懂劲而达神明,也是自然而然的,太极气场变化莫测,养练一体,气场越来越强,听劲会越来越灵。
如果在不接触对方的情况下也能感知对方的劲路变化,则修炼已经进入神明阶段了。
练太极拳时要分清阴阳虚实
练太极拳时要分清阴阳虚实学习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每天坚持练习,初学太极拳要掌握桩功的练习方法,将阴阳虚实贯彻进去。
练太极拳必须具备的条件,太极宗师说,学好太极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太极拳是一门高级的艺术。
根据他的观察和毕生练习太极拳的体会,他说,一般练好太极拳要具备有以下一些条件。
太极拳的创编结合了道家哲学思想中的阴阳变化,阴阳变化始终贯彻整套拳法练习,在练习中,要注意脚下虚实的转换。
首先是自己的爱好,知道太极拳的功能。
其次是要有明师,即真正懂得太极拳的老师。
三是有练拳的地方。
太极拳讲求天人合一,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练拳效果,练习太极拳最好选择环境优雅清静的地方,这样更容易入静。
四是有练拳的时间。
五是能下苦功练,愿意吃苦,乐于吃苦。
六是有恒心。
这些条件是对以提高太极拳技击水平为目的的练习者而言的,一般以健身为目的的人不必如此严格要求,但努力做到会有更多的收获。
太极宗师用这些条件来观察当今学太极拳的人,认为具备这些条件的人不多。
这主要是因为时代不同了,社会环境不同了,太极拳的主要功能减弱了。
一些练太极拳的人不是缺这个条件就是缺那个条件,所以现在太极拳界的人才比不上前辈。
他说,太极拳界在杨少侯、杨澄甫以后,真正懂太极拳的人可以说少之又少了。
若说练到杨少侯、杨澄甫那样功夫的,当今没有。
第一,管好几大要点总体来说,太极宗师认为,练好杨式太极拳要管好几大要点,这些要点管好了,也就等于基本掌握了杨式太极拳的练法了。
首先,练每一个动作时必须先有意识,也就是意识要先于动作。
比如“起势”,双手俯掌徐徐上提时,必须先有上提的意识,提到与肩平时,要先有下落的意识,然后两手再慢慢下按。
意识与动作要配合上,每一招每一式都是如此。
这种意识引导动作的练习练久了,练拳者就会进入一种境界,在夜间,四周静悄悄的,你全身心地投入练太极拳,意识与动作配合上了。
全身感到非常舒服,周围没有一点声音,浑身轻飘飘的,好像你不知为你,也不知累,除了太极拳的意念外,其他一切杂念皆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的阴阳理论和虚实原理
太极拳的阴阳理论和虚实原理太极拳的虚实,恰恰是久久困扰每一个太极拳爱好者,难以解决的疑惑,不得其解!
导致这个困惑的根源,正是“太极”大师与洋洋万言的文人墨客。
他们用周易、易经中“太极”理念的、阴阳学说,囫囵吞枣、是是,非是、含糊不清的、之乎者也的演绎、剖解太极拳的虚实。
结果,说不清、道不明地、忽悠了多多少少的太极拳爱好者,使得太极拳爱好者,自始至终无法理解什么才是太极拳的虚实,更谈不上要领会、演绎、掌握太极拳的虚实了。
其实,周易、易经中“太极”理念的、阴阳学说,仅仅是天地万物的一个自然法则,所谓的阴阳学说,就是把天地万物中,任何一个事物归纳为:一个事物都是有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相依相敷、互为互补的两个方面组成。
所以,“太极”大师与文人墨客。
唐而皇至地认为太极拳的虚实转换,就是阴阳转换,也就是:阴(虚)盛、阳(实)衰;上阴(虚)下阳(实);左阳(实)右阴(虚)。
还颇有行家风度地、用这种公式来传授太极拳的教学;公开地发表权威性的理论性太极拳书籍;广泛地公开讲座,来传播他们这种太极拳经典成果。
讲到底,他们还没有搞清楚“太极”中的阴阳,是一个整体,它包含着同一体的阴、阳两个方面。
相互影响、共同存在、不离不弃,它是一种概念、一个范畴。
而太极拳的虚实,是实实在在的、两个完全分割的实体,虚就是虚,实就是实,根本不存在相互依赖、彼此影响的同一体的概念。
况且,太极拳的虚与实,不仅仅是一种形态,而是,有多种物体、形式、组合而成的综合体。
由此看来,“太极”就是一种哲理,根本无法一目了然地、阐明太极拳运行中虚实转换的来龙去脉,也就无法去演绎、指导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运行的教学工作,也就不可能来替代太极拳,更谈不上取而代之了!
所以,从今往后就再也不要讲太极功夫就是太极拳功夫,把打太极拳时髦地称为打太极,这是对传统太极拳的玷污,是是非不分的、一派胡言,是中国武术界的歪风邪气!
太极拳虚实的介绍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人伸懒腰,打个哈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人体整体的“虚”(松)。
此时此刻,人体整个身体好似脱胎换骨、浑身上下一身轻松,顿时,如同脱虚一般的舒服。
这就是“虚”!
2.人猛地一个冷战,浑身上下汗毛都竖起来,顷刻,脱虚一般的空虚,这就是地地道道的“虚”!
3.当一个人怒发冲冠、火冒三丈的时候,浑身上下、血气方刚,似如金刚一般,这就是无可否认的“实”!
4.当一个人双手托住下塌的房梁时,浑身上下铁板一块、势不可挡,这就是周身一体的“实”。
从中不难看出,太极拳运行时,它产生的虚、实,必须有人体的意念、气息、人体的四肢、躯干、肌腱、韧带、骨骼、肌肉等一系列的、部位的、松弛、扩张、舒展;收缩、松沉、下塌、摺
叠等错综复杂、连绵不断、彼此吻合;综合运行才组合成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虚、实、形态来。
由此,我们才能清晰、直观、简单明了地认识到太极拳真正的虚实是什么。
做到太极拳虚实的方法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在打太极拳时,弯曲的腿,就是“虚”;挺直的腿,就是“实”;握紧拳头就是“实”,松开拳头就是“虚”;冲拳是“实”,震脚是“实”。
其实,以上所有的认为,都是毫无拳理根据,不负责任的、胡说八道。
真正的、太极拳运行中的虚实:
1.必须通过人体自身的四肢、躯干、头部中,所有骨关节、肌腱、韧带、肌肤,以致神经系统的屈伸、开合、摺叠、迪荡、起伏,引发人体自身的四肢、躯干、头部中,所有骨关节、肌腱、韧带、肌肤,以致神经系统的、连绵不断的舒展、扩张、。
2.当人体某一个部位,所在的骨关节、肌腱、韧带、肌肤,以致神经系统,在意念的掌控下,在人体内气、气息、的导引下,使得它们渐渐消除紧绷、僵硬的种种挫力,缓缓地达到富于韧性、轻灵的松柔,徐徐进入到飘忽、轻浮,不停地舒展的感觉,同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恰如其分的涨力,这才是太极拳所要求的“虚”。
3. 当人体某一个部位,所在的骨关节、肌腱、韧带、肌肤,以致神经系统,在意念的掌控下,在人体内气、气息、的导引下,使得它们如同蔓延的渗水,在缓缓延伸,扩张,该部位的自身重力,也在绵绵不断地堆积,似同不断充气气球、压强越来越加大。
它是那么地松沉,那么地柔韧、壮大,是充满弹性的张力。
这就是太极拳所要求的“实”。
4.太极拳的“虚”,同时具有灵活多变的游动性的张力,瞬间可以演变为坚不可摧的支撑力,这就是,虚中有实、虚虚实实。
5.同理,太极拳的“实”,同样能随机应变,通过反复的摺叠,就可以顿时,空如无力,使对方如临悬崖,引进落空,实中有虚,实实虚虚,变化无穷。
归根结缔,没有松沉、舒展;没有屈伸、开合,就不可以做到人体自身的虚实。
同时,要注意到
1.周身一体的自身张力——棚劲,是完成人体任何部位,虚实的关键正能量。
2.缺少周身一体的自身张力——棚劲,根本无法做到人体任何一个部位、一个环节、甚至一个细小地方的舒展、松弛、伸缩。
3.有了周身一体的自身张力——棚劲,才能恰到好处、天衣无缝地进行反反复复、绵绵不断完成数不胜数、变幻莫测的虚实转换,才能准确、有效、卓有成效地修炼太极拳,才能真正修炼成,无往而不胜的太极拳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