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重点知识
现代教育理论主要学习内容
现代教育理论主要学习内容? 第一要点教育学概述第二要点教育本质? 第三要点教育目的第四要点教育的功能? 第五要点教师与学生第六要点课程与教学? 第七要点学校管理第一要点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研究对象:以“教育现象”2、研究任务: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二、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一)萌芽阶段――进入奴隶社会后,文字、学校和教师1、中国:《中庸》、《孟子》、《论语》和《学记》等《学记》是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也被认为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2、西方:柏拉图《理想国》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二)形成阶段――教育学的创立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对象:教育问题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概念和范畴:反映教育本身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体系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结果:产生了教育学家或者教育专著组织结构等需要记住的西方突出贡献者:1、英国哲学家培根161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它学科并列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23年《大教学论》提出方式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一般把看成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3、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著作。
4、英国哲学家洛克,1693年《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三)科学教育学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中国最早用马列主义观点系统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第二要点教育本质一、教育的涵义(一)教育起源的三种学说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图尔诺,《各种人种的教育演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现代教育学 第五章 现代教师与学生
有制裁成员权力的专业组织;
专业人员对当事人有极高的权威;
对与其合作的群体有支配权;
专业人员对职业投入感强; 有一套制度化的道德守则; 获得社会及当事人的信任。
3.教师专业的历史进程
从兼职到专职
玛格丽特· 米德(Margaret Mead)的“三喻文化”理 论
典型的工业文明时代则是“同喻文 化”占据主导;
网络时代则表现出“前喻文化”日益凸 显的文化传递模式倾向,但后喻文化与 同喻文化并未消失,从而呈现出“三喻 文化”并存的局面。
前喻文化的凸显使教师面临着 角色的重新定位,他必须自动从 高位上走下来,由传统的讲授者 向学生获取信息的支持者和促进 者转变,其权威不再是超越性的 外在的,而成为共有的对话性的, 师生关系逐渐趋向平等。
一是对学生的教育权威 社会赋予的教育责任、教育权利、社 会地位自然构成了教师的外在权威; 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评价手 段、师生关系构成教师的内在权威。
二是对社会的知识权威
教师是知识与真理的化身。 中国的传统神龛:天、地、 君、亲、师。
㈡ 现代教师的劳动特点
教师的劳动性质
教师的劳动是塑造人 的劳动,即从事劳动力 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 产和社会成员再生产的 一种特殊劳动。
第五章 现代教师与学生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现代教师 一、现代教师的内涵 二、现代教师角色 三、现代教师的素质 四、现代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节 现代学生 一、传统学生观 二、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现代师生关系 一、现代师生关系的理解 二、现代师生关系的变革 三、现代师生关系的重建
本章教学要求
现代教育学知识点
导论:一、教育学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思想或主要观点(判断或选择题)我们把教育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前教育学阶段,.(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1.前教育学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作:(1)①先秦时期乐征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②《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对孔子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言论、见解和论说的汇集(2)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这是西方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也是人类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1)教育学雏形时期代表人物和代表作:①(捷克)夸美纽斯的1632年《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初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班级授课制。
(2)教育学学科形成时期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1806年,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的问世。
这是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他创立的教育学称为传统教育学)3现代教育学的代表是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提出的基本观点有:第一:教育即生活。
第二: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
第三:教育是生活。
第四:学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打破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第五:教育教学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
第六,在教育教学中药注重学生的创造性。
P84、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教育问题或者是教育规律。
P11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一、教育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典型特征(判断或选择)1.原始教育有如下特征:P19(1)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
(2)教育与宗教等活动联系密切,教育具有宗教性。
(3)教育对象没有等级的区分,教育无阶级性。
2.古代教育有如下特征:P20(1)出现了学校教育,教育目标狭窄。
(2)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性质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现代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补充绪论一、教育学教育学(Pedagogue)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说明,从纵向上看,有落后的、原始的教育现象,有以四大发明古国为核心的古代教育现象。
1640年英国兴起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后,人类生产由过去的手工操作飞跃为采用半机械化的形式进行生产,继而便产生了近代社会、近代教育,现代社会、现代教育乃至今天的当代教育现象。
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态有:(1)学校教育,即在学校中进行的各级各类教育。
(2)家庭教育,即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儿女辈进行的教育。
(3)社会教育,广义的指旨在有意识的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
狭义的指家庭和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
(4)自我教育,指人们自我组织的自学活动以及自省、自修行为。
(5)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人类的教育活动不仅有其历史性,而且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进行的,教育中有很多矛盾、很多规律。
但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教育中方方面面的矛盾或关系都是由此派生出来,最终又复归到这两个基本规律中的。
教育原理是普通教育学理论体系历史形成发展中渐次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研究教育中一般性问题的科学。
它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教育基本规律的揭示和阐明上,它的研究任务是为具体的教育学科提供最一般的理论指导,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本理论学科地位。
三、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教育是个人发展和社会生产延续的手段,它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
现代教育学第一讲基础知识
教育改革问题是指对现有的教育体制 、制度等进行改革和完善的问题,是 教育学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详细描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 的教育体制和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新的 形势和需求。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促 进教育公平,必须进行教育改革。但 改革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和阻力, 如利益冲突、观念障碍等。
THANKS
02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教育政策区的教育投入等。
03
社会各界的参与
教育公平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例如,企业可以提供奖学金
和实习机会,促进教育机会的平等;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公益教育项目,
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接受教育。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总结词
教育学学科体系包括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两大类。
详细描述
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主要涉及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 、课程与教学论等,这些学科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基 础和指导原则。而教育学应用学科则更加具体和实用, 如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特殊教育学等,这些学科 将教育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具体的教育问 题。同时,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起,教育学与其他学科 的交叉也日益增多,如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这 些交叉学科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方法。
详细描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 对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但 现实中却存在着诸多教育质量问题, 如教学质量不均衡、教育资源短缺、 教育方法陈旧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 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教育的 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解决方案
针对教育质量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 入手。首先,加强教育质量管理,建 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育质 量的持续提高。其次,加大教育投入 ,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优化教 育资源配置。此外,推进教育改革, 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满足社会和 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节重点(考试通过-超有效)
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节重点(考试通过-超有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教育学复习资料一、绪论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问题.教育的对象:不限于青少年,也包括幼儿、特殊儿童(主要是缺陷儿童)以及成人。
3.教育学创立的标志和条件:教育学的创立于16世纪—18世纪。
简述教育学创立的体系(标志):①对象: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范畴: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其体系;③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④结果: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⑤组织机构: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教育学创立的条件(1)来源于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2)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着密切的关系(3)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4.教育学的发展:形成多种流派.①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强调定量研究②文化教育学:狄尔泰等;采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③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④制度教育学:乌里、瓦斯凯等⑤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的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
⑥批判教育学:鲍尔斯5.当代教育学的特征(发展趋势)(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6.谈谈你对学习研究教育学重要意义的认识。
(P25-27)答:学习研究教育学重要意义在于:1、能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
2、能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能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
4、能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现代教育学(归纳)与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广义教育的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而其中学校教育是所有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
所谓狭义的教育通常是指学校教育。
2。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与其他教育活动比较,学校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同时,学校教育的可控性最强,具有明显的制度化。
3。
教育学:从宏观上说,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从中观上说,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从微观看,教育学是以广义的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4。
教育产生的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亦是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
5.教育产生的条件:(1)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2)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
6。
学校教育出现(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的原因和条件:(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7.简述西方教育史上五大教育思想家柏拉图、夸美纽斯、卢梭、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在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答:柏拉图1“学习即回忆说”,所谓学习,就是把已经忘记了的知识回忆起来.2他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主要包括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和军人.3 作用:《理想国》是西方古代世界一部经典性教育著作,成为西方教育思想重要渊源之一,在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第一个提出了从学龄前教育以至高等教育无所不包的教育制度体系。
现代教育学流派知识点总结
现代教育学流派知识点总结现代教育学是一个涵盖广泛的领域,涉及到多种不同的流派和学说。
这些流派和学说都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就现代教育学中的一些重要流派和学说进行介绍和总结。
1. 行为主义流派行为主义流派是20世纪初叶最为重要的教育学流派之一,其核心理论是反应主义。
行为主义者强调学习是对刺激和反应的形式化,重视外在的表现和可观察的行为。
著名的行为主义学者包括巴甫洛夫、沃尔特、斯金纳等人。
他们的研究使得学习理论的研究开始采用实验方法,更加强调学习的可测量性和可预测性。
行为主义流派对教育实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变革方面,提出了很多与刺激和反应相关的教学方法,如操作条件反射、整齐化教学、奖励惩罚等。
2. 认知心理学流派认知心理学流派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流派,其核心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学习和认知的内在过程。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包括皮亚杰、维戈茨基、本杰明·布鲁默等人。
他们的研究使得人们开始关注个体的思维过程和内在模型的构建,并提出了诸如认知开发阶段、内在化教学、学习的社会文化背景等理论。
认知心理学流派对教育实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方面,强调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性,提出了与之相关的教学方法,如问题解决教学、协作学习、概念图等。
3. 社会建构主义流派社会建构主义流派是20世纪末期兴起的一个新的教育学流派,其核心理论是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而是由社会和个体一起建构的。
著名的社会建构主义者包括杰拉尔德·威格茨基、约翰·德维、罗伯特·佩奇特等人。
他们的研究使得教育学开始关注知识的社会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提出了诸如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参与、社区参与等概念。
社会建构主义流派对教育实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课程设计和学习环境的构建方面,提出了与之相关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学习、多元文化教育、实践社区教学等。
现代教育学第6章(扈中平的现代教育)
第一节 教师
• • • • • • 本节课后思考与作业 1、教师劳动特点有那些? 2、教师地位内涵及内容是什么? 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内涵是什么?各自包括那些内容? 4、教师专业特征 5、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修养内涵是什么?或说包括那 些内容? • 6、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是什么? • 7、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包括那些阶段? • 8、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那些?
第一节 教师
• • • • • 一、教师职业的历史沿革 (一)教师职业产生和发展历程 4、西方 ⑴拉萨尔在法国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德国也在 1684年首办教师讲习所——师范教育的兴起标志着教师职业 专业化开始。 ⑵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便实行了教师资格制度,对 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提出了入职要求和进行选择、确认,标志 着教师职业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 (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1、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提出。是指加强教师 专业性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教师职业专业化 和教师专业发展。
• • • • • • • • • • • • • • • 六、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3、关注阶段理论 由美国学者富勒(Fuller,F)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 ⑴他和鲍恩共同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四阶段模式: 教学前关注阶段; 早期生存关注阶段; 教学情境关注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⑵叶澜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五个价段: “非关注”阶段; “虚拟关注”阶段 “生存关注”阶段 “任务关注”阶段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 • • • • •
•
第一节 教师
• • • • • • • • 三、教师的地位、权利与义务 (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2、教师的义务 概念 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依法应尽的责任。 教师的义力包括: ⑴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⑵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 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⑶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 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 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⑷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 等方面全面发展。 ⑸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 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现代教育学流派知识点总结
现代教育学流派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实践的学科。
现代教育学流派是指在现代教育学领域中出现的一系列不同观点和理论体系。
这些流派在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目标和理论框架等方面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现代教育学流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行为主义流派行为主义流派强调对学习过程中的可观察行为的研究和分析。
该流派认为学习是一种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改变过程。
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其理论认为,通过强化和惩罚的方式,可以改变和塑造个体的行为。
行为主义流派的教学方法注重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强调通过反馈和奖励来增强学习效果。
二、认知主义流派认知主义流派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知识结构。
该流派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意识的过程,个体通过思考、感知和记忆来构建新的知识。
认知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其理论认为,学习者在适应新信息时,会通过吸收、组织和转化知识来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认知主义流派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强调问题解决和概念形成的过程。
三、社会构建主义流派社会构建主义流派强调学习是在社会互动中进行的,认为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建构知识。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是俄国心理学家瓦列里安·列欣。
社会构建主义流派的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社会环境中的对话和协作中进行的,通过与他人共同构建知识,个体的认知能力得以提升。
社会构建主义流派的教学方法注重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强调学习环境的社会性和情境性。
四、人本主义流派人本主义流派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自我实现。
该流派认为学习应该关注个体的整体发展和个性特点。
人本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其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层次依次由低到高,只有满足了较低级的需求,个体才能追求更高级的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流派的教学方法注重个体的兴趣和需求,强调学习者的情感和创造力。
五、建构主义流派建构主义流派强调建构意义和理解的过程。
现代教育学基础-教育的本质
现代教育学基础-教育的本质【本章教学目标】:⑴使学生了解关于教育起源的三种学说:⑵使学生掌握侠义教育和广义教育的概念;⑶使学生了解教育的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⑷使学生理解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异同;一、教育的起源教育是如何来的,也就是说教育是如何起源的,这对于把握教育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的起源一直是教育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
关于教育的起源,教育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即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三种。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提出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社会学家、教育家利托尔诺和英国的培西·能等人,如利托尔诺等人坚持庸俗进化论的观点,企图在动物中,甚至在昆虫中找出教育的起源,英国的社会学家培西能在《人民的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中有教育,不管这个人类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级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我之所以把教育称之为生物学的过程,意思是说,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相适应的,是种族生活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形式;教育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这种观点强调教育的生物方面本能的作用,把教育看作是生物界自发的和自然的现象,否定了教育的目的性,这显然无法全面说明教育的真谛。
②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提出这种观点的是美国教育学者孟禄(Paul Monroe),他认为在远古时代里,没有学校和老师,没有正规的教材,但确实存在着教育,年轻一代正是在社会生活中对成人模仿的过程中获取生存的本领的,其教育的产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
因此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在实际生活中,儿童确实在对成人的模仿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本领,在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教育过程的内部有模仿的因素,但仅仅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忽视了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忽视了成人在教育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显然是不全面的。
现代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请设定你的基本立场,分别为“教育”(广、狭义)和“教育学”下定义,并作必要阐释(1)广义的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立足点:①揭示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与其他培养人的活动区别开来。
②赋予教育正面价值: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流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育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2.你认为本书为狭义教育下定义时所预设的四个基本立场有无道理,为什么?狭义教育四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揭示学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②立足于教育学的学科立场。
③立足于学校教育应有的价值立场。
④立足于学校教育的实践立场。
原因:①尽可能将狭义教育与广义教育区分开来。
②坚守教育以人为本,以人的需要和发展为教育的第一要务。
③赋予学校教育更显著和更富时代感的价值承载。
④指出学校教育实践最基本的活动样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平等的交往与互动。
2.谈谈你对西方的自由教育传统和自然教育传统的理解和价值评判。
自由教育传统:意在发展人理性,旨在是人的智慧、道德和身体各方面协调发展。
目的是为了个体能积极享用“闲暇”从事“沉思”准备好条件。
自然教育传统:指的是教育应该适应自然,即顺应孩子的本性,发展儿童天性中的巨大潜能,教育不能违背儿童的天性即发展规律。
3.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与杜威的“现代教育”有何区别?为什么会有这些区别?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与杜威的“现代教育”的区别: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现代教育: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原因:①赫尔巴特有德国严谨的理性主义传统,他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提出了德育是教育的必要目的论,教学方法为讲授法,所以传统教育比较规整,具有形式主义②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做中学”,提倡以儿童为中心,所以现代教育比较贴近实际。
现代教育学(1-3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
人猿相揖
原始社会教育的一般特征
1977年-2008年高考录取 数
• 1998年11月,亚洲开发银行驻北京代表处 首席经济学家汤敏,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写信, 提出《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 招生量一倍》的建议书。他陈述5个理由支 持大学扩招: • 其一,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 水平的国家; • 其二,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 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 业将面临恶性局面;
研究生教育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型
•
记者从国务院学位办获悉,2009年国家从 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增招了3.8万名专业学位硕 士生,实行全日制培养,这意味着硕士研究生 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 人才为主转变。 —— 北京考试报2009年11
月18日
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 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
• 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 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 狭义的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 、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的概念
• 宏观(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 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科学。
现代教育学
扈中平 李方 张俊洪 主编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点.doc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点:概论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象问题的重要性1:建立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该研究领域必须有特殊的研究对象;二是必须有指导其研究的理论基础;三是必须着力开展实际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不是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它是不是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全部内容、专门内容的概括和抽象,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的内因、本质和依据。
(二) 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象研究的深化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观点的争论:第一种观点认为应以人们的政治思想、政治行为的形成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
第二种观点认为应以思想关系为研究对象。
第三种观点认为以人们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研究对象。
多数论者持这一观点。
第四种观点认为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虽然应重视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研究,但应将它作为另一门独立学科(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去专门研究。
(三)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确立3:应当根据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来确立学科的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便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特有的矛盾的研究而构成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的特殊矛盾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的矛盾。
这是因为:①:思教的全部工作,其直接目的和专门任务,都是为了把本阶级、本社会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变成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使人们从现有向应有的转变。
②这一特殊矛盾贯穿在思教的全过程及各方面,是思教的存在形式。
③这个特殊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点:范畴体系(一)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探索1: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由其特有的一系列范畴、概念为骨架而构成的知识体系。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有两类,一类未区分层次,只是探讨有那些主要范畴;另一类则认为应区分层次,如思教学的基本范畴、重要、具体范畴等。
现代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2、学校教育: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教育活动。
3、学校教育的特点:① 专门化——学校教育由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教职人员承担的,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专门培养人;② 制度化——学校教育的可控性最强,具有明显的制度化。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教育活动,在各级各类学校指间的关系、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上,都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和约束。
4、义务教育:是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对所有一定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5、学校产生的时间和条件时间:奴隶社会条件:生产力发展、政治统治、文化需要(文字出现)特征: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学校最初是以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为特征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逐渐面向甚至贴近社会生产、生活实践)6、教育史上著名教育家及其代表作、主要观点(P21-32)。
古代教育思想奴隶社会著名教育家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代表作《论语》产婆术《理想国》——培养哲学王主要观点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目的:仁义、学而优则仕教学原则:温故知新、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知识即美德古希腊三贤之后:昆体良、奥古斯丁孔子之后:孟子、荀子、韩愈等。
强调国家和社会在所有方面高于个人,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促进个人的发展,而应该是通过教育,使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天资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1)强调个人是属于国家的,教育的任务应该是为国家培养公民;2)教育还应该使个人得到和谐的发展,顺应儿童个人发展的需要,教育的任务在于助长人的本性,在于把人性中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
3)强化了由柏拉图开始的“主智主义”的教育观。
他的“文雅教育”思想把教育区分为两类:有用的和文雅的;4)自由教育理论和教育适应自然主张的提出,标志着西方两个重要思想系统的形成。
现代教育学答案(完整版!!)
《现代教育学》复习重点内容扈中平主编的《现代教育学》(第3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学等含义1.教育:广义的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2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更准确地揭示教育的质的规定②立足于赋予教育以正面价值。
2.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4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揭示学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②立足于教育学的学科立场③立足于学校教育应有的价值立场④立足于学校教育的实践立场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三、《学记》、《理想国》、《论语》、《雄辩术原理》等教育著作在教育史上的地位1.《学记》,是我国及世界上最早的一篇集中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 柏拉图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西方哲学史客观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任务,他的《理想国》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他最早提出了完整地教育体系,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奠基人。
3.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和有价值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教育的正统。
4. 《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穆勒评价:他的著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四、夸美纽斯、卢梭、洛克、赫尔巴特和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1.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教育学之父”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
现代教育学重点(终极归纳版)
1、生产力发展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对(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和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与发展2、现代社会的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重视精英教育---------------------------错(1)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具有生产性(2)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具有广泛性(3)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具有开放性(4)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5)重视教育科学研究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6)教育贯穿人性,教育具有终身性(7)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3、教学就是上课-----------------------------------------------------------错教学与上课不是一个概念,教学与上课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包括上课,上课只是教学的一个环节,主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是教师运用教材以及相关教育科学理论,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种重要方式。
除上课外,教学还包括诸如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评价等环节,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上课来完成的。
4、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必须对教师的角色重视和重新定位,怎样看待这一问题?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跟学校课程有关的关系中所表现的一种身份并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论述题1、现代德育过程有哪些特点?就一个特点联系实际,怎样根据这个特点实施教育?特点:(1)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它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3)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5)德育过程是一个多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可控性和不可控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1.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教育学阶段;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2.前教育学阶段:孔子,孟子,荀子,朱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论语》:孔子的弟子对孔子言论的汇集;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3.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1623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学的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提出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开端;洛克《教育漫话》,绅士教育理论体系;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教育学学科形成标志,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4.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学校即社会;学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的;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中心;要注重儿童的创造性发挥,提倡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探讨、发现。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第一章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教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而非一种特殊社会现象。
利托尔诺,沛西·能2.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孟禄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恩格斯4.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与宗教等活动联系密切,教育具有宗教性;教育对象没有等级的区分,教育无阶级性5.古代社会教育特征:出现了学校教育,教育目标狭窄;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具有阶级性;以伦理道德、宗教经典为主要内容,教育内容封闭;进行呆板的知识传授和强迫的道德灌输,教育方法机械;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获得了逐步的科学教育认识.6.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
7.教育的属性:教育的永恒性;生产性;历史性;继承性;相对独立性;长期性;民族性8.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基本功能,影响人的发展;扩展功能,影响社会的发展。
9.教育的普适性价值:教育具有促进人类生存发展的价值;教育具有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及其转化的价值;教育具有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价值;教育具有为政治服务的价值;教育具有影响人生的价值。
第二章1.狭义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目的,它是指一定国家或社会对各级各类教育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总体要求。
2.教育目的特点:宏观性;预期性;强制性;时代性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的人才培养规格目的;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4.教育目的的功能:激励功能;指导功能;评价功能。
5.教育目的确立的影响因素:生产力的影响;生产关系的影响;受教者身心发展的制约。
6.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卢梭、裴斯泰洛齐、康德、马斯洛、萨特)7.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涂尔干)8.生活本位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斯宾塞),教育即生活说(杜威)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0.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1.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教育质量标准;注重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1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辨析:教育价值观不同;教育内容不同;教育方法不同;教育评价不同。
第三章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均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首先,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其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最后,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3.内发论:又称遗传决定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认为人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霍尔,彪勒,高尔顿)4.外铄论:华生,洛克(白板说),爱尔维修(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5.(论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基础性);人生发展的阶段性;第四章1.教育独立论:蔡元培;教育万能论:爱尔维修;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劳动力市场理论:皮奥雷,多林格,戈登,卡诺依。
2.(论述)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与发展。
3.(论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管理体制。
4.(论述)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教育可以改善人口结构;教育可以促进人口迁移。
第五章1.现代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创造性和重组性、示范性、长周期性和迟效性。
2.现代教师的素质:职业道德;知识基础(知识结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知识);教学能力;身心素质。
3.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和专业成长过程。
4.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基础环节;加强教师培训是客观要求;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保障机制;教育行动研究是有效途径(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以参与和合作为特征,以教师为研究者,以实践情境为研究场所的研究形式)。
5.校本培训:是指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它是以教师个人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学校为培训场所的培训模式。
6.现代师生关系的类型:命令—服从型师生关系;放任—自流型师生关系;民主—参与型师生关系。
第六章1.课程本质内涵应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
2.艺术课程就是融合课程的典型,科学课程可看作广域课程。
3.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是从课程决策层次划分的课程类型。
4.以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为依据划分的课程类型:正规课程,潜在课程(指无计划的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课程),悬缺课程。
5.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编订各科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是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准则。
6.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它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7.现代课程实施的取向:忠实取向(计划的课程),相互调适取向(修改的课程),创生取向(创生的课程)第七章1.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2.(判断)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智育,教学与上课不同。
3.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最具代表性的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设计原则:首先,小步子原则或循序渐进原则;其次,呈现明显的反应;再次,及时强化;最后,自定步调。
4.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教学方法:发现法,特征: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
5.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
将教师定位于促进者角色。
6.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忽视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7.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首先,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基础;其次,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积极的学习知识;最后,防止出现单纯追求知识传授或单纯追求思想品德教育的偏差。
8.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首先,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要防止出现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9. 教学原则:是沟通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和中介,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10.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严格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学生认识发展顺序系统连贯的进行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形成完整的体系。
基本要求: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系统的教学;遵循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学习。
11.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是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12.启发诱导原则基本要求:其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二,引导学生自求自得;其三,发扬教学民主,注重相互启发。
13.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以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其感性知识,为形成科学概念,掌握理性知识,发展智力创设条件。
(理解)基本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离不开讲授;重视对语言的运用。
14.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出发进行教学,要求教师授予学生的知识在深度与广度上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智力发展水平,使学生力所能及。
(理解)15.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16.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学科性质;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的主客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