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2015-2016学年《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一)
地震勘探原理总复习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1、振动:物体围绕一个中心做往复运动波动:各振动在空间上的传播射线平面(三线所决定平面):由入射线、反射线和过反射点界面法线所组成的平面称为射线平面。
振动图:固定空间位置,观察r处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形。
波剖面:固定某时刻,观察质点位移随距离变化规律的图形。
时距曲线:表示某一波阻抗差界面反射波传播时间与炮检距关系的曲线,称为时距曲线。
2、平均速度:地震波垂直穿过地层的总厚度与总传播时间之比。
均方根速度: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当作双曲线,所求出的地震波速度称为均方根速度,这种近似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射线的偏折。
叠加速度:由共中心点道集速度谱求出的速度。
对一组共中心点道集上的某个同相轴,利用双曲线公式选用一系列不同速度来计算各道的动校正量,病进行动校正;当某个速度能把同相轴校成水平直线时,则这个速度就是这条同相轴对应的反射波叠加速度。
层速度:在水平层状介质中,某一层的速度。
等效速度:在均匀介质条件下,理论双曲线与实际反射波时距曲线最佳拟合的介质速度。
视速度:不沿射线方向测得的传播速度。
视周期:从振动图中可得到的相邻两峰或两谷间的时间称为视周期。
视频率:视周期的倒数称为视频率。
视波长:从波剖面中可得到的相邻两峰或两谷间的距离称为视波长。
视波数:视波长的倒数称为视波数。
地震地质条件:在一个地区能否有成效的应用地震勘探,来研究地下地质构造的条件。
具体可分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和深地震地质条件。
激发条件:是指震源种类、能量、周围介质的情况等与激发地震波密切有关的各种条件。
对陆上炸药震源来说,激发条件包括炸药量大小、药包形状、个数、分布方式,埋置岩性和深度等。
对非炸药震源,激发条件则包括装置的种类、能量、参数选择及安置情况等。
激发条件的选择是否适当对地震原始资料质量的影响很大。
接收条件:是指接收地震波的仪器的工作状态和条件。
具体包括地震检波器的安置情况,组合个数和方式,以及地震仪的各种因素等。
(完整版)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完整版)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 Methods): 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了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
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
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
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
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磁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用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4)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资料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资料.txt一个人一盒烟一台电脑过一天一个人一瓶酒一盘蚕豆过一宿。
永远扛不住女人的小脾气,女人永远抵不住男人的花言巧语。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资料1.什么是地震勘探,它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答:1)由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穿过地下介质运动、遇到弹性分界面返回地面,用仪器接收地震波,得到地震记录。
对接收到的地震记录进行处理、解释,从而就能了解地下介质的情况,这个过程叫地震勘探2)它由三个部分组成:野外资料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室内资料解释。
2.什么是弹性介质?什么是均匀介质?答:弹性介质:物体受力后,发生形变,但当外力撤消后,即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均匀介质:波速是常数(定值)的介质附加:(塑性介质:物体受力后,发生形变,但当外力撤消后,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3.什么是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及泊松比的物理意义?答:(1) 杨氏模量(E):简单拉伸或压缩时,弹性体的相对伸缩△L/L与应力P之比 E=P/(△L/L) ;不同的物体E是不同的,在线性弹性极限范围内,物体的弹性形变满足虎克定律(应力∝应变)(2) 切变模量(剪切模量)μ:它是简单剪切力作用时的切应力P 与剪应变tgθ之值,即有μ=P/tgθ=P/( △L/L)(3) 泊松比(σ):弹性体内发生纵向伸长(或缩短)时,伴随产生的横向相对收缩(或膨胀) △d/d与纵向相对伸(缩) △L/L之比值,称泊松比.σ=(△d/d)/( △L/L) 它是表示形变变化调整的一种尺度.4.试叙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
答:纵波是弹性介质发生体积形变所产生的波动(体积变化),是一种胀缩力形成的波质点的振动(位移)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可在任何介质中传播横波是弹性介质发生切变时所产生的波动(形状变化),是旋转力作用形成的波,质点的振动(位移)与波传播的方向垂直,只在弹性固体中传播,即横波不通过液体、气体,因为剪切模量=0,纵波速度比横波速度大,所以远离震源时总是纵波先到达检波器。
地震勘探原理综合练习0001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综合练习题第2章地震波运动学理论一、填空题(1分/空)1、根据波面的形状可以划分波的类型为:球面波、柱面波、平面波。
(3空)2、密度和速度的乘积称为 _____ 波阻抗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空)3、反射线反向延长与从震源向分界面所作垂线的交点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虚震源 _______________ 。
(1空)4、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路线,满足所用时间为最短的条件称为费马原理 _______ 。
(1空)5、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传播时间t与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坐标原点)距离x之间的关系称为 _________________ 时距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 。
(1空)6、在水平界面情况下,从观测到的波的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 t ,得到x/2处的t o时间称为 _____动校正 _____________ 。
(1空)7、正常时差与x2成_____ 正比_____________ ;与v2、to和h成___________ 反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空)8、由激发点两侧对称位置观测到的来自同一界面的反射波的时差称为倾角时差 ____ 。
(1空)9、所有波中最先到达检波器的第一波峰时间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至时间 _______________ 。
(1空)10、各接收点的地震波属于同一相位振动的连线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轴 ____________________ 。
(1空)11、形成折射波的基本条件是入射角等于临界角、两介质波速不等(下部大于上部);形成反射波的基本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介质有波阻抗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地震勘探原理习题答案
地震勘探原理习题答案【篇一:地震勘探原理名词解析及答案】探: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力寻找油气田或其他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水平叠加:将不同接收点收到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正后叠加起来,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信噪比,改善地震记录的质量,特别是压制一种规则干扰波效果最好波形曲线:选定一个时刻t1,我们用纵坐标表示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就得到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叫做波在t1时刻沿x方向的波形曲线.多次覆盖:对被追踪的界面进行多次观测.剖面闭合:是检查对比质量,连接层位,保证解工作正确进行的有效办法,他包括测线交点闭合,测线网的闭合,时间闭合等.几何地震学:地震波的运动学是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传播时间的关系,他与几何光学相似,也是引用波前,射线等几何图形来描述波的运动过程和规律,因此又叫几何地震学.时距曲线:从地震源出发,传播主观测点的时间t与观测中点相对于激发点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剩余时差:把某个波按水平界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波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时间tom之差.绕射波: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一些岩性的突变点,这些突变点就会成为新震源,再次发出球面波,想四周传播,这就叫绕射波.三维地震:就是在一个观测面上进行观测,对所得资料进行三维偏移叠加处理,以获得地下地质体构造在三维空间的特征.水平切片:就是用一个水平面去切三维数据体得出某一时刻tk各道的信息,更便于了解地下构造形态个查明某些特殊地质现象.同相轴:一串套合很好的波峰或波谷.相位:一个完整波形的第i个波峰或波谷.纵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一致的波.转换波:当一入射波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会产生与其类型相同的反射波或透射波,也会产生类型不同的,与其类型不同的称为转换波.反射定律:入射波与反射波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条件为:上下界面波阻抗存在差异,入射波与反射波类型相同.地震子波:震源产生的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波形趋于稳定,我们称这时的地震波为地震子波。
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一、名词解释(1)波阻抗 (2)地震界面 (3)速度界面 (4)地震子波(5)振动图 (6)波剖面 (7)视速度 (8)正常时差(9)倾角时差 (10)地震排列 (11)动校正 (12)均方根速度(13)调谐振幅 (14)调谐厚度 (15)地震组合法 (16)水平多次叠加法(17)DMO (18)检波器组合 (19)地震构造图 (20)视速度和视波长(21)炮检距 (22)偏移距 (23)观测系统 (24)规则干扰(25)多次覆盖 (26)低速带、降速带 (27)空间采样定理(28)随机干扰 (29)排列二、说明下列公式的物理意义 1.)cos 1(2)(θλθ+=i K 2.1111----+-=n n n n n n n n n V V V V R ρρρρ 3.21,1,02112===⎪⎪⎭⎫ ⎝⎛=n n n r r A A n 4.)(0kz wt i z e e A --=αϕ (先看最后一个因子,e^(iwt-kz)是波的一般方程,表示一个正余弦波,频率是w/2π(相当于周期是2π/w ),波失是k ,(你应该知道波失吧?就是波长是2π/k )。
这些都是地震波的本征参数,决定于传输介质,即地质结构。
指数的那个i 仅仅是构成正余弦用。
第二个因子e^(-αz)是个偏移适量,可以认为是地震源到此地的距离,为αz 。
第一个因子是振幅因子,φ0^2和能量有关。
实际φ0应当是一个随着z 成指数下降的函数,表明地震波传播过程中能量损耗。
) 5.e V V V cos sin *==ε 6.V h t 20= 7.ψϕαsin sin cos = 8.2022V t x t =∆ 9.20222t V x t NMO += 10.t f n t f n Vx f n V x f n T t ∆∆=∆∆=⎪⎭⎫ ⎝⎛∆Φππππsin sin /sin /sin ** 三、证明题1.试证明地层厚度等于4λ时,调谐振幅达最大值。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
1、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球物理方法 2、地震勘探二、简答题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3、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4、依据岩石物理性质的差异,可以分为很多的勘探方法,请说出几种物探方法,各是依据什么样的物理性质差异?2、地震波运动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 地震波运动学2. 地震波动力学3. 地震波4. 地震子波5.波前6.射线7. 振动图和波剖面8. 折射波9.滑行波10.同相轴和等相位面 11.时间场和等时面 12.地震视速度13 波阻抗 14.纵波 15.横波 16.体波17.面波18.纵测线和非纵测线 19、垂直地震剖面 20 平均速度二、简答题1. 什么是惠更斯原理?2. 什么是费玛原理?3. 什么是反射定律、透射定律、斯奈尔定律?4. 什么是折射波的盲区?5. 什么是虚震源原理?6. 试叙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
7. 波前和射线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均匀介质地震波的波前和射线的特点?8、根据波前面的形状,可以把地震波分为几大类?9.地震波的波前的形状取决于哪些因素?10.从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机制,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11、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直达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12、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13、在纵测线,一个倾斜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和水平界面条件下有和异同?14. 直达波的时距曲线一定是直线吗?15. 对于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直达波时距曲线之间有怎样的关系?16. 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17、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直达波时距曲线以及折射波时距曲线之间有怎样的关系?19、为什么在激发点附近观测不到折射波?20、地震勘探野外工作中为什么不采用自激自收的观测方式?21、什么叫地震的纵测线和非纵测线?22、形成地震反射波必要条件是什么?23、地震波的反射强弱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系?24、为什么地震反射波有强有弱,有正有负?25、在地震勘探中,经常把地下的介质做哪些简化?26、层状介质情况下,引入平均速度的条件是什么?28、理解地震波视速度的概念,地震波的视速度一定大于真速度吗?29、浅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深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弯曲程度有差异,为什么?30、水平界面情况下,如何根据折射波的时距曲线求取浅层地层的埋深和速度?3、频谱分析练习题一、简答题1、什么是地震资料的频谱分析?2、什么是地震波的主频、频带宽度?3、什么是时间域采样定理?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假频?4、地震野外采集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炮检距2.偏移距3.观测系统4.规则干扰5.多次覆盖6.低速带、降速带 7 空间采样定理 8、随机干扰 9、排列二、填空题1、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和两类。
地震勘探原练习题一
地震勘探原练习题⼀地震勘探原理练习题⼀⼀、名词解释(1)波阻抗(2)地震界⾯(3)速度界⾯(4)地震⼦波(5)振动图(6)波剖⾯(7)视速度(8)正常时差(9)倾⾓时差(10)地震排列(11)动校正(12)均⽅根速度(13)调谐振幅(14)调谐厚度(15)地震组合法(16)⽔平多次叠加法⼆、说明下列公式的物理意义1.)cos 1(2)(θλθ+=i K2.1111----+-=n n n n n n n n n V V V V R ρρρρ 3.21,1,02112===???? ??=n n n r r A A n4.)(0kz wt i z e e A --=α?5.e V V V cos sin *==ε 6.V h t 20=7.ψ?αsin sin cos =8.2022V t x t =? 9.20222t V xt NMO+= 10.20220)sin (111αββαβ=?????????? ??--+???? ?-z tg x11.())(111022202t V sh t V ch z x ββββ=--+12.t f n t f n V x f n Vx f n T t ??=??=??? ???Φππππsin sin /sin /sin *1.试证明介质的品质因数Q 与介质的吸收系数α成反⽐关系。
2.试证明地层厚度等于4λ时,调谐振幅达最⼤值。
3.试证明均匀介质中反射波时距曲线转换到p -τ域内则变成椭圆形状。
4.试证明倾斜地层时共中⼼点时距曲线按共反射点时距曲线作正常时差校正时有剩余时差。
四、推导公式1.⽔平层状介质中以均⽅根速度表⽰的时距曲线⽅程。
2.推导单⼀倾斜界⾯时反射波时距曲线⽅程及倾⾓时差。
3.推导VSP 法中向上⼀次反射波垂直时距曲线⽅程。
4.推导VSP 法中向下⼀次反射波垂直时距曲线⽅程。
5.推导倾斜地层时折射波相遇时距曲线⽅程。
五、叙述题1.试叙述Kirchhoff 积分公式的物理意义。
(完整版)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完整版)地震勘探原理题库地震勘探原理测试题一一、名词解释1.调谐厚度2.倾斜因子3.波的吸收4.第一类方向特性5.动校正二、叙述题1.试叙述Kirchhoff绕射积分公式的物理含义。
2.试说明Zoeppritz方程的物理意义。
3.试叙述地震波在实际地层中传播的动力学特点。
4.试述地震组合法与水平多次叠加方法有何异同之处。
三、证明题试证明地层介质的品质因数Q值与地层吸收系数呈反比关系。
四、画图题1.请示意画出SV波倾斜入射到两层固体介质的弹性分界面上时产生的新波动。
2.请示意画出定量表示地震薄层顶底板两个反射波相互干涉的相对振幅与视厚度间的关系曲线。
五、回答问题1.粘滞弹性介质(指V oigt模型)中应力与应变间的关系如何?2.垂直地震界面入射情况下的反射系数公式是什么?其物理意义如何?3.如何定量表示一个反射地震记录道的物理机制?4.利用初至折射波可获得什么资料?5.为什么说地震检波器组合法能压制面波干扰?6.影响水平多次叠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7.计算双相介质波速的时间平均方程如何?8.地震波倾斜入射情况下的反射系数与哪些参数有关?六、分析题1.分析下面各图表示的意义。
2.分析各图中曲线的特点。
图1图2地震勘探原理测试题二一、名词解释1.频散现象 4.球面扩散二、说明下列表达式的物理意义1.1111+++++-=i i i i ii i i i V V V V R ρρρρ 2.1,21,02112=???? ??=n r r A A n3.dK dCKC V R += 4.)(0kz wt i z e e --=α??三、填空题1.地震波沿( )方向传播能量最集中,沿( )方向传播为最短时间路径。
2.在)1()(0z V z V β+=介质中地震波的射线是( )特点,等时线是( )特点。
3.在( )情况下,反射波时距曲线与绕射波时距曲线顶点相重合。
4.介质的品质因数Q 值与吸收系数α间的关系为( )。
地震勘探原 练习题一
地震勘探原理 练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波阻抗 (2)地震界面 (3)速度界面 (4)地震子波(5)振动图 (6)波剖面 (7)视速度 (8)正常时差(9)倾角时差 (10)地震排列 (11)动校正 (12)均方根速度(13)调谐振幅 (14)调谐厚度 (15)地震组合法 (16)水平多次叠加法二、说明下列公式的物理意义 1.)cos 1(2)(θλθ+=i K 2.1111----+-=n n n n n n n n n V V V V R ρρρρ 3.21,1,02112===⎪⎪⎭⎫ ⎝⎛=n n n r r A A n4.)(0kz wt i z e e A --=αϕ5.e V V V cos sin *==ε 6.V h t 20= 7.ψϕαsin sin cos = 8.2022V t x t =∆ 9.20222t V x t NMO +=10.20220)sin (111αββαβ=⎥⎦⎤⎢⎣⎡⎪⎪⎭⎫ ⎝⎛--+⎪⎪⎭⎫ ⎝⎛-z tg x 11.())(111022202t V sh t V ch z x ββββ=⎥⎦⎤⎢⎣⎡--+ 12.t f n t f n V x f n V x f n T t ∆∆=∆∆=⎪⎭⎫ ⎝⎛∆Φππππsin sin /sin /sin ** 三、证明题1.试证明介质的品质因数Q 与介质的吸收系数α成反比关系。
2.试证明地层厚度等于4λ时,调谐振幅达最大值。
3.试证明均匀介质中反射波时距曲线转换到p -τ域内则变成椭圆形状。
4.试证明倾斜地层时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按共反射点时距曲线作正常时差校正时有剩余时差。
四、推导公式1.水平层状介质中以均方根速度表示的时距曲线方程。
2.推导单一倾斜界面时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及倾角时差。
3.推导VSP 法中向上一次反射波垂直时距曲线方程。
4.推导VSP 法中向下一次反射波垂直时距曲线方程。
5.推导倾斜地层时折射波相遇时距曲线方程。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复习资料1、油气勘探的三种方法:1、地质法:(Geology Method)2、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 Meth3、钻探法:Drill Way (Log/Well) 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
2、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概念及分类:它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
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
分类:地震勘探弹性差异重力勘探密度差异磁法勘探磁性差异电法勘探电性差异地球物理测井3地震勘探:在油气勘探中,地震勘探已成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地震勘探方法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地震勘探所获得的资料,与其它的地球物理资料、钻井资料及地质资料联合使用,并根据相应的物理与地质概念,能够得到有关构造及岩石类型分布等信息4、地震勘探基本原理:⇒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Elasticity Property Difference )⇒引起弹性波场变化(Elasticity Filed)⇒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Elasticity Waves Abnormal)⇒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 (Seismograph )⇒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Inversion Geological Structure5、自激自收:6、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第一章一、名词1、地震波运动学:研究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即研究波的传播规律,以及这种时空关系与地下地质构造的关系。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复习题
第一章1、波前:如果在某一时刻t,我们把空间中所有刚刚开始震动的点连接成面,该曲面成为波前面,简称波前。
2、波尾:如果在某一时刻t,我们把空间中所有刚刚要结束震动的点连接成面,该曲面成为波尾面,简称波尾(我类推的……)。
3、地震子波:在信号分析领域中,把具有确定起始时间和有限能量的信号称为子波,在地震勘探领域子波通常指的是1-2个周期组成的地震脉冲,由于大地滤波器的作用,尖脉冲变成了频率较低、具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波形,称为地震子波。
4、地震波:在岩石中传播的弹性波。
5、波阻抗:ρ与V的乘积6、运动学: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也叫几何地震学。
7、时距曲线: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传播时间t与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坐标原点)距离x之间的关系。
8、t o时间:自激自收时间或零炮检距时间。
9、费马原理:地震波沿射线的旅行时与沿其他任何路径的旅行时相比最小,亦是沿旅行时最小的路径传播原理。
10、惠更斯原理:介质中波所传到的各点都可以看成是新的波源,叫做子波源。
*11、折射波在实际地震勘探中的应用:“折射层”数目少于反射层“屏蔽效应”浅层折射法测定低速带厚度和速度*12、图1:①直达波TDC是反射波TDC的渐近线②反射波TDC与折射波TDC相切③直达波TDC与折射波TDC相交13、地震反射界面的地质意义:a当界面波阻抗相等时只有透射而无反射,只有界面波阻抗不等时才有反射,这是界面形成反射波的必要物理条件。
b波阻抗差越大,反射系数越大,反射波越强;反射波的强度不仅随波阻抗差二增大,还随波阻抗之和的增大而减弱。
由于一般地层的波阻抗随深度增加而加大,浅层反射界面具有相同的波阻抗差时,深层反射界面反射系数相对变小,反射波强度减弱。
c当反射界面下介质波阻抗大于入射介质波阻抗时,反射波与入射波的相位相同,称为正极性反射;反之,反射波与入射波相位相反,相差180º,称为负极性反射。
利用反射极性的变化,可判断地下岩层性质。
长江大学地震勘探复习
地球物理勘探: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解决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
物探方法: 重力勘探, 磁法勘探, 电法勘探, 地震勘探。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磁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用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4)地震勘探(重d)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地震又叫地动,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种地震的主要区别就是震源不同。
发生天然地震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上下振动,这是垂直地面的振动,叫纵波;过一会儿会感到地面左右摇晃,这是平行地面的振动,叫横波。
地震波:由震源激发的机械振动在地下岩层中向四周传播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就是机械波,习称地震波(Seismic Wave)。
反射波法地震勘探基本原理(回声测距原理):S=vt/2 实际地震勘探的基本环节:野外资料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室内资料解释目前找油的主要方法: 地质法:可以起到一个指向的作用,避免了盲目性,成本低,精度低。
钻探法钻探是直接找油的方法:精度高,但钻探成本高,效率低。
物探方法: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
精度高于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成本高于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综合方法:几何地震学几何地震学:研究波前的空间位置与传播时间的关系,通过引用波前、射线等几何图形来描述波的运动过程和规律。
《地震勘探原理》题集
《地震勘探原理》题集一、选择题1.地震勘探中,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向地下传播,遇到不同弹性性质的岩层界面时会产生什么现象?A. 反射和折射B. 绕射和透射C. 反射和透射D. 折射和绕射2.地震勘探的基本工作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激发地震波B. 接收地震波C. 分析地震波D. 发射电磁波3.地震勘探中使用的震源主要有哪几种类型?A. 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B. 电火花震源和气压震源C. 机械震源和电磁震源D. 气压震源和重力震源4.下列哪一项不是地震勘探中常用的检波器?A. 动圈式检波器B. 压电检波器C. 磁电检波器D. 光电检波器5.地震记录上的初至波是指什么?A. 直达波B. 反射波C. 折射波D. 绕射波6.地震勘探中,用于描述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是什么?A. 时间曲线B. 速度谱C. 深度曲线D. 波阻抗曲线7.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如果遇到高速层覆盖在低速层之上,会产生什么类型的波?A. 首波B. 反射波C. 折射波D. 绕射波8.下列哪一项不是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内容?A. 构造解释B. 岩性解释C. 储层解释D. 流体解释9.地震勘探中,用于衡量地震波能量的物理量是什么?A. 振幅B. 频率C. 相位D. 波长10.地震勘探中,常用于压制干扰波、提高信噪比的方法是?A. 叠加B. 滤波C. 反褶积D. 偏移二、填空题1.地震勘探是利用地下岩层具有不同的______和______的特性,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2.在地震勘探中,震源激发的地震波主要包括______波和______波。
3.地震勘探野外工作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环节。
4.地震记录上,初至波之后到达的波通常是______波,它携带了地下界面的重要信息。
5.地震资料解释中,______是地震勘探成果的最终体现,也是地震勘探的主要目的。
地震勘探学原理复习试卷整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可借助于图和公式解答)1、时距曲线: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旅行时间t ,同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的距离x 之间的关系曲线。
2、折射波: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出现滑行波和全反射。
在分界面上的滑行波有另一种特性,即会影响第一界面,并激发新的波。
在地震勘探中,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refractions) ,也叫做首波(Head Wave) 。
3、DMO 校正:又称倾角时差校正,由于在反射界面倾斜的情况系,激发点两侧对称的位置上接受到的同一反射界面的时间不一样,存在倾角时差。
对其进行校正称为DMO 校正。
4、时间平均方程:fS V V V φφ-+=11。
其中:S V 是流体速度,f V 为岩石骨架速度,φ为孔隙度。
5、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就是地震波垂直穿过该层以上的总地层厚度与总传播时间之比。
6、惠更斯原理:在波前面上的任意一个点,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新的波 (震)源,叫子波源。
每个子波源都向各方发出波,叫子波,子波以所处点的速度传播。
1、地震子波:爆炸产生的是一个延续时间很短的尖脉冲,这一尖脉冲造成破坏圈、塑性带,最后使离震源较远的介质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地震波,地震波向外传播一定距离后,波形逐渐稳定,成为一个具有2-3个相位(极值)、延续时间60-100毫秒的地震波,称为地震子波。
2、滑行波:由低速层向高速层入射,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在地层分界面上会产生沿界面滑行的波,称为滑行波。
滑行波以高速层的速度传播。
3、偏移归位:把水平叠加剖面上偏移的反射层,进行反偏移,使地层的真实位置形态得到恢复,通常把这个工作称为偏移归位。
4、Dix 公式其中:n V 是第n 层的速度,n R V ,为第1层到第n 层的均方根速度,1,-n R V 第1层到第n-1层的均方根速度,n t ,0为从地面到第n 层的垂直单程旅行时,1,0-n t 为从地面到第n-1层的垂直单程旅行时.5、等效速度:引入速度 , 将均匀倾斜界面的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 转化为,速度ϕV 称为等效速度。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 复习答案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反射波在不同密度的媒质分界面发生反射的波2.透射波地球物理学透射波即透过波3.滑行波入射角等于临界角且V2>V1,透射波就会变成滑行波。
4.折射波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出现滑行波和全反射。
在分界面上的滑行波有另一种特性,即会影响第一界面,并激发新的波。
在地震勘探中,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也叫做首波。
入射波以临界角或大于临界角入射高速介质所产生的波.5.波前振动刚开始与静止时的分界面,即刚要开始振动的那一时刻6.射波前7.均匀介质反射界面以上的介质是均匀的,即地震波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
8.层状介质指地质剖面是层状结构的,在每一层内速度是均匀的,但层与层之间速度是不相同9.振动图形和波剖面某点振动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称为振动曲线,也称振动图。
地震勘探中,沿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也称波剖面。
10.同相轴和等相位面同向轴是一组地震道上整齐排列的相位,表示一个新的地震波的到达,由地震记录上系统的相位或振幅变化表示。
11.时间场:因介质内任意一点坐标(x,y,z)确定波前到达这点的时间t而确定的标量场g(x,y,z)就是时间场等时面:波前面就是等时面12.视速度当波的传播方向与观测方向不一致(夹角θ)时,观测到的速度并不是波前的真速度V,而是视速度Va。
即波沿测线方向传播速度。
13. 离散付氏变换14. 时间域把信号表示为振幅随时间变化的函数,称为信号在时间域的表现形式。
15. 频率域把信号表示为振幅和相位随频率变化的函数,称为信号在频率域上的表现形式。
16. 褶积由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得到地震记录(输出相应)17. 离散褶积由离散的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得到地震记录18. 互相关用来表示两个信号之间相似性的一个度量,通常通过与已知信号比较用于寻找未知信号中的特性。
19. 自相关随机误差项的各期望值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称随机误差项之间存在自相关性20. 离散互相关21. 离散自相关22. 采样间隔地震勘探中检波器接受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储存,需要采样离散化,这个采样间隔就称为地震采样间隔。
《地震勘探原理》历年考题汇编
《地震勘探原理》历年考题汇编地震勘探原理思考题第1、2、3章一、名词解释1.地震勘探方法2.波形图波剖面3. 波前波后波面射线射线的特征振动曲线和波形曲线4.地震波运动学地震波动力学几何地震学5.弹性波地震波地震子波6.主波长主频视波长视速度7.反射波直达波滑行波临界角8.反射和透射定律斯奈尔定律9.惠更斯原理费马原理10.波速和速度纵波横波体波面波同类波转换波侧面波 11.胡克定律弹性系数(因子、常数)K E G 拉梅常数λ、μ 泊松比 12.波阻抗半波损失13.频谱频谱分析狄利克莱(Dirichlet)条件时间假频和取样定律线性时不变系统数字滤波特性频散信噪比鸣震静校正反褶积褶积模型屏蔽效应盲区二. 简述1、了解地下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2、有几种主要非地震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3、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步骤。
4、20世纪80年代出现哪几项标志性的地震技术,5、20世纪90年代出现三项有效地震技术。
6、三维地震勘探方法。
7、一个波入射到两个波阻抗不同的均匀介质的分界面上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它们遵守什么规律。
8、依据惠更斯原理用图示法解释平面波、球面波、反射和折射波,以及反射和透射定律。
9、图示方法表示振动曲线、波的反射透射等10、非周期函数的连续谱的傅立叶表示式,及相关含义。
11、付立叶展式的几个性质第4、5章一、名词解释1.地震记录(剖面) 地震测线2.波至3.同相轴4.相位5.时距曲线6.正常时差7.倾角时差8.动校正 9.层状介质 10.连续介质 11.平均速度 12.绕射波 13.共炮点 14.共接收点 15.共中心点 16.干扰波 17.次生干扰 18.低速带和降速带 19.空间假频 20.空间取样定理 21.观测系统 22.多次覆盖23.二维勘探和三维勘探二. 简述1、试推导一个分界面情况下(水平界面或倾斜界面)时的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
时距曲线的意义2、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特点是什么,3、一个分界面情况下,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的关系如何,4、折射波产生的原理和传播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大学《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一)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
1、低降速带
2、视速度
3、正常时差
4、垂向分辨率
二、选择题
1、以下那一选项不属于海洋地震勘探的震源__________
A.空气枪
B.无气泡蒸汽枪
C.电火花
D.锤击震源
2、当岩石的孔隙压力(即地层压力)增大,地震波速度__________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3、以下那一选项不属于影响地震分辨率的因素__________
A.地震波频率
B.地震记录性噪比
C.振幅
D.炮检距
4、按照传播路径分类,地震波可分为__________(多选)
A.直达波
B.横波
C.反射波
D.折射波
5、在地震勘探中,“反射”的英文__________
A. reflection
B. refraction
C. diffraction
D. transmission
三、填空题
1、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_________、磁法勘探、__________、反射性勘探、__________
等。
2、面波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衰减慢、有频散。
3、地震构造图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4、水平界面共激发点(共炮点)反射波时间距离曲线方程是_________。
5、野外静校正主要消除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对地震波传播时间的影响。
6、偏移使得倾斜界面的反射波_________,断点、尖灭点的绕射波_________。
7、反射波对比标志是_________、波形相似性、_________时差变化规律。
四、简答题
1、简述影响地震波速度主要因素。
2、简述层位标定的概念和方法。
3、简述地震测线的概念以及测线布置的基本要求。
4、简述断层在地震偏移剖面上的特征。
五、计算题
1、一水平层状介质模型,界面R上部介质速度为2500m/s,密度为2000kg/m3,界面下部介质
速度为4000m/s,密度为2500kg/m3,入射波从上部介质垂直入射到该界面,试求反射系数。
2、一水平层状介质模型,界面R上部介质速度为2000m/s,界面下部介质速度为4000m/s,
入射波从上部介质入射到该界面,试求该界面临界角。
3、在某一速度谱上拾得一叠加速度曲线,经过倾角校正后,得到均方根速度曲线。
如果
t0=200ms 时对的均方根速度为2000m/s,t0=400ms 时对的均方根速度为50026m/s,试求该地层的层速度。
六、作图题
下图为一地震偏移剖面,该剖面过川1井,川1井已经过层位标定。
分层T1为目的层的顶界面。
尝试在地震剖面上对比追踪T1反射波,并解释错断T1反射波的主要断层。
(请确保画出的T1层位以及断层能够看到,不可以用红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