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仪器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智能仪器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介绍智能仪器的基本组成部分、采集系统的原理、信号处理算法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如下:•掌握智能仪器的基本概念及其组成部分;•熟悉采集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信号处理的基本算法;•熟悉智能仪器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案例;•能够独立开展智能仪器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1.智能仪器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介绍仪器的基本功能和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信号放大器、滤波器、模数转换器等。
2.采集系统的原理和方法:介绍数据采集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包括传感器的选型、信号放大器的设计和调试、模数转换器的工作原理等。
3.信号处理的基本算法:介绍常用的信号处理算法,包括滤波算法、离散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
4.智能仪器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案例:介绍智能仪器在生产、医疗、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包括温度测量、湿度测量、光学测量等实际案例。
5.智能仪器的设计和开发工作:通过实践案例,培养学生对智能仪器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包括原型设计、软件开发、系统测试等。
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课外阅读、实验演示以及项目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理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课堂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传授理论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2.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深入了解智能仪器的应用领域和案例;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深入了解仪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项目实践:通过项目实践,让学生独立开展智能仪器的设计和开发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和设计项目。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成绩:包括参与讨论、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实验报告:学生需按照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描述;3.设计项目:学生需独立完成智能仪器设计项目,并提交设计和测试报告,对设计过程和测试结果进行详细描述。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 (2)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引言智能仪器是指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传感器技术,能够实时采集、处理、显示和存储各种类型信息的测量仪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仪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医疗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智能仪器课程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
教学目标智能仪器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掌握常见的传感器和信号处理技术;2.能够使用软硬件平台进行智能仪器的开发和测试;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智能仪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
1.基本理论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传感器原理和应用;–常见的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仪器的硬件平台和程序设计;–软件平台的开发环境和使用方法。
2.实践操作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学生在实验室中完成一些简单的传感器测量实验;–学生根据实验中获得的数据,使用Matlab或Labview等软件进行信号处理;–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设计并实现基本的智能仪器系统。
教学方法智能仪器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抛砖引玉和启发式教学方法。
1.抛砖引玉,指的是通过讲解基本理论和实验结果,让学生逐步了解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从而引导学生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2.启发式教学,指的是通过启发式问题解决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智能仪器课程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等几个方面:1.课堂讲解,指的是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基本理论和工作原理。
2.实验操作,指的是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智能仪器的具体应用。
3.课程设计,指的是让学生设计并实现自己的智能仪器系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总结智能仪器是智能化时代的重要设备之一。
智能仪器课程的教学不仅能够满足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1000字本文旨在介绍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和内容安排。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主要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编程、信号处理等。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进行阐述。
一、课程设计报告的基本要素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课程设计目的:说明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和意义,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2.课程设计内容:列出本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和所涉及的知识点。
3.设计方案:介绍设计方案的整体构思,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要点。
4.电路设计:详细介绍电路的设计,包括原理图设计、PCB设计和元器件选型等。
5.嵌入式系统设计:详细介绍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包括单片机的选型、编程以及接口设计等。
6.信号处理:介绍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显示等。
7.成果展示:展示成果,包括实物展示和软件演示等。
8.结论和展望:对课程设计的整体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未来的发展和改进提出展望和建议。
二、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安排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1.引言:介绍智能仪器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以及本课程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2.课程设计思路:详细介绍本次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和要点,包括设计目标、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案等。
3.电路设计:介绍电路原理图设计、PCB设计和元器件选型等内容。
4.嵌入式系统设计:介绍单片机的选型、编程和接口设计等内容。
5.信号采集和处理:介绍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显示等内容。
6.成果展示:展示成果,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实际演示和操作界面等。
7.总结和展望:对本次课程设计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展望和建议。
总之,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和内容安排主要涵盖了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包括设计目的、设计内容、设计方案等方面,同时也重点强调了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信号处理等关键技术。
希望大家对此有所启发。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洛阳理工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洛阳理工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理解其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智能仪器的分类、性能指标及选型方法,为实际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3. 帮助学生掌握智能仪器操作与维护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智能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实际工程问题解决技能。
2. 培养学生具备智能仪器系统集成和优化的能力,为未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工程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智能仪器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智能仪器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性,增强其投身工程技术领域的信心。
本课程针对洛阳理工学院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结合智能仪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课程目标明确、具体,可衡量,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智能仪器概述:介绍智能仪器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及性能指标,使学生了解智能仪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教材章节:第一章 智能仪器概述内容:智能仪器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性能指标及选型方法。
2. 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讲解智能仪器的核心部件、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为学生实际操作和系统集成打下基础。
教材章节:第二章 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内容:核心部件、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关键技术。
3. 智能仪器应用与案例分析:分析智能仪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智能仪器的工程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智能仪器应用与案例分析内容:智能仪器在工业、医疗、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4. 智能仪器操作与维护:介绍智能仪器的操作方法、维护技巧及故障处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智能仪器有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有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了解智能仪器在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分析简单的智能仪器故障。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智能仪器进行基本的操作和维护,具备使用智能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能力,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智能仪器进行适当的改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认识到智能仪器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理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对科技创新的积极态度,同时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在使用智能仪器过程中的安全。
在制定这些目标时,我们充分考虑了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力求使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介绍智能仪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
2.智能仪器的组成部分:讲解智能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并阐述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智能仪器的功能与应用:介绍智能仪器在工业生产、医疗保健、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4.智能仪器的操作与维护:教授智能仪器的操作方法、维护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5.智能仪器的故障分析与维修:学习如何分析智能仪器的故障原因,并掌握基本的维修方法。
在教学内容时,我们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大纲,以便于教学的安排和进度的控制。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功能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智能仪器的操作、维护和故障分析等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智能仪器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智能仪器的实际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智能仪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智能仪器仪表的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仪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智能仪器仪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2. 掌握智能仪器仪表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3. 了解智能仪器仪表的发展趋势及其在现代测量技术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操作智能仪器仪表,进行基本的数据采集和处理;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对智能仪器仪表进行编程与调试;3. 能够分析并解决智能仪器仪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智能仪器仪表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实验和实践中学会相互协作;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关注智能仪器仪表领域的新技术、新动态。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新技术有强烈的好奇心,动手操作能力强。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智能仪器仪表概述- 介绍智能仪器仪表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领域;- 分析智能仪器仪表与传统仪器的区别。
2. 智能仪器仪表工作原理与技术参数- 深入讲解智能仪器仪表的核心部件及其工作原理;- 学习智能仪器仪表的主要技术参数,如精度、分辨率、稳定性等。
3. 智能仪器仪表的操作与应用- 学习智能仪器仪表的操作方法,包括硬件连接、软件配置等;- 探讨智能仪器仪表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
4. 智能仪器仪表编程与调试- 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进行智能仪器仪表的编程与调试;- 学习简单的程序设计,实现对智能仪器仪表的控制。
5. 智能仪器仪表发展趋势与新技术- 分析智能仪器仪表的发展趋势,了解行业动态;- 介绍新型智能仪器仪表及其在现代测量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智能仪器仪表概述第二周:智能仪器仪表工作原理与技术参数第三周:智能仪器仪表的操作与应用第四周:智能仪器仪表编程与调试第五周:智能仪器仪表发展趋势与新技术教材章节关联:《物理》第九章第三节:传感器及其应用《信息技术》第四章第二节:智能控制系统及应用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有序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智能仪器仪表的基础知识,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1. 确定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智能仪器的设计流程,实现一个基于智能仪器的简单应用。
2. 课程大纲本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介绍•智能仪器的设计流程讲解•智能仪器应用案例分析•实战指导和项目实践3. 课程内容详细说明3.1 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介绍在这个部分,我们将会了解以下内容:•什么是智能仪器•智能仪器的基本构造和组成•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点3.2 智能仪器的设计流程讲解在这个部分,我们将会了解以下内容:•智能仪器的设计流程•如何选择和购买智能仪器材料•智能仪器的设计注意事项•智能仪器的设计案例分析3.3 智能仪器应用案例分析在这个部分,我们将会了解以下内容:•通过案例学习智能仪器的应用场景•学习智能仪器在不同行业的应用经验•分析智能仪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3.4 实战指导和项目实践在这个部分,我们将会了解以下内容:•实践智能仪器的设计过程•学习使用常见的智能仪器开发工具和软件•学习如何编写智能仪器的程序•通过小组项目演练智能仪器的设计过程4. 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根据以下几个因素进行:•出勤率(10%)•课堂互动(20%)•课堂测试(30%)•项目演练(40%)学生需要满足出勤率不低于90%的标准,并参与课堂互动和测试。
在项目演练中,学生需要完成针对特定智能仪器的设计任务并提交项目报告。
5. 结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将会了解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智能仪器的设计流程,实现一个基于智能仪器的简单应用。
同时,本课程以实践为重,让学生们在项目演练中真正掌握应用技能,为未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杨耀全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杨耀全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智能仪器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智能仪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智能仪器进行基本操作和故障排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和应用。
首先,介绍智能仪器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智能仪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其次,讲解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微处理器和执行器等关键部件的工作原理;然后,介绍智能仪器的组成结构,如电路板、显示屏、输入输出接口等;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智能仪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过程和优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智能仪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其次,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智能仪器的实际应用场景和优势;再次,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智能仪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最后,利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智能仪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智能仪器原理与应用》、参考书《现代智能仪器设计》、多媒体资料(包括智能仪器的图片、视频等)、实验设备(包括智能仪器模型、传感器等)。
这些教学资源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哈理工智能仪器课程设计
哈理工智能仪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哈理工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智能仪器领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智能仪器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掌握常见智能仪器的设计方法和应用场景;了解智能仪器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智能仪器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智能仪器设计和实验;具备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智能仪器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智能仪器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使其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积极为社会作贡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
1.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包括智能仪器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使学生了解智能仪器的整体框架和运作逻辑。
2.智能仪器的设计:包括智能仪器的设计方法、设计流程和设计要点,使学生掌握智能仪器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智能仪器的应用:包括智能仪器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智能仪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价值。
4.智能仪器领域的最新技术与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智能仪器领域的应用,使学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智能仪器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智能仪器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3.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实例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实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方式,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智能仪器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智能仪器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2)掌握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3)熟悉智能仪器的接口技术和通信协议;(4)了解智能仪器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智能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具备智能仪器参数配置和调试能力;(3)能够运用编程语言进行简单的智能仪器编程;(4)具备智能仪器故障排查和维修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智能仪器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树立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智能仪器概述:智能仪器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2.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传感器、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3.智能仪器的结构与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4.智能仪器的接口技术与通信协议:串口、以太网、USB、无线通信等;5.智能仪器的应用领域:工业自动化、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6.智能仪器的编程与调试:常用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参数配置与调试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1.讲授法:讲解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领域;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智能仪器的实际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实验法:学生进行智能仪器的操作和编程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4.讨论法:学生针对智能仪器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智能仪器设计与应用》;2.参考书:智能仪器相关论文和专著;3.多媒体资料:智能仪器的实物图片、原理图和视频教程;4.实验设备:智能仪器实验平台、编程软件和调试工具。
智能仪器仪表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仪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智能仪器仪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功能、分类及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2. 学会分析智能仪器仪表的电路结构,了解其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
3. 掌握智能仪器仪表使用及维护的基本方法,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智能仪器仪表进行简单的操作与调试。
2. 能够分析并解决智能仪器仪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故障。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智能仪器仪表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智能仪器仪表在工程领域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掌握智能仪器仪表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内容1. 智能仪器仪表概述- 了解智能仪器仪表的发展历程、功能特点及分类。
- 掌握智能仪器仪表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2. 智能仪器仪表的原理与结构- 学习传感器、执行器、微处理器等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
- 分析典型智能仪器仪表的电路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3. 智能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 掌握智能仪器仪表的安装、调试、操作方法。
- 学会智能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及故障排除。
4. 智能仪器仪表实践操作- 设计并实施简单的智能仪器仪表操作实验。
- 分析实验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5. 智能仪器仪表案例分析- 研究典型智能仪器仪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 分析案例中智能仪器仪表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智能仪器仪表的相关知识,为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题目6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题目6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智能仪器的原理与功能,掌握基本组成和工作方式。
2. 学生能掌握智能仪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参数和操作方法。
3. 学生了解智能仪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列举至少三种常见的智能仪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智能仪器的组装和调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智能仪器使用过程中的简单故障。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展示智能仪器的功能,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智能仪器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智能仪器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知识深度,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智能仪器,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智能仪器原理与功能- 理解智能仪器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
- 掌握智能仪器的核心组件、功能特点及工作方式。
- 了解智能仪器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前景。
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第3章“智能仪器的原理与功能”。
2. 智能仪器操作与应用- 学习智能仪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影响。
- 掌握智能仪器的操作方法、调试技巧和维护保养知识。
- 分析智能仪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探讨其改进方向。
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第4章“智能仪器的操作与应用”。
3. 智能仪器实践案例- 介绍三种常见智能仪器(如智能温度控制器、智能测距仪、智能机器人)的组成、原理和操作方法。
- 实践操作智能仪器,进行组装、调试和故障排除。
- 分组讨论并展示智能仪器的实际应用案例,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第5章“智能仪器实践案例”。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对于智能仪器的原理与功能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为学生系统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北科大智能仪器课程设计
北科大智能仪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智能仪器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2. 掌握智能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标。
3. 学会使用智能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智能仪器知识,设计简单的智能仪器系统。
2. 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对智能仪器进行编程与调试。
3. 能够针对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智能仪器并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智能仪器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面对工程问题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智能仪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明确智能仪器的分类、原理和应用。
2. 能够独立完成智能仪器的编程、调试与简单系统设计。
3. 能够结合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智能仪器解决方案。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1. 智能仪器概述- 智能仪器的定义与分类- 智能仪器的发展与应用领域2. 智能仪器原理- 基本工作原理- 主要性能指标及影响因素- 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方法3. 智能仪器设计- 系统设计方法与步骤- 硬件设计:传感器、微处理器、接口电路等- 软件设计:编程、调试与优化4. 智能仪器应用案例- 工业自动化领域- 医疗健康领域- 智能家居领域5. 实践教学- 智能仪器编程与调试- 简单智能仪器系统设计- 实际应用场景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提出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智能仪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材相关章节,内容包括智能仪器概述、原理、设计与应用案例,以及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 智能仪器概述与原理:2周- 智能仪器设计与应用案例:3周- 实践教学:4周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系统地讲解,使学生掌握智能仪器的理论知识,为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报告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目的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旨在培养我们对智能仪器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本次课程设计要求我们设计一款具有特定功能的智能仪器。
具体要求包括:1、明确仪器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2、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微处理器和其他电子元件。
3、设计硬件电路,包括信号调理、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等部分。
4、编写软件程序,实现仪器的功能控制和数据处理。
5、进行系统调试和性能测试,确保仪器满足设计要求。
三、设计方案(一)功能需求分析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分析,我们确定设计一款智能温度测量仪。
该仪器能够实时测量环境温度,并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温度值。
同时,当温度超过设定的阈值时,能够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二)传感器选择考虑到测量精度和成本等因素,我们选择了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
该传感器具有精度高、接口简单、易于编程等优点,能够满足我们的设计需求。
(三)微处理器选择我们选用了 STM32F103 微处理器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
STM32F103 具有丰富的资源、高性能和低功耗等特点,能够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四)硬件电路设计1、电源电路设计了稳定的 5V 和 33V 电源电路,为整个系统提供可靠的电源。
2、传感器接口电路根据DS18B20 的接口规范,设计了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的连接电路。
3、显示电路选用了液晶显示屏(LCD1602),通过微处理器的 GPIO 口进行控制,实现温度值的显示。
4、声光报警电路当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时,通过驱动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实现声光报警。
(五)软件设计1、系统初始化包括微处理器的时钟配置、GPIO 口初始化、定时器初始化等。
2、传感器驱动程序编写了 DS18B20 的驱动程序,实现温度数据的读取。
3、数据处理程序对读取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转换为实际的温度值。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6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6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及其应用。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并描述智能仪器的各个组成部分,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智能仪器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掌握智能仪器的结构组成,包括传感器、微处理器、显示器、执行器等。
3.理解智能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4.能够分析智能仪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智能仪器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和维修。
6.能够设计简单的智能仪器控制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智能仪器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新兴科技的关注度。
2.培养学生珍惜科技成就,树立科技创新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智能仪器的基本概念、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智能仪器的基本概念:介绍智能仪器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2.智能仪器的结构组成:详细讲解传感器、微处理器、显示器、执行器等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智能仪器的工作原理:阐述智能仪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
4.智能仪器的应用领域:介绍智能仪器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智能仪器的基本概念、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智能仪器的实际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智能仪器原理的理解。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智能仪器设计实例课程设计方案
智能仪器设计实例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设计流程和关键参数。
2. 学生能掌握至少一种智能仪器(如温度控制器、压力传感器等)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3. 学生了解智能仪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能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智能仪器系统,具备初步的创新能力。
2.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团队协作等方式,解决智能仪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能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智能仪器的仿真与测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智能仪器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倾听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学生了解智能仪器在国家和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和电子基础知识,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实际操作和设计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智能仪器概述:介绍智能仪器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 智能仪器概述2. 智能仪器原理:讲解智能仪器的核心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教材章节:第二章 智能仪器原理3. 智能仪器设计流程:阐述智能仪器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硬件选型、软件开发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智能仪器设计流程4. 常见智能仪器应用实例:分析温度控制器、压力传感器、流量计等智能仪器的实际应用案例。
教材章节:第四章 常见智能仪器应用实例5. 智能仪器设计实践:指导学生进行智能仪器设计,包括选题、方案论证、硬件搭建、软件编程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智能仪器设计实践6. 智能仪器调试与优化:介绍智能仪器调试的基本方法、技巧以及优化策略。
智能仪器设计的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设计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智能仪器设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了解智能仪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分类;掌握智能仪器的系统设计和调试方法。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智能仪器设计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智能仪器行业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实践。
具体安排如下:1.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介绍智能仪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2.智能仪器的设计方法:讲解智能仪器的系统设计流程,包括硬件选型、软件开发和系统调试。
3.智能仪器的应用实践:分析智能仪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探讨智能仪器的未来发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案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智能仪器设计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智能仪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智能仪器的设计和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智能仪器的组装和调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智能仪器设计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论文,拓宽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智能仪器设计实验室,提供各种实验设备和工具,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智能仪器简单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简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智能仪器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智能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传感器、数据处理和输出控制。
3. 学会阅读和分析智能仪器的技术参数,了解其性能指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智能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 能够设计简单的智能仪器应用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智能仪器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智能仪器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
3. 树立正确的科技观,认识到智能仪器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智能仪器的概念与分类- 了解智能仪器的定义、功能特点- 学习智能仪器的分类及各类别代表产品2. 智能仪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学习数据处理与输出控制的基本原理3. 智能仪器的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学习解读智能仪器的技术参数- 分析智能仪器性能指标对实际应用的影响4. 智能仪器的应用实例- 介绍智能仪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分析智能仪器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作用5. 简单智能仪器的设计与制作- 学习设计简单的智能仪器方案- 动手制作智能仪器模型,体验实际操作过程6. 智能仪器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了解智能仪器领域的发展动态- 探讨智能仪器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智能仪器的概念与分类、工作原理第二课时:智能仪器的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应用实例第三课时:简单智能仪器的设计与制作第四课时:智能仪器的发展趋势与前景本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智能仪器的基本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智能仪器采集系统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采集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智能仪器采集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构成,掌握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2. 使学生掌握智能仪器采集系统中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了解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点。
3. 让学生了解数据传输与通信的基本原理,熟悉相关协议和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智能仪器采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的智能仪器采集系统方案,具备初步的系统集成与调试能力。
3.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智能仪器采集系统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智能仪器采集系统在环保、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新技术和新设备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智能仪器采集系统概述- 介绍智能仪器采集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广泛应用。
- 分析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2. 传感器及其应用- 讲解常见传感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 分析不同传感器在智能仪器采集系统中的应用场景。
3. 数据采集与处理- 介绍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信号处理技术及数据传输协议。
-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据采集与处理在智能仪器采集系统中的重要性。
4.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 讲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网络协议和标准。
- 分析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仪器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大学生智能仪器课程设计
大学生智能仪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智能仪器的原理、结构与分类,掌握常见智能仪器的功能与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智能仪器设计的基本流程与方法,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了解智能仪器在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智能仪器系统,具备实际操作与调试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工具,对智能仪器进行仿真与优化,提高系统性能。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智能仪器项目设计,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智能仪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性,激发对相关领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能够树立创新意识,勇于尝试新方法,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自信心。
3. 学生能够遵循工程伦理,关注智能仪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具备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特点: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对实际操作和项目设计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智能仪器原理与结构- 智能仪器的定义、特点与分类- 智能仪器的核心部件及功能- 智能仪器的工作原理与性能指标2. 常见智能仪器及其应用- 数据采集与处理仪器的应用- 控制器与执行器的工作原理及选型- 网络化智能仪器的发展与现状3. 智能仪器设计方法与流程- 系统需求分析- 硬件设计原理与电路图绘制- 软件设计方法与编程实践4. 智能仪器仿真与优化- 常用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智能仪器性能指标仿真分析- 系统优化方法与策略5. 智能仪器项目实践- 项目设计与实施流程-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 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2周:智能仪器原理与结构2. 第3-4周:常见智能仪器及其应用3. 第5-6周:智能仪器设计方法与流程4. 第7-8周:智能仪器仿真与优化5. 第9-12周:智能仪器项目实践教材章节关联:1. 第1章:智能仪器概述2. 第2章:智能仪器硬件设计3. 第3章:智能仪器软件设计4. 第4章:智能仪器系统仿真与优化5. 第5章:智能仪器项目实践与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对于智能仪器的原理、结构与分类等基础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控系统课程设计指导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检测与控制实验中心万文略、彭小峰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杨泽林、杨继森、庄秋慧
课程设计目的
测控系统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习完智能仪器理论和实验课后安排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2周的时间内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仪器设计的一般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功能较为完整的仪器。
并写出设计研究报告。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上获得智能仪器设计的经验,掌握仪器设计的步骤、过程和方法。
为毕业设计及今后从事智能仪器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题目:基于PN结传感器的温度测量仪设计
智能仪器的组成一般包括:传感器及信号调理电路、CPU及外围电路、模拟量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出通道、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人机接口电路(键盘、显示)、数据记录、转储(保存、打印)等
主要研究内容:
根据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传感器及信号调理电路、CPU及其外围电路,AD转换电路,键盘和显示电路。
本文对其中关键部分做简单介绍,以使学生能更容易地进行课程设计。
1.半导体二极管的温度特性
选择1N4007整流二极管,其正向偏置工作时PN结上的结电压满足
(式1-1)
α,γ是由PN结参数决定的常数
Ugo:硅半导体在OK温度时禁带宽度与电子电荷q的比值。
由式1-1可以看出,PN结具有负的温度系数特性。
据文献记载,当温度变化一度时,结电压变化2mv左右。
由式1-1可知,温度变化曲线为指数型非线性变化。
其正向偏置电流应保持恒定。
2.放大电路设计
(1)选择放大器
PN结的结电压变化是一个微弱信号,结电压在温度每变化1度时大约变化2mv左右,所以需要进行放大后才能被后续电路处理。
选择合适的集成运放来设计放大电路,选择运放时应考虑运放的温度系数,共模抑制比,输入失调电压,带宽等。
可供选择的运算放大器有OP07、LM324等。
信号放大电路应采用仪用放大器的电路结构,为保证系统有足够的精度及温度分辨率,同时要考虑AD转换器的输入电压范围,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要合理设计。
(2)恒流源
根据式(1-1),使用PN结做温度传感器时,要保证其正向电流恒定才能有较好的精度,所以PN结的正向偏置采用恒流源驱动。
保证整个温度测量范围内PN结的正向电流恒定。
正向电流的具体值通过实验确定。
(3)滤波
温度信号变化比较缓慢,对传感器的干扰信号主要是来自工频设计一个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干扰。
(4)直流电桥
采用电桥连接方式使放大器放大传感器变化电压的差值。
避免放大器直流输出饱和。
通过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研究选择合适的电桥电路参数。
3.实验研究PN结的温度特性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电桥,恒流源,放大电路设计制作后,提出PN结温度特性实验研究方案。
通过实验得到实际的PN结温度-电压曲线,为程序处理打下基础。
研究PN结的温度特性可以采用比较法,将PN结与标准温度测量仪的温度传感器放在同一个温度条件下,选择N个温度节点,记录节点温度及当前PN结的结电压,画出PN结的温度特性曲线。
研究PN结的正向工作电流与传感器灵敏度的关系,确定最佳正向工作电流。
4.实验数据处理
通过以上实验研究,得到15~100度温度范围内传感器温度特性曲线。
测量结果的处理包括2个方面
(1)温度传感器的非线性校正方法(存储变换)
由于实验条件限制,课程设计中不能得到更宽的实验温度区间,暂定校正传感器工作温度区间的范围为15~100度。
假定仪器的AD转换器的分辨率为10位,则仪器的温度分辨率为75/1024=0.073度。
采用比较法标定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时,若精度范围内的每个点都进行逐点实际测量,由于要测量的点很多,工作量巨大几乎不可能完成。
将15~100度温度区间分为N个点,测量传感器的输出,当N的选择足够大时,可以认为连续的2个点之间温度-电压变化是线性的,采用直线拟合,则可以得到2点之间的温度-电压关系。
(2)如何提高测量精度
分析仪器的主要误差来源,提出改进和提高的措施和方案,并加以讨论。
可以进行理论分析,也可在实验中获得验证。
5.仪器精度分析及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影响精度的主要原因有,电源电压的精度,放大电路的精度,AD转换器的精度。
分析
这些原因对仪器测量精度的影响。
进行实验验证并提出改进措施。
6. CPU接口电路设计
选择CPU,选择AD转换器,选择显示器件。
可供选择的CPU有MCS-51系列,LPC1114系列ARM处理器,CPU电路包括复位电路、时钟电路、电源电路。
AD转换电路有两种设计方案,一是当CPU内部无AD转换器时需要外接AD转换器,这时可以采用ADC0809 AD转换器,若采用LPC1114系列ARM处理器,其内部自带10位AD 转换器,只需设计模拟信号调理电路即可。
显示电路有2种选择方案,一是使用LED数码管,另一个方案是使用1602液晶显示器。
5. 程序设计
主要程序模块:
(1)AD转换程序
(2)标度变换程序
(3)非线性校正程序
(4)显示程序
6.报告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是对整个课程设计工作的总结,围绕课程设计过程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包括:设计方案的确定、理论计算、主要硬件设计说明、程序设计说明、实验记录及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实验结果、误差与精度分析等内容。
报告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报告字数不做具体要求。
报告的封面格式要统一,由指导教师提供。
每人写一份课程设计报告,可以手写及打印。
报告一定不能互相抄袭,即使是同一组的同学也不能互相抄袭课程设计报告、所有的学生都应通过课程设计、对设计内容要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撰写设计报告,违者一律严惩。
报告可以手写或打印,但报告的封面必须统一。
7.分组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最多3个人一组,分组时学生可以自由组合。
确定分组后上报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分组一经上报即不能更改。
8.课程设计考核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地点在第3实验大楼C504、C507、C502。
每天上午9:00、下午2:00全体课程设计同学必须准时到实验大楼上班。
上午11:30,下午17:30下班,不准无故旷课、迟到、早退。
缺课1/3以上的同学一律取消课程设计成绩。
报告有1/3以上抄袭的取消课程设计成绩。
学生应遵守实验室纪律,不在实验室打闹,不随地吐痰、乱丢纸屑、不在实验室吃东西,不在实验室打游戏。
爱护实验室卫生、爱护实验室仪器设备。
严重违反上述规定者平时成绩一律不及格。
课程设计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报告成绩、实做成绩。
平时成绩由学生的考勤记录、遵守实验室纪律等组成,报告成绩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否有抄袭现象,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数据是否正确、设计方法是否得当、语言表达是否清晰、准确。
图表是否完备、规范。
实做成绩包括仿真设计和实际电路设计2部分组成。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报告成绩占40%,实做成绩占40%。
9.其他注意事项
学生先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执行方案,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原理设计,原理设计完成后需对自己的设计进行电路和程序仿真,当仿真通过后可以在实验室领用元件进行实做。
实做时刻在实验室领用部分元器件、领用元件时学生需提供元件清单,经指导教师签字同意。
本学期有13个班在实验室进行课程设计,实验室的设备及元件资源有限,学生应本着节约的原则领用元件。
实验设备也不能保证人手一套。
学生需要使用设备时先办理借用手续。
在设备借用表上登记借用的设备名称、设备编号、借用时间等,学生借用设备时检查设备是否完好,人为损坏设备应照价赔偿。
实验用CPU开发板学生可以自购,实验室能提供的ARM开发板数量有限。
指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购买ARM实验开发板,每套大约50元左右。
其余元件由实验室无偿提供。
附:模拟部分的参考设计图,包括恒流源及仪用放大器框架。
Q1,Q2,R2构成恒流源,当电源电压稳定时,调整R2可调整流过D1的电流。
D1,R3,Q1,R4构成非平衡直流电桥,电桥的输出经仪用放大器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