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脑卒中的影像检查方法
脑卒中的影像检查方法1)电子计算机X 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CT)常规CT 主要用于早期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由于其依赖于组织密度的对比,故24 小时内急性脑缺血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低。
CT 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由于其成像速度快,实用性高及可联合CT 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的优势,适用于急诊,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在累及半球或较大缺血灶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CTA 对梗死面积、梗死中心及缺血低灌注区范围的定义较明确。
CTA 还可用于评估脑损伤修复的时间窗。
(a)正常CT;(b)箭头所指大脑左侧额区低密度影为脑缺血灶;(c)左侧高密度影为脑出血灶2)磁共振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随着MRI硬件设备和软件序列的提高和开发,在常规MRI 依赖形态学和信号异常的诊断基础上,一些能反映脑生化及功能的功能性MRI 新技术极大地拓展了MRI 的临床诊断范围。
广义的功能性MRI 技术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血氧饱和依赖(BOLD)、扩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MRS)、内源性示踪剂的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和磁敏感成像(SWI)等,其中大多数技术已在日常检查中常规使用。
扩散加权成像被认为是诊断早期脑缺血最敏感和准确的方法。
脑梗死初期细胞水肿,水分子扩散能力下降,脑缺血后数分钟内扩散系数便出现明显降低。
由于扩散加权成像反映了细胞毒性水肿导致的水分子扩散状况改变,对早期脑缺血的灵敏度大大高于T2 加权图像,目前在神经系统磁共振检查中已作为常规序列使用。
灌注加权成像通过静脉内注射对比剂进行成像,通过获得对比剂首次通过组织的时间密度/信号曲线,再根据该曲线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大脑血流量、大脑血流速等量化参数来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
1引言自七十年代初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问世以来,成像技术发展异常迅速,设备不断更新。
以医学成像为例,已实现了三大飞跃,即脏器清晰图像的获得,把生化病理研究推向分子结构的水平和直接提供有关成像组织的化学成分的信息,步入了断层显像的新时代。
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图像重建技术,是在不破坏物体情况下,将物体每一个断层面上的结构和组份的分布情况显示出来的一种实验方法,都是利用计算机图像重建的方法来得到物体内部的信息。
人们对射线成像的最早认识是从x 光机开始的。
医用x 光机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是利用x 射线的物理性能和生物效应,来对人体器官组织进行检查。
由于普通x 光机只能把人体内部形态投影在二维平面上,因此会引起成像器官和骨骼等的前后重叠,造成影像模糊。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英国ENI 公司的工程师豪恩斯菲尔德(G.N.Hounsfield)运用了美国物理学家科马克(Cormack)于1963年发表的图像重建数学模型,推出了第一台x 射线计算机断层图像重建技术(X-CT )装置,并1977年9月在英国Ackinson Morleg 医院投入运行。
1979年该技术的发明者Hounsfield 和Cormack 为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X-CT 的出现是X 射线成像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
经过多代的发展,X-CT 已获得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上,目前已可用来诊断脊柱和头部损伤,颅内肿病,脑中血凝块,及肌体软组织损伤,胃肠疾病,腰部和骨盆恶性病变等等。
目前X-CT 除了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以外,还在工业和交通等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在线实时无损检测工业CT 等。
2CT 成像实验原理2.1概述数学上可以证明,通过对物体进行多次投影就可得到该物体的几何形状。
CT 的基本思想是:让一束γ射线投射在物体上,通过物体对γ射线的吸收(多次投影)便可获得物体内部的物质分布信息。
当强度为0I 的一个窄束γ射线穿过吸收系数为μ的物体时,其强度满足指数衰减关系0ut I I e -=(1)式中t 为射线所穿过物质层厚度。
电子计算机ⅹ线断层扫描(CT)检查
电子计算机ⅹ线断层扫描(CT)检查
(一)目的
CT检查是一项较新的放射影像诊疗技术,可发现传统X线检查难以发现的病变,具有精确、安全、无痛苦、迅速、方便等特点。
对脑、肝、胰、肾、腹膜后及腹腔包块的诊断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也可用于胸部、盆腔、脊柱及四肢疾病的辅助诊断。
(二)注意事项(包括检查前的准备)
1.一般准备。
(1)患者须携带有关的病史资料,如病史、超声检查、化验、放射性核素、MRI和已做过的各种影像检查资料,以备参考
(2)头部、颈部、胸部及四肢CT检查前尽量除去检查部位的金属物品,无须其他特殊准备。
(3)患者家属尽量陪同患者检查。
婴幼儿应在睡眠状态下进行检查,必要时需使用镇静剂。
(4)需做增强扫描的患者,提前做好碘过敏试验。
请家属或患者本人在“CT增强检查同意书”上签字,以履行必要的手续。
(5)预先让患者了解检查过程,教会患者均匀呼吸时屏气的方法。
2.腹部检查肠道准备。
(1)腹部CT检查前,禁食4h。
肝、胆、胰腺部位检查的患者,检查当天禁食早餐。
检查前遵医嘱口服甘露醇溶液。
(2)1周内不服含重金属的药物,不做胃肠钡剂检查。
已做钡剂检查的患者,须待钡剂排空后检查;急于做检查者,应在给予清洁灌肠或口服缓泻药使钡剂排完后,再行CT检查
(3)盆腔检查前请憋尿以便充盈膀胱。
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的原理及其常见故障
技术与检测Һ㊀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的原理及其常见故障达志鹏摘㊀要:根据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的基本工作原理ꎬ介绍该设备整机结构及主要部件功能ꎬ分析其在临床使用中常见的故障ꎬ并给出最优的维修策略ꎬ从而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ꎮ关键词: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ꎻ原理ꎻ故障诊断ꎻ检修一㊁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㊁γ射线㊁超声波等ꎬ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做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ꎬ具有扫描时间快ꎬ图像清晰等特点ꎬ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的医疗器械ꎮ检查时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是通过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ꎬ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并输入计算机处理ꎬ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分析数据进行处理后ꎬ就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ꎬ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ꎮ由于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诊断它的特殊诊断价值尤其是是在肿瘤诊断上价值ꎬ已成为各医院放射科必备的诊断设备ꎮ二㊁基本原理CT是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ꎬ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ꎬ转变为可见光后ꎬ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ꎬ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converter)转为数字ꎬ输入计算机处理ꎮ盘中ꎮ经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analogconverter)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ꎬ即像素(pixel)ꎬ并按矩阵排列ꎬ即构成CT图像ꎮ所以ꎬCT图像是重建图像ꎮ每个体素的X射线吸收系数可以通过不同的数学方法算出ꎮ它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ꎬ利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ꎬ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ꎬ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ꎬ就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ꎬ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ꎮ三㊁设备结构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是由扫描系统㊁数据采集系统㊁计算机及图像重建系统三部分组成ꎮ其中扫描系统包括扫描机架㊁扫描床㊁X线管芯(球管)㊁套管组件㊁高压发生器㊁准直器㊁X线过滤器ꎮ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探测器㊁数据通道㊁数据通道选择开关㊁数据缓冲器以及软件和硬件系统ꎮ实际操作中球管和探测器的较为复杂需要返厂维修或更换ꎮ四㊁常见故障及处理(一)故障现象一设备曝光后工作站显示图像有伪影1.故障分析(1)探测器损坏:探测器的某一个或某些损坏或探测效率降低引起ꎮ(2)X射线管(球管)辐射输出降低:射线量不足导致剂量降低ꎮ(3)X射线管(球管)位置或准直器的调整不佳:造成剂量的不足ꎮ2.故障的排查与维修(1)X线管(球管)辐射能力的降低是产生环状伪影的重要原因之一ꎮ此时X线管(球管)的射线输出不稳定ꎬ时高时低ꎮ因此应当判断环状伪影是由X线管引起ꎮ(2)判断是否积分电路损坏:积分电路的损坏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成组的ꎮ积分电容最容易损坏的是电路板上的滤波电容(击穿)ꎮ(3)检查是否调整的原因:X线管(球管)的准直器的位置调整不佳导致X线管(球管)发出的X射线相当一部分被准直器阻拦而不能穿透人体到达探测器ꎮ这种情况下表现的是辐射量明显不足ꎮ在探测器没有明显的损坏的情况下有可能X线管(球管)和准直器的位置调整不佳导致伪影的产生ꎮ需要重新进行调整定位ꎮ但是调整后需要做大量的校正ꎮ(二)故障现象二扫描床不能升降ꎬ操作台显示器没有任何故障代码ꎮ1.故障分析(1)限位开关:限位开关损坏导致扫描床无法升降:(2)步进电机:步进电机损坏或电机齿轮卡死ꎮ2.故障的排查与维修(1)该机为了安全起见在扫描床安装了限位开关ꎬ按下限位开关后导通松开后断开ꎬ发现扫描床有明显的下降后又不能升降ꎬ将扫描床手动摇至底端后按机架升床按钮故障消失ꎮ(2)由资料可知扫描床的水平移动是由步进电机带动皮带而实现的ꎬ步进电机的供电来自由机架ꎮ拆开扫描床上的盖板ꎬ仔细观察后发现步进电机齿轮被来自病人身上掉落的发卡卡住ꎬ将发卡清理干净故障排除ꎮ五㊁结语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在实际使用中很难达在理想环境下工作ꎬ因此需要医学工程师定期为其保养ꎬ主要是清理灰尘ꎬ从而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ꎮ在维修设备时ꎬ应从原理着手ꎬ从结构分析ꎬ熟悉模块结构ꎬ分清模块功能ꎬ逐级排除问题ꎬ从而提高自身的维修能力ꎮ参考文献:[1]石明国.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ꎬ2007.[2]贾克斌.数字医学图像处理㊁存档及传输技术[J].科学出版社ꎬ2006.[3]余晓锷ꎬ卢广文.CT设备原理/结构与质量保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05.作者简介:达志鹏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医疗器械中心ꎮ941。
X射线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X射线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现代医学领域中,X射线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是一种常用的影像诊断手段。
本文将着重探讨X射线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通过对其工作原理、优点和局限性的介绍,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展示,旨在为读者提供对该技术的深入了解。
一、X射线技术的原理X射线技术的应用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其原理基于射线在物体中的吸收和散射特性。
X射线源通过物体后,被接收器接收并转化为数字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并重建成图像。
这些图像可以提供关于被扫描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异常情况的详细信息。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原理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基于X射线技术发展而来的。
它通过连续旋转射线源和接收器,以及计算机的重建算法,可以获取横截面图像。
相较于传统X射线技术,CT技术能够提供更加清晰和详细的图像。
三、X射线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优点1. 非侵入性:X射线和CT技术在诊断时对患者无需进行任何手术或切口,通过射线扫描即可获得目标物体的图像信息。
2. 高灵敏度:X射线和CT技术能够检测到人体内部微小的异常变化,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帮助医生进行精确的诊断。
3. 多功能性:X射线和CT技术不仅在医学中具有广泛应用,还可用于工业探测、材料分析等领域。
四、X射线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应用案例1. 医学领域a. 诊断疾病:CT技术广泛用于检测癌症、骨折、肺部疾病等,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b. 导航手术:通过CT技术生成的3D图像,可用于导航手术,减少手术风险和创伤。
c. 放射治疗:利用CT技术生成的图像,医生可以确定最佳放射治疗计划,确保肿瘤得到最大程度的破坏。
2. 工业领域a. 非破坏性检测:X射线和CT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如航空、汽车和电子等,用于检测产品的完整性、缺陷和材料属性。
b. 质量控制:通过CT技术,可以检测产品的结构、尺寸和材料组成,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五、X射线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局限性1. 辐射风险:X射线和CT技术使用射线,长时间或频繁接受检查会增加辐射风险,特别是对于孕妇和儿童。
计算机断层扫描
正常组织的CT值
CT值(Hu) 0±10 3~8 13~32 64~84 50~65或略低 类别 水 脑脊液 血液 出血 脾脏 CT值(Hu) 50~70 -20~-80 80~300 -600~-800 400以上 类别 肝脏 脂肪 钙化 肺组织 骨 皮质
3;1000共2000个分度,而 人眼不能分辨这样微小灰度的差别,仅能分辨16个灰阶。为 了提高组织结构细节的显示,能分辨CT值差别小的两种组织, 操作员根据诊断需要调节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这种调节技术 称为窗技术--窗宽、窗位的选择。 窗宽是指显示图像时所选用的CT值范围。窗宽的宽窄直接 影响图像的对比度;窄窗宽显示的CT值范围小,可分辨密度 较接近的组织或结构,如脑组织;反之,窗宽加宽的CT值幅 度大,对比度差,适用于分辨密度差别大的结构如肺、骨质。 窗位是指窗宽上、下限CT值的平均数。窗位的高低影响图 像的亮度;窗位低图像亮度高呈白色;窗位高图像亮度低呈黑 色。
CT的检查过程
• 病人准备(胃肠道准备,对比剂过敏试验,呼吸训练,心理准备等) • 定位(选择适当的扫描体位) • 扫描定位像 • 进行断面扫描 • 进行图像的传输,存储和打印 • 在图像处理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高级后处理(2D, 3D, Perfusion, Cardiac IQ)
一般检查可在5-10分钟内完成
CT常用高级后处理方法
• 随着螺旋CT的迅速发展,CT可进行连续的大范围
薄层容积数据采集,从而能够进行多角度、多方 位的显示,增加有效的诊断和定位信息。目前常 用的CT高级后处理方法有: MPVR, MIP, Curve, SSD, Navigator 等
MPR(多层面重建 )
• 计算机将横断面图像上的二维体素重组后获得冠 状位、矢状位、斜位和曲面重建图像。用于显示 病变形态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 解剖关系
自我鉴定 CT实习科室鉴定
CT实习科室鉴定CT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的简称,是一种病情探测仪器。
它能对人体各部进行检查,发现病情,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下面由本小编精心整理的CT科室鉴定,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CT实习科室鉴定篇一本年度任职以来,坚定不移地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党的xx大文献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以及xx的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开拓进取,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工作的行动中。
在院长的正确领导下,严格遵守执行院部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 尽心守责,全面贯彻执行落实到实处。
积极主动做好医技科管理工作,认真组织科室开展医院管理年评议学习活动以及政风行风建设评议活动反专项治理文件,通过反复学习,加深领会,充分认识体会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根据院部要求,查找对照,提高思想认识。
医技科是多个小科室组成,人员分散,劳动纪律观念不强,个别经常迟到,工作拖拉现象,今年来,通过组织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学习,坚持查岗登记,查漏补缺,谈心交流,提高了思想认识,强化了劳动纪律观念,提高了医疗诊断技术质量,优化端正医疗服务态度。
树立爱岗敬业,坚守岗位,以身作则起着带头模范作用,共同努力创建医患和谐关系的绿色环境,逐步提高完善医技科管理工作。
在ct室工作中,肩负着管理工作者。
以身作则,爱护公家财产,经常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检查,除尘保洁,规范ct检查,维护ct机正常运转,方便广大人民群众就医捡查,效益医院的经济收入。
为进一步提高ct诊断质量,不断学习本专业知识,结合国内各大医院ct影像专业同行,积极参与网上影像学习、交流和疑难病例的讨论。
从而吸取新的知识,新的技术,积累丰富经验用于本职工作。
加强组织本科室业务学习和病例讨论,有效提高ct诊断的准确率。
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服务周到,态度和蔼,时刻为病人着想,不论节假日,更深夜寒,对急诊病人的ct检查, 耐心、细心、认真负责,加班加点,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本年度不当出满勤,而且超出工作日的日数不算其数,全心全意为好本职工作。
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 成像技术
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是一种新的微创血管成像技术,经周围静脉高速注入碘对比剂后,在靶血管内对比剂充盈的高峰期,对其进行快速容积扫描,然后由计算机后处理软件重建靶血管立体影像的一种血管成像技术。
适用于诊断血管本身的疾病,例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大动脉炎导致的血管狭窄、肺动脉血栓或瘤栓、先天性或动脉硬化性动脉狭窄(例如肾动脉狭窄)等。
也适合显示其他病变对血管的影响,例如肿瘤对血管的包绕、推移和侵犯。
CT只能在每一层图像上断续显示血管,无法全程显示血管的走行和血管的外形,不利于诊断血管的狭窄、扩张、畸形、栓塞、走行异常等病理改变。
CTA以二维或三维的形式整体显示血管的走行与外部形态,可以单独显示血管,也可以与其邻近的解剖结构同时显示;可以根据对比剂充盈的时间差,单独显示动脉血管,也可以动静脉血管同时显示;并且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对于诊断各种血管疾病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螺旋CT血管成像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作为常规扫描;而常规X线血管造影技术需要动脉插管,创伤较大,接受X 线辐射多,有一定危险性,病人不易接受。
目前,由于CTA的图像质量越来越高,许多血管疾病的诊断性检查CTA已经逐步替代X线血管造影术。
原来被认为在诊断上是高难度的冠状动脉疾病,CTA也正在取代DSA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应用于临床。
当然,无法进行血管内治疗是目前CTA的不足,小于3毫米的动脉瘤显示能力尚不如DSA,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可以用于进行CTA检查的CT机器主要有两种:电子束CT(EBCT)和螺旋CT(SCT)。
EBCT的时间分辨力较高,每层的扫描速度可达50ms,可以消除心脏搏动和呼吸运动的伪影,适用于心脏大血管的CTA检查。
近几年螺旋CT得到了飞速发展,多层螺旋CT的出现,使其扫描速度达到甚至超过EBCT,尤其是64层螺旋CT,其单层扫描速度仅有37ms。
CTA 和 CT 的区别
CTA 和 CT 的区别发表时间:2019-11-20T15:15:58.610Z 来源:《生活与健康》2019年8期作者:孙国庆[导读] CTA的全称为CT angiography,翻译成中文指代的是CT血管造影技术,又被称为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而CT指代的是电子计算机X 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现代医学诊疗手段层出不穷,在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丰富的治病选择的同时,也向普通百姓的医疗认知提出了新的考验——面对众多的英文缩写,光是理解其具体名称就已经很困难了,更何况还要加以区分,简直就是“让人头大”,以现代医学诊断技术中的CTA和CT进行举例,二者又有哪些不同呢?1、名称定义上的不同CTA与CT是医学影像诊疗技术的“左膀右臂”,提起二者的不同,大家首先能够想到的是名称与定义上的不同,CTA的全称为CT angiography,翻译成中文指代的是CT血管造影技术,又被称为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而CT指代的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在相关的医学应用范围内,CT被分为三类,分别为平扫CT,增强CT与脑池造影CT。
平扫CT一般以横断面扫描为主,增强CT需要配合特定的造影剂加强显示效果,而脑池造影CT对于中耳癌的诊断更为可靠。
2、应用范围的不同虽然CTA与CT只差了一个字母,但二者的应用范围存在很大的不同。
2.1 CT的应用范围:2.1.1神经系统病变的检查:CT可应用于神经系统病变部位的检查,工作重点在于人类的“脑”,在脑科的相关医疗诊断活动中,对于出现脑颅外伤,脑内炎症以及先天畸形等疾病的观测常采用CT手段。
2.1.2对于胸部病变的检查:对于肺部的病变的检查,CT扫描可以说是“如有神助”,在相关的医疗诊断活动中,CT对于肺部的医疗检测是“无微不至”的,无论是普通的肺部创伤,还是严重的肺部癌变,甚至肺瘤病毒的扩散,都逃不开CT检查的“明察秋毫”。
而对于胸部其它部位的观测,如纵隔内是否产生肿物,淋巴是否产生病变等,CT扫描的显示效果也十分令人满意。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1. 简介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通过使用X射线穿过人体或物体,获取多个不同角度的断层影像,然后利用计算机重建三维图像。
CT扫描在医学诊断、疾病监测和治疗计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X射线CT的工作原理、设备组成、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2. 工作原理X射线CT的工作原理基于X射线的吸收特性。
当X射线穿过人体或物体时,不同组织或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
CT设备通过旋转X射线源和接收器,可以获取多个不同角度的断层图像。
利用计算机算法,这些断层图像可以重建成三维模型,提供更详细的结构和组织信息。
3. 设备组成X射线CT主要由以下几个组件组成:•X射线源:产生X射线束的装置,通常使用X射线管作为源。
•旋转平台:支撑和旋转X射线源和接收器的平台,可以在不同角度进行扫描。
•接收器:接收经过人体或物体吸收一部分X射线后的射线,转换成电信号。
•计算机系统:采集和处理接收器传输的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和显示。
4. 应用领域4.1 医学诊断X射线CT在医学诊断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人体器官结构图像,帮助医生发现疾病、损伤或异常。
CT扫描在头部、胸部、腹部和骨骼等不同部位的影像学诊断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CT可以用于检测头部的脑卒中、脑肿瘤和颅内出血,胸部的肺癌和肺结核,腹部的肝脏疾病和肾脏结石等。
4.2 疾病监测除了医学诊断,CT扫描还可用于疾病的监测。
通过反复进行CT扫描,医生可以观察疾病的发展和治疗的效果。
例如,在癌症治疗过程中,CT扫描可以用于评估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变化,以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4.3 治疗计划CT扫描还可以用于治疗计划的制定。
在放射治疗中,医生需要确定病灶的位置和边界,以确保给药的准确性和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健康组织。
CT扫描提供了可靠的三维解剖信息,帮助医生制定治疗计划。
放射学诊断史上的里程碑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
放射诊断学史上新的里程碑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 (CT)摘要:本文通过对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技术的发明过程的描述,展现了科学发明在交叉学科取得重大成就的典型范例,对我们的科研将产生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像素重建图像数-模转换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1895年年底,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做阴极射线管实验时发现了X射线;几天以后,伦琴的夫人偶然看到了手的X射线造影,从此就开创了用X射线进行医学诊断的历史。
传统的X射线装置尽管在形态学诊断方面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但有其明显的缺点;1914年,有人曾设想出采用X射线管与胶片作同步反向运动的方法得到断层照片;1917年奥地利的雷唐在数学上给出证明:从物体投影的无限集合中可以重建出物体的图像;44年后,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科马克为将图像重建原理应用于医学解决了技术上的理论问题;1967年,英国电气工程师豪恩斯菲尔德按照科马克的设想,成功地设计发明了CT的基本组成部分,并于1971年将第一台CT安装于英国阿特金森—莫利医院;1972年4月豪恩斯菲尔德和神经放射学家阿姆勃劳斯在英国放射学会年会上公布了临床实验的第一例脑肿瘤照片,从而宣告了CT的诞生。
1979年的诺贝尔奖基金会打破惯例,将该年度的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豪恩斯菲尔德和科马克这两位没有任何专业医学经历的科学家。
1传统的X射线摄片原理及其缺陷X射线的发现,使人们立即意识到它的医学价值,并很快用于医学临床方面的透视、摄片和造影。
传统的X射线摄片,是将病人受检查部位置于X射线管球与胶片之间固定不动。
当X射线穿过人体时,由于人体的密度高低不同,吸收射线的多少也不同,从而造成感光胶片呈现颜色的黑白程度不同;依此来对病变组织状况作出判断。
(如图1)设强度为I。
的X射线,穿过厚度为d的物体后,由于物体对X射线的吸收或衰减作用,X射线强度变为I,其衰减符合下列公式:dIμ-=eI(1)其中μ为吸收系数或衰减系数。
可见其强度变化决定于μd乘积,即从I的变化不能同时定出μ和d的大小,只能定出两者的乘积来而无法了解病变组织的厚度和质地。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是一种高级医学成像技术,它能够对人体进行详细的断层扫描,提供精准的影像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然而,与其他医学成像技术相比,CT所使用的x射线剂量较大,因此需要严格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来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1. x射线的危害x射线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对人体组织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长期暴露在高剂量的x射线辐射下,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甚至引发癌症。
在进行CT扫描时,必须严格控制x射线的剂量,以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2. 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重要性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是指在进行放射性医学诊断和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的一系列措施和规范,旨在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因为x射线具有一定的辐射危害,所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3.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为了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对CT设备的严格质量控制:包括定期的设备性能检测和校准工作,确保设备的辐射输出符合规定的剂量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 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监测:医护人员必须接受严格的辐射安全培训,了解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和使用CT设备的操作规程,确保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正确使用设备,降低辐射暴露。
必须对医护人员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和记录,保证他们的辐射暴露在安全范围内。
- 对患者的辐射剂量控制:在进行CT扫描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扫描部位,合理控制x射线的剂量,以保证在获得清晰影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辐射暴露。
4. 我国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我国对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也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医用放射诊疗设备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医用放射诊疗设备的辐射安全监督管理要求,包括设备的注册登记、质量控制、辐射剂量监测等内容。
- 《放射诊断工作者辐射安全技术规程》:规定了放射诊断工作者在进行放射诊疗工作时的辐射安全技术要求,包括个人剂量监测、辐射防护措施等。
ct技术原理
ct技术原理
CT技术原理
CT技术全称为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通过X射线辐射
扫描人体或物体,利用计算机重建图像的影像诊断技术。
其原理基于X射线的穿透能力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之间的
差异。
在CT扫描中,患者会被放置在一个环形装置中,该装置包含
一个旋转的X射线源和一个接收器。
X射线源会发射X射线
束穿过患者的身体或物体,并由接收器记录下通过的射线。
由于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不同,通过患者的身体或
物体的不同部位的射线强度也会有所不同。
接收器采集到的射线数据被发送到计算机中,计算机会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图像重建。
在重建过程中,计算机会根据射线通过的不同部位的吸收信息,确定每个像素点的灰度值,从而生成一幅二维或三维的图像。
这些图像可以显示出患者身体或物体的内部结构,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病变或异常情况。
CT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快速和精确的成像能力。
相比于传统的
X射线摄影,CT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解剖信息,并且可以进
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
此外,CT扫描对于体内硬组织和
软组织的成像都具有较好的分辨率。
尽管CT扫描在临床诊断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其使用X射线辐
射也带来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对于长时间或频繁进行CT检查的患者。
因此,在使用CT技术时,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需要,权衡使用该技术带来的利弊,并采取合适的辐射保护措施。
CT
CTCT一、医学中的CT全称:computed tomographyCT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它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1971年,英国科学家汉斯菲尔德成功地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诊病机,定名为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机。
这种机器由X光断层扫描装置、微型电子计算机和电视显示装置组成,可以对人体各部进行检查,发现病灶。
他和一位神经放射诊断学家一起,第一次为人体进行检查的对象是个怀疑患了脑瘤的妇女,结果在荧光屏上不仅现出了脑瘤的位置,甚至连形状和大小都清晰地显示出来,这一成功宣告了一个新技术的诞生。
CT机投入到临床以后,以它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多层次等优越性,发挥了有别于传统X线检查的巨大作用。
二、宝石的重量单位(克拉)克拉,或称卡、卡拉,从1907年国际商定为宝石计量单位开始沿用至今。
是珠玉、钻石等宝石的质量单位,和贵金属的纯度[2]比例。
1. (钻石等的重量单位)克拉(=200毫克),1克拉=0.2g2. (金子的纯度单位)开,百分比纯度为24开,如果18开,纯度是18/24=75%三、游戏中的CT赫赫有名的游戏cs中的警的别称Counter-Terrorist,反恐力量或反恐人员四、电力系统中的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CT即:current transformer电力系统中广泛采用的是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以下简称电流互感器),它的工作原理和变压器相似五、建筑水电安装①管路敷设标注方法CT指电缆桥架②导线敷设部位:CT指电缆桥架敷设六、十字绣布CT的说明十字绣布是以“CT”为单位的。
指的是每平方英寸里所包含的格子数七、美剧《熟女镇》(Cougar Town)什么是CTCT(Computed 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 线束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每次扫描过程中由探测器接收穿过人体后的衰减X线信息,再由快速模/数(A/D)转换器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然后输入电子计算机,经电子计算机高速计算,得出该层面各点的X线吸收系数值,用这些数据组成图像的矩阵。
计算机断层扫描法原理
计算机断层扫描法原理
计算机断层扫描法原理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采用X射线技术来获得层析图像,并对其进行二维和三维重建,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手段,广泛用于检查起源在骨骼、软组织和大血管系统内的病变。
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原理是一种拉伸方式,具体来说是通过一条X射线的宽度横向扫描来检测病变部位,这些X射线可以通过软组织、血管和骨骼准确地捕捉到病变所在的位置。
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条或多条横向X射线对特定区域进行扫描,以获得一组横向和纵向层析图像,并将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三维图像,使医生能够仔细检查病变部位,从而帮助诊断和治疗疾病。
CT有许多种运用,其中一种是外科手术的定位,可以准确识别病变的位置,使外科手术能更准确、更有效率地完成。
另外,CT也可用于肿瘤检测,不仅可以检测肿瘤的大小、形状、变化趋势,也可以用来确定肿瘤是否早期发现,以便及早采取治疗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危害。
CT技术具有准确性、清晰度、快速性和准确性等优点,可以充分发挥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也可以配合其它影像检查,对病人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以便及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是英语缩写,可以表示的意思有:宝石的重量单位克拉、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凝血时间、电力系统中的电流互感器、建筑水电安装、十字绣布、分辨率等。
化学试剂1.邻苯二酚的缩写,分子式C6H6O22.建筑CT3.宝石的重量单位克拉[1](符号:CT)1克拉=0.2克(200毫克)克拉作为宝石的计量单位,在现行的国际标准中作为法定的计量单位它的换算公式为:1克拉=200毫克=0.2克。
古到今,在长达几百年的世界宝石贸易中,各国的珠宝商们都已习惯用克拉作为称量的标准。
克拉一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文,它是根据地中海东岸的一种树的名字翻译过来的。
在人们没有精密的天平以前,便一直用这种很均匀而又英文全称:Computed Tomography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被测物体断层扫描图像进行重建获得三维断层图像的扫描方式。
该扫描方式是通过单一轴面的射线穿透被测物体,根据被测物体各部分对射线的吸收与透过率不同,由计算机采集透过射线并通过三维重构成像。
分类根据所采用的射线不同可分为:X射线CT(X-CT)以及γ射线CT(γ-CT)。
用途CT的主要用途如下:1.医学检测:自从CT被发明后,CT已经变成一个医学影像重要的工具,虽然价格昂贵,医用X-CT至今依然是诊断多种疾病的黄金准则。
2.工业检测: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CT在无损检测和逆向工程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3.安保检测。
4.航空运输、运输港湾,大型货物集装箱案件装置。
优点及危害首先,计算机断层扫描为我们提供被测物品的完整三维信息;第二,由于电脑断层的高分辨率,不同物体对射线的吸收和透过率不同,即使是小于1%的密度差异也可以区分出来;第三,由于断层成像技术提供三维图像,依需要不同,可以看到轴切面,冠状面,矢切面的影像。
除此之外,任意切面的图像均可通过插值技术产生。
这给医学诊断、工业检测和科研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CT扫描带来的危害也必须引起重视。
CT主要的危害来自于射线源,高能射线源能对人体组织及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即使是医用的X射线CT,多次的累积使用,X射线依然会对患者被照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
断层扫描技术英文全称:electronic computer X-ray tomography techniqueCT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它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
CT的工作程序是这样的:它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CT机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
发明史自从X射线发现后,医学上就开始用它来探测人体疾病。
但是,由于人体内有些器官对X线的吸收差别极小,因此X射线对那些前后重叠的组织的病变就难以发现。
于是,美国与英国的科学家开始了寻找一种新的东西来弥补用X线技术检查人体病变的不足。
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科马克发现人体不同的组织对X 线的透过率有所不同,在研究中还得出了一些有关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为后来CT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1967年,英国电子工程师亨斯费尔德在并不知道科马克研究成果的情况下,也开始了研制一种新技术的工作。
他首先研究了模式的识别,然后制作了一台能加强X射线放射源的简单的扫描装置,即后来的CT,用于对人的头部进行实验性扫描测量。
后来,他又用这种装置去测量全身,获得了同样的效果。
1971年9月,亨斯费尔德又与一位神经放射学家合作,在伦敦郊外一家医院安装了他设计制造的这种装置,开始了头部检查。
10月4日,医院用它检查了第一个病人。
患者在完全清醒的情况下朝天仰卧,X线管装在患者的上方,绕检查部位转动,同时在患者下方装一计数器,使人体各部位对X线吸收的多少反映在计数器上,再经过电子计算机的处理,使人体各部位的图像从荧屏上显示出来。
这次试验非常成功。
1972年4月,亨斯费尔德在英国放射学年会上首次公布了这一结果,正式宣告了CT的诞生。
这一消息引起科技界的极大震动,CT的研制成功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就。
因此,亨斯费尔德和科马克共同获取197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而今,CT已广泛运用于医疗诊断上。
CT原理成像原理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
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对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voxel)。
扫描所得信息经计算而获得每个体素的X线衰减系数或吸收系数,再排列成矩阵,即数字矩阵(digital matrix),数字矩阵可存贮于磁盘或光盘中。
经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analog converter)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即像素(pixel),并按矩阵排列,即构成CT图像。
所以,CT图像是重建图像。
每个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可以通过不同的数学方法算出。
设备组成CT设备主要有以下三部分:1.扫描部分由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组成;2.计算机系统,将扫描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贮存运算;3.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将经计算机处理、重建的图像显示在电视屏上或用多幅照相机或激光照相机将图像摄下。
探测器从原始的1个发展到现在的多达4800个。
扫描方式也从平移/旋转、旋转/旋转、旋转/固定,发展到新近开发的螺旋CT扫描(spiral CT scan)。
计算机容量大、运算快,可达到立即重建图像。
由于扫描时间短,可避免运动产生的伪影,例如,呼吸运动的干扰,可提高图像质量;层面是连续的,所以不致于漏掉病变,而且可行三维重建,注射造影剂作血管造影可得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
超高速CT扫描所用扫描方式与前者完全不同。
扫描时间可短到40ms以下,每秒可获得多帧图像。
由于扫描时间很短,可摄得电影图像,能避免运动所造成的伪影,因此,适用于心血管造影检查以及小儿和急性创伤等不能很好的合作的患者检查。
图像特点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
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不同CT装置所得图像的像素大小及数目不同。
大小可以是1.0×1.0mm,0.5×0.5mm不等;数目可以是256×256,即65536个,或512×512,即262144个不等。
显然,像素越小,数目越多,构成图像越细致,即空间分辨力(spatial resolution)高。
CT图像的空间分辨力不如X线图像高。
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 线的吸收程度。
因此,与X线图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样,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含气体多的肺部;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
但是CT与X线图像相比,CT的密度分辨力高,即有高的密度分辨力(density resolutiln)。
因此,人体软组织的密度差别虽小,吸收系数虽多接近于水,也能形成对比而成像。
这是CT的突出优点。
所以,CT可以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如脑、脊髓、纵隔、肺、肝、胆、胰以及盆部器官等,并在良好的解剖图像背景上显示出病变的影像。
x线图像可反映正常与病变组织的密度,如高密度和低密度,但没有量的概念。
CT图像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的高低,还可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高低的程度,具有一个量的概念。
实际工作中,不用吸收系数,而换算成CT值,用CT值说明密度。
单位为Hu(Hounsfield unit)。
水的吸收系数为10,CT值定为0Hu,人体中密度最高的骨皮质吸收系数最高,CT值CT图像1定为+1000Hu,而空气密度最低,定为-1000Hu。
人体中密度不同和各种组织的CT值则居于-1000Hu到+1000Hu的2000个分度之间。
CT图像是层面图像,常用的是横断面。
为了显示整个器官,需要多个连续的层面图像。
通过CT设备上图像的重建程序的使用,还可重建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层面图像,可以多角度查看器官和病变的关系。
检查技术分平扫(plain CT scan)、造影增强扫描(contrast enhancement,CE)和造影扫描。
(一)平扫是指不用造影增强或造影的普通扫描。
一般都是先作平扫。
(二)造影增强扫描是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剂,如60%~76%泛影葡胺60ml后再行扫描的方法。
血内碘浓度增高后,器官与病变内碘的浓度可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可能使病变显影更为清楚。
方法分团注法、静滴法和静注与静滴法几种。
(三)造影扫描是先作器官或结构的造影,然后再行扫描的方法。
例如向脑池内注入碘曲仑8~10ml或注入空气4~6ml进行脑池造影再行扫描,称之为脑池造影CT扫描,可清楚显示脑池及其中的小肿瘤。
临床应用CT诊断由于它的特殊诊断价值,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CT设备比较昂贵,检查费用偏高,某些部位的检查,诊断价值,尤其是定性诊断,还有一定限度,所以不宜将CT 检查视为常规诊断手段,应在了解其优势的基础上,合理的选择应用。
特点及优势CT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应用普遍。
对颅内肿瘤、CT图像2脓肿与肉芽肿、寄生虫病、外伤性血肿与脑损伤、脑梗塞与脑出血以及椎管内肿瘤与椎间盘脱出等病诊断效果好,诊断较为可靠。
因此,脑的X线造影除脑血管造影仍用以诊断颅内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脑血管闭塞以及了解脑瘤的供血动脉以外,其他如气脑、脑室造影等均已少用。
螺旋CT扫描,可以获得比较精细和清晰的血管重建图像,即CTA,而且可以做到三维实时显示,有希望取代常规的脑血管造影。
CT对头颈部疾病的诊断也很有价值。
例如,对眶内占位病变、鼻窦早期癌、中耳小胆指瘤、听骨破坏与脱位、内耳骨迷路的轻微破坏、耳先天发育异常以及鼻咽癌的早期发现等。
但明显病变,X线平片已可确诊者则无需CT检查。
对胸部疾病的诊断,CT检查随着高分辨力CT的应用,日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通常采用造影增强扫描以明确纵隔和肺门有无肿块或淋巴结增大、支气管有无狭窄或阻塞,对原发和转移性纵隔肿瘤、淋巴结结核、中心型肺癌等的诊断,均很在帮助。
肺内间质、实质性病变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显示。
CT对平片检查较难显示的部分,例如同心、大血管重叠病变的显圾,更具有优越性。
对胸膜、膈、胸壁病变,也可清楚显示。
心及大血管的CT检查,尤其是后者,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方面主要是心包病变的诊断。
心腔及心壁的显示。
由于扫描时间一般长于心动周期,影响图像的清晰度,诊断价值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