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速测量数据处理与思考题

合集下载

声速测量

声速测量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
学院:食品学院专业班级:生物工程151班
学生姓名:冯思麟学号:**********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B211座位号:
实验时间:第五周星期一上午十点开始
一、实验目的:1.学会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的方法
2.学会用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
3.理解驻波和震动合成理论。
八、附上原始数据: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
表1 f=38.167kHz
项目
S2坐标/mm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15.365
19.368
24.475
28.969
33.490
37.081
42.617
46.142
51.790
56.210
逐差
X6-X1
X7-X2
X8-X3
X9-X4
X10-X5
21.725
23.249
七、思考题:
1、为什么换能器要在谐振频率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
答:因为在谐振频率下,反射面之间的声压达极大值。这样从示波器上观察到的电压信号幅值为最大,从而更利于观察。
2、要让声波在两个换能器之间产生共振必须满足那些条件?
答:1、两个换能器的发射面与接受面互相平行。
2、两个换能器间的距离为半波长的整数倍。
(1)即当 和 之间的距离L等于声波半波长的整数倍时,驻波系统处于共振状态,驻波振幅最大。在示波器上得到的信号幅度最大。当L不满足(1)式时,驻波系统偏离共振状态,驻波振幅随之减小。
移动 ,可以连续地改变L的大小。由式(1)可知,任意两个相邻共振状态之间,即 所移过的距离为:

声速的测定

声速的测定

实验3-3声速的测定【引言】声波是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一种机械波、纵波。

频率小于20 Hz 的声波为次声波,频率在20 Hz ~20 kHz 的为可闻声波,大于20 kHz 为超声波。

声波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媒质的特性及状态等因素有关。

通过媒质中声速的测量, 可以了解被测媒质的特性或状态变化,因而声速测量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如无损检测、测距和定位、测气体温度的瞬间变化、测液体的流速、测材料的弹性模量等。

本实验是利用压电换能器技术来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

【实验目的】1. 了解超声波产生和接受的原理,加深对相位概念的理解;2. 学会测量空气中声速的方法;3. 了解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气体状态参量的关系;4. 学会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仪器】信号发生器 示波器 声速测量仪【实验原理】机械波的产生有两个条件:首先要有作机械振动的物体(波源),其次要有能够传播这种机械振动的介质,只有通过介质质点的相互作用,才能够使机械振动由近及远地在介质中向外传播。

发声器是波源,空气是传播声波的介质。

故声波是一种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机械纵波。

声速是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如果声波在时间t 内传播的距离为s ,则声速为t s v =由于声波在时间T (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为λ(一个波长),则v λ=式中的周期fT 1=,f 为频率。

则上式可写为f v λ=可见,只要测出频率和波长,便可求出声速v 。

其中声波频率可通过测量声源的振动频率得出。

剩下的任务就是测声波的波长,也就是本实验的主要任务。

1. 相位比较法:如图3-3-1所示,由于声波的波源(S 1)发出的具有固定频率f 的声波在空间形成一个声场,声场中任一点的振动相位与声源的振动相位之图3-3-1 相位比较法 差ϕ∆为:(3-3-1)若在距离声源1L 处的某点振动与声源的振动相反,即1ϕ∆为π的奇数倍:πϕ)12(1+=∆k ,......)2,1,0(=k (3-3-2)若在距离声源2L 处的某点振动与声源的振动相同,即2ϕ∆为π的奇数倍:πϕk 22=∆ ,......)2,1,0(=k (3-3-3)相邻的同相点与反相点之间的相位差为:πϕϕϕ=∆-∆=∆12 相邻的同相点与反相点之间的距离为:212λ=-=∆L L L将接收器(S 2)由声源开始慢慢移开,随着距离为,......2,23,2λλλλ,可探测到一系列与声源反相或同相的点,由此可求出波长λ。

声速测量实验分析与讨论报告

声速测量实验分析与讨论报告

误差改进措施
• 分析实验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如测量误差、环境误差等
• 提出改进措施,如提高测量精度、优化实验环境等
• 讨论各种误差对声速测量值的影响程度
• 通过改进措施降低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对比
实验结果对比
•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原因
• 讨论实验结果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趋势
• 声速是声波在某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 了解声速对于研究声波的传播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 声速测量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波的传播过程
02
学习声速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通过实验掌握声速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 学习如何使用实验器材进行声速测量
• 了解声速测量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和改进措施
0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05
参考资料与致谢
实验相关参考资料
参考书籍
• 列出实验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
• 提供书籍和资料的查阅途径和链接
参考文献
• 列出实验相关的参考文献
• 提供参考文献的查阅途径和链接
致谢与声明
致谢
声明
• 感谢实验过程中提供帮助和指导的老师和同学
• 声明实验报告中使用的数据和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
• 感谢实验室和相关单位提供的实验设备和环境
问题提出
改进措施
• 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 提出针对问题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 讨论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 通过改进措施提高实验质量和效果
实验成果与应用前景
实验成果
• 总结实验成果和经验教训
• 讨论实验成果在理论研究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应用前景

声速测定实验报告答案

声速测定实验报告答案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使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定声速的方法。

3.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速度受到介质性质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空气中,声速可用以下公式计算:v = 331.5 + 0.6T其中,v为声速(m/s),T为空气温度(℃)。

1. 驻波法测量声速:当两列频率相同、振幅相等、传播方向相反的声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形成驻波。

驻波中波腹(振动幅度最大的点)与波节(振动幅度最小的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半个波长。

通过测量波腹间距,可以间接求出波长,再结合频率计算声速。

2. 相位法测量声速:相位法是通过测量声波传播过程中相位差的方法来计算声速。

当声波传播到接收器时,由于相位差的存在,接收到的信号与发射器激励电信号不同相。

通过调整接收器位置,使接收到的信号与激励电信号同相,此时接收器移动的距离即为声波的波长。

根据波长和频率,可以计算出声速。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实验仪器:驻波法实验装置、相位法实验装置、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秒表、温度计等。

2. 实验设备:实验桌、实验台、支架、连接线等。

四、实验步骤1. 驻波法测量声速:(1)搭建实验装置,连接好仪器设备。

(2)调整实验装置,使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适中。

(3)打开低频信号发生器,调整输出频率。

(4)观察示波器显示的波形,测量波腹间距,计算波长。

(5)根据公式计算声速。

2. 相位法测量声速:(1)搭建实验装置,连接好仪器设备。

(2)打开低频信号发生器,调整输出频率。

(3)调整接收器位置,使接收到的信号与激励电信号同相。

(4)记录接收器移动的距离,计算波长。

(5)根据公式计算声速。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驻波法实验数据:频率 f = 1000 Hz波腹间距 X = 0.5 m声速 v = 346.5 m/s2. 相位法实验数据:频率 f = 1000 Hz波长λ = 0.3 m声速 v = 333.3 m/s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驻波法和相位法测得的声速较为接近,说明实验结果可靠。

声速测量实验问题分析与讨论

声速测量实验问题分析与讨论
CREATE TOGETHER
可编辑 DOCS SMART CREATE
可编辑 DOCS
声速测量实验问题分析与讨论
01
声速测量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声速的定义与测量意义
声速的定义
• 声速是指在某种介质中,声波传播的速度
• 表达式:v = s/t,其中v为声速,s为声波传播的距离,t为传播时间
测量声速的意义
数据呈现
• 采用表格和图形的方式,对实验结果进行呈现
• 使用颜色和图标等元素,对实验数据进行可视化
数据分析
• 分析实验数据的趋势和规律,总结实验结果
• 通过对比和分类等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讨论
声速测量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
• 实验仪器的误差:如传感器精度、计时器精度等
• 实验操作的误差:如测量过程中的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
实验仪器的改进
实验仪器的提高
• 提高实验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降低实验误差
• 定期对实验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实验仪器的正常
• 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对实验仪器进行改进和升级
运行
• 加强实验仪器的管理和使用,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效率
和寿命
实验操作技巧与经验积累
实验操作技巧
• 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
相位法
• 实验原理:通过测量声波在两个传感器之间的相位差,计算出声速
• 实验设备:声波发生器、两个传感器、相位计
干涉法
• 实验原理:通过测量声波在两个传感器之间的干涉信号,计算出声速
• 实验设备:声波发生器、两个传感器、示波器、信号处理电路

⌛️
02
声速测量实验中的常见问题
实验仪器的选择与使用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声速测量实验报告数据处理实验目的:1. 通过测量空气中声音在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了解声速与温度的关系;2.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掌握实验中常见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原理:声速测量实验采用单向传播法,即利用一定距离内声波的扩散来测定声速。

在实验中,我们利用定长管(示意图见下)在室内测定声速,首先将氧化铜浸润于玻璃管内,紧紧贴在毛细管上,并使毛细管沉入水中,使毛细管口比水面稍低。

用一头固定与玻璃管上方的喇叭发送声波信号,另一头用麦克风接收到达的声波信号,记录喇叭和麦克风之间距离,并通过计算时间差来测定声速。

实验步骤:1. 按如上原理将实验装置搭建好,注意调整喇叭和麦克风之间的距离和位置,使其尽量接近玻璃管中心。

2. 先使用室温下测量声速,记录测量数据。

3. 然后,改变室温,测量不同温度下声速的变化。

分别记录测量数据,并且注意保持实验装置不变。

4. 完成测量后,计算和分析数据,绘制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数据计算和处理:1. 初始化在第一步中,使用测量设备记录了音波的通过时间,并将数据存储在不同的数组中。

对于空气,由于焓是一致的,所以方程式可以这样写:v = 343m/s (室温下的声速)2. 数据的转换对于数据进行简单的转换,注意峰值和峰谷之间的距离。

3. 计算根据测量数据和数据计算公式得到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我们运用了Mat lab来绘制数据图。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三种不同温度下,我们记录了空气中声音通过定长管的时间差:$\Delta t_1$ = 1.57ms $\Delta t_2$ = 1.7ms $\Delta t_3$ = 1.8ms根据上表数据可得,声波在低温下传播较快,高温时传播较慢。

此与流体密度和温度相关。

和理论值v=331.4+0.6t(m/s)相对,我们的实验结果的误差很小。

结论:本实验采用定长管单向传播法测定气体中声速的方法,通过测量来得到声速与温度的关系。

声速的测量

声速的测量

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张贺 PB07210001一、 实验题目:声速的测量二、 实验目的:了解超声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方法,用干涉法和相位法测量声速。

三、 实验仪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示波器、超声声速测定仪、频率计等 四、 实验原理:声速是声波在截至中传播的速度,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MRTv γ=(1)在C ︒0时的声速s m MRT v /45.33100==γ (2)在C t ︒时的声速15.27310tv v t += (3)由波动理论知λf v = (4)1.驻波法测波长由声源发出的平面波经前方的平面反射后,入射波与发射波叠加,它们波动方程分别是:⎪⎭⎫ ⎝⎛-=λπx ft A y 2cos 1⎪⎭⎫ ⎝⎛+λπx ft Acod 2叠加后合成波为:⎪⎭⎫ ⎝⎛++⎪⎭⎫ ⎝⎛-=+=λπλπx ft Acod x ft A y y y 22cos 21ft x A πλπ2cos 2cos 2⎪⎭⎫ ⎝⎛= (5)12cos =λπx的各点振幅最大,称为波腹,对应的位置()K 2,1,02=±=n nx λ;02cos =λπx的各点振幅最小,称为波节,对应的位置()()K 2,1,0412=+±=n n x λ。

因此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腹(或波节)的位置Xn 、Xn-1即可得波长n n x x -=+12λ。

2.相位比较法测波长从换能器S 1发出的超声波到达接收器S 2,所以在同一时刻S 1与S 2处的波有一相位差:其中λ是波长,l 为S 1和S 2之间距离。

因为l 改变一个波长时,相位差就改变π2。

利用李萨如图形就可以测得超声波的波长。

五、 实验内容:1.调整仪器使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1)使1S 与2S 端面平行(2)调整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谐振频率 2.驻波法(共振干涉法)测波长和声速测量前移动游标,将2S 从一端缓慢移向另一端,并来回几次,观察示波器上的讯号幅度的变化,了解波的干涉现象。

测量声速的实验报告声速测定实验数据处理

测量声速的实验报告声速测定实验数据处理

测量声速的实验报告声速测定实验数据处理测量声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探究影响声速的因素,超声波产生和接收的原理。

2)学习、掌握空气中声速的测量方法3)了解、实践液体、固体中的声速测量方法。

4)三种声速测量方法作初步的比较研究。

实验仪器:1)超声波发射器2)超声波探测器3)平移与位置显示部件。

4)信号发生器:5)示波器实验原理:1)空气中:a.在理想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为v(式中 cpcV(1)称为质量热容比,也称“比热[容]比”,它是气体的质量定压热容cp与质量定容热容cV的比值;M 是气体的摩尔质量,T是绝对温度,R=8.314472(1±1.7×10-6)Jmol-1K-1为摩尔气体常量。

)标准干燥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st =28.966 10-3kg/mol b.在标准状态下(T0 273.15K,p 101.3 kPa),干燥空气中的声速为v0=331.5m/s。

在室温t℃下,干燥空气中的声速为v v0(2)(T0=273.15K)c.然而实际空气总会有一些水蒸气。

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r时,若气温为t℃时饱和蒸气压为pS,则水汽分压为rps。

经过对空气平均摩尔质量M 和质量热容比 的修正,在温度为t、相对湿度为r的空气中,声速为(在北京大气压可近似取p 101kPa;相对湿度r可从干湿温度计上读出。

温度t℃时的饱和水汽压ps可用lgps 10.2861780237.3trp v 331s 16m s (3)计算)d.式(3)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的超声声速真值可能有一定偏差。

引起偏差的原因有:~状态参量的测量误差~理想气体理论公式的近似性~实际超声声速还与频率有关的声“色散”现象等。

实验方法:A. 脉冲法:利用声波传播时间与传播距离计算声速实验中用脉冲法测量,具体测量从脉冲声源(声发射器)到声探测器之间的传播时间tSD和距离lSD,进而算出声速v (实验中声源与探测器之间基本是同一被测煤质)lSDv tSDB. 利用声速与频率、波长的关系测量(要求声发射器的直径显著大于波长、声探测器的的直径小于波长(反射很少))测波长的方法有B-1 行波近似下的相位比较法B-2 驻波假设下的振幅极值法B-3 发射器与探测器间距一定时的变频测量法实验步骤:1)用行波近似下的相位比较法测量空气中的声速a. 正确接线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连接到声速仪的超声发射器信号的输入端的T型三通接头上,三通的另一个借口用导线连到示波器的一个输入端。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思考题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思考题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思考题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声速的测量二、实验目的 1.了解声速的测量原理;2.掌握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3.掌握逐差法处理数据三、实验仪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声速测量仪四、实验原理在弹性介质中,频率从20Hz到20kHz的振动所激起的机械波称为声波,高于20kHz,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频率范围在之间。

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就是声波的传播速度。

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等优点,在超声波段进行声速测量比较方便。

由波动理论可知,波速与波长、频率有如下关系:,只要知道频率和波长就可以求出波速。

本实验通过低频信号发生器控制换能器,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就是声波频率。

声波的波长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和行波法(相位比较法)测量。

图1:超声波测声速实验装置图图2:压电陶瓷换能器结构示意图压电陶瓷换能器(变压器)是利用极化后压电体的压电效应来实现电压输出的。

其输入部分用正弦电压信号驱动,通过逆压电效应使其产生振动,振动波通过输入和输出部分的机械耦合到输出部分,输出部分再通过正压电效应产生电荷,实现压电体的电能-机械能-电能的两次变换,在压电变压器的谐振频率下获得最高输出电压。

与电磁变压器相比,这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功率密度高,效率高,耐击穿,耐高温,不怕燃烧,无电磁干扰和电磁噪声,且结构简单、便于制作、易批量生产,在某些领域成为电磁变压器的理想替代元件等优点。

此类变压器用于开关转换器、笔记本电脑、氖灯驱动器等。

1.驻波法测波长由声源发出的平面波经前方的平面反射后,入射波与发射波叠加,它们波动方程分别是:叠加后合成波为:,求解可得各点振幅最大,称为波腹,对应的位置:各点振幅最小,称为波节,对应的位置:因此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腹(或波节)的位置、即可得波长。

2.相位比较法测波长从换能器发出的超声波到达接收器,所以在同一时刻与处的波有一相位差:其中l是波长,_为和之间距离)。

因为_改变一个波长时,相位差就改变。

1 声速测量综合实验

1 声速测量综合实验

/
L11-L1= L12-L2= L13-L3= L14-L4= L15-L5= L16-L6= L17-L7= L18-L8= L19-L9= L20-L10=
表 1 共 振 法 测 声 速 数 据 处 理
f=
2 相位法测量声速 f=
表2 相位法测声速数据处理 标尺读数/mm 1 2 3 4 5 6 7 8 L1 L2 L3 L4 L5 L6 L7 L8
0


4


2

3 4

图1 用李萨如图形观测相位的变化
3、声波的干涉、衍射和反射。 利用双缝干涉实验。对于不同的角,如果从双 缝到接收器的波程差是零或波长的整数倍,就会 产生相长干涉,因而观察到干涉强度的极大值; 当波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干涉强度有极小 值。因此,干涉强度出现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条件 如下: 极大值:d sinα=nλ (4) 极小值: d sinα=(n+1/2)λ (5) 式中,n为零或整数,d为二个缝中心位置的距离, 为声音的波长。 4、理论公式: v v T v t 273 .15
共振干涉法设有一从发射源发出的一定频率的平面声波经过空气传播到达接收器如果接收面与发射面严格平行入射波即在接收面上垂直反射入射波与反射波相干涉形成驻波反射面处为位移的波节
实验简介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仪器及调整
实验数据 预习题 思考题
【实验简介】


声波是一种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由于 其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故声波是纵波。 振动频率在20Hz~20KHz的声波可以被人们听 到,称为可闻声波;频率超过20KHz的声波称 为超声波。 声速是描述声波在媒质中传播特性的一个基本 物理量。由于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 射及抗干扰等优点,所以在超声波段进行声速 测量。

物理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

物理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

声速的测量1、实验器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声速仪2、实验原理由波动理论可知,波速与波长、频率有如下关系:v=λf,只要知道频率和波长就可以求出波速。

本实验通过低频信号发生器控制换能器,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就是声波频率。

声波的波长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和行波法(相位比较法)测量。

(1)驻波法测波长由声源发出的平面波经前方的平面反射后,入射波与反射波叠加,它们波动方程分别是:y1=Acos2π(ft-x/λ)y2=Acos2π(ft+x/λ+π)叠加后合成波为:y=(2Acos2πx/λ)cos2πft各点振幅最大,称为波腹,对应的位置:x=±nλ/2 n=0,1,2,3…各点振幅最小,称为波节,对应的位置:x=±(2n+1)λ/4 n=0,1,2…因此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腹(或波节)的位置即可得波长。

(2)相位比较法测波长从换能器S1发出的超声波到达接收器S2,所以在同一时刻S1与S2处的波有一相位差:φ=2πx/λ,其中是波长,x为S1和S2之间距离。

因为x改变一个波长时,相位差就改变2。

利用李萨如图形就可以测得超声波的波长。

3、实验数据记录(1)相位法测波长和声速:①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频率(Hz):35100(2)驻波法测波长和声速①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频率(Hz):352004、数据计算及处理(1)相位比较法测波长与声速:①利用逐差法处理平均值,计算,波长大小λ(mm)=9.64②利用声速计算公式v=λf,计算出声速v(m/s)=338.4 (2)驻波比较法测波长与声速:①利用逐差法处理平均值,计算,波长大小λ(mm)=9.62②利用声速计算公式v=λf,计算出声速v(m/s)=338.625、分析、讨论、体会及思考问题(1)为什么要在谐振频率条件下进行声速测量?如何判断测量系统处于谐振状态:谐振时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频率均达到最高;保持其它条件不变,仅仅改变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观察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幅度,出现极大值时对应的频率就是谐振频率。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及解析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及解析

实验四、波器及其应用1.在示波器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荧光屏看不见亮点,怎样才能找到亮点?显示的图形不清晰怎么办?首先将亮点旋钮调至适中位置,不宜过大,否则损坏荧光屏,也不宜聚焦。

在示波器面板上关掉扫描信号后(如按下x-y键),调节上下位移键或左右位移键。

调整聚焦旋钮,可使图形更清晰。

2.如果正弦电压信号从Y轴输入示波器,荧光屏上要看到正弦波,却只显示一条铅直或水平直线,应该怎样调节才能显示出正弦波?如果是铅直直线,则试检查x方向是否有信号输入。

如x-y键是否弹出,或者(t/div)扫描速率是否在用。

如果是水平直线,则试检查y方向是否信号输入正常。

如(v/div)衰减器是否打到足够档位。

3.观察正弦波图形时,波形不稳定时如何调节?调节(t/div)扫描速率旋钮及(variable)扫描微调旋钮,以及(trig level)触发电平旋钮。

4.观察李萨如图形时,如果只看到铅直或水平直线的处理方法?因为李萨如图形是由示波器x方向的正弦波信号和y方向的正弦波信号合成。

所以,试检查CH1通道中的(v/div)衰减器旋钮或CH2通道中的(v/div)衰减器旋钮。

5.用示波器测量待测信号电压的峰-峰值时,如何准确从示波器屏幕上读数?在读格数前,应使“垂直微调”旋到CAL处。

建议用上下位移(position)旋钮将正弦波的波峰或波谷对齐某一横格再数格数,就不会两头数格时出现太大的误差。

6.用示波器怎样进行时间(周期)的测量?在读格数前,应使“垂直微调”旋到CAL处。

根据屏幕上x轴坐标刻度,读得一个周期始末两点间得水平距离(多少div),如果t/div档示值为0.5ms/div,则周期=水平距离(div)×0.5ms/div。

7.李萨如图形不稳定怎么办?调节y方向信号的频率使图形稳定。

实验六、霍尔效应(Hall Effect)1、实验过程中导线均接好,开关合上,但Vh无示数,Im和Is示数正常,为什么?(1) Vh组的导线可能接触不良或已断。

声速测量实验问题分析报告总结

声速测量实验问题分析报告总结

声速测量实验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 通过测量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时间和距离,计算声速 • 公式:v = d / t,其中v为声速,d为距离,t为传播时间
实验方法
• 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时间和距离,计算声速 • 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声波的频率和波长,计算声速
声速测量实验的常用方法
直接测量法
CREATE TOGETHER
SMART CREATE
声速测量实验问题分析报告总结
01
声速测量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声速的定义与测量意义
声速的定义
• 声速是指在介质中传播声波的速度 • 单位:米/秒(m/s)
测量声速的意义
• 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的特点 • 验证声学理论 • 实际应用:如声学测量、声波探测等
经验总结
• 充分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 注重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
失败案例的分析与反思
失败原因
• 设备选择不合适,调试不准确 • 实验操作不规范,误差较大 • 数据处理不当,结果不准确
反思与改进
• 改进实验方法和设备选择 • 提高实验者的操作技能 • 加强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实验案例的启示与借鉴
数据处理
•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声速值 • 如:计算传播时间、波长等
注意事项
• 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 采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03
声速测量实验问题的解决方案
实验设备的选择与调试技巧
设备选择技巧
• 根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验需求选择性能稳定的设备 • 选择具有高精度和宽量程的设备
设备调试技巧
实验数据处理的优化方法
数据处理优化方法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大全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大全

实验一霍尔效应及其应用【预习思考题】1.列出计算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μ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单位。

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电导率,迁移率。

2.如已知霍尔样品的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何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从工作电流旋到磁感应强度B确定的方向为正向,假设测得的霍尔电压为正,则样品为P型,反之则为N型。

3.本实验为什么要用3个换向开关?为了在测量时消除一些霍尔效应的副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时改变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因此就需要2个换向开关;除了测量霍尔电压,还要测量A、C间的电位差,这是两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又需要1个换向开关。

总之,一共需要3个换向开关。

【分析讨论题】1.假设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按式〔〕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大还是小?要准确测定值应怎样进行?假设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则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偏小。

要想准确测定,就需要保证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完全正交,或者设法测量出磁感应强度B 和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

2.假设已知霍尔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霍尔效应法测量一个未知磁场时,测量误差有哪些来源?误差来源有:测量工作电流的电流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器件厚度d的长度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电压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磁场方向与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影响等。

实验二声速的测量【预习思考题】1. 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为什么要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答:缓慢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上的“信号频率”旋钮,使交流毫伏表指针指示到达最大〔或晶体管电压表的示值到达最大〕,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显示共振发生的信号指示灯亮,信号源面板上频率显示窗口显示共振频率。

在进行声速测定时需要测定驻波波节的位置,当发射换能器S1处于共振状态时,发射的超声波能量最大。

假设在这样一个最正确状态移动S1至每一个波节处,媒质压缩形变最大,则产生的声压最大,接收换能器S2接收到的声压为最大,转变成电信号,晶体管电压表会显示出最大值。

声速的测量 思考题及解答

声速的测量  思考题及解答

1.为什么需要在驻波系统共振状态下进行声速的测量因为当驻波偏离共振状态时,驻波的形状不稳定且声压腹的振幅比共振时达到的最大值小得多,当驻波系统处于共振,这时驻波腹出现稳定的最大振幅。

2.用“驻波共振法”测波长时,如何调出示波器上正弦波形?⑴示波器“Y轴衰减”旋钮应置于较小数值档。

⑵移动接收器S2时,荧光屏上宽带的宽度应变化。

如不变,可交换输入到示波器的两接线柱位置,或交换输入到发射器S1的两接线柱位置。

⑶调节扫描频率即可调出正弦波。

3.用“相位比较法”测波长时,如何调出椭圆或直线?⑴接收器S2接收到的信号应从示波器“X输入”端输入,发射器S1信号应输入到示波器“Y轴输入”端,且“Y轴衰减”旋钮应置于较大数值档。

⑵如果还不能出现椭圆或直线,可交换S1或S2两接线柱位置。

4.用“驻波共振法”和“相位比较法”测波长时,如严格按上述方法操作,还是调不出应有波形,怎么办?此时可能是连接导线断路或接头接触不好,应用万用电表欧姆档对每根导线进行检查,确保每根导线无断裂,各个接头接触良好。

5.为什么在实验过程中改变S1、S2间距离时,压电换能器S1和S2两表面应保持互相平行且正对?不平行会产生什么问题?因为只有当S1、S2表面保持互相平行且正对时,S1S2间才可能形成驻波,才会出现波腹和波节,S2表面才会出现声压极大值,屏幕上才会出现正弦波振幅发生变化,由此可测超声声波波长。

如果S1、S2表面不平行,则S1、S2间形不成驻波,屏幕上正弦波振幅不会发生变化,就不能用驻波共振法测波长,故实验中必须使S1、S2表面平行。

6.如何调节与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使用驻波共振法,当示波器上出现振幅最大正弦波时,表示S1、S2间处于驻波共振状态。

调节方法是移动S2,观察示波器上正弦波振幅变化。

7.使用“驻波共振法”测声速时,为什么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是正弦波而不是驻波?因为驻波是在发射器S1与接收器S2间形成,接收器S2接收到的是一个声压信号,在驻波波节位置,声压信号最强,输入到示波器Y偏转板,经X偏转板扫描,故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是正弦波。

声速的测量——精选推荐

声速的测量——精选推荐

声速的测量• 声波是一种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声速是描述声波在媒质中传播特性的一个基本物理量,它的测量方法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方法是根据关系式V= L / t测出传播距离L和所需时间t后,即可算出声速V ;• 第二类方法是利用关系式V=υλ,从测量其频率υ和波长λ 来算出声速v 。

• 本实验所采用的共振干涉法和相位比较法属于后者,时差法则属于前者。

• 由于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及抗干扰等优点,所以在超声波段进行声速测量是比较方便的。

通常利用压电陶瓷换能器来进行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

一【实验目的】1.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功能,加深对驻波及振动合成等理论知识的理解。

2.学习用共振干涉法、相位比较法和时差法测定超声波的传播速度。

3.通过用时差法对多种介质的测量,了解声纳技术的原理及其重要的实用意义。

二【实验原理】• l.超声波与压电陶瓷换能器• 频率为20Hz-20kHz 的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传播形成声波,高于20kHz 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就是声波的传播速度,而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等优点,声速实验所采用的声波频率一般都在20-60kHz 之间。

在此频率范围内,采用压电陶瓷换能器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接收器效果最佳。

• 压电陶瓷换能器根据它的工作方式,分为纵向(振动)换能器、径向(振动)换能器及弯曲振动换能器。

声速实验中大多数采用纵向换能器,如图1 所示。

2.共振干涉法(振幅极值法或驻波法)• 振幅极值法测量是基于如下的原理,由发射器(发射换能器)发出的平面波,经空气传播到相距一定距离的接收器(接收换能器),如果接收面与发射面严格平行,入射波即在接收面上垂直反射,在接收面上的反射波到达发射面上时又可反射回去,这样,在发射面与反射面之间,往返声波多次叠加。

由于入射波与反射波同频率、振动方向相同、振幅相同(由于距离很短,忽略反射波的能量损失)、相位差恒定而传播方向相反,因此,当发射面与接收面之间的距离l 为λ/2 的整数倍时,形成稳定的驻波。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

实 验 报 告声速的测量【实验目的】1.学会用共振干涉法、相位比较法以及时差法测量介质中的声速2.学会用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3.了解声速与介质参数的关系。

【实验原理】由于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易被反射等优点。

在超声波段进行 声速测量的优点还在于超声波的波长短,可以在短距离较精确的测出声速。

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一般通过电磁振动与机械振动的相互转换来实现,最常 见的方法是利用压电效应和磁致伸缩效应来实现的。

本实验采用的是压电陶瓷制 成的换能器(探头),这种压电陶瓷可以在机械振动与交流电压之间双向换能。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其频率和波长的关系为:v f λ=⋅ (1) 由(1)式可知,测得声波的频率和波长,就可以得到声速。

同样,传播速度亦可用 /v L t = (2) 表 示,若测得声波传播所经过的距离L 和传播时间t ,也可获得声速。

1. 共振干涉法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中和为压电晶体换能器,作为声波源,它被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交流电信号激励后,由于逆压电效应发生受迫振动,并向空气中定向发出以近似的平面声波;为超声波接收器,声波传至它的接收面上时,再被反射。

当和的表面近似平行时,声波就在两个平面间来回反射,当两个平面间距L为半波长的整倍数,即(3)时,发出的声波与其反射声波的相位在处差(n=1,2 ……),因此形成共振。

因为接收器的表面振动位移可以忽略,所以对位移来说是波节,对声压来说是波腹。

本实验测量的是声压,所以当形成共振时,接收器的输出会出现明显增大。

从示波器上观察到的电信号幅值也是极大值(参见图2)。

图中各极大之间的距离均为,由于散射和其他损耗,各级大致幅值随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小。

我们只要测出各极大值对应的接收器的位置,就可测出波长。

由信号源读出超声波的频率值后,即可由公式(1)求得声速。

2.相位比较法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也可以说是位相的传播。

沿波传播方向的任何两点同相位时,这两点间的距离就是波长的整数倍。

声速测量数据处理与思考题

声速测量数据处理与思考题

声速测量(1)用共振干涉法和相位比较法测声速有何相同和不同?相同之处:都用连续波测量,均依靠示波器测量共振法:平行传播的声波与反射波产生干涉,形成驻波。

改变半个波长的传播路程,驻波的波幅变化一个周期,从而可测得波长,乘以频率,得到声速。

相位法:比较接收波相对与发射波的相位差,改变一个波长的传播路径,相位变化360度,从而通过测看相位图,就可测得波长,乘以频率,得到声速。

(2)声速测量试验中,定性分析共振法测量时声压振幅极大值随距离变大而减少的原因。

这是由于声波在实际介质中传播时,由于扩散、吸收和散射等原因,会随着离开声源的距离增加而自身逐渐减弱。

这种减弱与传播距离、声波频率和界面等因素有关。

而振幅的大小恰好表示波动能量的大小,所以随着声波的不断向前传播,振幅会逐渐变小。

1. 传播衰减:点声源、面声源、线声源三种类型不同的声源,辐射出的声波波阵面形状不同,随着传播距离增加其扩散衰减的规律也不相同。

2.吸收衰减:分为有空气吸收、绿色植被的吸收、气流和大气温度梯度的吸收。

由于种种影响才会造成声波的衰减,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人耳可听到的声波范围为20HZ~20000HZ,根据频率越高,在传播过程中更易受空气等等各种的影响的道理,故衰减得比较快。

声速测量实验数据处理:要求:(1)用逐差法处理数据,计算超声波的波长;(2)利用不确定度的间接传递,计算超声波传播速度的不确定度,并表示出测量结果;(3)计算测量时声速的理论值,并与测量值比较,得出百分误差。

1.共振干涉法测声速实验数据记录共振频率T=20 ℃37.056 KHzf711822933104411551266 4.692 mm 6637.749.36 4.730 mm 6642.3214.12 4.700 mm 6646.7818.73 4.675 mm 6651.5623.43 4.688 mm 6656.3728.02 4.725 mm 66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611 4.702 mm 629.404 mm=37.0569.404348.475 mm()0.00884 mm ()0.00577 mm ()0.0106 mm()2()0.0212 mm()()37.0560.02i i A B C C C C C L L L v f U L U L U L U U L U v fU λλλλ=∆=∆==∆==⨯=∆==∆∆===∆===∆===⨯∑120.786 m/s= 测量结果 ()()348.480.79 m /s ()0.79100%100%0.23%348.48C C v v v U v U v E v =±=±⎧⎪⎨=⨯=⨯=⎪⎩ 声速的理论值20331.343.41 m /s 5v v ===理 测量值与理论值的百分误差 '348.48343.41100%100% 1.5%343.41v v E v --=⨯=⨯=理理 2. 位相比较法测声速实验数据记录37.056 KHz f =共振频率 T=20 ℃711822933104411551266 4.693 mm 6632.77 4.65 4.687 mm 6637.579.35 4.703 mm 6642.2414.19 4.675 mm 6646.9418.86 4.680 mm 6651.4923.47 4.670 mm 66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611 4.685 mm 629.370 mm=37.0569.370347.299 mm()0.00497 mm ()0.00577 mm ()0.00762 mm()2()0.0152 mm()()37.0560.0i i A B C C C C C L L L v f U L U L U L U U L U v fU λλλλ=∆=∆==∆==⨯=∆==∆∆===∆===∆===⨯∑1520.563 m/s= 测量结果 ()()347.300.57 m /s ()0.57100%100%0.16%347.30C C v v v U v U v E v =±=±⎧⎪⎨=⨯=⨯=⎪⎩声速的理论值20331.343.41 m /s 5v v ===理 测量值与理论值的百分误差 '347.30343.41100%100% 1.1%343.41v v E v --=⨯=⨯=理理填空题1.声速测量实验中,采用驻波共振法测量声速时,要使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等于换能器的谐振频率,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反思

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反思

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反思引言声速是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它的测定对于研究声学和应用声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我们利用回声法测定了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并对实验过程和测定结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实验过程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了声速的测定:1. 准备工作: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好音叉、水平刻度尺、垂直刻度尺、计时器等实验器材,并确保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

2. 实验准备:将音叉固定在一个可以自由摆动的装置上,并用垂直刻度尺和水平刻度尺精确定位。

3. 测量:让实验员将音叉敲击后,记录下敲击音叉和听到回声之间的时间差,并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计算出声波传播的距离。

4. 数据处理:根据回声时间差和声波传播距离,利用公式计算出声速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测量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声速的测定结果为300.6 m/s。

相较于理论值343.2 m/s,实测值存在一定的误差。

个别数据的误差较大,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的不准确或者仪器本身的误差所致。

问题与改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1. 实验误差:由于实验过程中我们无法完全控制实验环境的各种因素,例如温度、湿度等,这些因素会对声速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未来可以选择在恒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以减小实验误差。

2. 计时误差: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计时器记录声音传播时间,但是计时误差可能会导致结果的偏差。

为了减小计时误差,我们可以使用更精确的计时设备,并对多次测量的结果进行平均,以提高测量精度。

3. 仪器误差:实验器材的精度和质量也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选择更加精确的仪器,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声速的测定方法和原理,并体会到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改进措施。

虽然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误差,然而这些误差是可以通过改进实验方法和优化实验条件来减小的。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中,我们将更加注重仪器的选择和实验环境的控制,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速测量(1)用共振干涉法和相位比较法测声速有何相同和不同?相同之处:都用连续波测量,均依靠示波器测量共振法:平行传播的声波与反射波产生干涉,形成驻波。

改变半个波长的传播路程,驻波的波幅变化一个周期,从而可测得波长,乘以频率,得到声速。

相位法:比较接收波相对与发射波的相位差,改变一个波长的传播路径,相位变化360度,从而通过测看相位图,就可测得波长,乘以频率,得到声速。

(2)声速测量试验中,定性分析共振法测量时声压振幅极大值随距离变大而减少的原因。

这是由于声波在实际介质中传播时,由于扩散、吸收和散射等原因,会随着离开声源的距离增加而自身逐渐减弱。

这种减弱与传播距离、声波频率和界面等因素有关。

而振幅的大小恰好表示波动能量的大小,所以随着声波的不断向前传播,振幅会逐渐变小。

1. 传播衰减:点声源、面声源、线声源三种类型不同的声源,辐射出的声波波阵面形状不同,随着传播距离增加其扩散衰减的规律也不相同。

2.吸收衰减:分为有空气吸收、绿色植被的吸收、气流和大气温度梯度的吸收。

由于种种影响才会造成声波的衰减,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人耳可听到的声波范围为20HZ~20000HZ,根据频率越高,在传播过程中更易受空气等等各种的影响的道理,故衰减得比较快。

声速测量实验数据处理:要求:(1)用逐差法处理数据,计算超声波的波长;(2)利用不确定度的间接传递,计算超声波传播速度的不确定度,并表示出测量结果;(3)计算测量时声速的理论值,并与测量值比较,得出百分误差。

1.共振干涉法测声速实验数据记录共振频率T=20 ℃f37.056 KHzi 123456789101112Li(mm)711822933104411551266 4.692 mm 6637.749.36 4.730 mm 6642.3214.12 4.700 mm 6646.7818.73 4.675 mm 6651.5623.43 4.688 mm 6656.3728.02 4.725 mm 66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 ()()612221 4.702 mm 629.404 mm=37.0569.404348.475 mm()0.00884 mm 1()0.00577 mm 3()()+()0.0106 mm()2()0.0212 mm()()37.0560.02i i i A B C A B C C C C L L L v f L L U L n n U L U L U L U L U U L U v fU λλλλ=∆=∆==∆==⨯=∆-∆∆==-∆∆===∆=∆∆==∆===⨯∑∑3120.786 m/s= 测量结果 ()()348.480.79 m/s ()0.79100%100%0.23%348.48C C v v v U v U v E v =±=±⎧⎪⎨=⨯=⨯=⎪⎩ 声速的理论值 273.5273.520331.5343.41 m/s 273.5273.5t v v ++===理 测量值与理论值的百分误差 '348.48343.41100%100% 1.5%343.41v v E v --=⨯=⨯=理理 2. 位相比较法测声速实验数据记录37.056 KHz f =共振频率 T=20 ℃ i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Li(mm)711822933104411551266 4.693 mm 6632.77 4.65 4.687 mm 6637.579.35 4.703 mm 6642.2414.19 4.675 mm 6646.9418.86 4.680 mm 6651.4923.47 4.670 mm 66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612221 4.685 mm 629.370 mm=37.0569.370347.299 mm()0.00497 mm 1()0.00577 mm 3()()+()0.00762 mm()2()0.0152 mm()()37.0560.0i i i A B C A B C C C C L L L v f L L U L n n U L U L U L U L U U L U v fU λλλλ=∆=∆==∆==⨯=∆-∆∆==-∆∆===∆=∆∆==∆===⨯∑∑31520.563 m/s= 测量结果 ()()347.300.57 m/s ()0.57100%100%0.16%347.30C C v v v U v U v E v =±=±⎧⎪⎨=⨯=⨯=⎪⎩ 声速的理论值 273.5273.520331.5343.41 m/s 273.5273.5t v v ++===理 测量值与理论值的百分误差 '347.30343.41100%100% 1.1%343.41v v E v --=⨯=⨯=理理填空题1.声速测量实验中,采用驻波共振法测量声速时,要使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等于换能器的谐振频率,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2.声速测量实验使用的声速测量仪,是利用压电晶体的压电效应,在交变电压的作用下使压电体产生机械振动,从而在空气中激发出超声波。

3.声波的传播速度v,声源的振动频率f和声波波长λ之间的关系为v=fλ。

声速测量实验测波长常用的方法有共振干涉法和位相比较法。

4.声速测量实验中是通过压电晶体的压电效应来发射和接收声波。

6.声速测量采用位相比较法测波长时,可通过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判断相位差。

李萨如图形一般是稳定的椭圆。

当相位差为0或π时,椭圆变为倾斜的直线。

7.声速测量采用共振干涉法测波长时,当接收端面与发射端面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叠加后的波形成驻波。

此时相邻两波节(或波腹)间的距离等于半个波长。

简答题1.实验中为什么要在超声换能器谐振状态下测量?答:在谐振状态下超声换能器的纵向伸缩幅度大,发射的声波强;接收换能器接收的声压大,输出的电信号强。

这样,可以提高测量的灵敏度,较为准确的确定驻波的波节,有利于准确地测量声波的波长。

2.实验中怎样找到超声换能器的谐振频率?答:实验中所使用的超声换能器的谐振频率在30~40kHz之间,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找到换能器的谐振频率。

(1)方法一:根据发射换能器的谐振指示灯调节逆时针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电源开关幅度调节”(AMPLITUDE POWER)旋钮,调节到约为最大位置的三分之二。

在输出频率30~40kHz范围内仔细调节“频率微调”(FINE)旋钮,使声波发射换能器旁边的指示灯点亮。

这时,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即为换能器的谐振频率。

(2)方法二:根据接收换能器的输出信号调节调节两换能器发射面和接收面之间的距离约为1cm左右,用示波器观察接收换能器的输出信号,在输出频率30~40kHz范围内仔细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微调”(FINE)旋钮,使接收换能器的输出电压信号最大。

此时,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等于换能器的谐振频率。

3.相位比较法测量声速时,怎样才能在示波器上观察到李萨如图形?选择什么样的李萨如图形进行测量?答:采用相位比较法进行测量时需要判断相位差,通过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可以判断相位差。

李萨如图形可以由两个相互垂直的简谐振动的叠加形成。

因此,为了在示波器上观察到李萨如图形,发射换能器的输入信号和接收换能器的输出信号必须一个作为示波器的“Y”输入,另一个作为“X”输入。

实验中,可以将发射换能器的输入信号接示波器的“Y”输入;将“拉Y1(X)”旋钮拉出,接收换能器的输出信号接“X”输入。

适当调节Y1和Y2两个通道的灵敏度选择开关以及“X”和“Y”位移旋钮,可以在示波器上观察到完整的李萨如图形。

实验中由于输入示波器的是频率严格一致两个信号,因此李萨如图形一般是稳定的椭圆。

当相位差为0或π时,椭圆变为倾斜的直线。

测量时选择判断比较灵敏的直线形李萨如图形进行测量。

以某一个直线位置作为测量的起点,相位差每变化π即距离变化半个波长,李萨如图形从斜率为正或负的直线变为负或正的直线。

4.实验中为什么要使换能器发射面和接受面要保持相互平行?答:换能器发射面发出的声波经空气传播到接受面,接受面在接收声波信号的同时反射部分声波信号。

当接收面与发射面严格平行,入射波即在接收面上垂直反射,入射波与反射波在发射面与接受面之间相干涉形成驻波。

5.实验中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各起什么作用?答:利用信号发生器提供数十千赫兹频率的交流电信号,利用示波器来观察经换能器接收面产生的电信号波形。

6.用共振干涉法和位相比较法测声速有何不同和相同?=来计算声速。

不同点在于对波长的测量方法答:两种测量声速的方法都是利用v fλ不用,共振干涉法是测量入射声波与反射声波形成的驻波波长;位相比较法是通过比较入射波和反射波的相位差来确定波长。

7. 不用波长的声波在相同介质中声速相同吗?为什么?答:相同。

因为声波是一种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纵波,声速是振动状态的传播速度,它的大小只与媒质的弹性、密度和温度有关,在一定的媒质中,声速为常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