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的判定和性质专题及答案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2)连接PM、CM,∵∠PDA=45°,PA⊥AD, ∴AP=AD. ∵四边形ABCD为矩形,∴AD=BC,∴PA=BC. 又∵M为AB的中点,∴AM=BM. 而∠PAM=∠CBM=90°,∴PM=CM. 又N为PC的中点,∴MN⊥PC. 由(1)知,MN⊥CD,PC∩CD=C, ∴MN⊥平面PCD. 探究提高 垂直问题的证明,其一般规律是“由已 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也就是说,根据已 知条件去思考有关的性质定理;根据要求证的结 论去思考有关的判定定理,往往需要将分析与综 合的思路结合起来.
基础自测Βιβλιοθήκη 1.设l、m、n均为直线,其中m、n在平面α内,
则“l⊥α”是“l⊥m且l⊥n”的( A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当l⊥α时,l⊥m且l⊥n.但当l⊥m,l⊥n
时,若m、n不是相交直线,则得不到l⊥α.
2.若P是平面α外一点,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D) A.过P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平面α相交 B.过P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平面α垂直 C.过P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 D.过P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 解析 过P点存在一平面与α平行,则该平面内 过P的直线有无数条都与α平行.
(2)解 取AB的中点E,连结DE、PE,
由E为AB的中点知DE∥BC,
∵AB⊥BC,∴AB⊥DE.
∵PD⊥平面ABC,∴PD⊥AB.
又AB⊥DE,DE∩PD=D,
∴AB⊥平面PDE,∴PE⊥AB.
∴∠PED是二面角P—AB—C的平面角.
在△PED中,DE 1 BC 6 , PD 3, ∠PDE=90°,
在底面四边形ABCD中,AB∥DC,AB=2DC,
专题8.5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精讲)-2021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学与练(解析版)
专题8.5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考纲要求】1.了解平面的含义,理解空间点、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掌握公理、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2. 掌握公理、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知识清单】知识点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称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定理:⎭⎪⎬⎪⎫a αb αl ⊥a l ⊥ba ∩b =A ⇒l ⊥α知识点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定理:⎭⎪⎬⎪⎫AB βAB ⊥α⇒β⊥α⎭⎪⎬⎪⎫α⊥βα∩β=MNAB βAB ⊥MN⇒AB ⊥α 知识点3.线面、面面垂直的综合应用 1.直线与平面垂直(1)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 ①定义法.②利用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③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①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垂直于平面内任意直线.②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2.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3.平面与平面垂直(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①定义法②利用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考点梳理】考点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典例1】(2020·贵溪市实验中学月考(文))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D⊥平面ABCD,点E、F分别是AB和PC的中点.(1)求证:AB⊥平面P AD;(2)求证:EF//平面P AD.【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1)∵侧棱P A垂直于底面,∴P A⊥AB.又底面ABCD是矩形,∴AD⊥AB,这样,AB垂直于平面P AD内的两条相交直线,∴AB⊥平面P AD.(2)取CD的中点G,∵E、F分别是AB、PC的中点,∴FG是三角形CPD的中位线,∴FG∥PD,FG∥面P AD.∵底面ABCD是矩形,∴EG∥AD,EG∥平面P AD.故平面EFG ∥平面P AD ,∴EF ∥平面P AD .【典例2】(2019·甘肃高三期末(文))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AC BC ==,AB =,11B C =,1B C ⊥平面ABC .(1)证明:AC ⊥平面11BCC B ; (2)求点C 到平面11ABB A 的距离.【答案】(1)见解析;(2【解析】(1)证明:因为1B C ⊥平面ABC ,AC ⊂平面ABC ,所以1B C AC ⊥.因为1AC BC ==,AB ,所以AC BC ⊥, 又1BC B C ⋂,所以AC ⊥平面11BCC B . (2)设点C 到平面11ABB A 的距离为h ,因为1B C ⊥平面ABC ,所以1B C AC ⊥,1B C BC ⊥.则1AB ,1BB AB =,所以1ABB ∆是等边三角形,故12ABB S ∆==111122C ABB A C ABB B ABC V V V ---==111233ABC B C S ∆=⨯⨯⨯=,11111123323C ABB A ABB A V S h h h -=⋅=⨯⨯⋅=.所以h【规律方法】(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①判定定理;②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 ∥b ,a ⊥α⇒b ⊥α);③面面平行的性质(a ⊥α,α∥β⇒a ⊥β);④面面垂直的性质.(2)证明线面垂直的核心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因此,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想. (3)线面垂直的性质,常用来证明线线垂直. 【变式探究】1. (2019·河南南阳中学高三开学考试(文))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梯形,AB CD AD AB ⊥,, 且24 3.AD CD AB PA PD PC ======,(1)若O 为AC 的中点,证明:PO ⊥平面.ABCD (2)求点C 到平面PAB 的距离.【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证明:因为AB CD AD AB ⊥,,AD CD AC ∴⊥=,,又3PA PC ==,O 为AC 的中点PO AC ∴⊥,1PO ==连接OD ,在Rt ACD ∆中,O 为AC 的中点12OD AC ∴== ∵222OD OP PD +=,PO OD ∴⊥又ODAC O =∴PO ⊥平面ABCD(2)解:设点C 到平面PAB 的距离为h ,则12442ABC S ∆=⨯⨯=,PB ==在PAB ∆中,32PA AB PB ==,, ∴9452cos 2323PAB +-∠==⨯⨯.∴1322PAB S ∆=⨯⨯=由C PAB P ABC V V --=44PO =⨯=,解得h =2.(2019·陕西高一期末)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菱形,2AB =,060BAD ∠=,面PAD ⊥面ABCD ,PAD ∆为等边三角形,O 为AD 的中点.(1)求证:AD ⊥平面POB ;(2)若E 是PC 的中点,求三棱锥P EDB -的体积. 【答案】(1)详见解析(2)12【解析】(1)证:因为O 为等边PAD ∆中边AD 的中点, 所以AD PO ⊥,又因为在菱形ABCD 中,060BAD ∠=, 所以ABD ∆为等边三角形,O 为AD 的中点, 所以AD BO ⊥,而PO BO O =,所以AD ⊥平面POB .(2)解:由(1)知AD PO ⊥,面PAD ⊥面ABCD ,所以PO ⊥底面ABCD ,因为等边PAD ∆的边长为2,所以PO , 易知BCD ∆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所以三棱锥P BCD -的体积为:21213P BCD V -==, 因为E 是PC 的中点,所以1122P EDB P BCD V V --==, 所以三棱锥P EDB -的体积为12.考点二 :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典例3】(2020·全国高考真题(文))如图,D 为圆锥的顶点,O 是圆锥底面的圆心,ABC 是底面的内接正三角形,P 为DO 上一点,∠APC =90°.(1)证明:平面PAB ⊥平面PAC ;(2)设DO ,求三棱锥P −ABC 的体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连接,,OA OB OC ,D 为圆锥顶点,O 为底面圆心,OD ∴⊥平面ABC ,P 在DO 上,,OA OB OC PA PB PC ==∴==,ABC 是圆内接正三角形,AC BC ∴=,PAC ≌PBC ,90APC BPC ∴∠=∠=︒,即,PB PC PA PC ⊥⊥,,PA PB P PC =∴⊥平面,PAB PC ⊂平面PAC ,∴平面PAB ⊥平面PAC ;(2)设圆锥的母线为l ,底面半径为r ,圆锥的侧面积为,rl rl π==2222OD l r =-=,解得1,r l ==2sin 603AC r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PC 中,22AP AC ==在Rt PAO 中,PO ===,∴三棱锥P ABC -的体积为11333248P ABC ABC V PO S -=⋅=⨯⨯⨯=△.【典例4】(2020·五华·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文))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B AC ⊥,1A B ⊥平面ABC ,1AB AC ==,12AA =.(1)证明:平面1AA B ⊥平面11AAC C ; (2)求三棱锥111B A BC -的体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6.【解析】(1)证明:∵1A B ⊥平面ABC ,AC ⊂平面ABC , ∴1A B AC ⊥.又∵AB AC ⊥,∵1AB A B B ⋂=, ∴AC ⊥平面1A AB . 又∵AC ⊂平面11A ACC , ∴平面1AA B ⊥平面11AAC C .(2)111111111111111332B A BC B A B C A B C V V S A B --==⋅=⨯⨯⨯=△. 【规律方法】 1.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 ①面面垂直的定义;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 ⊥β,a ⊂α⇒α⊥β). 2.证面面垂直的思路(1)关键是考虑证哪条线垂直哪个面.这必须结合条件中各种垂直关系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综合考虑. (2)条件中告诉我们某种位置关系,就要联系到相应的性质定理,如已知两平面互相垂直,我们就要联系到两平面互相垂直的性质定理. 【变式探究】1.在四边形ABCD 中,//,,45AD BC ADAB BCD,90BAD ∠=︒,将ABD ∆沿BD 折起,使平面ABD ⊥平面BCD ,构成三棱锥A BCD -,如图,则在三棱锥A BCD -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平面ABD ⊥平面ABCB.平面ADC ⊥平面BDCC.平面ABC ⊥平面BDCD.平面ADC ⊥平面ABC 【答案】D 【解析】在直角梯形ABCD 中,因为AB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45ABD ADB ∠=∠=︒, 所以45DBC ∠=︒,故CD BD ⊥,折起后仍然满足CD BD ⊥.因为平面ABD ⊥平面BCD ,CD ⊂平面BCD , 平面ABD ⋂平面BCD BD =, 所以CD ⊥平面ABD ,因AB 平面ABD ,所以CD AB ⊥.又因为AB AD ⊥,AD CD D =,所以AB ⊥平面ADC ,因AB平面ABC ,所以平面ADC ⊥平面ABC .2.(2020·贵溪市实验中学月考(文))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平面ABCD ,BD 是线段AC 的中垂线,BD 与AC 交于点O ,8AC =,2PD =,3OD =,5OB =.(1)证明:平面PBD ⊥平面PAC ; (2)求点B 到平面PAC 的距离.【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解析】(1)因为PD ⊥平面ABCD ,所以PD AC ⊥. 又因为BD AC ⊥,BDPD D =,所以AC ⊥平面PBD .又AC ⊂平面PAC ,所以平面PBD ⊥平面PAC . (2)因为8AC =,2PD =,3OD =,5OB =,所以由勾股定理得5AD CD ===,AP CP ==所以182PACS =⨯=△11852022ABC S AC OB =⋅=⨯⨯=△. 设点B 到平面PAC 的距离为h .由B PAC P ABC V V --=,得1133PAC ABC S h S PD ⋅=⋅△△, 即1141320233h ⨯⨯=⨯⨯, 解得101313h =. 【总结提升】在已知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进行转化,转化为线面垂直或线线垂直. 转化方法: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 考点三 : 线面、面面垂直的综合应用【典例5】(2020·安徽省舒城中学月考(文))设m ,n 是空间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空间两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 ∥α,n ∥β,α∥β,则m ∥n ;②若α⊥β,m ⊥β,m ⊄α,则m ∥α;③若m ⊥n ,m ⊥α,α∥β,则n ∥β;④若α⊥β,α∩β=l ,m ∥α,m ⊥l ,则m ⊥β.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C 【解析】由,m n 是空间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空间两个不同的平面. 在①中,若//,//,//m n αβαβ,则m 与n 相交、平行或异面,故①错误;在②中,设,,n n l l ααβ⊂⋂=⊥,因为αβ⊥,所以n β⊥,又m β⊥,所以//m n ,又m α⊄,n ⊂α,所以//m α,故②正确;在③中,若,,//m n m ααβ⊥⊥,则n 与β平行或n β⊂,故③错误;在④中,设,m n γγα⊂⋂=,因为//m α,所以//m n ,又m l ⊥,所以n l ⊥, 又因为,,l n αβαβα⊥⋂⊂=,所以n β⊥,所以m β⊥,故④正确. 故选:C .【典例6】(2020·临猗县临晋中学月考(文))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 A -AB -P A -BC -AB -BC -P A -AB -BC -2-D 为线段AC 的中点,E 为线段PC 上一点.(1)求证:P A ⊥BD ;(2)求证:平面BDE ⊥平面P AC ;(3)当P A ∥平面BDE 时,求三棱锥E -BCD 的体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13【解析】(I )因为PA AB ⊥,PA BC ⊥,所以PA ⊥平面ABC , 又因为BD ⊂平面ABC ,所以PA BD ⊥.(II )因为AB BC =,D 为AC 中点,所以BD AC ⊥, 由(I )知,PA BD ⊥,所以BD ⊥平面PAC . 所以平面BDE ⊥平面PAC .(III )因为PA 平面BDE ,平面PAC ⋂平面BDE DE =, 所以PA DE .因为D 为AC 的中点,所以112DE PA ==,BD DC ==由(I )知,PA ⊥平面ABC ,所以DE ⊥平面PAC . 所以三棱锥E BCD -的体积1163V BD DC DE =⋅⋅=. 【规律方法】1.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一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是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三是平行线法(若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于这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解题时,注意线线、线面与面面关系的相互转化;另外,在证明线线垂直时,要注意题中隐含的垂直关系,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中线和顶角的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矩形的内角、直径所对的圆周角、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直角三角形(或给出线段长度,经计算满足勾股定理)、直角梯形等等.2.垂直、平行关系证明中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常见类型.(1)证明线面、面面平行,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2)证明线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3)证明线线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3.在垂直关系的证明中,线线垂直是问题的核心,可以根据已知的平面图形通过计算的方式(如勾股定理)证明线线垂直,也可以根据已知的垂直关系证明线线垂直.4.垂直关系的转化:【变式探究】1.(2019·四川高考模拟(理))如图所示,在RtΔABC中,AB=4,AC=3,BC=5,在BC边上任取一点D,并将ΔABD沿直线AD折起,使平面ABD⊥平面ACD,则折叠后B、C两点间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答案】√13【解析】如图所示,设∠BAD=θ,则∠CAD=π2−θ,过点C作CE⊥AD于E,过B作BF⊥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F,所以BF=4sinθ,CE=3sin(π2−θ)=3cosθ,AF=4cosθ,AE=3cos(π2−θ)=3sinθ,所以EF=4cosθ−3sinθ,所以|BC|=√CE2+EF2+BF2=√(3cosθ)2+(4cosθ−3sinθ)2+(4sinθ)2 =√9cos2θ+16cos2θ+9sin2θ−24sinθcosθ+16sin2θ=√25−24sinθcosθ=√25−12sin2θ,当sin2θ=1时,|BC|min=√13.2.(2019·云南高三月考(文))如图,在△ABC 中,∠B =90°,AB =BC =2,P 为AB 边上一动点,PD ∥BC 交AC 于点D ,现将△PDA 沿PD 翻折至△PDA 1,E 是A 1C 的中点.(1)若P 为AB 的中点,证明:DE ∥平面PBA 1.(2)若平面PDA 1⊥平面PDA ,且DE ⊥平面CBA 1,求四棱锥A 1﹣PBCD 的体积. 【答案】(1)详见解析(2)12【解析】(1)证明:令1A B 的中点为F ,连接EF ,PF .因为P 为AB 的中点且//PD BC , 所以PD 是ABC △的中位线,所以//PD BC ,12PD BC =. 因为E 是1AC 的中点,且F 为1A B 的中点,所以EF 是1A BC 的中位线,所以//EF BC ,且12EF BC =,于是有PDEF ,所以四边形PDEF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DE PF , 又DE ⊄平面1PBA ,PF ⊂平面1PBA 所以有//DE 平面1PBA .(2)解:因为DE ⊥平面1CBA ,所以1DE AC ⊥. 又因为E 是1AC 的中点,所以1A D DC DA ==, 即D 是AC 的中点.由//PD BC 可得,P 是AB 的中点.因为在ABC △中,90B ∠=︒,//PD BC ,PDA 沿PD 翻折至1PDA ,且平面1PDA ⊥平面PDA ,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可得1PA ⊥平面PBCD ,所以111131·13322A PBCD PBCD V S A P -==⨯⨯=四棱锥四边形. 考点四: 平行、垂直的综合应用【典例7】(2020·全国高考真题(理))如图,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BB 1C 1C 是矩形,M ,N 分别为BC ,B 1C 1的中点,P 为AM 上一点,过B 1C 1和P 的平面交AB 于E ,交AC 于F .(1)证明:AA 1∥MN ,且平面A 1AMN ⊥平面EB 1C 1F ;(2)设O 为△A 1B 1C 1的中心,若AO ∥平面EB 1C 1F ,且AO =AB ,求直线B 1E 与平面A 1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M N 分别为BC ,11B C 的中点,1//MN BB ∴又11//AA BB1//MN AA ∴在ABC 中,M 为BC 中点,则BC AM ⊥ 又侧面11BB C C 为矩形,1BC BB ∴⊥ 1//MN BBMN BC ⊥由MN AM M ⋂=,,MN AM ⊂平面1A AMN∴BC ⊥平面1A AMN又11//B C BC ,且11B C ⊄平面ABC ,BC ⊂平面ABC ,11//B C ∴平面ABC又11BC ⊂平面11EBC F ,且平面11EB C F ⋂平面ABC EF = 11//B C EF ∴//EF BC ∴又BC ⊥平面1A AMN∴EF ⊥平面1A AMNEF ⊂平面11EB C F∴平面11EB C F ⊥平面1A AMN(2)连接NP//AO 平面11EB C F ,平面AONP ⋂平面11EB C F NP =∴//AO NP根据三棱柱上下底面平行,其面1A NMA ⋂平面ABC AM =,面1A NMA ⋂平面1111AB C A N = ∴//ON AP故:四边形ONPA 是平行四边形 设ABC 边长是6m (0m >)可得:ON AP =,6NP AO AB m ===O 为111A B C △的中心,且111A B C △边长为6m∴16sin 603ON =⨯⨯︒=故:ON AP == //EF BC∴AP EPAM BM=3EP= 解得:EP m =在11B C 截取1B Q EP m ==,故2QN m =1B Q EP =且1//B Q EP∴四边形1B QPE 是平行四边形, ∴1//B E PQ由(1)11B C ⊥平面1A AMN故QPN ∠为1B E 与平面1A AMN 所成角在Rt QPN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PQ ===sin10QN QPN PQ ∴∠===∴直线1B E 与平面1A 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10.【典例8】(2018·全国高考真题(文))如图,矩形ABCD 所在平面与半圆弧CD 所在平面垂直,M 是CD 上异于C ,D 的点.(1)证明:平面AMD ⊥平面BMC ;(2)在线段AM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MC ∥平面PBD ?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存在,理由见解析 【解析】(1)由题设知,平面CMD ⊥平面ABCD ,交线为CD .因为BC ⊥CD ,BC ⊂平面ABCD ,所以BC ⊥平面CMD ,故BC ⊥DM . 因为M 为CD 上异于C ,D 的点,且DC 为直径,所以DM ⊥CM . 又BC ∩CM =C ,所以DM ⊥平面BMC . 而DM ⊂平面AMD ,故平面AMD ⊥平面BMC . (2)当P 为AM 的中点时,MC ∥平面PBD .证明如下:连结AC 交BD 于O .因为ABCD 为矩形,所以O 为AC 中点.连结OP ,因为P 为AM 中点,所以MC ∥OP .MC ⊄平面PBD ,OP ⊂平面PBD ,所以MC ∥平面PBD .【总结提升】1.与探索性问题有关的解题策略(1)求条件探索性问题的主要途径:①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证明;②先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证明充分性.(2)涉及点的位置探索性问题一般是先根据条件猜测点的位置再给出证明,探索点存在问题,点多为中点或三等分点中某一个,也可以根据相似知识建点.2.证明折叠问题中的平行与垂直,关键是分清折叠前后图形的位置和数量关系的变与不变.一般地,折叠前位于“折痕”同侧的点、线间的位置和数量关系折叠后不变,而折叠前位于“折痕”两侧的点、线间的位置关系折叠后会发生变化.对于不变的关系可在平面图形中处理,而对于变化的关系则要在立体图形中解决. 【变式探究】1. (2020·江苏省震泽中学期末)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P AB =,,M N 分别为线段,PB PC 上的点(异于端点),平面PAB ⊥平面PBC .(1)若//BC 平面AMN ,求证://BC MN ;(2)若M 为PB 的中点,求证:平面AMN ⊥平面PBC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解析】(1)因为//BC 平面AMN ,BC ⊂平面PBC ,平面AMN平面PBC MN =,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可得//BC MN(2)因为M 为PB 的中点,且AP AB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M PB ⊥, 又因为平面PAB ⊥平面PBC , 平面PAB ⋂平面PBC BC =,AM ⊂平面PAB ,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即可得:AM ⊥平面PBC ,又因为AM ⊂平面AMN ,所以平面AMN ⊥平面PBC2.如图(1)所示,在Rt △ABC 中,∠ABC =90°,D 为AC 的中点,AE ⊥BD 于点E (不同于点D ),延长AE 交BC 于点F ,将△ABD 沿BD 折起,得到三棱锥A 1—BCD ,如图(2)所示.(1)若M 是FC 的中点,求证:直线DM ∥平面A 1EF . (2)求证:BD ⊥A 1F .(3)若平面A 1BD ⊥平面BCD ,试判断直线A 1B 与直线CD 能否垂直?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1)证明:∵D ,M 分别为AC ,FC 的中点, ∴DM ∥EF ,又∵EF ⊂平面A 1EF ,DM ⊄平面A 1EF , ∴DM ∥平面A 1EF .(2)证明:∵EF ⊥BD ,A 1E ⊥BD ,A 1E ∩EF =E ,A 1E ,EF ⊂平面A 1EF , ∴BD ⊥平面A 1EF ,又A 1F ⊂平面A 1EF , ∴BD ⊥A 1F .(3)直线A 1B 与直线CD 不能垂直.理由如下:∵平面BCD ⊥平面A 1BD ,平面BCD ∩平面A 1BD =BD ,EF ⊥BD ,EF ⊂平面CBD , ∴EF ⊥平面A 1BD ,又∵A1B⊂平面A1BD,∴A1B⊥EF,又∵DM∥EF,∴A1B⊥DM.假设A1B⊥CD,∵DM∩CD=D,∴A1B⊥平面MCD,∴A1B⊥BD,与∠A1BD为锐角矛盾,∴直线A1B与直线CD不能垂直.。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类型一、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如果直线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②如果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则;③如果直线不垂直于,则内没有与垂直的直线;④如果直线不垂直于,则内也可以有无数条直线与垂直.A.0B.1 C.2 D.3答案:B解析:当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时,与不一定垂直,故①不对;当与内的一条直线垂直时,不能保证与垂直,故②不对;当与不垂直时,可能与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故③不对;④正确.故选B.【变式1】在空间,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重合B.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C.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D.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答案:D解析:A项,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也可以是两条平行线;B项,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可平行、可相交;C项,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可平行、可相交;D项,正确.类型二、直线和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2.如图,在椎体P-ABCD中,ABCD是边长为1的菱形,且∠DAB=60,,PB=2, E,F分别是BC,PC的中点.(1)证明:AD 平面DEF;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所示,直三棱柱中,∠ACB=90°,AC=1,,侧棱,侧面的两条对角线交点为D,的中点为M.求证:平面CBD⊥平面BDM.证明:如下图,连接、、,则.∵,∴为等腰三角形.又知D为其底边的中点,∴.∵,,∴.又,∴.∵为直角三角形,D为的中点,∴,.又,,∴..即CD⊥DM.∵、为平面BDM内两条相交直线,∴CD⊥平面BDM.又∵,∴平面CBD⊥平面BDM.类型三、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3.如图所示,已知∠BOC在平面内,OA是平面的斜线,且∠AOB=∠AOC=60°,OA=OB=OC=,BC=,求OA和平面所成的角.解析:∵,∠AOB=∠AOC=60°,∴△AOB、△AOC为正三角形,∴.∵,∴,∴△ABC为直角三角形.同理△BOC也为直角三角形.过A作AH垂直平面于H,连接OH,∵AO=AB=AC,∴OH=BH=CH,H为△BOC的外心.∴H在BC上,且H为BC的中点.∵Rt△AOH中,,∴,∴∠AOH=45°.即AO和平面所成角为45°.【变式1】如图,四棱锥中,,,侧面为等边三角形,.(Ⅰ)证明:;解析:(I)取AB中点E,连结DE、SE,∴四边形BCDE为矩形,DE=CB=2,∵侧面为等边三角形∴又∵SD=1,,∴为直角.又∵,∴AB⊥平面SDE,∴.又SD与两条相交直线AB、SE都垂直.∴SD⊥平面SAB.【变式2】如图所示,在正三棱柱中,侧棱长为,底面三角形的边长为1,则与侧面所成的角是________.答案:类型四、二面角4.如图所示,在四面体ABCD中,△ABD、△ACD、△BCD、△ABC都全等,且BC,2=BD=3CD,求以BC为棱,以面BCD和面CDA为面的二面角大小.=解析:90°.【变式1】已知D 、E 分别是正三棱柱的侧棱和上的点,且.求过D 、E 、C 1的平面与棱柱的下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解析:如图,在平面内延长DE 和交于点F ,则F 是面与面的公共点,为这两个平面的交线,∴ 所求二面角就是的平面角.∵ ,且,∴ E 、分别DF 和A 1F 的中点.∵ ,∴ .又面,面,∴ 面,而面.∴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由已知,∴ .类型五、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5.在四面体ABCD 中,,AB=AD=CB=CD=AC=,如图所示.求证:平面ABD ⊥平面BCD .证明:∵△ABD与△BCD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取BD的中点E,连接AE、CE,则AE⊥BD,BD⊥CE,∴∠AEC为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在△ABD中,,,∴.同理.在△AEC中,,,由于,∴AE⊥CE,即∠AEC=90°,即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为90°.∴平面ABD⊥平面BCD.【变式1】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B=BC,CD=DA,E、F、G分别为CD、DA和对角线AC的中点,求证:平面BEF⊥平面BGD.证明:∵ AB=BC ,CD=AD ,G 是AC 的中点, ∴ BG ⊥AC ,DG ⊥AC , ∴ AC ⊥平面BGD . 又EF ∥AC , ∴ EF ⊥平面BGD . ∵ EF平面BEF ,∴ 平面BDG ⊥平面BEF .【变式2】如图所示,在Rt △AOB 中,︒=30∠AOB ,斜边AB=4.Rt △AOC 可以通过Rt △AOB 以直线AO 为轴旋转得到,且二面角B-AO-C 是直二面角.D 是AB 的中点. 求证:平面COD ⊥平面AOB ;证明:由题意,CO ⊥AO ,BO ⊥AO , ∴ ∠BOC 是二面角B-AO-C 的平面角. 又∵ 二面角B-AO-C 是直二面角. ∴ CO ⊥BO . 又∵ AO ∩BO=O , ∴ CO ⊥平面AOB .又CO平面COD ,∴ 平面COD ⊥平面AOB .【变式3】过点P 引三条长度相等但不共面的线段PA 、PB 、PC ,有∠APB=∠APC=60°,∠BPC=90°,求证:平面ABC ⊥平面BPC .证明:如图,已知PA=PB=PC=a,由∠APB=∠APC=60°,△PAC,△PAB为正三角形,则有:PA=PB=PC=AB=AC=a,取BC中点为E直角△BPC中,,,由AB=AC,AE⊥BC,直角△ABE中,,,,在△PEA中,,,∴,平面ABC⊥平面BPC.类型六、综合应用6.如图所示,△ABC为正三角形,CE⊥平面ABC,BD∥CE,且CE=AC=2BD,M是AE 的中点,求证:(1)DE=DA;(2)平面BDM⊥平面ECA;(3)平面DEA⊥平面ECA.证明:(1)取EC的中点F,连接DF.∵CE⊥平面ABC,∴CE⊥BC.易知DF∥BC,CE⊥DF.∵BD∥CE,∴BD⊥平面ABC.在Rt△EFD和Rt△DBA中,∵,,∴Rt△EFD≌Rt△DBA.故DE=AD.(2)取AC的中点N,连接MN、BN,MN CF.∵BD CF,∴MN BD.N平面BDM.∵EC⊥平面ABC,∴EC⊥BN.又∵AC⊥BN,∴BN⊥平面ECA.又∵BN平面MNBD,∴平面BDM⊥平面ECA.(3)∵DM∥BN,BN⊥平面ECA,∴DM⊥平面ECA.又∵DM平面DEA,∴平面DEA⊥平面ECA.总结升华:本题涉及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性质和判定,这里证明的关键是BN⊥平面ECA,应充分体会线线垂直、线面垂直与面面垂直的关系.7.如图所示,已知PA⊥矩形ABCD所在平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1)求证:MN∥平面PAD;(2)求证:MN⊥CD;(3)若∠PDA=45°,求证:MN⊥平面PCD.思路点拨:要证明MN∥平面PAD,须证MN平行于平面PAD内某一条直线.注意到M、N分别为AB,PC的中点,可取PD的中点E,从而只须证明MN∥AE即可.证明如下.证明:(1)取PD的中点E,连接AE、EN,则,故AMNE为平行四边形,∴MN∥AE.∵AE平面PAD,MN平面PAD,∴MN∥平面PAD.(2)要证MN⊥CD,可证MN⊥AB.由(1)知,需证AE⊥AB.∵PA⊥平面ABCD,∴PA⊥AB.又AD⊥AB,∴AB⊥平面PAD.∴AB⊥AE.即AB⊥MN.又CD∥AB,∴MN⊥CD.(3)由(2)知,MN⊥CD,即AE⊥CD,再证AE⊥PD即可.∵PA⊥平面ABCD,∴PA⊥AD.又∠PDA=45°,E为PD的中点.∴AE⊥PD,即MN⊥PD.又MN⊥CD,∴MN⊥平面PCD.总结升华:本题是涉及线面垂直、线面平行、线线垂直诸多知识点的一道综合题.(1)的关键是选取PD的中点E,所作的辅助线使问题处理的方向明朗化.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是转化规律.。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一)(讲义及答案)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一)(讲义)>知识点睛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线面垂直)1定义:如果直线/与平面内的____________ 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与平面&互相垂直,其中直线/叫做平面C(的_______ , 平面a叫做直线/的 ___________ ,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叫做直线/与平面a垂直记作,/丄久2 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_ 直线与此直线都垂直,则该平面垂直.,/丄⑴•;/丄a.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1.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2.若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它们所成的角是________ ;若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________ .3.线面角0的取值范ffl:____________ .所成的叫做三、二面角1.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 _______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右图记作二面角2.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 _____________ 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右图二面角的平面 _____________ .角记作3.二面角0的取值范ffl:___________ .四、平面与平面垂直(面面垂直)1. 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 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 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ABr\0=B,ABua,,则这两个平面垂直.精讲精练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B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C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D和一个三角形两边同时垂直的直线也和第三边垂直2 . 已知平面Ct与平面0相交,直线用丄Ct,贝y()0内必存在直线与切平行,且存在直线与加垂直〃内不一定存在直线与/ft平行,不一定存在直线与m垂直〃内不一定存在直线与,11平行,但必存在直线与m垂直 0内必存在直线与加平行,不一定存在直线与加垂直ABC.D・3 . 有以下四个命题:①a〃a, b丄a,贝g a丄”;②e丄”,b丄a,③《〃/?, b丄a,则《丄6(;(/丄久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④d丄/?〃a,C.①③D.②④PB 丄 AE平面ABCDEF 丄平面PAD直线DE 丄平面PAE直线PD 与平面ABCDEF 所成的角为30。
高考数学(人教a版,理科)题库: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含答案)
第5讲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一、选择题1.设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l⊥m,m⊂α,则l⊥α B.若l⊥α,l∥m,则m⊥αC.若l∥α,m⊂α,则l∥m D.若l∥α,m∥α,则l∥m答案 B2.已知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m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则“α⊥β”是“m⊥β”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m⊥β⇒α⊥β.答案 B3.已知P为△ABC所在平面外的一点,则点P在此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射影是△ABC垂心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P A=PB=PCB.P A⊥BC,PB⊥ACC.点P到△ABC三边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D.平面P AB、平面PBC、平面P AC与△ABC所在的平面所成的角相等解析条件A为外心的充分必要条件,条件C、D为内心的必要条件,故选B.答案 B4. 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BC1⊥AC,则C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A.直线AB上B.直线BC上C.直线AC上D.△ABC内部解析由BC1⊥AC,又BA⊥AC,则AC⊥平面ABC1,因此平面ABC⊥平面ABC1,因此C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H在直线AB上.答案 A5.设α,β为不重合的平面,m,n为不重合的直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α⊥β,α∩β=n,m⊥n,则m⊥αB.若m⊂α,n⊂β,m⊥n,则n⊥αC.若n⊥α,n⊥β,m⊥β,则m⊥αD.若m∥α,n∥β,m⊥n,则α⊥β解析与α、β两垂直相交平面的交线垂直的直线m,可与α平行或相交,故A错;对B,存在n∥α情况,故B错;对D,存在α∥β情况,故D错.由n⊥α,n⊥β,可知α∥β,又m⊥β,所以m⊥α,故C正确,选C.答案 C6.如图(a),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的中点,G是EF的中点,现在沿AE、AF及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B、C、D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H,如图(b)所示,那么,在四面体A-EFH中必有().A.AH⊥△EFH所在平面B.AG⊥△EFH所在平面C.HF⊥△AEF所在平面D.HG⊥△AEF所在平面解析折成的四面体有AH⊥EH,AH⊥FH,∴AH⊥面HEF.答案 A二、填空题7. 如图,拿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后略微展开,竖立在桌面上,折痕与桌面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解析折痕与矩形在桌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因此折痕与桌面垂直.答案垂直8.已知直线l⊥平面α,直线m⊂平面β.给出下列命题:①α∥β⇒l⊥m;②α⊥β⇒l∥m;③l∥m⇒α⊥β;④l⊥m⇒α∥β.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和线面垂直的定义可知①正确;因为l⊥α,α⊥β⇒l ∥β或l⊂β,所以l,m平行、相交、异面都有可能,故②错误;由线面垂直的定义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③正确;因为l⊥α,l⊥m⇒m⊂α或m∥α,又m⊂β,所以α,β可能平行或相交,故④错误.答案①③9.已知P为△ABC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A、PB、PC两两垂直,则下列命题:①PA⊥BC;②PB⊥AC;③PC⊥AB;④AB⊥B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PA⊥PC、PA⊥PB,PC∩PB=P,∴PA⊥平面PBC.又∵BC⊂平面PBC,∴PA⊥BC.同理PB⊥AC、PC⊥AB.但AB不一定垂直于BC.答案3个10. 如图,P A⊥圆O所在的平面,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O上的一点,E、F分别是点A在PB、PC上的正投影,给出下列结论:①AF⊥PB;②EF⊥PB;③AF⊥BC;④AE⊥平面PBC.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P A⊥平面ABC,∴P A⊥BC.又AC⊥BC,P A∩AC=A,∴BC⊥平面P AC.∴BC⊥AF.∵AF⊥PC,BC∩PC=C,∴AF⊥平面PBC,∴AF⊥PB,AF⊥BC.又AE⊥PB,AE∩AF=A,∴PB⊥平面AEF.∴PB⊥EF.故①②③正确.答案①②③三、解答题11.已知斜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C=90°,点B1在底面上射影D落在BC上.(1)求证:AC⊥平面BB1C1C;(2)若AB 1⊥BC 1,且∠B 1BC =60°,求证:A 1C ∥平面AB 1D .解析 (1)∵B 1D ⊥平面ABC ,AC ⊂平面ABC ,∴B 1D ⊥AC .又∵BC ⊥AC ,B 1D ∩BC =D ,∴AC ⊥平面BB 1C 1C .(2) ⎭⎬⎫AB 1⊥BC 1AC ⊥BC 1AB 1与AC 相交≠⇒⎭⎬⎫BC 1⊥平面AB 1C B 1C ⊂平面AB 1C ⇒BC 1⊥B 1C , ∴四边形BB 1C 1C 为菱形,∵∠B 1BC =60°,B 1D ⊥BC 于D ,∴D 为BC 的中点.连接A 1B ,与AB 1交于点E ,在三角形A 1BC 中,DE ∥A 1C ,∴A 1C ∥平面AB 1D .12. 如图所示,在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DB=BC ,DB ⊥AC ,点M 是棱BB 1上一点.(1)求证:B 1D 1∥平面A 1BD ;(2)求证:MD ⊥AC ;(3)试确定点M 的位置,使得平面DMC 1⊥平面CC 1D 1D .(1)证明 由直四棱柱,得BB 1∥DD 1,又∵BB 1=DD 1,∴BB 1D 1D 是平行四边形,∴B 1D 1∥BD .而BD ⊂平面A 1BD ,B 1D 1⊄平面A 1BD ,∴B 1D 1∥平面A 1BD .(2)证明 ∵BB 1⊥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BB 1⊥AC .又∵BD ⊥AC ,且BD ∩BB 1=B ,∴AC ⊥平面BB 1D .而MD ⊂平面BB 1D ,∴MD ⊥AC .(3)解 当点M 为棱BB 1的中点时,平面DMC 1⊥平面CC 1D 1D .取DC 的中点N ,D 1C 1的中点N 1,连接NN 1交DC 1于O ,连接OM ,如图所示.∵N 是DC 的中点,BD =BC ,∴BN ⊥DC .又∵DC 是平面ABCD 与平面DCC 1D 1的交线,而平面ABCD ⊥平面DCC 1D 1,∴BN ⊥平面DCC 1D 1.又可证得O 是NN 1的中点,∴BM ∥ON 且BM =ON ,即BMON 是平行四边形.∴BN ∥OM .∴OM ⊥平面CC 1D 1D .∵OM ⊂平面DMC 1,∴平面DMC 1⊥平面CC 1D 1D .13.如图是某直三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被削去上底后的直观图与三视图中的侧视图、俯视图,在直观图中,M 是BD 的中点,侧视图是直角梯形,俯视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有关数据如图所示.(1)若N 是BC 的中点,证明:AN ∥平面CME ;(2)证明:平面BDE ⊥平面BCD .(3)求三棱锥D -BCE 的体积.(1)证明 连接MN ,则MN ∥CD ,AE ∥CD ,又MN =AE =12CD ,∴四边形ANME 为平行四边形,∴AN ∥EM .∵AN ⊄平面CME ,EM ⊂平面CME ,∴AN ∥平面CME .(2)证明 ∵AC =AB ,N 是BC 的中点,AN ⊥BC ,又平面ABC ⊥平面BCD ,∴AN ⊥平面BCD .由(1),知AN ∥EM ,∴EM ⊥平面BCD .又EM ⊂平面BDE ,∴平面BDE ⊥平面BCD .(3)解 V D -BCE =V E -BCD =13S △BCD ·|EM |=13×22×42×2=83.14. 如图,在多面体ABC -A 1B 1C 1中,AA 1⊥平面ABC ,AA 1綉BB 1,AB =AC =AA 1=22BC ,B 1C 1綉12BC .(1)求证:A 1B 1⊥平面AA 1C ;(2)若D 是BC 的中点,求证:B 1D ∥平面A 1C 1C .(3)若BC =2,求几何体ABC -A 1B 1C 1的体积.(1)证明 ∵AB =AC =22BC ,AB 2+AC 2=BC 2,∴AB ⊥AC ,又AA 1⊥平面ABC ,AB ⊂平面ABC , ∴AA 1⊥AB ,AA 1∩AC =A ,∴AB ⊥平面AA 1C ,又∵AA 1綉BB 1,∴四边形ABB 1A 1为平行四边形. ∴A 1B 1∥AB ,∴A 1B 1⊥平面AA 1C .(2)证明 ∵B 1C 1綉12BC ,且D 是BC 的中点,∴CD 綉C 1B 1,∴四边形C 1CDB 1为平行四边形, ∴B 1D ∥C 1C ,B 1D ⊄平面A 1C 1C 且C 1C ⊂平面A 1C 1C , ∴B 1D ∥平面A 1C 1C .(3)解 连接AD ,DC 1,V =V 三棱柱A 1B 1C 1-ABD +V 四棱锥C -AA 1C 1D =12×1×1×2+13×(2×1)×1=526.。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带答案)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专题训练知识梳理一、线线垂直:如果两条直线于一点或经过后相交于一点,并且交角为,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二、线面垂直: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并且和这个平面内的_________________,则称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也就是说,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他就和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 .直线l和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2.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推论①: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于这个平面.推论②:如果两条直线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3.点到平面的距离:长度叫做点到平面的距离.三、面面垂直:1.定义:如果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与第三个平面,又这两个平面与第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线,就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平面α,β互相垂直,记作α⊥β.2.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___________,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3.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四、求点面距离的常用方法:1.直接过点作面的垂线,求垂线段的长,通常要借助于某个三角形.2.转移法:借助线面平行将点转移到直线上某一特殊点到平面的距离来求解.3.体积法:利用三棱锥的特征转换位置来求解.题型一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例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求证:(1)CD⊥AE;(2)PD⊥平面ABE.【变式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 ,AA1=2,E为棱CC1的中点.(Ⅰ)求证:B1D1⊥AE;(Ⅱ)求证:AC∥平面B1DE.【解答】(Ⅰ)连接BD,则BD∥B1D1,∵ABCD是正方形,∴AC⊥ BD.∵CE⊥平面ABCD,BD⊂平面ABCD,∴CE⊥BD.又∵AC∩CE=C,∴BD⊥面ACE.∵AE⊂面ACE,∴BD⊥AE,∴B1D1⊥AE.﹣﹣﹣(5分)(Ⅱ)证明:取BB1的中点F,连接AF、CF、EF.∵ E、F是C1C、B1B的中点,∴ CE∥B1F且CE=B1F,∴ 四边形B1FCE是平行四边形,∴ CF∥ B1E.∵ 正方形BB1C1C 中,E、F是CC、BB的中点,∴ EF∥BC且EF=BC又∵ BC∥AD且BC=AD,∴ E F∥AD且EF=AD.∴ 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F∥ED,∵ AF∩CF=C,BE∩ED=E,∴ 平面ACF∥平面B1DE.又∵ AC⊂平面ACF,∴AC∥面B1DE.【变式2】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底面ABCD为菱形,PA⊥平面ABCD,∠ABC=60°,点E、G分别是CD、PC的中点,点F在PD上,且PF:FD=2:1.(Ⅰ)证明:EA⊥PB;(Ⅱ)证明:BG∥面AFC.【解答】(Ⅰ)证明:因为面ABCD为菱形,且∠ABC=60°,所以△ ACD为等边三角形,又因为E是CD的中点,所以EA⊥AB.又PA⊥平面ABCD,所以EA⊥PA.而AB∩PA=A所以EA⊥面PAB,所以EA⊥PB.(Ⅱ)取PF中点M,所以PM=MF=FD.连接MG,MG∥CF,所以MG∥面AFC.连接BM,BD,设AC∩BD=O,连接OF,所以BM∥OF,所以BM∥面AFC.而BM∩MG=M所以面BGM∥面AFC,所以BG∥面AFC.【变式3】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O为底面中心,A1O⊥平面ABCD,AB=,AA1=2.(1)证明:AA1⊥BD(2)证明:平面A1BD∥平面CD1B1;(3)求三棱柱ABD﹣A1B1D1的体积.【解答】(1)证明:∵底面ABCD是正方形,∴BD⊥AC,又∵ A1O⊥平面ABCD且BD⊂面ABCD,∴ A1O⊥BD,又∵ A1O∩AC=O,A1O⊂面A1AC,AC⊂面A1AC,∴BD⊥面A1AC,AA1⊂面A1AC,∴ AA1⊥BD.(2)∵ A1B1∥AB,AB∥CD,∴ A1B1∥CD,又A1B1=CD,∴四边形A1B1CD是平行四边形,∴ A1D∥B1C,同理A1B∥CD1,∵ A1B⊂平面A1BD,A1D⊂平面A1BD,CD1⊂平面CD1B1,B1C⊂平面CD1B,且A1B∩A1D=A1,CD1∩B1C=C,∴平面A1BD∥平面CD1B1.(3)∵ A1O⊥面ABCD,∴ A1O是三棱柱A1B1D1﹣ABD的高,在正方形ABCD中,AO=1.在Rt△A1OA中,AA1=2,AO=1,∴ A1O=,∴ V三棱柱ABD﹣A1B1D1=S△ABD•A1O=•()2•=∴三棱柱ABD﹣A1B1D1的体积为.【变式4】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BC,AB=BC=AC=AA1=4,点F在CC1上,且C1F=3FC,E是BC的中点.(1)求证:AE⊥平面BCC1B1(2)求四棱锥A﹣B1C1FE的体积;(3)证明:B1E⊥AF.【解答】(1)∵ AB=AC,E是BC的中点,∴AE⊥ BC.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B1∥ AA1,∴ BB1⊥平面ABC,∵ AE⊂平面ABC,∴ BB1⊥ AE,….(2分)又∵ BB1∩BC=B,….(3分)BB1,BC⊂平面BB1C1C,∴AE⊥平面BB1C1C,….(4分)(2)由(1)知,即AE为四棱锥A﹣B1C1FE的高,在正三角形ABC中,AE=AB=2,…在正方形BB1C1C,中,CE=BE=2,CF=1,∴=﹣﹣S△CFE=4×=11.…(6分)∴=•AE==…(7分)(3)证明:连结B1F,由(1)得AE⊥平面BB1C1C,∵ B1E⊂平面BB1C1C,∴AE⊥B1E,….(8分)在正方形BB1C1C,中,B1F==5,B1E==2,EF==,∵ B1F2=B1E2+EF2,∴ B1E⊥EF….(9分)又∵AE∩EF=E,….(10分)AE,EF⊂平面AEF,∴ B1E⊥平面AEF,….(11分)∵ AF⊂平面AEF,∴ B1E⊥AF.….(12分)【变式5】如图,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底面ABCD为正方形,BC=PD=2,E为PC的中点,G在BC上,且CG=CB(1)求证:PC⊥BC;(2)求三棱锥C﹣DEG的体积;(3)AD边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PA∥平面MEG?若存在,求AM的长;否则,说明理由.【解答】(1)证明:∵PD⊥平面ABCD,∴PD⊥BC.又∵ABCD是正方形,∴BC⊥CD.又∵PD∩CD=D,∴BC⊥平面PCD.又∵PC⊂平面PCD,∴PC⊥BC.(2)∵BC⊥平面PCD,∴ GC是三棱锥G﹣DEC的高.∵ E是PC的中点,∴ S△EDC=S△PDC==×(×2×2)=1.V C﹣DEG=V G=GC•S△DEC=××1=.﹣DEC(3)连结AC,取AC中点O,连结EO、GO,延长GO交AD于点M,则PA∥平面MEG.证明:∵E为PC的中点,O是AC的中点,∴EO∥PA.又∵EO⊂平面MEG,PA⊄平面MEG,∴PA∥平面MEG.在正方形ABCD中,∵O是AC的中点,BC=PD=2,CG=CB.∴△OCG≌△OAM,∴AM=CG=,∴所求AM的长为.﹣﹣﹣﹣﹣﹣﹣﹣﹣﹣﹣﹣﹣﹣﹣﹣﹣【变式6】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B1⊥底面A1B1C1,A1B1⊥B1C1且A1B1=BB1=B1C1,D为AC的中点.(Ⅰ)求证:A1B⊥AC1(Ⅱ)在直线CC1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A1E⊥平面A1BD,若存在,试确定E 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Ⅰ)证明:连接AB1∵ BB1⊥平面A1B1C1∴ B1C1⊥BB1∵ B1C1⊥A1B1且A1B1∩BB1=B1∴ B1C1⊥平面A1B1BA∴ A1B⊥B1C1 . 又∵ A1B⊥AB1且AB1∩B1C1=B1∴A1B⊥平面AB1C1∴A1B⊥AC1(Ⅱ)存在点E在CC1的延长线上且CE=2CC1时,A1E⊥平面A1BD.设AB=a,CE=2a,∴,∴,,DE=,∴,∴A1E⊥A1D…∵BD⊥AC,BD⊥CC1,AC∩CC1=C,∴BD⊥平面ACC1A1,又A1E⊂平面ACC1A1∴ A1E⊥BD. 又BD∩A1D=D ,∴ A1E⊥平面A1BD【变式7】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B=5,点D是AB的中点.(1)求证:AC⊥ BC1;(2)求证:AC1∥平面CDB1.【解答】证明:(1)因为三棱柱ABC﹣A1B1C1为直三棱柱,所以C1C⊥平面ABC,所以C1C⊥AC.又因为AC=3,BC=4,AB=5,所以AC2+BC2=AB2,所以AC⊥BC.又C1C∩BC=C,所以AC⊥平面CC1B1B,所以AC⊥ BC1.(2)连结C1B交CB1于E,再连结DE,由已知可得E为C1B的中点,又∵D为AB的中点,∴DE 为△BAC1的中位线.∴AC1∥DE。
高三数学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练习题(含答案)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m⊥n,n∥α,则m⊥αB.若m∥β,β⊥α,则m⊥αC.若m⊥β,n⊥β,n⊥α,则m⊥αD.若m⊥n,n⊥β,β⊥α,则m⊥αC[A中,由m⊥n,n∥α可得m∥α或m与α相交或m⊥α,错误;B中,由m∥β,β⊥α可得m∥α或m与α相交或m⊂α,错误;C中,由m⊥β,n⊥β可得m∥n,又n⊥α,所以m⊥α,正确;D中,由m⊥n,n⊥β,β⊥α可得m∥α或m与α相交或m⊂α,错误.] 2.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能得出AB⊥CD的是()A[A选项中,因为CD⊥平面AMB,所以CD⊥AB;B选项中,AB与CD 成60°角;C选项中,AB与CD成45°角;D选项中,AB与CD夹角的正切值为 2.]3.(2019·东北三省三校联考)在四棱锥P-ABCD中,P A⊥平面ABCD,底面ABCD是正方形,且P A=AB=2,则直线PB与平面P AC所成角为()A.π6 B.π4 C.π3 D.π2A[连接BD,交AC于点O.因为P A⊥平面ABCD,底面ABCD是正方形,所以BD⊥AC,BD⊥P A.又因为P A∩AC=A,所以BD⊥平面P AC,故BO⊥平面P AC.连接OP,则∠BPO即为直线PB与平面P AC所成角.又因为P A=AB=2,所以PB=22,BO= 2.所以sin∠BPO=BOPB=12,所以∠BPO=π6.故选A.]4.(2017·全国卷Ⅲ)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D的中点,则() A.A1E⊥DC1B.A1E⊥BDC.A1E⊥BC1D.A1E⊥ACC[如图.∵A1E在平面ABCD上的投影为AE,而AE不与AC,BD垂直,∴B,D错;∵A1E在平面BCC1B1上的投影为B1C,且B1C⊥BC1,∴A1E⊥BC1,故C正确;(证明:由条件易知,BC1⊥B1C,BC1⊥CE,又CE∩B1C=C,∴BC1⊥平面CEA1B1.又A1E⊂平面CEA1B1,∴A1E⊥BC1)∵A1E在平面DCC1D1上的投影为D1E,而D1E不与DC1垂直,故A错.] 5.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AB,∠BCD=45°,∠BAD=90°.将△ADB沿BD折起,使平面ABD⊥平面BCD,构成三棱锥A-BCD,则在三棱锥A-BCD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平面ABD⊥平面ABCB.平面ADC⊥平面BDCC.平面ABC⊥平面BDCD.平面ADC⊥平面ABCD[∵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AB,∠BCD=45°,∠BAD=90°,∴BD⊥CD.又平面ABD⊥平面BCD,且平面ABD∩平面BCD=BD,故CD⊥平面ABD,则CD⊥AB.又AD⊥AB,AD∩CD=D,AD⊂平面ADC,CD⊂平面ADC,故AB⊥平面ADC.又AB⊂平面ABC,∴平面ADC⊥平面ABC.]二、填空题6.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若该长方体的体积为82,则直线AC1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为.30°[连接BC1(图略),由AB⊥平面BB1C1C知∠AC1B就是直线AC1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由2×2×AA1=82得AA1=22,∴BC1=BC2+CC21=23,在Rt△AC1B中,tan∠AC1B=ABBC1=223=33,∴∠AC1B=30°.]7.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2,则点A1到平面AB1D1的距离是.23[如图,△AB1D1中,AB1=AD1=5,B1D1=2,∴△AB 1D 1的边B 1D 1上的高为(5)2-⎝ ⎛⎭⎪⎫222=322,∴S △AB 1D 1=12×2×322=32,设A 1到平面AB 1D 1的距离为h ;则有S △AB 1D 1×h =S △A 1B 1D 1×AA 1, 即32h =12×2,解得h =23.]8.(2016·全国卷Ⅱ)α,β是两个平面,m ,n 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如果m ⊥n ,m ⊥α,n ∥β,那么α⊥β. ②如果m ⊥α,n ∥α,那么m ⊥n . ③如果α∥β,m ⊂α,那么m ∥β.④如果m ∥n ,α∥β,那么m 与α所成的角和n 与β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②③④ [对于①,α,β可以平行,可以相交也可以不垂直,故错误. 对于②,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存在直线l ⊂α,n ∥l ,又m ⊥α,所以m ⊥l ,所以m ⊥n ,故正确.对于③,因为α∥β,所以α,β没有公共点.又m ⊂α,所以m ,β没有公共点,由线面平行的定义可知m ∥β,故正确.对于④,因为m ∥n ,所以m 与α所成的角和n 与α所成的角相等.因为α∥β,所以n 与α所成的角和n 与β所成的角相等,所以m 与α所成的角和n 与β所成的角相等,故正确.]三、解答题9.(2018·北京高考)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平面P AD ⊥平面ABCD ,P A ⊥PD ,P A =PD ,E ,F 分别为AD ,PB 的中点.(1)求证:PE⊥BC;(2)求证:平面P AB⊥平面PCD;(3)求证:EF∥平面PCD.[证明](1)因为P A=PD,E为AD的中点,所以PE⊥AD.因为底面ABCD为矩形,所以BC∥AD.所以PE⊥BC.(2)因为底面ABCD为矩形,所以AB⊥AD.又因为平面P AD⊥平面ABCD,所以AB⊥平面P AD.所以AB⊥PD.又因为P A⊥PD,所以PD⊥平面P AB.因为PD⊂平面PCD,所以平面P AB⊥平面PCD.(3)取PC中点G,连接FG,DG.因为F,G分别为PB,PC的中点,所以FG∥BC,FG=12BC.因为四边形ABCD为矩形,且E为AD的中点,所以DE∥BC,DE=12BC.所以DE∥FG,DE=FG.所以四边形DEFG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DG.又因为EF⊄平面PCD,DG⊂平面PCD,所以EF∥平面PCD.10.(2019·太原模拟)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是BC上的一点,AB=AC,且AD⊥BC.(1)求证:A1C∥平面AB1D;(2)若AB=BC=AA1=2,求点A1到平面AB1D的距离.[解](1)证明:如图,连接BA1,交AB1于点E,再连接DE,据直棱柱性质知,四边形ABB1A1为平行四边形,E为AB1的中点,∵AB=AC,AD⊥BC,∴D是BC的中点,∴DE∥A1C,又DE⊂平面AB1D,A1C⊄平面AB1D,∴A1C∥平面AB1D.(2)如图,在平面BCC1B1中,过点B作BF⊥B1D,垂足为F,∵D是BC中点,∴点C到平面AB1D与点B到平面AB1D距离相等,∵A1C∥平面AB1D,∴点A1到平面AB1D的距离等于点C到平面AB1D的距离,∴BF长为所求,在Rt△B1BD中,BD=1,BB1=2,B1D=5,∴BF=25=255,∴点A1到平面AB1D的距离为255.1.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BC1⊥AC,则C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A.直线AB上B.直线BC上C.直线AC上D.△ABC内部A[连接AC1(图略),由AC⊥AB,AC⊥BC1,AB∩BC1=B,得AC⊥平面ABC1.∵AC⊂平面ABC,∴平面ABC1⊥平面ABC.∴C1在平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两平面的交线AB上.]2.(2019·唐山模拟)如图,在以下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CDE垂直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B[对于①,易证AB与CE所成角为45°,则直线AB与平面CDE不垂直;对于②,易证AB⊥CE,AB⊥ED,且CE∩ED=E,则AB⊥平面CDE;对于③,易证AB与CE所成角为60°,则直线AB与平面CDE不垂直;对于④,易证ED⊥平面ABC,则ED⊥AB,同理EC⊥AB,可得AB⊥平面CDE.故选B.] 3.如图,P A⊥圆O所在的平面,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O上的一点,E,F分别是点A在PB,PC上的射影,给出下列结论:①AF⊥PB;②EF⊥PB;③AF⊥BC;④AE⊥平面PBC.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②③[由BC⊥AC,BC⊥P A可得BC⊥平面P AC,又AF⊂平面P AC,所以AF⊥BC,又AF⊥PC,则AF⊥平面PBC,从而AF⊥PB,AF⊥BC,故①③正确;由PB⊥AF,PB⊥AE可得PB⊥平面AEF,从而PB⊥EF,故②正确;若AE⊥平面PBC,则由AF⊥平面PBC知AE∥AF与已知矛盾,故④错误.] 4.(2019·西宁模拟)已知三棱柱ABC-A1B1C1,A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恰为AC的中点D,∠BCA=90°,AC=BC=2,又知BA1⊥AC1.(1)求证:AC1⊥平面A1BC;(2)求点C到平面A1AB的距离.[解](1)证明:∠BCA=90°得BC⊥AC,因为A1D⊥平面ABC,所以A1D⊥BC,A1D∩AC=D,所以BC⊥平面A1ACC1,所以BC⊥AC1.因为BA1⊥AC1,BA1∩BC=B,所以AC1⊥平面A1BC.(2)作DE⊥AB于点E,连接A1E,作DF⊥A1E于点F.因为A1D⊥平面ABC,所以A1D⊥AB,DE⊥AB,DE∩A1D=D,所以AB⊥平面A1DE,又DF⊂平面A1DE,所以AB⊥DF,由DF⊥A1E,A1E∩AB=E,所以DF⊥平面A1AB,由(1)及已知得DE=22,A1D=3,Rt△A1DE中,DF =A 1D ·DE A 1E =217, 因为D 是AC 中点,所以C 到面A 1AB 距离2217.1.(2019·衡阳模拟)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AD ⊥BD ,截面PQMN 是矩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A .平面BDC ⊥平面ADCB .AC ∥平面PQMNC .平面ABD ⊥平面ADCD .AD ⊥平面BDCD [由PQ ∥MN ,MN ⊂平面ADC ,PQ ⊄平面ADC ,得PQ ∥平面ADC ,又PQ⊂平面ABC,平面ABC∩平面ADC=AC,∴PQ∥AC,同理QM∥BD,因为PQ⊥QM,∴AC⊥BD,又BD⊥AD,AC∩AD=A,∴BD⊥平面ADC,∴平面BDC⊥平面ADC,平面ABD⊥平面ADC,∴A和C选项均正确;由PQ∥AC,得AC∥平面PQMN,∴B选项正确.∵不能得到AD⊥DC或AD⊥BC,∴不能得到AD⊥平面BDC,故选项D 不一定正确.故选D.]2.(2019·泉州模拟)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ABC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M,N分别是AB,AA1的中点,且A1M⊥B1N.(1)求证:B1N⊥A1C;(2)求M到平面A1B1C的距离.[解](1)证明:如图,连接CM.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平面ABC ,CM ⊂平面ABC , 所以AA 1⊥CM .在△ABC 中,AC =BC ,AM =BM ,所以CM ⊥AB .又AA 1∩AB =A ,所以CM ⊥平面ABB 1A 1.因为B 1N ⊂平面ABB 1A 1,所以CM ⊥B 1N .又A 1M ⊥B 1N ,A 1M ∩CM =M ,所以B 1N ⊥平面A 1CM .因为A 1C ⊂平面A 1CM ,所以B 1N ⊥A 1C .(2)法一:连接B 1M .在矩形ABB 1A 1中,因为A 1M ⊥B 1N ,所以∠AA 1M =∠A 1B 1N .所以tan ∠AA 1M =tan ∠A 1B 1N ,即AM AA 1=A 1N A 1B 1. 因为△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M ,N 分别是AB ,AA 1的中点,所以AM =1,CM =3,A 1B 1=2.设AA 1=x ,则A 1N =x 2.所以1x =x 22,解得x =2.从而S △A 1B 1M =12S 正方形ABB 1A 1=2,A 1C =B 1C =2 2.在△A 1CB 1中,cos ∠A 1CB 1=A 1C 2+B 1C 2-A 1B 212A 1C ·B 1C =34,所以sin ∠A 1CB 1=74,所以S △A 1B 1C =12A 1C ·B 1C ·sin ∠A 1CB 1=7.设点M 到平面A 1B 1C 的距离为d ,由V 三棱锥M -A 1B 1C =V 三棱锥C -A 1B 1M ,得13S △A 1B 1C ·d =13S △A 1B 1M ·CM ,所以d =S △A 1B 1M ·CM S △A 1B 1C =2217,即点M 到平面A 1B 1C 的距离为2217. 法二:在矩形ABB 1A 1中,因为A 1M ⊥B 1N ,所以∠AA 1M =∠A 1B 1N ,所以tan ∠AA 1M =tan ∠A 1B 1N ,即AM AA 1=A 1N A 1B 1. 因为△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M ,N 分别是AB ,AA 1的中点, 所以AM =1,CM =3,A 1B 1=2.设AA 1=x ,则A 1N =x 2,所以1x =x22,解得x =2.如图,取A 1B 1的中点D ,连接MD ,CD ,过M 作MO ⊥CD 于O .在正方形ABB 1A 1中,易知A 1B 1⊥MD ,由(1)可得CM ⊥A 1B 1,又CM ∩MD =M ,所以A 1B 1⊥平面CDM .因为MO ⊂平面CDM ,所以A 1B 1⊥MO .又MO ⊥CD ,A 1B 1∩CD =D ,所以MO ⊥平面A 1B 1C ,即线段MO 的长就是点M 到平面A 1B 1C 的距离.由(1)可得CM⊥MD,又MD=2,所以由勾股定理,得CD=CM2+MD2=7.S△CMD=12·CD·MO=12·CM·MD,即12×7×MO=12×3×2,解得MO=2217,故点M到平面A1B1C的距离为221 7.。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习题课)
DO的长度,∴P到平面ACC1A1的距离为
2a
2
例6、如图:ABCD是矩形,AB=a,BC=b(a>b), 沿对角线AC把△ADC折起,使AD⊥BC (1)求证:BD是异面直线AD与BC的公垂线 (2)求BD的长
证明:
D
C
(1)∵AD⊥CD,AD⊥BC
CD∩BC=C, ∴AD⊥平面BCD
A
B
∴AD⊥BD 且AD∩BD=D 同理可证:BC⊥BD 又BC∩BD=B,
而AB 平面ABD, ∴CD⊥AB,
又EF∥AB ∴EF⊥CD
D
P
C
B
例4、PA⊥平面ABCD,ABCD为矩形,M、N分别是 AB、PC的中点. 求证:AB⊥MN
P
证明:连AC,取AC中点O, 连MO和NO
∵ ABCD是矩形 ∴AB⊥MO 又∵PA⊥平面ABCD AB 平面ABCD ∴ PA⊥AB 又由NO∥PA
∵D为Rt△ABC斜边的中点 ∴ CD=AD, 又PA=PC,PD=PD A
D
B
∴ △PAD≌△PCD 而PD⊥AB
∴ PD⊥CD, CD∩AB = D
∴PD⊥平面ABC
例2、如图 平面α、β相交于PQ, 线段OA、OB分别垂直平面α、β, 求证:PQ⊥AB
证明:∵OA⊥α PQ α
A
∴ OA⊥PQ
(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唯一性定理: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
例1、已知直角△ABC所在平面外有一点P,且 PA=PB=PC,D是斜边AB的中点,
求证:D⊥平面ABC.
P
证明:PA=PB,D为AB中点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48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一、选择题1.已知直线l⊥平面α,直线m⊂平面β,则“l∥m”是“α⊥β”的()A.充要条件B.必要条件C.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解析:若l∥m,则m⊥平面α,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α⊥β,反过来,若α⊥β,l⊥α,则l∥β或l⊂β,又因为m⊂β,所以l与m 可能平行,异面或相交,所以“l∥m”是“α⊥β”的充分条件,故选C.答案:C2.已知m,n为两条不同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平面,直线m ⊂平面α,直线n⊥平面β,给出命题:①n⊥m⇒α∥β;②n∥m⇒α⊥β;③α∥β⇒n⊥m;④α⊥β⇒n∥m.其中正确命题为()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由直线n⊥面β,n∥m⇒m⊥面β,又因为直线m⊂平面α,所以α⊥β,②对,由题意,再结合α∥β⇒n⊥α⇒n⊥m,③对,故选B.答案:B3.设a,b是夹角为30°的异面直线,则满足条件“a⊂α,b⊂β,且α⊥β”的平面α,β()A.不存在B.有且只有一对C .有且只有两对D .有无数对解析:过直线a 的平面α有无数个,当平面α与直线b 平行时,两直线的公垂线与b 确定的平面β⊥α,当平面α与b 相交时,过交点作平面α的垂线与b 确定的平面β⊥α.故选D.答案:D4.如图所示,b ,c 在平面α内,a ∩c =B ,b ∩c =A ,且a ⊥b ,a ⊥c ,b ⊥c ,若C ∈a ,D ∈b (C ,D 均异于A ,B ),则△ACD 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解析:因为a ⊥b ,b ⊥c ,a ∩c =B ,所以b ⊥平面ABC ,AC ⊂平面ABC ,所以AD ⊥AC ,故△ACD 为直角三角形.答案:B5.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长为2,AC =BC =1,∠ACB =90°,D 是A 1B 1的中点,F 是BB 1上的动点,AB 1,DF 交于点E .要使AB 1⊥平面C 1DF ,则线段B 1F 的长为( )A.12 B .1C.32 D .2解析:设B 1F =x ,因为AB 1⊥平面C 1DF ,DF ⊂平面C 1DF ,所以AB 1⊥DF .由已知可以得A 1B 1=2,设Rt △AA 1B 1斜边AB 1上的高为h ,则DE =12h .又2×2=h 22+(2)2,所以h =233,DE =33.在Rt△DB 1E 中,B 1E =⎝ ⎛⎭⎪⎫222-⎝ ⎛⎭⎪⎫332=66.由面积相等得66×x 2+⎝ ⎛⎭⎪⎫222=22x ,得x =12. 答案:A6.已知球的直径SC =4,A ,B 是该球球面上的两点,AB =2,∠ASC =∠BSC =45°,则棱锥S —ABC 的体积为( ) A.33B.233C.433D.533解析:如图所示,由题意知,在棱锥S —ABC 中,△SAC ,△SBC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AB =2,SC =4,SA =AC =SB =BC =2 2.取SC 的中点D ,易证SC 垂直于面ABD ,因此棱锥S —ABC 的体积为两个棱锥S —ABD 和C —ABD 的体积和,所以棱锥S —ABC 的体积V =13SC ·S △ADB =13×4×3=43 3.答案:C二、填空题7.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BB 1与平面AC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解析:设BD 与AC 交于点O ,连接D 1O ,∵BB 1∥DD 1,∴DD 1与平面ACD 1所成的角就是BB 1与平面ACD 1成的角.∵AC ⊥BD ,AC ⊥DD 1,DD 1∩BD =D ,∴AC ⊥平面DD 1B ,平面DD 1B ∩平面ACD 1=OD 1,∴DD 1在平面ACD 1内的射影落在OD 1上,故∠DD 1O 为直线DD 1与平面ACD 1所成的角,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DD 1=1,DO =22,D 1O =62,∴cos ∠DD 1O =DD 1D 1O =63, ∴BB 1与平面AC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63. 答案:638.假设平面α∩平面β=EF ,AB ⊥α,CD ⊥β,垂足分别为B ,D ,如果增加一个条件,就能推出BD ⊥EF ,现有下面四个条件:①AC ⊥α;②AC 与α,β所成的角相等;③AC 与BD 在β内的射影在同一条直线上;④AC ∥EF .其中能成为增加条件的是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序号都填上)解析:如果AB 与CD 在一个平面内,可以推出EF 垂直于该平面,又BD 在该平面内,所以BD ⊥EF .故要证BD ⊥EF ,只需AB ,CD 在一个平面内即可,只有①③能保证这一条件.答案:①③9.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BC 的中点,点P 在线段D 1E 上.点P 到直线CC 1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点P 到直线CC 1的距离等于点P 在面ABCD 上的射影到点C 的距离,点P 在面ABCD 内的射影落在线段DE 上设为P ′,问题等价求为P ′C 的最小值,当P ′C ⊥DE 时,P ′C 的长度最小,此时P ′C =2×122+1=255. 答案:255三、解答题10.(2014·湖北卷)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P ,Q ,M ,N 分别是棱AB ,AD ,DD 1,BB 1,A 1B 1,A 1D 1的中点.求证:(1)直线BC1∥平面EFPQ;(2)直线AC1⊥平面PQMN.解:(1)连接AD1,由ABCD-A1B1C1D1是正方体,知AD1∥BC1,因为F,P分别是AD,DD1的中点,所以FP∥AD1.从而BC1∥FP.而FP⊂平面EFPQ,且BC1⊄平面EFPQ,故直线BC1∥平面EFPQ.(2)如图,连接AC,BD,则AC⊥BD.由CC1⊥平面ABCD,BD⊂平面ABCD,可得CC1⊥BD.又AC∩CC1=C,所以BD⊥平面ACC1.而AC1⊂平面ACC1,所以BD⊥AC1.因为M,N分别是A1B1,A1D1的中点,所以MN∥BD,从而MN ⊥AC1.同理可证PN⊥AC1.又PN∩MN=N,所以直线AC1⊥平面PQMN.1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2BC ,P ,Q 分别为线段AB ,CD 的中点,EP ⊥平面ABCD .(1)求证:DP ⊥平面EPC .(1)问在EP 上是否存在点F 使平面AFD ⊥平面BFC ?若存在,求出FP AP 的值.解:(1)因为EP ⊥平面ABCD ,所以EP ⊥DP ,又四边形ABCD 为矩形,AB =2BC ,P ,Q 为AB ,CD 的中点,所以PQ ⊥DC ,且PQ =12DC ,所以DP ⊥PC .因为EP ∩PC =P ,所以DP ⊥平面EPC .(2)如图,假设存在F 使平面AFD ⊥平面BFC ,因为AD ∥BC ,AD ⊄平面BFC ,BC ⊂平面BFC ,所以AD ∥平面BFC ,所以AD 平行于平面AFD 与平面BFC 的交线l .因为EP ⊥平面ABCD ,所以EP⊥AD,而AD⊥AB,AB∩EP=P,所以AD⊥平面F AB,所以l⊥平面F AB,所以∠AFB为平面AFD与平面BFC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因为P是AB的中点,且FP⊥AB,所以当∠AFB=90°时,FP=AP,所以当FP=AP,即FPAP=1时,平面AFD⊥平面BFC.1.如右图,在三棱锥P—ABC中,点E,F分别是棱PC,AC的中点.(1)求证:P A∥平面BEF;(2)若平面P AB⊥平面ABC,PB⊥BC,求证:BC⊥P A.解:(1)在△P AC中,E、F分别是PC、AC的中点,所以P A∥EF,又P A⊄平面BEF,EF⊂平面BEF,所以P A∥平面BEF.(2)在平面P AB内过点P作PD⊥AB,垂足为D.因为平面P AB⊥平面ABC,平面P AB∩平面ABC=AB,PD⊂平面P AB,所以PD⊥平面ABC,又BC⊂平面ABC,所以PD⊥BC,又PB⊥BC,PD∩PB=P,PD⊂平面P AB,PB⊂平面P AB,所以BC⊥平面P AB,又P A⊂平面P AB,所以BC⊥P A.2.(2014·广东卷)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D⊥平面ABCD,∠DPC=30°,AF⊥PC于点F,EF∥CD,交PD于点E.(1)证明:CF⊥平面ADF;(2)求二面角D—AF—E的余弦值.解:(1)证明:PD⊥平面ABCD,PD⊂面PCD,∴平面PCD ⊥平面ABCD ,平面PCD ∩平面ABCD =CD ,AD ⊂平面ABCD ,AD ⊥CD ,∴AD ⊥平面PCD ,CF ⊂平面PCD ,∴CF ⊥AD ,又AF ⊥PC ,∴CF ⊥AF , AD ,AF ⊂平面ADF ,AD ∩AF =A ,∴CF ⊥平面ADF .(2)解法1:过E 作EG ∥CF 交DF 于G ,∵CF ⊥平面ADF , ∴EG ⊥平面ADF ,过G 作GH ⊥AF 于H ,连EH ,则∠EHG 为二面角D —AF —E 的平面角,设CD =2,∵∠DPC =30°,∴∠CDF =30°,从而CF =12CD =1,CP =4,∵EF ∥ DC ,∴DE DP =CF CP ,即DE 23=122, ∴DE =32,还易求得EF =32,DF =3,从而EG =DE ·EF DF =32·323=34,易得AE =192,AF =7,EF =32,∴EH =AE ·EF AF =192·327=31947, 故HG =(31947)2-(34)2=6347, ∴cos ∠EHG =GH EH =6347·47319=25719. 解法2:分别以DP ,DC ,DA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DC =2,则A (0,0,2),C (0,2,0),P (23,0,0),设CF→=λCP →,则F (23λ,2-2λ,0),DF →⊥CF →,可得λ=14,从而F (32,32,0),易得E (32,0,0),取面AD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2CP →=(3,-1,0),设面AE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x ,y ,z ),利用n 2·AE →=0,且n 2·AF→=0,得n 2可以是(4,0,3),从而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n 1·n 2|n 1|·|n 2|=432×19=25719.。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_练习题1(答案)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一、选择题1、“直线l垂直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是“l⊥α”的()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如果一条直线l与平面α的一条垂线垂直,那么直线l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A、l⊂αB、l⊥αC、l∥αD、l⊂α或l∥α3、若两直线a⊥b,且a⊥平面α,则b与α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b∥αC、b⊂αD、b∥α,或b⊂α4、a∥α,则a平行于α内的( )A、一条确定的直线B、任意一条直线C、所有直线D、无数多条平行线5、如果直线a∥平面α,那么直线a与平面α内的 ( )A、一条直线不相交B、两条直线不相交C、无数条直线不相交D、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6、若直线l上有两点P、Q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则直线l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相交C、平行或相交D、平行、相交或在平面α内二、填空题7、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有条;垂面有个;平行线有条;平行平面有个.8、过平面外一点作该平面的垂线有条;垂面有个;平行线有条;平行平面有个.9、过一点可作________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10、过平面α的一条斜线可作_________个平面与平面α垂直.11、过平面α的一条平行线可作_________个平面与平面α垂直.三、解答题12、求证: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13、过一点和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14、有一根旗杆AB高8m,它的顶端A挂一条长10m的绳子,拉紧绳子并把它的下端放在地面上的两点(和旗杆脚不在同一直线上),C D,如果这两点都和旗杆脚B的距离是6m,那么旗杆就和地面垂直,为什么?15、已知直线l⊥平面α,垂足为A,直线AP⊥l求证:AP在α内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D ;3、D ;4、D ;5、D ;6、D二、填空题7、无数,一,一,无数8、一,无数,无数,一9、无数10、一个11、一个三、解答题12、已知:a∥b,a⊥α 求证:b⊥α证明:设m 是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αααα⊥⇒⎭⎬⎫⊂⊥⇒⎭⎬⎫⊥⇒⎭⎬⎫⊂⊥b m m b b a m a m a //13、已知:平面α和一点P 求证:过点P 与α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证明:不论P 在平面α内或外,设直线PA α⊥,垂足为A(或P ) 若另一直线PB α⊥,设,PA PB 确定的平面为β,且a αβ=I ∴,PA a PB a ⊥⊥又∵,PA PB 在平面β内,与平面几何中的定理矛盾 所以过点P 与α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βαa P B A14、解:在ABC∆和ABD∆中,∵8,6,10=====AB m BC BD m AC AD m Array∴222222+=+==6810AB BC AC222222+=+==AB BD AD6810∴90ABC ABD∠=∠=o即,⊥⊥AB BC AB BD又∵,,B C D不共线∴AB⊥平面BCD,即旗杆和地面垂直;15、证明:设AP与l确定的平面为β如果AP不在α内,则可设α与β相交于直线AM∵l⊥α,∴l⊥AM又AP⊥l,于是在平面β内过点A有两条直线垂直于l,这是不可能的所以AP一定在α。
垂直线与垂直线性质的判定
垂直线与垂直线性质的判定一、垂直线的定义与性质1.垂直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称为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垂直线的性质:(1)垂直线相交成直角;(2)垂线段的性质:垂线段是从一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3)垂线与直线的交点称为垂足;(4)在同一平面内,通过一点可以作一条且只能作一条垂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二、垂直线性质的判定1.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如果一条直线与另一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那么这条垂线是唯一的;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的乘积为-1。
三、垂直线的相关定理与公式1.定理: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与另外两条直线分别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定理: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与另外两条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3.公式:直线的斜率k与垂线的斜率k1满足k × k1 = -1。
四、垂直线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1.在建筑设计中,垂直线用于确定建筑物立面的垂直度;2.在机械制造中,垂直线用于保证零件的相互垂直度;3.在地理测绘中,垂直线用于确定地球表面上某一点的经度;4.在医学影像学中,垂直线用于诊断和分析患者的器官结构。
五、垂直线的相关练习题1.判断题: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对)2.判断题: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与另一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
(对)3.选择题:在同一平面内,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那么这条垂线是(唯一的一条)。
4.计算题:已知直线L的斜率为2,求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的斜率。
(-1/2)5.应用题:建筑设计中,需要确定一座建筑物立面的垂直度,请问如何利用垂直线来实现?(答案:通过测量和绘制垂直线来确定建筑物的垂直度)习题及方法:1.习题:判断题。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习题)
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解决 实际问题,如建筑物的设计、空 间定位等。
总结词:结合其他几何知识,考 察对直线和平面垂直的综合应用 能力。
在给定的几何图形中(如长方体 、正方体、球等),判断某一直 线是否与某一平面垂直,并证明 。
在解析几何中,结合直线和平面 垂直的性质,研究曲线的性质和 几何意义。
04
数学建模中的应用
解析几何
在解析几何中,直线和平面垂直 的性质是重要的概念之一,用于 描述几何图形中的垂直关系和位
置关系。
物理建模
在物理建模中,直线和平面垂直的 性质常常被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轨 迹和受力分析,以解决物理问题。
经济建模
在经济建模中测经 济发展趋势。
判定定理的应用
应用场景
在几何、工程、建筑等领域中,常常需要判断一条直线是否与某个平面垂直。 通过应用判定定理,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出结果。
实例
在建筑设计中,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需要确保建筑物的支撑柱与地面垂 直。这时,可以通过应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来判断支撑柱是否与地面 垂直。
02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
解释
这个定理说明,只要一条直线与 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 条直线就与整个平面垂直,不需 要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垂直。
判定定理的证明
• 证明方法:通过反证法,假设直线与平面不垂直,那么直线要么与平面斜交,要么与平面平行。但当直线与平面斜交或平 行时,直线不可能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这与已知条件矛盾。因此,原假设不成立,直线与平面垂直。
性质的理解
直线和平面垂直时, 该直线与平面内任意 一条直线都垂直。
直线和平面垂直时, 该直线上的任意一点 到平面的距离都相等。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人教A版)(含答案)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人教A版)一、单选题(共12道,每道8分)1.在空间,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①如果直线a,b都与直线平行,那么a∥b②如果直线a与平面β内的直线b平行,那么a∥β③如果直线a与平面β内的直线b,c都垂直,那么a⊥β④如果平面β内的直线a垂直于平面α,那么α⊥β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已知α,β,γ是三个互不重合的平面,是一条直线,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是( ) A.B.C.D.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面面垂直的判定3.给出下列关于互不相同的直线m,,n,平面α,β及点A的四个命题:①若m⊂α,∩α=A,点A∉m,则与m不共面;②若m,是异面直线,∥α,m∥α,且n⊥,n⊥m,则n⊥α;③若∥α,m∥β,α∥β,则∥m;④若⊂α,m⊂α,∩m=A,∥β,m∥β,则α∥β.其中为假命题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4.如图,在正方体中,点P是CD上的动点,则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为( )A.30°B.45°C.60°D.90°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5.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O为△ABC的中心,侧棱长均为2,则侧棱与底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B. C. D.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6.将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起,使,则三棱锥D-ABC的体积为( )A. B.C. D.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7.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起,使得平面ADC⊥平面ABC,在折起后形成的三棱锥D-ABC中,给出下列三个命题:①△DBC是等边三角形;②AC⊥BD;③三棱锥D-ABC的体积是.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底面ABCD,E是PC的中点,已知AB=2,AD=,PA=2,则△PCD的面积为( )A. B.C. D.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9.(上接试题8)异面直线BC与AE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A.90°B.60°C.45°D.30°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10.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侧棱PA垂直于底面,且PA=3,则直线PC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A. B.C. D.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1.(上接试题10)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A. B.C. D.答案:A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12.(上接试题10,11)四棱锥P-ABCD的表面积为( )A.80B.68C.60D.48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11页共11页。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专题复习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专题复习1.已知两个平面垂直,下列命题①一个平面内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②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无数条直线;③一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④过一个平面内任意一点作交线的垂线,则此垂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B ) A .3 B.2 C.1 D.02.已知直线l α⊥平面,有以下几个判断:①若m l ⊥,则m α//;②若m α⊥,则m l //;③若m α//,则m l ⊥;④若m l //,则m α⊥.上述判断中正确的是(B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及BC 的中点,M 是EF 的中点,沿DE ,DF 及EF 把DAE △,DFC △,EBF △折起使A ,B ,C 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作P ,那么在四面体P DEF -中必有( A ) A.DP ⊥面PEF B.DM ⊥面PEF C.PM ⊥面DEF D.PF ⊥面DEF4.直线a 不垂直于平面α,则α内与a 垂直的直线有( C ) A.0条 B.1条 C.无数条 D.α内所有直线5.已知三条直线m ,n ,l ,三个平面α,β,γ.下面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D )A.αγαββγ⊥⎫⇒⎬⊥⎭// B.m l l m ββ⎫⇒⊥⎬⊥⎭// C.m m n n γγ⎫⇒⎬⎭//////D.m m n n γγ⊥⎫⇒⎬⊥⎭// 6.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若AB BC =,AD CD =,E 为对角线AC 的中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面ABD ⊥面BDC B.面ABC ⊥面ABD C.面ABC ⊥面ADC D.面ABC ⊥面BED 7.设,a b 是异面直线,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D )A.过不在,a b 上的点P 一定可作一直线和,a b 都相交 B.过不在,a b 上的点P 一定可作一平面和,a b 垂直 C.过a 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 垂直 D.过a 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 平行 8.下面四个命题:①若直线a //平面α,则α内任何直线都与a 平行;②若直线a ⊥平面α,则α内任何直线都与a 垂直; ③若平面α//平面β,则β内任何直线都与α平行;④若平面α⊥平面β,则β内任何直线都与α垂直. 其中正确的两个命题是( B ) A.①与② B.②与③ C.③与④ D.②与④9.设平面α⊥平面β,且l αβ=,直线a α⊂,直线b β⊂,且a 不与l 垂直,b 不与l 垂直,则a 与b (B )A.可能垂直,不可能平行 B.可能平行,不可能垂直 C.可能垂直,也可能平行 D.不可能垂直,也不能垂直10.设三棱锥P ABC -的顶点P 在底面ABC 内射影O (在ABC △内部,即过P 作PO ⊥底面ABC ,交于O ),且到三个侧面的距离相等,则O 是ABC △的( C ) A.外心 B.垂心 C.内心 D.重心11.如图所示,AB是圆O的直径,C是异于A,B两点的圆周上的任意一点,PAPAB△,PAC△,ABC△,PBC△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D)A.1B.2C.3D.412.已知直线a,b和平面α,有以下四个命题:①若aα//,a b//,则bα//;②若aα⊂,b Aα=,则a与b异面;③若a b//,bα⊥,则aα⊥;④若a b⊥,aα⊥,则bα//.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B)A.0B.1C.2D.313.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 n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两条不同的直线,nβ⊥③;mα⊥④.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14.设O为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P为平面AC外一点且有PA PC=,PB PD=,则PO与平面ABCD的关系是.垂直15.如图,直角ABC△所在平面外一点S,且SA SB SC==,点D为斜边AC的中点.(1)求证:SD⊥平面ABC;(2)若AB BC=,求证:BD⊥面SAC.17.已知:如图所示,平面α⊥平面β,lαβ=,在l上取线段4AB=,AC,BD分别在平面α和平面β内,且AC AB⊥,DB AB⊥,3AC=,12BD=,求CD长.18.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中,若11AB BC⊥.求证:11AB AC⊥.A16在三棱锥P ABC-中,侧面PAC与面ABC垂直,3PA PB PC===.(1)求证:AB BC⊥;(2)设AB BC==求AC与平面PBC。
直线与平面的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直线与平面的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典型例题一例1下列图形中,满足唯一性的是().A.过直线外一点作与该直线垂直的直线B.过直线外一点与该直线平行的平面C.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平行的直线D.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空间线线关系和线面关系,对定义的准确理解是解本题的关键.要注意空间垂直并非一定相关.解:A.过直线外一点作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由于并没有强调相交,所以这样的垂线可以作无数条.事实上这无数条直线还在同一个平面内,这个平面为该直线的一个垂面.B.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一条而且仅能作一条直线与该直线平行,但可以作无数个平面和该直线平行.C.过此点作平面内任一直线的平行线,这条平行线都平行于平面.所以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平行的直线应有无数条.D.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是有且仅有一条.假设空间点.平面,过点有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由于.为相交直线,不妨设.所确定的平面为,与的交线为,则必有,,又由于..都在平面内,这样在内经过点就有两条直线和直线垂直,与平面几何中经过一点有县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相矛盾.故选D.说明:有关〝唯一性〞结论的问题,常用反证法,或者借助于其它已证明过的唯一性命题来证明.在本书中,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有且仅有一条,同时,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面也是有且仅有一个.它们都是〝唯一性〞命题,在空间作图题中常常用到.典型例题二例2 已知下列命题:(1)若一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则该直线必垂直于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2)平面内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的直线互相平行;(3)若平面外的两条直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互相垂直,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4)若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且其中的一条平行一个平面,另一条是这个平面的斜线,则这两条直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互相垂直.上述命题正确的是( ).A.(1).(2) B.(2).(3) C.(3).(4) D.(2).(4)分析:本题考查的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简单应用.应用这两个定理时要特别注意〝平面内〞这一条件,同时要注意各种不同位置的两定理的基本图形及其变式图形.解:(1)已知直线不一定在平面内,所以不能用三垂线逆定理来判断垂直关系;(2)平面内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的直线必定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垂直,所以它们之间也平行;(3)根据三垂线定理可证明直线与另一直线的射影垂直,但不能进一步说明直线和直线垂直;(4)根据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和空间两直线所成角的概念,不难证明此命题的正确性.故选D.说明:(3)中若一直线与另一直线的射影垂直,则有另一直线必与这一直线的射影垂直.如在正方体中,分别为棱和上的点,为棱上的点,且,,求.典型例题三例3 如图,在正方体中,是的中点,是底面正方形的中心,求证:平面.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要证明平面,只要在平面内找两条相交直线与垂直.证明:连结..,在△中,∵分别是和的中点,∴.∵面,∴为在面内的射影.又∵,∴.同理可证,.又∵,.面,∴平面.∵,∴平面.另证:连结,,设正方体的棱长为,易证.又∵,∴.在正方体中易求出:,,.∵,∴.∵,.平面,∴平面.说明:要证线面垂直可找线线垂直,这是立体几何证明线面垂直时常用的转化方法.在证明线线垂直时既要注意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也要注意有时是从数量关系方面找垂直,即勾股定理或余弦定理的应用.典型例题四例4 如图,在△中,,平面,点在和上的射影分别为,求证:.分析:本题考查的仍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以及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相互转化思想.欲证,可证面,为此须证,进而可转化为证明平面,而已知,所以只要证即可.由于图中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关系较多,所以本题也可以利用三垂线定理和逆定理来证线线垂直.证明:∵面,平面,∴.∵,即,,∴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另证:由上面可证平面.∴为在平面内的射影.∵,∴.说明:在上面的证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证明线线垂直常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而证明线面垂直又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立体几何中的证明常常是在这种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实现的.本题若改为下题,想想如何证:已知⊙所在平面,为⊙的直径,为⊙上任意一点(与不重合).过点作的垂面交.于点,求证:.典型例题五例5 如图,为平面的斜线,为斜足,垂直平面于点,为平面内的直线,,,,求证:.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线面角的定义和计算.要证明三个角余弦值之间关系,可考虑构造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三个角的余弦值,再代入验证证明,其中构造直角三角形则需要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证明:过点作垂直于点,连.∵,∴在平面内射影为.∵,,∴.在△中有:①在△中有:②在△中有:③由①.②.③可得:.说明:由此题结论易知: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若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角为,则斜线与平面内其它直线所成角的范围为.典型例题六例6 如图,已知正方形边长为4,平面,,分别是中点,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分析:此题是1991年高考题,考查了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等位置关系以及逻辑推理和空间想像能力.本题是求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可用转移法将该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求另一点到该平面的距离.为此要寻找过点与平面平行的直线,因为与平面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证明:连结,和分别交于,连,作于.∵为正方形,分别为的中点,∴,为中点.∵,平面,∴平面.∴与平面的距离就是点到平面的距离.∵,∴.∵面,∴.∵,∴平面.∵平面,∴.又∵,,∴平面.即长就是点到平面的距离.∵正方形边长为4,,∴,,.在△中,.在△中,.说明: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常用三种方法:一是直接法.由该点向平面引垂线,直接计算垂线段的长.用此法的关键在于准确找到垂足位置.如本题可用下列证法:延长交的延长线于,连结,作于,作交于,连结,再作于,可得平面,长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二是转移法.将该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三是体积法.已知棱锥的体积和底面的面积.求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可逆用体积公式.典型例题七例7 如图所示,直角所在平面外一点,且.(1)求证:点与斜边中点的连线面;(2)若直角边,求证:面.分析:由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得到线线垂直,从而得到线面垂直.证明:(1)在等腰中,为中点,∴.取中点,连..∵,,∴.又,∴面,∴.∴面(.是面内两相交直线).(2)∵,∴.又∵面,∴.∵,∴面.说明: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在于寻找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寻找途径可由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垂直,可由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可由线面垂直得线线垂直等.典型例题八例8 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已知:,.求证:.分析: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只需在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与垂直即可.证明:如图所示,在平面内作两条相交直线..∵,∴,.又∵,从而有,.由作图知.为内两条相交直线.∴.说明:本题的结论可以作为判定线面垂直的依据,即当要证的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不明确或不易证出时,可以考虑证明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与平面垂直.典型例题九例9 如图所示,已知平面平面=,为.外一点,于,于,于.证明:.分析:先证...四点共面,再证明平面,从而得到.证明:∵,,∴.∴...四点共面.∵,,,∴,.又,∴平面.∴.说明:与线面平行和线线平行交替使用一样,线面垂直和线线垂直也常互为条件和结论.即要证线面垂直,先找线线垂直;要证线线垂直,先找线面垂直.本题证明〝...四点共面〞非常重要,仅由平面,就断定,则证明是无效的.典型例题十例10 平面内有一半圆,直径,过作平面,在半圆上任取一点,连.,且.分别是在.上的射影.(1)求证:;(2)这个图形中有多少个线面垂直关系?(3)这个图形中有多少个直角三角形?(4)这个图形中有多少对相互垂直的直线?分析:注意利用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有关知识进行判断.(1)证明:连..如上图所示,∵为已知圆的直径,∴.∵平面,,∴.∵,∴平面.∵平面,∴.∵于,,∴平面.∵于,且是在平面的射影,∴.解(2):由(1)知,平面,平面,平面.∵且,∴平面,∴图中共有4个线面垂直关系.(3)∵平面,∴.均为直角三角形.∵平面,∴.均为直角三角形.∵平面,∴..均为直角三角形.∵平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综上,图中共有11个直角三角形.(4)由平面知,,,.由平面知,,,.由平面知,,,.由平面知,,.综上,图中共有11对互相垂直的直线.说明:为了保证(2)(3)(4)答案不出错,首先应找准(2)的答案,由〝线面〞可得到〝线面内线〞,当〝线面内线〞且相交时,可得到直角三角形;当〝线面内线〞且不相交时,可得到异面且垂直的一对直线.典型例题十一例11 如图所示,.在平面内,是的斜线,.求与平面所成的角.分析:求与平面所成角,关键是确定在平面上射影的位置.由,可考虑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来确定位置,构造直角三角形则需用三垂线定理.解:如图所示,过作于.连结,则为在面上的射影,为与平面所成的角.作,由三重线定理可得.作,同理可得.由,,,可得≌,∴.∵.分别为.在内射影,∴.所以点在的平分线上.设,又,∴,,∴.在中,,∴,即与所成角为.说明:(1)本题在得出在面上的射影为的平分线后,可由公式来计算与平面所成的角,此时,,.(2)由与平面上射影为平分线还可推出下面结论:四面体中,若,,则点在面上的射影为的内心.典型例题十二例12 如图所示,在平面内有,在平面外有点,斜线,,且斜线.分别与平面所成的角相等,设点与平面的距离为,,且.求点与直线的距离.分析:由点向平面引垂线,考查垂足的位置,连.,推得,,又,故...为矩形的四个顶点.解:作平面,垂足为,连..∵,,∴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有:,,又,∴为矩形.又∵,∴,∴为正方形,∴.互相垂直平分.设为.的交点,连结,根据三垂线定理,有,则为到的距离.在中,,,∴.因此,点到的距离为.说明:由本例可得到点到直线距离的作法:(1)若点.直线在确定平面内,可直接由点向直线引垂线,这点和垂足的距离即为所求.(2)若点在直线所在平面外,可由三垂线定理确定:由这点向平面引垂线得垂足,由垂足引直线的垂线得斜足,则这点与斜足的距离为点到直线的距离.(3)处理距离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作.证.算,即作出符合要求的辅助线,然后证明所作距离符合定义,再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典型例题十三例13 如图,是正方形,垂直于平面,过且垂直于的平面交..分别于点..,求证:,.分析: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以及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由于图形的对称性,所以两个结论只需证一个即可.欲证,可证平面,为此须证.,进而转化证明平面.平面.证明:∵平面,平面,∴.又∵为正方形,∴.∴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又∵平面,∴,同理可证.说明:(1)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有:同一平面内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三垂线定理与它的逆定理,以及与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就与另一条垂直.(2)本题的证明过程中反复交替使用〝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的相互联系,充分体现了数学化思想的优越性.典型例题十四例14 如图,求证: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一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已知:在平面内,点,,,,垂足分别是..,.求证:.证明:∵,∴为在内的射影.∵,,∴.同理可证:.又∵,,,∴.说明:本题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题目,与此题类似的有下面命题:从一个角的顶点引这个角所在平面的斜射线,使斜射线和这个角两边的夹角相等,则斜射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由此结论和上一个例题很容易求解下面这道题:已知,为平面外一点,,求与平面所成角.典型例题十五例15 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号,不正确的打〝_〞号.(1)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它就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平行.( )(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3)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第三边.( )(4)过点垂直于直线的所有直线都在过点垂直于的平面内.( )(5)如果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那么其中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 )解:(1)直线与平面平行,则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不外乎有两种①平行②异面,因此应打〝_〞号(2)该命题的关键是这无数条直线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①若为平行,则该命题应打〝_〞号;若为相交,则该命题应打〝√〞,正是因为这两种情况可能同时具备,因此,不说明面内无这数条线的位置关系,则该命题应打〝_〞号.(3)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三角形所在的平面,由线面垂直定义的逆用,则该直线必垂直于三角形的第三边,∴该命题应打〝√〞.(4)前面介绍了两个命题,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根据第一个命题知:过点垂直于直线的平面惟一,因此,过点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都在过点且与直线垂直的平面内,∴该命题应打〝√〞号.(5)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设为,,且,,共点于,∵,,,且,确定一平面,设为,则,同理可知垂直于由,确定的平面,垂直于由了确定的平面,∴该命题应打〝√〞号.说明:本题是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等知识来解答的问题.解答此类问题必须作到:概念清楚.问题理解透彻.相关知识能灵活运用.典型例题十六例16 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的边,,引,为垂足,作于,求证:.分析:若证,只须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垂直平面中两条相交直线即可.证明:取中点,连.,∵,∴.又∵,∴,∴,又,∴又,∴,,又,∴.典型例题十七例17 如果平面与外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已知:直线,,.求证:.分析:若证线面平行,只须设法在平面内找到一条直线,使得,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得证.证明:(1)如图,若与相交,则由.确定平面,设..(2)如图,若与不相交,则在上任取一点,过作,.确定平面,设..典型例题十八例18 如图,已知在中,,线段,,为垂足.求证:不可能是的垂心.分析:根据本题所证结论,可采用反证法予以证明.证明:如图所示,假设是的垂心,则.∵,∴,∴,∴.又∵,∴,∴,∴,这与已知矛盾,∴假设不成立,故不可能是的垂心.说明:本题只要满足,此题的结论总成立.不妨给予证明.典型例题十九例19 在空间,下列哪些命题是正确的( ).①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③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垂直于不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A.仅②不正确B.仅①.④正确C.仅①正确D.四个命题都正确分析:①该命题就是平行公理,即课本中的公理4,因此该命题是正确的;②如图,直线平面,,,且,则,,即平面内两条直交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但,的位置关系并不是平行.另外,,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异面,如果把直线平移到平面外,此时与的位置关系仍是垂直,但此时,,的位置关系是异面.③如图,在正方体中,易知,,但,因此该命题是错误的.④该命题是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因此是正确的.综上可知①.④正确.∴应选B.典型例题二十例20 设,为异面直线,为它们的公垂线(1)若,都平行于平面,则;(2)若,分别垂直于平面.,且,则.分析:依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证明线与线的平行,由于此时垂直的关系较多,因此可以考虑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图1图2证明:(1)如图1,在内任取一点,设直线与点确定的平面与平面的交线为,设直线与点确定的平面与平面的交线为∵,,∴,又∵,,∴,,∴.(2)如图2,过作,则,则又∵,∴垂直于由和确定的平面.∵,∴,,∴.∴也垂直于由和确定的平面.故.说明:由第(2)问的证明可以看出: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线与线的平行,其关键是构造出平面,使所证线皆与该平面垂直.如题中,通过作出辅助线,构造出平面,即由相交直线与确定的平面.然后借助于题目中的其他垂直关系证得.典型例题二十一例21 如图,在正方体中,为异面直线与的公垂线,求证:.分析:证明,构造与.都垂直的平面是关键.由于是和的公垂线,这一条件对构造线面垂直十分有用.证明:连结,由于,,∴.又,,∴.①∵,,∴.∵四边形为正方形,∴,,∴,而,∴.同理,,∴.②由①.②可知:.典型例题二十二例22 如图,已知为外一点,..两两垂直,,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分析:欲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可先过点作平面的垂线,进一步求出垂线段的长.解:过作于点,连..,∴,,∵,∴≌≌,∴,∴为的外心.∵..两两垂直,∴,为正三角形,∴,∴.因此点到平面的距离.说明:(1)求点到平面距离的基本程序是:首先找到或作出要求的距离;然后使所求距离在某一个三角形中;最后在三角形中根据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出距离.(2)求距离问题转化到解三角形有关问题后,在三角形中求距离常常用到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有关三角函数知识.(3)点到平面距离是立体几何中一个重要内容,高考命题中出现较多,应充分注意,除了上面提到方法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比如以后学习的等积法,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不断总结.典型例题二十三例23 如图,已知在长方体中,棱,,求直线和平面的距离.分析:求线面距离,其基本方法是在线上选一点,作出点面距,距离然后根据求点面距的有关方法求解.解:如图,∵,且,,∴.从而点到平面的距离即为所求.过点作于,∵,且,∴.又,∴.即线段的长即为所求,在中,,∴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为.说明:本题考查长方体的性质,线面距离的概念等基础知识以及计算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进而转化为点线距离,再通过解三角形求解,这种转化的思想非常重要,数学解题的过程就是将复杂转化为简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从而求解.典型例题二十四例24 .分别为两条异面直线上的两条线段,已知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求线段的长.分析:首先依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平移,将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垂直关系转化到某一个或某几个平面内,应用平面几何有关知识计算出之长.解:如图,在平面内,过作,过作,两线交于.∵,∴就是.所成的角,.∵,∴四边形是矩形.连,∵,,且,∴.∵,∴.∵,∴.在中,得,∴.说明:解决空间问题,常常将空间关系转化一个或几个平面上来,只有将空间问题归化到平面上来,才能应用平面几何知识解题,而平移变换是转化的重要手段.。
高中数学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专题
专题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考点精要1.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2.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热点分析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仍然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梳理1.线面垂直定义:假如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并且和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其中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交点叫做垂足.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假如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推论1. 假如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推论2. 假如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3.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假如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两个平面互相垂直.4.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假如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5.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假如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6.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假如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例题精讲:例1. 如图,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面11BCC B 是菱形,11B C A B ⊥ (Ⅰ)证明:平面1AB C ⊥平面11A BC ;(Ⅱ)设D 是11A C 上的点,且1//A B 平面1B CD ,求11:A D DC 的值.例2 在如下图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MA ⊥平面ABCD ,//PD MA ,E 、G 、F 分别为MB 、PB 、PC 的中点,且2AD PD MA ==. (I )求证:平面EFG ⊥平面PDC ;(II )求三棱锥P MAB -与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之比.例3 (1).已知: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111C B A 中, AC BC =,D 为AB 的中点.求证:(Ⅰ)11CD AA B B ⊥平面;(Ⅱ)1BC ∥平面1DA C .(2)如图,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SD ⊥平面ABCD ,E 是SD 的中点. (Ⅰ)求证://SB 平面EAC ; (Ⅱ)求证:AC BE ⊥.(3)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每个侧面均为正方形,D 为底边AB 的中点,E 为侧棱1CC 的中点,1AB 与1A B 的交点为O . (Ⅰ)求证:CD ∥平面1A EB ;DBCEB 1C 1AA 1O11CA(Ⅱ)求证:1AB ⊥平面1A EB .例4(1) 一个直三棱柱的直观图及三视图如下图,(其中D 为11A B 的中点) (Ⅰ).求证:1C D ⊥平面11ABB A(Ⅱ).当点F 在棱1BB 上的什么位置时,有1AB ⊥平面1C DF , 请证明你的结论(Ⅲ).对(2)中确定的点F ,求三棱锥11B C DF -的体积.(2)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侧棱与底面垂直, 90=∠ABC ,12AB BC BB ===, ,M N 分别是AB ,1A C (Ⅰ)求证:||MN 平面11B BCC ;(Ⅱ)求证:⊥MN 平面C B A 11; (Ⅲ)求三棱锥-M C B A 11的体积.(3)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菱形,60,ABC PA ∠=︒⊥平面ABCD , 点,M N 分别为,BC PA 的中点,且2==AB PA .俯视图侧视图主视图21112D C 1B 1A 1BC AMB C D(I) 证明:BC ⊥平面AMN ; (II)求三棱锥AMC N -的体积;(III)在线段PD 上是否存有一点E ,使得//NM 平面ACE ;若存有,求出PE 的长;若不存有,说明理由.例5 . 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CC ⊥平面ABC ,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D 为AB 边中点,且12CC AB =. (Ⅰ)求证:平面1C CD ⊥平面ABC ; (Ⅱ)求证:1//AC 平面1CDB ; (Ⅲ)求三棱锥1D CBB -的体积.AB1例6 . 如图1,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AC BC ⊥,D 为侧棱PC 上一点,它的正(主)视图和侧(左)视图如图2所示.(Ⅰ)证明:AD ⊥平面PBC ;(Ⅱ)求三棱锥D ABC -的体积;(Ⅲ)在ACB ∠的平分线上确定一点Q ,使得//PQ 平面ABD ,并求此时PQ 的长.例7. 如图,已知⊥PA ⊙O 所在的平面,AB 是⊙O 的直径,2=AB ,C 是⊙O 上一点,且PA AC BC ==,,E F 分别为,PC PB 中点. (Ⅰ) 求证:EF ∥平面ABC ; (Ⅱ) 求证:⊥EF PC ; (Ⅲ)求三棱锥B -PAC 的体积.针对训练1.“直线l 垂直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是“l ⊥α”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假如一条直线l 与平面α的一条垂线垂直,那么直线l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A .l ⊂αB .l ⊥αC .l ∥αD .l ⊂α或l ∥α3.以下说法准确的是A .直线a 平行于平面M ,则a 平行于M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B .直线a 与平面M 相交,则a 不平行于M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C .直线a 不垂直于平面M ,则a 不垂直于M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D .直线a 不垂直于平面M ,则过a 的平面不垂直于M4.设P 是平面α外一点,且P 到平面α内的四边形的四条边的距离都相等,则ABCPD44 4 222222图1图2正(主)视图侧(左)视图四边形是A .梯形B .圆外切四边形C .圆内接四边形D .任意四边形5.平面α与正四棱柱的四条侧棱AA 1、BB 1、CC 1、DD 1分别交于E 、F 、G 、H .若AE =3,BF =4,CG =5,则DH 等于A .6B .5C .4D .36.设γβα,,为两两不重合的平面,n m l ,,为两两不重合的直线,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若γα⊥,γβ⊥,则βα||; ②若α⊂m ,α⊂n ,β||m ,β||n ,则βα||;③若βα||,α⊂l ,则β||l ; ④若l =βα ,m =γβ ,n =αγ ,γ||l ,则n m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7.已知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m 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则“αβ⊥”是“m β⊥”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8.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 是一条直线,以下命题准确的是 A .若,l ααβ⊥⊥,则l β⊂ B .若l ∥α,α∥β,则l β⊂C .若l α⊥,α∥β,则l β⊥D .若l ∥α,αβ⊥,则l β⊥9.若l 、m 、n 是互不相同的空间直线,,αβ是不重合的平面,则以下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A .若α∥β,,,l n αβ⊂⊂则l ∥n B .若,,l l αβαβ⊥⊂⊥则 C .若,,l n m n ⊥⊥则 l ∥mD .若,l α⊥l ∥β,αβ⊥则10.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60DAB ︒∠=,2,4AB AD ==将CBD ∆沿BD 折起到EBD ∆的位置,使平面EDB ⊥平面ABD (1)求证:AB DE ⊥ (2)求三棱锥 E ABD -的侧面积.11.如图,已知两个正方形ABCD 和DCEF 不在同一平面内,M ,N 分别为AB ,DF 的中点.CD =2,平面ABCD ⊥平面DCEF ,求直线MN 的长;1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D ⊥平面ABCD ,AB//CD ,△PAD 是等边三角形,已知BD =2AD =8,AB =2DC =45.(1)设M 是PC 上的一点,证明:平面MBD ⊥平面PAD ; (2)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答案: 例1 略 例2 略 针对训练 1.B 2.D 3.B 4.B 5 .C 6.B 7.B 8.C 9.D 10.(1)略 (2)823S =+ 11.(1)6 (2)略 12.(1)略 (2)163高考链接1(09北京文)(本小题共14分)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PD ABCD ⊥底面,点E 在棱PB 上。
2023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8-5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知识点讲解)含详解
专题8.5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知识点讲解)【知识框架】【核心素养】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有关空间图形的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凸显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知识点展示】1.直线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2.(1)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2)当直线与平面垂直和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时,规定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90°和0°. (3)范围:[0,]2π.3.二面角的有关概念(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2)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3)范围:[0,π]. 4.平面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5.(1)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 (2)若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 (5)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常考题型剖析】题型一:与线、面垂直相关命题的判定例1.(浙江·高考真题(理))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 .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B .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C .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 ,那么l ⊥平面γD .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例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设m ,n 是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不同的平面,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若αβ⊥,αγ⊥,则//βγB .若αβ⊥,//m α,则m β⊥C .若m α⊥,//m β,则αβ⊥D .若//m n ,n ⊂α,则//m α例3.(江苏·高考真题)设α和β为不重合的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1)若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β内的两条直线,则α平行于β; (2)若α外一条直线l 与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l 和α平行;(3)设α和β相交于直线l ,若α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l ,则α和β垂直; (4)直线l 与α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l 与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 上面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例4.(2019·北京高考)已知l ,m 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下列三个论断: ①l ⊥m ;②m ∥α;③l ⊥α.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 . 【方法技巧】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垂直关系的基本思想;另外,在解题中要重视平面几何知识,特别是正、余弦定理及勾股定理的应用. 题型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5.(2021·浙江·高考真题)如图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M ,N 分别是1A D ,1D B 的中点,则( )A .直线1A D 与直线1DB 垂直,直线//MN 平面ABCDB .直线1A D 与直线1D B 平行,直线MN ⊥平面11BDD BC .直线1AD 与直线1D B 相交,直线//MN 平面ABCD D .直线1A D 与直线1D B 异面,直线MN ⊥平面11BDD B例6.【多选题】(2021·全国·高考真题)如图,在正方体中,O 为底面的中心,P 为所在棱的中点,M ,N为正方体的顶点.则满足MN OP ⊥的是( )A . B .C .D .【总结提升】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及关键(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①判定定理;②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 ∥b ,a ⊥α⇒b ⊥α);③面面平行的性质(a ⊥α,α∥β⇒a ⊥β);④面面垂直的性质.(2)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因此,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想. 题型三: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8. (2022·江西·高三阶段练习(理))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AB CD ⊥,1AB CD ==,BD =,BC AD == )A .2B .3C .4D .5例9.(2021·全国·高考真题(文))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矩形,PD ⊥底面ABCD ,M 为BC 的中点,且PB AM ⊥.(1)证明:平面PAM ⊥平面PBD ;(2)若1PD DC ==,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例10. (2020·全国·高考真题(文))如图,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BB 1C 1C 是矩形,M ,N 分别为BC ,B 1C 1的中点,P 为AM 上一点.过B 1C 1和P 的平面交AB 于E ,交AC 于F .(1)证明:AA 1//MN ,且平面A 1AMN ⊥平面EB 1C 1F ;(2)设O 为△A 1B 1C 1的中心,若AO =AB =6,AO //平面EB 1C 1F ,且∠MPN =π3,求四棱锥B –EB 1C 1F 的体积.【总结提升】1.在垂直关系的证明中,线线垂直是问题的核心,可以根据已知的平面图形通过计算的方式(如勾股定理)证明线线垂直,也可以根据已知的垂直关系证明线线垂直.2.垂直关系的转化:3.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①面面垂直的定义;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 ⊥β,a ⊂α⇒α⊥β). 4.证面面垂直的思路(1)关键是考虑证哪条线垂直哪个面.这必须结合条件中各种垂直关系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综合考虑. (2)条件中告诉我们某种位置关系,就要联系到相应的性质定理,如已知两平面互相垂直,我们就要联系到两平面互相垂直的性质定理. 题型四:平行和垂直的综合问题例11.(2018·江苏·高考真题)在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 C D -中,1AA AB =,111AB B C ⊥. 求证:(1)11//AB A B C 平面; (2)111ABB A A BC ⊥平面平面.例12.(2019·北京·高考真题(文))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底部ABCD 为菱形,E 为CD 的中点.(Ⅰ)求证:BD ⊥平面P AC ;(Ⅱ)若∠ABC =60°,求证:平面P AB ⊥平面P AE ;(Ⅲ)棱PB 上是否存在点F ,使得CF ∥平面P AE ?说明理由.例13.(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M 为棱AC 的中点,AB BC =,2AC =,12AA =.(1)求证:1//B C 平面1A BM ; (2)求证:1AC ⊥平面1A BM ;(3)在棱1BB 上是否存在点N ,使得平面1AC N ⊥平面11AAC C ?如果存在,求此时1BNBB 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14.(2018·全国·高考真题(文))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M 中,3AB AC ==,90ACM ∠=︒,以AC 为折痕将△ACM 折起,使点M 到达点D 的位置,且AB DA ⊥. (1)证明:平面ACD ⊥平面ABC ;(2)Q为线段AD上一点,P为线段BC上一点,且23BP DQ DA==,求三棱锥Q ABP-的体积.【规律方法】1.对命题条件的探索的三种途径途径一: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证明.途径二:先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证明充分性.途径三: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2.解决平面图形翻折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折痕”,准确把握平面图形翻折前后的两个“不变”.(1)与折痕垂直的线段,翻折前后垂直关系不改变;(2)与折痕平行的线段,翻折前后平行关系不改变.3.探索性问题(1)处理空间中平行或垂直的探索性问题,一般先根据条件猜测点的位置,再给出证明.探索点存在问题,点多为中点或n等分点中的某一个,需根据相关的知识确定点的位置.(2)利用向量法,设出点的坐标,结论变条件,求出点的坐标,并指明点的位置.专题8.5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知识点讲解)【知识框架】【核心素养】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有关空间图形的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凸显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知识点展示】1.直线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2.(1)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2)当直线与平面垂直和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时,规定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90°和0°. (3)范围:[0,]2π.3.二面角的有关概念(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2)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3)范围:[0,π].4.平面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5.(1)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2)若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5)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常考题型剖析】题型一:与线、面垂直相关命题的判定例1.(浙江·高考真题(理))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A.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B.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C.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平面γD.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答案】D【解析】【分析】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A正确;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B正确;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C正确;举反例可得D错误.【详解】对于A ,设平面α∩平面β=直线a , 设直线b α⊂,且b //a , 则显然直线b ⊄平面β,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直线b //β, 故A 正确;对于B ,如果α内存在直线与β平行,则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平面α⊥平面β, 与已知矛盾,故B 正确;对于C ,设平面α平面a =,平面β平面γb =, 在γ内作直线,m a n b ⊥⊥,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m n αβ⊥⊥, 又∵直线,l l αβ⊂⊂,∴,m l n l ⊥⊥, 又∵α∩β=l ,∴,m n 为相交直线, 又∵⊂m,n 平面γ,∴l ⊥平面γ, 故C 正确;平面α⊥平面β,设平面α∩平面βa =, 在平面α内与a 平行的直线都不与平面β垂直, 故 D 项错误. 故选:D.例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设m ,n 是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不同的平面,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若αβ⊥,αγ⊥,则//βγB .若αβ⊥,//m α,则m β⊥C .若m α⊥,//m β,则αβ⊥D .若//m n ,n ⊂α,则//m α 【答案】C 【解析】【分析】由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结合平面的基本性质、面面垂直的判定等判断各选项的正误.【详解】A :由αβ⊥,αγ⊥,则//βγ或,βγ相交,错误;B :由αβ⊥,//m α,则//m β或m β⊂或,m β相交,错误;C :由//m β,则存在直线l β⊂且//l m ,而m α⊥则l α⊥,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易知αβ⊥,正确;D :由//m n ,n ⊂α,则//m α或m α⊂,错误.故选:C例3.(江苏·高考真题)设α和β为不重合的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命题:(1)若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β内的两条直线,则α平行于β;(2)若α外一条直线l 与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l 和α平行;(3)设α和β相交于直线l ,若α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l ,则α和β垂直;(4)直线l 与α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l 与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上面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答案】(1)(2)【解析】【详解】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2)正确;相应地(1)可转化为一个平面内有两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所以这两个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必须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所以(3)(4)都不正确. 例4.(2019·北京高考)已知l ,m 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下列三个论断:①l ⊥m ;②m ∥α;③l ⊥α.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 .【答案】②③⇒①或①③⇒②【解析】已知l ,m 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由①l ⊥m 与②m ∥α,不能推出③l ⊥α,因为l 可以与α平行,也可以相交不垂直;由①l ⊥m 与③l ⊥α能推出②m ∥α;由②m ∥α与③l ⊥α可以推出①l ⊥m .故正确的命题是②③⇒①或①③⇒②.【方法技巧】 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垂直关系的基本思想;另外,在解题中要重视平面几何知识,特别是正、余弦定理及勾股定理的应用.题型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5.(2021·浙江·高考真题)如图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M ,N 分别是1A D ,1D B 的中点,则( )A .直线1A D 与直线1DB 垂直,直线//MN 平面ABCDB .直线1A D 与直线1D B 平行,直线MN ⊥平面11BDD BC .直线1AD 与直线1D B 相交,直线//MN 平面ABCDD .直线1A D 与直线1D B 异面,直线MN ⊥平面11BDD B【答案】A【分析】由正方体间的垂直、平行关系,可证1//,MN AB A D ⊥平面1ABD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连1AD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是1A D 的中点,所以M 为1AD 中点,又N 是1D B 的中点,所以//MN AB ,MN ⊄平面,ABCD AB ⊂平面ABCD ,所以//MN 平面ABCD .因为AB 不垂直BD ,所以MN 不垂直BD则MN 不垂直平面11BDD B ,所以选项B,D 不正确;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1AD A D ⊥,AB ⊥平面11AA D D ,所以1AB A D ⊥,1AD AB A ⋂=,所以1A D ⊥平面1ABD ,1D B ⊂平面1ABD ,所以11A D D B ⊥,且直线11,A D D B 是异面直线,所以选项C 错误,选项A 正确.故选:A.例6.【多选题】(2021·全国·高考真题)如图,在正方体中,O 为底面的中心,P 为所在棱的中点,M ,N 为正方体的顶点.则满足MN OP ⊥的是( )A .B .C .D .【答案】BC【分析】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BC 的正误,平移直线MN 构造所考虑的线线角后可判断AD 的正误.【详解】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对于A ,如图(1)所示,连接AC ,则//MN AC ,故POC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OP MN 所成的角,在直角三角形OPC ,OC 1CP =,故tanPOC ∠==, 故MN OP ⊥不成立,故A 错误.对于B ,如图(2)所示,取NT 的中点为Q ,连接PQ ,OQ ,则OQ NT ⊥,PQ MN ⊥,由正方体SBCM NADT -可得SN ⊥平面ANDT ,而OQ ⊂平面ANDT ,故SN OQ ⊥,而SN MN N =,故OQ ⊥平面SNTM ,又MN ⊂平面SNTM ,OQ MN ⊥,而OQ PQ Q =,所以MN ⊥平面OPQ ,而PO ⊂平面OPQ ,故MN OP ⊥,故B 正确.对于C ,如图(3),连接BD ,则//BD MN ,由B 的判断可得OP BD ⊥,故OP MN ⊥,故C 正确.对于D ,如图(4),取AD 的中点Q ,AB 的中点K ,连接,,,,AC PQ OQ PK OK ,则//AC MN ,因为DP PC =,故//PQ AC ,故//PQ MN ,所以QPO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PO MN 所成的角,因为正方体的棱长为2,故122PQ AC ==,22123OQ AO AQ =+=+=,PO 222QO PQ OP <+,故QPO ∠不是直角,故,PO MN 不垂直,故D 错误.故选:BC.例7.(2019·全国高考真题(文))已知∠ACB=90°,P 为平面ABC 外一点,PC =2,点P 到∠ACB 两边AC ,BC P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___________.【解析】作,PD PE 分别垂直于,AC BC ,PO ⊥平面ABC ,连CO ,知,CD PD CD PO ⊥⊥,=PD OD P , CD 平面PDO ,OD ⊂平面PDO ,CD OD ∴⊥PD PE ==∵,2PC =.sin sin PCE PCD ∴∠=∠=, 60PCB PCA ︒∴∠=∠=, PO CO ∴⊥,CO 为ACB ∠平分线,451,OCD OD CD OC ︒∴∠=∴===2PC =,PO ∴==【总结提升】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及关键(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①判定定理;②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 ∥b ,a ⊥α⇒b ⊥α);③面面平行的性质(a ⊥α,α∥β⇒a ⊥β);④面面垂直的性质.(2)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因此,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想.题型三: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8. (2022·江西·高三阶段练习(理))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AB CD ⊥,1AB CD ==,BD =,BC AD == )A .2B .3C .4D .5【答案】B【解析】【分析】分别证明出平面ABC ⊥平面BCD ,平面ABD ⊥平面BCD ,平面ACD ⊥平面ABD ,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因为1AB =,BD =AD =所以222AB BD AD +=,所以AB BD ⊥.又AB CD ⊥,BD CD D ⋂=,BD ⊂平面BCD ,CD ⊂平面BCD .所以AB ⊥平面BCD .又AB 平面ABC ,AB 平面ABD ,所以平面ABC ⊥平面BCD ,平面ABD ⊥平面BCD .因为1CD =,BD =,BC =所以222CD BD BC +=,所以CD BD ⊥.又CD AB ⊥,BD AB B ⋂=,BD ⊥平面ABD ,AB ⊥平面ABD ,所以CD ⊥平面ABD ,又CD ⊂平面ACD ,所以平面ACD ⊥平面ABD ,综上可知有3对.故选:B.例9.(2021·全国·高考真题(文))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矩形,PD ⊥底面ABCD ,M 为BC 的中点,且PB AM ⊥.(1)证明:平面PAM ⊥平面PBD ;(2)若1PD DC ==,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由PD ⊥底面ABCD 可得PD AM ⊥,又PB AM ⊥,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AM ⊥平面PBD ,再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出平面PAM ⊥平面PBD ;(2)由(1)可知,AM BD ⊥,由平面知识可知,~DAB ABM ,由相似比可求出AD ,再根据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公式即可求出.【详解】(1)因为PD ⊥底面ABCD ,AM ⊂平面ABCD ,所以PD AM ⊥,又PB AM ⊥,PB PD P =,所以AM ⊥平面PBD ,而AM ⊂平面PAM ,所以平面PAM ⊥平面PBD .(2)由(1)可知,AM ⊥平面PBD ,所以AM BD ⊥,从而~DAB ABM ,设BM x =,2AD x =,则BM AB AB AD =,即221x =,解得x =AD = 因为PD ⊥底面ABCD ,故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1113V =⨯⨯. 例10. (2020·全国·高考真题(文))如图,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BB 1C 1C 是矩形,M ,N 分别为BC ,B 1C 1的中点,P 为AM 上一点.过B 1C 1和P 的平面交AB 于E ,交AC 于F .(1)证明:AA 1//MN ,且平面A 1AMN ⊥平面EB 1C 1F ;(2)设O 为△A 1B 1C 1的中心,若AO =AB =6,AO //平面EB 1C 1F ,且∠MPN =π3,求四棱锥B –EB 1C 1F 的体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24.【解析】【分析】(1)由,M N 分别为BC ,11B C 的中点,1//MN CC ,根据条件可得11//AA BB ,可证1MN AA //,要证平面11EB C F ⊥平面1A AMN ,只需证明EF ⊥平面1A AMN 即可;(2)根据已知条件求得11EB C F S 四边形和M 到PN 的距离,根据椎体体积公式,即可求得11B EB C F V -.【详解】(1),M N 分别为BC ,11B C 的中点,1//MN BB ∴又11//AA BB1//MN AA ∴在等边ABC 中,M 为BC 中点,则BC AM ⊥ 又侧面11BB C C 为矩形,1BC BB ∴⊥1//MN BB MN BC ⊥由MN AM M ⋂=,,MN AM ⊂平面1A AMN ∴BC ⊥平面1A AMN 又11//B C BC ,且11B C ⊄平面ABC ,BC ⊂平面ABC ,11//B C ∴平面ABC 又11B C ⊂平面11EB C F ,且平面11EB C F ⋂平面ABC EF =11//B C EF ∴//EF BC ∴又BC ⊥平面1A AMN ∴EF ⊥平面1A AMNEF ⊂平面11EB C F∴平面11EB C F ⊥平面1A AMN(2)过M 作PN 垂线,交点为H ,画出图形,如图//AO 平面11EB C FAO ⊂平面1A AMN ,平面1A AMN ⋂平面11EB C F NP =//AO NP ∴又//NO AP∴6AO NP ==O 为111A B C △的中心.∴1111sin 606sin 6033ON AC =︒=⨯⨯︒=故:ON AP ==3AM AP ==平面11EB C F ⊥平面1A AMN ,平面11EB C F ⋂平面1A AMN NP =,MH ⊂平面1A AMN∴MH ⊥平面11EB C F 又在等边ABC 中EF AP BC AM=即2AP BC EF AM ⋅=== 由(1)知,四边形11EB C F 为梯形∴四边形11EB C F 的面积为:111126=62422EB C F EF B C S NP ++=⋅⨯=四边形 111113B EBC F EB C F V S h -∴=⋅四边形,h 为M 到PN 的距离sin 603MH =︒=, ∴1243243V =⨯⨯=. 【总结提升】1.在垂直关系的证明中,线线垂直是问题的核心,可以根据已知的平面图形通过计算的方式(如勾股定理)证明线线垂直,也可以根据已知的垂直关系证明线线垂直.2.垂直关系的转化:3.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①面面垂直的定义;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 ⊥β,a ⊂α⇒α⊥β).4.证面面垂直的思路(1)关键是考虑证哪条线垂直哪个面.这必须结合条件中各种垂直关系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综合考虑.(2)条件中告诉我们某种位置关系,就要联系到相应的性质定理,如已知两平面互相垂直,我们就要联系到两平面互相垂直的性质定理.题型四:平行和垂直的综合问题例11.(2018·江苏·高考真题)在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 C D -中,1AA AB =,111AB B C ⊥.求证:(1)11//AB A B C 平面;(2)111ABB A A BC ⊥平面平面.【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详解】分析:(1)先根据平行六面体得线线平行,再根据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得结论;(2)先根据条件得菱形ABB 1A 1,再根据菱形对角线相互垂直,以及已知垂直条件,利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得线面垂直,最后根据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得结论.详解:证明:(1)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 1B 1.因为AB⊄平面A1B1C,A1B1⊂平面A1B1C,所以AB∥平面A1B1C.(2)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四边形ABB1A1为平行四边形.又因为AA1=AB,所以四边形ABB1A1为菱形,因此AB1⊥A1B.又因为AB1⊥B1C1,BC∥B1C1,所以AB1⊥BC.又因为A1B∩BC=B,A1B⊂平面A1BC,BC⊂平面A1BC,所以AB1⊥平面A1BC.因为AB1⊂平面ABB1A1,所以平面ABB1A1⊥平面A1BC.-中,PA⊥平面ABCD,底部ABCD为菱形,例12.(2019·北京·高考真题(文))如图,在四棱锥P ABCDE为CD的中点.(Ⅰ)求证:BD⊥平面P AC;(Ⅱ)若∠ABC=60°,求证:平面P AB⊥平面P AE;(Ⅲ)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CF∥平面P AE?说明理由.【答案】(Ⅰ)见解析;(Ⅱ)见解析;(Ⅲ)见解析.【解析】【分析】(Ⅰ)由题意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得题中的结论;(Ⅱ)由几何体的空间结构特征首先证得线面垂直,然后利用面面垂直的判断定理可得面面垂直;(Ⅲ)由题意,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找到满足题意的点.【详解】(Ⅰ)证明:因为PA ⊥平面ABCD ,所以PA BD ⊥;因为底面ABCD 是菱形,所以AC BD ⊥;因为PA AC A =,,PA AC ⊂平面PAC ,所以BD ⊥平面PAC .(Ⅱ)证明:因为底面ABCD 是菱形且60ABC ∠=︒,所以ACD ∆为正三角形,所以AE CD ⊥,因为//AB CD ,所以AE AB ⊥;因为PA ⊥平面ABCD ,AE ⊂平面ABCD ,所以AE PA ⊥;因为PA AB A =所以AE ⊥平面PAB ,AE ⊂平面PAE ,所以平面PAB ⊥平面PAE .(Ⅲ)存在点F 为PB 中点时,满足//CF 平面PAE ;理由如下:分别取,PB PA 的中点,F G ,连接,,CF FG EG ,在三角形PAB 中,//FG AB 且12FG AB =; 在菱形ABCD 中,E 为CD 中点,所以//CE AB 且12CE AB =,所以//CE FG 且CE FG =,即四边形CEGF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F EG ;又CF ⊄平面PAE ,EG ⊂平面PAE ,所以//CF 平面PAE .例13.(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M 为棱AC 的中点,AB BC =,2AC =,1AA(1)求证:1//B C 平面1A BM ;(2)求证:1AC ⊥平面1A BM ;(3)在棱1BB 上是否存在点N ,使得平面1AC N ⊥平面11AAC C ?如果存在,求此时1BN BB 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存在,112BN BB =. 【解析】【分析】(1)连接1AB 与1A B ,两线交于点O ,连接OM ,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得到1//OM B C ,再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即可证.(2)应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判定可得BM ⊥平面11ACC A ,从而得到1BM AC ⊥,根据11AC C A MA ∠=∠和111190AC C C AC A MA C AC ∠+∠=∠+∠=得到11A M AC ⊥,再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即可证. (3)当点N 为1BB 的中点,设1AC 的中点为D ,连接DM ,DN ,易证四边形BNDM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到//BM DN ,进而有DN ⊥平面11ACC A ,再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即可证.(1)连接1AB 与1A B ,两线交于点O ,连接OM ,在1B AC △中M ,O 分别为AC ,1AB 的中点,所以1//OM B C ,又OM ⊂平面1A BM ,1B C ⊄平面1A BM ,所以1//B C 平面1A BM .(2)因为1AA ⊥底面ABC ,BM ⊂平面ABC ,所以1AA BM ⊥.又M 为棱AC 的中点,AB BC =,所以BM AC ⊥.因为1AA AC A =,1AA ,AC ⊂平面11ACC A , 所以BM ⊥平面11ACC A ,1AC ⊂平面11ACC A ,所以1BM AC ⊥.因为2AC =,所以1AM =.又1AA =在1Rt ACC 和1Rt A AM中,11tan tan AC C AMA ∠=∠ 所以11AC C A MA ∠=∠,即111190AC C C AC A MA C AC ∠+∠=∠+∠=,所以11A M AC ⊥,又1BMA M M =,BM ,1A M ⊂平面1A BM ,所以1AC ⊥平面1A BM .(3)当点N 为1BB 的中点,即112BN BB =时,平面1AC N ⊥平面11AAC C . 证明如下:设1AC 的中点为D ,连接DM ,DN ,因为D ,M 分别为1AC ,AC 的中点,所以1//DM CC 且112DM CC =,又N 为1BB 的中点, 所以//DM BN 且DM BN =,所以四边形BNDM 为平行四边形,故//BM DN ,由(2)知:BM ⊥平面11ACC A ,所以DN ⊥平面11ACC A ,又DN ⊂平面1AC N ,所以平面1AC N ⊥平面11ACC A .例14.(2018·全国·高考真题(文))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M 中,3AB AC ==,90ACM ∠=︒,以AC 为折痕将△ACM 折起,使点M 到达点D 的位置,且AB DA ⊥.(1)证明:平面ACD ⊥平面ABC ;(2)Q 为线段AD 上一点,P 为线段BC 上一点,且23BP DQ DA ==,求三棱锥Q ABP -的体积.【答案】(1)见解析.(2)1.【解析】【详解】分析:(1)首先根据题的条件,可以得到BAC ∠=90,即BA AC ⊥,再结合已知条件BA ⊥AD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AB ⊥平面ACD ,又因为AB ⊂平面ABC ,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平面ACD ⊥平面ABC ;(2)根据已知条件,求得相关的线段的长度,根据第一问的相关垂直的条件,求得三棱锥的高,之后借助于三棱锥的体积公式求得三棱锥的体积.详解:(1)由已知可得,BAC ∠=90°,BA AC ⊥.又BA ⊥AD ,且ACAD A =,所以AB ⊥平面ACD .又AB ⊂平面ABC ,所以平面ACD ⊥平面ABC . (2)由已知可得,DC =CM =AB =3,DA =32.又23BP DQ DA ==,所以BP = 作QE ⊥AC ,垂足为E ,则QE =13DC . 由已知及(1)可得DC ⊥平面ABC ,所以QE ⊥平面ABC ,QE =1.因此,三棱锥Q ABP -的体积为111131332Q ABP ABP V QE S -=⨯⨯=⨯⨯⨯⨯︒=. 【规律方法】1.对命题条件的探索的三种途径途径一: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证明.途径二:先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证明充分性.途径三: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2.解决平面图形翻折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折痕”,准确把握平面图形翻折前后的两个“不变”.(1)与折痕垂直的线段,翻折前后垂直关系不改变;(2)与折痕平行的线段,翻折前后平行关系不改变.3.探索性问题(1)处理空间中平行或垂直的探索性问题,一般先根据条件猜测点的位置,再给出证明.探索点存在问题,点多为中点或n 等分点中的某一个,需根据相关的知识确定点的位置.(2)利用向量法,设出点的坐标,结论变条件,求出点的坐标,并指明点的位置.。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如图,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 中, 是 的中点,则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是( )
A. B. C. D.
2.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AB=2,AD=1,E、F、G分别是DD1、AB、CC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1E与GF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6.A
【解析】连接 交 于 ,连接 ,由于 ,所以 平面 ,所以角 为所求线面角,其正切值为 .故选 .
7.D
【解析】分析:先举反例说明A,B,C不成立,再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说明D正确.
详解:因为两条相交直线和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也可相等,所以A错,
一个平面内有三个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因为这三点可分布在另一个平面两侧,即这两个平面可相交,B错,
因为两个相交平面可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所以C错,
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过该直线作平面与两个相交平面分别相交于 ,则该直线与 平行,即 相互平行,即 平行 所在平面,因此 与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平行,即得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所以选D.
点睛:本题考查线面关系的判断,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论证的能力.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
17.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若m∥α,n∥α,则m∥n;②若m∥α,m∥β,则α∥β;
③若m∥n,m⊥α,则n⊥α;④若m∥α,α⊥β,则m⊥β.
18.如图,正四棱锥 的体积为2,底面积为6, 为侧棱 的中点,则直线 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_______.
④当二面角 的大小为 时,棱 的长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直的判定和性质专题
垂直的判断方法及性质汇总: 一、判定线面垂直的方法
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线面垂直 2.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线垂直,则线面垂直
3.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该平面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6. 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另一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二、判定两线垂直的方法
1.定义:成︒90角
2.直线和平面垂直,则该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3.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4.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5.一条直线如果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它也和另一条垂直 三、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
1.定义:两面成直二面角,则两面垂直
2.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个平面垂直于另一平面 四、面面垂直的性质
1.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
2.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3.相交平面同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已知直线l ⊥平面α,给出:① 若直线m ⊥l ,则m //α;② 若直线m ⊥α,则m //l ;③ 若直线m //α,则m ⊥l ;④ 若直线m //l ,则m ⊥α。
以上判断正确的是 B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B
(A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B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垂直 (C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D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3.设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P 到△ABC 各顶点的距离相等,且P 到△ABC 各边的距离相等,那么△ABC C
(A )是非等腰三角形 (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 )是等边三角形 (D )不是A 、B 、C 中所述的三角形
4.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2,PA ⊥平面ABCD ,PA =12,那么P 到对角线BD 的距离是D (A )123 (B )122 (C )63 (D )66
5.如果一条直线l 与平面α的一条垂线垂直,那么直线l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D (A )l ⊂α (B )l ⊥α (C )l //α (D )l ⊂α或l //α 6.已知直线a , b 和平面α,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D
(A )a a b b αα⊥⎫⇒⊥⎬⊂⎭ (B )//a b a b αα⊥⎫
⇒⊥⎬⎭
(C )//或a b a a b ααα⊥⎫⇒⊂⎬⊥⎭ (D )////a a b b αα⎫
⇒⎬⊂⎭
7.直线a⊥b,且a//平面α,则b与α的位置关系是 D
(A)b⊂α(B)b⊄α(C)b//α或b⊂α(D)b与α相交或b//α或b⊂α
8.若a, b是异面直线,那么经过b的所有平面中 A
(A)只有一个平面与α平行(B)只有一个平面与α垂直
(C)有无数个平面与α平行(D)有无数个平面与α垂直
9.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在侧面BB1C1C及其
面界上运动,并且保持AP⊥BD1,则动点P的轨迹是 A
(A)线段B1C(B)线段BC1
(C)BB1中点与CC1中点连成的线段
(D)BC中点与B1C1中点连成的线段
10.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A1C1的中点,则直线CE垂直于 B
(A)AC(B)BD(C)A1D1(D)AA1
11.在△ABC中,AB=AC=5,BC=6,PA⊥平面ABC,PA=8,则P到BC的距离是D (A)5(B)25(C)35(D)45
12.如图,斜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BC1⊥AC,
则点C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 A
(A)直线AB上(B)直线BC上
(C)直线CA上(D)△ABC内部
二.填空题:
1.平面α外一点A到平面α上各点的线段中,以OA最短,那么OA所在直线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2.经过一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有一条。
3.长方体ABCD-A’B’C’D’中,AB=b,BB’=BC=a,那么
(1)BC’与平面A’B’CD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2)点B到平面A’B’CD的距离是
2
2
a;
4.圆O的半径为4,PO垂直于圆O所在平面,且PO=3,那么点P到圆上各点的距离为5 . 5.P为△ABC所在平面外一点,O为P在平面ABC上的射影
(1)若PA, PB, PC两两互相垂直,则O点是△ABC的垂心;
(2)若P到△ABC三边距离相等,且O在△ABC内部,则点O是△ABC的内心;(3)若PA⊥BC, PB⊥AC, PC⊥AB,则点O是△ABC的垂心;
(4)若PA, PB, PC与底面ABC成等角,则点O是△ABC的外心。
6.正三角形ABC边长为a,AD⊥BC于D,沿AD把△ABD折起,使∠BDC=90°,这时A
到BC的距离为14 4
a
E
P
D
C
B
A
三.解答题:
1.如图,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PA =PB ,CB ⊥平面PAB ,M 是PC 的中点,N 是AB 上的点,AN =3NB , 求证:MN ⊥AB ;
提示:过P 作PD ⊥AB 于D ,则点D 为AB 中点,取PB 中点E ,连结ME 、NE ,
易证NE ∥PB ,ME ∥BC ,故NE ⊥AB ,ME ⊥AB
B
2.在立体图形P -ABCD 中,底面ABCD 是一个直角梯形,∠BAD =90°,AD ∥BC ,AB =BC =a ,AD =2a ,且PA ⊥底面ABCD ,若BE ⊥PD 于E 求证:AE ⊥PD
提示:PA ⊥面ABCD ,PA ⊥AB ,又DA ⊥AB ,故AB ⊥面PAD ,所以AB ⊥PB ,因为BE ⊥PD ,所以PD ⊥面ABE ,故PD ⊥AE
A
B
3.如图:面ABEF⊥面ABCD,ABCD是正方形,ABEF是矩形,且AD=2AF,G是EF
的中点,
求证:面AGC⊥面BGC
提示:面ABEF⊥面ABCD,BC⊥AB,所以BC⊥面ABEF 得AG⊥BC,由AD=2AF,G是EF的中点,
易知AG⊥BG,所以AG⊥面BCG。
4.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1)求证:A1C⊥面BDC1
(2)求证:面A1AC⊥面BB1D1D
(略)F E
B A
C
D
G
A 1
B
1
C
1 D
1
D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