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共42页文档

合集下载

放射性污染及防治

放射性污染及防治

放射性污染及防治(一)放射性污染的定义和特点在自然界和人工生产的元素中,有一些能自动发生衰变,并放射出肉眼看不见的射线。

这些元素统称为放射性元素或放射性物质。

在自然状态下,来自宇宙的射线和地球环境本身的放射性元素一般不会给生物带来危害。

50年代以来,人的活动使得人工辐射和人工放射性物质大大增加,环境中的射线强度随之增强,危害生物的生存,从而产生了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的特点:1.绝大多数放射性核素的毒性,按致毒物本身重量计算,均高于一般的化学毒物。

2.按放射性损伤产生的效应,可能给后代的遗传带来隐患。

3.放射性剂量的大小只有辐射探测仪才可以探测,非人的感觉器官所能知晓。

4.射线具有穿透性,特别是r射线可穿透一定厚度的屏障层。

5.放射性核素具有蜕变能力。

6.放射性活度只能通过自然衰变而减弱。

凭借以上特点,放射性污染深深地吸引了公众的眼球,有关放射性污染的每一次报道都有可能引发公众的恐慌。

因此,治理放射性污染,保护环境免受放射性元素的危害,也成为当今环境治理的重要一环。

(二)放射性污染的来源及危害想要治理放射性污染,先要对其有大致的了解。

放射源包括天然放射源和人工放射源。

天然放射源包括宇宙辐射、地球内放射性物质和人体内放射性物质,在世界范围内,天然本底辐射每年对个人的平均辐射剂量为2.4mSv(1sv相当于每克物质吸收0.001J的能量),而人体每年能接受的最大辐射剂量为100mSv。

由此可见,天然本底辐射对环境的危害微乎其微。

人工放射源包括原子能工业排放的废物、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医疗放射性以及科研放射性。

由于对环境产生危害的主要是人工放射源,因此对人工放射源的处理及预防就成为放射性污染防治的主要方面。

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四大污染源,它们的影响方式也不尽相同:一、原子能工业中核燃料的提炼、精制和核燃料元件的制造,都会有放射性废物产生和废水、废气的排放。

这些放射性“三废”都有可能造成污染。

由于原子能工业生产过程和操作运行都采取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三废”排放也受到严格控制,所以对环境的污染并不十分严重。

放射性污染及防护ppt

放射性污染及防护ppt

C
D
辐射防护 最优化
应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辐射, 在考虑经济和社会条件下, 所有辐射都应保持在可合理 达到的水平。
放射性的防护
内照射防护
外照射防护
①时间防护 ②距离防护 ③屏蔽防护:α射线的屏蔽
β射线的屏蔽 x射线和γ射线的屏蔽 中子的屏蔽
注意: 上述屏蔽方法只针对单一射线的防护。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和措施是切断放射性物 质进入体内的各个途径
放射性评价方法
评价整体模式
确定整体模式的目的 绘制方框图
鉴别和确定位移参数 预示体系的响应 模式和参数的检验
03
放射性废物与防护标准
放射性废物
放射性废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
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所污染,其浓 度或比活度大于审管部门确定的 清洁解控水平,预期不会再被利 用的废弃物。
放射性废物的来源: 按使用方法分,放射性废物主要 有核设施、伴生矿和技术应用三 个来源。
按放射性核素半衰期长短分: 长半衰期(大于100天) 中半衰期(10~100天) 短半衰期(小于10天)
放射性污染防护的基本原则
在施行伴有辐射照射的任何
实践之前,必须经过正当性 判断,确认这种实践具有正 当的理由,获得利益大于代
辐射实践限值对个人所受的照 射加以限量
个人剂的 量限值
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固化技术
固化是指在放射性废物中添加固化剂,使其转变为 不易向环境扩散的固体的过程。
固化的一般技术: 水泥固化、沥青固化、塑料固化、玻璃固
化。
减容技术
固体废物减容的目的是减少体积,降低废物 包装、贮存、运输和处置的费用。 主要有两种处理方法:
压缩或焚烧
放射性废液、废气处理技术

放射性污染和防护ppt课件

放射性污染和防护ppt课件

(3)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原则 • 国际原子能机构(1AEA)在放 射性废物管理原则中提出了九条 基本原则: (1)保护人类健康:工作人员和公 众受到的照射在国家规定的允许 限值之内。 (2)保护环境:确保向环境的释放 最少,对环境的影响达到可接受 的水平。 (3)超越国界的保护:保护他国人 员健康和环境影响。及时交换信 息和保证越境转移条件。
2.放射性废液处理技术

核工业放射性工艺废液一般 需要多级净化处理,低、中放 废液常用的处理方法有絮凝沉 淀、蒸发、离子交换(或吸附) 和膜技术(如电渗析、反渗透、 超滤膜)。高放废液比活度高, 一般只经过蒸发浓缩后贮存在 双壁不锈钢贮槽中。
处理技术 絮凝沉淀、 吸附 蒸发 离子交换 反渗透
去污 系数 1~10
(4)保护后代:后代的健康。 (5)给后代的负担:不给后代造 成不适当的负担。应尽量不依赖 于长期对处置场的监测和对放射 性废物进行回取。 (6)国家法律框架:放射性废物 管理必须在适当的国家法律框架 内进行,明确划分责任和规定独 立的审管职能。
(7)控制放射性废物产生:尽可能少。 (8)放射性废物产生和管理间的相依性: 必须适当考虑放射性废物产生和管理 的各阶段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9)设施的安全:必须保证放射性废物 管理设施使用寿期内的安全。 据此原则我国制定了放射性废物管 理的40字方针: 减少产生、分类收集、净化浓缩、 减容固化、严格包装、安全运输、就 地暂存、集中处置、控制排放、加强 监测。

1960年2月,发布了我国第一个放射 卫生法规《放射性工作卫生防护暂行规 定》。依据此法同时发布了《电离辐射的 最大容许标准》、《放射性同位素工作的 卫生防护细则》和《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健 康检查须知》三个执行细则。1964年1月, 发布了《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卫生防护管理 办法》;1974年5月发布了《放射防护规 定》(GBJ8-74)集管理法规和标准为一 体;1984年9月5日发布了《核电站基本 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88年3月11 日发布《辐射防护规定》(GB 8703 88);1989年10月施行《放射性同位素 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2003年10 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 防治法》。 • 我国现已发布实施的辐射环境管理的 专项、标准等计50多项。

预防放射性污染的措施

预防放射性污染的措施

预防放射性污染的措施放射性污染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预防放射性污染,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下面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分别介绍一些预防放射性污染的措施。

一、加强监测与预警为了及时发现和应对放射性污染事件,必须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

这包括建立良好的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提高监测设备和技术水平,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此外,还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沟通和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减小放射性污染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二、加强源头管理预防放射性污染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强源头管理。

这包括加强核电站、医院、实验室、工厂等放射性物质管理,建立健全的放射性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定期检查放射性设备和材料的安全状况。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避免其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加强应急响应能力即使做到了充分的预防和源头管理,放射性污染事件仍有可能发生。

因此,加强应急响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制定专项预案和措施,开展演练和实训,加强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和配备。

同时,还需要加强应急响应的组织和协调,确保应急行动的快速有效。

四、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公众的参与和支持是预防放射性污染的重要保障。

因此,必须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放射性污染的认识和理解,普及相关知识和技能,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此外,还应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支持和配合相关机构和部门的监测、预警、应急和源头管理工作。

总之,预防放射性污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只有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小放射性污染对我们生存环境和健康的危害。

放射性污染的防护和治疗

放射性污染的防护和治疗
的影响。
02
采取隔离措施
将放射性物质与人员隔离,防射防护材料
使用辐射防护材料,如铅、混 凝土等,对放射性物质进行屏
蔽和隔离,降低辐射水平。
03
放射性污染应急处理方案
应急响应流程制定
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和条件
根据放射性污染事件的性质、严重程 度和影响范围,确定相应的应急响应 级别和启动条件。
总结经验教训
对放射性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进行总结,提炼经验教训,为今后
的工作提供参考。
完善应急预案
根据总结的经验教训,对应急预案 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应急处置能
力和水平。
加强培训和演练
加强对应急处置人员的培训和演练 ,提高其应对放射性污染事件的能 力和素质。
持续改进提升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对放射性污染 应急处理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和提升 ,确保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和 需求。
行业标准规范介绍
01
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发布的放射性物质安全标 准,制定适合本国的行业标
准。
02
遵循国家环保部门制定的放 射性污染监测规范,确保监 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3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 不断完善本国放射性污染防
治技术规范和标准。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建议
建立健全放射性物质管理制度,明确各 部门职责和操作流程。
对于涉及放射性物质的操作,应实施作业 许可制度,即在作业前需经过许可审批, 确保作业过程符合防护要求。
加强人员培训与宣传教育
开展防护知识培训
对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进行防护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放射性污染防护知识,提高公众的 防护意识和能力。

放射性污染及防治

放射性污染及防治

放射性污染及防治放射性污染及防治2011-02-26 17:49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天然射线的辐射,有的来自宇宙射线,有的存在于土壤中、岩石中、水中和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

这些称为本地辐射,人类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进化发展的,它们对人类不构成危害。

近几十年以来,由于核技术的发展,随着放射性物质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放射性污染事故频频发生。

1.放射性污染的来源核工业产生的废弃物;核试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2.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放射性物质释放的辐射能被牺牲体吸收以后,会导致生物细胞的损伤。

这种损伤既有瞬间发生的,也有长期的损伤。

人体对放射性辐射最敏感的组织是骨髓、淋巴系统以及肠道内壁。

大剂量辐射造成的伤害可使人发生急性伤害。

核爆炸或核反应堆发生意外事故,其产生的辐射可使人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引起死亡。

放射性核物质排入环境后,由于大气扩散和水流输送不断在自然界迁移,可造成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动物、植物受到污染后,放射性物质在生物体中富集,其体内的浓度可达到周围环境的10万倍。

放射性物质可以通过空气、食品、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使人受到伤害。

这种伤害直接作用于人体细胞内部,而且持续的时间长。

一般放射性物质在人体的持续作用的时间按6个半衰期时间计算长达50年左右。

此外,放射性污染看不见,摸不到,早期很难察觉。

人一旦受到污染,无法隔离。

即使受到小计量的辐射污染,也会造成不良后果。

放射性污染的长期后果是可诱发肿瘤、白血病和遗传障碍等疾病。

3.放射性污染的防治主要应着重于预防,控制污染源。

一旦发生,要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核工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设备,将安全运行放在首位,杜绝核物质泄漏事故。

核工业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要经过净化处理,达到无害标准后排放。

对放射性强的废物要放置在封闭的专门场所,并禁止人进入。

生活中的放射性污染也不容忽视。

居室中的一种放射性污染主要来源于氡气。

高剂量的氡可导致肺癌、白血病和呼吸道疾病,氡已经成为仅次于吸烟的第二大致辞肺癌的因素。

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

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
未定
专用单位 居里(Ci) 1居里=3.7×1010·秒-1 (1Ci=3.7×1010s-1) 伦琴(R)
1伦=2.58×10-4库伦·千克-1 (1R=2.58×10-4C·kg-1)
戈瑞(Gy)
1戈瑞=1焦耳·千克-1=100拉 德(1Gy=1J·kg-1=102rad)
希沃特(Sv)
拉德(rad)
例如在数千拉德(rad)高剂量照射下,可以在几分钟或几小 时内将人致死;受到600rad以上的照射时,在两周内的死亡 率可达100%;受照射量在300~500rad左右时,在四周内死 亡率为50%。
三、放射性对人类的危害
在急性放射病恢复以后,经一段时间或在低剂量照射 后的数月、数年、甚至数代后还会产生辐射损伤的远 期效应,如致癌、白血病、白内障、寿命缩短、影响 生长发育等,甚至对遗传基因产生影响,使后代身上 出现某种程度的遗传性疾病。
除了在核反应条件下,任何化学、物理或生化的处 理都不能改变放射性核素的这一特性。
注: SI,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 国际单位制,来自法语
二、辐射量及单位
(一)放射性活度 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简称活度,指
单位时间内放射性元素衰变的次数。
一、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环境中天然辐射源主要由宇宙射线、宇 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这三部 分组成:
1、宇宙射线
宇宙射线主要来源于地球的外层空间。由外 层空间射到地球大气层的高能粒子称为初级 宇宙射线,主要由高能质子组成,具有极大 的动能;这些粒子与大气中的氧、氦原子核 碰撞产生了次级宇宙射线粒子。
rem。1Sv=1J/kg=100rem。1rem=10-
2J/kg。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是我国针对放射性污染问题而制定的一部法律法规。

该法律的出台,旨在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放射性污染的定义、原因、危害以及法律的相关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放射性污染的定义与原因放射性污染是指人为或自然的活动导致环境中放射性物质含量超过正常水平的现象。

这些放射性物质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如铀、钛、镭等,以及放射性辐射,如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和伽玛射线等。

放射性污染的产生与核能开发利用、医疗诊断治疗、核工业生产等活动有关。

核能开发利用是放射性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核电站的运营、核试验的进行,以及核能武器的制造与使用都可能导致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和扩散。

另外,医疗诊断治疗中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和射线疗法,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导致放射性污染。

此外,核工业生产和放射性废物处理的不当也是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二、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放射性污染对人类和环境都产生着巨大的危害。

首先,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组织具有辐射损伤作用,可导致放射病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生。

其次,放射性物质可以影响遗传基因,导致后代遗传性疾病的出现。

此外,放射性物质还会影响环境中的生物链,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对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三、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制定与内容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于年前在我国正式颁布实施,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系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法律的出台,旨在规范放射性污染防治的行为,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该法律适用于我国境内的一切放射性污染防治活动,并明确了对环境保护、健康保护、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保护原则。

2.放射性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法律规定了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放射性污染防治的责任和义务。

3.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对涉及放射性污染的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环境放射性污染防治精品文档37页

环境放射性污染防治精品文档37页
环境放射性污染防治
主讲人:王利仙 时间:2019年12月
目录
3.1
环境放射性污染防治概述
3.2
放射性污染的基本量
3.3
辐射对人体的总剂量及环境放射性标准
3.4
放射性监测与评价
3.5
放射性污染的防治
3.6
放射性污染防治实例
3.1环境放射性污染概述
• 3.1.1 放射性及其危害
• 放射性的概念
放射性是一种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发生衰 变的现象,在放射的过程中同时释放出射线即原子 在裂变的过程中释放出射线的物理属性
1)与建筑有关 2) 与燃料有关 3) 磷酸盐肥料的使用 4) 飞行乘客
0
• 3.关键居民组
• 从群体中选出的具有某些特征的组
• 4.关键照射途径
• 某种照射途径比其他途径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的途径
• 5.关键核素
• 比其他核素有更为重要意义的核素
3.2.3辐射效应 的有关概念
随机效应 随机效应指辐射引起的有害效应的概率与
1 所受剂量的大小成比例的效应
非随机效应 非随机效应指效应严重程度与所受剂 量大小成比例的效应
3.1.2放射性污染源
1
天然辐射源
1.宇宙射线( 达到地面宇宙射线强 度弱,对人体无害) 2.地球表面的放射性物质 3.空气中存在的放射性物质 4.地表水系含有的放射性物质 5.人体内的放射性物质
2 • 人工辐射源
1.核实验的沉降物 2.核工业的“三废”排放 (“三废”指固液气三种废物) 3.其他放射性污染 (如医疗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污染,一般居 民消费用品)
放射性的 危害
1 辐射损伤:
1.物理阶段 2.物理化学阶段 3.化学阶段 4.生物阶段

物理污染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ppt 41页)

物理污染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ppt 41页)
发生放射性污染事件时,首先控制污染, 保护好事件现场,阻断一切污染扩散的可 能途径
隔离污染区,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随意出 入现场
由隔离区进入清洁区,要通过缓冲区,确 保清洁区不受放射性污染
受过严重放射性污染的车辆或设备,其表 面虽经除污达到许可水平,仍需进行监测 和控制。
(2)遇到辐射突发事件,公众应该怎么办?
γ 射线:它是波长在10-8cm以下的的电磁 波,运动速度等于光速,不带电荷但是具 有很强的穿透力,对生物组织造成的损伤 最大。
2.放射性污染物的来源
(1)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 (2)核燃料循环的“三废 (3)医疗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污染 (4)其它各方面来源的放射性污染 一是工业、医疗、军队、核舰艇,或研究
• 重要核素:碘、氪、氙、氡、氚、碳。
放射性粉尘的处理技术
机械式处尘器
去除粒径大于60μm的 湿式除尘器
除尘 设备
去除粒径10~60μm的粉尘颗粒 净化气粉尘浓度›1~2mg/m3 过滤式除尘器
去除粉尘粒径小于10μm 净化气粉尘浓度为1~2 mg/ m3 电除尘器
微米粒径颗粒物的去除率可达99% 以上
(3).放射性物质:那些能自然的向外辐射 能量,发出射线的物质(钚 ,铀等)
(4).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有三种:分别 是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α 射线:α 粒子就是氦的原子核,α 射线 是一种带电粒子流,α 射线有很强的电离 本领,质量较大,穿透能力差。
β 射线:是一种电子流,它的质量只有 α 粒子的几万分之一,它的穿透能力较α 粒 子强,但电离作用较之小的多。
常用方法
①絮凝沉淀 ②蒸发 ③膜分离 ④离子交换和吸附
放 射 性 废 液 处 理 过 程
(3).放射性剂量的大小只有辐射探测仪器 方可探测,非人的感觉器官所能知晓。

放射性污染与防治专题讲座ppt课件

放射性污染与防治专题讲座ppt课件

4. 放射性物质
放射源的应用广泛,不仅在核设施,而且 在科研院校、医疗机构、石油开采与炼油、 公路与桥梁建设、机械制造与安装、电力 等各行各业都得到应用。国家标准规定, 所有放射性工作场所及放射源的包装容器 上都必须有警示标志。
据估计,目前我国放射源总数至少在8万枚以上, 其中有相当比例的放射源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平均每年要发生事故30余起。我国核设施至今尚 未发生过急性辐射致死事故,但已有9人因受到放 射源照射急性死亡。目前在国际上,放射源致人 员急性死亡也远高于核设施。
• 地质学院公安处接到报告后,于上午10时便同地质技术人员赶到现 场,用仪器探测寻找,经过4个多小时的仔细而艰苦的工作,终于在 当日下午2时10分找到了放射源,但铅罐到后来一直没有找到,估计 又被人从垃圾箱中掏走以致下落不明。从发现放射源到将源安全入库, 放射源暴露了24小时。在整个过程中共有13人受到放射性照射。
留下记忆与痛苦!
放射性污染事故例二
----1994年长春地质学院放射性污染事故
• 1994年12月1日至2日,发生在中国长春地质学院的一起 放射性污染事故,造成13人受照和局部环境污染事故。
一、挖菜窑遇“宝贝”
• 1994年12月1日下午1时许,长春地质学院家属齐永兰 让临时工范润福等3人为其在该院内水工楼西南侧挖冬贮 菜窑。在挖到地面以下1米深处发现一口大缸,打破后拖 出一“铜桶”(实际上铅罐),打开桶盖螺丝后,发现桶 内有铅和石蜡,石蜡中有一用绳子拴着的“铜棒”(实际 上是放射源)。范润福等人以为发现了“宝物”,便取出 相互传看,有人还用牙齿咬。此时所挖菜窖已聚拢了6人。 尔后,顾工的主人齐永兰将这个“宝贝”装入上衣口袋里 带回了家。下午3时,齐永兰将铅罐放在住所楼梯的缓台 处。而裸源(即认为是宝物的“铜棒”)一直同齐永兰一 家5口人同处一室直至次日9时,长达18小时之久!

放射性污染与防治

放射性污染与防治
大气和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可经过呼 吸道、消化道、皮肤、直接照射、遗传 等途径进入人体,一部分放射性核素进 入生物循环,并经食物链进入人体。放 射性核素及其衰变产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如图1所示。
图1:短时大剂量辐射的医疗反应
放射性及其危害
(二)远期影响
辐射危害的远期影响主要是慢性放射病和长期小剂量照射对人体健 康的影响,多属于随机效应。
环境中的放射性的来源
放 射
8.2.1放射性及其危害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与 8.2.2矿业放射性污染

的来源

放射性及其危害
1.环境中的放射性的来源
天然辐射:主要来自宇宙辐射、地球和人体内的放射性物 质,这种辐射通常称为天然本底辐射。
在世界范围内,天然本底辐射 每年对个人的平均辐射剂量当 量约为2.4mSv(毫希),有 些地区的天然本底辐射水平比 平均值高得多。
6人·Sv/(GW·a) 6 000
1977年为300 000 每百万人为1 000,即1 600 000 在最高年份为400 000(1962--
1963) 所有时间共计30 000 000 1980年为500,在2000年为1
000 2 000 2 000
放射性及其危害
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后,由于它具有不断衰变并放出射线的特性,以 及放射性环境、放射性诊断等对人体的直接辐射,即内照射和外照射, 使体内组织失去正常的生理机能并给组织造成损伤。
慢性放射病是由于多次照射、长期积累的结果、受辐射的人在数年 或数十年后可能出现白血病、恶性肿瘤、白内障、生长发育迟缓、生 育力降低等远期躯体效应;还可能出现胎儿性别比例变化、先天畸形、 流产、死产等遗传效应。慢性反射病的辐射危害取决于受辐射的时间 和辐射量,属于随机效应。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题目:放射性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绪论环境中的各种放射性污染都能影响人类健康,环境放射性污染对人的危害日益受到重视。

介绍了放射性物质的概念与分类,重点介绍了各种影响人类生活的放射性污染和防治措施。

和环境中的其他污染不同,它不易察觉,但容易在人体中积累,人们要关注放射性污染,对它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才能保护自身的健康。

所谓的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放射性污染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随着核能、核素在诸多领域中的应用,放射性废物的排放量在不断增加,已对环境和人类构成严重威胁。

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目前,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并在不断得到完善。

一、放射性物质的概念与分类1.1 放射性的基本概念某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发生衰变,放出人的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只能用专门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物质的这种性质叫做放射性。

1.2 放射性物质的分类1.2.1 天然放射性物质自然界中本身就存在着微量的放射性物质。

天然放射性核素分为两大类:一类由宇宙射线的粒子与大气中的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如14C(碳)、3H(氩)等;另一类是地球在形成过程中存在的核素及其衰变产物,如238U(铀)、40K(钾)、87Rb(铷)等。

天然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存在于矿石、土壤、天然水、大气及动植物所有组织中。

目前已经确定并已做出鉴定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已超过40 种。

一般认为,天然放射性本底(radioactive background)基本上不会影响人体和动物的健康。

1.2.2 人为放射性物质人为放射性物质主要来源于核试验、核爆炸的沉降物,核工业放射性核素废物的排放,和平利用原子能和同位素试验装置的排放,以及意外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等。

环境放射性污染物通过牧草、饲草和饮水等途径进入家禽体内,并蓄积于组织器官中。

半衰期较长的90Sr和137Cs,以及半衰期较短的89Sr、131I、140Ba 对家禽的污染在食物链中均有重要意义。

放射性污染危害及防治课件

放射性污染危害及防治课件

11
来源
核工业的废水、 废气、 废渣的排放是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 的重要原因。此外铀矿开采过程中的氡和氡的衍生物以及放 射性粉尘造成对周围大气的污染 ,放射性矿井水造成水质的 污染 ,废矿渣和尾矿造成了固体废物的污染。
核工业
核试验
核试验造成的全球性污染要比核工业造成的污染严重得多。 1970年以前 ,全世界大气层核试验进入大气平流层的锶 - 90 达到5. 76X1017GY,其中 97 %已沉降到地面 ,这相当于核工 业后处理厂排放锶 - 90 的 1 万倍以上。因此全球严禁一切核 试验和核战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站有 400 多座 ,还有几百座正在 建设之中。核电站排入环境中的废水、 废气、 废渣等均具 有较强的放射性 ,会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1986年4月26 日 ,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2011。3.11福岛核电 站事故。
2
课程设计
第一部分 放射性污染的引入 第二部分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第三部分 放射性污染的防护 第四部分 作1日 本9.0地震
引入
海啸
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危机
放射性污 染的危害
放射性污染的特点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放射性污 染的防治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放射性污染的防治
思考作业
4
8
9
放射性污染的特点
放 射 性 污 染 的 特 点
特点: 特点: 1)危害作用的持续性和长时性;一旦产生和扩散到环境中,就不断对周围 )危害作用的持续性和长时性;一旦产生和扩散到环境中, 发出放射线,永不停止。 发出放射线,永不停止。只是遵循各种放射性核同位素内在固定速率不断 减少其活性, 减少其活性,其半衰期即活度减少到一半所需的时间从几 min到几千年不 到几千年不 等。 2)自然条件的阳光、 温度无法改变放射性核同位素的放射性活度,人们 )自然条件的阳光、 温度无法改变放射性核同位素的放射性活度, 也无法用任何化学或物理手段使放射性核同位素失去放射性 。 3)效果(剂量)累积性;放射性污染是发射、或中子射线来伤害人,中子 )效果(剂量)累积性;放射性污染是发射、或中子射线来伤害人, 等辐射都属于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对于人(生物)危害的效果(剂量) 等辐射都属于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对于人(生物)危害的效果(剂量)具 有较明显的累积性。 有较明显的累积性。 公众无感知性,不像化学污染多数有气味、颜色,噪声振动、 4)公众无感知性,不像化学污染多数有气味、颜色,噪声振动、热、光等 污染公众可以直接感知其存在。放射性辐射,哪怕强到直接致死水平, 污染公众可以直接感知其存在。放射性辐射,哪怕强到直接致死水平,人 类的感官对它都无任何直接感受从而采取躲避防范行动,只能继续受害。 类的感官对它都无任何直接感受从而采取躲避防范行动,只能继续受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