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的思维特点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感生神话思维特征探析

中国古代感生神话思维特征探析

中国古代感生神话思维特征探析[摘要] 感生神话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殖神话,是远古初民基于原始思维方式对人类来源的解说,那些看似荒诞幼稚的描述,却体现了原始人类特有的思维特征,原始思维的“泛灵观”和“生命一体化”是其创造的基础。

感生神话以具象性的方式表达对生育奥秘的认识,但想象中已经出现初步的理性思维的特点,具有类比推理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 感生神话;原始思维;泛灵观;具象性;类比推理诞生于人类童年时代的远古神话,是原始思维的产物,它们成为众多学者探寻原始思维奥秘的首选之地。

其中大量存在的人类起源神话,是初民对自身生命来源最早的追问和解答,在那些现代人看来荒诞幼稚的描述中,可以寻觅到远古人类的思维痕迹。

感生神话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生殖神话,所谓感生,是指女性并未与男性交合,而是受感于某物而怀孕,表现为女子或感应、或目睹、或接触、或吞食某种动物、植物、无生命物等,竟神秘地怀孕生子。

在中国古代典籍和各民族神话传说中都有很多感生神话:《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始祖后稷就是其母姜嫄因履“巨人迹”而有感致孕的;《帝王世纪》等载黄帝是他的母亲附宝感于“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野”而生;《竹书纪年》中尧是因其母庆都为“赤龙感之”而孕生;《竹书纪年》还记载握登“见大虹意感”生下帝舜;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广泛流传的《勒俄特依》记载,有个名叫浦莫尼衣的姑娘,因神鹰滴下三滴血而感孕,生了民族英雄支呷洛(支格阿龙)[1];白族神话讲大理龙母,吃下一颗绿桃,怀孕生下一个男孩[2];藏族神话《纳木错》讲一位牧民姑娘,在放牧牛羊时梦见一个穿白衣、戴白帽、骑白马的男子而怀孕生子。

[3]这些感生神话体现了原始初民对于生命孕育原因的无知和神秘感,生儿育女的原理为今人悉知,但认知能力低下的原始人难以懂得这个道理,只能借虚幻的神话予以解答,我们从其中可以捕捉到他们具有的原始思维特征。

一、“泛灵观”与“生命一体化”的基本观念感生神话中人的诞生是母亲为日光、大虹、神龙、果实、水等自然物所感而致孕,这些自然物似乎具有灵性的生命魔力,它们是人类生命诞生的神秘原因,也可以说人就是由它们转化的,这些神话创造的一个基础前提就是“万物有灵”和“生命一体化”的观念。

艺术领域神话思维和原始思维的区别与联系

艺术领域神话思维和原始思维的区别与联系

艺术领域神话思维和原始思维的区别与联系神话思维是一种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它强调的是人类与神灵、自然界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在艺术领域中,神话思维常常表现为对神话、传说、神话人物和神话场景的创作和表现。

神话思维强调的是超自然的力量和神秘的力量,它试图通过神话来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类存在的意义。

原始思维则是一种更加实用和实际的思维方式,它强调的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在艺术领域中,原始思维常常表现为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描绘和表现。

原始思维强调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它试图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理解来解决人类生活中的问题。

虽然神话思维和原始思维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但它们也有着联系。

在很多文化中,神话和自然界是密不可分的,神话中的神灵和自然界的元素常常相互交织。

因此,在艺术领域中,神话和原始思维常常是相互交织的,艺术家常常通过对神话和自然界的描绘和表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习题 (2)

习题 (2)

一、填空题1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歌舞、音乐结合在一起的2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发化独立出来。

3《弹歌》是一首二言诗。

4《蜡辞》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

5先秦时期文史哲不分,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

6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7西周时期,文化为贵族所垄断,春秋战国之际,兴起了一个士的阶层,成为文化创造的主要的承担者。

8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的演变。

9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

10自西周开始,礼乐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11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12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开天故事最为著名。

13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14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性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15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

16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

17雅颂多为四言句,较少杂言。

18《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19《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格局押韵。

20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

21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22《尚书》、《春秋》是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23 《尚书》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24《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

25 《左传》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26 《左传》最擅长写战争。

27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28 《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刘向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

29《战国策》的体例是国别史。

30 孟子具有“浩然之气”,“说大人,则藐之”。

31孟子是性善论者。

32 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3 诸子中,《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34 运斤成风的成语出自《庄子》。

35 《庄子》现存三十三篇,全书分为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庄子自著的是内篇部分。

36 荀子的一篇成相辞和另一篇赋对汉赋的产生有直接影响。

神话的思维特点范文

神话的思维特点范文

神话的思维特点范文神话是一种古老而且普遍存在于各个文化中的叙事形式,它通过人物、事件和象征来阐述抽象的哲学思想、宇宙观和价值观。

神话以其独特的思维特点而闻名,这些特点贯穿了其故事结构、角色塑造和象征意义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神话的思维特点。

首先,神话是一种象征性思维。

象征是神话的核心元素,神话中的各种角色、事件和物象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通过象征,神话能够传达抽象的概念和哲学思想,并使其具体化,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例如,希腊神话中,宙斯象征着权力和智慧,赫拉象征着女性的特质和婚姻的保护,阿波罗象征着艺术和美的追求。

这些象征性的角色不仅有助于人们理解故事的意义,还通过象征的力量来塑造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其次,神话是一种循环性思维。

循环是神话故事中的一种基本结构,它体现了宇宙的周期性和循环性。

循环性思维在神话中反映为时间、季节和生育的周期,使故事具有无限重复的特点。

例如,北欧神话中的“诸神黄昏”描述了宇宙的末日和重生,在这个故事中,循环的概念贯穿始终,使宇宙的终结和重生成为一种永恒的循环。

第三,神话是一种模糊性思维。

神话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常常是模糊的和多义的,没有明确的轮廓和定义。

这种模糊性使得神话具有多种解读和理解的可能性,可以适应不同的文化和个体的需求。

例如,在中国的神话中,女娲创世的故事有多种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都强调不同的意义和价值观。

这种模糊性思维使得神话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复杂性,使其成为一种永恒而不断更新的文化资源。

第四,神话是一种冲突性思维。

冲突是神话故事中的常见元素,它体现了人类的矛盾和挣扎。

在神话中,冲突经常发生在神与神、人与神、人与人之间,体现了不同力量和价值观之间的对立与斗争。

冲突性思维使得神话具有戏剧性和紧张感,反映了人类社会和心理的现实。

最后,神话是一种想象性思维。

神话世界是超越现实的,是想象力的产物。

通过神话,人们可以逃离现实,进入一个神奇而奇幻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经历超出现实的冒险和成长,感受卓越的英雄事迹和惊人的超能力。

先秦文学史复习题

先秦文学史复习题

1.简述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情况。

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师。

商周之际鬼神地位下降,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文化的代表。

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力,文化为华为贵族所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度的瓦解,导致了上层贵族地位下降和下层庶民地位的上升。

所以先秦文学的作者的身份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

三、论述1. 谈谈先秦文化对先秦文学发展演变的促进作用。

先秦文学大致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夏商之时,文化以宗教为主,所以夏商文化往往与宗教相关。

同时,巫史文化的繁荣,促进了散文的发展。

周初分封制的推行,礼乐文化成为主流,所以周代文化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

春秋战国的文学家还关注政治,构想理想社会,史学和说理散文长足发展。

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思想界活跃,各派人物纷纷著书立说,阐述政见,百家争鸣。

产生了不同前代的、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

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2.神话的历史化:把深化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就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做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及其发展谱系。

四、简答1.《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体现在什么方面?(1)保存神话最多而且相当古老,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特征;(2)有丰富的内容和多种多样的形象;(3)《山海经》神话看似零散,却有某种“系统性”。

书中的神话形象按其神权的大小,表现出一定的尊卑次序。

2.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1)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慎重的忧患意识、(2)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3)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3.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或隐喻的思维(2)神话思维具有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特征(3)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4)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感情体验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先秦文学试题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试题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没有文字的时代,文学是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

2、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独立分化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3、先秦伴随文字出现的文学,并非纯文学,而是文学和历史、哲学综合在一起。

4、先秦文学作者经历了巫、史、贵族到士的流变。

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现出异彩纷呈的特性。

5、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6、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巫文化最有代表性。

自西周开始,礼乐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7、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8、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开天故事最为着名。

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社会。

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9、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

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

雅颂多为 4 句,较少杂言。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

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

10、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1、我国散文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是:《尚书》和《春秋》。

12、《尚书》是商周时代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尚书》文字古奥典雅,唐代韩愈《进学解》中称之为“周诰殷盘、诘曲聱牙。

”13、《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

《左传》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左传》最擅长写战争。

14、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15、《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刘向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的体例是国别史。

16 、孟子是性善论者。

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先秦诸子中,《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18 、成语“运斤成风”的出自先秦《庄子》。

19 、《庄子》现存33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浅析《山海经》神话的万物有灵思维

浅析《山海经》神话的万物有灵思维

样的种种情感体验。如此一来 , 整个世界都变
了样了。在我们现代人看来 , 这无疑是对整个周 围世界客体被拟人化了, 充满着不可思议 的童话 般的奇妙、 怪异的色彩。对此 , 恩斯特 ・ 卡西尔指 出: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民族 , “ 都没有功夫虚构 编造 , 没有功夫人为地作假或误解 。谁若了解到 他的神话对一个民族意味着什么 , 这神话对那个 民族所施加 的内在力量 , 以及其中表达着什么样
然物和 自然现象亦是如此。 他们对存在于主体 自 身周 围的能够看得见和看不见 的、 感觉到的和感 觉不到 的种种客体存在物 , 包括有生命 的和无生 命 的 自然万物 , 都产生敬畏 、 恐惧 、 希望 、 崇拜等 等情感体验 , 反过来又将这种种不 同的感情体验 人为地强加在周围客体身上 ,在他们 的观念 中, 这是再也正常不过了 , 认为世 间万物都有和人类
神话 思维又称原始思维 , 是原始先 民不 自觉 地进行神话创作时的思维特点 ,原始思维” “ 这一 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的列维 ・ 留尔提 出来的。神 布 话思维是与原始先民们 的心智发展水 平相适应 的一种特殊思维。远古神话正是源于原始先 民们 这种特殊思维方式下的特殊精神活动的产物。 人们 普遍认为 , 神话思维受一种神秘 的“ 互 渗律” 的支配 , 因此 , 原始先 民们不能确切 区分 主 体与客体 , 也无法分清生命体 与非生命体 。关于 “ 互渗律”列维 ・ , 布留尔就认为 : 在原始 人的思维 的集体表象 中, 客体 、 存在物 、 现象能够 以我们不
化心理相关联 的。因此 , 我们要想真正意义上揭 开蕴藏在《 山海经》 中的早期人类文化的奥秘 , 就 必须深入到其神话思维结构的深层进行探究 , 而 且也只有这样 , 才算是 以比较切合《 山海经》 的方

古代文学史题库

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神话是初民以幻想的形式来解释世界的起源,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它反映了先民的原始思维和华夏民族的集体认识。

2、神话的历史化:所谓神话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作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与其发展谱系。

方法一为删削,二为改造:被儒家改造,使其符合儒家的理念:被道家改造,使神话演化为仙话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与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①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山海经》半人半兽的描述,反映先民对生存环境的警惧之情。

②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存境遇的同时,还为人类塑造了一些保护神,如女娲、后羿。

一些神话形象如龙、凤等,给人带来了祥瑞和安慰。

重生意识还包括对个体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③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生存环境的艰苦,激发了先民不屈的反抗自然,反抗天帝的精神,如精卫、刑天。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这在解释自然现象时表现得更为特出。

先秦文学练习题及答案

先秦文学练习题及答案

先秦文学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没有文字的时代,文学是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

2、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独立分化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3、先秦伴随文字出现的文学,并非纯文学,而是文学和历史、哲学综合在一起。

4、先秦文学作者经历了巫、史、贵族到士的流变。

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现出异彩纷呈的特性。

5、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6、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巫文化最有代表性。

自西周开始,礼乐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7、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8、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开天故事最为著名。

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社会。

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9、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

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

雅颂多为句,较少杂言。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

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

10、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1、我国散文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是:《尚书》和《春秋》。

12、《尚书》是商周时代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尚书》文字古奥典雅,唐代韩愈《进学解》中称之为“ 周诰殷盘、诘曲聱牙。

”13、《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

《左传》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左传》最擅长写战争。

14、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15、《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刘向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的体例是国别史。

1、孟子是性善论者。

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先秦诸子中,《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1、成语“运斤成风”的出自先秦《庄子》。

1、《庄子》现存3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山海经神话思维的特征

山海经神话思维的特征

山海经神话思维的特征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神话文献,收集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这些神话故事中的思维特征独特而丰富,充满了想象力和神秘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索山海经神话思维的几个特征。

第一、超自然力量的存在与运行规律。

山海经中描述了许多神奇的生物和神祇,它们拥有超乎寻常的力量和能力。

比如,有传说中的神龙,它可以操纵天候,掌控水域;还有麒麟,它是一种神兽,拥有极高的智慧和神奇的神力。

这些超自然力量的存在,使得人们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第二、神话世界的边界模糊。

在山海经中,人类世界和神话世界并不是完全隔离的,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联系和交错。

人们可以通过某些方式进入神话世界,与神灵和神兽相遇。

这种模糊的边界让人们对未知和奇迹充满了向往,也让人们对神话世界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和幻想。

第三、寓意与象征的运用。

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往往不仅仅是单纯的故事,它们背后还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象征。

比如,神龙象征着皇权和权力,麒麟象征着智慧和祥瑞。

通过这些寓意和象征,神话故事传达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启示和思考。

第四、传承和变异的特点。

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域的变迁而不断演变和发展。

同一个神话故事在不同的地方和时代可能会有不同的版本和变异。

这种传承和变异的特点,使得神话故事具有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内涵,也让人们对神话世界产生了更多的想象和探索。

第五、人与自然的关系。

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描绘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们尊敬自然力量,崇拜自然的神灵和神兽,同时也尝试与自然力量和谐共处。

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第六、神话世界的多元性。

山海经中收集了丰富多样的神话故事,其中涉及了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

这种多元性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

先秦文学思考题

先秦文学思考题

先秦文学思考题绪论一、填空1. 传说时期的文学包括神话传说和歌谣,它们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2. 诗、音乐、舞蹈三者紧密结合,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简答1.简述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情况。

答:先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主要承担者的身份、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文学作者也因之而不断变化。

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的巫觋。

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文化为贵族所垄断。

春秋战国之际,随着贵族的衰落,官学或私家传授出现危机,于是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起,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士的手里。

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二、名词解释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神话的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做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及其的发展谱系。

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四、简答1.《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体现在什么方面?答:《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及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

2.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答: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也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3.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童话的神话思维表现

童话的神话思维表现

童话的神话思维表现作者:刘徐莹来源:《文学教育》2017年第05期内容摘要:作为人类原初文化开端的神话与满足儿童最初梦幻的童话有着天然的同一性,正是这一本质属性使童话在一定意义上成了神话的一种重写。

童话的神话思维表现在三方面:其一,取材于创世神话、英雄神话、自然神话的故事;其二,具有神话性格的童话人物;其三,具备广泛的文化功能,德育功能和社会功能。

童话与神话的同构方式让我们回到自身和宇宙秩序统一的时间点,重新找寻看世界的方式。

关键词:童话神话原始文化神话是文学土壤上照射的第一道曙光,是原始人民在斑斓梦幻中遗留下的集体无意识;是人类进行不自觉非理性艺术创造的初始阶段。

神话满足儿童对未知宇宙的好奇想象;契合了儿童的心理发展;开启了儿童对神秘世界的永恒创造。

童话与神话的同构方式让我们回到自身和宇宙秩序统一的时间点,重新找寻看世界的方式。

我们应该持有纯粹诗意的神话信念,相信科学与理性不是万能的,保持童话般的信仰才是生命的真谛。

一.童话故事的神话来源神话给儿童文学提供了另一种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经过历代后人加工而成的新童话在脱下其现代性思维的外衣后,本质上仍然是诗性的神话。

童话故事的神话来源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创世神话,英雄神话和自然神话。

创世神话是原始人对人类起源的探索与追寻,无论是西方的宙斯、太阳神、战神,还是中国的伏羲、女娲和炎帝黄帝,都是人类求知欲下的想象性艺术创造。

可以回答对宇宙万物都充满好奇的儿童的疑问,解答关于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永恒疑惑。

据此而衍生出的童话故事跟创世神话旨在解释同样的人类起源和宇宙生成论,在表现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的同时,也表达了人类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美好世界的追寻。

歌颂原初人民勇敢勤劳美好品格的同时,使儿童对世界有了初步的良性认识。

英雄神话是人们生命获得拯救的期望,英雄的征程往往象征了一个人的成长。

无论是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还是中国古典神话中的后羿、大禹,他们都体现着上古人民的智慧与才能,代表着古今中外人们对光明与幸福的追寻。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先秦文学—上古神话)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先秦文学—上古神话)

第1章上古神话1.1 复习笔记一、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1.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1)神话的概念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其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表达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2)神话的产生只有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的时候,神话才有可能产生。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和灾难性的自然现象,人们不由自主地会惊奇和恐慌,产生神秘和敬畏的感情,并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自然就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了。

(3)神话的功能①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②人类初期生产力低下,个人必须把自己融入氏族之中才能生存。

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

③神话故事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现出种种戏剧性的属性,人们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2.文献记载(1)记载神话比较集中的是《山海经》。

(2)神话也散见于经、史、子、集各类书中。

如:①《诗经》中的《商颂·玄鸟》、《大雅·生民》等篇;②《楚辞》中保留的神话材料较多,尤其是《天问》;③《左传》、《国语》、《逸周书》等史书中也可以看出神话的蛛丝马迹。

④先秦诸子中,《庄子》援引神话最多。

⑤《吕氏春秋》和《淮南子》都保存了不少神话。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保留在《淮南子》中。

3.《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1)《山海经》《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袁行霈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 先秦文学(附答案)

袁行霈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 先秦文学(附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名词解释: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社会现象做描述和解释,通常以神为主人公,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山海经》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编选而成的。

全书共18卷,分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四部分,内容驳杂,保存神话传说、宗教仪式、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多方面资料。

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地理著作,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地理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保存在《淮南子》中。

三、简答1、神话所蕴含的民族精神:①体现了慎重的忧患意识。

比如女娲、后羿和大禹的神话中,无不以相当的分量描绘了人类的恶劣出境,主人公们则能正视现实的灾难,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战胜Iran灾难。

神话特别强调诸神不辞辛劳的现实精神,反映了先民对于现身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

②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中国神话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存环境时,还为人类塑造了一些保护神,如女娲、后羿、龙、凤等;中国神话充满对个体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如炎黄二帝为了百姓不惜以身试毒;中国神话还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如日月之神羲和不但要掌管日月,还要“敬授人时”,以利生产。

③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生存环境的艰苦孕育出一大批反抗自然、天帝的神话英雄,如精卫填海、刑天段首仍对天地大舞干戚,体现了先民顽强的抗争精神。

2、神话的思维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己和自然界分开,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身属性转移到自然直上,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

(先秦部分)第一章 上古神话解析

(先秦部分)第一章  上古神话解析

• 体现了原始人类深重的忧 患意识
塑造了一个具有厚生爱民 思想的女神形象
始祖神话 ——女娲补天、造人神话
•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 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 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 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 贱凡庸者絙人也。(《太平御 览》卷七八引《风俗通》)
伏羲女娲图,1965年 唐墓出土。 神话传说中的女娲是 人首蛇身。在中国古 代传说中,流传着伏 羲女娲兄妹通婚的故 事。故事中说,伏羲 和女娲是兄妹关系, 天降洪水,兄妹俩爬 进一个大葫芦里,躲 过了劫难,然后兄妹 结婚,繁衍了人类。
c、《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
保存神话最多,最具 神话学价值,其中又 以海经和大荒经的神 话色彩最浓。
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一、开天地
•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 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 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 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百 里。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二、中国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
1. 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 重的忧患意识 。 2. 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 的厚生爱民意识。 3. 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 民们的反抗精神。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一、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二、具体形象的思维 三、情感体验 四、隐喻和象征
第四节 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山海经· 中山经》:姑媱之山,帝女死 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荛草,其叶胥成, 其华黄,其实如菟丝,服之媚于人。 《庄子· 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 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 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 四海之外。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上古神话)【圣才出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上古神话)【圣才出品】

第1章上古神话1.1 复习笔记一、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1.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1)神话的概念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其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表达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2)神话的产生只有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的时候,神话才有可能产生。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和灾难性的自然现象,人们不由自主地会惊奇和恐慌,产生神秘和敬畏的感情,并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自然即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

(3)神话的功能①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②人类初期生产力低下,个人必须把自己融入氏族之中才能生存。

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③神话故事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现出种种戏剧性的属性,人们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2.文献记载(1)记载神话比较集中的是《山海经》。

(2)神话也散见于经、史、子、集各类书中。

如:①《诗经》中的《商颂·玄鸟》《大雅·生民》等篇;②《楚辞》中保留的神话材料较多,尤其是《天问》;③《左传》《国语》《逸周书》等史书中也可以看出神话的蛛丝马迹;④《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援引神话最多;⑤《吕氏春秋》和《淮南子》都保存了不少神话。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保留在《淮南子》中。

3.《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1)《山海经》《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首先,表现在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由于原始先民在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身属性不自觉地移到自然之上,这在解释自然现象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原始先民习惯将自己所熟悉的人体本身作为参照诠释自然万物,他们设想了一些巨大的、初始的神灵,从而也就创造了一些十分壮丽的开辟神话。

如盘古化生万物的神话,就是以人体的各部分推论天地间的诸多元素。

以自我来观照万物的思维特征几乎渗透在所有的神话中,人们正是从自身的生命形态中,感受到万物的存在,这才有了神话。

其次,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

由于原始先民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处在最初的发展阶段,因此,思维还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象,不能脱离那些具体的感性材料。

原始先民往往会通过一定程度的概括和综合,使某些神话形象脱离了具体事物。

比如龙这个神话形象,就是经过长时间的综合而形成的,龙的前身只不过是一个以蛇为图腾的部落标志,由于“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脚,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才最终形成这一威武雄壮的神话形象。

显然,神话的综合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还不能达到真正的抽象。

龙这一形象并不是纯粹想象的产物,它只不过是对具体物象的再组合,仍然带有具体、形象的特点。

再次,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在先民心中引起恐惧、敬畏或惊喜等情感,先民认为这些情感也是外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因而,在先民看来,自然万物或是神秘的,或是恐怖的。

因此,在神话的传播、复述的过程中,也是充满了情感体验的。

比如《山海经》中每当出现龙凤神话形象时,总是伴有霞光万千、仙音渺渺,显示了祥和安乐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原始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原始人还不能利用抽象观念进行独立的思考,但随着文化的发展,追溯历史、交换思想、总结经验、表达信仰等,往往会涉及一些较为抽象的观念,如龙这个意象,它不但是部落的符号,同时还包含着特定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感情,成为全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话的思维特点:
神话的思维特点首先表现为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导言》中认为,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而原始先民感知自然时,将自身属性不自觉地移到自然之上,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

如以烛龙之神的生理行为解释自然现象和盘古化生万物的神话。

其次,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

由于原始先民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处在最初的发展阶段,因此,思维还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象,不能脱离那些具体的感性材料,表现在神话终究带有具体形象的特点。

再次,如德国学者卡尔西所言,神话思维还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大自然在先民心中引起恐惧、敬畏或惊喜等情感,而受生产力发展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先民认为这些情感也是外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因而,在先民看来,自然万物也是具有意志、情感的。

最后,以“万物有灵观”为心理基础的神话还带有明显的神秘性特点。

所以,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原始神话就是由不同类型的象征性、隐喻性的意象符号系统构成的。

母题概念在神话研究中的作用:
民俗学用“母题”概念来描述民间文学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即由于口授是民间文学的主要传播方式,从而造成民间文学的叙事具有类型化的特点。

母题就是指那这种反复出现于不同文本的,与叙事类型化特征相关的小单元或成分。

由此可见,母题并非生成于现实情景,也不属于个人的创造,而是源于传统。

它以其构成显示了文化传统向叙述方式的转化,渗透和凝聚。

具体说来,母体概念在神话研究中的作用分为以下三点:
首先,在探究神话起源方面,神话传说虽然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但同时也受到道教,佛教等宗教中“灵魂可以不灭,精魂可以交通”思想的影响,如其中的“垂死化生”类神话母题。

其次,从母题概念的意义上看,同样以“垂死化生”母题为例,其中贯穿着远古人类对自然之永恒性的观察与把握,以及对人类死亡现象的困惑与否定,研究此类母题不仅能窥见母题这种文化传统对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且能把握到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心态的积淀过程及显现状态。

最后,按母题划分神话类别能够深入神话内容的细节,不仅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神话的整体,且为我们从微观上进行母题的历史分析与比较研究提供了指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