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01章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版第一章ppt课件
p1
n1RT V
,
p2
n2 RT V
,
pn 1 V R T n 2 V R T n 1 n 2 R VT
n =n1+ n2+
p
nRT
V
精选课件ppt
19
分压的求解:
pB
nB RT V
p
nRT V
pB p
nB n
xB
pBnnB pxBp
x B B的摩尔分数
精选课件ppt
20
例题:某容器中含有NH3、O2 、N2等气 体的混合物。取样分析后,其中
n(NH3)=0.320mol , n(O2)=0.180mol , n(N2)=0.700mol 。 混 合 气 体 的 总 压 p=133.0kPa。试计算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解:n= n(NH3)+n(O2)+n(N2) =0.320mol+0.180mol+0.700mol
=1.200mol
P(NH 3)Pn(NnH 3)
• 1.1.1 物质的聚集态
• 1.1.1.1 物质三态
•
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自然界物质通常有气体
(gas)、液体(liquid)和固体(solid)三种聚集状
态。
其中气体、液体属流态,液体、固体属凝聚态。
在一定条件下,气、液、固三态还可以共存,如在 0.01 C、611.6 Pa下,水、冰、水蒸气可以共存。
1mol = 6.022×1023 (NA)个 2) 物质的量分数(摩尔分数Xi) 混合物中,某组分i的物质精选的课量件pp与t 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9。
1.2.3 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
1) 摩尔质量(M) M= 物质的质量(m)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02章
在温度T下,由参考状态单质生成物质 B(νB=+1)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称为物质 B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1 (B, 相态 , T ) ,单位是 kJ· mol fHm △ 1 H2(g)+ O2(g) H2O(g) 2 fHm (H2O ,g,298.15K) = –241.82kJ· mol-1 △
n1 N 2 (4.0 5.0)mol 1 1.0mol N 2 1
9.0 6.0
2.0 4.0
1 3 N 2 g H 2 g NH 3 g 2 2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t0
5.0
12.0
9.0
0
2.0
(mol)
(mol)
t t1时 4.0
CaCO3(s)
H2O(l)
CaO(s)+CO2(g)
1. 系统和环境 系统:被研究对象。 环境:系统外与其密切相关的部分。 敞开系统:与环境有物质交换也有能量交换。 封闭系统:与环境无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 隔离系统:与环境无物质、能量交换。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2. 状态和状态函数 状态:系统的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t0时 nB/mol 5.0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0 1
2
12.0
0
t1时 nB/mol 4.0 t2时 nB/mol 3.0
n1 H 2 (9.0 12.0)mol 1 1.0mol H 2 3 n1 NH3 (2.0 0)mol 1 1.0mol NH3 2 2 2.0mol
在没有外界作用下,系统自身发生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第01章PPT课件
学
解题规范,字迹工整,注意有效数字。
基
础 教
3、有问题及时答疑。
程
4、认真做好实验,培养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教学参考书
1、吉林大学等 宋天佑等 无机化学(上、下册)
无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机
化 学 基
2、北京师范大学等 无机化学(第四版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础
教 程
3、武汉大学等 无机化学(第三版,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机
化 学 基
p 1n 1 V R,T p 2 n 2 V R,T
础 教 程
pn 1 V R T n 2 V R T n 1n 2 R VT
n =n1+ n2+
p
nRT V
分压的求解:
pB
nBRT V
p
nRT V
无
机 化 学
pB p
nB n
xB
基 础 教
pB
nB n
pxBp
程
x B B的摩尔分数
1.2.1 溶液的浓度 1.2.2 稀溶液的依数性
1.2.1 溶液的浓度
1. 物质的量浓度 cBnVB,单位 m: o Ll1
例1-2:某容器中含有NH3、O2 、N2等气
体。其中n(NH3)=0.320mol,n(O2)=0.180mol,
n(N2)=0.700mol。混合气体的总压为133kPa。
试计算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无
机 化
解:n= n(NH3)+n(O2)+n(N2)
学
=0.320mol+0.180mol+0.700mol
础
大工普通化学第一章
H2分子形成过程能量随核间距变化示意图 E
☺
排斥态 0
基态
0
74pm
R
共价键的特点:
•饱和性 H Cl H O H •方向性
1. 价键理论(valence bond theory)
共价键( covalend bond):原子间通过共 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价键理论基本要点: •相邻两原子间只有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电子 相互配对时,才能形成稳定的化学键。 •原子轨道重叠时,只有同号轨道能发生有效 重叠,且重叠越多成键越牢固。
sp2杂化 B: 2s22p1
2p
2s
BF3的空间构型 为平面三角形
F
B
F
F
2s
2p 激发 2s 2p
sp2 sp2杂化
BF3的形成
三个sp2杂化轨道
sp3杂化 C:2s22p2
2p
2s
CH4的空间构 型为正四面体
2s
2p 激发 2s 2p
sp3杂化
sp3
CH
的形成
4
四个sp3杂化轨道
不等性sp3杂化 NH 3 N: 2s22p3
原子中不同类型原子轨道混合,重新组成 新的原子轨道的过程称为原子轨道杂化,新的 原子轨道称为杂化轨道。
基本要点: •成键时能级相近的价电子轨道混合杂化, 形成新的价电子轨道——杂化轨道(hybrid orbital)。 •杂化前后轨道数目不变。 •杂化后轨道伸展方向,形状发生改变。
杂化轨道的类型有: ns与np的杂化, 如:sp, sp2, sp3等性杂化, sp3
第一章至第七章_无机化学习题解答(大连理工第五版)
第一章至第七章_无机化学习题解答(大连理工第五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第一章至第七章_无机化学习题解答(大连理工第五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第一章至第七章_无机化学习题解答(大连理工第五版)的全部内容。
无机化学第一章 PPT课件
若溶液由溶剂 A 和难挥发非电解质 B 组成:
* * pA = p* (1 x ) = p p A B A A xB
* Δp = p* p = p A A A xB
在稀溶液中:
nB nB nB xB = = = bBM A nA + nB nA mA /M A
由以上两式得:
Δp = p MAbB = kbB
(a) 在生理盐水中
(b) 在低渗 NaCl 溶液中
(c) 在高渗 NaCl 溶液中
图 1-2
红细胞在不同浓度 NaCl 溶液中的形态示意图
将红细胞置于渗透浓度高于 320 mmol· L-1 的 高渗 NaCl 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红细 胞逐渐皱缩,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质壁分离。
例题
2.晶体渗透压力和胶体渗透压力 由小分子和小离子所产生的渗透压力称为 晶体渗透压力。 由大分子和大离子所产生的渗透压力称为 胶体渗透压力。 血浆的渗透压力主要是晶体渗透压力,而 胶体渗透压力很小。在 37 ℃ 时,血浆的渗透压 力为 770 kPa,其中胶体渗透压力仅约为 4 kPa。
(二) 渗透压力与浓度、温度的关系
1877 年,弗菲尔发现如下两个规律: (1)在热力学温度一定时,非电解质稀溶液 的渗透压力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2)在浓度一定时,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 压力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1886 年,范托夫归纳出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 透压力与浓度和热力学温度之间的关系:
对于电解质稀溶液,渗透压力的计算公式可 以改写为:
= cos, B RT
例题
(四)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1.等渗溶液、低渗溶液和高渗溶液 医学上的等渗溶液、低渗溶液和高渗溶液是 以血浆的渗透压力或渗透浓度为标准来衡量的, 正常人血浆的渗透浓度为 280~320 mmol· L-1。医 学上规定渗透浓度在 280~320 mmol· L-1范围内的 溶液为等渗溶液;渗透浓度小于 280 mmol· L-1的 溶液为低渗溶液;渗透浓度大于 320 mmol· L-1的 溶液为高渗溶液。 将红细胞置于渗透浓度为 280~320 mmol· L-1 的等渗 NaCl 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 的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将红细胞置于渗透浓度低于 280 mmol· L-1 的低渗 NaCl 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红 细胞逐渐胀大,最后破裂,释出血红蛋白使溶液 呈浅红色,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溶血。
无机化学(本科)全套教学课件pptx-2024鲜版
9
酸碱平衡常数计算与应用
2024/3/28
酸碱平衡常数定义
01
表示酸碱反应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
的比值。
酸碱平衡常数计算
02
通过测定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利用平衡常数表达式进行计算。
酸碱平衡常数应用
03
用于预测酸碱反应的方向、程度和速率,以及判断酸碱的强度。
10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及影响因素
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 子。 2024/3/28
氧化还原反应类型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分类, 如金属与非金属、酸与碱等。
氧化数概念
表示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状态, 通过计算化合价确定。
14
原电池与电解池工作原理
原电池工作原理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正负极和电 解质组成。
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
无机化学(本科)全套教 学课件pptx
2024/3/28
1
contents
目录
• 无机化学概述与基础知识 • 酸碱反应与沉淀溶解平衡 •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 • 配位化合物与金属有机化学 • 无机固体化学与纳米材料 • 无机合成与绿色合成技术
2024/3/28
2
01
无机化学概述与基础知识
2024/3/28
2024/3/28
沉淀的溶解
利用某些试剂使已生成的 沉淀溶解,如胃药中的氢 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分步沉淀
当溶液中存在多种难溶电 解质时,通过控制条件可 实现分步沉淀,从而分离 出各种难溶电解质。
12
03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
2024/3/28
13
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类型
《无机化学》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是通过将|Ψ|2的角度分布部分,即|Y|2随 θ、Φ的变化作图而得到的(空间)图像,它形象地显示出在原子核 不同角度与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大小的关系。图1-1(b)是电子云的 角度分布剖面图。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剖面图与相应的原子轨道角 度分布剖面图基本相似,但有以下不同之处:原子轨道角度分布 图带有正、负号,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均为正值(习惯不标出正 号);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比相应的原子轨道角度分布要“瘦”些, 这是因为Y值一般是小于1的,所以|Y|2的值就更小些。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五、 多电子原子结构
多电子原子指原子核外电子数大于1的原子(即除H以外 的其他元素的原子)。在多电子原子结构中,核外电子是如何 分布的呢?要了解多电子中电子分布的规律,首先要知道原 子能级的相对高低。原子轨道能级的相对高低是根据光谱实 验归纳得到的。H原子轨道的能量取决于主量子数n,在多电 子原子中,轨道的能量除取决于主量子数n外,还与角量子 数l有关,总规律如下:
无机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一、 原子的组成
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原子是由处于原子中 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由于原 子核跟核外电子的电量相同,电性相反,所以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很小,半径约为10-10m;原子核更小,它的体积约为原 子体积的1/1012。如果把原子比喻成一座庞大的体育场,则原 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央的一只蚂蚁。因此原子内部有相当大 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绕着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无机化学(第六版)电子教案——大连理工大学 (1)
积完全可以忽略。
pV = nRT
R---- 摩尔气体常量
在STP下,p =101.325kPa, T = 273.15K
n=1.0 mol时, Vm= 22.414L = 22.414×10-3m3
R=
PV nT
=
101325Pa22.41410-3m3 1.0mol273.15K
R = 8.314 kPaLK-1mol-1
pM
= RT
例1-1 在实验室中,经常会用到无水 无氧操作。操作前必须将装置中的气体用 无水无氧的氮气置换。氮气是由氮气钢瓶 提供的,其容积为50.0 L,温度为 25 ℃、 压力为15.2 MPa。
(1) 计算钢瓶中氮气的物质的量n(N2)和 质量m(N2);
(2) 若将实验装置用氮气置换了五次后, 钢瓶压力下降至13.8 MPa。计算在25 ℃, 0.100 MPa下,平均每次耗用氮气的体积。
= 306.8 mol 28.0g·mol-1
= 8.59103g = 8.59 kg
(2) 已知:p2= 13.8MPa,V=50.0L,T=298K
n2(N2) =
p2V RT
=
13.8103kPa 50.0L 8.314J·mol-1·K-1 298K
= 278.5mol 消耗了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
= 9.2102 kPa
p2(He) =
0.10M Pa 12 L
5.0 L
= 2.4102 kPa
p = p2(O2) + p2(He) = (9.2 + 2.4)102 kPa = 1.16103 kPa = 1.16 MPa
例1-4:某容器中含有CO2、O2 、N2等 气体的混合物。取样分析后,得知其中 n(CO2)=0.320mol , n(O2)=0.180mol , n(N2)=0.700mol 。 混 合 气 体 的 总 压 p=133.0kPa。试计算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大连理工大学中级无机化学PPT课件
1. 单核二元羰基化合物 此类化合物通式为M(CO)n。对原子序数为
偶数的过渡金属,如Cr、Fe、Ni等,和一定数目的 CO组合,均符合EAN规则。
对于原子序数为奇数的过渡金属,如V、 Mn、Co等,则要通过形成阴离子如V(CO)6-,二聚体 Mn2(CO)10或与其他原子或基团形成单键结合的化合 物如HCo(CO)4才能符合EAN规则,所以单核羰基化合 物也有很多衍生物。
20世纪30年代,英国化学家N. V. Sidgwick提出一条用以预言金属羰基化合物稳定性 的经验规则,称为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 atomic number)规则,简称EAN规则。
EAN规则认为稳定存在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应该符合:金属原子的电子总数加上所有配体提供 的电子数等于同周期的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对于 过渡金属,该规则表述为:每个过渡金属原子的价 电子数加上配体提供的电子数等于18,故该规则又 称为“18电子规则”。
5.2.4 EAN规则应用
例1:根据EAN规则计算Ni(CO)4的核外电子总数。 解:Ni原子,3d84s2,10个电子;
4个CO,2×4=8个电子,10+8=18
因此,Ni(CO)4符合18电子规则。
例2:判断下列化合物是否符合EAN规则:
(η6-C7H8)Cr(CO)3; (η5-C5H5)Fe(CO)2C2H4]+
例4:根据EAN规则预言 结构。
Fe2(CO)9和Co4(CO)12的
§5.3 过渡金属的羰基化合物
5.3.1 介
5.3.2 作用
5.3.3
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简 金属羰基化合物中的成键 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的
化学反应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第五版)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讲授吴世新说明计划:《无机化学》由半学年时间学完,总共7个学分。
根据学习情况,本学期(上学期)学习书中的第一章——第十八章,共84个学时。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占总分70%。
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考勤、作业等,占总分30%*。
内容:本学期无机化学部分的内容包括:一.化学反应原理(第一.二、三、四、五*.六.七章):主要内容为气体、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解离平衡、氧化还原反应,主要掌握其中的基本原理和一些简单的运用。
二.物质结构基础(第八.九.十.十一*章):主要内容为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合物结构等,主要学习如何运用结构去解释其性质。
三.元素化学(第十二至第十八*章):讨论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存在、性质、制备和用途.无机化学:是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的制备、性质、反应、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基础化学课。
又可分为元素无机化学(※)、固体无机化学、配合物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物理无机化学等。
地位:材料、能源和信息科学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化学被认为是这三大支柱的中心科学,随着微电子技术、核能、光通讯、海洋(生命力)开发等技术的发展,无机化学将成为化学学科中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基础学科理论和实验的关系: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无机化学的实验性强,也有自身的理论,无机化学设有理论课和实验课,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补充、完善,实验可以加深感性认识,而理论可以加深对感性认识的理解。
理论指导实验,实验巩固理论知识。
第一章 气 体§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的特点:(1)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2)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均匀地混合。
(3)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1.理想气体:分子本身不占体积,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的气体。
这只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人们为了使问题简化而建立的一种人为的气体模型。
对于实际气体,当它处于低压、高温的条件下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很大,气体的体积远大于分子本身的体积,分子间作用力也因为距离拉大而变小,故可以近似看作理想气体。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第一章
2007
无机化学(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7、邵学俊等
无机化学(第二版,上、下册)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8、苏小云等 工科无机化学 (第三版)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9、天津大学 杨宏孝等 无机化学(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第一篇
化学反应原理
解:n= n(NH3)+n(O2)+n(N2) =0.320mol+0.180mol+0.700mol =1.200mol
nNH3 p( NH3 ) p n
0.320 133 .0kPa 35.5kPa 1.200
n(O 2 ) p (O 2 ) p n
0.180 133.0kPa 20.0kPa 1.200
4
n(CH4 ) RT 解法一:思路, V (CH4 ) , p总
需先求出n(CH4)
n(CH4) = x(CH4)·总 n
47.0 100mol=94.0mol 47.0+2.0+0.80+0.20
94.0mol 8.314kPa L K-1 mol-1 298K V (CH4 ) 150.0kPa
=1.55 10 L
3
47.0 (CH4 ) x(CH4 ) =0.94 47.0+2.0+0.80+0.20
解法二:
n总RT V总 p总
100.0mol 8.314kPa L K -1 mol -1 298K 150.0kPa
=1.65 10 L
3
V (CH 4 ) 1.55 103 L (CH 4 ) =0.94 3 V总 1.65 10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面上方的蒸汽所产生的压力称为该液体的
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记作:p*,单位:Pa或kPa。
H 2O(l) H 2O(g)
表1-1 t/℃ 0 5 10 20 p*/kPa 0.6106 0.8719 1.2279 2.3385
不同温度下水的蒸气压 t/℃ 30 40 50 60 p*/kPa 4.2423 7.3754 12.3336 19.9183 t/℃ 70 80 90 100 p*/kPa 31.1642 47.3798 70.1365 101.3247
溶剂的沸点升高系数kb只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表1-3 常见溶剂的沸点和沸点升高系数 溶剂 水 T */K
b
k b/
(K· kg· mol-1)
溶剂 苯
T */K
b
kb/
(K· kg· mol-1)
373.15
0.512 1.22
353.25
2.53 4.95
乙醇 315.55
乙酸 391.05
乙醚 307.85
5、宋天佑
简明无机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6、华南理工大学 古国榜
2007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无机化学(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7、邵学俊等
无机化学(第二版,上、下册)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8、苏小云等 工科无机化学 (第三版)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9、黄可龙等 无机化学 科学出版社 2007
解:n= n(NH3)+n(O2)+n(N2) =0.320mol+0.180mol+0.700mol =1.200mol
nNH3 p( NH3 ) p n
0.320 133 .0kPa 35.5kPa 1.200
n(O 2 ) p (O 2 ) p n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2)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p*——纯溶剂的蒸气压 p ——溶液的蒸气压为。 实验表明 p < p*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1887年,法国化学家拉乌尔(F.M.Raoult) 研究得出经验公式: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p = p* A xA 式中: p /Pa —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 p* A /Pa — 纯溶剂A的蒸气压。 xA — 溶液中溶剂A的摩尔分数。 若溶液仅由溶剂A和溶质B组成, 则:xA + xB = 1, p = p* A (1-xB)
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1.1 气体定律 §1.2 稀溶液的依数性
§1.1 气体定律
1.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2 气体的分压定律
1.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R——摩尔气体常数
在STP下,p =101.325 kPa, T=273.15 K n=1.0 mol时, Vm=22.414L=22.414×10-3 m3
3.07
2.02
四氯 349.87 化碳 三氯 334.35 甲烷
丙酮 329.65
3.85
1.71
例1-4:将68.4 g 蔗糖C12H22O11溶于1.00
kg 水中,求该溶液的沸点。
解:M(C12H22O11) = 342gmol-1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m(C12 H 22 O11 ) n(C12 H 22 O11 ) M (C12 H 22 O11 )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p = p* A– p
代入: p = p* A (1-xB)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 – p* 则: ∆ p = pA A (1-xB) = p* A xB xB — 溶液中溶质B的摩尔分数。
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与溶质的摩 尔分数成正比。
0.180 133.0kPa 20.0kPa 1.200
p(N2) = p- p(NH3)-p(O2)
= (133.0-35.5-20.0) kPa
= 77.5 kPa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分体积: 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B的分体积VB是该 组分单独存在并具有与混合气体相同温度和 压力时所占有的体积。
几点教学要求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1、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记好笔记,及时复习。 2、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16开纸), 解题规范,字迹工整,注意有效数字。 3、有问题及时答疑。 4、认真做好实验,培养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教学参考书
1、吉林大学等 宋天佑等 无机化学(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p nRT V
分压的求解: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n B RT nRT pB p V V pB nB xB p n
nB pB p xB p n
x B B的摩尔分数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例1-2 :某容器中含有 NH3、O2 、N2等气 体。其中n(NH3)=0.320mol,n(O2)=0.180mol, n(N2)=0.700mol。混合气体的总压为 133kPa。 试计算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稀溶液沸点升高应用: 计算溶质B的摩尔质量。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根据:Tb = kbbB
nB mB / M B 因为:bB mA mB A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2、北京师范大学等
无机化学(第四版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武汉大学等
无机化学(第三版,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4、C.E.Housecroft & A.G.Sharpe Inorganic Chemistry 2nd Edition 2005
在稀溶液中:nA远大于nB,nA+nB≈ nA
无 机 化 * xB = pA *MAbB =kbB ∆ p = p A 学 基 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 础 教 的蒸气压下降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程
nB nB nB xB bB M A nA nB nA mA MA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mB wB , 单位: 1 3. 质量分数 m nB xB , 单位: 1 4. 摩尔分数 n mB 1 1 , 单位: g L 或mg L 5. 质量浓度 B V
1.2.2 稀溶液的依数性
1.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1)液体的蒸气压 在一定温度下,将纯液体引入真空、密 闭容器中,当液体的蒸发与凝聚速率相等时,
拉乌尔定律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2.稀溶液的沸点升高 沸点: 当液 体的蒸气 压等于外 界压力时 ,液体会 沸腾。此 时的温度 称为液体 的沸点。
101325
p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373.15 273.15
Tb
Tb
温度T/K
溶液的沸点上升图
沸点升高: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溶剂的沸点 的性质,称为溶液沸点升高。 实验表明,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 无 机 沸点升高与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化 Tb = kbbB 学 基 式中:kb—溶剂的沸点升高系数, K· kg· mol-1 础 -1 b — 溶质 B 的质量摩尔浓度 , mol· kg B 教 程 Tb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 沸点升高。
m pV RT M
m n M
m RT M pV
M = Mr gmol-1
3. 确定的气体密度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m RT M pV
=m/V
M
RT
p
pM = RT
1.1.2 气体的分压定律
组分气体: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每一种气体叫做组 分气体。 分压: 组分气体B在相同温度下占有与混合 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叫做组分 气体B的分压。 nB RT pB V
10 m pV 101325Pa 22.414 R nT 1.0 mol 273.15 K
3
3
8.314J mol K
1
1
R=8.314 kPaLK-1mol-1
人们将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气体,称 为理想气体。
无 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没有相互吸引和排斥, 机 化 分子本身的体积相对于气体所占有体积完全 学 可以忽略。 基 础 理想气体实际上并不存在,可以把温度不 教 程 太低、压力不太高的真实气体当做理想气体
分压定律:
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 气体分压之和。 p = p1 + p2 + 或 p = pB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n1 RT n2 RT p1 , p2 , V V n1RT n2 RT RT p n1 n2 V V V n =n1+ n2+
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主讲教师:刘淑芹
主教材:无机化学基础教程 辅助教材: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化学——实用的、创造性的中心科学。
无 机 化 学 基 础 教 程
无机化学——一个古老的学科。近60多年来飞跃 发展,与其他学科交叉产生许多边缘学科。 无机化学的前沿领域: 配位化学、金属有机化学、 无机材料化学、生物无机化学、超分子化学等。 无机化学课程——高等学校化学化工类专业以及 近化学类专业的第一门重要化学基础课。 无机化学内容: 1.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第1~7章); 2. 物质结构基础理论(第8~11章); 3. 元素化学基本知识(第12~1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