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分裂症形成和发展史

合集下载

精神分裂症诊断和治疗新理念

精神分裂症诊断和治疗新理念
Kraepelin认为,早发性痴呆可能是大脑器 质性损害疾病的推测,以及实质上属认知功能 损害的所谓“痴呆”的临床描述,长期未得到 证实。
3
概述(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30多年,分子遗传 技术 ;神经生化,生理,精神药理学; CT、MRI、PET等脑影相技术以及组织 病理学等新理论新技术在分裂症病因学 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对分裂症的 认识从临床现象学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 ,对分裂症本质的认识得以逐步深入。
12
病因与发病机制-遗传学(3)
实验遗传学研究(连锁与关联分析/基因 组扫描)
连锁研究发现了基本涵盖所有染色体的区域
候选基因研究发现了包括COMT、DISC1 、BDNF 等数十个基因为易感基因
13
病因与发病机制-遗传学(4)
14
病因与发病机制-遗传学(5)
遗传和环境的 相互作用
精神分裂症
15
7
概念的历史回顾(2)
E.Bleuler(瑞士,1911):首次提出精神分裂症概 念,核心问题是人格的分裂。
“4A症状”是基本症状:
Association disorder
Apathy
Ambivalence
Autism
幻觉妄想是附加症状
★长时间在美国精神医学界占据主导地位,然而,4A症状
较难界定和把握,实际操作性差,致使其实用性大打折
扣。
8
概念的历史回顾(3)
法国学者K.Schneider提出首级症状(first-rank symptoms), 强调症状在诊断中的重要性 3项幻听:思维化声;争论性幻听;评论性幻听 7项自我意识:思维被夺;思维被插入;思维被广播或扩散; 被强加的情感;被强加的冲动;被强加的意志行为;躯体被 动体验 1项原发性妄想:妄想性知觉 ★强调阳性症状,操作性强,具有较好实用性,缺点是其他精 神障碍(如双相障碍)的出现率也高达10%~20%

精神分裂症的性格特点及心理发展

精神分裂症的性格特点及心理发展

精神分裂症的性格特点及心理发展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点是患者出现了现实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紊乱。

虽然精神分裂症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患者的性格特点以及心理发展对于该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性格特点1. 内向和孤僻: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表现出内向和孤僻的性格特点。

他们往往难以与他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喜欢独处,对社交活动缺乏兴趣。

这种特点可能与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方式有关。

2. 怀疑和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具有怀疑和敌对的性格特点。

他们对他人的意图持怀疑态度,常常感到被人陷害或迫害。

这种特点可能与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解读方式有关。

3. 情感冷漠: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表现出情感冷漠的性格特点。

他们很少表达自己的情感,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

这种特点可能与他们对情感体验的困扰和障碍有关。

二、心理发展1. 童年期: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童年期往往有一些心理发展上的异常。

他们可能表现出社交和情感交流的困难,缺乏与他人建立起亲密关系的能力。

这可能与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方式有关。

2. 青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青少年期往往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发展上的困扰。

他们可能出现学习和社交能力的下降,情绪波动和冷漠等问题。

这可能与他们对自我认同和社会角色的困惑有关。

3. 成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成年期往往面临更大的心理发展挑战。

他们可能难以建立起稳定的职业和家庭生活,常常出现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紊乱。

这可能与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解读方式有关。

三、心理干预1. 心理教育: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干预手段。

通过向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精神分裂症。

同时,心理教育还可以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偏见,提高社会支持和关爱。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与患者建立起信任和合作的关系,心理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他们的情感和行为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精神分裂症发病后社会功能受损明显,治疗难度大,往往迁延不愈,预后不良,为此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已渐渐被人们关注和重视。

精神分裂症发病后患者社会功能受损明显,治疗难度大,往往迁延不愈,预后不良,易出现衰退,致残率高。

虽然随着治疗技术的进步和新药的推陈出新使更多的患者从中收益,但目前的药物治疗仅仅局限在对症状的控制[1],仍无法解决彻底清除症状和保持长期稳定这一难题。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已渐渐被人们关注和重视。

1 早期发现目前的研究显示,越早开始治疗,患者的预后与结局更好,社会功能越完善,但目前没有能确定治疗开始的标准的确切指标,所以对首次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进行追溯、分析、评估,以便于早期识别积累循证医学经验,有报道指出最早期的表现以思维障碍为主,如敏感多疑、古怪的想法[2]。

应该注意以下变化:(1)行为不适当,包括举止、言语、人际交往等,这些行为改变可能是一过性的,如把握不住会漏过,有时易重犯,不以为然,意识不到,纠正不了;(2)沉醉于探索与自己学习和工作无关的高深哲学问题或宇宙起源等,导致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不接受朋友亲人批评劝告;(3)年轻人无原因表现苦恼或困惑,他(或她)可能体验到自己的行为改变,或许存在一过性片断性的幻觉、妄想,只是早期仍保持一定的觉知能力,过后又未加注意和重视;(4)莫名其妙地出现个性的改变,如变内向、烦躁、情绪不稳、不明原因的冲动行为;(5)有以上情况且存在其他风险因素如家族精神病史,更应加以注意[2-3]。

2 早期评估2.1 建立沟通热情欢迎和接触患者和家属,倾听他们的陈述,让患者说出体验和观点,观察他的情绪和行为,争取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应当指出的是,医生和家属要取得共识,这是建立沟通的第一步,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至关重要[3]。

2.2 善于发现问题如患者逃学、漫游、不与亲友来往等,通过深入了解发现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可理解程度如何?有没有诱因?可能有些问题并不严重,但会在一些不恰当的时间和场景出现,让人觉得有些捉摸不定或莫名其妙[4]。

精神分裂症是如何形成?

精神分裂症是如何形成?

精神分裂症是如何形成?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达,当代国民的负担也愈来愈大,所以,近年来当代精神疾病的死亡率急剧增加。

精神分裂症是我国面对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对患者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均有重大危害[1]。

精神分裂症一般是指人格障碍,其主要特征是哨兵或傲慢的骄傲,和/或与羞耻感相关的强烈耻辱,他们极度烦躁甚至躁狂[2]。

本次研究探讨精神分裂症是如何形成?具体报道如下。

一、什么是精神分裂?据统计,截至二零一八年底,全世界在册的思觉失调症患者总数大约为五百万。

不难看到,近年来,精神障碍已经成为社会的问题,甚至影响自身,家人,社会等,远高于其他疾病问题。

一般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发期集中于十五岁至三十岁,发病的根源往往还是个谜,而且在多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都没有发现明确病因。

同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也十分复杂,往往表现出妄想,妄想,焦磷酸化,抑郁和意识缺陷等的综合表现。

因此可把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如下几种:1、思维障碍型这是精神分裂症最主要也最基本的病症表现,具体表现为患者意识,行动,意志,思维等多种神经系统活动的失调,甚至脱离了现实,对缺乏合理的认识,并且对大多数事件都过分敏感,表现出无休止的幻觉或无端的恐惧。

2、感知觉障碍型幻觉常常伴随着幻听,总是感觉像别人被瞄准或嘲笑,或者莫名其妙地感觉某人对自己有很多异国情调,或者总是感觉像某人在自己大喊大叫,虐待自己。

这种类型通常是一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自言自语或无缘无故的愤怒,无缘无故的笑声,也是最容易产生无缘无故的恐惧的一种情况。

3、情感障碍型其特征为性情迟钝或平淡,缺乏对别人的兴趣,缺乏激情,对人漠不关心,故意和别人关系疏离,对亲人强烈的敌意,或言语不清,喜欢独自生活,渴望扩散周围,不遵守纪律,不关心他的看法,以及一个人的做法。

二、精神分裂症是如何形成1、性格因素引起精神分裂症有很多学者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到,部分精神分裂症在患病之前都具有某种特殊的个性特征,其具体的表现为孤僻、内向性格、怕羞、多疑敏感、思考问题缺乏逻辑性、好想入非非等,根据这一现象,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与患者病前个性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精神分裂症的分型病案分析(一)

精神分裂症的分型病案分析(一)
学习能力下降,性格孤僻、猜疑心重4月。
现病史:陈某一直是一个很活泼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 。入院前4月,学校老师忽然发现她变得孤僻起来,不爱 与人交往,经常逃课,上课时要么自言自语,要么忽然大 笑。宿舍同学对她都不错,但她总是莫名其妙地指责别人 说“为什么骂我?”老师觉得不对劲,找她谈话,她却回 答说,班上有男同学喜欢她,女同学在嫉妒她,还有很多 人在议论她,骂她,甚至怀疑有人在水中放毒。
●紧张型 :发生于青壮年,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表 情淡漠为主要特征。初期言语动作明显减少,发展至严重
时呈木僵状态。有时会突然解除抑制呈兴奋状态,打人、 毁物、逃跑,历时短暂,又可转回木僵状态。此类型一般 预后良好,经治疗后可完全恢复。
●妄想型(偏执型) :青壮年,起病缓慢,早期为敏感多 疑或间伴有听幻觉,以后逐渐发展为妄想。由于妄想及幻 觉而影响其言行异常,情感反应常与思维内容及环境不协 调,妄想内容荒谬脱离现实。病程发展较慢,早期尚能正 常工作故不易被发现。常发展至影响工作生活,产生异常 行为时才被发现有病。此型预后较好,经治疗大多可痊愈, 只有少部分会遗留性格改变,极少数逐激发展为慢性精神 衰退。
引起医生注意的是,她的叙述似乎是在念剧本里的台 词,且常常添枝加叶,不时还要偷看一下医生的反应。若 医生面露同情之色,就越发起劲,手舞足蹈,开始的忧郁 与不快早就烟消云散了。 医生发现,这位女郎的叙述只 在于引起医生对她的注意和重视,自己却并无深刻的情
感体验。医生向她做了一些解释和保证后,她便欣然离去, 林走还坚持和医生握手,反复说着感激的话。
问题:
1. 病人的病情特点和诊断是什么?
2. 选用什么药物治疗?
3. 在医患沟通和改善社会环境方面我们能做写什么工 作?
病例6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二)社会环境因素

国内、国外在流行病调查中均发现经济水平底的 地区发病率均比经济水平高的发病率高。推测可 能与经济水平低、社会生活环境差、生活动荡、 职业无保障等社会心理应激有关。
(三)躯体生物因素

有些精神精神病学家对发病者进行前瞻性回顾发 现某些高危人群是否发病同他们在胎儿期是否被 病毒感染过、出生时是否患有合并症如子痫、窒 息等有关。
2)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 早期是较细腻情感,如对家人或同志关 心减少,继之对周围任何事情均不关心,出现情 感倒错。即情感反应和环境不协调,与思维内容 不配合。 如:病人用快乐情感叙述自己痛苦经历。“在 监狱里吃带眼儿的窝头。”
3)意志活动障碍



精神分裂症病人可伴有一定程度的意志行为方面 的障碍。 意志活动减退 活动减少、行为被动、无故矿工等。 意志活动缺乏 对任何事物均无兴趣,长期不洗澡、 不理发、终日无所事事。 意向倒错 行为与环境不配合,吃不能吃的东西 等。
1)联想障碍

联想障碍缺乏连贯性、逻辑性是本病具有特征性 的症状。主要表现如下:



思维松弛(思维散漫) 指语句之间、上下文 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使人不能理解。 思维破裂 较思维松弛更重。表现为言语杂乱无 章,支离破碎,又称词的杂拌。 思维中断 在无外界原因的基础上,思维突然中 断。

(四)神经生化病理假说

多巴胺活动过度假说 酚噻嗪类及丁酰苯类抗精神 病药物的药理作用主要是阻断多巴受体,而治疗 发作性睡病的苯丙胺是多巴胺的促动剂,当其中 毒时可出现与精神分裂症相类似的症状。如幻觉、 妄想等。而多巴阻断则精神症状消失。
假说
酚噻嗪
阻断

精神分裂症ppt课件

精神分裂症ppt课件
剧; 本能活动亢进,意向倒错; 系统治疗预后较好。
临床分型
三、紧张型: 多起病于青中年,起病较急; 以紧张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紧张性兴
奋和紧张性木僵常交替出现,或单独发生 ; 预后较好;
临床分型
紧张性木僵:运动抑制,卧床,不语不 动,对周围刺激无反应,肌张力增高, 蜡样屈曲,违拗,但意识清楚,常持续 数周至数月;
流行病学
成年人口中,终生患病率近1%(国内93 年资料:6.5‰);
总体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城市发病 率高于农村;
无论城乡,患病率与家庭经济水平呈负 相关;
发病高峰年龄为成年早期:15~25岁;
流行病学
患者发展成物质依赖风险明显增加,国 外资料表明,90%患者共患尼古丁依赖 ;
50%患者曾企图自杀,约10%患者最终死 于自杀;
或工作能力下降; 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改变; 行为改变:社会活动退缩或丧失兴趣,多
疑敏感,社会功能水平下降; 躯体改变:睡眠和食欲改变,无力,活动
和动机下降等。
临床表现
二、显症期症状: 1、感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可出现听、视、嗅、味、触等
幻觉体验,其中听幻觉最为常见; 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评论性幻听、争论
概念的历史回顾
E. Bleuler(1911):精神分裂症 ◆ 情感、联想和意志活动为原发症状; ◆ 中心问题是人格的分裂; ◆ 结局并非都是以衰退而告终; ◆ 提出基本症状(4A症状)和附加症状 (幻觉、妄想)的概念。 ◆ 认为尽管不同患者临床表现存在很大的 差异,但均具有相似的病因学和病理生 理基础,是一个单一的疾病单元。
病因与发病机制
(3)、谷氨酸假说:中枢 谷氨酸功能不足
谷氨酸是兴奋性递质,对 脑发育早期突触的形成、 维持及可逆性具有重要的 影响;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治疗进展一、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障碍,其具体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然而,很多研究表明,遗传、神经化学、环境和心理社会等多个因素可能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已被广泛认可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各项家族调查和双胞性调查结果显示,患有一个亲属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个体相较于一般人口有更高的发生率。

此外,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了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多个位点和基因。

2. 神经化学因素异常的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在精神分裂症中起着重要作用。

多巴胺假说是当前最被接受的理论之一,该假说认为多巴胺失调引起了运动、认知和情绪功能异常。

除了多巴胺,在血清素、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也存在异常。

3. 环境因素环境压力被认为与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这些压力包括产前、出生期间和儿童早期的病毒感染、城市化、移民、社会因素等。

此外,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也有更高的物质滥用率和早年创伤史。

4. 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长期暴露于高度紧张和压力的环境下,或者是情感追求不满足等,可以导致情绪障碍,诱发或加重精神分裂症。

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进展目前,尽管精神分裂症的根本治愈仍然没有找到,但各种治疗手段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并且在帮助患者减少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1. 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方法。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以氯丙嗪和卡马西平为代表,通过调节多巴胺受体来缓解症状。

然而,这些药物对负性症状效果较差,并且会引起一些副作用。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出现改变了治疗手段,其不仅可以减轻正性和负性症状,还具有更少的运动副作用。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管理精神分裂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认知行为治疗(CBT)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旨在帮助患者理解和改变消极思维和行为模式。

社交技能训练、家庭干预和支持性治疗等方法也被广泛应用。

精神分裂症标准化病历

精神分裂症标准化病历

精神分裂症病历摘要场景:心理卫生科门诊病人资料:女性,21岁,大学生主诉:怀疑有人议论自己1月,怀疑被人害,听到语声1周现病史:患者前三月因没入选学生会,闷闷不乐,总说因为自己思想脏才落选,反复洗头、洗衣物,有时半夜起来到卫生间清洗,经常清洗数小时,有时看到同学们说话,就认为在议论自己没当选,走路要避开熟人,上课时老师看自己的眼神都含有嘲笑的含义,近一周加重,认为竞选时的对手和老师串通好设计自己,对面寝室有同学负责监视自己,有时候能听到脑子里有声音在说“你真笨,你太脏了”,自己想什么事情,声音就说什么。

情绪低,总一个人躲在寝室里哭泣,说别人都不理解自己。

病程中睡眠差,饮食欠佳。

学校老师及父母带病人就诊。

既往史:1.2岁时曾患中耳炎;2.无外伤史;无手术史;3.无肝炎史,无结核病史,无糖尿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史;4.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个人史:1.生于吉林市,系第二胎,足月顺产,病前性格敏感多疑,孤僻胆小;2.无烟、酒及其他不良嗜好;3.月经史:13;4.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家族史:姑姑曾被诊断为“神经官能症”体格检查生命体征:T:36.7℃P:76次/分R:18次/分Bp:115/65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检查欠合作。

全身皮肤无黄染、皮疹,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胸廓对称,呼吸运动对称,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76次/分,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腹部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肢体运动、感觉正常,腱反射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无脑膜刺激征。

植物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精神检查:意识清晰,接触被动,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表情紧张,对周围环境怀有戒心,情感反应欠适切,矛盾情感,拥抱母亲,流泪,又说母亲和学校是一伙的,有言语性幻听,说“脑子里总有个女人说我笨,让我去找老师谈”。

援引观念,被害妄想,被洞悉感,内容荒谬,有泛化倾向,如自诉:“对面寝室总有人监视我,也看不到人”“今天报纸上都暗示我了”。

怎样书写精神分裂症病例

怎样书写精神分裂症病例

怎样书写精神分裂症病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

对于医生而言,书写精神分裂症病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正确而详细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有助于医生之间的交流与研究,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下面将介绍如何书写精神分裂症病例。

一、病例基本信息在书写病例时,首先要提供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或编号、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

此外,还需要说明患者就诊的时间、就诊医院以及主治医生的姓名和职称。

这些信息有助于确定患者的身份和背景,方便后续的跟踪观察和治疗。

二、主要症状描述在病例中,要详细描述患者的主要症状。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主要症状多涉及感知、思维和情绪等方面。

比如,可以描述患者是否出现幻觉、听到声音、产生妄想等。

此外,也需要注意记录患者的思维是否紊乱、言语是否混乱等。

三、病史和既往史在书写病例时,还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和既往史。

其中,病史包括当前症状的起始时间、发展过程和相关因素等。

既往史则包括患者曾经接受过的治疗措施及效果、药物使用情况、是否有家族史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轨迹以及患者对不同治疗方法的反应情况。

四、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除了详细描述患者的精神状态,病例中还需要包括患者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

体格检查可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常规指标,辅助检查则可以包括脑电图、核磁共振等检查结果。

这些检查结果能够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帮助医生进一步判断和评估患者的病情。

五、诊断和治疗计划在书写病例时,要给出明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诊断需要根据相关的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诊断后,医生应合理安排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疗法、康复训练等。

治疗计划的制定应参考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六、随访观察和总结病例的书写还需要包括对患者的随访观察和总结。

医生应定期跟踪患者的治疗进展,观察症状的改善或加重情况。

一例精神分裂症病例汇报-全文

一例精神分裂症病例汇报-全文

病史资料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 化常规、免疫八项、心电 图等未见明显阳性检查
量表检查 PANSS:112; BPRS:73。
体格 检查
辅助 检查
精神 检查
临床 诊断
2001年Conley和Kelly将这个定义更 改为过去5年经过至少2种抗精神病药 物足量(400-600mg/d CPZ等效剂 量 ) 治 疗 4-6 周 后 , 未 获 临 床 改 善 ( BPRS 总 分 ≥ 45 , CGI-S ≥ 4 分 , 或 者4项阳性症状中,至少2项≥4分) 的患者
第72天 第83天
未见明显的精 利培酮减至3mg/日,复查生化常规、血常规及心电图等相关检查。 神症状,诉嗜 睡,白天犯困, 睡不醒
患者无明显的 精神症状,情 绪较前稳定, 自知力恢复一 般
目前给予利培酮3mg/日,碳酸锂缓释片0.3g/日,奥沙西泮15mg/日, 家人要求办理出院手续,予以办理。
出院后
3.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跟踪性,或彼此对患者加以讨 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他类型的幻 听。
4.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类型的持续性妄 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 力(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 流)。
5.伴转瞬即逝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 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 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精神分裂症病例分析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病史简介 诊断思路 治疗过程 预后评估
病史简介
主诉
患者章某某,男,离婚,初中文化,48岁。 主诉:因“敏感多疑,疑人害己1年,精神史5年余”第1次入院。
病史资料—疾病发展过程

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及与遗传关系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及与遗传关系的研究进展

内容摘要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神经心理学评定主要包括神经心理测试和神经影像学方 法。神经心理测试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执行功能和 视觉空间能力等方面,常用的工具有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梅耶-布朗斯特洛 夫成人记忆量表、霍普金斯语言能力测验等。神经影像学方法则通过研究患者的 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来评估认知功能,常用的技术包括结构磁共振成像、功能性 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
引言
引言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症状包括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 方面的异常。虽然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发现其与遗传和 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次演示将介绍近年来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及与遗传关系 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研究进展
1、环境因素对精神分裂症发病 的影响
蛋白质组学研究蛋白质的表达和相互作用,为揭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提 供了新的视角。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中多种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存在异 常,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CaMKII)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等。这些蛋白质的异常表达可能 影响神经细胞的生长、存活和功能,进而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生。
4、蛋白质表达异常对精神分裂 症发病的影响
4、蛋白质表达异常对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影响
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部某些区域存在蛋白质表达异常。例如,精 神分裂症患者大脑中谷氨酸受体(NMDAR)的表达水平降低,导致谷氨酸信号传 导受损。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还表现出胶质细胞功能异常,如髓鞘形成过程中 的分子缺陷等。
谢谢观看
内容摘要
然而,目前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神经心理学评定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 不同研究结果的差异较大,这可能与研究样本的选择、实验设计和方法学等因素 有关。其次,认知功能评估的工具和方法尚不统一,不同工具之间的信度和效度 有待进一步比较和验证。此外,对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缺陷的机制研究尚不深 入,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和深入研究。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

尽管精神分裂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神经化学失衡以及环境因素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发现,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有更高的家族遗传风险。

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精神分裂症,那么他的患病风险将远高于一般人口。

这表明,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增加患者发展精神分裂症的风险。

然而,精神分裂症并非由单个基因决定的,而是由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共同决定的。

神经化学失衡也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起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包括多巴胺、谷氨酸、γ-氨基丁酸等。

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多巴胺系统功能异常,导致多巴胺水平升高。

这可能解释了患者常常出现的幻觉和妄想等症状。

此外,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也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相关。

这些神经递质的失衡可能导致患者思维和情感的紊乱。

环境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早期生活环境的压力、社会因素、感染和毒物暴露等都可能增加患者发展精神分裂症的风险。

研究表明,婴儿期和童年时期的感染、妈妈怀孕期间的感染以及出生时的并发症等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

此外,城市化、移民、社会压力等社会因素也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遗传因素、神经化学失衡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精神分裂症的发展。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因素并不是直接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原因,而是与患者的个体特征和生活经历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疾病的发展。

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对于改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遗传学研究和神经影像学技术,可以进一步探索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

此外,加强对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非常关键的。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临床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临床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临床症状 精神分裂是⼀种对患者和家属都有很⼤危害⼤的⼀种精神疾病。

你们知道精神分裂症有什么病因吗?精神分裂症有什么临床症状?下⾯由店铺为⼤家讲解下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症状吧。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1、遗传学因素 ⼤样本⼈群遗传流⾏病学调查显⽰,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于⼀般⼈群数倍,⾎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

分⼦遗传学研究提⽰了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易感基因位。

⽬前普遍认为,精神分裂症可能是多基因遗传,发病是由若⼲基因的叠加作⽤所致。

2、社会⼼理学因素 不良的⽣活事件、经济状况、病前性格等社会⼼理学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可能起到了诱发和促进作⽤。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末完全阐明,⽬前可以确定的⼀些影响因素,对疾病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前较公认的观点是,易感素质和外部不良因素通过内在⽣物学因素共同作⽤⽽导致疾病的发⽣。

3、神经⽣物学因素 ①神经⽣化研究显⽰,患者存在有多种神经递质功能异常,主要涉及多巴胺、5-羟⾊胺、⾕氨酸。

中枢多巴胺⽔平增⾼,功能亢进,传统抗精神病药均为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的阻滞剂。

中枢5-羟⾊胺⽔平异常,新型抗精神病药除了对多巴胺受体有拮抗作⽤外,还对5-羟⾊胺受体有拮抗作⽤。

中枢⾕氨酸⽔平低下,功能不⾜。

②神经解剖和神经影像学研究显⽰,患者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存在脑组织萎缩,脑室扩⼤和沟回增宽。

③母孕期病毒感染,围产期并发症,幼年的不良应激和躯体疾病,与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有关,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有⼀定影响。

精神分裂的临床症状 1.情感障碍 情感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最易引⼈注意的症状。

情感表现与思维活动和意志⾏为互不协调,与周围环境也不相协调,是本症特征。

情感障碍以迟钝、淡漠多见,对⼈对事,多不关⼼。

随着病情发展,情感障碍⽇益加重,终⽇茫然。

其他可有⽆明显诱因的激怒、急燥、情感暴发、情感⽭盾等。

情感的变化令⼈感到与前判若两⼈。

2.⾃知⼒缺陷 意识清晰,⾃知⼒不良是早期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和识别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和识别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和识别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常表现为思维、情感和行为异常。

该疾病往往在年轻成年人的早期阶段出现,因此及早识别其早期症状对于提供及时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及其识别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认识和对待这一疾病。

一、认知症状早期的精神分裂症在认知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记忆和学习新事物、思维混乱等。

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变得困难,例如处理社交关系或完成工作任务变得异常费力。

他们可能觉得思维变得模糊,或者对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发生了改变。

这些认知症状的出现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征兆。

二、情感症状精神分裂症的早期阶段可能伴随着情感症状的出现。

患者可能突然感到情绪低落、焦虑、易怒或孤独。

他们可能经历强烈的情感波动,从极度兴奋到深度悲伤,甚至会出现情感的迟钝或消失。

这些情感波动可能是无缘无故地发生,与环境没有明显的关联。

这种异常情感反应可能是早期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之一。

三、行为症状在精神分裂症的早期阶段,患者的行为可能呈现出一些不寻常的特征。

他们可能变得越来越孤立,不再参与以往喜欢的社交活动,并且对自己的个人形象和卫生不再关注。

患者可能表现出冷漠、迷茫,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失去兴趣。

有时他们还可能出现幻觉、妄想或奇怪的行为,例如听到无声音或相信自己被追踪。

四、社交功能下降精神分裂症的早期阶段,患者往往经历社交功能的下降。

他们可能发现自己难以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孤独和内向。

他们可能感到不知所措,无法理解他人的言行举止,因而在社交活动中避免互动。

这种社交功能下降可能是患者对现实世界逐渐失去兴趣的反应,同时也可能是早期精神分裂症的表现。

五、识别早期症状的方法早期识别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种识别早期症状的方法:1. 了解家族史:如果您家族中有人患有精神疾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您可能更容易患上该疾病。

精神分裂症病例书写基本规范

精神分裂症病例书写基本规范

精神分裂症病例书写基本规范(正文开始)【病例编号】:SZ2021-001【病例主诉】:患者自述:被人追踪,有人在监视我。

【病例摘要】:患者李某,男性,36岁,初次就诊。

主要症状为幻觉、被迫思维和情感淡漠,病程持续3个月。

【个人史】:患者无家族精神疾病史。

无药物滥用史,无特殊不良嗜好。

【现病史】:3个月前,患者开始出现被人追踪的幻觉,感受到有人在监视自己的举动。

此后,患者认为他的思维被外界控制,被迫产生特定的想法,并体验到不寻常的情感波动。

患者情感淡漠,对亲人和朋友的感情变得冷漠,不愿与人交流。

患者担心被他人伤害,开始疑神疑鬼,常常听到陌生声音的指导和评论。

患者对外界环境产生了改变的感知,以及对平凡事物的特殊解读。

此外,患者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不振,出现明显的社会功能下降。

【既往史】:患者在精神及行为发育过程中无特殊情况,身体健康。

【体格检查】:患者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体温、血压、心率相对稳定。

【精神状态检查】:患者精神状态检查显示情感淡漠,自言自语,情绪平淡但易于激惹。

对谵妄症状呈现阴性,厌食、失眠、烦躁,思维活动显著减弱,言语浮夸、散漫,时而自言自语。

行为自知力减低,精神正常,多数精神指标正常。

【辅助检查】:1.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2. 脑电图(EEG):未见明显异常波形。

3. 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RI):未见明显异常。

4. 精神量表评估:阳性结果。

【诊断】:患者经临床综合评估与检查,考虑以下诊断:精神分裂症(简单型):患者符合《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被迫思维、幻觉、情感淡漠,并伴有社会功能的丧失。

排除其他与幻觉和妄想相关的病因。

【治疗计划】:1. 药物治疗:开始予以抗精神病药物(第一代)口服,以改善幻觉、被迫思维及情感淡漠症状。

2. 心理治疗: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以及家庭支持治疗(FST),帮助患者适应病情,减轻焦虑情绪,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ppt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ppt

流行病学研究进展(9)
而提示预示预后不良的因素有 男性或起病年龄小或慢性起病 精神分裂症家族史 长期未治疗 CT或MRI有大脑结构异常 儿童期较差的社会功能 儿童期智商低和/或未受良好教育
流行病学研究进展(10)
病程与结局 Mason(1995)一项13年的前瞻性群组研究:52%的病人在最
分裂症的发病趋势:至今为止,多数报道发病率下降,但有人认为多 种因素可导致假阳性结果
流行病学研究进展(4)
Goldner等(2002)综述了1980~2000年有关分裂 症的患病率和发病率的研究资料结果如下:
18岁以上人群的年患病率为0.34%,终生患病率为0.55%, 不同研究间的结果差异达到2-5倍。
后2年里没有精神病性症状,然而83%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 症状性或社会功能性损害,或持续接受不同形式的治疗,或 死亡,此结果与其他同类研究结果类似( Shepherd 1989) Lieberman(1997)通过生存分析观察到:分裂症1年内缓解 率为87%。达到缓解的平均时间为27周。5年随访78%的患者 有过一次或更多发作 概括:约20%的首发病人在6-12个月内能恢复,且在其后 的4-5年无复发。约2/3的病人能获得较满意的社会功能。
Bleuler认为4A症状,联想障碍(association),情感迟钝 (affective blunting),矛盾意向(ambivalence),内向 性(autism)是本病的基本症状,而幻觉、妄想等症状是附 加症状
Bleuler的精神分裂症概念作为一组疾病,其范围比 Kraepelin的早发性痴呆要广
流行病学研究进展(11)
发病前5年是疾病的活跃期,也是干预的关键期, 此期干预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长期结局。大 多数的再住院也发生于此期,而首次发作后的前3 年是疾病容易恶化的时期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与生物因素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与生物因素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与生物因素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病因至今仍然不完全清楚。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遗传和生物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和生物原因,以期深入了解这一疾病,并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1. 家族聚集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在家族中呈现出聚集性。

有家族史的患者相比于无家族史的患者患病风险更高。

这表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些经典的家族研究表明,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直系亲属患病风险为10%左右,高于一般人群的患病率。

2. 遗传变异对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与其发生相关的基因变异。

例如,DISC1基因的突变与精神分裂症的遗传风险明显增加有关。

此外,COMT基因、NRG1基因等也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3. 环境与遗传的交互作用虽然遗传因素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但环境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一些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可能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引发精神分裂症。

例如,孤独、社会压力、感染等环境压力因素可导致遗传易感人群更容易发生精神分裂症。

二、生物因素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1. 神经递质异常神经递质异常是精神分裂症发展的一个重要生物因素。

多巴胺假说是最为广泛接受的关于神经递质异常的理论,它认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存在多巴胺功能异常。

多巴胺激活过度将导致人对外界刺激的过滤失效,进而引起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2. 脑结构异常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存在明显的异常。

特别是,大脑皮层、额叶和颞叶等脑区的结构异常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有关。

例如,颞叶内侧处于情绪和记忆处理的关键位置,其异常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和记忆功能的损害。

3. 免疫系统异常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异常与精神分裂症的发展密切相关。

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增加,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免疫系统异常的存在可能与脑发育的异常、神经递质的紊乱,以及脑结构的改变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生前背景母亲是地道、淳朴、专一,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主妇,父亲是当地的混混,好色成性,道德观念淡薄,无责任感,为非作歹,攻击性强,专横,常聚众斗殴,浪荡无比。

他的放荡从和母亲接姻前持续到今。

从母亲断断断断续的回忆中我恍知我没呱呱落地前就已有不寻常的经历,失职的母亲怀着我和父亲怄气经常绝食威胁,奢望唤醒父亲的为父为夫的责任感。

可怜的女人,痴痴的等待,身心俱损终换不来一时的真爱。

他从不掩饰自己的劣迹,而是将其当作显示自己无限魅力和能耐的招牌加以渲染,毫无顾忌在当众谈论。

童年背景除父母,还有两兄,我是幼女,相比较受宠爱。

爷爷奶奶,传统的封建妇女,极重男轻女,从未给过我好脸色。

爷爷、奶奶在家中居从属地位,对我没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儿时家里很穷,主要靠母亲支撑维系家族。

她非常辛苦,在纺织厂,三班制。

歇工还要步行到七八公里外的田地里劳作。

很难照顾到我们的感受,她所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维系家庭的完整,让我们能生存下去。

与此同时,她还要忍受父亲周而复始的背叛,虐待、暴打。

生活不如意加之贫困无比,让她难免脾气暴躁,我是她时常爆发时的接纳对象。

如此妇女,受封建思想灌输至深,永远铭记自己要恪守妇道,她始终如一的忠诚与父亲,永不离弃他,爱护他,疼爱他(她比父亲年长些,父亲相貌俊秀,而母亲姿色平平)。

我可怜而鄙视她,丈夫如果某天一改往日作贱她的口吻,她会像孩子似的受宠若惊的心花怒放。

父亲霸道无比,家里人人惧怕他,他无比自恋。

除了母亲,伤害最深的是大哥,每天无缘无故的遭受父亲的暴打。

他性情多变,无法揣摩,吃饭时一家人欢声笑语,吃完饭看看大哥不顺眼他操起皮鞭就抽。

看到大哥在皮鞭下嚎哭,新的皮鞭疤痕烙在旧疤痕上,我和二哥感到恐惧,怜悯大哥,然而我们是无助的,谁也不能阻挡皮鞭的落下。

尽管如此,父亲当时在我心目中是高大的,令人崇拜的,对我产生的正负影响也是最强烈的。

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开明,前卫,聪明,而母亲相比之下平庸很多,她每天只是起早贪黑的工作,思想保守,愚昧,无任何才华而言。

童年,虽说不是幸福的,但也算不上痛苦。

童年转青春期阶段邻居是一个恶老太婆,和当时大多传统村妇一样,没知识、没修养也没教养。

她确实很恶,不允许她看不顺眼的小孩从她家旁边的小巷经过,她不喜欢我。

每次我冒险经过她都会如同恶狗样在我刚出现在她视野中就开始狂吠,连同我的老祖宗也一起骂,持续到我再次从原路返回,躲到家里,她的吠声还要延续十分钟。

被爱妄想出现在五年级,应该更早些。

我喜欢上一个家境优越的的男生,尽管那时他已经有“女朋友”。

从爱上他那刻起我就很明确他也是爱我的,他和同桌说话其实余光是在看我,尽管没有任何证实,我非常明确他就是偷偷看我的。

即使在上课,即使他没有和同桌说话,我感觉他在狠狠的想着我。

他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暗示着对我的爱意。

比如他的回答里有“她”,那就是暗示他说的是我。

或是我读书看到书上的“他”字样,心便狂喜的乱跳,认为这是我暗恋对象给我的暗示,他一直在我身边!妄想形成初期就有泛化倾向,我似乎对自己相貌无限自信,觉得自己是最美的,一上街满街的男孩都为我的美貌所折服,他们都不由自主的盯着我看,我的一举一动都被他们密切关注着,一出门便有那么多双眼睛注视着我。

幻想出现在初一上英语课的时候,突然出现了性爱幻想,那种感觉很high, 异常兴奋。

我喜欢幻想带来的刺激和安慰,从最初的性爱幻想到后来有固定男女主角的自编自导的幻想。

我将自己化身为貌可敌国,睿智,坚韧的女主角。

男主角风流倜傥、家境殷实,终日被美女簇拥。

女主角不断的受到男主角道德底线的挑衅,被羞辱,被背叛、被冷暴力虐待,她没有屈服,对男主角采取报复措施,离开他,让他知道失去的痛苦。

经过几番折磨,男主角最终拜倒在石榴裙下。

这种固定情节的幻想占据着我的全部,无时无刻不在脑中,甚至考试时也不能完全集中。

通常情况下,白天,80%的脑部精力用于幻想,20%用于联络现实。

晚上有时通宵完全陷于深度的幻想,兴奋时则吃吃笑,痛苦时心剐似的剧痛,同时伴有哗哗的眼泪。

那个时期发生的事件:学校要求开家长会,晚上父亲去了,但是提前回来了。

第二天刚到学校就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一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同时在场,皆面带怒色。

校长劈头说道:“你的父亲开家长会态度十分嚣张、恶劣,在老师说话中途突然凳子一推站身走人,一路上骂骂咧咧,说这个学校多么多么差,这里的老师多么多么差,家长会说的都是屁话,校长刚好在路上,听到很气愤”。

他们将我训了一顿,随后打发我回教室。

当然父亲没有电话致歉,没有采取任何缓和措施。

这事令我很受伤,我认为这一切都是我造成的,我让老师和校长难堪,我给他们造成了伤害,我是个罪人。

成绩拔尖的我从此一落千丈,上课不敢抬头,走在校园里刻意回避校长和老师,内疚和自罪始终萦绕心头。

青春期青春期中后期父亲对我们的态度发生了质的变化,他疯狂地爱上了一个已婚妓女(可以为她付出一切的那种,对于父亲这个浪子来说,这回他真的爱了)。

他开始鄙视家里所有的人,嘲讽母亲比原始人还要低等,讥笑我们是平民窟走出来的没品味低俗的乡野人。

他越发的讨厌我,看到我就报以厌恶鄙视的眼色。

那段时光是我早期人生最黑暗的时段,他难得给我好脸色,不高兴时我不能出现在他视线内。

做事不顺他意,或出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差错,他一连几天瞥到我就报以阴冷的寒至骨髓里的讥讽,眼睛泛出凶狠的幽光。

大多数夜晚,我一个人静静地呆在一楼,忍受被排挤,被冷落,被遗弃的煎熬。

一家人在楼上看电视,谈笑风生,而我不能加入他们,父亲冷酷狠毒投射的眼光让我不寒而栗。

我是这个家里多余的,孤零零冷凄凄的一个人,没有人中途下来看我一眼,没有人问问我呆坐在那里盘算着如何离开这个已不能作为一个庇护所的家,想着自己离家后要流落街头的巨大恐慌。

懦弱阻断了我的离家出走计划,虽然这里不再有家的含义,至少刮风下雨天它能提供庇护我没有能力再集中精力读书,在当地一所职高念中专。

那时的我和童年时期相比已判若两人,孤僻,古怪,自命不凡,终日孤单形影。

沉溺于幻想,将自己与现实世界隔离开,病仄恹恹,毫无生气。

初成年毕业后时隔一个月家人便托关系给我找了份工作,那关系人很不得力,本来我是希望进入一个得体的行业当会计或文员,他在收了母亲数千银两后将我安排到了当地一家政府部门下属的宾馆工作。

在那里的两年注定成为我人生当中最黑暗,最无助,最压抑,最恐惧的时光。

工作第一天我便发觉自己不适合呆在那里。

同那些身手敏捷,干事麻利,脏话不离口的服务员相比,我单薄、瘦弱,没有劳力工作经验,文绉绉,怯生生的。

身材高大魁梧,脾气暴躁的主管(女)很快便对我满怀怨意,成为她眼中钉。

她同其他服务员在闲暇之余打成一片,称姐道妹的,我是唯一被排斥在这个群体之外的人,同时我也是二十几人的群体中唯一每天都遭受她毫无情面当众痛斥、责骂的人。

我似乎做什么事都不能如她的意愿,她总会大声训斥我的过错。

我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低着头,身体僵硬,满脸惊恐地站在她面前乖乖地接受她的指责,那么多服务员扭头看着我。

羞辱,内疚,恐惧,自责,无助一起涌上心头。

上班比死亡的恐惧都要大,那里充斥着令人惧怕的气氛,我时刻高度警惕,感觉主管的眼睛无时无刻不死死的盯着我,审查着我,监视着我。

每一根神经都紧紧地绷着,我在主管威严的厉目监视中手忙脚乱的拼命干活,脊背被目光戳的直冒冷汗。

对于劳力活我力求十全十美,地要来回拖十几遍,桌子重复擦了一次又一次,生怕被她挑出瑕疵,生怕又经受她劈头盖脸的斥责,生怕又一次当众出丑。

我竭力讨好主管,想得到她的关注和欢心,时刻观察她的脸色,察觉自己哪方面做的不够出色,低眉顺眼地向她献媚,惧怕她而又时刻想讨好她。

对于我的求宠她从不领情,见到我就立即阴着脸给我一个不屑和厌烦的眼色。

更为糟糕的是,主管对我显示的消极因素在我的同行中波及开来,她们开始排挤我,嘲弄我,孤立我,攻击我。

对于这些我只有忍耐,忍让,我不是主管的宠儿,在那个圈子里我是人见人烦、一无是处的下等奴,我做什么都是错的,罪人一个,有什么理由、有什么权利和她们平起平坐,与其对峙?如果我和她们抗衡,主管必然知道,那样的话她会更加厌恶我,主管在我心里占据着绝对权威的位置,她高高在上,即使哪天对我提出过分而不人道的要求我也会服从,如她让我砍断一根手指来取悦她,我会毫不犹豫砍下手指来换取她对我的喜爱。

我又能怎样,我不能像其他服务员那样受了委屈和主管大吵一架然后潇洒走人,真的做不到。

再大的屈辱,再深的苦难都可以忍受,只要还能让我继续在那里上班,那可是我母亲花了银两给我换来的工作,我不能怠慢她的心血,不能因为受了点委屈,为了我自己而伤害母亲。

她比我还痛苦,每天要死要活的,被父亲和他的妓女情妇折磨的精神恍惚。

那个情妇和我大哥年龄相仿,她深谙把弄宿主之道,将父亲玩弄与鼓掌之间,吸尽钱财,欲罢不能。

父亲铁了心要和她私奔,无奈一厢情愿,他的痴心始终不能收获青楼女的承诺,她仍旧我行我素,和其他出资者调情,开房,这让父亲十分恼火,将怨气倾泼到母亲身上。

家里人心惶惶,一致倒戈,声讨父亲这个逆子。

在这个声势下,他变得凶残,无耻,行为诡异,情绪激动,敏感,报复心强烈。

这个家随时都有血光冲天的危险,我们晚上都不敢进入深睡眠,唯恐父亲狂性大发将我们斩尽杀绝。

没有人了解我的经受,没有生命保障,没有尊严,卑微的存在。

数不清的伤痛深深地刺穿我那不堪一击的心,留下千疮百孔的缺口,血汩汩的向外流。

当服务员的日子使得我对所有女人都抱有偏见:她们一点也不善良,她们总是伤害别人,她们还骂人,而且都很厉害,和她们在一起我显得异常拘谨,慌张,语不达次,生怕说错话被她们嘲笑责骂,还要怯怯地低着眼睑偷偷观察她们对我的脸色,所以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女性朋友。

我喜欢和男性朋友在一起,他们大多很友好,不会指责我会做错事,不会当众讥讽我,就算我口无遮拦他们也不会放在心上,和他们交流不必紧张。

婚姻原生家庭依旧风雨飘摇,动荡不安,我依旧日复一日地在主管喷溅的唾液中瑟瑟发抖,苦难似乎没有尽头。

终于有一天曙光来临,有媒人给我介绍对象了!这将是我脱胎换骨重见天日的命运转折点!我几乎是感恩带德的答应了这门亲事,在没有对方任何家庭背景信息的情况下贸然应允。

对未来童话般的美妙憧憬使我暂时忘却了凄苦重焕生机,至少是在那几个月里。

我和他见面不到10次就结婚了。

结婚那天哭的天昏地暗,我还没长大,我还没来得及在妈妈的怀抱里撒娇,我还没准备好结婚,我不想离开那个虽满目疮痍但给我精神寄托的家,如果他们能好好的,如果他们能和和美美的,我永远都不想出嫁!这里的生活和我期待的有很大的出入:他们奉行的是清末民初的封建家长制,公公在家里是绝对的权威,家里人人都惧怕他(对权威等级的那种惧怕,而不像我原生家庭对父亲蛮横的惧怕)。

男尊女卑等级极其森严,无论长次,男性一律享有特权、优先权。

女人,低等品,无才便是德,在家从父,既嫁从夫,万古流传,不得违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