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附原题)只是分享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圣才出品】

第二十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1.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账户、资本账户、调整项目的含义是什么?答:(1)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在一个时期中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所引起的货币价值流动的全面反映。
国际收支平衡表所要反映的项目包括各种产品和劳务的进出口、以各种形式从外国得到的借款和对外国的贷款、从国外得到的和对外国的馈赠和援助,以及国际储备流入流出本国的情况。
通常国际收支平衡表分为三部分: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和调整项目。
(2)经常账户主要记录当期产品和劳务在外国销售的收入和从外国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换言之,经常账户主要记录当期进出口金额。
经常项目主要包括:商品项目、劳务项目和单边转移。
资本账户记录资本的国际流动,资本的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
资本流入包括外国人在本国的领土上购买的实物性资产和货币性资产等。
资本流出包括本国人在外国的领土上购买的实物性资产和货币性资产等。
资本借入或贷出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被认为是短期资本流动;在一年和一年以上的,被认为是长期资本流动。
因为资本账户反映的是资产所有权的转移,和当期的生产无关,所以,资本账户和本国的总需求没有直接的联系。
调整项目是用来说明为了使国际收支平衡表保持平衡,国际收支的盈余或赤字是如何弥补的。
如果国际收支出现盈余,那么盈余的总额就会等于本国官方储备资产的增加量与本国对外国中央银行负债的减少量的和;反之,如果国际收支出现赤字,那么赤字的总额就会等于本国官方储备资产的减少量与本国对外国中央银行负债的增加量的和。
一国的官方储备资产一般包括黄金、可兑换的外国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和特别提款权。
2.曲线的含义及影响曲线移动的机制是什么?答:(1)曲线是指国际收支保持不变时收入和利率组合的轨迹。
这条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所代表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都可以使当期的国际收支实现平衡。
(2)在假定外国价格水平为既定的情况下,国内价格水平和汇率的变化都会使曲线的位置发生变化。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行为经济学【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为经济学【圣才出品】第11章⾏为经济学1.什么是⾏为经济学?⾏为经济学与标准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1)⾏为经济学是⼀门把对⼈的⾏为的研究放在了学科研究中⼼地位的经济学,它通过可重复、可证伪的实验等⽅法,确认经济主体的⾏为,然后根据这些⾏为对现有的经济学假定及分析逻辑进⾏质疑,并试图对这些⾏为作出合理的解释。
(2)⾏为经济学与标准经济学的区别在于:①⾏为经济学对标准经济学的⼀些假定提出质疑,这些假定包括:决策者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的消费者追求效⽤的最⼤化;作为理性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化;决策者具有不变的时间偏好,在涉及跨时期决策的情况下,决策者依据效⽤贴现理论进⾏决策;各种收⼊和资产是可以完全替代的,等等。
⾏为经济学认为在这些假定下所得出的理论不能解释所观察到的经济现象。
②⾏为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理学,同时也借⽤神经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解释⼈的决策⾏为。
③⾏为经济学与标准经济学在研究⽅法上也有重要区别:⾏为经济学运⽤实验⽅法对⼈类决策⾏为进⾏研究,⽽标准经济学是通过对真实世界的观察所获得的数据进⾏研究。
2.请给出偏好反转的例⼦。
答:偏好反转表现为选择颠倒。
例如在赌博⾏为中,假定有两个不同的赌局A和B,赌局A可以提供概率较⾼的⼩额收益,⽽赌局B可以提供⼀个概率较低的⼤额收益。
通过实验发现,⼈们更愿意参与风险低的赌局A⽽不是风险⾼的赌局B。
但是,当要求受试者对这两个赌局定价时,⼈们却通常愿意为赌局B⽽不是赌局A⽀付更⾼的价格。
3.什么是框架效应?给出框架效应的例⼦。
答:框架效应是指⼈们的评价、态度、偏好等这类反应依赖于引致这类反应的情境和过程。
当⼀个问题以⼀种⽅式表达或设计时⼈们会偏爱选项A,⽽当同⼀个问题被以另⼀种⽅式表达或设计时,⼈们却偏爱选项B。
例如,特沃斯基和卡尼曼做的有关“亚洲病”的实验。
受试者被告知,有⼀种疾病威胁到600个公民的⽣命。
受试者需要在两个选项⾥作选择。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8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1.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答: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包括:(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非预期的通货膨胀会引起实际收入的重新分配,那些名义收入的增长快于价格水平上升的人就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而那些名义收入增长慢于价格水平上升的人就会因为通货膨胀而受损;非预期的通货膨胀也会引起财富的再分配,通货膨胀会同时减少货币资产和货币债务的实际值,所以,拥有货币资产的债权人在通货膨胀中将受损,而拥有货币债务的债务人在通货膨胀中将受益。
(2)造成通货膨胀税。
政府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
①政府是净的债务人。
在通货膨胀时期,财富从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这会给政府带来好处;②通货膨胀还会使政府在累进制的税收制度中获得受益。
(3)导致实际利率变化。
预期的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即:e e=-。
其中,e R代表预期的实际利率,R代表名义利率,e P代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R R P在长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只改变名义利率水平,在调整过程中,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是不准确的,实际利率也不等于充分就业的利率水平,因此,名义利率的变动与通货膨胀的变动不一定同步。
(4)对投资产生影响。
在通货膨胀时期,通货膨胀税效应会起到抑制投资和扭曲投资时期结构的效果。
(5)会增加交易成本。
通货膨胀还会带来不确定性。
通货膨胀率升高,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大,因此,同不发生通货膨胀的时期相比,在通货膨胀时期,经济资源更多地被用于预期方面,同时,人们也不愿意签订长期的合同。
结果,经济中交易费用上升。
2.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有哪些?答:(1)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有三种:①古典主义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根据古典主义的假定,货币的流通速度保持等于零。
古典主义认为充分就业是经济中的正常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供不变,即d VV给会随着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供给的增加而增加。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消费者行为理论【圣才出品】

第3章消费者行为理论1.消费者行为理论基础的基本假定之一是随着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你认为这个假定合理吗?它在消费者行为理论发展和结论中有什么作用?答:(1)边际效用递减假定是比较符合普遍经济现实的,在通常情况下是适用的。
但是,它也有不完善之处:一方面,边际效用递减假设是对经济人普遍心理状态的一种界定,并不能代表现实中每一个人的消费心理;另一方面,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并不适用于某些特殊商品的消费,例如:酒、毒品等上瘾商品。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石,是整个消费者行为理论赖以存在的基础,就如同摩天大厦的地基。
2.什么是收入效应?什么是替代效应?两者变化的方向相同还是不同?答: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发生变化后将同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产生两种影响,一种是替代效应,另一种是收入效应。
(1)替代效应。
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发生变化时,将引起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中该商品与同该商品相近的商品之间的替代,这称为替代效应。
(2)收入效应。
在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发生变化的同时,保持消费者名义收入不变将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或者说引起消费者所购商品总量发生变化,这称为收入效应。
(3)各类商品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①正常品是那些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零的商品。
正常品的收入效应是需求量与实际收入同方向变化。
正常品的收入效应强化了替代效应,如图3-1所示。
图3-1正常品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②低档品是那些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零的商品。
低档品的收入效应是需求量与实际收入反方向变化。
低档商品价格变化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相反的方向起作用。
因此,收入效应使得替代效应减弱,但收入效应弱于替代效应,如图3-2所示。
图3-2低档品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③吉芬商品是一类特殊的商品,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是需求量与实际收入反方向变化。
吉芬商品价格变化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相反的方向起作用。
因此,收入效应使得替代效应减弱,但收入效应强于替代效应,如图3-3所示。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厂商均衡)【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厂商均衡1.完全竞争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是垄断?产生垄断的原因有哪些?答:(1)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不包含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完全竞争市场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①买者与卖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任何单个买者或者卖者都不能影响商品的市场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是由众多个买者的需求与众多个卖者的供给所决定的。
单个厂商或单个消费者只能接受现行价格。
任何单个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都是一条与代表数量的横坐标轴相平行的直线。
②产品同质。
产品同质是指所有的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是完全相同的,产品不仅不存在商标、牌号、外观、质量、性能等方面的差别,甚至不存在销售地点的差别。
各个厂商的产品之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
③资源可以自由流动。
这意味着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
所有资源都可以在各厂商之间和各行业之间完全自由地流动,不存在任何障碍。
任何一种资源都可以及时地投向能获得最大利润的生产,并及时地从亏损的生产中退出。
④经济运行主体具有完全的信息。
生产者、消费者等经济运行主体必须具有完全的信息。
市场上不存在不确定性。
进入市场的每一个消费者、每一个生产者对于价格、对于未来必须完全了解,否则就不能保证商品按照市场均衡价格成交。
(2)垄断是指在一个市场组织中,一种产品市场上的卖主只有一个,这个卖主所出售的产品在市场上不存在相近的替代品,这种市场组织称为垄断。
具体地说,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①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②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③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在这样的市场中,排除了任何的竞争因素,独家垄断厂商控制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市场的销售,所以,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3)垄断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生产者对于原料的控制。
一旦生产者控制了某个产业产品生产的原料,而其他生产者无法获得这种原料,那么该生产者就成了该产业的垄断者。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供求与局部均衡)【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供求与局部均衡1.什么是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答:(1)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而一种商品市场出现均衡时,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点上,该交点即为均衡点。
(2)均衡价格是惟一能稳定的价格,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不会有价格波动的倾向。
任何背离均衡价格的价格水平,都会在竞争的作用下,最终回到均衡价格水平。
竞争的均衡必定处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处。
在这一均衡点,生产这一商品的所有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与愿意提供的数量等于消费这一商品的所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愿意购买的数量。
均衡价格是经过市场供求的自发调节而形成的,如图2-1所示。
图2-1均衡价格的形成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就会减少到均衡产量之下;另一方面供给量将会增多,大于均衡点的供给量,这样就造成了暂时超额供给。
由于较高的价格造成了供过于求,会因为供给者之间的减价竞争对价格产生向下压力,最终回到均衡价格。
当市场价格下降到均衡价格之下时,存在超额需求,从而卖者为提高利润而提高价格,最终迫使价格回升到均衡价格。
(3)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它包含两层含义:消费者既有购买的欲望,又有支付该商品的购买能力。
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意愿只是自然需要而不构成需求。
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很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商品的自身价格。
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
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②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对于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
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
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NEW)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西方经济学概述上篇 微观经济学第2章 供求与局部均衡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第4章 生产理论第5章 成本理论第6章 厂商均衡第7章 博弈论第8章 生产要素定价理论第9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第10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下篇 宏观经济学第11章 宏观经济理论发展概述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13章 产品市场均衡第14章 产品—货币市场均衡和总需求曲线第15章 劳动市场均衡与总供给曲线第16章 一般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18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第19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第20章 经济增长理论第21章 非均衡理论的发展第1章 西方经济学概述1西方经济学有哪些基本假设,怎样看待这些基本假设?答: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包括:(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居民户、厂商或政府)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优化。
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的非经济利益;②经济主体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的或随机的决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
(2)产权明确产权是指由法律和伦理所确定的个人或厂商对财产的权利。
产权不是无限的。
西方经济学认为,在理想化的市场经济中,一切市场行为都必须以明确的产权为前提。
不同的产权界定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同效率。
(3)完全信息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拥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而且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清楚地了解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和后果。
因而经济活动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4)厂商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整体厂商是指运用生产要素、生产产品与劳务的私人经济单位。
在西方经济学中,不仅工商企业是厂商,而且个体户和农户也都是厂商。
利润最大化是厂商的唯一目标,不仅个体户和农户是如此,而且内部存在着不同利益集团的工商企业也是如此。
2微观经济学是如何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答: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主体为考察的出发点,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经济行为,并通过单个经济主体行为的叠加,研究单个行业、单个市场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变化。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 1 章 西方经济学概述 1.西方经济学有哪些基本假设,怎样看待这些基本假设? 答: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包括: (1)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居民户、厂商或政府)所追求 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优化。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的非 经济利益;②经济主体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的或随机的决 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 (2)产权明确 产权是指由法律和伦理所确定的个人或厂商对财产的权利。产权不是无限的。西方经济 学认为,在理想化的市场经济中,一切市场行为都必须以明确的产权为前提。不同的产权界 定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同效率。 (3)完全信息 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拥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而且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 本。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清楚地了解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和后果。因而 经济活动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4)厂商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整体 厂商是指运用生产要素、生产产品与劳务的私人经济单位。在西方经济学中,不仅工商 企业是厂商,而且个体户和农户也都是厂商。利润最大化是厂商的唯一目标,不仅个体户和 农户是如此,而且内部存在着不同利益集团的工商企业也是如此。
图 2-1 均衡价格的形成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就会减少到均衡产量之下;另一方面供给量将会增 多,大于均衡点的供给量,这样就造成了暂时超额供给。由于较高的价格造成了供过于求, 会因为供给者之间的减价竞争对价格产生向下压力,最终回到均衡价格。当市场价格下降到 均衡价格之下时,存在超额需求,从而卖者为提高利润而提高价格,最终迫使价格回升到均 衡价格。 (3)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 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含两层含义:消费者既有购买的欲望,又有支付该商品的购买能力。 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意愿只是自然需要而不构成需求。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很多,具体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西方经济学厉以宁版 课后答案第11章

第十一章问题: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结论的要点是什么?2.凯恩斯在哪些方面对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进行了“革命”?3.请试述对经济行为的预期有什么重要性?答案: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结论包括以下几部分:(1)在产品市场上,第一,供求服从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它自身的需求;第二,储蓄、投资与利率有密切关系,利率的灵活变动可以使资本市场上的资本供求达到均衡;第三,国家干预具有挤出效应,即政府公共支出的增加将导致私人消费与投资的相应减少,而总需求仍然保持不变。
(2)在货币市场上,第一,货币数量论,即货币数量的变化仅仅影响总价格水平,而不影响总产出水平;第二,货币面纱论,即货币的作用只是把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商品的相对价格,表现为某种绝对价格,对实际经济(real economy)不发生任何影响。
(3)在劳动力市场上,第一,劳动市场的均衡与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没有本质区别,即工资和物价可以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而灵活变动,充分就业均衡总能实现;第二,认为失业的主要组成包括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否认周期性失业的存在。
2.凯恩斯“革命”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否定萨伊定律;(2)否定古典的利率、投资与储蓄理论;(3)否定古典宏观经济就业理论;(4)否定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
(具体分析参考本章第二节内容。
)3.答案要点:人们对经济行为的理性预期,对其决策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会使人们对已出现的经济行为做出理性反应,从而导致一些经济行为的失效。
例如,假定政府准备通过增加预算赤字来增加总需求,从而增加产出。
在没有理性预期的情况下,如同凯恩斯学派的分析,政府政策会取得预期效果,即总产出增加。
在理性预期的情况下,人们根据以前的经验知道预算赤字的增加将会引起通货膨胀,于是,人们就会立即根据预测到的结果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结果是使政府的政策无法产生实际效果。
西方经济学厉以宁版 课后答案第九章

第九章问题:1.什么是交易的一般均衡?什么是生产的一般均衡?达到交易和生产一般均衡的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帕累托效率?为什么说在不存在外部性与公共产品的情况下竞争的市场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3.什么是社会福利函数?它是否具有同个人效用函数同样好的性状?4.张某有8瓶汽水与2块面包,李某有2瓶汽水与4块面包。
张某用汽水替代面包的边际替代率为3,李某用汽水替代面包的边际替代率为1。
请问商品在张、李二人之间的这种分配方式是否符合帕累托效率?如果不符合帕累托效率,如果通过交易达到帕累托效率?5.某国用资本K与劳动L两种资源生产X、Y 两种产品,两种产品按照固定的贸易条件进行交易。
在均衡的条件下,生产一单位X商品需要6单位劳动与4单位资本,而生产一单位Y商品需要2单位劳动与2单位资本。
假设该国共拥有50单位的劳动与40单位的资本。
(1)如果该国的资源已经充分利用,且国内消费者消费相同数量的X 商品与Y商品,那么该国应该出口X商品还是Y商品?(2)如果该国拥有50单位的劳动与60单位的资本,均衡的特征是什么?该国应如何安排生产与贸易?答案:1.交易的一般均衡是指当社会生产状况既定、收入分配状况既定(生产要素禀赋既定)条件下,通过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交易使得交易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状况。
生产的一般均衡是指在技术与社会生产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况下,社会对于资源的配置使得产量达到最大的状况。
生产与交易同时达到均衡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任意两种商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等于对于每一位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在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
2.帕累托效率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使得某些人状况变好的变化都会使得另一些人的状况变坏。
我们知道一般均衡状况下得到的均衡点都是帕累托最优点,而在没有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的竞争市场上,一般均衡总是能够达到的,所以没有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的竞争市场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
3.社会福利函数是用于描述整个社会福利状况的,它建立在个人的偏好基础之上,但又不同于个人的偏好函数,不同的经济学家对社会福利的见解不同,所使用的社会福利函数也不同。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成本理论)【圣才出品】

第五章成本理论1.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有什么区别?答:(1)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与会计中的成本概念是有区别的。
会计中的成本通常是指显成本,经济学中的成本除了显成本外,还包括隐成本。
(2)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
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而提出的。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
这就是说,社会或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
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的代价,由此产生经济成本的概念,即厂商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机会成本。
在进行经济分析时,一般首先分别研究厂商所有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然后再根据各种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计算产品的经济成本。
(3)通常所说的成本大多是指会计成本。
会计成本是厂商在生产过程中购买和使用的且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其在企业的会计账簿中会直接反映出来。
会计成本比较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产量被看作是产品成本的惟一动因,并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2.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有什么不同?在什么情况下二者是一致的,在什么情况下二者不一致?答:(1)私人成本是个别厂商从事生产活动所应支付的成本,是个人活动由他本人负担的成本。
它包括显成本和隐成本,即厂商的生产成本。
私人经济活动往往对社会造成影响,从而产生社会成本。
(2)社会成本是从社会整体来看待的成本,是整个社会所支付的成本。
社会成本也是一种机会成本,即把社会的资源用于某一种用途就放弃了该资源最有利可图的其他机会。
(3)如果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并且私人经济活动不产生外部性,则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完全一致。
西方经济学厉以宁版 课后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 问题:1.厂商在生产中达到了技术上的效率是否意味着达到了经济上的效率?为什么?2.对于生产者而言,什么样的要素投入组合才是最优的?怎样实现要素投入最优组合?3.依据表4-3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劳 动 投 入资 1 2 3本 1 50 70 80投 2 70 100 120入 3 80 120 150(1)该表表现的是递增,递减还是常数规模报酬的生产函数? (2)哪些点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 (3)是否存在边际报酬递减?4.证明对于CES 生产函数()[]ρρραα/11----+=L K A q 而言,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以及边际技术替代率都是资本与劳动比率的函数。
答案:1.厂商在生产中达到了技术上的效率并不意味着达到了经济上的效率。
技术效率强调的是生产既定产出的投入最小;而经济效率强调的是生产既定产出的成本最小;两者并不完全一致。
2.对于生产者而言,在生产的经济区域内能够实现既定成本下的产出最大或者既定产出下的成本最小,这时所对应的投入组合即为最优投入组合。
使投入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间的价格比率,即找到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按此投入生产,就能实现最优投入组合。
3.(1)由此表得出,这是常数规模报酬的生产函数。
(2)投入1单位资本、2单位劳动与投入2单位资本、1单位劳动所对应的点在同一条产量线上。
投入1单位资本、3单位劳动与投入3单位资本、1单位劳动所对应的点在同一条产量线上。
投入2单位资本、3单位劳动与投入3单位资本、2单位劳动所对应的点在同一条产量线上。
(3)存在边际报酬递减。
4.对于CES 生产函数:()[]ρρραα/11----+=L K A q()[]()[]()⎪⎪⎭⎫⎝⎛+-⎪⎪⎭⎫⎝⎛+---+-+----+=-+=ρρρρρρρρρρρραααααα11)1()1(11K LKA KLKA MP k=()⎪⎪⎭⎫⎝⎛+-⎥⎥⎦⎤⎢⎢⎣⎡⎪⎭⎫ ⎝⎛-+ρρρααα11L K A同理可得:()[]()()⎪⎪⎭⎫⎝⎛+--+-+---⎥⎥⎦⎤⎢⎢⎣⎡-+⎪⎭⎫⎝⎛-=--+=ρρρρρρρραααααα1)1()1(11)1(1L K A LLKA MP L()[]()ρρρρρρραααα1111)(1-----⎥⎥⎦⎤⎢⎢⎣⎡⎪⎭⎫ ⎝⎛-+=*-+==L K A K LKA Kq AP K同理可得:()ρραα11--⎥⎥⎦⎤⎢⎢⎣⎡-+⎪⎭⎫⎝⎛==L K A L qAP L)1(1+-⎪⎭⎫⎝⎛-==ρααK L MP MP MRTSK L LK它们都是资本与劳动比率的函数,命题得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圣才出品】

第九章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1.什么是交易的一般均衡?什么是生产的一般均衡?达到交易和生产的一般均衡的条件是什么?答:(1)交易的一般均衡是指当社会生产状况、收入分配状况既定(生产要素禀赋既定)条件下,通过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交易使得交易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状况。
要达到交易的一般均衡,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每一个参加交易的人来说都是相同的。
(2)生产的一般均衡是指在技术与社会生产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况下,社会对于资源的配置使得产量达到最大的状况。
若产品的产量没有达到最大,通过重新配置资源将会使之达到最大。
达到生产的一般均衡的条件是,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使用这两种要素而生产的商品来说都是相等的。
(3)生产与交易的一般均衡是指生产与交易同时达到均衡的情况。
生产与交易同时达到均衡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任意两种商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等于对于每一位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在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即。
2.什么是帕累托效率?为什么说在不存在外部性与公共产品的情况下完全竞争的市场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答:(1)帕累托效率是由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
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任何一个人情况变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就是最有效率的。
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而使某人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一个人情况变坏的,那么说明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是缺乏效率的。
(2)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三个条件:①交换的最优状态:人们持有的既定收入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些商品的价格比率;②生产的最优状态:厂商在进行生产时,所有生产要素中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③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最优状态:所有产品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产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
如果不存在外部性与公共产品,即所有的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则市场机制的最终作用将会使生产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增长理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1.请简述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的要点。
该模型认为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答:(1)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的要点包括:①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假定:生产要素是按照固定比例组合的,即技术系数是固定的;资本产出比率是固定不变的。
②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其中,表示收入(或产出)的增长率,即经济增长;表示投资与产出增量之比,即加速数;表示储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率;表示加速系数的倒数,即资本生产率()。
③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含义:第一,哈罗德-多马模型从凯恩斯的这一公式出发,认为要使经济均衡增长下去,那么,一个国家每一时刻的储蓄应当全部转化为投资;第二,由于储蓄比例与资本生产率共同决定经济增长率,因而既可以在资本生产率为既定的条件下,用改变储蓄比例或投资比例的办法来改变经济增长率,也可以在储蓄比例不变的前提下,用改变资本生产率的办法来使经济增长率发生变动;第三,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凯恩斯采取短期分析方法,从有效需求不足出发,只注意投资在增加总需求方面的作用,而没有注意到投资在增加总供给方面的作用。
由于投资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所以投资具有两重性,即一方面可以增加总需求,另一方面具有生产能力效应,可以增加总供给。
(2)模型认为实现长期均衡的经济增长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均衡增长率=实际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即。
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用什么方法衡量和计算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作用的?答: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基本公式为:其中,为国民收入增长率,为资本增长率,为劳动力增长率,表示资本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表示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加入技术进步这个因素得到:在这个新公式中讨论经济增长时,就考虑了技术因素。
将上述等式变换,则有:根据公式,当知道了劳动和资本在产出中份额的数据,并且有产出、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数据,则经济中的技术进步可以作为一个余量被计算出来。
3.登尼森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因素是什么?答:根据登尼森的计算,从1909年到1929年,美国生产量的年增长率为2.82%,劳动者素质平均每年提高0.56%,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中有12%归功于劳动素质的提高。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政策)【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1.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主要工具有哪些?答:(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此外,还包括资源最优配置、“收入均等化”、环境保护等。
(2)最常见的政策工具是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
具体来说,宏观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政策,宏观货币政策则包括调整银行的法定准备率、调整中央银行的贴现率、公开市场政策(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调整货币供给量等。
2.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是如何实现的?答: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使商业银行具有货币创造的功能。
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如下:假定:(1)基础货币增加10000元;(2)公众希望持有的现金数量为0,即0cu =;(3)商业银行的储备一活期存款比率re 为10%。
中央银行增发的10000元基础货币为企业A 所持有。
A 企业将其全部存入银行A。
银行A 扣除10%的准备金后,把其余9000元贷给企业B。
由于支票等同于现金,企业B 将9000元存入与自己有联系的银行B,银行B 扣除10%的准备金后,又把其余8100元贷给企业C……此过程不断进行下去,增发的10000元基础货币带来的以活期存款形式增加的货币供给量总额D 为:()()()2110000111100000110.1H M D H H re H re H re re ⎡⎤==+-+-+====⎢⎥--⎢⎥⎣⎦(元)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加额为:0.110000010000R re D =⋅=⨯=(元)商业银行贷款增加额为:1000001000090000D R -=-=(元)货币乘数11000001010000M H ==,即增发10000元基础货币创造出100000元的货币供给量。
3.货币主义者与凯恩斯主义者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问题上有何分歧?答:(1)在凯恩斯主义模型中,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表现为: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影响利率,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影响投资,而投资的增减进而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这一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是利率。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国民收入核算)【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交易的价值是否应当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什么?(1)顾客在饭店支付餐费。
(2)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楼。
(3)一家供应商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出售计算机芯片。
(4)一位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
答:(1)在餐馆中支付的餐费应当计入GDP,因为它支付的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2)公司购买旧楼不应计入GDP,因为旧楼在建成期已经计入GDP,如果再次计入,就会导致重复计算。
(3)供应商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出售计算机芯片不应计入GDP,因为计算机芯片是中间产品。
(4)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应当计入GDP,因为汽车是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
2.国内生产总值(GDP)高是否一定意味着福利状况好呢?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答:(1)国内生产总值GDP高不一定意味着社会福利好。
一方面,当实际GDP没有增加时,社会福利也可能提高,如工作机会增加,收入分配更加公平、贫困人口减少等;另一方面,实际GDP增加时,社会福利也可能下降,如污染增加、交通状况恶化等。
(2)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以下因素:人均收入状况、闲暇的价值、为消除污染所付出的代价、国防军备支出等。
3.假设某国某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如表12-1所示。
表12-1某国某年国民收入(单位: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800净投资300国民收入4300消费3000非要素费用100政府购买960总投资800政府预算盈余30请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净税收;(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解:(1)国民生产净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即:()()48008003004300Y I I --=--=总净(2)由Y C I G NX =+++,则有净出口为4800300080096040NX Y C I G =---=---=总(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净税收:3030960990T G TR T TR --=⇒-=+=(4)个人可支配收入:42009903210d Y NI T TR =-+=-=(5)个人储蓄为:32103000210d S Y C =-=-=。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生产要素定价理论)【圣才出品】

4.假定有 A、B 两种类型的资产可供投资者选择,两种资产都产生两年期的收益。资 产 A 一年后可以给投资者带来 1000 元的收益,两年后可以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仍是 1000 元。资产 B 一年后可以给投资带来 800 元的收益,两年后可以给投资者带来 1225 元的收 益。如果市场利率是 10%,投资者应该选择哪一种资产?如果市场利率是 15%,投资者应 该选择哪一种资产?
3.某完全竞争厂商可以以每月 300 元的价格雇佣工人,企业生产函数如表 8-1 所示。 表 8-1 某完全竞争厂商的生产函数
工人数
O
1
2
3
4
5
产量
O
80
150
210
260
300
如果每单位产品售价为 5 元,厂商每月应雇佣多少工人? 解:根据题目条件,则厂商的边际产量以及边际产量价值如表8-2所示。
劳动投入量 0 1
表8-2 厂商的边际产量以及边际产量价值
产量
边际产量
价格
边际产量价值
0
0
5
0
80
80
5
400
2/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
150
70
5
350
3
210
60
5
300
4
260
50
5
250
5
300
40
5
200
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VMP w ,厂商每月雇佣三个工人可实现最大化均衡 条件。
1000
1 15% 2
1625.71
PDV2
800 1 15%
1225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成本理论)【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成本理论1.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有什么区别?答:(1)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与会计中的成本概念是有区别的。
会计中的成本通常是指显成本,经济学中的成本除了显成本外,还包括隐成本。
(2)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
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而提出的。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
这就是说,社会或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
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的代价,由此产生经济成本的概念,即厂商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机会成本。
在进行经济分析时,一般首先分别研究厂商所有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然后再根据各种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计算产品的经济成本。
(3)通常所说的成本大多是指会计成本。
会计成本是厂商在生产过程中购买和使用的且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其在企业的会计账簿中会直接反映出来。
会计成本比较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产量被看作是产品成本的惟一动因,并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2.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有什么不同?在什么情况下二者是一致的,在什么情况下二者不一致?答:(1)私人成本是个别厂商从事生产活动所应支付的成本,是个人活动由他本人负担的成本。
它包括显成本和隐成本,即厂商的生产成本。
私人经济活动往往对社会造成影响,从而产生社会成本。
(2)社会成本是从社会整体来看待的成本,是整个社会所支付的成本。
社会成本也是一种机会成本,即把社会的资源用于某一种用途就放弃了该资源最有利可图的其他机会。
(3)如果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并且私人经济活动不产生外部性,则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完全一致。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八章~第二十三章【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宏观经济政策1.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主要工具有哪些?答:(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此外,还包括资源最优配置、“收入均等化”、环境保护等。
(2)最常见的政策工具是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
具体来说,宏观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政策,宏观货币政策则包括调整银行的法定准备率、调整中央银行的贴现率、公开市场政策(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调整货币供给量等。
2.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是如何实现的?答: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使商业银行具有货币创造的功能。
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如下:假定:(1)基础货币增加10000元;(2)公众希望持有的现金数量为0,即;(3)商业银行的储备一活期存款比率为10%。
中央银行增发的10000元基础货币为企业A所持有。
A企业将其全部存入银行A。
银行A扣除10%的准备金后,把其余9000元贷给企业B。
由于支票等同于现金,企业B将9000元存入与自己有联系的银行B,银行B扣除10%的准备金后,又把其余8100元贷给企业C……此过程不断进行下去,增发的10000元基础货币带来的以活期存款形式增加的货币供给量总额D为:(元)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加额为:(元)商业银行贷款增加额为:(元)货币乘数,即增发10000元基础货币创造出100000元的货币供给量。
3.货币主义者与凯恩斯主义者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问题上有何分歧?答:(1)在凯恩斯主义模型中,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表现为: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影响利率,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影响投资,而投资的增减进而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这一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是利率。
(2)现代货币主义关于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看法与此明显不同,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认为货币供给的增加在开始时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继而对各种商品和劳务市场产生影响,结果引起投资和消费的显著增加,也就是总需求的显著增加。
在短期,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起的总需求增加既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也会使价格水平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问题:1.什么是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非均衡理论的发展3.假定某市房地产管理部门估计该市住房需求曲线是P Q d 5100-=,其中数量单位是万套,价格代表月租,用百元表示。
房管部门注意到,该市较低价格下的较高房屋需求量,将会吸引其他城市的居民迁入该市。
为了讨论方便,假定迁入该市的都是三口之家。
假定该市房产商的供给曲线为P Q s 550+=。
(1)市场均衡价格是多少?如果住房管理部门实行租金管制,把每套住房的月租限制在最高为100元的水平上,而让无住房的家庭迁出该市,房租管制所导致的人口净变动是多少?(2)假定住房管理部门将每套住房的月租提高到900元,如果在增长的房屋供给量中有50%是新建的,那么总共新建了多少套住房?4.如果市场对于农产品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歉收将增加还是减少农民的整体收益?为什么?答案:1.在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决定的商品价格称为均衡价格。
商品均衡价格的形成是市场供求力量自发作用的结果,商品供给量和需求量不断变化直至相等,最终形成均衡价格。
影响个人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个人偏好、个人的资产与收入、个人所购买商品的价格、与个人所购买商品的价格有关的其他商品价格、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等等。
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还包括消费者人数的多少。
影响单个厂商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厂商打算出售的商品的价格、为生产该商品厂商所投入的生产要素成本、厂商的技术状况、厂商对该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其他相关产品的价格等等。
影响市场供给的因素还包括生产该商品厂商数目的多少以及市场的竞争程度。
3.① 根据s d Q Q =得到:55505100=⇒+=-P P P (百元)。
均衡情况下,房产商供给量为:7555500⇒⨯+=s Q (万套);如果月租限制在100元,那么房产商的供给量变为5515501⇒⨯+=s Q (万套);那么人口的净迁出应为:3×(75-55)=60(万人)。
② 如果月租提高到900元,房产商的供给量9595502⇒⨯+=s Q (万套),供给总共增加为95-75=20(万套),其中50%是新建的,那么新建房屋总数为20×50%=10(万套)。
4.歉收将会增加农民的整体收益。
原因在于,农产品歉收意味着农产品供给的减少,又因为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随着价格的变化,农产品的需求基本不变或变化很微小,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状况,农产品的价格将提高,农民的整体收益将增加。
第三章问题:2.什么是收入效应?什么是替代效应?两者变化的方向相同还是不同?3.消费者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含义是什么?答案:2.在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发生变化时,保持消费者名义收入不变所引起的实际消费者收入的变化,或者说引起的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总量的变化,这就是收入效应。
当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发生变化时,将引起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中该商品与同该商品相近的商品之间的替代,这就称为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变化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3.在无风险的情况下,确定性收入所产生的效用是确定的;在有风险的情况下,消费者所获得的收入是不确定的,我们只能得到这些收入的期望值,再计算出效用,这就称为期望效用。
在无风险情况下,人们追求效用最大化;同理,在有风险的情况下,人们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
第五章问题:1.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有什么区别?2.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有什么不同?在什么情况下二者是一致的,在什么情况下二者不一致?3.引起长期平均成本变化的因素有哪些?4.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均衡的条件是什么?5.假定由于不可分性,厂商只可能选择两种规模的工厂,每一种规模每年生产500 000单位产品。
规模A 所需年总成本为C =500 000+5Q ,规模B 所需年总成本为C =1 000 000+3Q ,其中Q 为产量。
请你画出长期成本曲线,也就是在厂商规模可以变动的情况下,对于每一种产量而言的最低平均成本。
如果预期销售 125 000单位产品,厂商应选择何种规模(A 还是B )?如果预期销售375 000单位产品,厂商应选择何种规模(A 还是B )?6.假定成本函数C (Q )与收益函数R (Q )分别表示为:2232200100025.528125.61Q Q R Q Q Q C -=++-=求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答案:1.机会成本包括显成本和隐成本两部分,而会计成本只是其中显成本的部分。
2.社会成本是指把社会的资源用于某一种用途而放弃的其他最有利可图的机会,私人成本是指个人活动由他本人担负的成本。
只有当私人经济活动对社会造成影响时,才会产生社会成本。
如果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并且私人经济活动不产生外部性,则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若存在外部性,则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
3.引起企业长期平均成本变化的因素有:企业规模的经济与不经济、范围的经济与不经济、学习效应等(具体内容参考本章第四节)。
4.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均衡的必要条件是:将生产推进到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产量点;充分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并且利润对产量的二阶导数小于零。
5.画图(略)如果预期销售125 000单位产品,0001255000500⨯+=A C =1 125 000,00012530000001⨯+=B C =1 375 000,所以选规模A ;如果预期销售375 000单位产品,选规模B 。
6.)00025.528125.61(22001)(232max ++---=-Q Q Q Q Q C R Q对Q 求导得到:305.1095.3912=⇒=+-Q Q Q ,Q 2 = 36.5对Q 求二阶导得到:208.1905.1186≈>⇒<+-Q Q由上二式可知,利润最大化产量为36.5≈37。
第六章问题:1.完全竞争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是垄断?产生垄断的原因有哪些?2.为什么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通常比完全垄断的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弹性要大些?3.比较长期均衡条件下完全垄断、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几种市场的效率。
4.假定条件如下:(1)某一竞争产业所有厂商的规模都是相同的,这些厂商都是在产量达到500单位时达到LAC 最低点,LAC 最低点为4元。
(2)当用最优的企业规模生产600单位产量时,每一企业的SAC 为4.5元。
(3)市场需求函数与供给函数分别为:P Q d 000500070-=;P Q s 500200040+=。
请求解下列问题:(1)求市场均衡价格。
请问该产业处于短期均衡还是长期均衡?(2)当处于长期均衡时,该产业有多少厂商?(3)如果市场需求变为P Q d 0005000100-=,求产业与厂商新的短期价格与产量;在新的均衡点,厂商盈利还是亏损?5.令市场需求曲线为q P -=70,假定只有两个厂商,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为常数,等于10,两个寡头的行为方式遵从古诺模型。
(1)求每个寡头的均衡价格、均衡产量与最大化的利润。
(2)将结果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的产量与价格进行比较。
(3)当一个寡头先确定产量,另一个寡头后确定产量的情况下,用斯泰克伯格模型求两个厂商的均衡价格、均衡产量以及最大化的利润。
答案:1.完全竞争市场的四个条件(略,见本章第一节)。
垄断是指在一个市场组织中,一种产品市场上的卖主只有一个,这个卖主所出售的产品在市场上不存在相近的替代品,这种市场组织称为垄断。
产生垄断原因主要有:生产者对原料的控制、专利权、自然垄断等等。
2.在完全垄断的情况下,产品只由唯一的厂商提供,市场上不存在完全替代或近似替代品,如果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有需求,则无论价格高低,他都只能在唯一的厂商处购买,这时需求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反应不是十分敏感,即需求弹性较小;对于垄断竞争厂商,虽然他生产的产品与其他产品也有差别,但这种差别较小,市场上存在近似替代品。
如果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有需求,而垄断竞争厂商提高产品价格,那么消费者会选择其他功能相近的替代品,从而减少对此商品的需求,这说明对垄断竞争厂商而言,其商品的需求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反应要比完全垄断情况下敏感些,即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比完全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弹性要大些。
3.从长期来看,几种市场效率由低到高排列依次为: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
虽然垄断竞争市场效率低于完全竞争市场,但是其有自身的优点:垄断竞争市场产品存在异质性,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另外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竞争有利于技术进步、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降低、增进社会福利。
这也是垄断竞争市场为消费者接受而广泛存在的原因。
4.(1)根据s d Q Q =,得到市场均衡价格为:P = 4 = LAC ,产业处于长期均衡。
(2)市场均衡产量为50 000,每个厂商生产500,厂商数量为100个。
(3)根据s dQ Q =',得到新的市场均衡价格为:8='P ,00060='Q ,因为SAC P >',所以厂商处于短期盈利状态。
5.(1)设两个寡头的产量分别为1q 和2q ,则需求曲线为)(7021q q P +-= 对寡头1:10702)70(121112111==+--=⇒--==MC q q MR q q q Pq R ① 对寡头2:10702)70(212222122==+--=⇒--==MC q q MR q q q Pq R ②联合求解方程①②得到:2021==**q q ;30=*P ;40021==**ππ (2)如果是完全竞争,10==*MC P , 60=*q ,价格低于寡头垄断价格,总产量高于寡头垄断总产量。
如果是垄断,3010270=⇒=-⇒=*q q MC MR ,40=*P ,价格高于寡头垄断价格,总产量低于寡头垄断总产量。
(3)设寡头1先确定产量,根据(1)寡头2的反应函数为:23012q q -=,将其代入1的收益函数最终得到:11111))230(70(q q q Pq R ---==再由30111=⇒=*q MC MR ,152=*q ,25=*P ,4501=*π,2252=*π。
第八章问题:1.决定厂商对于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有哪些?不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对于要素的需求与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有什么不同?答案:1.决定厂商对生产要素需求的主要因素有: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厂商投入的其他生产要素的价格与数量、厂商的技术条件以及运用生产要素产出的商品价格等。
以单要素需求为例: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决定厂商对投入要素需求的是要素的边际产量价值;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对于投入要素的需求曲线就是要素的边际收益产量曲线,厂商的最终投入量是边际收益产量与要素价格相等的点对应的投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