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课件第十一章_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1)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ppt
②分解者有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下图是一幅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宣传画
温室效应的控制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 为此1997年12月11日联合国在日本东京有 关温室气体的排放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这基于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的特点。
三、社会热点:温室效应
1.CO2增多的原因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生态系统所指 生物圈
物质所指 循环过程是 循环的范围是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无机环境 元素 生物群落
元素
全球性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光能
6CO2+H2O
(CH2O)+O2来自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 C6H12O6﹙有机物﹚
呼吸作用 CO2﹙无机物﹚
二.碳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碳循环的图解
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 利用,周而复始进行循环,不会消失。
四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形式 以有机物形式流动
物质循环
以无机物形式流动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
反复循环、全球性 全球生物圈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联系 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的动力
典例精析: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 请 据图回答: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C
(C )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 之间的流动是以 co2 形式进行的,
D
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 消费者, A
B
B为
。 分解者
(3)图中D
C过程是通过 光合 作用实现的,
下图是一幅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宣传画
温室效应的控制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 为此1997年12月11日联合国在日本东京有 关温室气体的排放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这基于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的特点。
三、社会热点:温室效应
1.CO2增多的原因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生态系统所指 生物圈
物质所指 循环过程是 循环的范围是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无机环境 元素 生物群落
元素
全球性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光能
6CO2+H2O
(CH2O)+O2来自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 C6H12O6﹙有机物﹚
呼吸作用 CO2﹙无机物﹚
二.碳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碳循环的图解
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 利用,周而复始进行循环,不会消失。
四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形式 以有机物形式流动
物质循环
以无机物形式流动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
反复循环、全球性 全球生物圈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联系 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的动力
典例精析: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 请 据图回答: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C
(C )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 之间的流动是以 co2 形式进行的,
D
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 消费者, A
B
B为
。 分解者
(3)图中D
C过程是通过 光合 作用实现的,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课件
氮的损失
部分无机氮通过淋溶、径流和挥发等途径损失出生态系统 ,对环境造成潜在影响。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影响
工业革命后氮肥的大量使用
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大量使用氮肥, 导致土壤和水体中氮含量增加,对生 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速氮循环
城市化进程中人类活动密集,加速了 氮的转化和循环过程,对城市生态系 统产生影响。
水循环过程及机制
降水
水蒸气在空中遇冷凝结成云, 进而形成降水(雨、雪等)返 回地面。
地下渗透
部分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 水。
蒸发
地表水在太阳辐射下蒸发成水 蒸气升入空中。
地表径流
降水在地表形成径流,汇入河 流、湖泊等水域。
植物蒸腾
植物通过叶片气孔将水分以水 蒸气形式释放到大气中。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
物质循环意义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稳定和持续发展 的基础,它保证了生态系统中各种元 素的平衡和再利用,维持了生态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途径
水循环
碳循环
水在生态系统中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 流和地下渗透等途径进行循环,实现了水 资源的再利用。
碳在生态系统中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和燃烧等途径进行循环,实现 了碳元素的转化和再利用。
化会减少碳汇的容量。
04
氮循环
氮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氮是生命体基本组成元素
氮参与生态系统能Βιβλιοθήκη 流动氮是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物 质的基本组成元素,对生命体的结构 和功能至关重要。
氮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传递,影响生 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氮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
氮的可利用性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生 产力,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 一。
部分无机氮通过淋溶、径流和挥发等途径损失出生态系统 ,对环境造成潜在影响。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影响
工业革命后氮肥的大量使用
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大量使用氮肥, 导致土壤和水体中氮含量增加,对生 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速氮循环
城市化进程中人类活动密集,加速了 氮的转化和循环过程,对城市生态系 统产生影响。
水循环过程及机制
降水
水蒸气在空中遇冷凝结成云, 进而形成降水(雨、雪等)返 回地面。
地下渗透
部分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 水。
蒸发
地表水在太阳辐射下蒸发成水 蒸气升入空中。
地表径流
降水在地表形成径流,汇入河 流、湖泊等水域。
植物蒸腾
植物通过叶片气孔将水分以水 蒸气形式释放到大气中。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
物质循环意义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稳定和持续发展 的基础,它保证了生态系统中各种元 素的平衡和再利用,维持了生态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途径
水循环
碳循环
水在生态系统中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 流和地下渗透等途径进行循环,实现了水 资源的再利用。
碳在生态系统中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和燃烧等途径进行循环,实现 了碳元素的转化和再利用。
化会减少碳汇的容量。
04
氮循环
氮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氮是生命体基本组成元素
氮参与生态系统能Βιβλιοθήκη 流动氮是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物 质的基本组成元素,对生命体的结构 和功能至关重要。
氮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传递,影响生 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氮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
氮的可利用性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生 产力,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 一。
生态系统生态学物质循环PPT课件
硫从海洋进入大气的,包括:海盐形式、生物生产、海底火山产生的等
elements in nutrient pools, or compartments, 地方病:自然界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地表元素发生迁移,常造成一些元素在地表分布的不均。
生物积累、生物浓缩和生物放大
and the flux, or transfer, of nutrients between Slowly released in terrestrial and aquatic ecosystems via weathering of rocks.
全球水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
降雨 截留
土壤吸收
穿透雨
渗透
地面蒸发 地下径流
蒸腾
消费者
地表 径流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农业活动、湿地开 发等
❖ 水利工程:如修筑水库、塘堰可扩大自然蓄 水量;而围湖造田又使自然蓄水容积减小; 河流改道、建坝
❖ 水的运动包括水平移动和垂直移动。水平移动,在地面 是以液态水自高向低的流动,在空中以气态水随气流移 动。垂直移动主要是,①由于阳光照射,江、河、湖、 海和土壤中的一部分水变成水蒸汽,进入大气。②植物 从根部吸水,经蒸腾作用以及动物体表蒸发出来的水分 进入大气中。③大气中的水蒸汽遇冷,以雨、雪等形式 回到地面。
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
物质在循环过程中被暂时固定、
❖ 库(pool): 储存的场所
▪ 生态系统中各组分都是物质循环的库:植物库、动物库、 土壤库、水体库等
贮存库:容积大、活动慢,一般为非生物成 分,如岩石、沉积物等 交换库:容积小、活跃,一般为生物成分, 如植物库、动物库等。
流(flow): 物质在库与库之间的转移运动状态
elements in nutrient pools, or compartments, 地方病:自然界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地表元素发生迁移,常造成一些元素在地表分布的不均。
生物积累、生物浓缩和生物放大
and the flux, or transfer, of nutrients between Slowly released in terrestrial and aquatic ecosystems via weathering of rocks.
全球水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
降雨 截留
土壤吸收
穿透雨
渗透
地面蒸发 地下径流
蒸腾
消费者
地表 径流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农业活动、湿地开 发等
❖ 水利工程:如修筑水库、塘堰可扩大自然蓄 水量;而围湖造田又使自然蓄水容积减小; 河流改道、建坝
❖ 水的运动包括水平移动和垂直移动。水平移动,在地面 是以液态水自高向低的流动,在空中以气态水随气流移 动。垂直移动主要是,①由于阳光照射,江、河、湖、 海和土壤中的一部分水变成水蒸汽,进入大气。②植物 从根部吸水,经蒸腾作用以及动物体表蒸发出来的水分 进入大气中。③大气中的水蒸汽遇冷,以雨、雪等形式 回到地面。
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
物质在循环过程中被暂时固定、
❖ 库(pool): 储存的场所
▪ 生态系统中各组分都是物质循环的库:植物库、动物库、 土壤库、水体库等
贮存库:容积大、活动慢,一般为非生物成 分,如岩石、沉积物等 交换库:容积小、活跃,一般为生物成分, 如植物库、动物库等。
流(flow): 物质在库与库之间的转移运动状态
第11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ppt课件
2、氨化作用 氨化作用是蛋白质经过水解降解为氨基酸,然后氨基酸中
的碳被氧化而释放出氨〔NH3〕的过程。
3、硝化作用 是氨的氧化过程,最终氨转化为硝酸盐。
4、反硝化作用 脱氮作用 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变成大气氮,回到大
气库中的过程
Chapter 11
第四节 堆积型循环
磷循环 硫循环
Page 12
整个地球碳的储存数量约为26×1015吨。其中有90%以上以碳酸 盐方式禁锢在岩石圈中,而只需7500×109吨是以有机态埋藏在地 下(如煤、石油)。这些成为碳循环中的储存库。 只需极少量碳参与经常性流动和圈层间的交换。其中大气圈中(二 氧化碳形状)约700×109吨,水圈中(多为碳酸盐态或二氧化碳形 状)约为35250×109吨。 而构成现有生物量的有机碳仅为1120×109吨。水圈、大气圈和生 物圈扮演着碳循环中活动库的作用。
前者的特点是库容量大,元素在库中 滞留的时间长,流动速率小,多属于 非生物成分;交换库那么容量较小, 元素滞留的时间短,流速较大。
物质在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或单位体 积)和单位时间的挪动量称流通率。
流经过程对库的重要性用周转率和周 转时间表示。
物质循环的类型
按循环物质特性分: 水循环 气体型循环: C N F Cl O等 堆积型循环:P S Ca K Te等
物质在大气圈、水圈、岩圈之间以及生物间的流动和交换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命与元素: 大量元素 >0.2%(干重比) 碳、氧、氢、氮、磷、硫、氯、钾、钙、镁、铁、铜 微量元素 <0.2% 铝、硼、溴、铬、钴、氟、镓、碘、锌等
物质循环方式
生物地化循环可用库和流通率描画。
库是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非 生物成分中,由一定数量的某种化学 物质所构成的,可分为储存库和交换 库。
的碳被氧化而释放出氨〔NH3〕的过程。
3、硝化作用 是氨的氧化过程,最终氨转化为硝酸盐。
4、反硝化作用 脱氮作用 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变成大气氮,回到大
气库中的过程
Chapter 11
第四节 堆积型循环
磷循环 硫循环
Page 12
整个地球碳的储存数量约为26×1015吨。其中有90%以上以碳酸 盐方式禁锢在岩石圈中,而只需7500×109吨是以有机态埋藏在地 下(如煤、石油)。这些成为碳循环中的储存库。 只需极少量碳参与经常性流动和圈层间的交换。其中大气圈中(二 氧化碳形状)约700×109吨,水圈中(多为碳酸盐态或二氧化碳形 状)约为35250×109吨。 而构成现有生物量的有机碳仅为1120×109吨。水圈、大气圈和生 物圈扮演着碳循环中活动库的作用。
前者的特点是库容量大,元素在库中 滞留的时间长,流动速率小,多属于 非生物成分;交换库那么容量较小, 元素滞留的时间短,流速较大。
物质在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或单位体 积)和单位时间的挪动量称流通率。
流经过程对库的重要性用周转率和周 转时间表示。
物质循环的类型
按循环物质特性分: 水循环 气体型循环: C N F Cl O等 堆积型循环:P S Ca K Te等
物质在大气圈、水圈、岩圈之间以及生物间的流动和交换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命与元素: 大量元素 >0.2%(干重比) 碳、氧、氢、氮、磷、硫、氯、钾、钙、镁、铁、铜 微量元素 <0.2% 铝、硼、溴、铬、钴、氟、镓、碘、锌等
物质循环方式
生物地化循环可用库和流通率描画。
库是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非 生物成分中,由一定数量的某种化学 物质所构成的,可分为储存库和交换 库。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
生产者
燃 烧 作
呼 ①吸
②光合
用
作作
用用
呼 ③吸作
用
消费者
大气环境
呼
吸④
作
用
分解作用
分解者
24
25
7
8
9
10
11
4.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实施计划: (4)实验结果的分析: (5)实验结论:
12
合作探究
要求:重点讨论自纠过程中仍不能够 解决的问题。
讨论要求: 1.分层讨论,先一对一,再组内共同讨论,总结完善自
纠成果。 2.时刻联系课本,注重效率,及时整理总结。 3.组长宏观调控,做好讨论结果反馈及展示点评准备。
13
展示点评
1.合作探究 1(1)123
3组展示
2.合作探究 1 4(2)
4组展示
3.合作探究 2(1)
1组展示
4.合作探究 2(2) (3)
展示要求: ① 脱稿规范 ② 注重小结 点评要求: ① 注意仪态 ② 言简意赅 ③ 注重拓展 其他同学: ① 认真思考 ② 做好笔记 ③ 注意倾听 ④ 补充质疑
__落__到__无__机__环__境__的__循__环__过__程__,__这__就__是__生__态__系__统__的__物_。质循环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特点: (1)____全__球__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反__复__利__用__,__循__环__流__动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现象
结论 分析
实例1
在相同时间内实 验组落叶腐烂程 度小于对照组
第十一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课件
H H2O OH
O2
CO2 ↑
H2O+CO2 → H2CO3 → HCO3- +H+
HCO3- →CO32 -
水体
Ca2+
→CaCO3 沉积物
高能紫外辐射
↑ O2+2CO CO2
CO CO2
CO2
火
山
作
用
4FeO+O2→2FeO3
12
16.08.2020
碳循环(carbon cycle)
大气中CO2
16.08.2020
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四节 自然生态系统
内容提要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16.08.2020
7
16.08.2020
生物地化循环的类型
水循环 气体型循环 沉积型循环
8
16.08.2020
§2 水循环(aquatic cycle)
水循环的意义: ➢ 水是所有营养物质的介质; ➢ 水对物质是很好的溶剂; ➢ 水是地质变化的动因之一。 水循环的途径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 空气污染和降水; ➢ 改变地面,增加径流; ➢ 过度利用地下水; ➢ 水的再分布。
蓝藻
其它 动植物
中无 机氮
的固氮 微生物
陆浅地层陆死地有机物
库 死有机体
丢失于深 溶解死
陆地
河流带走
层沉积中 有机物 海14 洋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公开课用)课件
生态修复
通过生态修复技术,如土 壤修复、水体净化等,改 善受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资源回收利用
推动废弃物的回收和资源 化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 的开采,促进物质循环的 可持续性。
物质循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减缓环境变化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物质循环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
等,可以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03
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
水循 环
总结词
水循环是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它涉及到水 从地表、大气、生物体等不同来源的吸收、蒸发、降水和径 流等过程。
详细描述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形态之间不断转化的过程。 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生物体之间的水交换。水循 环对于维持地球表面的生态平衡和气候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分析传统农业模式的弊端,如对环境的影响、资源浪费等; 介绍可持续农业的核心理念和实践,如有机农业、生态农 业、精准农业等;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如技 术创新、政策支持、教育培训等。
城市环境治理的案例
总结词
城市环境改善与治理
详细描述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 环(公开课用)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 物质循环的原理 • 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 • 物质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案例分析
01
由生物群落和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详细描述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 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它是由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和它的非生物环境(包括水、土壤、 气候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生态学课件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1)
第一节 物质循环的一般特征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
1.对物质的理解 物质存在的形式:分子、原子、带电的离子或化合物 哲学范畴中的物质概念:…… 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 物质的共性: 受地心引力所吸引 转移: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 物质的三种形态:固态 - 岩石圈 - 土壤圈 物质环境:液态 - 水圈 气态 - 大气圈
能量与物质是密不可分的, 但在性质上又有存在着差异: 能量:流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食物链个营养 级向顶级单向流动,最终以热的形式而耗损,并且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只能被一定的生物体使用一次。 能量的供给者:太阳 物质:流经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总是处于周而复始 的循环中,各种物质最终经过还原者分解成可被植 物吸收的形式重返环境中进行再循环,构成“物质 流”。供给者:地球
指植物蒸腾作用和土壤蒸发的物理过程蒸发水量, 这两部分之和又叫做蒸散量。
蒸腾系数:一个生长季所吸收水分总量/形成干
物质的总量
五.人类活动与水循环 1.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所需水的类型 饮用水,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内河航行。 请关注三峡工程! 我们未来的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工作者应该关注些什么? 2.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污染和降水:空气中细粒的增加,刺激水汽的凝 结过程,影响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质量。会污染 许多淡水水域。 城市化:地表硬化,渗透消失,地表径流增加。 过度利用地下水:若抽出的>注入的,引起地下水位下 降,导致城市地面沉降。 水的再分布:修筑水库、建坝修渠,把水引到缺水区。
在物质循环中,周转率越大,周转时间就越短。 如大气圈中二氧化碳的周转时间大约是一年左 右(光合作用从大气圈中移走二氧化碳); 大气圈中分子氮的周转时间则需100万年(主要 是生物的固氮作用将氮分子转化为氨态氮为生 物所利用); 大气圈中水的周转时间为10.5d,也就是说,大 气圈中的水分一年要更新大约34次。 在海洋中,硅的周转时间最短,约800a, 钠最长,约2.06亿年。
生态学第11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分解者的生存,并使有机体 很快分解,供生物重新利用。
(4)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
1. 水循环
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物质循环都是在水循 环的推动下完成的,因此,没有水的循 环,也就没有生态系统的功能,生命也 将难以维持。
2. 气体型循环(gaseous type)
气相循环把大气和海洋相联系,具有明显 的全球性,循环性能最为完善。元素或化合 物可以转化为气体形式参与循环过程。气体 循环速度比较快,例如CO2、N2、O2等。物 质来源充沛,不会枯竭。其贮存库是大气和 海洋。
温室效应
Incoming sunlight warms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and is radiated back to atmosphere. Greenhouse gases absorb some of this heat, trapping it in the atmosphere.
5. 影响物质循环速率的因素
(1)元素的性质:有的元素循环的速率快, 而有的则比较慢,这是元素化学特性和被生物 有机体利用的方式不同所决定的。
如CO2周转时间为1年左右,而大气圈中氮 周转时间为100万年。
(2)生物的生长速率
它决定生物对该物质吸收的速率以及该物质在食 物网中运动的速度。
(3)有机物质腐烂的速率
2.流通量:在单位时间或单位体积的转移量。
3.周转率:=流通率/ 库中营养物质总量
4.周转时间:=库中营养物质总量/流通率,即移动库中 全部营养物质所需要的时间。
流通率=16单 位/天,对于生 产者的输出库 的周转率 16/100=0.16 ;
对于生产者的 周转时间为: 100/16=6.25 天。
(4)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
1. 水循环
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物质循环都是在水循 环的推动下完成的,因此,没有水的循 环,也就没有生态系统的功能,生命也 将难以维持。
2. 气体型循环(gaseous type)
气相循环把大气和海洋相联系,具有明显 的全球性,循环性能最为完善。元素或化合 物可以转化为气体形式参与循环过程。气体 循环速度比较快,例如CO2、N2、O2等。物 质来源充沛,不会枯竭。其贮存库是大气和 海洋。
温室效应
Incoming sunlight warms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and is radiated back to atmosphere. Greenhouse gases absorb some of this heat, trapping it in the atmosphere.
5. 影响物质循环速率的因素
(1)元素的性质:有的元素循环的速率快, 而有的则比较慢,这是元素化学特性和被生物 有机体利用的方式不同所决定的。
如CO2周转时间为1年左右,而大气圈中氮 周转时间为100万年。
(2)生物的生长速率
它决定生物对该物质吸收的速率以及该物质在食 物网中运动的速度。
(3)有机物质腐烂的速率
2.流通量:在单位时间或单位体积的转移量。
3.周转率:=流通率/ 库中营养物质总量
4.周转时间:=库中营养物质总量/流通率,即移动库中 全部营养物质所需要的时间。
流通率=16单 位/天,对于生 产者的输出库 的周转率 16/100=0.16 ;
对于生产者的 周转时间为: 100/16=6.25 天。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与物质是密不可分的, 但在性质上又有存在着差异: 能量:流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食物链个营养 级向顶级单向流动,最终以热的形式而耗损,并且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只能被一定的生物体使用一次。 能量的供给者:太阳
物质:流经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总是处于周而复始 的循环中,各种物质最终经过还原者分解成可被植 物吸收的形式重返环境中进行再循环,构成“物质 流”。供给者:地球
生物
植物
土壤
动物
微生物
物质循环(Cycle of materials): 生物所需要的元素多以无机形式存在于 空气、水、土壤与岩石中。被植物吸收之后, 在植物体内结合成有机形式,并通过食物链 从一个营养级位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位,最 后所有生物残体被分解,把这些元素释放到 环境中,又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 这样,矿物养分在生态系统内一次又一 次的循环利用,从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流入生 物部分,然后,又回到非生物部分,这个过 程就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简言之,生态系统从大气、水体或土壤中 通过绿色植物的吸收获得营养物质,进入生态 系统的营养物质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再 归还到环境中被植物重新利用,这个过程被叫 做物质循环。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
chemical cycle)。 自然界中的物质是有限的,营养物质的多 次利用和循环再生是生态系统长期生存的基本 对策。生态系统内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营养物 质循环网络,各类物质循环往复、充分利用, 各种生物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
能流: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以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固定在植物有机 体内的生物学过程为开端,进入生态系统。被固定 的太阳能沿食物链各营养级向顶级单向流动,最终 以热的形式而耗损。因此,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只能 被一定的生物体使用一次。
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地质大循环:大陆与海洋之间物质循环、变化的
学说。即:露出陆地表面的岩石,由风化作用变 成细碎颗粒并释放出可溶性物质,这些碎粒和可 溶性物质经雨水冲刷和淋溶,随水流入江河到海 洋,沉积于海洋底层,形成各种沉积岩。在漫长 的地质年代中遇到地壳运动,海洋底层岩石又上 升为陆地,海底岩石所含物质又回到大陆,再次 受风化作用被释放的过程。地质大循环是生物小 循环的基础。
宇宙是物质构成的,运动是物质存 在的形式。生态系统中流动着的物质 是储存化学能的载体,又是维持生命 活动的物质基础。研究物质在不同生 态系统中循环途径、特点以及转化和 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 正确处理人类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
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第一节 物质循环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水循环
1.库:Enwion中某一元素 相对集中的地方
蓄库:某种元素储存最多的环境部分,每一种化学元素都存 在一个或多个蓄库。或者说物质循环中物质存放的环境部分。
物质在生态系统内流通的测定方法
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 利用放射性示踪元素测量
二.生命与元素 能量元素:C,H,O,N等; 大量营养元素:Ca,Mg,P,K,S,Na等; 微量营养元素: Cu,Zn,B,Mn,Mo,Co,Fe,Ai,Cr,F,I,Se,Sr,Si,Ti 三.物质循环的模式: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可以用库(pool) 和流通(flow)两个概念来加以概括。
生态系统是由运动着的物质构成的,没有不运动 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存在 的形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切物质都是作为能量的载体出现。没有物质, 能量将自由散失,生态系统也不存在。 物质不灭,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总是处于周而复始 的循环中构成“物质流”。
自然界中,各类物质——从生物到环境循环往复, 或从一个生态系统消失,又在另一个生态系统中出 现。各类生物 —— 各司其能,各得其所。
生物小循环(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物小循环):
植物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间循环、变化 的学说。
即: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构成有机体,动
物以植物为食,动植物死亡后其残体回到土
壤,经微生物和化学作用再分解,运输而供
生物吸收。
物质循环又可分为:
短循环(short cycle):即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除一少部分被消费者吃掉外,绝大部分掉落在土 壤表面,而被分解者分解还原为二氧化碳、水和 矿盐分等。 长循环(long cycle):指绿色植物逐级经过各级 消费者如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其他杂食动物以及 寄生生物的采食、消化和排泄以及动植物的遗体进 入土壤,经过食腐动物的啃食(如豺、秃鹫等),而 最后被微生物分解,物质再回到环境中去,又一次 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
生态系统中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
并能循环使用的部分
能量储存的场所,化学能运载的工具 有机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天然结构 物质与能量对生物的生存具有同等重
要意义,但二者性质不同。
2.物质循环(cycle of material)
物质进入生态系统的起点:植物的吸收。 其过程:环境
注意掌握的概念:
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 ;
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短循环、长循环;
内循环、外循环;
生物元素循环通常从两个尺度上进行研究,即全 球循环和局域循环。
全球循环,即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代表了各种生态系统局 域事件的总和。 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三大类型,即水循环、 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第三节 气体循环
第四节 沉积型循环
第五节 有毒有害物质的循环
第六节 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循环
参考书:生物地球化学概论,韩兴国,李凌浩,黄
建辉 主编,高等教育、施普林格出版社,1999。
第一节 物质循环的一般特征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
1.对物质的理解 物质存在的形式:分子、原子、带电的离子或化合物 哲学范畴中的物质概念:…… 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 物质的共性: 受地心引力所吸引 转移: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 物质的三种形态:固态 - 岩石圈 - 土壤圈 物质环境:液态 - 水圈 气态 - 大气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