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名词解释
2021年材料力学性能及名词解释
Encounters are always caught off guard, and parting is mostly planned for a long time. There will always be some people who will slowly fade out of your life. You have to learn to accept rather than miss.通用参考模板(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材料力学性能及名词解释1.屈服点(σs)钢材或试样在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即使应力不再增加,而钢材或试样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
设Ps为屈服点s处的外力,Fo为试样断面积,则屈服点σs =Ps/Fo(MPa),MPa称为兆帕等于N(牛顿)/mm2,(MPa=106Pa,Pa:帕斯卡=N/m2)2.屈服强度(σ0.2)有的金属材料的屈服点极不明显,在测量上有困难,因此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特性,规定产生永久残余塑性变形等于一定值(一般为原长度的0.2%)时的应力,称为条件屈服强度或简称屈服强度σ0.2 。
3.抗拉强度(σb)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从开始到发生断裂时所达到的最大应力值。
它表示钢材抵抗断裂的能力大小。
与抗拉强度相应的还有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
设Pb为材料被拉断前达到的最大拉力,Fo为试样截面面积,则抗拉强度σb= Pb/Fo (MPa)。
4.伸长率(δs)材料在拉断后,其塑性伸长的长度与原试样长度的百分比叫伸长率或延伸率。
5.屈强比(σs/σb)钢材的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
屈强比越大,结构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4-0.86。
6.硬度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材料力学的名词解释
荷载强度定义1:材料或结构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承受外载荷的能力。
定义2:材料在经受外力或其他作用时抵抗破坏的能力。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强度是衡量零件本身承载能力(即抵抗失效能力)的重要指标。
强度是机械零部件首先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刚度定义1:作用在弹性元件上的力或力矩的增量与相应的位移或角位移的增量之比。
定义2:结构或构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用产生单位应变所需的力或力矩来量度。
稳定性定义4:结构或构件受力后保持原有稳定平衡状态的能力。
定义5:保持原有直线形式平衡的能力。
轴向轴向通常是针对圆柱体类物体而言,就是圆柱体旋转中心轴的方向,即与中心轴共同的方向。
“径向”垂直于“轴向”,即圆柱体端面圆的半径或直径方向。
径向与轴向空间垂直。
物理中分析物体受力或运动时也会用到这个概念。
横截面横截面定义为垂直于梁的轴向的截面形状。
纵向工程上如果没有特殊约定的话,则较长的的方向称为纵向,较短的方向为横向,这个说法也可以这么理解来和生活上的说法统一,将较长边立起来,则较长边即上下方向(纵向)。
体力定义:也称体积力,作用于构件内部所有质点上的力(如重力、惯性力)。
面力定义:也称表面力,作用于构件表面的力(如风力、雪载荷)。
分布力定义:连续分布于构件某一范围内的力,由于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杆件,因此常将体力和面力简化为沿杆轴线分布的力,简称分布力,并用小写字母p、q等表示。
分布力集度定义:以每单位长度上分布力合力的大小表示其作用的强弱程度,常用单位是牛顿/米(N/m)。
集中力定义:作用于构件某点处的力,常用大写字母P、Q等表示,常用单位是牛顿(N)。
内力因受载荷作用而新增加的内力称为附加内力,附加内力将随载荷增加而增大,由于材料性能所限,附加内力到达一定限度时构件即发生破坏。
可见附加内力与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密切相关,因此材料力学只研究附加内力,并把它简称为内力。
应力材料力学中通常把总应力p分解成垂直于截面的正应力和切于截面的剪应力。
材料力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及答案
材料力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强度极限:材料σ-ε曲线最高点对应的应力,也是试件断裂前的最大应力。
2.弹性变形:随着外力被撤消后而完全消失的变形。
3..塑性变形:外力被撤消后不能消失而残留下来的变形。
4..延伸率:δ=(l1-l)/l×100%,l为原标距长度,l1为断裂后标距长度。
5.断面收缩率:Ψ=(A-A1)/A×100%,A为试件原面积,A1为试件断口处面积。
6.工作应力:杆件在载荷作用下的实际应力。
7.许用应力:各种材料本身所能安全承受的最大应力。
8.安全系数:材料的极限应力与许用应力之比。
9.正应力:沿杆的轴线方向,即轴向应力。
10.剪应力:剪切面上单位面积的内力,方向沿着剪切面。
11.挤压应力:挤压力在局部接触面上引起的压应力。
12.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称为力对点之矩,简称力矩。
13.力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的一对力,称为力偶14.内力:杆件受外力后,构件内部所引起的此部分与彼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15.轴力:横截面上的内力,其作用线沿杆件轴线。
16.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17..应变:ε=Δl/l,亦称相对变形,Δl为伸长(或缩短),l为原长。
18.合力投影定理:合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平面汇交力系中各力在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19.强度: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20.刚度:构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21.稳定性:受压细长直杆,在载荷作用下保持其原有直线平衡状态的能力。
22.虎克定律:在轴向拉伸(或压缩)时,当杆横截面上的应力不超过某一限度时,杆的伸长(或缩短)Δl与轴力N及杆长l成正比,与横截面积A成正比。
22.拉(压)杆的强度条件:拉(压)杆的实际工作应力必须小于或等于材料的许用应力。
23.剪切强度条件:为了保证受剪构件在工作时不被剪断,必须使构件剪切面上的工作应力小于或等于材料的许用剪应力。
24.挤压强度条件:为了保证构件局部受挤压处的安全,挤压应力小于或等于材料的许用挤压应力。
材料力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及答案
材料力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强度极限:材料σ-ε曲线最高点对应的应力,也是试件断裂前的最大应力。
2.弹性变形:随着外力被撤消后而完全消失的变形。
3..塑性变形:外力被撤消后不能消失而残留下来的变形。
4..延伸率:δ=(l1-l)/l×100%,l为原标距长度,l1为断裂后标距长度。
5.断面收缩率:Ψ=(A-A1)/A×100%,A为试件原面积,A1为试件断口处面积。
6.工作应力:杆件在载荷作用下的实际应力。
7.许用应力:各种材料本身所能安全承受的最大应力。
8.安全系数:材料的极限应力与许用应力之比。
9.正应力:沿杆的轴线方向,即轴向应力。
10.剪应力:剪切面上单位面积的内力,方向沿着剪切面。
11.挤压应力:挤压力在局部接触面上引起的压应力。
12.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称为力对点之矩,简称力矩。
13.力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的一对力,称为力偶14.内力:杆件受外力后,构件内部所引起的此部分与彼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15.轴力:横截面上的内力,其作用线沿杆件轴线。
16.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17..应变:ε=Δl/l,亦称相对变形,Δl为伸长(或缩短),l为原长。
18.合力投影定理:合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平面汇交力系中各力在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19.强度: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20.刚度:构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21.稳定性:受压细长直杆,在载荷作用下保持其原有直线平衡状态的能力。
22.虎克定律:在轴向拉伸(或压缩)时,当杆横截面上的应力不超过某一限度时,杆的伸长(或缩短)Δl与轴力N及杆长l成正比,与横截面积A成正比。
22.拉(压)杆的强度条件:拉(压)杆的实际工作应力必须小于或等于材料的许用应力。
23.剪切强度条件:为了保证受剪构件在工作时不被剪断,必须使构件剪切面上的工作应力小于或等于材料的许用剪应力。
24.挤压强度条件:为了保证构件局部受挤压处的安全,挤压应力小于或等于材料的许用挤压应力。
材料力学性能名词解释
材料力学性能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应力状态软性系数材料:最大切应力与最大正应力的比值,记为α。
:2,缺口效应:缺口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发生的变化。
3,缺口敏感度:金属材料的缺口敏感性指标,用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的比值表示。
4,冲击吸收功:冲击弯曲试验中试样变形和断裂所消耗的功5,过载损伤界:抗疲劳过载损伤的能力用过载损伤界表示。
6,应力腐蚀:材料或零件在应力和腐蚀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引起的破坏7,氢蚀:由于氢与金属中的第二相作用生成高压气体,使基体金属晶界结合力减弱而导8,金属脆化。
氢蚀断裂的宏观断口形貌呈氧化色,颗粒状。
微观断口上晶界明显加宽,呈沿晶断裂。
9,磨损:机件表面相互接触并产生相对运动,表面逐渐有微小颗粒分离出来形成磨屑,使表面材料逐渐损失、造成表面损伤的现象。
10,耐磨性:耐磨性是材料抵抗磨损的性能。
论述1,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①内因:a金属的本性及晶格类型。
不同的金属其晶格类型,位错运动所受的阻力不同,故彼此的屈服强度不同。
b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晶粒尺寸↓→晶界↑→位错运动障碍数目↑→σs↑(细晶强化)c溶质元素.溶质原子和溶剂原子直径不同→形成晶格畸变应力场→该应力场和位错应力场产生交互作用→位错运动受阻→σs↑(固溶强化)d第二相的影响 1.第二相质点本身能否变形2.第二相的强化效果还与其尺寸、形状、数量、分布以及第二相与基体的强度、塑性和应变硬化特性、两相之间的晶体学配合和界面能等因素有关②外因:a温度,T↑→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但金属晶体结构不一样,其变化趋势不一样。
b应变速率,应变速率↑→金属材料的强度↑,但屈服强度随应变速率的变化比抗拉强度的变化要剧烈得多c应力状态,切应力分量愈大→愈有利于塑性变形→屈服强度愈低2,影响韧脆转变的因素:①冶金因素:a晶体结构,体心立方金属及其合金存在低温脆性。
材料力学概念整理
材料力学概念整理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质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它是工程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材料科学和工程密切相关。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材料的变形、破坏和疲劳等力学性质,揭示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为材料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弹性力学弹性力学是材料力学的基础。
弹性力学研究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弹性变形和弹性力学的关系遵循胡克定律。
弹性变形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材料会发生可逆的形变,当外力消除后,材料会恢复其初始形状。
弹性力学的经典理论主要包括拉压力学、剪切力学和折弯力学等。
2.塑性力学塑性力学研究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行为。
与弹性变形不同,塑性变形一旦发生,材料无法恢复其初始形状。
塑性变形的机制主要包括滑移、位错移动和晶粒形变等。
塑性力学的经典理论主要包括单轴拉伸、多轴变形和硬化等。
3.破坏力学破坏力学研究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破坏行为。
材料的破坏可表现为断裂、裂纹扩展和脆性破坏等形式。
破坏力学的研究可通过断裂力学、裂纹力学和损伤力学等方法来解释材料的破坏行为,例如断裂力学中的强度理论和断裂韧性的表征。
4.疲劳力学疲劳力学研究材料在交变循环载荷下的疲劳行为。
疲劳是材料由于反复载荷引起的局部损伤积累而导致的失效现象。
疲劳失效通常可通过疲劳寿命和疲劳强度等指标来评价。
疲劳力学的研究主要包括S-N曲线、疲劳寿命预测和疲劳裂纹扩展等。
5.蠕变力学蠕变力学研究材料在长时间高温下的蠕变变形行为。
蠕变是材料在高温下由于内部应力的作用而发生的不可逆变形。
蠕变力学的研究可通过蠕变曲线、蠕变寿命和蠕变机制等方面来描述材料的蠕变特性。
6.微观力学微观力学是研究材料内部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关系的力学分支。
它涉及到材料的原子、晶格和位错等微观结构,并通过探索这些微观结构对材料强度、塑性和破坏等性能的影响,了解材料的力学行为的基本机制。
总结:材料力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工程力学学科,涵盖了弹性、塑性、破坏、疲劳、蠕变和微观力学等诸多概念。
材料力学名词解释(2)
材料力学名词解释(2)材料力学名词解释低周疲劳:金属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疲劳寿命为102~105次的疲劳断裂循环硬化和循环软化?答:金属材料在恒定应变范围循环作用下,随循环周次增加,其应力形变,抗力不断增加,即为循环硬化。
若在循环过程中,应力逐渐减小,则为循环软化。
热疲劳:机件再有温度循环变化时产生的循环热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疲劳冲击疲劳:机件在重复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断裂应力腐蚀:金属在拉应力和特定而化学介质共同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所产生的低应力脆断现象,称为应力腐蚀断裂。
氢脆:尤于氢和应力的共同作用而导致金属材料产生脆性断裂的现象称为氢脆断裂,简称氢脆磨损:机件表面相接触并作相对运动时,表面逐渐有微小颗粒分离出来形成磨屑,使表面材料逐渐流失、造成表面损伤的现象即为磨损磨粒磨损:是当摩擦副一方表面存在坚硬的细微突起,或者在接触面之间存在着硬质粒子时所产生的一种磨损。
微动磨损:接触表面之间因存在小振幅相对振动或往复运动而产生的磨损称为微动磨损。
1.腐蚀磨损。
氧化磨损?答:在摩擦过程中,摩擦副之间或摩擦副表面与环境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形成腐蚀产物,腐蚀产物的形成和脱落引起腐蚀磨损。
氧化磨损:存在与大气中的机件表面总有一层氧的吸附层。
当摩擦副作相对运动时,由于表面凹凸不平,在凸起部位单位压力很大,导致产生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加速了氧向金属内部扩散,从而形成氧化膜。
由于形成的氧化膜强度低,在摩擦副继续作相对运动时,氧化膜被摩擦副一方的凸起所剥落,裸露出新表面,从而又发生氧化,然后又再被磨去。
如此,氧化膜形成又除去,机件表面逐渐被磨损,这就是氧化磨损过程。
接触疲劳:是机件两接触面作滚动或滚动加滑动摩擦时,在交变接触应力长期作用下,材料表面因疲劳损伤,导致局部区域产生小片或小块金属剥落而使材料流失的现象。
接触应力:两物体相互接触时,在表面产生局部压入应力称为接触应力。
蠕变:金属长时间在恒温,恒载荷作用下缓慢地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
材料力学名词解释
材料力学名词解释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是材料的一种力学性能参数,它表示了材料在受力后的变形能力。
弹性模量越大,材料的刚度就越大,即在受力后材料的形变能力越小。
常见的弹性模量有静态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体积模量等。
屈服强度。
屈服强度是材料在受力后开始产生塑性变形的临界点。
当材料受到足够大的外力作用时,会超过其屈服强度,从而产生塑性变形。
屈服强度是材料抗拉或抗压的能力的体现。
断裂韧性。
断裂韧性是材料抗断裂的能力。
它表示了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能够抵抗破裂的能力。
断裂韧性越大,材料的抗破裂能力就越强。
蠕变。
蠕变是材料在高温和大应力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缓慢变形现象。
在高温环境下,材料会逐渐发生形变,这种变形叫做蠕变。
蠕变会导致材料的性能下降,因此在高温环境下需要考虑蠕变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疲劳强度。
疲劳强度是材料在受到交替或循环加载时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
疲劳强度是材料在交替加载下抗疲劳破坏的能力的体现。
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是材料在受力后产生的不可逆变形。
当材料受到足够大的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塑性变形,即材料的形状和尺寸会发生永久性的改变。
强度。
强度是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它是材料在受力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
强度是材料力学性能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着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延展性。
延展性是材料在受力后产生的变形能力。
它表示了材料在受力后能够发生多大程度的形变。
常见的延展性指标有断面收缩率和伸长率等。
韧性。
韧性是材料在受力下能够吸收能量的能力。
它是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的体现。
韧性越大,材料的抗破裂能力就越强。
总结。
材料力学中的这些名词是描述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参数,它们直接影响着材料的使用范围和性能。
了解和掌握这些名词的含义,对于材料的选择、设计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
材料力学性能及名词解释
1.屈服点(σs)钢材或试样在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即使应力不再增加,而钢材或试样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
设Ps为屈服点s处的外力,Fo为试样断面积,则屈服点σs =Ps/Fo(MPa),MPa称为兆帕等于N(牛顿)/mm2,(MPa=106Pa,Pa:帕斯卡=N/m2)2.屈服强度(σ0.2)有的金属材料的屈服点极不明显,在测量上有困难,因此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特性,规定产生永久残余塑性变形等于一定值(一般为原长度的0.2%)时的应力,称为条件屈服强度或简称屈服强度σ0.2 。
3.抗拉强度(σb)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从开始到发生断裂时所达到的最大应力值。
它表示钢材抵抗断裂的能力大小。
与抗拉强度相应的还有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
设Pb为材料被拉断前达到的最大拉力,Fo为试样截面面积,则抗拉强度σb= Pb/Fo (MPa)。
4.伸长率(δs)材料在拉断后,其塑性伸长的长度与原试样长度的百分比叫伸长率或延伸率。
5.屈强比(σs/σb)钢材的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
屈强比越大,结构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4-0.86。
6.硬度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
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⑴布氏硬度(HB)以一定的载荷(一般3000kg)把一定大小(直径一般为10mm)的淬硬钢球压入材料表面,保持一段时间,去载后,负荷与其压痕面积之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HB),单位为公斤力/mm2 (N/mm2)。
⑵洛氏硬度(HR)当HB>450或者试样过小时,不能采用布氏硬度试验而改用洛氏硬度计量。
它是用一个支持角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9、3.18mm的钢球,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材料表面,由压痕的深度求出材料的硬度。
材料力学名词解释
材料力学名词解释塑性材料:拉伸断裂前,即发生强性变形也发生不可逆塑性变形。
脆性材料:拉伸断裂前,不产生塑性变形,只发生弹性变形。
滞弹性:滞弹性就是在外加载荷作用下,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内耗:是指材料在弹性范围内由于其内部各种微观因素的原因致使机械性能逐渐转化为材料内能的现象。
循环韧性:表示材料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故又称消振性。
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应力降低的现象。
颈缩:是韧性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时变形集中于局部区域的特殊现象,它是应变硬化与截面减小共同作用的结果。
6应力集中系数和缺口敏感度?答:应力集中系数Kt定义为缺口静截面上的最大应力σmax与平均应力σ之比。
Kt表示缺口引起的应力集中程度,与材料性质无关,只决定于缺口几何形状。
缺口敏感度:金属材料的缺口敏感性指标用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σbn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σb的比值来表示,称为缺口敏感度,记为NSR。
金属硬度:指金属表面上的不大体积内抵抗变形或破裂的能力。
冲击载荷:指加载速度很快而作用时间很短的突发性载荷。
加载速度快,作用时间短的载荷。
冷脆:指材料因温度的降低导致冲击韧性急剧下降并引起脆性破坏的现象。
冲击韧性:是指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低应力脆断:在应力水平低于材料屈服极限的情况下所发生的突然断裂现象疲劳:金属机件或构件在变动应力和应变长期作用下,由于累积损伤而引起的断裂现象疲劳曲线:是疲劳应力与疲劳寿命的关系曲线,疲劳极限:是经无限次应力循环也不发生疲劳断裂,故将对应的应力称为疲劳极限。
过载损伤:对于一定的金属材料,引起过载损伤需一定的加载应力与一定的应力循环周次相配合,即在一次过载应力下,只有过载运转超过一周次后才会引起过载损伤。
过载持久值:材料在高于疲劳强度的一定应力下工作,发生疲劳断裂的应力循环周次称为材料的过载持久值,也称为有限疲劳寿命。
材料力学名词解释
**弹性比功:又称弹性比能。
应变必能。
表示金属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
**滞弹性: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后,随时间的延长产生附加的弹性应变现象**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
**包申格现象;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属性变形,卸载后。
再固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称为包申格现象。
**韧脆转变(低温脆性):实验温度低于某一温度tk时,会由韧性状态转变为脆性状态,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具体型为穿晶解理性断口状态由纤维变为结晶状。
**E(G)弹性模量:E=σ/εG= τ/ γ物理意义:抵抗弹性变形能力大小,应力和应变的比值,表面原子间结合力大小**σr规定残余伸长应力=Fr/A0在应力松弛试验中,任意时间试样上保持的应力成为。
评定材料应力松弛稳定性的指标。
**σ0.2屈服强度。
σs屈服点应变硬化指数:S=ke的n次幂,物理意义:抵抗均匀塑性变形的能力。
技术意义:对加工硬化敏感,n越大,应变硬化效益越高,根据n至选工程材料**应力状态软性系数:用金属所受的最大切应力τmax与所受的最大的正应力σmax比值表示他们的相对大小,既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缺口效应:由于缺口的存在,在静载荷的作用下缺口截面的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产生所谓的缺口效应。
**缺口敏感度:用缺口式样的抗拉强度σbn与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σb的比值表示**NSR:缺口敏感度。
物理意义:金属材料的缺口敏感性的指标。
技术意义:安全性力学性的指标。
值越大,缺口敏感性越小**HBW布氏硬度:压头为硬质合金或钢球,施力F,保持时间t,根据压痕直径d,球面积A,布氏硬度就是F/A**HRA HRB HRC:用ABC标尺测得的洛氏硬度,压痕深度表示单位值HR=k-h/0.02.AC为压头为圆锥角=120度的圆锥体B压头为Φ=1.588mm的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HV维氏硬度:据单位面积所承的试验力计算硬度值HV=0.102F/A,压头:两相对面间夹角α=136度的金刚石四棱锥**比较HBW HRB低,HBW不适用小试样HRA HRC高,载荷小用HRA 大用HRC ,HV 薄**韧脆转变温度:由韧性转变为脆性的温度点tk**韧性温度储备:机件或构件的最低使用温度与脆性转变温度tk之差**Ak 冲击吸收功:表示试样变形和断裂所消耗的功。
(完整版)材料力学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第一章: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解理刻面: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
6.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7.解理台阶: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高度为b的台阶。
8.河流花样: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
是解理台阶的一种标志。
9.解理面: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
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12.弹性不完整性: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等现象,称之为弹性不完整性。
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13.弹性极限:式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
14.静力韧度:金属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断裂前所吸收的功。
15.正断型断裂:断裂面取向垂直于最大正应力的断裂。
工程材料力学名词解释
应变(strain):为一微小材料(元素)承受应力时所产生的单位长度变形量(力学定义,无量纲)弹性变形(elastic deformation):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恢复其原来形状,这种随外力消失而消失的变形。
重要特征:可逆性、胡克定律(是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适用于一切固体材料的弹性定律,它指出: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跟引起形变的外力成正比)4)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永久不可恢复的变形。
(5)断裂(fracture,rupture 破裂、crack裂纹):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裂纹以至断开的现象。
脆性断裂(未发生较明显的塑性变形)、韧性断裂(发生较明显的塑性变形),宏观特征(1)弹性(elasticity):是指物体(材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发生形变后可以恢复原来的状态的一种性质。
(2)弹性变形(elastic deformation):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恢复其原来形状,这种随外力消失而消失的变形。
(3)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modulus of elasticity):是表征材料弹性的物理参数,是指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和对应的应变的比值E=σ/ε,也是材料内部原子之间结合力强弱的直接量度。
(4)刚度(stiffness):指物体(固体)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可用使产生单位形变所需的外力值来量度。
刚度越高,物体表现越硬。
(5)弹性比功(elastic specific work):表示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弹性比能、应变比能,决定于弹性模量和弹性极限(即材料由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6)滞弹性(anelasticity):在弹性范围内加快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
7)循环弹性(cyclic elasticity):在交变载荷(振动)下材料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
材料力学性能名词解释
1.刚度:指材料或结构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工程商,弹性模量被称为材料的刚度。
2.形变强化:随着塑性变形量的增加,金属流变强度也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形变强化或加工硬化。
3.弹性极限:材料有弹性形变过渡到弹-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4.滞弹性: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
5.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残余应变为1%~4%),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为降低(特别是弹性极限在反向加载时几乎降低到0)的现象。
6.弹性变形: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这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7.弹性比功:表示单位体积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又称弹性比应变能。
8.抗拉强度:韧性金属式样拉断过程中最大力所对应的应力,称为抗拉强度。
9.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10.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
11.磨损:机件表面相接触并做相对运动时,表面逐渐有微小颗粒分离出来形成磨屑,使表面材料逐渐损失,造成表面损伤的现象。
12.冲击韧性:在冲击载荷作用下,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13.应力腐蚀开裂:金属在拉应力和特定的化学介质共同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所产生的低应力脆断现象,称为应力腐蚀断裂。
14.等温强度:晶粒强度与晶界强度相等的温度。
15.缺口效应:绝大多数机件的横截面都不是均匀而无变化的光滑体,往往存在截面的急剧变化,如键槽、油孔、轴肩、螺纹、退刀槽及焊缝等,这种截面变化的部分可视为“缺口”,由于缺口的存在,在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产生所谓的缺口效应。
16.腐蚀疲劳:化工设备中许多金属材料构件都工作在腐蚀的环境中,同时还承受着交变载荷的作用。
材料力学性能名词总结
名词解释第一章1.正应变是单位长度的伸缩变化量,亦称线应变;2.切应变一般指的是两个直线段间夹角的改变量,以角度变小的变化量为正,变大为负,以弧度表示。
3.主平面:切应力等于零的平面。
把此时该面上的正应力称作主应力。
4.平面应变状态:应变发生在同一个平面内。
5.胡克定律:在材料的线弹性范围内,固体的单向拉伸变形与所受的外力成正比。
6.应力集中:应力在局部增大的现象,一般出现在物体形状急剧变化的地方,如缺口、孔洞、沟槽以及有刚性的约束处。
7.理论应力集中因数:在材料的弹性范围内,最大局部应力与名义应力的比值;Kt=σmax σ8.应力状态软性系数:三个主应力可以按“最大切应力理论”计算最大切应力,按“相当最大正应力理论”计算最大正应力,而二者的比值表示他们的相对大小.第二章1.弹性模量E、比例极限Rp、弹性极限Re、上屈服强度Reh、下屈服强度Rel、抗拉强度Rm、断后伸长率A、断面收缩率Z(各定义的点以及公式)2.规定塑性延伸强度:拉伸中当试样的塑形伸长率等于L0的某一百分率时所对应的应力值;3.应变硬化指数:。
4.形变强化:屈服后的应力-应变曲线的上升被描述为形变强化(加工硬化)。
也就是随着应变的增加,材料的变形抗力增加5.静态韧性:在静载作用下,材料断裂前所吸收的能量,称作静态韧性,静态韧性可能包含三部分能量,即弹性变形能、塑性变形能和断裂能(形成两个断裂表面的能)。
6.静态韧度:静态韧度是表征静态韧性的力学性能指标,7.断裂强度:拉伸断裂时的真应力称为断裂强度,记为σf ;也有称为断裂真应力,记为Sk8.断裂延性:拉伸断裂后的真应变称为断裂延性,记为εf ,或称断裂真应变。
9.弹性比功:材料吸收变形功而又不发生永久变形的能力,也就是在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材料所能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
第三章1.比弹性模量:弹性模量与密度的比值;2.比刚度:刚度与密度的比值;3.弹性不完善性:应变不止与应力有关,还与时间和加载速率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纯剪切应力状态--截得的单元体上,只有切应力,无正应力
38.比例极限--应力和应变都遵守胡克定理的最大应力值
39.屈服极限--在屈服阶段承受的最小应力值
40.强度极限--材料在断裂前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41.中心轴--过截面形心的形心轴
31.柔度--综合反应杆的几何和杆端约束对压杆稳定性影响的物理量(入>=入p;中柔度:入s<=入<=入p;小柔度:入<入p)
32.组合变形--两种及以上的复杂变形
33.许用应力--保证拉压杆不致因强度不足而破坏,允许感觉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34.安全系数--实际应力最大值小于极限应力的倍数n
35.平面弯曲--梁变形后的轴线必定是在该纵对称面的平面曲线
16.稳定性--压杆维持原直线平衡状态的能力
17.轴--以扭转变形为主的构件
18.梁--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杆件
19.绕曲线--梁变形后的轴线
20.扭转角--圆筒两端截面之间相对转动的角位移
21.单位长度扭转角--相对扭转角沿长度的变化率
22.挠度--横截面型心在垂直于X轴方向的线位移
23.转角--横截面对其原来位置的角位移
8.应变--单位长度的变形量
9.正应力--垂直截面的反向法向分量
10.抗拉刚度--材料的弹性模量与横截面的乘积
11.抗扭刚度--材料的切变模量与及惯性矩乘积
12.抗弯刚度--材料的弹性模量与对中心轴的惯性矩乘积
13.静定问题--由平衡条件能解决的问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4.强度--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15.刚度--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24.单元体--由横截面和纵截面绕某点截出的微小正六面体
25.主平面--切应力等于零的截面
26.主应力--主平面上的正应力
27.应变能--伴随着弹性变形的增减而改变的能量
28.应变能密度--单位体积内的应变能
29.应力状态--某点处不同方位截面上应力的集合
30.临界力--使中心受压直杆由稳定平衡转化为不稳定平衡时轴向压力的分界值
名词解释
1.可变性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可发生变形的固体。
2.轴线--所有横截面形心的连线。
3.横截面--垂直于轴线的截面。
4。直杆--纵向尺寸远大于横向尺寸的构件
5.等直杆--横截面处处相同的直杆
6.内力--构建内部因变形而产生的相互作用的变化量
7.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