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中国式乡村旅游的发展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乡村旅游是旅游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农业、文化、自然资源等多方面。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并提出对策。
1.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足。
我国拥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等。
而很多乡村旅游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导致很多乡村旅游资源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2.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滞后,缺乏标准化和品牌化。
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基础薄弱,缺乏标准化和品牌化,很多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保障游客的体验和安全。
3. 乡村人口外流,乡村旅游业面临人才短缺问题。
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普遍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乡村旅游业也面临人才短缺,很多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4. 乡村旅游规划落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我国乡村旅游规划还不完善,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很多地方存在着拔苗助长、盲目跟风等问题,导致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缺乏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二、对策分析1. 加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
首先,要加强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推动引进一批优质旅游资源进行改造提升。
其次,在资源利用方面要注重发掘民俗文化、特色农业等方面的景点和项目,增加游客的深度体验。
3. 引导乡村人口参与乡村旅游。
为了解决乡村旅游业的人才问题,可以通过培训、引导农民转型、创业等多种形式,增加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
同时,可以引导农村居民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建立起稳定可靠的人才储备体系。
4. 完善乡村旅游规划和管理。
完善乡村旅游规划,协同推进所在地区的生态保护、资源保护等相关规划,加强旅游景点的保护和维护。
加强管理,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加速乡村旅游行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和法制化建设。
总之,发展乡村旅游是很有前途的,但同时也需要在制定政策、资源整合、行业管理等方面加强整体规划和协同推进,才能使中国乡村旅游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国乡村旅游的十大发展模式
中国乡村旅游的十大发展模式一、乡村度假休闲型(农家乐型)是指地处城镇周边的乡村,利用离城市近、交通便利的条件,以乡村生态景观、乡村文化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为基础,以家庭为具体接待单位,开展旅游活动的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是:投资少、风险小、经营活、见效快。
发展这种模式必须注意:一是要做好规划,防止产品简单重复;二是挖掘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品位;三是推行行业质量标准,规范服务;四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
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重庆市南岸区石牛片区、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青海省循化县积石镇、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麦积镇后川村、河南省栾川县重渡沟村、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石河镇东沟村、湖南省湘潭县响水乡青竹村、天津市蓟县穿芳峪乡毛家峪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市铁厂沟天山村、陕西省汉阴县城关镇大兴村等。
二、原生态文化村寨型是指利用当地原生态的村寨文化资源,包括当地居住环境、建筑、歌舞等独特性,以保护为主,因势利导开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的模式。
这种发展类型必须是当地村寨是原汁原味的,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这种发展模式要注意:一是做好整个村寨旅游发展规划;二是引入市场开发机制,促进旅游开发;三是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着重强调对当地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贵州省凯里市三棵树镇南花村、广东省封开县杨池村、贵州省江口县云舍村、江西省婺源县李坑村、贵州省平坝县天龙镇天龙村。
三、民族风情依托型是指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以独特的民族风情为基础,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引导少数民族农民参与旅游开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必须是少数民族具备一定规模;民族风情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
这种发展模式应注意:一是要切实挖掘当地少数民族的风情,提升文化品位和旅游吸引力;二是要引导当地少数民族农民参与旅游接待活动;三是要改善当地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条件。
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旅游的推动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旅游的推动作用乡村振兴战略是现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它旨在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并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
而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之一,更是在促进乡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中可发挥重要价值。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旅游的推动作用。
1. 提升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级战略,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宏观背景和政策支持。
政府通过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修建道路、提升网络通信能力等,有效改善了乡村交通和信息传播的条件,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2. 创造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环境乡村振兴战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改善,通过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修复,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旅游环境质量,并促进了绿色乡村建设。
这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3. 激发乡村旅游的创业创新活力乡村振兴战略提倡农村创新创业,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农民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特色,开展创业活动,提升收入。
同时,乡村旅游也为大量青年创业提供了机会,带动了就业和创新活力。
4. 增加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乡村振兴战略倡导农村品牌建设,为乡村旅游的推广提供了更多支持。
政府通过宣传推广活动和媒体宣传,扩大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提高了乡村旅游的影响力。
这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5. 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升农村服务水平,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农村旅游基地、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也加强了服务能力的培训和提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这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满足游客对于农村旅游的需求。
6. 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产品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农村产业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乡村旅游与农产品产业的融合发展。
乡村旅游可以通过开展采摘、制作农产品等活动,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措施成效和工作亮点
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措施成效和工作亮点农业、文化和旅游是中国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他们的融合发展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农民利益,促进文化传承和旅游产业提档升级至关重要。
下面将着重介绍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措施、成效和工作亮点。
一、主要措施1.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政府部门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农业、文化和旅游业的合作发展。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给予优惠税收政策、金融扶持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支持,激励企业和农民参与农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2.促进资源整合:农业、文化和旅游具有相似的资源需求和功能属性,政府可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动农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与保护。
例如,将一些闲置农田开发为农家乐或乡村旅游基地,提供文化体验和旅游服务,辅助农民增加收入。
3.加强交流合作:有效的交流和合作是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
政府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农民和企业的专业技能和经营水平。
同时,鼓励农业企业与文化旅游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展农产品加工、文化展示和旅游产品开发等项目,实现互利共赢。
1.扩大农民收入:农业、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增收机会。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农民可以将闲置土地和农产品转化为经济价值,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同时,农村旅游的发展还能够带动就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促进农产品增值:农产品是农业的主要产出,但是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通过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将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农民可以将自家种植的水果加工成果酱、果醋等产品,通过旅游渠道进行销售,实现产品增值。
3.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农村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冲击,许多文化遗产面临被遗忘和破坏的危险。
通过将文化遗产与农业和旅游相结合,可以保护和传承农村的传统文化,提高农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总之,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当前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当前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趋势新时代下的中国乡村旅游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总趋势是:乡村旅游已超越农家乐形式,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个性化休闲时代到来,乡村旅游产品进入创意化、精致化发展新阶段。
乡村旅游出现了以下特点:乡村旅游的全域化、特色化、精品化许多地方往往共同规划、协调发展,以全村、全镇、全县范围来做乡村旅游。
在推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取得差异化优势,各个村镇实行诸如“一村一品”“一户一业态”的差异化发展策略,深挖潜力,精心设计,打造精品,使乡村旅游呈现出特色化、精品化的特点。
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四川成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行者,“五朵金花”是其代表。
现在乡村旅游很快,走在前列的有诸如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等。
江苏省出现了一系列的乡村旅游新业态。
山东省扶持力度很大,每一个县都做乡村旅游规划,省政府给予每县乡村旅游规划资金支持,另外,市县级政府还要追加支持经费。
浙江省面对较多的境内外高消费客源,发展出了像裸心谷这样的高端乡村旅游产品。
北京市郊区,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也很快,出现了很多新业态,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势头。
从乡村旅游到乡村生活的新理念一部分游客到乡村已不再是单纯的旅游,而是被乡村的环境所吸引,在当地较长时间地生活和居住,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北京等大都市,也出现在包括如河南这样的省份。
部分退休的年长人士,不愿意长期住在城市,一年中往往有数月栖居于乡间。
他们认为乡村的生态环境好,能更好地亲近自然和享受有机生态食品。
河南有的农场已针对这种需求进行规划。
从乡村旅游发展到乡村生活,国外典型的国家之一是日本。
日本的退休人士和一些在城市工作的人士,他们一年中有较长一段时间居住在乡村。
中国乡村旅游的十大新业态01国家农业公园国家农业公园,是农业--乡村旅游的高端形态,是中国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升级版。
它可以是一个县、市或者多个园区相结合的区域,也可以是单独的一个大型园区,应该具备农业资源代表性突出的特点,通常须要包括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区、现代农业生产区、民风民俗体验区三大基本组成区域。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政策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政策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乡村旅游资源也极为丰富。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国内游客对于乡村旅游的需求增加,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乡村旅游发展政策,旨在加快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政策。
第一步:政府主导带头,全方位推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优化政策环境,提供政策扶持。
2016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从完善政策法规、构建乡村旅游产业支撑体系等多方面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措施。
第二步:产业协同,整合资源乡村旅游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政策的支持,更需要的是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
因此,政府将力推产业协同,大力整合各类资源,打造全新的旅游业态。
比如,在推广农家乐、渔家乐等特色旅游产品的同时,也同步推广当地特色产品和农副产品等。
第三步:资源保护,生态优先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政府也十分重视对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政府将在乡村旅游的推广和开发中,把生态优先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发展过程中,切实保障好自然环境和景观资源的保护。
第四步:引导投资,鼓励创新政策推动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各种领域的参与和全方面的创新。
因此,政府将通过引导社会各方面的投资力量,帮助乡村旅游产业各自发展。
同时,政府也将大力鼓励乡村旅游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技术的创新,推广全新的旅游方式和服务模式。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是中国旅游行业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
随着政策的推动和国内旅游市场的逐年扩大,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也愈加广阔。
只有政府与企业政策协同,互相配合,才能打造出更加宜居、宜游、宜业的乡村旅游环境,助力中国旅游业的快速成长。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指中国政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旨在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和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在新时代背景下制定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
当前,中国农村面临着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增长较慢、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乡村旅游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农村地区旅游消费,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其次,乡村旅游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的就业状况。
此外,乡村旅游还可以促进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为了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首先,要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改善交通条件、提升住宿和餐饮设施、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等。
其次,要加强乡村旅游产品开辟。
通过挖掘和开辟乡村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
同时,要加强乡村旅游宣传推广。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游客宣传推广乡村旅游的特色和魅力。
此外,还要加强乡村旅游人材培养和管理,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四、乡村旅游发展的案例分析中国各地已经取得了一些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案例。
例如,浙江西塘、江苏周庄等地通过开辟乡村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消费,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四川九寨沟、云南丽江等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成为国内外游客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为当地农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五、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展望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前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当前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乡村旅游是当下中国旅游业兴起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风貌和传统文化成为游客们追求休闲度假的新选择。
以下是当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几个趋势。
1.产业兴旺与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已经不再只是农家乐和农业观光,而是开始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如农业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养生等。
各地政府也在推动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引导投资、提供金融支持等方式,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兴旺。
2.打造特色小镇:中国正在积极推动打造特色小镇,通过挖掘乡村资源和历史文化,塑造小镇独特的风貌和氛围,吸引游客。
这些特色小镇通常具有传统手工艺、特色街巷、特色美食等,强调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多元化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休闲度假的需求日益增长,乡村旅游也在满足不同市场需求方面不断拓展。
一方面,有的游客注重回归自然,追求与自然融合的生态旅游;另一方面,有的游客注重体验乡村文化,喜欢品尝农家美食、参与农耕活动等。
4.科技与文化的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乡村旅游也开始与科技进行融合,提供更智慧、便捷的服务。
例如,乡村旅游景区推出了虚拟现实技术,使游客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眼镜感受不同的旅游体验;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预订门票、导览等服务。
5.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是当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政府、景区、旅游从业者等多方合作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不断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例如,建设更好的道路和停车场,提供更干净便捷的公共厕所,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等。
6.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品牌的塑造和推广。
各地政府和旅游从业者开始注重乡村旅游品牌建设,通过挖掘乡村的特色资源,打造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同时,在推广中注重文化的传播,加强对乡土文化的保护。
7.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农村的经济增长,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乡村旅游不仅可以通过吸引游客带来乡村的消费增加,还可以推动乡村的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农民脱贫。
(毕业论文)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的一个亮点,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有着巨大的生命力,但是也随之产生了许多问题。
本文从乡村旅游的概念谈起,对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对策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己经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主题,而乡村旅游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方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
乡村旅游既是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做好、做火、做活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1. 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关系到乡村旅游的理论构建,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了诠释。
笔者认为在何景明,李利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一文中,提出的定义最为全面。
该篇文章提出了乡村性是界定乡村旅游的关键。
乡村性的特征是:第一,地域辽阔,人口密度较小;第二,土地利用和经济活动以自然农业用地和林业用地为主,建筑物占地面积较小,具有乡村型的自然景观,并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第三,有传统的社会文化特征。
因此应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做如下界定.•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6]。
2. 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性旅游是一个带动性很强的产业,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在我国存着强大的生命力。
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我国显得十分必要。
2.1加强城乡经济文化交流,缩小城乡差距的需要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概念,并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了“五个统筹”的首要位置。
乡镇2023年度旅游工作总结——推进乡村振兴
乡镇2023年度旅游工作总结——推进乡村振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旅游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中国目前的乡村振兴计划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各地政府部门在不断开展旅游业纳入乡村振兴计划的工作。
本文就乡镇2023年度旅游工作总结——推进乡村振兴进行简要叙述。
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自2005年以来,乡村旅游业开始在中国得到高速的发展。
过去几年,中国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乡村振兴政策,以加速乡村的现代化和发展。
2018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0.8亿,旅游收入达到万元钱。
乡村旅游业已经成为乡镇的一条黄金产业链。
二、乡村旅游产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兴起,对乡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乡村旅游带动的是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如农业、手工制造、文化旅游、民俗传承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农户也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土地和房屋改造成民宿,让游客来到山村深处,获得更多的旅游收益。
此外,有些农产品成了旅游景点,进入乡村市场也有了更好的途径。
乡村旅游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对于文化、休闲、自然环境的需求,为城乡同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乡村旅游促进地方文化传承中国乡村文化十分丰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此,乡村旅游至关重要的是宣传和展示各个地区本地的文化和历史,使游客了解各个地方的民族文化、习俗风情和特色美食等等。
通过旅游的方式展现出各个地区的文化和乡土特色,不仅可以提高游客的文化素质,也可以保护和传承本地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四、加强对旅游业的引导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是乡村旅游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正因为如此,乡镇政府和旅游企业家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开发,确保旅游业在发展的同时不破坏自然环境和游客的体验。
除此之外,应加强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注重对民宿、休闲村等重要业态的扶持和引导创新。
大学生志愿者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志愿者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乡村旅游作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志愿者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具体作用。
一、宣传推动大学生志愿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首先,他们可以组织宣传活动,包括宣传册的制作和宣传片的拍摄。
通过宣传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可以向更多人推广乡村旅游资源和特色,增加游客的数量。
其次,大学生志愿者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发布乡村旅游的相关信息和活动,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通过他们的宣传推动,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得到提升。
二、服务提升大学生志愿者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服务提升角色。
他们可以参与到乡村旅游景区的导游工作中,为游客提供专业的导览服务。
大学生志愿者通常具有广泛的知识背景和专业技能,在旅游景点的介绍中能够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通过他们的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将得到提升,乡村旅游的口碑也会好评不断。
三、文化传承作为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往往对乡村地区的文化有较深的了解和认同。
在乡村旅游的推动中,大学生志愿者可以参与到乡村文化的传承工作中。
例如,他们可以组织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和展览,向游客介绍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
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学生志愿者能够帮助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乡村地区的独特魅力。
四、创新创业大学生志愿者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可以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他们可以开展调研活动,了解现有乡村旅游的问题和发展潜力;他们可以组织创业培训,帮助乡村居民提升创业技能。
通过大学生志愿者的创新创业,乡村旅游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总结起来,大学生志愿者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发挥着多重作用。
他们通过宣传推动、服务提升、文化传承和创新创业等方式,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不仅使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提升,也为他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乡村旅游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机会,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及模式,并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深入分析其成功经验与面临的挑战,以期为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回顾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梳理其演变轨迹和发展特点。
在此基础上,将探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投入、资源配置、产品创新等方面。
同时,还将分析中国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如农家乐、民宿、观光农业等,并评估各种模式的优劣及适用性。
本文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案例,深入剖析其成功的原因。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独特的地理、文化和经济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成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主要做法和创新点,包括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挖掘乡村文化、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
还将分析成都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如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等。
本文将对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总结和评价,提炼出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和可借鉴的经验。
还将对中国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分析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和创新化的特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重要选择。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引导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一、背景介绍乡村振兴战略是指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文将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出发,探讨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2. 保护传统文化和乡村环境:乡村旅游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增强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4. 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乡村旅游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满足人们对于自然风光、农耕文化等的需求,拓展旅游市场。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1.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中国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传统村落等,具备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
2.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旅游需求的增加,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市场潜力巨大。
四、乡村旅游发展的挑战1.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一些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通讯、酒店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2. 乡村旅游产品单一:一些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特色和差异化,无法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3. 乡村旅游管理不规范:一些地方对于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不够科学和规范,存在乱建乱开发、环境破坏等问题。
五、乡村旅游发展的未来方向1. 多元化产品开发: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注重产品的多样性和差异化,开发特色农家乐、农产品体验、乡村文化展示等多元化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更好的游客体验。
中国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中国乡村旅游现状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中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发展速度和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中国乡村旅游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发展不平衡。
乡村旅游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东部地区的乡村旅游业发展较快,而西部地区的乡村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
2.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些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如交通、通讯、餐饮、住宿等方面存在瓶颈。
3.产品单一。
一些乡村旅游区域的产品单一,缺乏特色和差异化,难以吸引游客。
4.人才短缺。
乡村旅游业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但目前人才短缺,难以满足业务需求。
二、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通讯、餐饮、住宿等方面的设施条件,提高游客的出行和旅游体验。
2.推广特色产品。
乡村旅游区域应该发掘本地特色资源,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提高产品的差异化和吸引力。
3.加强人才培养。
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相关培训机构,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4.加强宣传推广。
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5.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提高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中国乡村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但需要政府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特色产品,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宣传推广,加强政策支持,才能实现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一、现状分析1.资源丰富,但开发不均衡中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如浙江的乌镇、江苏的周庄、四川的九寨沟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游览。
由于地区发展不均衡,一些乡村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导致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2.基础设施薄弱,服务水平低下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利、住宿餐饮条件差,服务水平低下,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使得乡村旅游发展受到影响。
3.缺乏品牌和市场推广与城市旅游相比,乡村旅游缺乏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市场推广不足,导致乡村旅游产品的销售面临困难,不能有效吸引游客。
4.管理体制不尽合理乡村旅游地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治安环境和环境卫生问题也相对突出。
二、对策分析1.加大政府投入,优化资源开发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优化资源开发布局,推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乡村旅游产品。
2.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升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的品质和服务水平,提高乡村旅游的整体接待能力。
3.培育乡村旅游品牌,加强市场推广政府应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品牌的培育和建设,鼓励地方旅游企业创新发展,组织开展乡村旅游节、文化活动等,加强乡村旅游的市场推广和宣传。
4.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加强规划和监管政府部门应重视乡村旅游的规划与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加强对乡村旅游地的规划、开发和保护,保护好乡村旅游资源,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乡村游的未来趋势
中国乡村游的未来趋势中国乡村游的未来趋势乡村游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乡村文化的关注不断增加,乡村旅游的前景非常看好。
以下是对中国乡村游未来趋势的一些预测和分析。
一、多元化的产品开发乡村游将呈现出更多元化的产品开发趋势。
过去主要是以农家乐为代表的农村民宿形式,未来乡村游的产品将更加多样化,包括农村文化体验、乡土特色美食、农业观光和农事体验等。
此外,还有一些专题化的产品开发,比如乡村书屋、乡村马拉松、农耕文化节等。
这样的多元化发展将吸引更多不同类型的游客。
二、提升服务质量未来乡村游的发展将注重提升服务质量。
目前许多农家乐存在着设施陈旧、服务不规范等问题,这限制了乡村游的进一步发展。
未来,乡村游业者将加大投入,改善设施和装修,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更加舒适和便捷的体验。
此外,培训乡村游从业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创新营销模式乡村游的未来趋势之一是创新的营销模式。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传统的推销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未来乡村游业者将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通过线上的预订和推广,提高乡村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可以通过与旅行社、OTA平台等合作,扩大销售渠道,吸引更多游客。
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未来乡村游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避免污染和过度开发。
此外,还需要注重当地居民的参与和收益,保障他们的权益,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在规划和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时,需要充分考虑地方资源和特色,利用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乡土风貌,做到与自然环境和当地居民的和谐共生。
五、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乡村游的未来趋势之一是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
中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来推动。
乡村游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高乡村居民的收入。
同时,乡村游也可以促进城乡融合,推动城市居民更加了解乡村和农业,增加城乡交流和互动。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成为了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而成都则是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代表之一,其成功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将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探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一、成都乡村旅游的背景成都地处中国西南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
而在近年来,成都市政府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将其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手段。
二、成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1.政策支持:成都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旅游发展政策,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策包括提供土地、优惠税收政策、财政资金支持等,从政策层面鼓励和引导民众投身乡村旅游事业。
2.整合资源:成都市政府积极整合农村资源,将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特色农业体验项目,如农家乐、农产品采摘等。
同时,通过整合自然资源,开发乡村地理环境的特色业态,如丘陵旅游、森林旅游、温泉旅游等。
3.提升服务能力:成都市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业的培训和服务质量提升力度,通过提升服务能力,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
三、成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1.特色小镇模式:成都市政府将一些乡村打造成特色小镇,通过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和开发特色产业,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消费。
例如,双流县的茶乡文化特色小镇,依托丰富的茶业资源和茶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2.生态农业模式:成都市政府支持发展生态农业项目,通过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绿色、有机的农业生态园区,提供农业旅游、科普教育等服务。
例如,金堂县的蔬菜采摘园区,游客可以亲手采摘新鲜的农产品,体验农耕乐趣。
3.文化遗产模式:成都市政府重视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将其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
通过修复和保护古建筑、宗教寺庙等文化遗产,提供文化旅游、寺庙祈福等服务。
例如,都江堰市的杜甫草堂,游客可以参观杜甫的故居,了解杜甫的诗文以及中国文化。
中国乡村旅游的十大发展模式
中国乡村旅游的十大发展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和乡村生活的向往,乡村旅游在中国逐渐兴盛起来。
乡村旅游的兴起不仅为农村地区带来了经济收入,也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体验。
以下是中国乡村旅游的十大发展模式:1.乡村家庭民宿模式:农村居民将闲置的房屋改建为旅游住宿设施,提供给城市游客入住,使游客能够亲身体验农村生活。
2.农业观光模式:开展农耕体验、农产品采摘等活动,使城市游客更好地了解农村的种植养殖业。
3.扶贫带动模式:将乡村旅游与扶贫政策相结合,通过培训农民、提供就业机会等方式,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增加收入。
4.乡村文化体验模式:通过传统手工艺制作、民俗表演等方式,让游客感受到乡村的文化底蕴和传统风情。
5.生态农业模式: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推广农业循环利用等环保农业模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6.特色农产品模式:利用乡村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和销售,吸引游客前来品尝。
7.休闲度假模式:建设乡村度假村、农庄等休闲度假设施,提供住宿、餐饮、康体娱乐等多种服务,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
8.乡村运动休闲模式:开设农村健身活动、徒步旅行等运动项目,吸引对健康生活方式有需求的游客。
9.乡村教育模式:建立农村学校,提供教学、培训等服务,吸引城市居民来乡村参与教育活动。
10.乡村医疗保健模式:建设农村医疗口腔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解决农村医疗资源不足问题。
以上十大发展模式在中国的乡村旅游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也将继续改变和完善,为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前往农村地区参观、休闲、体验农村生活的一种旅游形式。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中国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本文将探讨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以及可能的出路。
一、困境1.基础设施不完善:在一些乡村地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这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限制。
缺乏舒适的住宿条件、交通不便等问题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2.人才和管理不足:乡村地区人口相对稀少,人才储备不足,对于乡村旅游的规划、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
同时,缺乏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制定,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导致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3.乡村旅游产品单一:一些地方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过度依赖单一的乡村旅游产品,如农家乐、采摘,导致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独特性和差异化。
4.缺乏文化传承和内涵: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根基,但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许多地方忽视了文化传承和内涵的培养和保护,注重经济效益,导致乡村旅游的发展缺乏特色和内涵。
二、出路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改善旅游条件,提高游客的舒适度。
2.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政府可以组织相关培训课程,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同时,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3.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和特色:政府和企业要注重发掘乡村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推出更多独特的乡村旅游产品,例如特色民宿、乡村美食、传统手工艺等,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注重文化传承和内涵的培养: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通过文化活动、展览等形式将乡村文化传递给游客,使乡村旅游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和吸引力。
5.加强宣传和推广:政府可以通过举办乡村旅游节、农民画展览等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加强对乡村旅游的推广,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平台,扩大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_内涵特征、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_内涵特征、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乡村旅游的内涵特征、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及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乡村旅游的内涵特征乡村旅游是指游客流转于乡村地区,以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的内涵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乡村旅游强调回归自然、体验生态。
人们在都市生活的繁忙和压力下,追求一份宁静和和谐,乡村旅游提供了一种回归自然的机会,让游客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妙。
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也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
其次,乡村旅游注重文化传承、品味民俗。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通过展示当地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让游客感受到乡村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
这种文化传承的方式不仅能推动当地乡村的发展,也能提高游客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最后,乡村旅游注重交流互动、感受乡情。
乡村旅游提供了与当地居民互动、交流的机会,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乡村地区的风土人情,感受当地居民的热情好客。
这种交流互动的方式有助于增进乡城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乡村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乡村旅游面临的关键问题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关键问题:首先,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历史原因和资源条件的限制,一些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其次,乡村旅游产品单一。
目前乡村旅游产品多以自然景观为主,缺乏差异化和特色化的产品开发,导致游客的兴趣难以持久。
再次,乡村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
乡村旅游涉及到农业、旅游、文化等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管理体制相对复杂,协调难度较大。
最后,乡村旅游缺乏专业人才。
乡村旅游发展需要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队伍,但目前乡村旅游人才缺乏,制约了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内容,受到城里人们的欢迎。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对发展乡村旅游还缺乏足够认识,观念和理念还比较落后,因而指导和引导不力;
二是普遍缺乏规划和策划,往往造成盲目开发,重复雷同,特色不突出;
三是缺乏市场调查和分析,旅游产品缺少品牌,吸引力不强,效益不高;
四是经营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旅游服务水平不高;
五是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不配套,环境卫生状况不好;
六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
三、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对策
我国十分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上海时指出:“要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促进农民增收”。
2005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把旅游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
2001年国家旅游局还制定了“全国农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 2004年国家批准了203个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
中央领导同志的这些指示,对发展我国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条件、现状及问题,今后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应采取以下四点对策:
1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首先要认识农业和农村功能的多样化,在发展农村生产的同时,要开发农业和农村旅游功能,要认识到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居民希望到乡村旅游,形成了巨大的客源市场。
要认识到农村具有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文化内涵很深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很大。
观念转变了,认识提高了,就可以构建农业、农村和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形成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21搞好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
发展乡村旅游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优先做好规划设计,分析客源市场,构建主导产业,树立旅游品牌,提高文化品味,用规划指导和规范乡村旅游业发展。
当前要在制定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开展制定乡村旅游规
划、农业旅游和民俗旅游规划,以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31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制定促进发展的优惠政策。
建议各级旅游部门和农业、文化等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规范指导。
支持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和农业旅游、民俗旅游协会,制定行业评价标准。
加强经营管理水平,培训相关人员,加强基础设施业建设,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41宣传促销促游,开拓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
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宣传促销,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科普培训等活动,大力宣传乡村旅游产品。
加强与周边旅游景区(点)的结合,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提高乡村旅游景点的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扩大乡村旅游的市场。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乡村大国,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四大优势:
一是中国乡村自然景观多样、优美,生态环境好;
二是农业历史悠久,农业景观类型多样,地区差异显著;
三是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丰富,开发潜力大;
四是随着城市化发展,城里人到乡村旅游的会越来越多,有巨大客源市场。
展望未来,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将会在中国大地上蓬蓬勃勃发展、壮大,成为具有生命力的乡村新型旅游产业。
(作者为该所研究员;收稿日期:2006-02-12)
如何推动中国式乡村旅游的发展
马彦琳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19世纪中期兴起于法国的乡村旅游活动经过100多年,从最初单一的度假旅游空间选择,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内容丰富的旅游活动,并且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
在欧美发达国家,乡村旅游主要有三种形式:(1)休闲度假型;(2)参与劳作型;(3)其他类型,包括科考、修学等,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逐步深入的体验性活动;逐步深入的学习型活动;接受环境教育、开展生态环境补偿方面的活动。
在发展中国家,乡村旅游主要表现为农业观光旅游形式,旅游7
旅 游 学 刊 TOURISM TRI BUNE第21卷 2006年第3期 月刊
者与农民的接触和交流还停留在表面的层次。
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民族)文化旅游,其动机同时包括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方面的因素,其内容是“观光—休闲—专项”旅游的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风光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等的综合功能。
因其可以实现旅游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结合、旅游和民族文化的结合、旅游和扶贫的结合,在国外又被称为“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可持续性旅游”。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乡村旅游被认为是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
乡村旅游业为乡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已经成为降低乡村贫困程度的重要因素,成为缩小权力和财富差异的主要机制。
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使其成为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渠道,并逐渐形成了几种基本模式———农家乐、农业观光园、农业新村、古村落(民族村落)、农业景观观光等。
1998年以来,随着中国生态旅游的展开,农家旅馆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悄然兴起,成为乡村度假旅游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实现了从观光旅游到度假旅游方式的升级,加之国内外旅游需求个性化发展,形成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专题旅游等多元并存和共同发展的局面。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基本上是一个市场化的发展,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已经在贫困的偏远地区脱贫减困、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产品也由此备受世人注目,正从旅游市场的边缘走向国内旅游市场这个大舞台的中心,或许将成为引领旅游市场发展的主流。
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为第一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成为平衡城乡发展和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渠道,是实现五个统筹的最佳载体,是非常成功有效的开发式扶贫。
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旅游主题是“2006中国乡村游”,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这是基于中国旅游业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客观选择,这意味着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总体上规模小、档次低、服务和管理水平落后、资源破坏程度大、产品开发程度低、盲目发展造成本土化的特色丧失、社区参
与不够、利益分配不公、市场开拓乏力等等。
总结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出,政府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政府要加强规划、积极引导,应当加大公共性基础设施的投资,应当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系统技能培训,应当加强宣传和开拓市场、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
政府在加大乡村旅游发展力度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原汁原味的“乡土性”环境,避免过度商业化,要注重社区参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避免千村一面,引导有条件的乡村地区挖掘特色、创立品牌,以市场为主体,从而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和谐平衡发展。
(作者为该院副院长,教授;收稿日期:2006-02-05)
乡村旅游发展的围城效应与对策
邹统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北京100024)客源地的城市性(urbanity)与目的地的乡村性(rurality)级差或梯度是乡村游的动力源泉,乡村旅游生存的基础是乡村性或乡村地格(rural placeality)。
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保持乡村性,即小规模经营、本地人所有、社区参与、文化与环境可持续(Brohman,1996)。
但现实中,乡村旅游的发展导致城市化、商业化与飞地化恰恰在摧毁这个基础。
这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发展怪圈:乡村旅游在发展中摧毁自己。
乡村旅游的围城现象表现在: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客源是城里人,由于乡村的文化景观吸引才希望到乡村去,但乡村旅游的经营者(乡下人)又向往城市生活,一旦有钱就想过城里人的生活,或者按照城市的方式改造乡村文化景观,或者干脆迁入城市居住。
城市人口通过承包、租赁、购买等方式逐渐主宰了乡村旅游的经营。
最后导致乡村旅游景观的城市化与经营的飞地化。
另外,乡村旅游的宾主关系是一种互惠、服从还是控制关系?欧洲经验发现,传统农业价值观与客—服价值观往往是不相容的(Fleischer&Pizam,1997)。
台湾乡村旅游的教训是乡村旅游目的地充斥着“以客为尊”的商业性经营思维,以往居民与游客的社会性的主客(host-guest)关系转变为商业性的仆主(servant2master)关系(黄昭瑾,2003)。
这一切都导致乡村旅游的基础———乡村性的消失。
乡村旅游发展的围城效应导致人们反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究竟是乡村地格的重建契机还是破坏乡8
第21卷 2006年第3期 月刊 旅 游 学 刊 TOURISM TRI B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