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契约理论
契约理论详解
大的利益
契约的分类:
1
完全契约与不完全 契约:
完全契约:缔约双 方对契约条款产生 争议时,第三方能够 强制其执行. 不完全契约:又称” 完整的不完全契约”
2
显形契约与隐性契 约: 隐性契约又称默认 契约,是用以阐述 雇主 和雇员之间 各种书面的心照不 宣的复杂协议的契 约.
3
自我履约协议和第 三方履行契约: 自我履约就是契约 不会由政府或第三 方来强制执行; 当契约的自我履约 机制失效时,即引 入来自契约外的第 三方的干预
交易完成后 契约终止
古典契约
标准化的契约
法院裁决 自动履行机制
局限性
忽视了经济外部性问题 忽视了垄断问题 强调契约当事人之间的自由选择 和平等地位 强调契约的个别性
新古典契约理论
古典契约 新古典 契约 现代契约
瓦尔拉斯的卖者喊价模型
埃奇沃斯的重定契约理论
阿罗——德布鲁范式
实质:企业与个人都能 满足自身目标的最大化而处 于均衡的状态之中,市场机 制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保证。 卖者喊价机制 (tatonnement):是实现交 易或有效契约的一种预备性 价格价格或数量调整过程。
新产权理论
通过某种机制来保护事前的投资 激励,称为新产权派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契约理论的形象描述
前者聘用后者代表他们履行某些服务 后者行为影响到前者的福利 委托人 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股东与经理 老板与雇员 发现的问题 1、显性与隐性 代理人
斯蒂格利茨和信息经济学
三、斯蒂格利茨和信息经济学柯荣住一、斯蒂格利茨的保险市场模型(一)以自行车险为例:保险市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完全信息下,投保人的信息为保险公司所知道,此时不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1.道德风险:由于其行为无法被保险公司所观察到,投保人看管自行车的努力可能会因为投保而发生改变,从而可能使自行车被盗概率上升,保险公司就可能会亏损。
结果是没有公司愿意提供自行车保险,即前面所说的“无交易”:社会中有帕累托有效的一些交易可能不会发生。
2.逆向选择:每个投保人可能知道自己自行车失窃的概率,而保险公司不一定知道这种信息。
那些觉得自己的自行车被盗的概率比较大的人会更有积极性投保,这样保险公司赔偿的概率也会变高,会更加容易亏损。
同样最终这个保险市场也会不存在。
3.改进方法A. 提高保费斯蒂格利茨(1976):提高保费不能使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现象消失。
提高保费时,那些犹豫不决的客户可能就会选择不保险,而这部分人往往是丢车概率比较小的人,因为丢车概率越小,他所能接受的保费就越低。
这时保险市场同样难以存在。
B. 分离均衡斯蒂格利茨证明:在竞争市场上,不存在混同均衡,只存在分离均衡。
这是因为保险市场存在竞争。
比如保险公司A提供一种合同使这两类人都选择投保,那么总会有另外一个保险公司设计一个合同,把低丢车概率的人吸引过去。
混同均衡:使丢车概率高的人和丢车概率低的人都愿意接受的合同;分离均衡:保单会使不同的人做不同的选择。
(二)斯蒂格利茨的模型和斯宾塞的不同之处1.斯宾塞模型拥有信息的人如何传递信息,不拥有信息优势的人只能消极地等待拥有信息优势的人传递出他的信号。
2.斯蒂格利茨模型不拥有信息的人可以主动设计一个菜单,来甄别不同人的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并不必然存在均衡。
二、斯蒂格利茨的信贷市场配给模型(1981,1983)古典经济学认为:既然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能够决定利率的话,利率币供需平衡时的利率要低是偶然的短期的现象,长期来看供求平衡。
第六章--委托——代理理论
第六章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在20世纪70年代获得迅速发展,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经济学界的重视,逐渐发展成信息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
社会契约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由众多不同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个体与个体之间时刻发生着不同形式的联系,他们之间的行为靠社会契约来协调。
经济社会中的任何有组织的或需要进行组织的行动都是根据某种契约来协调组织内部人与人的行为。
当这些社会契约在经济活动中存在并发挥效用时,它们就成为经济制度的一个基本内容。
然而,这些契约如何达到,其效率如何,它们的经济效用如何得以改进和受到了怎样的限制等,这些都是委托-代理理论关心和需要探讨的问题。
6.1 委托——代理的基本概念1.委托-代理关系的概念委托-代理(principal-agent relation)的概念最先源自于法律。
在法律关系中,当A授权B代表A从事某项活动时,委托-代理关系就发生了。
A称为委托人,B即为代理人。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代理人)以另一个人(委托人)的名义来承担和完成一些事情,更通俗地说,就是委托人出钱或付出相应的代价请代理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
现代意义上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概念最早是由罗斯(Ross,1973)提出的:“如果当事人双方,其中代理人一方代表委托人一方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权,则委托-代理关系就随之产生了。
”如今,委托-代理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活动中,它泛指任何一种涉及不对称信息的交易,交易前后,市场参与者之间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掌握信息多,具有相对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掌握信息少,具有相对信息劣势的一方称为委托人。
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就是处于信息优势与处于信息劣势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也可以这样说,委托-代理是起源于“专业化”的存在。
当存在专业化时,就可能出现这样一种关系:代理人(具有专业化知识的一方)因为相对信息优势而代表委托人行动(Hart and Holmstrom,1987)。
信息经济学与不完全契约理论
信息经济学与不完全契约理论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中信息传递、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学科。
它研究人们在面临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佳决策。
在信息经济学中,不完全契约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用来解决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合约问题。
不完全契约理论认为,在现实世界中,契约往往无法完全具备可执行性、明确性和完全契约性。
这是因为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雇佣关系。
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合约无法事先确定所有可能的事件和结果,因此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
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雇员可能有动机隐瞒某些信息,从而影响合同的有效性。
为了解决不完全契约问题,人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
首先,信息经济学引入了契约设计的概念。
契约设计是通过设计合约的条款和条件,来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通过明确责任、激励机制和风险分担,契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合作事务中的不确定性。
例如,在雇佣关系中,雇主可以设定明确的职责和绩效指标,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业绩。
其次,不完全契约理论还强调了契约的灵活性和可协商性。
合同可以被视为一种共同的规则框架,而不是一份固定的文件。
当双方面临新的情况和信息时,他们可以协商修改合约。
这种灵活性使得合约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保持持续有效。
此外,信息经济学还研究了公共信息和信誉的作用。
公共信息是指对所有当事人都可获得的信息,它可以帮助降低不确定性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誉则是指个体或组织在过去行为中积累的好声誉和信用。
一个有良好信誉的个体更容易建立合作关系和取得成功。
在现代经济中,信息经济学和不完全契约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金融市场中,合同的设计和执行对于保证交易的安全和公平至关重要。
信息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另外,信息经济学在劳动市场、保险市场和竞争政策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市场中的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性对经济结果的影响。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引言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分支领域。
博弈论研究决策者在相互影响的环境中作出决策的数学模型,而信息经济学则关注信息不对称对经济行为和市场结果的影响。
本文将对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进行介绍和讨论。
一、博弈论1.1 基本概念博弈论是由数学家冯·诺伊曼和经济学家莫里斯·贝克利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一种分析决策制定者行为的数学方法。
博弈论涉及多个决策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每个决策者根据其他决策者的行为来制定自己的策略。
在博弈论中,决策者被称为“玩家”,玩家可利用数学模型来描绘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博弈论主要研究决策者在特定的决策环境下作出最优决策的方法。
不同的决策环境可以分为正和零和博弈。
正和博弈是指玩家的利益完全一致,而零和博弈是指玩家的利益完全相反,一方的利益得到的增加,另一方的利益就会减少。
1.2 博弈论的应用博弈论在现代经济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的定价策略和广告策略可以通过博弈论模型来分析。
此外,博弈论还可以应用于股市、政治决策和国际贸易等领域。
通过博弈论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不同玩家的最优策略,并对市场结果进行预测和解释。
二、信息经济学2.1 基本概念信息经济学研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信息对决策者行为和市场结果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决策者通常无法获得所有相关的信息,而且有些信息可能被其他决策者所掌握。
信息经济学通过研究不完全信息的决策环境来分析决策者的行为。
在信息经济学中,主要包括代理理论、道德风险以及契约理论等概念。
代理理论用于研究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道德风险则探讨行为者的操纵和欺诈行为,契约理论研究经济交易中的合同设计和执行。
2.2 信息经济学的应用信息经济学在现代经济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公司治理中,代理理论被用于分析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冲突和激励机制的设计。
在金融市场中,对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研究有助于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
第七章、非对称信息博弈 《经济博弈论基础》PPT课件
2.信贷配给的传统解释
经济学家或者将信贷配给解释为由外部振动引 起的一种暂时的非均衡现象,或者将其解释为政府 干预的结果(如政府人为地规定利率上限导致需求 大于供给)。
3. Stiglitz & Weiss 的解释
银行(放款人)的期望收益取决于贷款利率和 贷款人还款的概率两个方面,因此,银行不仅关心 利率水平,而且关心贷款人的风险。如果贷款风险 独立于利率水平,在资金的需求大于供给时,通过 提高利率,银行可以增加自己的收益,不会出现信 贷配给问题。
Stiglitz & Weiss 的解释
问题是:当银行不能观察借款人的投资风险时, 提高利率将使低风险的借款人退出市场(逆向选择 行为),或者诱使借款人选择更高风险的项目(道 德风险行为),从而使得银行放款的平均风险上升。
Stiglitz & Weiss 的解释
原因是:那些愿意支付较高利息的借款人正是那 些预期还款可能性低的 人。结果,利率的提高可能降 低而不是增加银行的预期收益,银行宁愿选择在相对 低的利率水平上拒绝一部分贷款要求,而不愿意选择 在高利率水平上满足所有贷款人的申请,信贷配给就 出现了。
三、激励机制设计模型
2、 分布函数的参数化方法:
max v( s(x)) f (x, , a)dx
a,s(x)
s.t.(IR) u(s(x)) f (x, , a)dx c(a) u (IC) u(s(x)) f (x, , a)dx c(a) u(s(x)) f (x, , a)dx c(a),a A
二.信号传递:Spence(1974)劳动力市场模型
雇员的教育程度可以作为信号向雇主传递有关 雇员能力的信息,因为接受教育的成本与能力成反 比,不同能力的人的最优教育程度是不同的。
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与契约理论
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与契约理论产权理论和契约理论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和经济行为。
产权理论关注的是资源的归属权和使用权,而契约理论则关注经济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和合作方式。
本文将以介绍和探讨这两个理论为主线,旨在深入了解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和契约理论。
一、产权理论产权是指对某种资源或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等权利的归属。
产权理论研究产权制度对资源配置和经济行为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中,产权明晰、可交易和可分割的资源能够有效地激励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产权理论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 产权定义与分类产权定义了资源归属权和使用权,其分类按照产权的性质和范围进行,包括私有产权和公共产权。
私有产权是产权归个人或组织所有,享有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公共产权是指资源归社会公众所有,如公共设施和自然资源。
1.2 产权的保护与转移产权保护是指国家法律和制度对产权权益进行保护和承认,保证产权所有者能够享有其合法权益。
产权转移是指产权所有者通过市场交易、遗赠、转让等方式将产权权益转让给他人。
1.3 产权制度与资源配置产权制度是指规范资源归属和使用的法律、规则和制度,包括产权的设立、变动和消亡等。
良好的产权制度能够激励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创新,提高经济效率。
不完善的产权制度则会导致资源流失、效率低下和经济不稳定等问题。
二、契约理论契约理论是研究经济主体之间契约关系和合作方式的理论框架。
契约是指经济主体之间为了实现共同利益而达成的协议或合同。
契约理论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契约的属性和类型契约的属性包括信息不对称、风险和不确定性,不同类型的契约包括完全契约、不完全契约和隐性契约等。
完全契约是指涵盖所有可能情况的详细协议,而不完全契约则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需要通过法律和机构进行补充。
隐性契约是指双方默契或非书面约定的契约。
2.2 契约的履约与违约契约的履约是指契约各方按照约定的条件和规则履行合同。
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来龙去脉
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来龙去脉(一)20世纪70年代,伴随信息经济学的异军突起,经济学家开始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研究微观经济主体的激励问题。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框架是,将博弈主体分为委托人和代理人两类,并将两者之间的交易看作一种契约(contract),研究委托人如何通过收入转移和风险分担来激励代理人。
因此,信息经济学又可称为代理理论、契约理论和激励理论。
早期的契约理论假定契约是完全的(complete),即缔约双方可以考虑到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并以可证实的条款写入合同之中,而且合同能够被第三方(如法院)无成本地强制实施,因此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在事前设计精细的激励机制。
然而,由于有限理性和交易费用的存在,现实中的契约通常是不完全的。
首先,缔约双方难以预料到未来的所有或然事件,因为世界存在不确定性;其次,即便缔约双方知道会有不确定性,也难以用某种共同语言来描述所有的不确定性;再次,即便缔约双方能够预料并且描述某种不确定性,也难以用可证实的方式写入合同之中并且被第三方实施(Hart,1995)。
如果契约是不完全的,那么事前精细设计的机制可能在事后失去了效果,当事人不如在事前签订一个简单的契约,然后在事后进行再谈判。
出于对完全契约假设的不满,以及从另一个角度设计最优契约的动力,催生了一个新的经济学分支——不完全契约理论(incomplete contract theory)。
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早期思想可以追溯到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
他在1937年那篇经典论文中指出,“由于预测的困难,关于商品或劳务供给的契约期限越长,那么对买方来说,明确规定对方该干什么就越不可能,也越不合适”(Coase,1937,p391)。
进一步,科斯暗示,如果契约越是不完全,那么一种称之为“企业”的关系就会出现。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从类似的角度讨论了雇佣契约和销售契约,认为前者是一种权威关系,即雇员在一定范围内服从雇主的指挥(Simon,1951)。
契约理论习题与答案(新制度经济学)
一、单选题1、契约安排是什么的结果?A.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B.人们为了减少交易费用C.人们为了划清势力范围D.人们为了控制资源流转方式正确答案:B解析:任何契约安排都是人们为了减少交易费用选择的结果。
2、雇员与雇主之间各种书面的心照不宣的复杂协议是指?A.不完全契约B.隐性契约C.第三方履行契约D.激励契约正确答案:B解析:隐性契约又称默认契约,它与显性契约相对比,是用来阐述雇员与雇主之间各种书面的心照不宣的复杂协议的。
3、下列不属于威廉姆斯刻画契约特征的是?A.价格B.资产专用形式C.个人偏好D.安全措施条款正确答案:C解析:威廉姆斯使用三个变量来刻画契约的特征:价格、资产专有性、安全措施条款。
价格是激励的一个关键成分(加上对暗含的信息处理的强调);资产专用形式(更一般的是交易的特征)是契约的持久性和完备性的主要决定因素;安全措施条款是实施的一种手段。
4、由于人在神经生理和语言方面能力以及外在事物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愿望上是追求理性的,但是在实际中只能有限地做到这一点。
以上描述属于产生不完全契约的哪一个条件?A.人的有限理性B.交易成本的存在C.信息不对称D.语言使用的模糊性正确答案:A解析:由于人在神经生理和语言方面能力以及外在事物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愿望上是追求理性的,但是在实际中只能有限地做到这一点,人类的理性总是有限的。
5、机会主义行为是指人们在交易过程中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谋求自身的利益。
机会主义行为又分为事前的机会行为和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
前者是指?A.道德风险B.逆向选择C.效用最大化D.理性行为正确答案:B解析:所谓的机会主义行为,也就是指人们在交易过程中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谋求自身的利益。
机会主义行为又分为事前的机会行为和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
前者是指逆向选择的情况,后者是指道德风险的情况。
6、交易作为人们的一种经济决策活动,只要人们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A.交易的不确定性B.交易发生的频率C.交易的持续的时间D.对长期交易专有投资程度要求实现供应成本最小化或资产专有性正确答案:A解析:交易作为人们的一种经济决策活动,只要人们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
交易成本与契约理论
交易成本与契约理论在经济学领域中,交易成本与契约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交易成本指的是完成一项交易所产生的各种成本,包括信息收集、协商和监督等;而契约理论则是研究当事人如何通过契约来解决交易中的问题,以实现最大化的利益。
一、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由经济学家奥利弗·威廉姆森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
该理论认为,在市场交易中,除了商品和货币交换的成本外,还存在着一系列的交易成本。
这些交易成本包括搜索成本、信息不对称成本、谈判成本、执行成本等。
1. 搜索成本搜索成本是指在市场中寻找和筛选交易对象的成本。
当买家和卖家需要互相找到合适的交易对象时,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进行搜索和比较。
搜索成本的高低取决于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和交易对象的多样性。
2. 信息不对称成本信息不对称成本指在交易过程中,买方和卖方拥有不同的信息,导致一方处于劣势的成本。
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交易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并增加交易的不确定性。
3. 谈判成本谈判成本是指在交易过程中达成协议所需要的成本。
买方和卖方需要进行多轮的谈判,就交易价格、数量、交货期限等诸多问题进行协商和讨论。
谈判成本的高低取决于交易双方的谈判技巧和协调能力。
4. 执行成本执行成本是指在交易完成后,需要履行合同所产生的成本。
执行成本包括合同履约的各种费用,如交付商品的运输费用、检验费用、维修费用等。
此外,还包括在合同违约情况下的法律诉讼费用等。
二、契约理论契约理论是研究当事人如何通过契约解决交易问题的理论体系。
契约可以理解为一种规范行为的协议,通过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降低交易中产生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1. 契约类型根据契约的性质和规模,可以分为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
完全契约是指交易双方对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进行详细约定,包括交付方式、品质标准等;而不完全契约则是指交易双方对某些细节或不确定因素没有进行明确约定,需要依靠后续协商或法律制度来解决。
2. 规范契约规范契约是指通过约定明确的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交易行为。
微观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和交易成本
微观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和交易成本在微观经济学中,契约理论和交易成本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契约理论是指在不完全契约的情况下,人们如何通过合作来完成交易的理论,交易成本则是指完成一项交易所需的实际成本。
本文将从契约理论和交易成本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契约理论契约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科斯于1937年提出,主要是研究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人们之间如何利用私人契约来进行交易,并使得双方获得最佳效果。
契约理论的核心在于对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处理和协调。
在一个经济活动中,通常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风险,比如生产厂商不确定市场需求、买家不能确定产品质量等情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通过契约来进行协调和约束。
契约可以分为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
完全契约是指各方在交易前可以预见到所有可能的情况,并对交易进行详细规定。
而不完全契约则是指合同无法完全规定合作行为。
在不完全契约情况下,人们通常采取一些机制来约束另一方行为,比如承诺、诚信、采取博弈策略等。
此外,契约理论还涉及到贝叶斯博弈和信息不对称等概念。
二、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指完成一项交易所需的实际成本,包括信息收集、谈判、签订契约、履行契约等一系列成本。
简单来说,就是完成一个交易所需要的各种费用,不仅仅是货款和运费等直接成本。
交易成本可分为三大类,分别为搜索成本、谈判成本和执行成本。
1. 搜索成本搜索成本是指为了找到适合的合作伙伴而进行的信息搜寻和评估,包括信息收集、分析、比较等一系列活动。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大量的信息在各种媒体上发布,但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要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可靠的信息并进行比较是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的。
2. 谈判成本谈判成本是指交易方双方在签订合同之前的沟通和协商成本,包括时间、人力和资源等。
在很多情况下,交易方可能存在分歧和矛盾,需要通过谈判来协调和解决。
在谈判过程中,要涉及到双方的利益、信任、诚信等因素,谈判成本往往会占据一定的成本比例。
3. 执行成本执行成本是指在合同签订之后,双方要履行契约的实际成本,包括合同的执行监管、追索款项、承担违约责任等一系列活动。
契约理论——隐性合约理论
U(w)= U(w,1)
(2)
•在工人失业条件下,来自失业福利(b)的效用为:
v(b)= U(b,0)
(3)
•由于热爱劳动并不是人们的天性,因此,当U(w)> v(b),且w>b时,人们才选择劳动或工作。
•假定w=w*时,U(w*)=v(b),那么,w*即为保守工 资水平。
•假定工人是风险规避者,以使U(w)和v(b) 成为凹函数, 即二阶导数为负数。
契约的分类:
1
2
3
完全契约与不完全 契约:
完全契约:缔约双 方对契约条款产生 争议时,第三方能够 强制其执行. 不完全契约:又称” 完整的不完全契约”
显形契约与隐性契
约:
隐性契约又称默认 契约,是用以阐述 雇主 和雇员之间
各种书面的心照不 宣的复杂协议的契 约.
自我履约协议和第 三方履行契约:
雇主与员工非对称信息的分类非对称信息外生的非对称信息内生的非对称信息隐藏行动隐藏信息客观事物本来具有的不是交易人所控制的契约签订以后其他人无法观察的事后也无法推测的行为当事人的行动不为人知当事人的知识个人特征不为人知精品资料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缔约发生时契约发生之前契约发生之后信息不对称发生在契约之前则为事前非对称信息市场上只剩下质量低的商品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逆向选择模型研究事前非对称信息是为了降低信息成本问题例子
隐性合约理论,正是以这种隐含合同的形式阐明工资和非自愿失业之间的 关系。
• 隐性合约的基本思路:
雇主对风险的厌恶程度低于雇员,因此,雇佣合同中包含一些保险因素, 对雇主而言是有利的。
例如,雇主在合约中向雇员提供某种保险,以避免因劳动边际产量的变 化而引起工资波动。
• 隐性合约理论关于工资的确定:
激励问题与契约理论
激励问题与契约理论在经济学中,激励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激励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来影响个体的行为,以达到某种目标。
在市场经济中,激励机制是推动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等原因,激励机制往往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契约理论是研究激励问题的重要工具和框架。
契约理论认为,个体之间通过契约来规范行为,以达到双方的最大化利益。
契约可以是明确的书面合同,也可以是隐含的口头约定。
在契约中,各方约定了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
在契约理论中,激励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指的是在交易之前,一方对交易对象的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从而导致交易的不对称性。
例如,在劳动市场中,雇主往往无法准确了解到应聘者的能力和素质,从而导致雇主在招聘过程中面临逆向选择问题。
为了解决逆向选择问题,雇主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如面试、背景调查等,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道德风险指的是在交易之后,一方对交易对象的行为进行操控或控制的问题。
例如,在保险市场中,保险公司很难完全了解到被保险人的真实情况,从而导致保险公司面临道德风险问题。
为了解决道德风险问题,保险公司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如合同约束、监管等,以确保被保险人的行为符合契约约定。
在契约理论中,激励机制的设计是解决激励问题的关键。
激励机制可以通过激励约束、奖励和惩罚等手段来影响个体的行为。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机制。
价格的变动可以引导个体的行为,使其适应市场需求和资源配置。
此外,契约的设计也可以通过约束和奖励来影响个体的行为。
例如,在劳动市场中,雇主可以通过工资水平、晋升机会等来激励员工的工作表现。
然而,激励机制的设计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激励机制设计的主要障碍。
信息不对称指的是交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所拥有的信息不平等。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的产生。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采取信息披露、监管、信用评级等手段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契约理论的文献综述
契约理论的文献综述科斯开创了契约理论研究的先河,在他的理论中,他将企业理解为一种不同于标准的市场交易的契约。
在科斯之后人们对契约理论的研究按两个方向发展。
第一个方向是委托-代理理论,其核心是设计出一套有效的机制来激励代理人“说真话”和“不偷懒”。
这个机制认为可以将所有的可以预见到的或然事件都涵盖在其中,是一个不需要再谈判的完全合同,因而这些理论也被称为“完全契约理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为阿尔钦、莫里斯、格罗斯曼和张五常等。
第二个方向是威廉姆森和哈特等人提出的“不完全契约理论”。
而完全契约理论把参与博弈的各方当事人放在一个委托-代理框架下处理,把所有的交易和生产关系抽象为一种契约关系。
在完全契约理论的假设中,在当事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完全理性的委托人总是可以设计一个最佳契约,该契约充分考虑了所有可能出现的或然状态,并能够无成本的被第三方强制执行。
在完全契约理论下通常认为产权结构和权威是不重要的,因为通过契约安排总是可以实现最佳效果。
在完全契约理论下,虽然当事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但是在当事人能足够的理性预计到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从而设计出恰当的合同,并且这些合同就算是不能得到自我执行,也能在第三方的干预下得到很好的执行,这就并没有触及契约的本质,即企业是凭借权威来配置资源的特殊组织。
同时我们无法知道企业的契约关系与其市场的契约有什么区别,我们也就无法知道哪些交易应该纳入到企业中,而哪些交易应该在市场中完成,即无法确定企业的边界,这些也是完全契约理论的不足之处。
在完全契约理论中假设当事人是完全理性的,这个假设遭到了许多经济学家的抨击,因为这个假设不符合现实生活中的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可能预见到所有的情况,即使预见到了也不能把所有的条款都写入契约,因为这样做的成本过高,所以契约一定是不完全的。
这就发展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又有两个分支:以威廉姆斯为代表的交易费用经济学派、以格罗斯曼和哈特为代表的产权理论学派。
第五章 契约理论
不同土地契约形式存在的原因
张五常提出了一个假说:契约安排是为了在
交易成本的约束下,使从风险的分散中所获 得的收益最大化。
农业中有三种主要的契约形式,即定额租约、
分成契约和工资契约。虽然私有产权所有者 可以自由选择这些形式,但经验观察表明, 契约的选择类型在各地不一样。
1.假定自然风险不存在,只考察交易成本
契约与制度的比较
契约的本质是交易的微观制度。作为微观制度
的契约是与交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的作用 范围一般仅限于参与交易的契约当事人。而一 般所说的制度则是共同遵守的正式或非正式规 则。作为微观制度的契约总是服从于一定的高 于它的制度的制约。 对于契约与制度的区分,应该说,契约带有更 多的私人、自由性质,而一般意义上的制度则 含有更多的公共、强制成分。
(1)标准(规范)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方法,它遵 循传统微观经济学,并将重心放在有约束的个人 效用函数最大化问题上。该理论关注契约各方所 具有的不对称信息问题,强调激励契约的设计以 减少委托代理关系中常见的两种机会主义行为, 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2)实证代理理论分析方法,它主要与“监督技 术和以…合约以及组织形式作担保的技术”有关。 这种分析没有任何形式化的微观基础。
使用通用技术,另一种用专用技术。后者需要进行更大 的投资,去购买专用固定资产,以便更有效地满足稳定 不变的需求。用k表示购买专用资产的投资量,对于使 用通用技术设备进行的交易,k=0。如果交易使用的是 专用技术,则k>0。 对于k=0的交易,简单的市场合同足够了,但如果交易 中有巨额专用资产面临风险,就需要交易双方设计出一 种安全措施,以保护此后交易中的投资的安全。这种安 全措施的作用程度可用s来表示。如果s=0,则表示不采 取这种安全措施;如果决定要采取安全措施,则用s>0 表示。
芝加哥学派名词解释
芝加哥学派名词解释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初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想流派。
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对市场机制的研究和强调市场自由,以及运用经济学方法对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以下是对一些与芝加哥学派相关的名词的解释:1. 市场机制(Market Mechanism):市场机制指的是通过供求关系来协调资源配置和决策的方式和规律。
芝加哥学派认为市场机制是一种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能够自动调整供求关系,使经济系统运行更为稳定。
2. 市场自由(Market Freedom):市场自由是芝加哥学派非常重视的概念,指的是市场在没有干预和限制的情况下自由运行的状态。
学派认为市场自由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促进经济增长,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反对过度干预和管制。
3. 边际分析(Marginal Analysis):边际分析是芝加哥学派经济学方法的基础。
边际分析强调在做出决策时要考虑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即额外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出或消费所带来的变化。
通过对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的比较,可以得出最优决策。
4. 合约理论(Contract Theory):合约理论是芝加哥学派在契约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该理论研究了在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经济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冲突,强调通过合理的契约设计能够解决各种合作问题,并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5. 金融市场效率(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金融市场效率是芝加哥学派对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的解释。
该理论认为金融市场能够迅速反应所有信息并及时调整价格,即市场价格能够充分反映资产的内在价值。
金融市场效率假设对于证券投资和风险管理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6. 法经济学(Law and Economics):法经济学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将经济学和法学相结合,研究法律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法经济学认为法律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通过法律制度的设计和完善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的效率。
第五章 契约与委托——代理理论
埃奇沃斯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现代契约理论。 他假设交易者在签订了契约以后,又可以找到 更好的机会重新签订契约,而且可以反复进行, 直到供求双方对现状满意不再继续签约为止。 埃奇沃斯认为:1,每一个经济行为者只能为自 利所驱使,他的行动与他所影响的其他人是否 同意无关,如果不同意可称为战争,如果同意 可称为契约; 2,当某些缔约者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而重新签 约时,在履约期内,经济竞争实际上是在契约 范围内进行的;
当商品描述精细到如此程度,以至于进一步的 加工难以产生可以想象得出来的种类,能够提 高行为者满足程度的配置时,这种商品就是阿 罗一德布鲁商品。 在阿罗德布鲁范式中,基本契约就是若干具体 数量单位的指定商品在指定的日期和地点进行 交易。按照商品一地点日期一事件组合的具体 报价,实现这种现货交易。
许多商品交易可以通过适当组合基本契约来实 现。就整个经济体系而言,存在生产者和消费 者两种经济行为。生产者选择一个生产计划, 消费者选择消费计划。 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各自的计划中按照给定的价 格确定他们每一交易中商品投入产出净价值之 和或净财富现值。 整个经济体系的均衡就是由这种价格集、生产 计划集和消费计划集构成的,使得每个生产者 在生产可能集中有最大现值,每个消费者在预 算约束下达到偏好极大化,每一次交易中每种 商品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即达到一般均 衡。
在阿罗一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中,每个经济行 为者只需要考虑他自己的目标(偏好或利润) 和价格就足够了。 阿罗一德布鲁模型依赖于理性预期,考虑了资 源可获得性的不确定性和生产可能性的不确定 性,也研究了信息不对称性和不完全性问题。 阿罗德布鲁范式就是在一般均衡交易模型基础 上建立的一套交易理论体系。
由于阿罗一德布鲁模型是个十分庞大的体系, 我们仅对其中有关契约部分的论述进行分析。 在阿罗一德布鲁范式中,商品概念很重要,因 为市场交易就是各种不同的商品交易。 一般而言,商品的区别不仅在于商品物质特征 以及获得和使用商品的地点与日期,而且在于 获得和使用商品的环境。商品的种类定得越精 细,可供行为者交易的范围就越大,也就是市 场契约集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继承并发展了瓦尔拉斯的一般均 衡理论。与前辈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相比,希克 斯的均衡理论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希克斯以帕累托 的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图作为其一般均衡理论的 理论基础。其次,希克斯通过价格变化产生的收入效 应和替代效应,系统阐述了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于 该种商品本身和其他商品所产生的影响,从而 形成了 其自身的静态交换均衡理论。再次,希克斯把不同时 间发生的交易当作不同的交易,以贴现价格代替实际 价格,这种修正就将静态均衡的分析应用于动态均衡 中来,为动态均衡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虽然希克斯的均衡理论基本上仍然是静态的理论,但 希克斯的动态均衡理论已经开始注意时间、过程和各 阶段的发展变化,认为人们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 不再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作为实现均衡的前提,在他 的动态均衡理论中预期弹性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小。
一份完全契约需要具备以下条件:契约条款在 事前能够明确地写出,事后能够完全地执行;当 事人还能够准确地预测在执行契约过程中所发生 的不测事件,并能对这些事件出双方同意的处理; 当事人一旦达成契约,就必须自愿遵守契约条款, 如果发 生 纠 纷,第 三 者 能 够 强 制 执 行 契 约 条 款;契约对当事人的影响只限于缔约双方之间 发生,对第三者不存在外部性;每一契约当事人 对其选择的条款和契约结果具有完全信 息;存在足够多的交易者,不存在有些人垄断签 约的情况;契约签订和执行的成本为零。
2、阿罗—德布鲁模型与不完全契约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在其 出版的 《纯粹经济学要义》一书中首先提出 的。在这本书中,瓦尔拉斯所采用的均衡分析 模式,被认为是新古典经济学一般均衡的典范。 在假设没有资本和货币也不关注生产活动过程, 所有交易都发生于商品与商品之间的直接交换 的前提下,瓦尔拉斯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纯粹交 易经济模型。瓦尔拉斯通过设计一个卖者报价 的机制,解决了每个交易者在既定条件下的个 人效用最大化满足和市场上的供求均衡,从而 实现一般均衡状态。
(2)基本逻辑
契约天然是不完全的,求助第三方来维持契约 关系不仅成本巨大,而且可能根本无法证实。 这就需要求助于一种私人秩序或治理结构来 “注入秩序、转移冲突,实现双方共同利益”。 不同性质的交易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的契约,对 应于不同类型的治理结构。最优的治理结构是 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事前交易费用和事后交易 费用的治理结构。
(5)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 要使两种商品X和Y在两个消费者A和B之间 的分配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则对于这两个消 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相等, 即: MRSAXY=MRSBXY
1、纯交换模型的均衡与完全契约理论
完全契约签订后,若缔约方对契约条款产生争 议,第三方比如法院 能够强制其执行。一份 完全契约的订立需要满足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的条件:主观方面是契约的订立者必须具备个 人的理性,客观方面是签订契约的环境必须是 一个类似于完全竞争的环境。
阿罗和德布鲁在希克斯创立的一般均衡交易模型 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一般均衡理论,创立了 阿罗 - 德布鲁模型。在引入了不确定性之后, 埃奇沃斯方盒中的 “契约曲线”可以被解释为对 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下的帕累托最优的长期契 约集合。阿罗-德布鲁模型以阿罗-德布鲁或有 商品和人们的理性预期为前提,构造了完全契约 模型。在阿罗-德布鲁的完全契约模型中,每个 经济行为者只需要考虑他自己的目标和价格就足 够了,每个经济行为者完全有能力预测契约终了 之前的所有未来价格。
一、不完全契约理论相关概念界定
1、完全契约 完全契约是指缔约双方都能完全预见契约 期内可能发生的重要事件,愿意遵守双方所签 订的契约条款,当缔约方对契约条款产生争议 时,第三方劝说法院能够强制其执行。完全契 约是以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为前提。 2、不完全契约 不完全契约是指缔约双方不能完全预见契 约履行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无法达 成内容完备、设计周详的契约条款。
对于契约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解 决,就 成为现代契 约理论所 研 究的核心问题。 现代契约理论首先区分了完全契约与不完全契约 的概念,从完全契约这个概念所假设的条件出发, 分析其与现实条件不一致的地方。所谓不完全契 约,是指由于个人的有限理性、外在环境的复杂 性和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契约当 事人或契约的仲裁者无法证实或者观察一切,造 成契约条款的不完全,需要设计不同的机制以对 付契约条款的不完全性,并处理由不确定事件引 发的有关契约条款带来的问题。
不完全契约理论
2016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奥利弗· 哈特 本特· 霍姆斯特罗姆 (Oliver Hart) (Bengt Holmstrom)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 麻省理工大学大学教授
目录
一、不完全契约理论相关概念界定 二、由完全契约理论到不完全契约理论 三、不完全契约理论的不同进路 四、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挑战和展望
一、不完全契约理论相关概念界定
3、剩余权利:契约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权利 4、特定权利:契约中明确规定的权利 5、资产专用性:指用于特定用途后被锁定很 难再移作他用性质的资产,若改作他用则价值 会降低,甚至可能变成毫无价值的资产。这对 资产要素转移难易程度进行评价的概念
一、不完全契约理论相关概念界定
(4)纵向一体化问题
契约的双方治理:又被称为关系法契约治理结构,这 种关系法契约适合于持久的、复杂的、具有适应性的 交易,实际上就是事后适应性在契约关系治理中的运 用。通常市场交易双方对于消费品和中间产品所获得 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对于消费品而言,产品质量和数 量不能适应消费需求和市场定价需求时,一般采取质 量与数量调整的做法,而这种调整更具有兼容激励的 作用。如果交易双方都有维持合作关系的愿望,那么, 通过明示方式表明他们的意见,就能按照双方都能信 赖的条款做出调整。而对于中间产品,可以采用两类 专用契约治理结构:一是双方结构,其中双方都自主 行事;二是统一结构,即不是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而 是在组织或企业内部进行交易。很显然,这种治理结 构的关键在于交易双方的相互适应性,适应性已成为 经济组织降低交易成本的核心问题(威廉姆森,2003)。
3、不完全契约形成的原因
由于预测方面的困难,有关物品或劳务供给的 契约期越长,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小,从而买方也 越不愿意明确规定出要求对方干些什么。 ——科斯
3、不完全契约形成的原因
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 交易成本 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 不确定性:经济活动中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
三、不完全契约理论的不同进路
1、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TCE 2、哈特产权理论PRT
1、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TCE
(1)威廉姆森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基本假设 人的假设:契约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 有限理性:人在处理信息时的能力有限,它来 自于环境和行为的不确定性。 交易环境的假设:存在正的交易成本;资产专 用性
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永久性契约和短期契约 都是不合适的,就应该考虑纵向一体化。
(4)纵向一体化问题
(4)纵向一体化问题
交易可分作不同的类型,为了研究每种交易关系 及其相应的治理结构,威廉姆森把交易关系分为 两横三纵的矩阵共包括六类,由于交易属性的差 异,交易存在多样性,用简单的治理结构解决复 杂的交易问题会把事情搞乱,而用复杂的治理结 构解决简单的交易问题成本太高,因此必须选择 多样性的契约治理结构。按照威廉姆森的理解, 对契约关系有效治理结构的选择主要有四种:契 约的市场治理、契约的三方治理、契约的双方治 理及契约的统一的治理。
二、由完全契约理论到不完全契约理论
1、纯交换模型的均衡与完全契约理论 从根本上讲,契约的出现起因于分工和交换, 一个社会集中不同的人从事不同的工种,这就是 分工,通过不同性质的技术界面所发生的产品和 劳务的转移就是交易。不同工种的人需要通过互 利的方式来交换与分配他们的产品,通过交易保 证分工的继续。契约及其伴随的交易之所以发生 是因为交易能够产生 合作剩余”。因为缔约双方 都对对方的资源评价要高于对方,才产生了订立 契约的基础,双方对于对方所给对价的评价高于 对方的部分就构成了“合作剩余”。
在这种报价机制中,假设所有交易者都在一个市 场中相遇,且都是竞争价格的接受者,这样,拍 卖商的每一次报价,都会引导市场参与者采取相 应的行动。在一个只有两种商品的市场中,拍卖 商的报价过程很快就会在一个商品交换数量的点 上达到稳定状态,实现市场供求均衡。由于假设 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各个市场彼此相通又自由 竞争,整个市场将按照价 格影响下的供求 规律 变化,逐渐接近一般均衡状态。瓦尔拉斯的一般 均衡状态的实现建立在以下前提假设的基础之上: 1.要求市场的参与者拥有关于市场的完全信息; 2.交易过程不存在不确定因素;3.市场中有 足够的参与者,市场自由且充分竞争。
(4)纵向一体化问题
契约的市场治理:又称为依约治理结构和完全契 约,主要适用于计划性交易。由于是在非资产专 用性条件下,对于偶然性或经常性的交易可采用 的契约的市场治理结构。威廉姆森认为,当相同 频率的交易或相同交易种类被合作者所熟悉时, 协商调解的决策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无疑,这是 交易成本较低的治理结构。 契约的三方治理:又称为调解治理结构,主要适 用于可信性交易和竞争性交易。鉴于双方专用资 产交易的成本太高,显然需要有一种中介性的制 度形式,才能建立相应的治理结构。借助于第三 方的帮助(仲裁)来解决纠纷,并对双方行为做出 评价。广泛采取仲裁这种专业性的补救措施,是 为了达到持久合作的目的。
在阿罗-德布鲁模型中,考虑了未来的不确定问 题,也研究了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性的问题。该 模型所依赖的假设条件与现实市场相差甚远,但 是如果放松了这些条件,现实中存在的不确定性 以及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现象就会出现契约 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一旦脱离了 新古典经济学的完美市场假设,那么契约可能无 法达成。吸取了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内容的 阿罗-德布鲁模型,更加紧密地与契约理论结合 在一起,促使了新古典契约理论到现代契约理论 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