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主要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增强兴趣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这些图形的特征,并通过操作活动辨别和区分它们,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和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
教学措施包括给学生充分机会通过操作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和准备教具如课件、图形卡纸和实物等。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能辨认各种图形并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是丰富直观体验和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包括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和学具等。
教学过程包括复和探究新知,让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出图形,并讨论图形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图形的拼组,通过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在本节课中,老师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图形。
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他们学过的图形,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小组内评一评,展示作品。
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优质教案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与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2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教材第2页的例1、第3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1、第2、第3、第6题。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画各种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感受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及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每组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课件、投影等。
老师说物体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物体。
1.画一画,揭示概念。
(1)出示长方体积木。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PPT课件
25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复习导入
比一比、算一算 9+8= 17 35+20= 55 4+7=11 32+5= 37 20+78= 98 3+9= 12 4+71= 75 32+50=82
26
看图列式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复习导入
29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举例讲解
还可以怎样算?
说说24+9你 是怎样计算的。
24+9= 33
63
先算24+6=30, 30
再算30+3=33。
30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举例讲解
24+9= 33
20 4
13
说说24+9你又 是怎样计算的。
先算4+9=13, 再算20+13=33。
10+20= 30
我还可以用计 数器来帮忙。
你还有别的 你是怎样算的想?法吗?
我我是是用这摆样小想棒的的:方1个十加 法2个帮十助得计3算个的十。,是30。
7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探索新知
你还是可怎以样怎算样的想??
30-20= 10
我 个是十这得样1我个想还十的会,我小:用是也棒3计个1来是0数十。算用器减的摆来2。算。
3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典题精讲
快乐的小猴。(说一说 里能填几)
67+2=6 9
38+4= 4 2
9+19= 2 8
46+7= 5 3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学以致用 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苹果和桃一共有多少个? 50+30=80(个)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试题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试题全册【认识图形(二)】一.连一连·(34分·20+8+6)1.帮小动物找家(用线连起来)2.哪两块拼起来能组成一个长方形·3.小猴手里的钥匙分别可以打开哪扇门?班级姓名座号得分二.数一数·(10分)三.在图形上写合适的数字(正方形里面写上①.长方形里面写上②.三角形里面写上③.平行四边形里面写上④)·(8分)四.用右边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把图形圈起来·(8分)(背面还有试题)五.动手拼一拼·(6分)用()个小用()个小用()个小长方形拼成了三角形拼成了三角形拼成了一一个正方形·一个正方形·个平行四边形·六.“七巧板”里的学问·(12分)1.“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拼图工具·它是由()个三角形.()个正方形和()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2.下面的图形中.是由七巧板拼成的就在下面的括号里画“√”.不是的就画“×”·()()()七.画一画.需要多少块砖才能把墙补好·(4分)缺了()块·缺了()块·八.动手画一画(画一条线段.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两个三角形)·(6分)九.猜一猜(云朵遮住的是什么图形?把它圈起来)(8分)十.折一折·(4分)1.用做一个 .“上”的对面是()·2.用做一个 .“3”的对面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试卷(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想一想.填一填·(23分)1.15-9=()想:(1)破十法(2)连减法(3)算减想加2.13比4多();6比1少()·3.比14少6的数是();比8多7的数是()·4.花落谁家(把“>”.“<”或“=”直接写在房子里)·14-7 8 13-7 5 11-7 13-4 16-9 7 12-5 6 17-9 18-8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4-()=5 6+()=13 17-()=8 13-()=4 ()+7=16 15-()=7 6.卖玩具·班级姓名座号得分二.看谁先过河·(16分)三.鸽子送信(用线连起来)·(16分)四.比一比.算一算·(8分)1.比少()只.比多()只·(背面还有试题) 2.比少()只.比多()只·五.看图列式计算·(12分)1. 2.3. 4.六.解决问题·(25分·最后一题5分)1.原来有13只猴子.现在还有多少只猴子?2.一共要拔17个萝卜·3.池塘里一共有多少只鸭子?4.踢毽子比赛·(1)小红和小壮一共踢了(2)小玲比小红多踢了多少个?多少个?(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问题: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运算定律》一.填一填·(36分)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① 9×4×25=9×(4×25)② 88×125=80×125+8×125③ 121+65+35=121+(65+35)④ 99×3=3×99⑤ 57+38+43=57+43+38()运用了乘法交换律;()运用了乘法结合律;()运用了加法交换律;()运用了加法结合律;()运用了乘法分配律·2.根据运算定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1)24+42+76+58=(+)+(+)(2)(25+7)×4=×+×(3)41×8+59×8=(+)×(4)102×21=×+×3.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 4.用你喜欢的符号表示乘法分配律是()· 5.在○里填上“>”.“<”或“=”·34×27-7×34 34×(27-7)×34 67×88 88×67340÷17+340÷2 340÷(17+2) 32-298 432-300-2 297×7×10 297×7+10 720÷24÷3 720÷(24÷3)班级姓名座号得分二.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5分)1.几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125×8÷125×8=1·………………………………………() 3.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乘法结合律·………………………………………………………………() 4.73×103=73×100+3·……………………………………() 5.420÷5×2=420÷(5×2)………………………………()三.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0分)1.计算376―188―167的简便方法是()·A. 376-(188+176)B. 376―176―188C. 376-(188-167)D. 376+(188-167)2.下面算式中.正确的是()·A. 25×38=25×30×8B. 115-82+18=115-(82+18)C. 103×75=100×75+75D. 125×24=125×8×33.下面算式能简算的是()·A. 200÷25÷4B. 916-85+15C. 20×74×4D. 18×96+44.下面的式子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A. 42×(18+12)=42×30B. a×b+a×c=a×(b+c)C. 4×a×5=a×(4×5)D. 986-201=986-200-1 5.小丽4分钟走了264米.照此计算.走132米要几分钟?()A. 264×(132÷4)B. 264÷(132÷4)C. 132÷(264÷4)D. 264÷132×4(背面还有试题)四.算一算·(30分·12+18)1.直接写出得数·118+82= 450+550= 586-286=240÷6= 12×25= 125×8=38+5-25= 35×40=(25+25)×8=25×4×3= 80÷10+30= 55×5×2=2.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576-135+224-65 25×16 35×10257×98+57×2 41×25-25 525―84―16五.解决问题·(19分·第1题3分.其余各4分)1.一条彩带第一次用去了78米.第二次用去了140米.还剩下22米·这条彩带原来长多少米?2.有一块长方形地.长201米.宽130米·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四年级同学植树.每人植9棵.一班48人.二班82人.两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4.一个运输队有15辆卡车.每辆卡车每次可运粮食125袋.每天运8次·这个运输队每天可以运粮食多少袋?5.有600个乒乓球.每12个装一小盒.每5小盒装一大盒·这些乒乓球可以装几大盒?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试卷(100以内数的认识)一.填一填·(51分·每空1分)1.看图写数.读数·写作:写作:写作:读作:读作:读作:写作:写作:写作:读作:读作:读作:2.数数接力·班级姓名座号得分3.60个一是();10个十是()·4.8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60里面有()个十·5.7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6.与9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7.一个数个位上是3.十位上是6.这个数是()·8.一堆苹果.十个十个地数.数了6次多5个.这堆苹果有()个· 9.把72, 78, 69, 95, 80按从大到小排列起来·>>>>10.下面是百数表中的一部分.请按百数表中的规律填数·二.帮小动物找家(用线连起来)(4分)(背面还有试题)三.花落谁家(把“>”.“<”或“=”直接写在房子里)·(6分)76 67 26 20+5 40+7 55-599 100 62-2 60 58-8 50+8四.计算快乐园·(24分)20+6= 45-5= 98-90= 73-3=48-4= 68-3= 50+30= 87-7=76-6= 6+52= 32+7= 59-6=五.猜一猜(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3分)1.小狗有多少只?2.小鸟有多少只?3.二年级有多少人?六.解决问题·(12分)1.有37个贝壳.10个穿一条手链.能穿几条手链?能穿()条手链·2.学校召开家长会.有45位家长参加·3.树上原来有35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一共有多少只?4.一堆西瓜50个·一年级数学期中班级姓名等级一.算一算·80+5= 60-8= 8+5= 29-9= 86-86=34-7= 5+7= 20+60= 9+10= 8+40=16-7= 17-9= 70-20= 55-50= 15-6=二.比一比,在( )内填上“>”.“<”或“=”·13-9()5 6+70()77 40+5()459+50()60 17-9()9 50+30()80三.填一填·1.43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2.与9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3. 5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再添上1个十是()·4. 按规律写数·(1)13.23.( ).( ).53.( ).( ).83.93·(2)20.40.( ).80.( )·(3) 70 66 625.小方的爷爷的年龄是一个两位数.它的个位是4.十位上是6.爷爷今年( )岁·6.55是( )位数.两个5表示的意义( ).十位上的5表示( )个( ).个位上的5表示( )个( )·7.把32.91.49.50.98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 )<( )<( )<( )8. 看图写数·()()9. 5比12少().14比8多()·10.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位是十位.第三位是()位·四.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由4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数是( )·A.804B.84C.482.小丽的书比20本多得多.小丽可能有( )本书·A.16B.23C.703.在16.60和61三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A.16B.60C.614.在5.10.48.8.60中.最接近50的数是( )·A.48B.5C.60五.数一数.填空·三角形有个.长方形有个.圆有个. 正方形有个·六.连一连·有两个圆的物体有4个面是长方形的物体都是正方形的物体有两个三角形的物体七.列式计算·1.两个加数都是30.和是多少?□○□=□2.被减数是73.减数是3.差是多少?□○□=□七.实践与运用·1.聪聪有35本 .小红有5本 .聪聪比小红多多少本?□○□=□(本)2.(1)小明要买和 .一共需要多少钱?□○□=□(元)(2)比便宜多少钱?□○□=□(元)(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卷(认识人民币)一.认一认.连一连·(13分·7+6)1.2.二.填上合适的人民币单位(元.角.或分)(8分)一个 65()一支 2()5()一个 8()一本 3()6()班级姓名座号得分三.换一换·(10分)1.一张可以换()张·2.一张可以换()张·3.一张可以换()张·4.一张可以换()张·5.一张可以换()张·四.把“>”.“<”或“=”写在合适的地方·(12分)10角 1元 4元6角 6元4角100分 10角 5元2角 5元2分8元 8角9分 3元5角 35角五.聪明的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8分)1.20分=2元………………………………………………()2.一张10元币可以换5张2元币·………………………()3.10张1元和1张10元合起来是11元·………………()4.2张5元和2张2元合起来是12元·…………………()(背面还有试题)六.对号入座(把正确答案前的序号写在括号里)(10分)1.一支圆珠笔的价钱是2元5角.明明带了3元去买圆珠笔.明明带的钱()·①够②不够③正好2.一个文具盒6元.一本笔记本1元5角·买一个文具盒和一本笔记本一共需要()钱·① 6元5角② 7元6角③ 7元5角3.妈妈带了20元钱去买苹果.找回了5元·妈妈买苹果用去了()钱·① 5元② 15元③ 25元4.李老师买一个篮球.付出3张20元的纸币.找回的钱比5元少.这个篮球的价钱是()钱·① 69元② 59元③ 49元5.在2元5角.2元8角.1元9角中.最大的是()·① 2元5角② 2元8角③ 1元9角七.算一算·(24分)3元5角=()角 8元=()角60分=()角 4元2角=()角26角=()元()角 6角5分=()分20元+7元=()元 16元-9元=()元8角+5角=()元()角 3元+4角=()角2元6角+9角=()元()角 1元-3角=()角八.解决问题·(15分·6+9)1.用14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物品(每种物品只能买1个)?用序号表示出来·9元 12元 4元 2元 5元 10元①②③④⑤⑥可以买:(1)(2)(3)2.9元 2元5角 4元8角 3元(1)买一个皮球和一个毽子一共要多少钱?(2)羽毛球比乒乓球贵多少钱?(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试卷【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一.想一想.填一填·(28分·第1题4分.其余每空1分)2.一个加数是42.另一个加数是30.它们的和是()·3.被减数是33.减数是7.差是()·4.计算16-(4+5)时.要先算()法.再算()法·5.3只小猫去钓鱼.每只钓了7条·它们一共钓了()条鱼· 6.32连续加6.写出每次加得的和:32 387.80连续减去8.写出每次减得的差:80 728.小鸟找家(直接把“>”.“<”或“=”写在房子上)·35+6 41 67-9 62-5 58-40 31-347-7 10 79-6 65+8 57+8 76-10 9.在○里填上“+”或“-”.使等式成立·76 6=70 83 6=77 90 7=8364 9=73 29 20=49 63 60=3班级姓名座号得分二.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2分)1.48-5=33…………………………………………………()2.67+2=89…………………………………………………()3.算式75-3中.5和3可以直接相减·…………………()4.丽丽做了20道数学题.红红做了32道数学题.她们一共做了52道数学题·……………………………………………………()5.一班有42名同学.二班有40名同学·二班比一班少2名同学·……………………………………………………………………()6.13-6-3和13-(6+3)的结果相等·………………()三.对号入座(把序号写作括号里)(12分)1.49比40多()·① 9 ② 10 ③ 402.比58大9的数是()·① 49 ② 67 ③ 753. 35-2和35-20计算的结果()·①一样②不一样③不能比较4.有3袋苹果.每袋8个.一共是()个·① 16 ② 24 ③ 325.一箱牛奶有20盒.3箱牛奶一共有()盒·① 20 ② 40 ③ 606.□-50=16.□里的数是()·① 66 ② 56 ③ 76(背面还有试题)四.小马过河·(15分)50+30= 24+8= 73-3=6+42= 85-80= 40+22=32+5= 5+32= 6+57=95-8= 56+8= 48-9=69-9= 89-20= 73-7=。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加与减(一)买铅笔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3页。
学习目标: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1、背“凑十”儿歌。
2、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8= 6+4= 9+6= 10-8= 15-5=8+7= 4+9= 16-5= 8+8= 5+9=3、填一填9+()=13 ()+9=15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文具吗?小兔妹妹和你们一样也买过文具,看看它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课件出示课本主情景图)师:在袋鼠妈妈开的文具店里,小兔妹妹正在买铅笔(板书课题:买铅笔)。
师:谁能说说小兔妹妹说了什么?袋鼠阿姨一共有几枝铅笔?卖给小兔妹妹几枝铅笔?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来试试看?(可多抽两个孩子)(师板书:有15枝铅笔,我买9枝铅笔,还剩几枝铅笔?)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师:解决“还剩多少枝?”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15—9=师:说说你为什么用减法呢?师:15-9怎样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同桌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全班交流,师整理板书。
(1)数数法从15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2)把15分成5和4师:你为什么要分成5和4呢?师板书:15-5=10 10-4=6(3),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 先用10-9=1,再用1+5=6师板书:10-9=1 1+5=6(4),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师板书:9+()=15师:孩子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都是爱东脑筋的孩子。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每课一练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时练及答案《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1、填一填。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________是长方形,________是正方形,________是圆,________是三角形,________是平行四边形。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正方形和长方形一样都是四条边。
()(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3)三角形有三条边四个角。
()(4)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一样,都叫四边形。
()3、下面的一块是从上面哪一块中剪下来的,用线连一连。
4、数一数,填一填。
5、猜一猜后面藏着的是下列几种图形中的哪一种图形?在正确图形下面打“√”。
(1)(2)(3)(4)(5)参考答案1、答案:⑥⑧⑤③④⑨⑦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学过的图形的认识,这里难点在第①②两个图形的辨认,这两个图形不是我们所学的图形,尤其是②,要注意长方形的特点是四条直线并没有弯曲。
2、答案:(1)√(2)√(3)×(4)√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多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即:三角形是三条边,三个角。
3、答案:4、答案:6 0 2 4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图形的掌握情况,本题有一个小迷惑就是图形中没有正方形,但是要求给答案中却有正方形有几个的问题,学生只要很好的掌握了图形的特点就不会犯错。
5、答案:(1)平行四边形(2)长方形(3)正方形(4)圆(5)三角形解析:这道题出了考察学生对基本图形的认识之外还考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是一道思维拓展类型的题目。
《认识图形(二)》第二课时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1、数一数。
(1)()个三角形()个正方形(2)按要求涂颜色。
6、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一个正方形可以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知识要点+奥数思维训练题.doc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认识图形1、认识和会画2、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组成的。
3、缺了几块砖的方法(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缺了( 8 )块4、沿虚线折一折,它变成正方体。
其中①号面与( )号面相对。
方法:中间隔一个①对③,②对⑥,④对⑤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计算方法11-9=□方法一:破十法11-9=2先算:10-9=1,再算:1+1=2方法二:想加法算减法11-9=2因为:9+2=11,所以:11-9=2方法三:连减法11-9=211-1-1-1-1-1-1-1-1-1=22、解决问题(1)选择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解决问题需要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例: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
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分析:两个条件是14只鸡和公鸡有6只。
问题是母鸡有几只?干扰信息:5只鸭。
14-6=8(只)口答:母鸡有8只。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减法)例1: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华比小芳多几个?12-7=5(个)口答:小华比小芳多5个。
例2: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芳比小华少几个?12-7=5(个)口答:小芳比小华少5个。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要求:会填和画表格,自己能给出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一致,分类的结果就一致。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1、按大人和孩子分大人孩子8 4人数2、按男女分男女6 6人数3、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1、45、46、47、()、()、()、()、()10、20、30、()、()、()、()、()三十五接着数5个数是()、()、()、()、()2、10个一(),10个十();我是由8个一和3个十组成(),我是由5个十和8个一组成();我是79,我的前面是(),后面是();我是85,比我少3是()。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目录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 (8)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10)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23)第五单元元、角、分 (40)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45)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
1、看卡片口算。
9+2 9+5 9+3 9+4 9+9 9+8 9+6 9+7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的数。
9+()=119+()=17 9+()=149+()=159+()=169+()=13 9+()=189+()=12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故事导入。
画面: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
声音: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
”(猴妈妈拿出13个桃,对小白兔说)“小白兔,欢迎你到我这儿来买水果,不过我想出个问题考考你,看看你数学学得怎么样?”启发:小朋友们,请你猜猜猴妈妈会向小白兔提出什么问题呢?2、筛选出有效信息。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13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好呢?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摆一摆、算一算。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13-9。
(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盒中的小棒、圆片等进行计算。
对独立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2、说一说、听一听。
提出要求: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并认真听听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课程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数学好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程内容本册教材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活动”三大内容,力求加强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突出所学内容的数学本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领略数学的全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北师大版第一单元:加与减1、买铅笔(十几减9)教学目标:1.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学习目标:1.能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法:谈话法学法:探究法教学准备:铅笔、小木棒、计数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情境导入。
(2)提出问题。
①问题是:有15支铅笔,小兔买了9支,还剩几支铅笔?②还剩几支铅笔,该怎样列算式呢?请学生们小组内说一说。
③15-9等于多少呢?你愿意帮袋鼠阿姨算一算吗?(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买铅笔”的知识。
(出示课题:买铅笔)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1)动手操作。
“15-9”是一个减法算式,你会计算吗?请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想一想,要计算15-9,就是要从多少根小棒中拿走几根?该怎样计算?学生摆一摆,算一算。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
你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别人听吗?请你和你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在说的时候,请小朋友们注意:首先,说的小朋友要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尽量说清楚,让小伙伴听懂你说的;其次,听的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倾听,如果你觉得别人的方法好,要记在心里。
明白吗?赶快把你的计算方法介绍给你的小伙伴吧!(3)汇报交流。
你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呢?谁愿意告诉袋鼠阿姨并展示给大家呢?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
可能有:方法一:从15根小棒里,一根一根的减,一共减去9根,还剩6根。
方法二:把15分为10和5,先从10根里拿走9根,再把剩下的一根和这5根合起来,就是还剩下的6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词语(全册)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词语(全册)第一单元:数字- 数字:表示数量的符号,包括0、1、2、3、4、5、6、7、8、9。
- 数数:一个一个地说出数的名称,用来表达数量。
- 数量:事物的多少,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 数目:用来表示一些事物的总数。
- 数轴:一条直线上按一定规则排列的数字称为数轴,可用来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
第二单元:加减法- 加法: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求出它们的总数。
- 被加数:加法运算中要被加的数。
- 加数:加法运算中要加的数。
- 和:加法运算得出的结果。
- 减法: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求出它们的差。
- 被减数:减法运算中要被减的数。
- 减数:减法运算中要减的数。
- 差:减法运算得出的结果。
- 相等:两个或多个数值一样,没有差别。
第三单元:长度和重量- 长度:物体的大小,可以用长度单位来表示。
- 厘米:长度单位之一,用cm表示。
- 米:长度单位之一,用m表示。
- 千克:重量单位之一,用kg表示。
- 克:重量单位之一,用g表示。
- 轻:重量较小的情况。
- 重:重量较大的情况。
第四单元:复- 大:比较物体大小时,表示较大的一方。
- 小:比较物体大小时,表示较小的一方。
- 多:比较物体数量时,表示数量较多的一方。
- 少:比较物体数量时,表示数量较少的一方。
第五单元:钟表和日历- 时钟:用来显示时间的仪器。
- 小时:一天分为24小时。
- 上午:从凌晨到正午之间的时间段。
- 下午:从中午到傍晚之间的时间段。
- 分钟:一小时分为60分钟。
- 时间:表示时刻的概念。
- 日历:用来记录日期和安排日程的工具。
- 年:时间单位之一,用来表示一年的时间。
第六单元:几何形状- 图形:由点和线组成的形状。
-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
- 长方形:有两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
- 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的图形。
- 圆形:中心到任何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
第七单元:数据统计- 数量:事物的多少,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精品】
人教版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全册教案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 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 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 1 时=60 分,知道珍惜时间。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一、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 约5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 P2~P3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 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册5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5篇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3。
教学目标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熟悉简洁的排列规律,并能依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加动手力量和创新意识。
3、在经受查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制造的欢乐。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发觉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教具学具预备好5支彩笔放在桌面上:大红色、粉红色、天蓝色、草绿色、淡黄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师:刚刚在上课之前播放的那首歌小朋友们熟识吗?是哪一部动画片啊?对,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今日它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睁大眼睛看,谁来了。
(大屏幕出示:喜羊羊)小朋友鼓掌欢送它。
其次个会是谁呢?(大屏幕出示:灰太狼)2、第三个又会是谁呢,陈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大屏幕又出示:喜羊羊)是谁呀,又是喜羊羊,请小朋友连续猜,第四个是谁,你猜……你为什么猜是灰太狼呢?(大屏幕又出示:灰太狼)又是灰太狼。
3、现在,谁能一口气猜出第五个?第六个呢?你能确定吗?为什么这么确定?说说理由。
4、师:像这样一只羊、一只狼;又一只羊、又一只狼;再一只羊、再一只狼,它们排列时的挨次是重复消失的,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排列叫作——规律(板书:规律),今日这节课咱们就和喜羊羊一块儿来——找——规律,(板书:找)。
5、激趣:请看大屏幕,小羊还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3颗星星:懒羊羊带来的是发言星,送给大声发言的珍宝;喜羊羊带来的是才智星,送给爱动脑筋的珍宝;美羊羊带来的是欢乐星,咱们来比比看,哪个小朋友从教师手上摘走的星星最多。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1、师: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再过10天小朋友最喜爱的节日就要到了,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六一儿童节)你看,图上的小朋友们可快乐了,他们把教室布置的多么美丽啊,认真观看,图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来布置教室的?谁会说完整话?再认真观看,你有什么发觉?2、图中有规律?有些什么规律?谁能够用上“又、再”来详细说说图中的”排列规律。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一课一练1
葫芦冲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作业设计第1节:复习加减混合(1)一、算一算。
二、算一算。
4+3-2= 4-2+3= 2+3+4= 9-6+3=8-2-2= 9+1-5= 4+5-7= 3+7-2=1+4+5= 10-4-4= 2+7+0= 7-6+5=8-1-3= 2+6-7= 3+3+3= 7+2-5=10-6+5= 9-2-2= 9-8+5= 10-4+5=三、在□填数。
□+5=9 □+7=10 □+3=82+□= □+3=7 5+□=10四、填空后写出四个算式。
10复习加减混合(2)一、算一算。
9-4= 7-7= 10-5= 6+3= 8+2=10+0= 10-0= 0+9= 5+5= 10-6=9-9= 0+0= 0-0= 9+1= 10-1=二、算一算。
3+7-5= 8-6+2= 10-7+0= 9-6+5=10-6+0= 8-7+1= 3+2+4= 10-3-7=10-6+2= 8-8+8= 10-9+7= 9+3-8=8+2-7= 4+5+1= 7-7+6= 2+3-5=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63+()=10 ()+2=8 ()+()=109+()=10 8+()=9 4+()=9()+6=8 ()+2=7 ()+7=84+()=10认识图形(1)一、填空。
(1)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条边。
(2)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
(3)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4)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5)硬币是()的。
二、有()有()三、给涂上颜色。
四、给涂上颜色。
五、给△涂上颜色。
六、给○涂上颜色。
七、八、计算。
如果△=2,○=3,□=5,那么认识图形(2)一、用下面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可以画出哪些图形?连一连。
二、我会填。
1、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边。
2、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3、硬币是()形;红领巾是()形;课桌面是()形。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同步练习每课一练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同步练习每课一练姓名:班级:一、认识图形(二)第1课时1、连一连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2、填空题1)有(5)个长方形,有(3)个正方形,有(2)个三角形,有(1)个圆。
(2)平行四边形最多,圆最少,长方形和正方形同样多。
3)比多(2)个,比少(1)个。
3、数一数,填一填。
1)从右往左数,是第(4)个。
2)的左边是(三角形),右边是(正方形)。
从左往右数,最后一个图形是(圆)。
(从右往左数,第二个图形是(正方形))图形的拼组第2课时1、数一数5)个。
2、图一图。
1)把下图中的正方形图上红色。
2)把下图中的长方形图上黄色。
3、数一数。
有(2)个△。
有(3)个□。
有(1)个○。
有(1)个□4、下面的图形是从上面哪个图形中剪下来的?连一连5、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或一个长方形。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一、基础训练1、填一填,算一算。
4,3,6,8,7,2,5,92、看谁算得快。
13-9=4,12-9=3,15-9=6,17-9=816-9=7,11-9=2,14-9=5,18-9=9二、能力提升看图列算式。
9+4=13,8+5=13,6+7=13三、思维拓展华华的后面有6人。
第二课时十几减8一、基础训练1、圈一圈,算一算。
15-8=7,17-8=92、看谁算得快。
13-8=5,12-8=4,15-8=7,17-8=9 16-8=8,11-8=3,14-8=6,18-8=10二、能力提升填一填。
原来15本,卖出8本,还剩7本。
三、思维拓展还剩5本,6个。
第三课时十几减7、6一、基础训练1、看谁算得快。
15-7=8,12-6=6,13-7=6,13-6=714-6=8,11-7=4,16-7=9,15-6=92、我会排。
6,7,8,9,10,11,12,13,14,15二、能力提升小强要写28个大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位置。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图形的拼组。
4、100以内的认识。
5、认识人民币。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7、认识时间。
8、找规律。
9、统计。
10、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分析本册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根据整套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的总体结构以及阶段性目标进行设计的,注重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
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的第二册相比较,本册教材增设了“位置”、“图形的拼组”、“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五个单元的新知识。
“位置”和“图形的拼组”是新的关于图形与空间关系的内容;“认识时间”是逐渐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的内容,“找规律”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培养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的内容;“统计”是“统计与概率”正式教学的开始。
三、指导思想根据国家教育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精神,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社会。
凭借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力足于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法着手,培养学生认算能力、辨别能力、应用能力。
四、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人数30人,其中不及龄有8人,其中优生占及龄生的50%,差生占及龄生的25%,优生与差生学习成绩一般相差30分。
从上学年学习情况来看,这个学生计算能力,基本技能都学的比较扎实,优生和中等生的平时作业中基础题都能达到80%的正确率。
但对于用数学一类的练习全班有60%学生不能达到要求。
五、教学目标1、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祖国的情感,并且通过每个单元的主题图教学使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从中感受生命的绿色和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在自然。
2、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等,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整十数。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读、会写几时几分。
3能力目标:通过本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探索乐趣,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和有现实背景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判断能力。
六、教学重难点本册教学重点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是:使每个学生通过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初步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七、教学措施根据上学期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师教学情况,本学期教学措施侧重于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方法;注重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坚持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后获得知识;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
八、具体内容与课时安排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表,按照本学期的实际教学[时间,总共安排了80课时的教学时间。
其中正课16周,每周4课时,总复习5课,期末复习16课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第一课时上下(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教学过程: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CAI)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CAI)显示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1、摆一摆。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1)听口令摆一摆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2、找一找。
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1、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8页的练一练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2、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9页的第3题。
让学生自由的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3、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第二课时前后 (第2页)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3、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让学生看图答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1、说一说(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起来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不同,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生:前师:背对的方向则是————生:后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家庭游戏、知识巩固(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第三课时左右(第3页)教学要求: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