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优秀版)
3、什么是“生态移民” ? “生态移民”是逃 避自然,还是对自然的尊重?
当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其环境承载 力时,就有可能出现种种环境问题,为了保 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应有计划地将一部分人 口迁移到其他有接受能力的地区,这就是 “生态移民”。
(2)大片胡杨树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衰:楼兰的消失和罗布泊的干涸 (1)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温
带荒漠广布,容易引起沙漠扩张。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
坏,水源减少;盲目垦荒,农业用水量加大, 导致塔里木河流量锐减,大片胡杨树枯死; 乱砍滥,砍伐胡杨树,毁林开荒。
三、荒漠化的防治
(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垦殖——放牧— —垦殖的过程,沙丘有三层土壤,说明它历 史上曾有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的措 施。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式,宜农则农, 宜牧则牧。
2、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 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罗布泊
一、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 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 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 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包括土 地沙化、草场退化、农田退化以及土 壤肥力下降导致的土地生产潜力降低 或丧失。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有什么关系? 十分密切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湿 润气流难以到达;
地形——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 水汽的阻隔;
我国土地沙化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我国土地沙化现状及其防治对策随着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我国土地沙化现象日益严重。
沙化对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土地沙化现状我国沙漠化、荒漠化、石漠化等土地沙化类型丰富,沙化程度也不同。
据统计,我国土地沙化面积已经超过250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25%以上,其中严重沙化面积达到80万平方公里。
这些沙化区域多分布在北方和西北地区,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等地沙化情况最为严重。
土地沙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贫瘠化:沙化土壤的肥力和持水能力都较差,导致土地贫瘠化,无法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2.水土流失:沙化土地的地表覆盖物较少,易受风蚀、水蚀等自然力的侵蚀,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3.生态破坏:沙漠化区域的生态系统已经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4.气候变化:土地沙化会导致当地气候变化,如降雨量减少、气温升高等。
土地沙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受阻:沙化土地的肥力较差,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导致农业生产受阻。
2.水资源短缺:沙漠化区域水资源稀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限制,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
3.生态旅游业受影响:沙漠化区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旅游业也受到影响。
土地沙化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居民生活困难:沙漠化区域的居民生活困难,缺乏水、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源。
2.移民潮增加:由于沙漠化区域的土地无法满足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许多人被迫离开家园,成为流离失所的灾民。
3.社会稳定受影响:沙漠化区域的社会稳定受到影响,社会治安问题也随之产生。
二、土地沙化原因土地沙化的原因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因素:气候干旱、降水不足、风力强大等因素是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人类活动:人类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砍伐等活动也是土地沙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措施熊欢(四川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四川自贡643000)摘要:土地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它使土地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
我国市全球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措施,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但形势依然严峻。
关键词:荒漠化危害防治对策1.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它使土地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
土地荒漠化大致有四类:一是风力作用下的,以出现风蚀地、粗化地表和流动沙丘为标志性形态;二是流水作用下的,以出现劣地和石质坡地作为标志性形态;三是物理和化学作用下的,主要表现为土壤板结、细颗粒减少、土壤水分减少所造成的土壤干化和土壤有机质的显著下降,结果出现土壤养分的迅速减少和土壤盐渍化;四是工矿开发造成的,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损毁、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土地流失殆尽,土壤质地出现沙化、颗粒变粗、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减少、保水保肥性能减弱【1】。
(环境学概论吴彩斌,雷恒毅,宁平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06 28页)2.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及其引发的土地沙化被称为“地球溃疡症”,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荒漠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土地资源的不利影响荒漠化破坏土地资源,使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
荒漠化使耕地、草场、林地等可利用土地资源生产力丧失,沦为沙地。
荒漠化使土壤肥力降低。
2.2对植被与环境的危害荒漠化造成森林锐减,天然植被大量死亡。
荒漠地区的植物在极端的自然条件(干旱缺水,冬严寒夏酷暑,昼夜温差大,日照强,风蚀沙埋,土壤粗粒化,多盐碱、石膏等)和长期进化过程中,成功地发展了许多适应机制(包括生态的、生理的、形态结构的、行为的、遗传的,等等),其中许多野生植物是防治荒漠化生物措施的重要植物资源。
荒漠化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与防治措施
荒漠化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与防治措施荒漠化是指原本有生态系统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土地逐渐退化为沙漠或荒漠的过程。
荒漠化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还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防治荒漠化。
荒漠化对人类生活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枯竭:荒漠化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由于土地表面覆盖层破坏,水分难以保持在土壤中,加剧了水资源的流失。
这导致了荒漠化地区的水源枯竭,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
2. 生态系统破坏:荒漠化过程中,植被遭到破坏,土地变得肥沙满眼,无法再生长其他植物。
这不仅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还影响了当地土壤的保持能力。
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系统因此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栖息地,危及当地居民的生计。
3. 城市扩张受限:荒漠化地区的土地贫瘠,无法支撑大规模的城市扩张。
由于水资源匮乏和土地的贫瘠,人们难以在荒漠化地区建立新的城市或扩大现有城市规模,这对人们的居住和经济发展造成了限制。
为了防治荒漠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1. 植被恢复与保护通过大规模的植被恢复计划,可以有效地减缓荒漠化的速度。
植被的根系有助于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此外,植被能够提供栖息地和食物,维护地区生态平衡。
2. 农业可持续发展引入可持续农业技术和耕作方式,例如农田轮作、优化灌溉系统以及适当运用有机肥料等,可以减少土地退化风险。
推动农民采用可持续农业实践,并为其提供培训和资金支持,有助于缓解荒漠化的压力。
3. 水资源管理与节约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节约,包括建设水资源收集和储存设施、改善供水系统的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法规和政策等。
积极推动节水措施,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意识,减少浪费和滥用。
4. 土地保护和管理加强土地保护,限制不适宜的土地开发和利用。
制定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和法规,鼓励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土地的长期保持肥沃和环境友好。
沙漠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防治
沙漠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防治沙漠化是指非沙漠地区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土地逐渐退化成沙漠的过程。
它不仅对土地及植被造成破坏,还对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沙漠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防治沙漠化的方法。
一、沙漠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植被破坏:沙漠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植被的严重破坏。
当土地退化成沙漠后,原本生机勃勃的植被将无法存活,导致植物物种的减少甚至消失。
这将进一步引发生态系统的崩溃,破坏物种多样性。
2. 水资源匮乏:沙漠化造成土地的失水性增加,水源的蒸发增加,水分在地下深处很少会被孤立出来,因此水资源日益匮乏。
随着水资源减少,附近地区的生态系统将无法获得足够的水分支撑,导致植物枯萎,动物迁徙甚至死亡。
3. 土地侵蚀:沙漠化使得土壤变脆弱,容易发生侵蚀。
当强风或暴雨来袭时,沙漠中的薄弱土壤很容易被吹走或冲刷掉,进一步造成土壤流失。
这种土地侵蚀影响植物的根系,阻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导致连锁效应,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防治沙漠化的方法1. 人工造林:为了恢复退化土地上的植被,人们可以进行人工造林的方式。
通过选择适合的植物物种,合理规划植被的分布,可以有效地防止沙漠化的扩散,并有助于保持土壤湿度和保护本土植物的生长。
2. 水资源管理:合理管理水资源是防治沙漠化的关键。
通过建设水库、引水渠等水利工程,收集、储存和合理利用雨水是解决沙漠化问题的重要一步。
同时,应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意识,避免过度开采,确保水源的可持续利用。
3. 防风固沙: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强风对土地的侵蚀。
为了防止风沙侵蚀,人们可以采取措施,如种植抗风沙植物,修建沙墙等。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减少风沙对退化土地的侵害,有助于防治沙漠化。
4. 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是防治沙漠化的重要环节。
通过宣传沙漠化的危害以及沙漠化防治的方法,可以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
总结起来,沙漠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植被破坏到水资源匮乏,再到土地侵蚀,都会对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威胁。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1) 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B )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解析】 草原景观出现在降水量相对较多的 地区,而⑤地降水量在100mm以下,荒漠中出 现了草原,则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或地 下水水源。
(2) 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
的是( C)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 B.①②种草、③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 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5、(2014江苏地理)下图为 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 回答。
(1).该区域修建水库的 主要目的是(A ) ①保障城镇用水 ②开发水能资源 ③蓄水灌溉农田 ④发展水产பைடு நூலகம்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图示区域有沙漠、绿洲,应该位于我国西 北内陆,气候干旱而水源缺乏;修建水库目的是调 节径流季节变化,保障城镇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
6.[2014·课标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 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 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 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 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 范围内。
(1)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解析 注意从铁路和列车两个角度分析危害。
7、(2014郑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包兰铁路全长990千米,其中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 。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 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 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 材料二 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
(2)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B ) ①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②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③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④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沙漠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与防治
沙漠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与防治沙漠化是指原本非沙漠地区逐渐变成沙漠的现象。
它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沙漠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防治沙漠化的方法。
一、沙漠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土地退化:沙漠化使得土地变得贫瘠,土壤的肥力减退,储水能力下降,导致农作物生长困难,甚至无法种植任何植物。
2. 生物多样性减少:沙漠化破坏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许多植物和动物无法适应沙漠化的环境而灭绝。
这对生态平衡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3. 气候变化加剧:沙漠化使得沙尘暴频繁发生,沙尘暴不仅能扰乱当地的气候,还能携带大量的土壤和灰尘,给其他地区造成污染和危害。
二、防治沙漠化的方法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防治沙漠化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过种植耐旱、抗风沙的树种,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风蚀和水蚀的发生。
2.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如修建防风林、防护墙、植草固沙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沙尘暴的发生,保护土地不被侵蚀。
3. 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是防治沙漠化的重要环节。
通过节约用水、科学排水,并采取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减少土地的干旱程度。
三、沙漠化防治的重要性1. 保护环境:沙漠化是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土地所导致的,防治沙漠化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地球上的生命系统。
2. 经济发展:沙漠化是造成贫困和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防治沙漠化可以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
3. 土地资源利用: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沙漠化会使土地变得贫瘠,防治沙漠化可以使土地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沙漠化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我们可以通过相关措施和方法来防治沙漠化。
只有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才能为我们子孙后代创造美好的未来。
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建议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建议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土地的沙漠化和水资源的丧失,使土地失去了原有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防治土地荒漠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为了保持和恢复土地的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以下是我对防治土地荒漠化的建议:第一,加强土地管理和土地保护。
加强对土地的立法和监管,建立健全土地使用和保护制度,严禁非法占用土地和进行乱砍滥伐等行为,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第二,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是防治荒漠化的关键。
要加强水资源的调控和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安排农田排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第三,进行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
植被是维持土地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土地荒漠化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要加大植被恢复的力度,进行树木和草地的人工种植,促进土地的绿化和植被覆盖度的提高。
同时,要加强生态修复,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环境,培育和保护土地的生态功能。
第四,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科技的发展和创新是防治土地荒漠化的基础和关键。
要加强对土地荒漠化的科学研究,探索适应我国土地特点的防治技术和方法。
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土地治理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第五,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加强对土地荒漠化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要鼓励公众参与土地荒漠化防治工作,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活动,共同保护和恢复土地的生态环境。
以上是我对防治土地荒漠化的建议。
土地荒漠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来解决。
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保护和恢复土地的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
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荒漠化是指原本生长着植被的地区由于气候干旱、人类活动等原因,导致植被逐渐减少或消失,土地变成沙漠或半沙漠的过程。
荒漠化不仅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对水资源的影响荒漠化导致土壤水分的流失加剧,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等问题。
由于缺乏水源,生态系统的恢复困难,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并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同时,大量的沙尘暴随风而起,并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荒漠化导致植被逐渐消失,多样性的破坏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土地的生产能力减弱,许多植物和动物无法在荒漠化的环境中生存,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三、对土地的影响荒漠化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土壤侵蚀程度加剧,土地肥力降低,从而影响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发育。
此外,荒漠化还会导致土壤的盐渍化,进一步加剧土地的退化程度。
针对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一、加强植被的恢复和保护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草种播种等活动,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土壤的侵蚀,从而达到稳定土壤、保护水源的目的。
同时,重视对濒危植物和动物的保护,加强生态系统的复原力。
二、推行节水措施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广节水农业和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持水流的稳定,防止地下水位的过度开采,减缓荒漠化过程。
三、加强土地治理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农田防护措施等,减少土壤侵蚀和盐渍化的程度,提高土地的质量。
同时,加强土地的保育,减少土地的开发程度,避免大面积的开垦造成的生态灾害。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荒漠化问题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范围内的挑战。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分享先进的治理经验和技术。
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荒漠化防治的支持,鼓励公众的参与与投入。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1. 引言土地荒漠化,这个听起来有点吓人的词,其实就是指原本肥沃的土地因为各种原因变得贫瘠,甚至变成沙漠。
想象一下,一片绿油油的田野,突然被一层沙子覆盖,成了寸草不生的荒地,真是让人心痛啊!那么,这种现象到底带来了哪些危害呢?我们又该如何治理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轻松聊聊这个话题。
2.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2.1 生态环境的恶化首先,土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不是小事,简直是如虎添翼。
想象一下,很多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鸟儿再也不能在树上叽叽喳喳,青蛙也只能默默无闻地躲在沙子里。
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各种生物都受到牵连,整个环境就变得暗淡无光。
而且,沙尘暴就像调皮的小孩,常常肆无忌惮地袭来,把空气搞得乌烟瘴气,让我们出门都得戴口罩,真是没法呼吸啊!对于那些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来说,这简直是雪上加霜。
2.2 经济损失接下来,咱们聊聊经济损失。
土地荒漠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农民伯伯辛辛苦种的粮食没了,收入自然也跟着水落石出。
农田变成了沙漠,咱们的饭碗可怎么办呢?而且,荒漠化导致的水土流失,像是把资源给白白浪费了,真是心疼啊!再加上,由于土地退化,很多地方的旅游业也受到了影响,游客不愿意来,生意自然也就不好做。
3. 治理措施3.1 生态修复那么,面对这些危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首先,生态修复是个好办法。
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正在努力尝试种植耐旱植物,像是在沙漠里种上小绿植,把干枯的土地变得生机勃勃。
还有就是搞植树造林,种下一棵树,就像种下一个希望,时间久了,荒地也能变成小森林,真是妙不可言!3.2 节水灌溉其次,咱们还可以从用水入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比方说,滴灌技术就像是给植物喝水的“自助餐”,让每一滴水都能被利用到极致。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作物的生长,又能节约水资源,真是一举两得啊!更妙的是,这些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农民朋友们只需要学习就能轻松上手。
4. 结语最后,土地荒漠化真的是个让人揪心的问题,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总能找到办法治理。
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
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一、本文概述荒漠化,作为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全面解析我国荒漠化的现状,深入探究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文章将从多个维度对我国荒漠化问题展开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我们将概述我国荒漠化的基本情况,包括荒漠化的范围、程度以及发展趋势。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荒漠化的成因,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我们将提出一系列防治对策,包括政策层面的引导、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等方面,以期为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荒漠化问题的关注,共同推动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我国荒漠化现状荒漠化,这一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荒漠化主要发生在西北、华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
其中,西北地区受影响最为严重,特别是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荒漠化现象十分普遍。
这些地区的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从类型上看,我国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多种形式。
其中,土地沙漠化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它导致了大片肥沃土地的丧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石漠化则主要发生在喀斯特地貌区,这些地区的地表土层薄,岩石裸露,一旦遭受破坏,恢复起来十分困难。
水土流失则主要发生在坡地、丘陵地区,它导致了土地肥力的下降,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从发展趋势来看,虽然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治荒漠化,但总体来说,荒漠化现象仍在不断蔓延。
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荒漠化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防治荒漠化,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及其治理方案
我国的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1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我国干旱区地域辽阔,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分别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镶盐渍化等4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
日益加剧的土地沙漠化,致使生态环境恶化,不断吞噬着人们的生存空间,严重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表明(2005年公布),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
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183.94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9.77%;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25.93万平方公里,占9.84%;盐渍化土地面积17.38万平方公里,占6.59%;冻融荒漠化土地面积36.37万平方公里,占13.80%。
2 土地荒漠化发展的原因2.1荒漠化发展的气候因素干旱缺水是土地荒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加剧了旱程度,在客观上加速了沙漠化发展;二是年降雨量分布更加不平衡,春旱时间加长,春旱连接夏旱的现象增多,我国北方地区春旱的频率在55%以上,影响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增加了春季沙尘暴发生的频率,极易产生土地沙漠化;三是降雨量总体趋减,加剧了土地沙漠化;四是我国北方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冬春季节西北风盛行,与大片农耕地裸露、失去植被保护时间同步,为土地沙漠化发展提供了外营力条件。
2.2 荒漠化发展的人为因素2.1.1 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的压力增大我国北方沙漠化发展较快地区与人口的过快增长有密切关系,如河北省坝上地区1949年人口约40万人,到1997年该区人口已增长到87•3万人,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情况。
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和落后的生产方式,加上长期缺乏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造成了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出现了草场超载放牧、陡坡开荒、广种薄收、乱砍滥伐等问题。
这些现象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了很大威胁,造成了土地生产能力的消退,从而加剧了土地荒漠化进程。
沙漠化防治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沙漠化防治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沙漠化防治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人类面对的沙漠化问题日益突出。
沙漠化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人们需要采取措施来防治沙漠化。
一、沙漠化的危害沙漠化是指原本不是沙漠的地区逐渐变成沙漠的过程。
沙漠化导致土地贫瘠化,植被减少,水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
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也破坏了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
二、改善土地资源的方法为了改善土地资源,防治沙漠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植被恢复和保护:通过合理的栽植和保护植被,可以减缓土地沙化的进程。
在沙漠化地区,可以选择适应性强、耐旱抗寒的植物进行种植,形成稳定的植被覆盖,防止风沙侵袭。
2.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加水源供给,能够有效的改善土地的水土条件,减少土地沙漠化的发生。
可以建设水库、水井等,进行水资源的储存和利用,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3. 控制过度放牧和滥砍滥伐:过度放牧和滥砍滥伐是导致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应该加强对放牧和森林资源的管理,限制放牧的数量和区域,防止过度利用和破坏生态环境。
4. 土地合理利用和管理: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土地资源。
同时,加强土地管理,建立有效的土地保护制度和管理措施,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性改善生态环境是防治沙漠化、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任务。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能够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还能够提供清洁的空气和水资源,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
同时,改善生态环境也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沙漠化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沙漠化和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各国应共同努力,制定并实施沙漠化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措施,分享经验,互相支持。
论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论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我国土地荒漠化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从危害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针对土地荒漠化的危害,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土地荒漠化的防治目标和责任,加强对相关行为的监管和处罚。
其次,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开展土地荒漠化的监测和评估工作,推动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研究,提升防治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三,加强土地治理和生态恢复,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和水土保持等措施,减缓土地荒漠化的进程,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
此外,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土地荒漠化的防治工作。
然而,在现实中,我国土地荒漠化问题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
首先,资金投入不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土地荒漠化的防治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当前的资金投入仍然不够,难以满足防治的需求。
其次,相关机构和人员的专业性和能力还需要提高。
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需要相关机构和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但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不足。
此外,社会各界的参与度和环境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动员。
为了进一步加强土地荒漠化的防治工作,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政策和经济支持力度,提高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各方面力量参与土地荒漠化的防治工作。
其次,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升防治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投入,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进行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
第三,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活动和教育培训,加强对公众的环境保护知识普及和意识培养。
综上所述,我国土地荒漠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危害,需要加大防治力度。
在防治措施方面,需要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土地治理和生态恢复、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努力。
我国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
我国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
一、我国荒漠化现状
荒漠化是我国极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浪费等。
目前,我国沙漠迅速扩大,荒漠化蔓延到了全国各地,我国每年的荒漠化面积约为1000万亩,其中,在全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覆盖的面积已达到8395万亩,占该地区总面积的56.7%。
二、治理荒漠化的策略
1.植被恢复与保护
植被恢复与保护是解决荒漠化问题的关键,有效恢复需要从分布、多样性、时空动态、可持续性及可能适应荒漠化的有效物种等方面进行考虑。
2.实施农业灌溉
农业灌溉是扩大绿化面积、缓解荒漠化的有效手段,因此,实施农业灌溉可以通过提升土地利用率、增加净水量、改善土壤质量来减缓荒漠化的发展。
3.进行水土资源保护
水土资源保护是解决荒漠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应该采取措施,建立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制度,查处土地流失行为,以及建立系统的水土流动监测与宣传机制。
4.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
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是解决荒漠化的关键环节,应该采取防治荒
漠化的各种有效措施,如林业、森林恢复、工程防治、水土保持等,并定期进行规划与监测。
三、总结
我国荒漠化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大努力,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实现我国绿色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1. 引言土地荒漠化是指土地表面上有大量的裸露土壤、极少植被覆盖,并且容易形成风沙的一种特殊地质现象。
土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防止和减少其发展。
本文将介绍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以及当前常用的治理措施。
2. 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土地荒漠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2.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雨不均匀,干旱地区的降雨量减少,从而导致土地表面干燥,植被无法生长,形成荒漠。
2.2 过度放牧过度放牧也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牲畜数量过多,导致植被被过度利用,无法恢复,造成土壤的暴露和脆弱。
2.3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开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开发也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的农耕和开垦,以及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破坏了土地的生态平衡,导致土地流失和干燥。
3. 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为了防止和减少土地荒漠化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3.1 林草植被的恢复和种植通过人工种植和恢复植被,可以有效地减缓土地荒漠化的发展。
树木和草地具有较强的抗风沙能力,可以固定土壤,防止土地流失。
3.2 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是防止土地荒漠化的关键。
通过建立水资源调控系统,保持水资源的稳定供应,可以提供充足的水量来满足土地的需求,保持土壤湿润。
3.3 引进耐旱植物和兽类引进耐旱植物和兽类可以增加土地的绿化覆盖率,提高土地的抗旱能力。
耐旱植物和兽类适应干旱环境,可以生长在荒漠地区,有助于土地的恢复和保护。
3.4 防风固沙工程的建设防风固沙工程的建设是防止土地荒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设防风林和固沙网,可以有效地减少风沙的侵蚀,防止土地流失。
3.5 合理利用干旱地区土地合理利用干旱地区土地是防止土地荒漠化的关键。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干旱地区土地利用,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的荒漠化风险。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荒漠化是指原本肥沃的土地退化成为贫瘠的沙漠,无法支持植被生长和农业发展。
荒漠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对荒漠化的防治成为全球各国的重要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植被恢复和保护: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手段,通过人工种植或自然恢复方式,加强荒漠地区的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和侵蚀,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此外,对于植被灭绝和破坏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考虑引入适应性强的植物物种,促进植被的恢复和保护。
2.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水土保持措施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包括修筑沟渠、梯田、植被带和防护林等,以阻止水土流失和侵蚀。
此外,还可以采取人工灌溉、防风固沙措施等方式,提高荒漠地区的土壤湿度和抵抗能力。
3.抗御沙漠化:在沙漠边缘地区,可以采取抗御沙漠化的对策和措施。
例如,在沙丘区域建筑风沙林带,利用沙漠动植物的传粉和消费,提高沙漠边缘土地的植被覆盖,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采取挡风固沙措施,如架设防风网和人工草皮。
4.合理管理水资源:水资源是荒漠化防治的关键因素。
合理管理水资源,包括提高水利设施和用水效率,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可有效减少荒漠化的发生。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法律和政策,引导公众更加重视水资源的使用和保护。
5.科技创新和应用:荒漠化防治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技术,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荒漠化的分布和发展趋势进行监测和评估,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此外,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和生态修复等领域也需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应用,提高荒漠化防治的效果。
6.国际合作和交流:荒漠化是全球性问题,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
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荒漠化问题,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途径。
国家间可以开展技术交流、经验分享和资源共享,共同研究解决荒漠化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全球荒漠化防治的合作力度。
总之,荒漠化防治需要综合各种手段和策略,包括植被恢复和保护、水土保持措施、抗御沙漠化、合理管理水资源、科技创新和应用以及国际合作和交流等。
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荒漠化的缘由及防治措施有哪些土地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一种现象,具体缘由及防治措施如下,大家快来理解一下吧。
荒漠化的缘由一、人为活动土地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一种现象,具体缘由及防治措施如下,大家快来理解一下吧。
荒漠化的缘由一、人为活动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缘由。
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开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另外,不合理浇灌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二、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1、〔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四周高山环绕,有青藏高原阻挡。
2、多大风天气。
3、接近冬季风源地〔西伯利亚〕,地形起伏小,无高山阻挡,使大风长驱直入。
4、植被稀有,植被掩盖率低。
5、土质疏松,多沙漠〔此为荒漠化的根底〕。
6、寒流流经减温减湿。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过度开垦:调整土地利用构造,退耕还林还草。
2、过度放牧:家畜数量与草场承载力相适应。
3、过度樵采:实行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如太阳能等〕。
4、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
5、人为因素的根本缘由:人口增长快,人地冲突突出。
解决的根本措施:把握人口数量,进步人口素养,实行生态移民政策。
荒漠化的危害沙漠化对农业的危害特殊大。
每年4到5月正是春播季节,在沙漠化地区,往往是种子和肥料被吹走,幼苗被连根拔出,土壤水分散失,禾苗被吹干致死或被掩埋。
有的地方要反复补救,甚至误了农时。
沙漠化引起的草场退化,使适于家畜食用的优势草种渐渐削减,甚至完全丢失。
牧草变得低矮、稀疏,产量明显降低,草场载畜才能大为下降。
沙漠化造成河流、水库、水渠堵塞。
黄河年均输沙16亿吨,其中就有12亿吨来自沙漠化地区。
全国每年大约有5万多公里的灌渠常年受风沙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东大学 地理与规划 学院20 -20 学年第 一 学期
《 地理中国 》课程论文
课程号:
任课教师 成绩
正文
论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摘 要】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
沙漠化是一种环境退化现象,对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威胁。
它不仅使土地滋生能力退化,农牧生产能力降生物产量下降,可供耕地及牧场面积减少,而且能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已使不少国家遭致连年饥荒。
论文主要阐述我国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及土地沙漠化所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了有效的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 成因; 现况; 防治策略
【正 文】
1荒漠化的定义
按照1994年10月在巴黎签署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的定义,“荒漠化系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
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所以土地荒漠化分为自然荒漠化和人为荒漠化,前者是气候变化、土地干旱、土壤和地下水逐渐盐碱化的结果,后者则是人为的不合理经济活动的结果,是干旱土地的复杂自然环境与人类为了保证自身生活资料而对这一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这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现代土地加速荒漠化发展的过程中,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则占主导地位。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四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他三个是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育与环境污染。
2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以及现状
目前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在我国西部,中国西部分为西北和西南两大区域:西北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区,西南则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重庆、西藏等省市区。
2.1西北地区现状
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农田和草场的沙化。
我国西北地区有十几处面积较大的沙漠,它们是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达格沙漠,青海的柴达木沙漠风蚀地,内蒙的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雅玛利克沙漠、浑善达克沙地,内蒙、甘肃的腾格里沙漠,内蒙、宁夏、陕西的毛乌素沙地等等。
这些沙漠分布于东经75°至东经122°,北纬37°至北纬47°的高原、盆地和平原之间,总面积达70多万平方千米。
除沙漠之外,西部地区还有将近60万平方千米的戈壁。
如此广袤的沙漠戈壁是中国西部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是西部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表现。
2.2西南地区现状
西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则主要表现为农田的石漠化。
石漠化地区土层浅薄,植被
稀少,生态环境脆弱。
在漫长的岁月中,西南诸省区形成一些面积较大的岩溶地貌和石漠景观。
如云南全省岩溶面积达11.1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滇东、滇东南和滇东北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29%。
贵州省石漠化土地在黔南、黔西南、黔东南、六盘水、安顺、毕节、铜仁、遵义等地均有分布,总面积达13.888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7.9%。
在石漠化地区,岩石裸露率在70%以上者占石漠化面积的38.9%。
有不少旱地还潜伏着石漠化的危机。
广西石漠化的情况更为严重,岩溶山区的石漠化面积已占总面积的37.8%。
2.3西北荒漠化原因
中国西部是我国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所在地,在高原与高原和高原与盆地的结合部,地形地貌十分复杂,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西北地区深处内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沙漠较多。
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大部分地方及新疆北部的一些地方年降水量在100毫米至700毫米之间,而内蒙古西部和新疆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均在100毫米以下,有些地方年降水量甚至不足20毫米。
由于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加之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所以一年中湿度差别较大,容易出现水灾、旱灾和风灾。
历史时期西北地区此类灾害屡见不鲜。
在降水量极少的西北干旱地区,土壤的含水量主要靠地下水毛管供给。
当地下水位下降,毛管上升水不能达到地表或植物根系层时,植被开始衰退,覆盖度降底,受到沙化的潜在威胁。
如果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土壤发育成干旱土时,植物便会干枯死亡。
而当土壤上层长期处于干燥状态,植被衰败以后,就容易受到风蚀破坏,从而出现沙漠化。
2.4西南荒漠化原因
西南地区的大部分地方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温较高,降雨较多,水资源相当丰富。
这一地区虽然没有什么沙漠,但存在着大量的喀斯特地貌。
此类地貌石多土薄,植被很少,极易受到水力侵蚀。
在水力侵蚀的情况下,水土大量流失,形成石漠化景观。
古代西南地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似乎并不严重,但近代以来由于人口骤增,情况发生很大变化。
20世纪50年代,贵州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占该省国土总面积的14.2%,60年代增至18.9%,80年代增至28.4%,90年代增至43.5%。
四川等省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现象也较严重。
正因为如此,长江之水日见浑浊,被人称为“第二条黄河”。
从社会方面来看,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大大加速了西部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我国历史上对西部地区的开发不考虑西部各地经济社会的差异。
或只注重军事控制,不注意经济效益;或只注重开荒种田,不注重多种经营。
对于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地方,进行过度开发,甚至竭泽而渔;对其他地方则视而不见或很少过问。
有的为了扩大马羊的生存空间,不惜驱逐农户,破坏庄稼,把农田变为牧场;有的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不惜砍伐森林,开垦草场,把宜林宜牧地区变为农业区。
而滥垦滥牧、毁坏森林和粗放的耕作方式则直接影响着西部土地荒漠化的进程,对西部土地荒漠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荒漠化的防治策略
沙漠化治理靠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甚至少数人一种办法很难奏效,必须是全社会行动,林业、农牧、水利、环保、经济、科技、司法、宣传、教育等多管齐下,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综合治理对策。
具体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3.1我认为应该大力造林种草,每年的植树节都发动学生党员干部等在荒漠化严
重的地区进行大量的植树,移减人口压力,改善能源利用,立法建制保护,加大执法力度,减免、遏制、禁止一切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
3.2实行法定利用土地垦耕制度,发展生态集约农业,合理限定牧养,禁止在
植被少的地区进行大型的放牧养殖。
制订防沙治沙规划,划定禁农、禁牧、禁樵区,采取围栏标示封禁保护措施,建立封育圈养、休牧轮牧限牧制度,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大力培育人工高产草地,减少天然草场载畜量,缩短天然草场放牧时间,以减缓天然草地牧养压力。
3.3依法管理、科学调配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需要。
要保护
好人民群众的饮水水源地不受污染,在高山偏远地区要多修建水利设施,在下雨天收集雨水储存起来,遇到干旱的时候就有水源可以进行农业灌溉和人畜的饮用水。
3.4打击乱捕滥猎,合理使用农药,提倡生态防治,实现农林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
展。
鼓励使用生物农药、限制使用高残留农药、禁止使用高毒农药,保护和发展天敌昆虫与野生动物,利用生态防治技术,对林草生态中的害虫、鼠进行控制,遏制害鼠、害虫繁殖危害,把害鼠、害虫自然的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以防止林地草原农田退化沙化,保证土地资源永续利用,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农林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3.5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人们的防沙治沙意识。
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经常
性的开展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策划创制播放能够提高人们防沙治沙意识的生态公益广告,营造良好的文化舆论氛围,使全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生活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每一个人,都从思想深处有节约用水、防沙治沙、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保护土地资源环境光荣,破坏土地资源环境可耻”的思想。
参考文献
[1] 浅谈我国土地荒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谭艳
[2]张民侠,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9
[3] 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对策于淑萍
[4]杜群.防治土地荒漠化的资源法律问题及其对策———以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为例[J].法学评论(双月刊) ,2004,
[5]于淑萍.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对策[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
[6].张海涛,刘鸿雁.浅谈荒漠化的成因、过程、动态[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