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通用要求-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技术 政府网站系统安全指南-编制说明

信息安全技术 政府网站系统安全指南-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政府网站系统安全指南》(征求意见稿)修订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WG5工作组第 2 次会议(2018)工作组会议纪要》指出,为有效应对政府网站入云等新型运营模式,以及网站服务对象多元化、系统结构复杂化和数据集中化等应用新形势,切实保障政府网站系统安全运行,建议着力完善当前政府网站类安全标准。

经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0)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研究修订GB/T 31506-2015《政府门户网站安全技术指南》国家标准。

根据《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2019年网络安全标准项目立项的通知》(信安秘字[2019]050号),该项目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由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负责主办。

2、起草单位在接到标准的任务后,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立即与相关机构、厂商进行沟通,并得到了政府网站运营机构、高校、业内知名厂商及测评机构的积极参与和反馈。

经筛选,最后确定由中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首都之窗运营管理中心、中电长城网际系统应用有限公司、黑龙江省测评中心、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神州绿盟信息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开源互联网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网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国家应用软件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北京数字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陕西省信息化工程研究院、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江远盛邦(北京)网络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山谷网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知道创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陕西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等单位共同参与编制。

3、主要工作过程(一)标准制定的主要工作过程如下:1)工作启动2018年10月,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联合政府网站运营单位、业内知名安全服务厂商、科研机构及测评机构等组建标准编制组,编制组成员具有丰富的标准编制经验、政务领域网络安全研究经验、信息系统安全控制研究等经验。

网络关键设备安全技术要求 通用要求 -报批稿编制说明

网络关键设备安全技术要求 通用要求 -报批稿编制说明

附件3《网络关键设备安全技术要求通用要求(报批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下达〈车用乙醇汽油〉等1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19〕26号),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组织制定《网络关键设备安全技术要求通用要求》标准项目。

经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荐,综合考虑专家权威性和代表性,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了由21名专家组成的《网络关键设备安全技术要求通用要求》标准起草专家组(以下简称标准起草组)。

标准起草组组长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担任,成员包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威尔克通信实验室等检测机构,以及华为、联想、中兴、新华三、烽火、和利时、浪潮、浙江中控、深信服、阿里巴巴、中国移动、启明星辰等企业的专家。

(二)主要工作过程标准编制主要经历立项、起草、征求意见、技术验证、意见处理、技术审查等环节,具体如下:1.立项起草1)2018年9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报送了《网络关键设备安全技术要求通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建议。

2)2018年9月-2019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技术检测机构、网络关键设备生产企业、网络安全企业等开展标准预研工作。

3)2019年8月3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下达《网络关键设备安全技术要求通用要求》标准项目制定计划,计划号20192423-Q-339。

4)2019年10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标准起草组成立暨项目启动会。

5)2019年12月3日:标准起草组召开第一次工作组会议,形成标准草案。

6)2019年12月26日:标准起草组召开第二次工作组会议,对标准草案进行充分讨论并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

2.征求意见1)2020年1月-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书面征求包括中央网信办等有关部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国家电网、平安保险、一汽、华为、中兴、新华三、思科、瞻博、上海贝尔诺基亚、戴尔、西门子、国际商用机器(IBM)、施耐德、罗克韦尔、三菱、欧姆龙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等检测机构在内的60家单位意见。

网络关键设备安全技术要求 通用要求 -报批稿编制说明

网络关键设备安全技术要求 通用要求 -报批稿编制说明

附件3《网络关键设备安全技术要求通用要求(报批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下达〈车用乙醇汽油〉等1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19〕26号),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组织制定《网络关键设备安全技术要求通用要求》标准项目。

经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荐,综合考虑专家权威性和代表性,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了由21名专家组成的《网络关键设备安全技术要求通用要求》标准起草专家组(以下简称标准起草组)。

标准起草组组长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担任,成员包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威尔克通信实验室等检测机构,以及华为、联想、中兴、新华三、烽火、和利时、浪潮、浙江中控、深信服、阿里巴巴、中国移动、启明星辰等企业的专家。

(二)主要工作过程标准编制主要经历立项、起草、征求意见、技术验证、意见处理、技术审查等环节,具体如下:1.立项起草1)2018年9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报送了《网络关键设备安全技术要求通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建议。

2)2018年9月-2019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技术检测机构、网络关键设备生产企业、网络安全企业等开展标准预研工作。

3)2019年8月3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下达《网络关键设备安全技术要求通用要求》标准项目制定计划,计划号20192423-Q-339。

4)2019年10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标准起草组成立暨项目启动会。

5)2019年12月3日:标准起草组召开第一次工作组会议,形成标准草案。

6)2019年12月26日:标准起草组召开第二次工作组会议,对标准草案进行充分讨论并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

2.征求意见1)2020年1月-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书面征求包括中央网信办等有关部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国家电网、平安保险、一汽、华为、中兴、新华三、思科、瞻博、上海贝尔诺基亚、戴尔、西门子、国际商用机器(IBM)、施耐德、罗克韦尔、三菱、欧姆龙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等检测机构在内的60家单位意见。

信息安全技术 车载网络设备信息安全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信息安全技术 车载网络设备信息安全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车载网络设备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车载网络安全设备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制定工作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下达立项通知(信安秘字[2019]050号),主要承担单位为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

2.协作单位任务下达后,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立即与测评机构、业内厂商和科研院校进行沟通并得到了积极参与的反馈,并于10月30日结束的参编单位征集活动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软件评测中心、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安天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网神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北京梆梆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国芯科技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重庆邮电大学、上海市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任子行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60家单位报名加入编制组。

3.主要工作过程3.1 成立编制组本标准的制定任务由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参编单位共同承担。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通用要求》等11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获批发布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通用要求》等11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获批发布

GB/T 30276-2013 GB/T 30279-2013, GB/T 33561-2017
2021-06-01 2021-06-01
6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通用要求》等 11 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获批发布
根 据 2020 年 11 月 19 日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国 家 标 准 化 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标准公告 (2020 年第 26 号 ),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归 口 的 GB/T 39276-2020《 信 息 安
3 GB/T 39412-2020 信息安全技术 代码安全审计规范
2021-06-01
4 GB/T 39477-2020 信息安全技术 政务信息共享 数据安全技术要求
2021-06-01
5 GB /T 20261-2020 信息安全技术 系统安全工程 能力成熟度模型
GB/T 20261-2006 2021-06-0l
全技术 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通 用要求》等 11 项国家标准正式发 布。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号
实施日期
1 GB/T 39276-2020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通用要求
2021-06-01
2 GB/T 39335-2020 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指南
2021-06-0l
会 上, 国 家 市 场 监 管 总 局 标 准技术管理司以及部科技司传达
了 深 化 标 准 化 改 革 精 神。 杨 建 军 副司长全面总结了一年来电子信 息 领 域 标 准 化 工 作 进 展 情 况, 指 出电子信息领域标准化工作卓有 成 效, 统 筹 推 进 重 点 领 域 标 准 化 工 作, 积 极 推 进 标 准 化 组 织 建 设, 及 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开 展 新 冠 肺 炎 疫 情 防 控 标 准 制 定, 持 续 加 强 国 际 标 准 化 工 作。 同 时, 他 分 析 了 当 前 标 准 化 工 作 面 临 的 新 形 势, 部 署 了 下 一阶段电子信息领域标准化重点 工作。

信安标委《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通用要求》等11项国家标准获批发布

信安标委《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通用要求》等11项国家标准获批发布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颁布2020年12月4日,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公安部 办公厅关于颁布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通 知》,“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面向社会正 式发布。

《标准》的出台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 内容进行了规范细致描述,对各等级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理论知 识水平逬行了明确规定,是指导网络与信息安全从业人员培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评价的基本依据,对于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从业人员人才队伍等,将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网络与信患安全管理员信安标委:《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通用要求》等11项国家标 准获批发布根据2020年11月1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20年第26 号),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GB/T 39276-2020《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通用要求》等11项国家标准正 式发布。

具体清单如下:序咢标准编号标准名彝代替麵准令实麴曰期7.G B/T25068.1-2020馆患技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第1部分:综述和概念G B/T25068.1-20122021-06-011.G B H-39276-2020倌患安全技术网络产品和吸务安全邇用嬰求2021-064)18.G B/T25068.2-2020信悤技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第2部分:网络安全设计和实现指南G B/T25068.2-20122021-06-012.G B/T39335-2020倌患安全技术个人馆患安全彩响评估指南2021-06-019.G B/T28458-2020倌患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漏涧标识与描述规范G B/T28458-20122021-06^)13.G B/T39412-2020馆患安全技术代码安全审计親范2021-06-014.G B/T39477-2020信悤安全技术政务侑患共享ft据安全技术要求2021-06-0110.G B T T30276-2020信患安全技术网络安全钃涧管理规范G B/T30276-20132021-06-015.G B/T2026U2020倌患安全技术系统安全工S鉋力成熟度模型G B A T20261-20062021-06-01II.G B/T30279-2020馆患安全技术网络安全钃涧分类分缦指南G B/T30279-2013,G B A T33561-20172021-06-0!6.G B/T25061-2020信患安全技术X M L数字签名语法与处理规范G B/T25061-20102021-06-01工控安全防护能力贯标线上工作座谈会召开2020年3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组织召开 工控安全防护能力贯标线上工作座谈会。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编制说明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编制说明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编制说明1概述1.1任务来源《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于2012年成为国家标准,标准号为GB/T 28448—2012,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开展等级保护对象安全等级保护的检测评估工作。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该标准在时效性、易用性、可操作性上还需进一步提高,2013年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和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向安标委申请对GB/T 28448—2012进行修订.根据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3年下达的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修订任务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负责主办,项目编号为2013bzxd—WG5—006.1.2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和意义《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明确指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接受公安机关、国家指定的专门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指导,而且等级测评的技术测评报告是其检查内容之一。

这就要求等级测评过程规范、测评结论准确、公正及可重现.《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2008)(简称《基本要求》)和《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28448-2012)(简称《测评要求》)等标准对近几年来全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推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伴随着IT技术的发展,《基本要求》中的一些内容需要结合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特点,结合信息技术发展尤其是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的特点,比如无线网络的大量使用,数据大集中、云计算等应用方式的普及等,需要针对各等级系统应当对抗的安全威胁和应具有的恢复能力,提出新的各等级的安全保护目标。

作为《基本要求》的姊妹标准,《测评要求》需要同步修订,依据《基本要求》的更新内容对应修订相关的单元测评章节.此外,《测评要求》还需要吸收近年来的测评实践,更新整体测评方法和测评结论形成方法.1.3 与其他标准的关系图1 等级保护标准相互关系从上图可以看出,在等级保护对象实施安全保护过程中,首先利用《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简称“《定级指南》")确定等级保护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然后根据《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系列标准选择安全控制措施,随后利用《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简称“《实施指南》”)或其他相关标准确定其特殊安全需求,进行等级保护对象的安全规划和建设工作,此后利用《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GB/T 28449-20XX)(简称“《测评过程指南》”)来规范测评过程和各项活动,利用《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系列标准来判断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网络安全法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梳理2

网络安全法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梳理2

《网络安全法》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于2019年6月1日正式实施。

《网络安全法》作为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的基本法律,框架性地构建了许多法律制度和要求,重点包括网络信息内容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网络安全审查、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保护制度、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制度等。

为保障上述制度的有效实施,一方面,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以下简称“网信办”)为主的监管部门制定了多项配套法规,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各项制度的具体要求、相关主体的职责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管方式;另一方面,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信安标委”)同时制定并公开了一系列以信息安全技术为主的重要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为网络运营者提供了非常具有操作性的合规指引。

具体讲:1. 在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制度方面网信办颁布了《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并已经针对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公众账户信息服务、群组信息服务、跟帖评论服务等制定了专门的管理规定或规范性文件,以期全方位多层次地保障互联网信息内容的安全和可控性;2. 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方面信安标委在原有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之上,发布了包括《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在内的多项标准文件的征求意见稿。

考虑到现行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已不适用《网络安全法》的要求,新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也正在制定中;3. 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方面随着《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评估指南》等征求意见稿的公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的安全保护义务得以进一步明确。

但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范围依旧有待制定中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识别指南》进行进一步地明确;4. 在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保护制度方面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规范以及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时的安全评估制度。

《信息安全技术-WEB应用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编制说明

《信息安全技术-WEB应用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编制说明

《信息安全技术 WEB应用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编制说明1.编制背景1.1 项目背景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业组织建立了依赖于网络的业务信息系统,比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网络办公等;互联网企业提供给用户各类WEB应用服务,如提供信息发布、信息搜索、电子购物、网上游戏等业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与此同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

近年来,政府、企业各类组织所面临的WEB应用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安全威胁正在飞速增长,尤其混合威胁的风险,如黑客攻击、蠕虫病毒、DDoS攻击、SQL注入、跨站脚本、WEB应用安全漏洞利用等,给组织的信息网络和核心业务造成严重的破坏。

能否及时发现并成功阻止网络黑客的入侵和攻击、保证WEB应用系统的安全和正常运行成为政府、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传统的网络安全设备如安全网关、入侵检测、防病毒、抗DoS攻击设备、各种VPN设备等等,由于针对不同的网络安全问题,很难形成完善的防护网,且这些产品的很多功能又存在着冗余,往往造成处理性能和响应速度的下降。

以上这些都为WEB应用防火墙类产品带来了广泛的应用需求,同时也对WEB应用防火墙类产品的提供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WEB应用防火墙类产品的数量增长迅速,市场不断扩大。

为了规范WEB应用防火墙的研发和应用,《信息安全技术WEB应用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对国内的WEB应用防火墙提出统一的安全技术要求以及相应的测试评价方法,使得国内的检测机构根据该标准,能够对WEB应用防火墙进行标准化的测试和评价,从而保证测试评价结果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同时也可对WEB应用防火墙的开发者提供指导作用。

为此,上海天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软华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向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安标委)提交了《信息安全技术WEB应用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的制订申请。

信息安全技术 社交网络平台信息标识规范-编制说明

信息安全技术 社交网络平台信息标识规范-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社交网络平台信息标识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7年下达的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信息安全技术社交网络平台信息标识规范》(国标计划号:20173590-T-469),该标准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承办。

该标准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

2、主要起草单位和工作组成员该标准由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起草,协作起草单位为杭州弗兰科信息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四川大学、联信摩贝软件(北京)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吴卓群、杨扬、周俊、刘庆云、朱宇佳、陈兴蜀、王文贤、阮树骅、姚鸣、阿炜、任彦杰、李卫明、余玉娟。

3、主要工作过程标准制定的主要工作过程如下:a)成立编制组。

2017年1月,考虑到互联网信息发布平台信息安全标识规范制定的影响范围,标准编制组广泛吸收了科研机构、高校、目标用户等参与到标准研制工作,成立标准编制组。

b)形成标准草案。

2017年2月-4月,标准编制组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法律条文、标准文稿、技术实现等,结合本国国情、现有法律法规、行业实情,编写标准草案。

2017年4月8日-12日,在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7年第一次“会议周”(湖北武汉)上,标准立项。

c)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2017年6月-7日,标准编制组组织召开组内专家评审会,并根据专家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提交WG7工作组。

2017年7月13日—14日,在WG7工作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中进行汇报并表决,形成征求意见稿(第一版)。

2017年8月-2018年9月期间,编制组分别于2017年8月、2018年5月、2018年8月和2018年9月,组织标准用户单位,如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北京)软件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用户单位的专家团队对标准进行研究和讨论,并在2018年8月,出具了一版新的标准草案,即《社交网络平台有害信息标识与治理规范》,后经与相关部门汇报后予以否定,认定该标准草案不在需求范围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通用要求》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通用要求》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7年下达的信息安全国家标准制定项目,国标立项号20193257-T-469,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赛西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中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中科院软件所、公安部第一研究所、阿里巴巴(北京)软件服务有限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威努特技术有限公司、山谷网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应用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参与了该标准的起草工作。

标准主要起草人包括:刘贤刚、李京春、顾健、李斌、李嵩、叶润国、孙彦、谢安明、胡影、王闯、许东阳、高金萍、宋好好、周开波、舒敏、吴迪、刘蓓、何延哲、方进社、崔宁宁、周亚超、张宝峰、布宁、任泽君、申永波、李汝鑫、樊洞阳、雷晓锋、鲍旭华、程广明、郭永振、白晓媛、赵江、杜晓黎、史岗、韩煜、董晶晶、刘玉岭、李凌、李娜、严妍、徐雨晴、张屹、焦玉峰、代威、石凌志、钟建伟、姚金龙、宋铮、闫韬、郭旭、王晖等。

二、编制原则当前,网络产品和服务中经常出现多种网络安全问题,例如,个人信息泄露、默认口令、后门、木马等,严重影响用户安全或国家安全。

我国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国家网络安全政策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以及为落实《网络安全法》而制定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试行)》、《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目录(第一批)》、《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开启了我国“依法治网”的新局面。

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是保障我国网络安全的基础。

为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安全要求,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的方针,提高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安全能力,提升用户对网络产品和服务在安全性方面的信心,需要重点解决网络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恶意程序植入、安全缺陷漏洞响应、供应中断等安全、个人信息滥用问题。

本标准旨在规定在我国销售或提供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必须满足的最小安全要求,以提升用户的信心,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网络安全。

本标准中定义的网络产品是基于网络安全法中对网络的定义以及现有国家标准中对信息技术产品的定义推导而来。

按照网络安全法第76条的定义,网络,是指由计算机或者其他信息终端及相关设备组成的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传输、交换、处理的系统。

国标GB/T32921-2016《信息技术产品供应方行为安全准则》中的信息技术产品定义:“信息技术产品是指具有采集、存储、处理、传输、控制、交换、显示数据或信息功能的硬件、软件、系统和服务。

注:信息技术产品包括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通信设备、网络设备、自动控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与服务等。

”经过标准编制组对国标中信息技术产品和网络产品的定义进行比较分析,认为《网络安全法》中网络产品和GB/T32921-2016定义的IT产品基本等价。

本标准中定义的网络服务是标准编制组在对现有信息技术服务相关标准中对服务的定义进行分析后给出的。

本标准的网络服务为“供方为满足需方要求所提供的网络技术开发、部署、运维等活动,以及以网络技术为手段支持网络可靠、安全运行的活动。

注:网络服务主要包括云计算服务、大数据服务、网络通信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网络设计与开发服务、网络系统集成实施服务、网络系统运维服务等。

”本标准中的网络服务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以服务形态提供的产品。

例如,云计算服务、邮件服务、大数据服务等。

一类是围绕产品展开,由人提供的服务。

例如,软件设计开发服务,远程维护服务等。

对于完全由人提供,且不涉及具体产品的服务,例如,技术咨询服务,不属于本标准规定范围。

本标准将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安全要求分为安全功能要求、安全保障要求。

其中,又将安全功能、安全保障要求进一步划分为基本安全要求和增强安全要求两部分。

基本安全要求是为落实网络安全法中对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安全要求,用于落实网络安全法第22条中关于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要求条款。

增强安全要求则针对用户重点关切的各种安全问题和安全风险。

本标准在制定时遵循以下原则:1)落实网络安全法中关于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安全要求。

主要落实网络安全法中对恶意程序植入、安全缺陷漏洞响应、供应中断等安全问题、个人信息保护提出的安全要求,包括:a)第二十二条:网络产品、服务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恶意程序防范、缺陷漏洞响应、持续安全维护、用户信息保护);b)第二十三条: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应当按照相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3)用户信息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相关条款;4)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针对网络产品和服务的相关安全要求。

本标准将对网络安全法中的上述安全要求按照标准语言进行细化,形成一个针对网络产品和服务的通用安全基线。

2)解决用户重点关切的安全问题。

针对用户对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中存在的常见的弱口令、个人信息泄露、后门、安全漏洞等问题的严重关切,本标准通过增强要求方式为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规范了最小安全基线,以提升用户对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的安全信心。

该最小安全基线主要包括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的安全功能要求和安全保障要求,该最小安全基线主要通过对我国现有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国家标准进行梳理和适用性分析得到。

3)保持与现有网络产品和服务国家标准的兼容。

本标准在为网络产品和服务制定最小安全基线时,充分考虑了与现有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国家标准的兼容性和衔接性问题。

通过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标准中第1级和第2级安全要求进行适用性分析,凡是可应用到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要求标准条款都作为制定本标准增强安全要求的输入。

通过对CC类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的EAL1和EAL2级的安全保障要求也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凡是可应用到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要求,都作为本标准增强安全要求的输入。

同时,第三方测评机构在对一个具体的网络产品进行安全测评时,除了需要满足本标准规定的安全要求外,一般情况下还需要参考该产品具体的安全要求标准。

三、主要工作过程1)2017年1月19日,标准研制启动会。

牵头单位组织所有标准编制参与单位召开标准研制启动会,并邀请标准主管单位对标准研制工作进行指导。

会上,标准牵头单位对前期的研究工作在组内进行了汇报,确定了标准的研究思路和分工。

2)2017年2月09日,标准编制思路讨论。

主要是深入研究网络安全法中对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安全需求,最后确定各单位的标准研究分工。

3)2017年2月14日,召开标准草案闭门研讨会,各参与单位介绍各自在网络产品和服务标准方面的研究成果。

4)2017年2月15日,邀请WG5专家,就标准编制思路和框架进行讨论,并听取专家意见,确定标准编制思路。

5)2017年2月21日,召开现有产品标准专题研讨会。

开展针对CC、等保、供应方行为准则相关国家标准的适用性分析。

6)2017年2月23日,标准草案提纲研讨。

确定标准草案提纲,确定整个标准对网络产品和网络服务分别提安全要求,并进行编制分工。

7)2017年3月03日,形成第一版标准草案,邀请WG5组长和副组长对草案给出建议,专家组建议将标准按强制部分和推荐部分来组织,其中强制部分来自网络安全法针对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安全要求细化得到,推荐部分则来自现有网络产品和服务国家标准的适用性分析。

8)2017年3月07日,组织服务专题闭门研讨会。

对现有服务安全相关标准开展调研和适用性分析。

9)2017年3月14日,组织服务部分标准草案编写会。

基于前期的服务相关标准适用性分析结果,对标准草案进行补充。

10)2017年3月28日,召开标准草案研讨会。

邀请WG5组长和副组长对草案提出建议,专家建议在提安全要求时不再区分网络产品和服务,因为现在的趋势是产品和服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网络安全法中也并没有单独提网络产品和服务。

11)2017年4月6日,编制组召开闭门编制会议,根据专家意见,对标准框架进行了调整,并根据专家意见对标准内容进行了完善,得到了标准草案第二版。

12)2017年4月9日,编制组在武汉会议周上对标准草案第二版内容进行了介绍,听取了信安标委内各成员对标准草案的意见。

13)2017年4月25日,编制组就武汉安全会议周上收集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对标准草案第二版进行修改,得到了第三版草案。

14)2017年6月15日,召开标准草案编制组全体会议,围绕网络安全法和其它近期发布的网络安全法规,进一步完善标准草案,并确定标准的第一部分基本要求主要来自对网络安全法中对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安全要求的细化,得到一个必须满足的最小安全基线,是本标准的强制性部分;第二部分安全技术要求和第三部分安全管理要求则来自对现有网络安全产品国标的梳理和适用性分析,得到另一个推荐满足的最小安全基线,是本标准的推荐性部分。

15)2017年7月3日,召开标准编制组会议,进一步完善了标准草案,主要是按照网络安全法解读版本,重新调整了网络产品和服务的术语定义。

16)2017年7月4日,标准草案内部评审会。

邀请WG1和网络安全标准专家对草案进行评审,并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对草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得到标准草案第三版。

17)2017年7月18日,召开标准编制组研讨会。

深入讨论标准条款的验证问题,邀请了编制组内的13家单位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商,以及第三方测评机构参与标准条款的验证,以验证标准条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四、标准的主要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在我国境内销售或提供的通用网络产品和服务应满足的安全通用要求,包括安全功能要求、安全保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对其所销售或提供的网络产品和服务进行安全设计、开发和自评估,同时也可用于指导第三方测评机构对在我国境内销售或提供的网络产品和服务进行安全测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